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送何遁山人归蜀》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送何遁山人归蜀》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送何遁山人归蜀》含答案
(2013·福建卷·T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
答:
【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能力。

“绿”本为形容词,但在第一句中“绿”字却展现出在春风吹拂下草木生发、万物复苏的动态过程,有化静为动之效。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分)
答:
【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赏析评价的能力。

本诗三、四两联采用虚写手法,我们可以从虚写的具体内容、产生的艺术效果角度来分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讲义及答案)

完整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讲义及答案)

完整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讲义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宋)舒亶①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释】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

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

②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这首词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借________字,将视觉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离别的悲凉之意,通过________字,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2)宋代《艇斋诗话》曾评价舒词“甚有思致”,请结合本词分析作者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对酒①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裁②,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释】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

②裁:写诗(1)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太白岭王安石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巃嵷(ló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 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 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 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2)本是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高考诗歌题鉴赏精选20首

高考诗歌题鉴赏精选20首

高考诗歌题鉴赏精选20首1、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

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

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答: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

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要再留念他乡,而要“倦思”故乡。

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6分)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意思对即可)(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鉴赏(真题汇编)附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鉴赏(真题汇编)附答案

〖2023年高考真题〗(2023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5.A 16.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

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

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

“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

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

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要想获得学问的真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没有了活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从军北征》《塞上》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从军北征》《塞上》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从军北征》《塞上》含答案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

从军北征〔唐〕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①。

碛②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塞上〔宋〕柳开鸣骹③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①《行路难》:乐府曲调名。

据《乐府解题》说,它的内容兼及“离别悲伤之意”。

②碛:沙漠。

这里指边关。

③骹(xiāo):响箭。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诗第一句点明地域、季节、气候,有力地烘托了行军时的环境气氛,第二句中的“横笛遍吹”折射出征人的豪放心境。

B.李诗第三、四句中以“碛里”和“月中”两个词进一步渲染了征人行军时环境的苍凉,“一时回首”,更是意蕴无限。

C.柳诗第一、二句中,以“天静无风”渲染天空的辽阔宁静,似一幅画卷;“直上一千尺”的“鸣骹”则使这幅画变得灵动而强劲。

D.柳诗最后一句“尽提金勒向云看”,极写三百胡骑全神贯注、目不转睛的状态,可谓神来之笔,以动写静,具有一种雕塑美。

15.这两首边塞诗所使用的手法及其作用大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4.A15.①李诗通过对恶劣环境的描写和典故的运用,表现了“征人”行军途中的艰辛和思乡的愁绪。

②柳诗通过对射箭技艺的夸张描写和“向云看”的侧面烘托,突出了“胡儿”射箭技艺的精湛高超和性格的彪悍豪放。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豪放心境”说法错误,“横笛遍吹”折射出的应是征人思乡之情和悲壮的心境。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从军北征》,诗的首句“天山雪后海风寒”,只七个字,就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

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的辛苦和离别的悲伤。

此处“横笛遍吹《行路难》”用典,没有直接描述行军的艰苦,只用“横笛遍吹行路难”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思乡的心情。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

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在科学著作的精美片段中散发出智慧光彩。

我在此整理了高三高考语文诗歌,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高三高考语文诗歌11、咏柳?/?柳枝词贺知章?〔唐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2、临江仙·寒柳纳兰性德?〔清代〕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柳絮杨花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是被冬日的积雪冰层、严寒的风所摧残了,五更时这株柳树只显得凄冷萧疏。

皎洁的明月无私普照,无论柳树稀疏还是繁茂,都把自己的光芒给了它。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特别是在这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女子。

如今斯人已逝,即使梦里相见,可慰相思,但好梦易断,断梦难续。

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3、咏柳曾巩?〔宋代〕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21、兰陵王·柳周邦彦?〔宋代〕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

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将近酒》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将近酒》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将近酒》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将进酒〔唐〕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琉璃钟”表明酒器精美名贵,“琥珀浓”“珠红”用借代表现醇香明净的酒色。

B.烹煮佳肴,欢歌曼舞,钟鼓馔玉,美妙至极,诗人展现了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

C.“坟上土”与前文绚丽斑斓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境变得忽而凄凉幽冷。

D.本诗多选用珠、玉、花、雨等细美之物,有别于李白《将进酒》中的奇伟景象。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用借代表现……”错。

“琥珀浓”“珠红”借喻酒色,用的是借喻修辞。

故选A。

16.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的生命悲剧意识,请分析是如何表现这种意识的。

(6分)【答案】①从酒具、美酒、佳肴到罗帏、歌舞,诗人用华丽辞藻夸张描绘了酒宴的华贵丰盛,烘托了及时行乐的情景。

②落花是悲凄人生的象征。

美好春光即将逝去,桃花如雨般片片凋落,寄托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感叹。

③用刘伶的典故,表达苦涩幽怨的意绪,用人间乐事极力地反衬出死的可悲。

(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开篇诸多意象密集搭配,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琉璃”“琥珀”“真珠”从器皿、色泽、斟酒的过程层层渲染酒的名贵,满目琳琅的豪华盛宴就此展开。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进一步用华丽的意象体现宴席的奢靡。

厨中肴馔是“烹龙炮凤”,宴庭陈设为“罗帏绣幕”,采用夸张、借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欢乐沉醉的气氛。

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令人沉醉。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

美酒佳肴,欢歌曼舞,诗人用华丽辞藻夸张描绘了酒宴的华贵丰盛,烘托了及时行乐的情景。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遣意二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遣意二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遣意二首》含答案
10.(2023春·湖南·高二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遣意二首①(其一)
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这首诗颔联中的“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抒发的是幽居郊外、淡然世外的之情。

参考答案:
10. 野花落闲适与从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感情的能力。

“啭枝”写的是黄鸟在近处的枝头上婉转歌唱,暗示是春天,对应的是颔联“野花落”。

黄鸟婉转歌唱,白鸥轻盈翻飞,显示出欢快愉悦与春意盎然。

诗人借景抒情,鸟闲即人闲,流露的是一种闲适与从容之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登阅江楼》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登阅江楼》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登阅江楼》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阅江楼①王守仁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余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

登临②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③一怆情。

[注]①阅江楼:朱元璋当皇帝后,曾在南京城西北狮子山顶建此楼。

②登临:《毛传》中有“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之语。

③新亭:亭名,故址在江苏江宁县南。

《世说新语》:“过江诸人,相邀新亭。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狮子山顶的阅江楼虽荒芜却“旧有盛名”,所以吸引高皇朱元璋来此驻扎军队。

B.诗人在阅江楼上凝望无边山色,遥看天地间大江奔流,思通古今,感慨万千。

C.末句化用典故,用“新亭”这个无奈偏安的文学符号来表现自己的怆然之叹。

D.本诗因物兴感,叙述、议论、抒情结合,不仅构思巧妙,而且蕴含深刻哲理。

2.诗中蕴含作者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1.A 2.①守卫国家、安抚四夷不只依靠山河的险固和城墙的高大。

②更应重视修明德政,以德治国。

③也要选拔、任用贤才。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阅江楼……吸引高皇朱元璋来此驻扎军队”错误。

从注释①“阅江楼:朱元璋当皇帝后,曾在南京城西北狮子山顶建此楼”可知,阅江楼是朱元璋修建的。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颔联“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是说“治国之道在于施行仁政,哪里还用得着天堑和高大深厚的城墙呢!”,可知守卫国家、安抚四夷不只依靠山河的险固和城墙的高大,更应重视修明德政,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才能长治久安。

尾联“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是说“我站在阅江楼上凭栏四顾,不由得心潮起伏,国事衰微让人心生悲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暗含要选拔、任用贤才,有德行的人才能让四夷归顺,天下太平。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如下:
1. 了解不同文学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和诗歌作品,包括古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以及近现代的鲁迅、徐志摩、毛泽东等。

2. 掌握一定的诗歌基本概念,如押韵、节奏、意象、修辞等,并能够分析诗歌的体裁、辞章、意境等方面。

3. 理解诗歌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手法,注意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或思想,同时注重诗歌中的形式美和语言美。

4. 熟悉并掌握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能够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5. 注意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处理,能够分析诗人在运用韵律和节奏方面的技巧,以及这些技巧对诗歌的整体效果的影响。

6. 注意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表达,能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来理解诗人的情感或意境,同时注意发现诗歌中隐含的象征意义。

7. 对于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等方面的了解,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创作态度和倾向。

8. 多阅读和分析诗歌作品,积累自己的鉴赏经验和思考能力,逐渐形成自己对诗歌的鉴赏视角和方法论。

除了以上的要点,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参加模拟考试、做题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应试技巧。

诗歌鉴赏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希望以上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送郑户曹》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送郑户曹》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送郑户曹》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小题。

送郑户曹①苏轼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

羸僮瘦马从吾饮,陋巷②何人似子贤。

公业③有田常乏客,广文④好客竟无毡。

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注】①郑户曹:郑僅,时赴任北京大名府。

②陋巷:代指颜回。

《论语》有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③公业:东汉郑太的字。

《后汉书》记载他“阴交结豪杰。

家富余财,有田四百顷,而食物常不足,名闻山东。

”④广文:郑虔,在广文馆中任博士而被当时人称为“郑广文”,他“在官贫约,甚而淡如”。

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游遍钱塘湖上山”点出送别地点,“归来文字带芳鲜”则暗示出钱塘湖景色优美。

B.中间两联主要评价友人。

说的虽是友人,却也体现出诗人的利义观和为人处世的道德观。

C.尾联劝朋友趁春天一路赏景赴任,不要辜负好时光,与首联在意趣上相关联,首尾呼应。

D.此诗跳出一般送别诗的离别悲伤情调,对友人的离别赴任由衷地表达出喜悦与祝福之情。

16.(6分)全诗中间两联多处用典,请结合诗句分别说明这些典故的作用。

【答案】15.A16.①“陋巷何人似子贤”借颜回的典故,赞美朋友的安贫乐道;②“公业有田常乏客”借郑太的典故,赞美朋友的大方好客;③“广文好客竟无毡”借郑虔的典故,赞美朋友的清贫廉洁(或清贫好客)。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点出送别地点”“暗示出钱塘湖景色优美”错误。

首联是诗人对与朋友交往的往事回忆,回忆当初他们游遍钱塘一带,游玩之后还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因此“游遍钱塘湖上山”并非当下的送别地点,“归来文字带芳鲜”还暗含着归来之后写出的作品文字优美之意。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陋巷何人似子贤”借颜回安于贫困的典故,赞美朋友的安贫乐道;根据注释③郑太“阴交结豪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满江红金陵怀古》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满江红金陵怀古》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满江红金陵怀古》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金陵怀古【元】萨都刺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

怀故国,空陈迹。

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①坏寒螀②泣。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注】①胭脂井:又名景阳井、辱井,隋军破金陵,陈后主躲入此井,后被擒。

②寒螀:寒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描写金陵六朝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情调悲凉,笼罩全篇,传达出作者登高望远时深重的历史沧桑感。

B.上阙一个“急”字将作者的内在情感外化,潮水之急,意味着在这夜深时分,登览感怀的词人心潮澎湃,久久无法平静。

C.下阙承接上文,陈述故国往事已无陈迹,与上阙描写六朝豪华毫无消息相辅相成,主旨血脉贯通。

D.结句的“只有”照应起句的“更无”,收束全词,一气呵成,词作因而显得布局合理,通体和谐完整。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词的上阙。

【答案】1.C 2.①开头虚写“六代豪华”,以追忆的方式展现繁华富贵的人事随时光流逝;实写眼前“山川形胜”,以自然景物衬托多变的人间万事。

②虚写“王谢堂前”,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实写“乌衣巷口”,燕子见证了当年的繁华,又目睹了如今的衰败。

③词的上阙虚实对比,虚实相生,表达作者对兴衰难定,繁华易逝的慨叹。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词艺术手法及诗人情感的能力。

C.“陈述故国往事已无陈迹”错误,“空陈迹”意为“徒然只留下历史遗迹”,与六代豪华毫无消息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起首虚写“六代豪华”,写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以追忆的方式展现繁华富贵的人事随时光流逝,带有沉重的怀古情绪。

“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三句写今昔对比,承接上文而抒发感慨,实写眼前“山川形胜”,当年的山川依旧在眼前,但人事变迁,已不似往日的繁盛,以自然景物衬托多变的人间万事,令人感慨万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芙蓉二绝》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芙蓉二绝》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芙蓉二绝》含答案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芙蓉二绝(其二)宋·刘克庄池上秋开一两丛,未妨冷淡伴诗翁。

而今纵有看花意,不爱深红爱浅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顶是()A.杜诗写黄师塔巍然静立,江水东流而去,描绘出一幅秀美的锦江图景。

B.杜诗写春光与微风作伴,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状写春景倦懒可爱之态。

C.两诗将花作为吟咏对象,“一簇”或“一两丛”,也能见出季节景致。

D.两诗中春日桃花与秋日木芙蓉应时而开,自由绽放,展现出自然的生机。

2.两诗结句仅一字之差,但表现手法与作者心境皆有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B 2.①杜诗结句采用反问,桃花花色或深或浅,色调各殊,都让人为之心醉意迷,连自己也不知道所更爱的是深红之花还是浅红之朵,表现了作者爱花赏花的喜悦,对美好春天的热爱。

②刘诗结句直抒胸臆,直言在两种花色中偏爱浅红,以淡雅花色自比胸怀品性,表现了作者平和淡然的心境。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 “状写春景倦懒可爱之态”错,“春光懒困倚微风”,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是写人在春景中的慵懒状态,而非写春景的倦懒之态。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杜甫的诗句“可爱深红爱浅红”,意思是“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在两种颜色之中,作者不能比较出更爱哪种颜色,表现了两者之间的难以取舍,表达了对春花的喜爱之情;刘克庄的诗句“不爱深红爱浅红”,意思是“不喜爱深红色,喜爱的是浅红色”,作者在两种颜色中有一个明确的喜爱者,表现了作者不为外物所扰的心境,体现的是作者坚定而平和的态度。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一、诗歌鉴赏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杜甫的《春望》中的诗句?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以下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李白的《静夜思》中,以下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思乡之情?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诗歌鉴赏填空题4. 请填写《望岳》中的名句: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

5. 请填写《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简答题6. 请简述《静夜思》中李白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思乡之情。

7. 请分析《登高》中杜甫如何通过登高远望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诗歌鉴赏论述题8. 论述《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如何运用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9. 分析《滕王阁序》中王勃如何通过对滕王阁的描写来展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

五、诗歌鉴赏创作题10. 请以“秋夜”为题,创作一首四句诗,要求体现秋天夜晚的景色和情感。

11. 请以“离别”为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表达离别时的不舍和期待重逢的情感。

六、诗歌鉴赏翻译题12. 将《静夜思》翻译成英文,并保持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13. 将《登鹳雀楼》翻译成英文,注意保留原诗的韵律和节奏。

七、诗歌鉴赏综合题14. 请结合《春望》和《秋思》,分析杜甫在不同季节中表达的情感变化。

15. 请结合《滕王阁序》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讨论王勃和苏轼在作品中展现的人生观和历史观的异同。

八、诗歌鉴赏开放题16. 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诗歌鉴赏对于个人修养和文化传承有何意义?请结合具体诗歌作品进行阐述。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篇一」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 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

‚瑶草:仙草。

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金徽:瑶琴。

7、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

D、“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

参考答案:选CD。

解题说明:本体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本词实际上是化实为虚,运用想象,以虚衬实,以理想仙境之虚衬托现实黑暗、作者内心不满之实。

C 项,“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虚写想象、以虚衬实,写词人幻想能找到一个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对现实的不满。

D项“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承接前三句,写词人担心仙境里花深露湿,沾湿人衣,既写现实的游览,又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

所以D错。

8、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参考答案:词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

‚接着说李白不在,无人陪他饮酒,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同时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③词人说自己到仙境探索是为了得到灵芝仙草,不是为了得到像“朱唇丹脸”一样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长啸呢?以象征性的语言说明自己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山泉》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山泉》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山泉》含答案(2011·山东卷·T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鉴赏诗句的妙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说出这个句子在诗中的含意及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②分析句子使用的手法和在诗中的作用(如写出了什么或表现了什么等);③点评该句的妙处(如该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或该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等)。

从内容上说这两句写了山泉美妙的声音与奇异的色彩,在结构上与上面的描写形成抑扬关系,也为下文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分析诗歌形象应走好三步:①分析形象描写,识别性质;②概括描述形象特征;③展示形象的意义。

答案由三部分构成:①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②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本诗前六句写景,描写山泉的平凡、色彩和声音,最后两句赞美山泉的品格,寄托了诗人的人格追求。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琵琶行》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琵琶行》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琵琶行》含答案
42.(2021秋·浙江·高三学业考试)下列对《琵琶行》节选部分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以“瑟瑟”秋风下的环境渲染离别的萧瑟落寞。

B.第三、四句先用互文手法说主客下马上船饯别,再以“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出场作铺垫。

C.第五句中“惨”字点出饯别的黯然凄凉,第六句进一步渲染环境,使心情显得更加沉郁感伤。

D.最后两句叙写送者忘归。

行者不发的事实,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更传递主客不忍分别之情。

参考答案:
42.D
【详解】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更传递主客不忍分别之情”错,无中生有,送者忘归,行者不发主要是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

故选D。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应该没有人没接触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就是根据诗词内容,找出其中的意象,体会其中意境,分析作者真正想要书法的感情。

很多人在面对古诗词鉴赏的时候都很头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篇1一、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参考答案:(1)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赏析: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

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

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

扬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认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是此诗之祖。

不过,细细体味,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

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

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

李后主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到底给人片刻慰籍。

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

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之切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张 船 继 。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
1、诗人登高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根据 首、颔两联展开想象,简要描绘。 2、诗人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 情怀,请根据诗意说说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怀?
登 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五、小试身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 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沙泥春迟 暖融风日 睡飞花江 鸳燕草山 鸯子香丽 杜。,。 甫
此诗通过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春天阳光 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 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描绘出 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 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1)许诗以水流“急”来反衬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 (1分),刘诗则通过一个“自”字.以无情衬有情,表现了朋 友离去后自己心中的伤感和孤独(1分)。(2分。意思对即可)
(2)许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风雨凄迷的景色来 映衬心中的烦闷和惆怅.含蓄而富有感染力(2分), 刘诗则是对照写景,借万里“青山”中一叶“孤舟” 表现朋友的孤独寂寞和自己政治上失落苦闷,感情 浓烈,言近旨远(2分)。(4分。意思对即可)
通过月落、乌 啼、满天白霜、 江边的枫树、渔 火、寒山寺等景 物,突出秋夜幽 寂清冷的特征。 表达了诗人 落榜后孤孑清寥、 愁绪满怀的情感。
——
六、实战演练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 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 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七、课堂小结
诗歌“六必看”: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意象把握情感,从诗句找到依据,
从注释破解难点,从题干得到启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1、夜晚、秋风、汉关、寒的紧张。 2、表现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 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意象:诗人在诗歌中选取的融 铸了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即 诗歌中涉及的人物、事物或景 物。 意境: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 产生想像的艺术境界。它包括 景、情、境三个方面。
意境赏析常见术语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 恬静优美、生机勃勃 雄浑壮阔、虚幻飘渺 富丽堂皇、繁华热闹 ……
思乡怀人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李白《静夜思》
依依惜别 如:柳永《雨霖铃》 王维《渭城曲》 寄情山水 如:王维《山居秋暝》 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 如:姜夔《扬州慢》 刘禹锡《乌衣巷》
仕途失意 如:白居易《琵琶行》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青春易逝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三、方法指津
3、套用表达程式,答题规范准确。 诗人通过 景物组成了一幅 的 画卷,从中寄托了诗人 的思想感 情。 这首诗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起到 了 的表达效果。
四、考题示例
登 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必看题干:
题干分提示 语和提问语,理 解提示语,看清 提问语,有针对 性地作答,忌答 非所问。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 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 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必看作者:
知人论世,结合作者所处时代和 作者本人的风格个性及人生遭遇理解 分析诗歌。
盛唐的李白豪放飘逸,安史之乱的杜 甫忧国忧民,南宋的陆游、辛弃疾保 家卫国,归隐的陶潜,亡国的李煜, 被贬的苏轼,流连青楼的柳永,婚姻 美满及夫亡家破的李清照……
必看意象:
诗歌的意象总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并借 由人们的审美习惯形成了特定的象征含意。
雄关、沧海、大江、长风 大漠、古道、落日、冷雨 长亭、灞桥、杨柳、兰舟 春日、清涧、泉溪、花草 雎鸠、鸳鸯、蝴蝶、鹊桥 南山、禅寺、暮鼓、三径 松、竹、梅、兰、菊、玉
——豪情壮志 ——孤独惆怅 ——依依惜别 ——闲情逸致 ——伴侣爱恋 ——隐逸情怀 ——高洁情操
必看名句:
注意倒装句和不完全句,抓关 键句,抓诗眼。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诗眼(关键词):动词、 形容词、颜色词、数量词、 叠韵词、拟声词、词性活 用词……
必看注释:
诗歌下的注释要么降低难 度、破解难点,要么提示 背景、给予暗示。
05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雁别秋江去”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 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许浑 刘长卿 劳歌一曲解行舟, 猿啼客散暮江头, 红叶青山水急流。 人自伤心水自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同作逐臣君更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青山万里一孤舟。 (1)这两首送别诗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2分) (2)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何特点。(4分)
三、方法指津
1、把诗歌“泡开”——用白话把诗歌 翻译或描述出来。
2、诗歌“六必看”——看诗题、看作 者、看意象、看名句、看注释、看题干。
必看诗题:
诗歌的题目总是包含着重要的信 息,如季节、时间、景物、事件、地 点、情绪、体裁、内容等。
《暮江吟》《宿建德江》《山居秋暝》 《越中览古》《出塞》《登鹳雀楼》 《过华清宫》《听蜀僧濬弹琴》《赋 得古原草送别》《春夜喜雨》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1)这两首送别诗都写到“水流”,简要 分析其不同之处。(2分) (2)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 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何特点。(4分)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用 典
托物言志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排比、设问、 反问、反复、通感、借代、 互文、对比、双关、用典、 倒装(倒文)……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3、表现手法:起兴、渲染、 烘托(衬托)、白描、抑扬、 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借古讽今、想象与联想、……
高考诗歌鉴赏
解题技巧
一、考纲解读
①分析理解古典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 想感情。 ②初步鉴赏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 和意境。 古代诗歌鉴赏出现在第II卷,以简答 题形式考查,分值5分。
二、知识储备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忧民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 建功立业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曹操《龟虽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