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真正的意义
以人为本真正的意义
近几十年来,每当人们谈论“以人为本”,就会引起激烈的讨论。
也
就是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是无所不在的,它贯穿了政治、经济、文化
和教育等所有层面,并影响了几乎所有国家。
但是,在今天有效的行为中,以人为本真正的意义却存在一些争议。
在这里,一些人认为以人为本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尊
重个人的自由和尊严。
他们在行动中会放弃他们的利益,并努力为他人提
供服务,保护少数群体的权利,支持客观平等,维护和谐的社会环境。
此外,也有一些人认为以人为本意味着把人们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仅
要保护自身的权利,而且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和习惯,以确保所
有人都受到绝对的尊重和平等的待遇。
以上这些都是以人为本的真正意义,在理论上,以人为本可以极大地
改善我们的生活状况。
首先,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尊重他人
意见和行为,减少我们的冲突;其次,尊重他人的权利,拒绝滥用权力,
构建和谐社会环境;最后,尊重多样性,保护弱势群体,减少不平等现象。
以人为本应该是我们共同遵循的一种行为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每个
人都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关心和支持他人,着力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以人为本
引言: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在很早以前就有了,我国古代就有“以民为本”的思想,思想家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然而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民”是统治阶级以外的被统治者,根本不享有任何权利或享有很少的权利,而君主、官僚等,作为统治者享有许多特殊的权力,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主体地位。
古代的民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民与君的关系中,其重心是君,民本思想核心在于顺民心、收民心。
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
而“以人为本”中的“人”是一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劳动者。
且“以人为本”的重心是“人”,肯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在价值取向上强调人是社会的真正主人,“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更强调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实践。
而西方人本主义是强调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强调人的意志自由和个性解放。
脱离实践的人本主义终究不是行动的指南,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维护统治地位服务的。
而“以人为本”,不仅要实现人的个性解放,而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和全面发展,并关注人的社会差异和个性差异。
以人为本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比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价值蕴涵丰富得多。
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相吻合的,和党提出三个代表中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相吻合的。
要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以人为本的定义
以人为本的定义所谓以人为本,其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我们需要围绕这种基本含义,进一步从哲学上深入挖掘以人为本的具体内涵。
以人为本是一个关系概念。
人主要处在四层基本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这四个层面的关系中具体解读以人为本的完整内涵。
第一,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
对同时代的人来讲,当代中国发展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人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虽然由于客观条件及文化的差异,各地区的人在发展目标的追求上不尽相同,但一些基本要求还是共同的,如优美的生态环境、心情舒畅的工作、健康的身心、享有有效的人权民主平等、具有受教育的机会等。
只有在上述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才算达到了较高的生活质量。
对代际之间来讲,应保持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主要包括:(1)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这要求我们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能力与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建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生活方式。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要建立有效的能源和资源消费模式,要认识到我们观念上的误区及其根源,改进旧的传统观念和消费模式,特别是要创造一种将人类与自然界融合在一起的视野,确立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观念,落实到行动上,就要通过绿色消费行动,使消费者有意识地选择对环境保护有益的商品,来引导企业提供这样的商品。
第二,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既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的释义
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释义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重视人的需求和权益的理念,强调将人的利益置于首位,将人的价值和尊严放在重要的位置。
在组织中,以人为本意味着
关注和满足员工的需要,包括物质上的需求和心理上的期望。
它鼓励
员工参与决策和参与,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培养机会,以促进员工
的个人发展和满意度。
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是一种组织管理的理念,强调所有员工都参与到决策制定、
问题解决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
它打破了传统上由高层管理者独自决
策的模式,鼓励所有员工分享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参与到组织各个
层面的活动中。
通过全员参与,可以更好地利用团队的智慧和创造力,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员工对组织发展的认同和积极性。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一种组织学习和成长的理念,强调通过不断地寻求改善和
创新来提高组织的绩效。
它要求组织不断地评估自身的业务流程、工
作方法和绩效结果,找出问题、瓶颈和机会,并制定有效的改进计划。
持续改进追求的是小步持续改进的目标,致力于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
高效率、质量和创新能力。
它需要组织中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以建
立学习型组织和持续创新的文化。
以人为本口号
以人为本口号
摘要:
1.以人为本口号的背景和含义
2.以人为本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3.以人为本理念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
4.以人为本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5.面对挑战,继续推进以人为本的发展
正文:
以人为本,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国家的发展应当关注人的需求,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为根本目标。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人为本逐渐成为我国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核心导向。
首先,以人为本理念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深化。
从最初关注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后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政策制定者始终将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
进入新时代,我国进一步提出新发展理念,强调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其次,以人为本理念在各个领域都有具体应用。
在教育领域,我国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医疗卫生领域,我国持续深化医改,努力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在就业领域,我国制定一系列政策,促进充分就业和创业。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带来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发
展也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国内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我们还需继续推进以人为本的发展。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正确理解以人为本
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正确理解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怎样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当前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要深入思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最近,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指出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理解和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上来,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经济体制改革与完善的根本目的,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最佳配置。
如果说,以往经济体制的改革更强调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则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与实现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飞跃相比,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飞跃更注重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指明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是破解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钥匙。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人们所面临的一切难题的前提和基础。
在新世纪新阶段,仅仅解决要不要发展的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解决如何发展以及为什么发展的问题。
因此,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尤为重要。
传统的发展观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在发展观念和发展思路上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即把发展等同于经济特别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严重失调;发展以大量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为特征和代价,直接损害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导致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急剧恶化。
这些局限性直接导致了制约发展、违背发展本意的全球性发展难题。
以人为本
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其主要内容包括:1.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是以人为本的基础。
2.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是以人为本的尺度。
3.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
4.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是以人为本的保证。
5.依靠人民群众,使最大多数的人成为社会发展成果的支配者与享用者,是以人为本的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杨树荫到底什么叫以人为本,用最通俗的话讲,凡是与人相关的万事、万物,我们都要把人放在事物之根、之源来考虑、来认识。
以人为本的内涵是以现代人文精神为导向,以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人们需求为主线,以保障人的权利、体现人的价值为核心,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中,实现人的自身发展。
以人为本的实质是马克思的那句话,“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管窥“以人为本”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99级博士研究生杨杰一、如何认识“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首要强调的“人”重于“物”。
2、“以人为本”其次强调的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3、“以人为本”再次强调的是对无缝沟通的永无止境地追求。
"以人为本”是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而新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网络化。
网络化在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沟通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二、如何实践“以人为本”万科的“人才是企业之本”;麦当劳的“勤奋的员工乃公司之宝”;联想的“办公司就是育人”;海尔的“我们现在唯一可怕的只是我们自己;领导者的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长虹的“尊重每一个人。
管理是管理者思维的管理,是管理者境界的管理,是管理者目标的管理”;格兰仕的“人气,企业最大的财富”;荣事达的“营造…和商…人文环境,规范员工行为”;TCL 的“企业的竞争就是管理理念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要建立一个好企业,首先要练就一支好的队伍”;还有什么“最有意义的一分钟是对人才投资的一分钟”等等。
以人为本口号
以人为本口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以人为本”这一理念。
以人为本,简单来说,就是把人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强调在一切事物中,人都应该是核心。
这一理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将其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旨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是尊重人、关爱人和培养人。
在各个领域,以人为本都有显著的体现。
例如,在教育领域,学校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医疗领域,医院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在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意味着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以人为本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其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以人为本的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赢得市场份额,实现盈利目标。
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政府部门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以人为本,将人的需求和福祉放在首位。
此外,社会各界也在广泛关注以人为本,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和谐发展。
总之,以人为本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以人为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我们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构建美好和谐的社会。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1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是什么】即“以人为本”的涵义。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利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以人为本”最根本的含义。
【必背】【怎么看】“以人为本”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形态或理想状态,它包括各种能力(劳动能力和其他方面实践活动的能力)充分而全面发展,包括社会关系(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的高度丰富和全面完善,以及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和充分满足。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彻底实现必须以人类解放的实现为前提。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即“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的,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其丰富内涵是:①是“两大原则”的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服从于以人为本的目的,充分体现了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②是“两个尺度”的结合。
人类社会发展既是客观历史演进的过程(即历史的尺度),又是人的价值实现的过程(即人的尺度)。
以人为本的原因
以人为本的原因1. 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观和理念,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每个人都应该被视为一个独特而有尊严的个体,拥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这种理念认为,人不应该被视为工具或资源,而是作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核心。
2. 关注人的需求和福祉以人为本意味着关注人的需求和福祉。
这包括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如食物、住房、医疗保健和教育等。
也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平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等。
通过关注人的需求和福祉,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稳定和繁荣。
3. 促进个体发展与自我实现以人为本还强调促进个体发展与自我实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能和才能,而以人为本则致力于提供机会和资源,以帮助每个人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并实现个人目标和理想。
这种理念认为,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力时,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4. 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和谐以人为本也可以促进社会凝聚力和和谐。
尊重和关心每个人的需求和福祉,可以缩小社会中的差距,减少不平等现象,并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注重个体发展与自我实现,可以增加人们对社会的归属感和参与感,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5. 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还意味着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人类是地球上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健康的环境。
以人为本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这包括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推动清洁能源等措施,以确保我们能够为未来世代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6. 实现公平正义与人权保障以人为本还涉及实现公平正义和人权保障。
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论其种族、性别、宗教或社会地位如何。
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消除歧视和不平等现象,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并保障每个人的基本人权。
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观和理念,强调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人的需求和福祉,促进个体发展与自我实现,增强社会凝聚力与和谐,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实现公平正义与人权保障。
这种理念对于个体、社会和环境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如何以人为本
如何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之一,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把人的需求和利益放在第一位。
然而,如何以人为本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考虑和实践。
本文将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来探讨如何以人为本。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让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关怀和培养。
具体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需求,在课程安排、作业布置、考试评分等方面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尊重。
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和培养。
2. 培养生活技能。
除了传授学科知识,教育还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例如健康、安全、沟通、情感管理等方面。
这些技能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
3. 关注心理健康。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需要得到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服务。
医疗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是一个基本人权,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医疗呢?以下是几个建议:1. 以患者为中心。
患者的健康和福祉应该是医疗服务的核心目标。
医护人员应该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需求和兴趣出发,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2. 个性化服务。
每个患者都有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需要针对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医护人员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包括营养、运动、心理支持等方面。
3. 预防和健康教育。
除了治疗疾病,医疗也应该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健康知识和科普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福祉的关键环节,如何以人为本来保障社会公平和公正呢?以下是几个建议:1. 公平和公正。
孟子以人为本的概念
孟子以人为本的概念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孟子”。
他主张人性本善,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社会应该以人为中心来建设。
孟子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概念体现了他关心人类幸福与社会公正的思想。
首先,孟子认为人性本善。
他认为,人性本善是一个天生的品质,每个人都有善良的天性。
他说:“人之生也,负4维而后行,生而知之者,上也;负4维而后行者,下也;负3维而后行者,己也;负2维而后行者,万物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生而具有天赋的智慧和道德感,善良是人类的本性。
孟子认为,人们应该按照这种本性来行动,发展和实现自己的优秀品质。
其次,孟子主张人的尊严和价值。
他强调,人是社会的核心和最重要的资源,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重视。
他说:“人为贵于物,齐人之用心也。
”孟子认为,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上,也包括思想、情感、智能等方面。
他主张,人的尊严和价值应该得到社会的关心和保护,人们应该受到公正的对待,并且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幸福和自由。
此外,孟子强调社会应该以人为中心来建设。
他认为,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幸福和发展。
他说:“群王莫之能使以自其生也,而专以意于为人,则尧舜不能过也。
”意思是,一个好的社会应该从人的需求和利益出发,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追求为目标。
孟子主张,社会应该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每个人的幸福。
此外,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概念。
他认为,仁政是人道主义和公正的政治理念,是实现人的幸福的重要途径。
他说:“为政以仁。
”孟子认为,政府应该以仁爱为基础,关心人的福祉和需求。
政府应该为人们提供教育、医疗、安全和公共事务等基本服务,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发展和幸福。
总之,孟子的“以人为本”概念是一种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人的幸福和发展的理念。
他强调人性本善,认为人类生来具有善良的本性。
他主张社会以人为中心,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追求。
以人为本是什么意思
以人为本是什么意思以人为本的意思是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注重人的生命与价值。
以人为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古而今源远流长、含弘光大。
哲学家张岱年认为,中国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一是“以人为本”,一是“以和为贵”。
中华文明最早实现了从“以神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向,奠定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立场。
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在向齐桓公陈述成就霸业之道时就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意为霸王之业的开始,是以人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凝固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更是坚定地站在人民一边,在不同历史时期,演绎着不尽相同的感人故事,彰显着各自精彩的时代精神。
在长征途中,红军经过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3位红军女战士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半条送给乡亲。
“半条被子”的故事虽小,折射的却是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百年辉煌的成功密码就是坚持人民至上。
这和传统民本思想不同的是,立场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立场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党始终代表着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传统文化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内涵相近相通,我们党创造性地将传统民本思想精髓与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相结合,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是指以人的尊严和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教育中,我们要注重个体的人格培养和全面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充足的学习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立德树人”是指要注重德育和人格培养,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教育中,我们要注重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念,使学生们成为品德高尚、有理想、有信念、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公民。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的宗旨和根本目的,也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整体素质,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民族的长治久安。
教育是国家的希望,人才是国家的未来。
只有注重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和优秀的公民,才能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立德树人要先立德,“立德”是指立足道德,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品德习惯。
在现代社会,道德危机和价值迷失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需要传承和弘扬传统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引导学生秉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品德素质。
树人要先立德,“树人”是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文化、有纪律、有担当的综合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现代社会,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充足的学习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以人为本的含义
以人为本的含义问题:答案: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相关阅读】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在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前725年前后―前645年)。
管仲是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
在西汉刘向编成、汇辑管仲众多思想观点的《管子》一书“霸言”篇中,记述了管仲对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
其中有一段这样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见商务印书“万有文库”版本《管子》,1936年版,第二册第八页)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也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
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
在我国古文献中,“人”与“民”二字经常连用,合成为一个词组。
例如最古老的诗集《诗经·大雅·抑》有这样名句:“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意为劝戒大臣们要自警自律,要善于治理你的人民,谨慎你的法度,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之后《水浒传》第二回写到高俅被发配流放到外地时,有这样说法:“东城里人民不许留他在家宿食”。
人民在古汉语中意为平民百姓。
管仲是用“以人为本”,与《诗经》齐名的《书经》则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就应说,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意思完全相同。
孟子强调“民为贵,君为轻”。
《孟子·尽心》又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可见孟子所说的“民为贵”也就是以人为本之意。
在我国古文献中,除了管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之外,大多是讲“民为邦本”、“民为贵”、“民者,君之本也”(《谷梁传》)、“闻这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
以人为本词语解释
以人为本词语解释
【解释】:
以人为本是一种思想理念,强调人类的利益和幸福应该被放在最高的地位。
以人为本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即不仅重视人的物质需要和物质利益,而且重视人的精神因素和内在潜能。
强调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和信任人。
“以人为本”思想可以从两个层次上来理解。
第一个层次是指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本。
第二个层次是指做到人性化管理。
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把每个员工当作是这个大家庭里的成员。
也就是说,既要关注员工的物质利益和福利待遇,又要关心他们的政治进步、文化学习、思想情操、健康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使全体员工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努力使自己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出处】:“以人为本”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以人为本的解释
以人为本的解释
以人为本是指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以人的需求、利益和福祉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的生命、尊严、自由、平等、权利和责任放在首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的价值和尊严为中心,以人的利益和幸福为宗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民主体思想则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
以人为本中的“人”,不是抽象的、无差别的“类”概念,而主要是指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中的“本”,不是世界本原意义上的“本体”,而是指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人们的认识和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强化教育(3月20日至5月31日)一要抓好学习。
要精心组织广大干职原原本本地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全国、全省、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既要通读通学,又要精读细学,把“树形象”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司法行政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寓教于政治理论学习中,寓教于日常工作中,寓教于执法办案中,寓教于干警的日常管理中。
根据中央政法委的部署,重点抓好“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西方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比较”、“政法工作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作为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四个专题的学习,营造生动活泼的“大学习、大讨论”氛围,增强学习教育的效果。
为提高学习效果,县局将组织一场全体干职参加的报告会,邀请专家、学者给广大干职授课辅导,并召开一场学习交流会,把教育活动引向深入。
二要抓好典型引导。
大力倡导和培育“学习型”机关、单位和个人,加强理论武装,紧密联系实际,推动有效履职。
要广泛开展宣传英模、学习英模活动,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台溪司法所活动,学习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典型代表余书海、郭仁坦、杨德潘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和鼓舞司法行政干职,增强教育的感召力。
三要抓好教育培训。
重点抓好青年干职和新招录的干职的教育培训工作,并结合本地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队伍整训、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等活动,年内举办一期综合培训班,切实把政治建警与业务建警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把司法行政工作和队伍建设推上新台阶。
2、认真查摆,整改提高(6月1日至7月31日)一要组织广大干职深刻剖析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认真对照行业性规章禁令,查找自身在执法办案中存在的不足,客观分析原因,提出整改的措施。
二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听取社会各界对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意见,通过信访件,了解群众对司法行政机关办案的意见建议,着力从人民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树形象”教育活动的成效。
三要着力解决司法行政机关公务员中依法办事观念不强、精神状态不佳、工作缺乏创新、对群众“冷硬横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
四要着力解决法律服务工作中违反宪法法律、不讲诚信、不守职业纪律、职业道德缺失、忽视社会责任等问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五要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的职能作用,努力拓展法律服务,下大力气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帮助弱势群体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六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具体的整治内容和工作措施,要加强对整治的督促检查,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整改措施和整改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取信于民。
3、建章立制,规范行为(8月1日至9月30日)要针对查摆出的问题,从执法工作最薄弱的环节和最基本的要求抓起,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
有明确规定的按规定实行,没有明确规定的抓紧修改、补充,形成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保证执法权的正确行使。
在健全制度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体和程序并重,对执法中的每个具体环节作出严密细致的规定,切实防止执法随意性,维护和实现执法公正。
(三)检查评估,总结表彰(10月1日至12月31日)年底前,各科室(所、处、中心)应进行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自查和总结,10月底前做好迎接县局的检查验收,并对在“大学习、大讨论”和“树形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人民满意的科室(所、处、中心)和干职进行评选表彰,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上报省司法厅及市委政法委表彰,进一步弘扬正气,鼓舞士气。
四、主要措施(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要点,夯实队伍思想基础。
全县司法行政系统要采用自学和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司法行政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十七、谱写新篇章”、“树形象”等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健全并落实教育培训、“以案析理”、理论研究、巡回宣讲、宗旨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和依法行政教育,使广大干职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司法行政的绝对领导,坚持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和司法行政队伍的发展方向,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党性意识、有为意识、稳定意识、法治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实干意识、把理论武装、教育队伍、指导实践的成效体现到凝聚力量做好工作、服从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来。
在实际操作中,每位干职要有一本专用读书笔记本,每个季度有一篇学习心得体会,确保理论学习人员、时间、内容三到位。
(二)以完善制度建设为重点,提升队伍管理水平。
要严格按照《抓队伍促工作责任状》的目标要求,将重点工作分解立项,落实到各司法所、各科室和分管领导。
继续坚持每月工作例会制度,由各科室制定逐月工作计划,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继续坚持对司法所开展位次评比活动,对评比获前三名的司法所长给予表彰奖励或提拔使用,后三名的司法所长找其谈话并予以通报批评或降级使用或调往偏远乡镇工作。
进一步完善基层司法所工作日志、考评考核、请销假、检查抽查、评差评优等制度,促进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顺利开展。
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编办、省人事厅、省司法厅闽司[2006]147号文件精神,确实做好副科级所长配备工作。
(三)以提高队伍素质为出发点,树立队伍良好形象。
一要继续在司法行政系统中弘扬“齐创和谐、齐助发展”的三明司法行政精神,不断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的动力;二要继续开展司法“行正”工程活动,在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前提下,将“扬正弃邪”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要义;三要按照“强化素质,注重技能,突出能力”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在全县司法助理员中继续开展会调解、会电脑、会代理、会骑摩托车,熟悉法律法规等“四会一熟悉”岗位炼兵大比武、基层司法助理员跟班学习、“一月一学法、一季一考试”等活动,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干警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办案〈调解〉素质;四要要加大培训力度,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按计划对全县司法助理员进行业务、法律、公文写作、电脑等培训,今年拟举办上述培训班一次以上,努力提高队伍综合素质;五要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实行人员、岗位、服务范围“三公开”,首问责任、服务承诺等制度,对外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按规定把知情权交给服务对象,交给人民群众,增强透明度,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严格工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要立足司法行政职能,组织形式多样的便民利民活动,全方位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四)五个结合,推进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一要与县委“三讲一学”、县委政法委“三比三看一争先”活动相结合,根据司法行政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活动考评方案,做到年初有部署,活动有人抓,年终有考评。
通过“三讲一学”和“三比三看一争先”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干职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创建“平安尤溪”,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二要与开展“五好”司法所活动相结合。
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和管理,全面活跃司法所工作,通过努力力争把基层司法所建成精神面貌好、作用发挥好、内业规范好、设施建设好、关系协调好的“五好”司法所。
三要与开展人民调解“三比三看”活动相结合。
通过在全县人民调解工作中开展比数量看规范、比质量看成效、比形象看评价的“三比三看”活动,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
四要与开展法律援助“三比”竞赛活动相结合。
通过比办案数量、比办案质量、比办案效果,看法援案件承办过程优劣、听受援人评价好坏、查报表、卷宗是否及时、准确、齐全,促进全县法律援助工作上一新台阶,更大限度地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五要与“访百村、进千户、解万难”、“司法行政服务和谐社会”、“干职走访基层群众”、“领导干部体验法援对象”等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干职开展进社区入农户或挂包村办实事促平安活动,对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矛盾、民间纠纷、信访问题(特别是重信重访问题)和突出治安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变群众上访为下访,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
领导干部要体验法援对象,坐班亲自接待法援对象,为受援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利益,服务和谐社会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五)健全机关党的建设。
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司法行政机关党的建设,带动和推进司法行政队伍建设。
一要认真按照市局机关党委制定的《关于开展机关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产的实施意见》,健全落实党建三级联动五面制度,并把“三级联创”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责任状。
二要突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
以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为重点,加强党章学习,强化党员意识,树立正确法治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要突出司法行政领导班子建设。
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重点抓好“一把手”和科、所、庭、队负责人的配备。
大力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强化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日常考察和监督管理,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交流轮岗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提高政法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五、几点要求(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抓好部署落实。
各科室(所、处、中心)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抓好本部门活动的落实,各科室(所、处、中心)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带头学习、带头讨论、带头宣讲、带头贯彻,为广大干职做出表率。
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协调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教育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二)联系实际,科学安排。
要正确处理好“在学习、大讨论”和“树形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既要集中精力抓好这项活动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又要抓好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把活动目标、任务和要求与政法各部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促进、两不误”。
(三)严格实施,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