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抗原递呈细胞

医学免疫学:抗原递呈细胞

分化与发育
前体阶段 ↓
未成熟阶段 ↓
迁移期 ↓
成熟期
单核细胞是MФ和 DC的共同前体。
具有摄取和加 工Ag的能力。
提呈抗原的能力↑
抗原肽-MHC复合 物和辅助分子。
3、分化、发育、成熟与迁移
未成熟DC
摄取、加工 抗原能力强
抗原
成熟DC
高表达MHC II、 协同刺激分子
(能激活初始T)
组织
迁移
引流淋巴组织
肽 Ag
细胞表面肽
肽- MHC
APC
抗原加工
T 细胞不识别 T 细胞不识别 T 细胞不识别 T 细胞不识别
T 细胞识别
抗原: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
T细胞不能识别天然表位
特殊细胞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以分离出T细胞表位 某些特殊的分子可与T表位结合并将 其送至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
Ag T 表位
MHC
FcγR CR1
调理作用、 ADCC 调理吞噬
MHCⅡ类抗原 抗原递呈
CD80/86
协同刺激
在机体的防御、炎症反应、损伤修复等 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B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
▪ B细胞能持续表达MHC-II类分子,细菌诱 导后也表达B7分子,能有效提呈抗原给 CD4+T细胞。
▪ 机制:
通过BCR摄入抗原 能有效提呈低浓度抗原
B细胞通过BCR摄取抗 原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内源性抗原加工提呈 (MHC I类途径)
外源性抗原加工提呈 (MHC II类途径)
第二节 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抗原加工 抗原提呈
降解、形成MHC-肽、表达于细胞表面 MHC-肽被T识别
一、APC提呈抗原的分类

免疫学第10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课件PPT

免疫学第10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课件PPT

(2)分化、发育和迁移
目前,对淋巴样DC的分化发育过程知之甚少,而髓样DC 的分化发育过程已逐渐清楚,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DC 其表面标志和功能存在差别。 ① 前体期:髓系前体细胞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血及 胎肝中,在某些细胞因子作用下,可分化发育为单核 -吞噬细 胞和 DC ;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受 GM-CSF 、 TNF-a 、 IL-4 等作用,也能发育为DC。
专职APC: 组成性表达MHC-Ⅱ类抗原和其他参与T细胞 活化的共刺激分子,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树突状 细胞、B细胞等。
非专职APC:
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它们通常情况 下并不表达MHC-Ⅱ类分子,但在炎症过程中或受到IFN-γ诱导, 也可表达MHC-Ⅱ类分子并处理和递呈抗原。 另外,机体有核细胞能将内源性蛋白抗原降解处理为多肽 片段,后者与MHC-I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表达在细胞表面,并 递呈给CD8+T细胞。以前曾不将此类细胞归于严格意义上的 APC,而是称其为靶细胞,但近年亦将其称为APC。 目前,对APC的定义为:所有表达MHC分子并能处理和 递呈抗原的细胞。
一、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APC,
与其他APC相比,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而 MΦ、B细胞则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故DC是机
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在免疫系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1. 来源、分化和种类
(1)来源
DC 主要由骨髓中髓样干细胞分 化而来,与单核-吞噬细胞有共同的 前体细胞。部分DC由淋巴样干细胞 分化而来,与淋巴细胞有共同的前 体细胞。上述两类DC各有不同的组 织分布、表面标志和功能特点。多 数骨髓来源的DC由骨髓进入外周血, 再分布至全身各组织。

(免疫学课件)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免疫学课件)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3.1 MPS来源
多能造血干细胞
淋巴系前体细胞
髓系前体细胞
髓 系 DC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NK
T
B
NK细 胞 T细 胞 B细 胞 淋 巴 系 DC
髓 系 DC
巨噬细胞
骨髓
多能干细胞 髓样干细胞 单核母细胞 前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血液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肺:肺泡巨噬细胞 肝:枯否细胞 脾与淋巴结:游走与固定巨噬细胞 浆膜腔:胸、腹腔巨噬细胞 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 骨:破骨细胞 关节:滑膜A型细胞
一、概念与分类
定义
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 T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的分类
名称
专职性APC
Professional APC
MHC分布 细胞
组成性表达 MHC-II类分子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B细胞
非专职性APC
non-Professional APC
诱导性表达 MHC-II类分子
摄取抗原的主要方式
mIg介导的内吞
补体受体介导的内吞
Y
APC
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 NhomakorabeaY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
胞饮作用 Pinocytosis
Fc受体介导的内吞
3.2 MPS表面标志
补体受体
ICAM 黏附分子
MHC分子
细胞因子受体
Fc受体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一、概念与分类 ** (Definition & Classification) 二、树突状细胞 *** (Dendritic Cell, DC) 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 四、B细胞 (B lymphocyte)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递呈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递呈

1973年,美国学者Steinman and Cohn。小鼠脾脏。 目前所知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细胞,能够刺激初始 (naï ve) T细胞增殖,因此DC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 始动者,在T细胞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 位。

表面标志

尚未发现特异的表面标志。一般通过形态学、组合 性细胞表面标志以及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 能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等三方面加以综合判断。 成熟DC的主要标志为CD1a、CD11c、CD83,高 水平表达MHC-Ⅰ/Ⅱ类分子,辅助刺激分子CD80 及CD86,黏附分子CD40、CD54以及β1、β整合素 家族成员。
基本概念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 APC):
具有显著的抗原摄取、加工和提呈功能,组成
性表达MHC II类分子、协同刺激分子的一类 细胞。
主要包括树突细胞、巨噬细胞和B
淋巴细胞。
是体内主要负责免疫激活的成分。
基本概念
非专职或兼职抗原提呈细胞
(non-professional APC)
输入淋巴管、外周血、 次级淋巴组织 肝血液及淋巴组织
未成熟DC与成熟DC区别
特性 抗原捕获 未成熟DC 高 成熟DC 低
抗原提呈
MHC分子表达水平 B7表达水平 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 吞噬抗原异物能力

低 缺乏 无 有

高 高 有 无
分布与命名

并指状DC:外周淋巴组织和胸腺髓质中的T细胞区, 高表达MHC- Ⅰ/Ⅱ类分子

通常指一般情况下不表达MHC II类分子,不具备抗原提 呈功能,但在炎症状况下可被诱导表达MHC II类分子、 协同刺激分子的一类细胞。

如: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各类肿瘤细胞和 病毒细菌感染细胞。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递呈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递呈
性选择过程。
2020/4/18
12
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发育和迁移
2020/4/18
13
FDC的扫描电镜图(串珠样结构 为捕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2020/4/18
14
体内几类主要的DC
皮肤
朗格汉斯细胞
隐蔽细胞
2020/4/18
15
外周淋巴器官
输入淋巴管
皮质 副皮质区
滤泡DC
HEV
2020/4/18
2、未成熟DC 正常情况下,体内绝大多数DC处于未成熟状态,它
们具有很强的摄取、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但由于低表达共刺激分子和 粘附分子,在体内刺激初始T细胞和在体外激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 较弱。受炎症等因素影响,未成熟DC能从非淋巴组织进入次级淋巴组织 并逐渐成熟;未成熟DC摄取抗原后也可自发成熟。
主要包括朗格汉斯细胞(LC)、间质性DC b、体液中的DC
主要包括外周血DC 、隐蔽细胞 c、淋巴样组织中的DC
主要包括并指状DC(IDC)、胸腺DC、 滤泡DC(FDC)
2020/4/18
10
1、朗格汉斯细胞(LC)
位于表皮和胃肠道上皮,属于未成熟DC。 LC胞浆内含特征性Birbeck颗粒,该颗粒与抗原提呈有关。
处理抗原能力强 处理抗原能力弱
低水平的MHC
高表达MHC和黏附分子
缺乏共刺激分子 表达共刺激分子 (B7-1/-2)
递呈抗原能力弱 递呈抗原能力强
2020/4/18
9
DC的分布与命名
DC广泛分布在除脑以外的全身各器官,但数量极少,主要分布于 存在炎性细胞因子和抗原的微环境中。
根据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将DC大致分为 a、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医学免疫学》第十章 抗原递呈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

《医学免疫学》第十章 抗原递呈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





生理情况下: 许多自身蛋白成分 可通过内源性抗原—MHCⅠ类分子途径 或外源性抗原—MHCⅡ类分子途径 形成自身多肽-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复合体 表达于APC表面 递呈给T细胞 虽然其占了复合体中的绝大部分,而T细胞并 不对其产生应答,表现为自身耐受。


三. 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 ——交叉递呈现象 在少数情况下 MHC-Ⅰ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 ——CD8+T细胞
MHC-Ⅱ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
形成多肽-MHCⅡ类分子 复合体,移到细胞表面 被T细胞识别并结合 Mφ 捕获抗原并滞留在细胞表面 (籍补体受 被B细胞识别 体和Fc受体)
(4)调节免疫应答 双向调节作用 (5)介导炎症反应 吞噬异物时,可能发生溶酶体酶外 漏,造成组织损伤; 分泌炎症介质 ,增强局部炎症的损 伤作用



递呈过程: 特异性蛋白抗原表位 BCR(B细胞) (B细胞决定簇) B细胞内吞、降解处理 多肽片段(相当于T细胞决定簇) 结合 CD4+T细胞 MHCⅡ类分子(B细胞)

这种摄取和递呈抗原的方式不仅激活 TH 细胞, 也同时激活 B 细胞。即同时产生体液免疫和细 胞免疫。
四、其他APC-非专职APC 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各种上皮细胞和间质 细胞、皮肤的成纤维细胞,以及活化的 T 细胞等。 通常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和某些自身免疫病 的发病机制有关。


一、内源性抗原—MHCⅠ类分子途径
胞浆内合成的蛋白抗原 被LMP降解成8~12个aa肽段 TAP将其转运到粗面内质网 结合MHCⅠ类分子成复合体 移入高尔基体、细胞表面 递呈给CD8+Tc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和抗原呈递 APC

抗原呈递细胞和抗原呈递 APC
1. 活化初始化和效应性 T 细胞 2. 递呈抗原给T细胞(第一信号), 并提供第二信号 3. PAMP分子增强APC的抗原递呈能力 4. APC 和 T 细胞的双向作用
抗原递呈细胞 (APC)
1. 活化初始化和效应性 T 细胞 • 都表达 MHC II类分子 • 树突状细胞活化初始化 T 细胞 • 巨噬细胞和B细胞和效应性T细胞相 互作用
• 外源性途径:细胞外环境中蛋白抗原被内吞至吞 噬体 抗原肽-MHC II类分子 CD4 辅助性T细胞
树突状细胞的两种主要亚型
经典DC(Conventional DC, cDC) 浆细胞样DC (Plasmacytoid DC, pDC)
表皮朗格汉氏细胞
The Langerhans cell is named after Paul Langerhans, a German physician and anatomist, who discovered the cells at the age of 21 while he was a medical student. Because of their dendritic nature, he mistakenly identified the cells as part of the nervous system.
• 转运含8-16氨基酸残基的多 肽
• 转运羧基端为疏水或碱性 残基的多肽
• MHC I类分子的 α 重链和β2微球蛋白在内质网中合成
• 伴侣蛋白协助新合成的α 链的折叠及与β2m组装成完整的MHC I类分子
• TAP、Tapasin、钙联蛋白、钙网蛋白和羟基氧化还原酶Erp57等形成了 一抗原肽装载复合物
杀伤靶细胞
活化巨噬细胞
产生抗体

免疫学第十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课件

免疫学第十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课件

1. 外源性抗原的摄取
• 通过胞吞作用,外源性抗原由细胞外进入 细胞内,形成内体。
• 内体:胞吞的抗原被质膜包围形成的空泡, 是外源性抗原加工的场所。
• 内体成熟后与溶酶体融合。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 MHCⅡ类途径。 • 分为抗原的摄取、加工、 MHCⅡ类分子的
合成与转运、MHCⅡ类分子荷肽、递呈几个 阶段。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小分子抗原肽后,与MHC-I类分子结合,形 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供CD8+T 细胞识别的过程。如病毒抗原、肿瘤抗原, 组织抗原等主要经此途径递呈。其具体过 程如下: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生物学特征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
1.来源及组织分布: • 骨髓造血干细胞髓样干细胞单核母细
胞前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组织中的各 种巨噬细胞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CD3 B.CD4 C.CD8 D.CD28 E.CD40
16
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通过阳性选择 获得
A. 自身MHC限制性 B.自身耐受 C。TCR的表达 D. TCRα链基因重排
E.TCRβ链基因重排
17
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胸腺
B.骨髓
C.法氏囊
D.淋巴结
E.脾
18
9
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 A. CTL杀伤肿瘤细胞 B. CTL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C. DC向Th细胞提呈抗原 D. 活化的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E. 巨噬细胞向Th细胞提呈抗原
10
哪项不是NK细胞的杀伤特点 A. 不受MHC限制 B. 抗体介导杀伤 C. 预先致敏 D. 非特异性杀伤 E. 接触杀伤
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及活化的T
细胞等。
25
主要内容
26
多能造血干细胞
淋巴系前体细胞
树突状细胞的来源
髓系前体细胞
NK
T
B
髓 系 DC
单核细胞
GM-CSF TNF-a IL-4
中性粒细胞
NK细 胞 T细 胞 B细 胞 淋 巴 系 DC
髓 系 D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巨噬细胞
27
骨髓DC前体 血流 非淋巴组织 分化
淋巴组织中成熟DC
- 不再有吞噬能力 - 表达共刺激分子 (B7-1, B7-2) - 高表达MHC和黏附分子 - 抗原递呈能力强
29
30
是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细胞. 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naine T)增殖,
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
31
DC与疾病的关系
DC参与多种疾病过程的发生; 与DC有关的生物治疗方案
免疫应答建立之前 D. 在抗病毒感染早期起重要作用 E. 与CTL相类似,通过释放毒性蛋白穿孔素和
颗粒酶致细胞裂解或凋亡
13
B-1细胞接受碳水化合物刺激后,产生的 抗体主要是 A. 高亲和力IgG类抗体 B. 高亲和力IgM类抗体 C. 低亲和力IgG类抗体 D.低亲和力IgM类抗体 E.低亲和力IgA类抗体
过继DC防治自身免疫病及移植排斥反应; 回输经体外处理的DC治疗肿瘤
多种肿瘤抗原混合刺激DC 肿瘤相关抗原基因转染DC。
32
主要内容
抗原递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细胞
抗原递呈
33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
1. 组成及生物学特征
组成 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 外周血的单核细胞 组织内的巨噬细胞。
复习
CD3和CD4分子存在于 A.Tr和Tc细胞 B.Th1和Th2细胞 C.NK和B细胞 D.Tc细胞 E.所有T细胞
1
CD8分子存在于 A.Th和TD细胞表面 B.Th和Tc细胞表面
C.Tc细胞表面 D.所有成熟T细胞表面 E.B细胞表面
2
T细胞的功能不包括下列哪项? A.免疫辅助功能 B.免疫抑制功能 C.细胞因子分泌功能 D.免疫记忆功能 E.吞噬功能
Th1和Th2细胞共有的表面标志是 A. CD4+ B.CD8+ C. CD3+ D.
CD5+ E.CD16
AC
19
能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有
A.CTL B.NK C.浆细胞 胞 E树突状细胞
D.单核细
ABD
20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有 A.T细胞 B.NK细胞 C. B细胞 D.巨噬
生物学特征与功能
增生能力、粘附特性、吞噬能力、分泌功能、可与 淋巴细胞相互作用。
34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分化和分布
细胞 E中性粒细胞
AC
21
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授课教师 刘峰涛
22
主要内容
23
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 原递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 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 作用,也称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
14
在阴性选择中,被删除的细胞是 A. 不能与MHC/肽有效结合的DP细胞 B.与MHC/肽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 C. 与MHC/自身肽有效结合的SP细胞 D. 不与MHC/自身肽发生结合的SP细胞 E.与MHC/自身肽有低亲和力的SP细胞
15
与MHC-I类分子结合增强T细胞和靶细胞 之间相互作用的CD分子是
11
调节NK细胞杀伤活性的受体是 A CD16 B. CD56 C. CD2
D. CD16和CD56 E. KLR和KIR
12
关于NK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可通过两
种机制:直接接触和ADCC B. 杀伤作用主要是特异性的 C. 抗感染免疫效应发生于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
24
抗原递呈细胞
专 职 APC(professional
AP能C组) 成性表达MHC-II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的
共刺激分子,抗原递呈能力强,包括巨噬细胞
(M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B细胞
等。
非 专 职 性 APC(non-professional
APC)
诱导性表达MHC-II类分子,抗原递呈能力弱,
E.mIg
7
机体内最先发挥非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 细胞是
A.Tc细胞 K细胞
B.NK细胞
D.单核/巨噬细胞 E.中性粒细胞
8
可分泌穿孔素的细胞、颗粒酶的细胞 A.Tc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B. Tc淋巴细胞和NK细胞
C. B淋巴细胞和 NK细胞 D. Tc细胞和巨噬细胞 E. 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上皮组织、胃肠道、生殖道和 泌尿管道、气道以及实质脏器的间质
非成熟DC
定居
具有很强的摄取、处理和加工 抗原的能力,但提呈抗原能力弱
细胞因子和抗原刺激下
DC细胞成熟并迁移进入局部淋巴结
摄取、处理和加工抗原的能力变弱 ,但提呈抗原能力逐渐增强
28
组织中未成熟DC
- 强吞噬和吞饮作用 - 处理抗原能力强 - 低水平的MHC - 缺乏共刺激分子 - 递呈抗原能力弱
3
TCR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是通过 A.CD2 B.CD3 C.CD4 D.Igα、Igβ
E.CD8
4
所有T细胞特征性标志是 A.BCR B.CD2 C.CD4
D.CD8 E.TCR
5
HIV壳膜蛋白gpl20受体是 A.CD2 B.CD3 C.CD4 D.CD8 E.CD25
6
B细胞具有的特征是 A.E受体 B.ConA受体 C.CD3 D.CD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