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主义”与美国社区设计的新动向
从邻里单位到新城市主义社区_美国社区规划模式变迁探究
92世界建筑 2006/07一、序言1920~1930年代,邻里单位(NeighbourhoodUnit)社区规划思想在美国诞生,并逐步成为战后美国郊区社区规划主导模式。
这种规划模式实际上是应美国1920年代后,汽车时代的来临,城市大规模郊区化,以及中产阶级梦想的产物[1]。
1920年代后,随着城市中心区贫民窟的清理(Slum Clearence)、郊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传统城市的宜人空间尺度逐步被塑造为适宜汽车的尺度。
这种城市建设模式在实现美国中产阶级梦想的同时,却带来了严重的经济的、社会的、以及环境的问题。
1960年代,“城市蔓延”(Urban Sprawl)逐步成为美国学者和城市政府关心的重要问题。
城市空间的低密度扩张,以及汽车依赖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农业用地的丧失、社区个性的丧失、湿地的破坏、环境恶化、交通的拥挤、种族及社会贫富隔离、中心区的衰退等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自1980年代~1990年代,建筑以及规划师们开始倡导用紧凑的(Compact Developments)、步行友好的(Pedestrian Friendly)发展模式来取代传统的汽车依赖的蔓延式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新城市主义(NewUrbanism)社区规划设计思潮,并在1980年代后的社区规划建设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二、邻里单位社区规划模式1. 邻里单位思想的起源1910~192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邻里单位思想是伴随人们对城市美化(City Beautiful)运动的批判而产生的。
1893年,以美国芝加哥举办世界博览会为契机,一场唯美主义为特征的城市美化运动席卷美国,比较有影响的是1901年美国最高国家公园委员会(SenatePark Commission)组织编制的《华盛顿中心区规划》以及1909年Burnham主持的《芝加哥规划》[2]。
但城市美化运动在美国不久便遭到了严厉的批判。
在1909年美国首届城市规划会议上,马什(Benjamin C.Marsh)认为,城市美化运动“用巨大的成本,带来的城市虚荣(Civic Vanity)和外部装饰(ExternalAdornment),是不能被人接受的……这些装饰并不能粉饰城市的污秽,城市空气的恶臭,城市的贫穷,以及疾病、犯罪和堕落”;哥伦比亚大学规划教员福特(George B. Ford)认为,“城市美化运动以及伯纳姆(Burnham)的追随者,在居住、工作和休憩等基本问题还未解决之前,去追求一些表面性的东西(Superficialities)和虚蚀(Frills and Furbelows),以及用纳税人的钱,去满足政治家和富豪的欲望,是任何改革者和进步人士所不能容忍的”;詹森(Jensen,1909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收稿日期:2006-03-20摘要:本文系统论述美国社区规划模式从邻里单位向新城市主义社区转变的历史过程,并揭示了二者在规划理念、布局模式上的主要区别。
美国新城市主义规划运动的反思 Reflection on the New
美国新城市主义规划运动的反思Reflection on the New Urbanism Movement in the U.S.宋彦1 ,张纯2SONG Yan, ZHANG Chun摘要:美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推行新城市主义规划运动,旨在通过强调传统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物质空间元素,改变城市蔓延式的增长方式,同时达成社会构成多样化并促进邻里之间社会交往的目的。
新城市主义运动提倡的社区规划空间特征包括:连接性良好的社区内部道路,高效且混合的土地利用方式,多种选择的交通方式,步行范围内可达的生活设施,社区内多样化的社会构成,以及中低收入群体可支付的住宅。
本文对新城市主义政策在美国实施近三十年以来是否已经达到目标进行反思与评估,并对新城市主义实施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进行探讨。
综合总结此前的一些研究,发现新城市主义社区虽然改善了社区内部物质空间的设计,但并不能彻底促成城市宏观空间结构的改变和城市社会多元结构的真正融合;它的房价更高而不利于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付性。
这说明,即使社区物质空间按照新城市主义原则来设计,也未必能实现其所倡导的社会融合与和谐的目标。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反蔓延;社会融合Abstract: The New Urbanism movement in the U.S. was launched in the 1980s, with the aims to combat with urban sprawl, promote social diversity, and improve neighborhood interaction through traditional urban design elements such as street connectiveness, land use mixture, high density, multiple transportation choices and affordable housing. We evaluate the New Urbanism by testing if the movement has brought changes it promised to the urban landscape by summarizing findings from a variety of research projects. We found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interaction between physically good urban form and socially good form: neighborhoods with traditional urban features are not necessarily socially diverse or affordable.Key Word: New Urbanism, Community Planning, Anti–Sprawl, Social Diversity注:如果需要浏览文章全文,请与作者(ys@)联系。
新城市主义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新城市主义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新城市主义是一个关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思潮运动,于上世纪80年代初始于美国。
其目标是使城市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并创造宜居和休闲式的街区环境,密集有序地安排住房、工作和商业场所。
新城市主义还有助于推进恢复传统城市规划,如查尔斯顿市区、南卡罗来纳州和华盛顿的乔治敦所实施的规划。
这些区域对新城市主义者而言都很理想,因为每个区域都拥有一条方便步行的主要街道、一个中心公园、购物区和一个网格街道系统。
新城市主义的历史在19世纪初,美国城市发展往往采用紧凑、混合使用的形式,让人想起弗吉尼亚亚历山大老城区。
然而随着有轨电车和可负担的快速交通网路的发展,城市开始扩展并布设了有轨电车郊区。
后来汽车的发明进一步加速了这种中心城市的分散化,这种分散化后来导致了分散的土地使用和城市扩张。
新城市主义是对城市扩展的一个回应。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这些思想开始流传开来,在欧洲之后,美国的城市规划者和建筑师也开始拿出计划为城市建模。
1991年,当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市的一个非营利组织——本地政府委员会邀请了几位建筑师(包括彼得·卡索普、迈克尔·科贝特、安德烈斯·杜安伊和伊丽莎白·普拉特·兹伊贝克等)到优诗美地国家公园开发一套设计规划原则,即针对着重于社区及其宜居性的土地使用规划之时,新城市主义发展得更加强大了。
这些原则以会议召开地优诗美地的阿瓦尼酒店命名,被称为《阿瓦尼原则》。
它包括15条社区规划原则、4条地区原则和4条实施原则。
然而每一条原则都包括过去和当前的一些观点,旨在使城市尽可能干净、适宜步行和宜居。
1991年底,在优诗美地会议上,这些原则被提交给地方民选官员。
此后不久,参与制定阿瓦尼原则的一些建筑师在1993年组成了新城市主义联盟(CNU)。
今天,CNU已经成为了新城市主义理念的首要推动者,并已拥有了超过3000个成员。
每年它都会在美国各地举行会议,以进一步推动新城市主义设计原则的实施。
新城市主义的区域发展模式——Peter Calthorpe的《下一代美国大都市地区
新城市主义的区域发展模式——Peter Calthorpe的《下一代美国大都市地区:生态、社区和美国之梦》读后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大都市地区经历了以郊区蔓延为主要模式的大规模空间扩展过程,逐渐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1990年代初,基于对郊区蔓延的深刻反思,美国逐渐兴起了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新传统主义规划(Neo-traditional Planning),即后来演变为更广为人知的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的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的、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新城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顺应了美国社会注重文化传统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得到了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在商业上也颇为成功,可以称为是近年来美国城市设计领域的主流流派,其影响已远不止于美国国界。
Peter Calthorpe是新城市主义的核心人物之一。
作为以美国加州为基地的开业设计师,他数年来一直致力于大都市地区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986年曾与他人合作出版了《可持续发展的社区》(Sustainable Communities)一书。
1996年他被《新闻周刊》列为25个“最锐利的创新者”之一。
Peter Calthorpe所著的《下一代美国大都市地区:生态、社区和美国之梦》一书是新城市主义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该书在分析郊区蔓延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及其根源的基础上,结合保护生态环境和营造宜人社区的理念,建构了大都市地区的新发展模式——公共交通主导的发展单元(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
该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强调采取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在区域的层面上,整合公共交通与土地使用模式的关系,以形成更为紧凑的区域空间形态。
全书正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下一代美国大都市地区”,开宗明义,提出了以TOD替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并在剖析蔓延导致的问题及其社会文化根源的同时,论证了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
它是对被忽视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社区传统的复兴,又被称为“新传统主义”。
其基本理念是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
“新城市主义”倡导许多独特的设计理念,其中最突出的反映在对社区的组织和建构上。
邻里、分区和走廊成为“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组织元素。
他们所构筑的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位置和特征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与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
“新城市主义”的城镇建设基本理念分为三个层面:区域层面、城镇层面和社区层面。
其两大组成理论为:一、传统邻里社区发展理论二、公共交通主导型开发理论。
新城市主义从区域、城市和社区三个层面对未来城市展开了丰富的构想,其中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主义思想深深地贯彻在其设计思想中。
其设计思想内涵和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3.1 尊重自然构建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新城市主义”认为任何城市和地区的成长发展都有一定的天然限制,城市的规模、选址应该充分考虑自然因素的制约,城市的成长发展不可能突破这一天然限定,否则将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活力的丧失和城市生态基区的急剧增大,最终导致整个地区的衰退。
其次,“新城市主义”把区域中的城市和郊区及其自然环境看作一个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有机体,二者共生共荣,城市既要注重内部的更新、完善和有机组织,又要保持与郊区农田、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
3.2 尊重社会与个人建设充满人情味的生态社区邻里、分区和走廊是“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组织元素。
他们所构筑的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位置和特征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和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有机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
新都市主义对城市社区建设的影响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新都市主义对城市社区建设的影响TheNewUrbanism’sinfluenceoncitycommunity’sconstruction□闫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55)[摘要]美国语境下的新都市主义是一种貌似回归传统、实际上是在探寻现代城市发展新的可能性的建构策略,而在我国看到的多是对新都市主义的误读,它成了在“生吞”了西方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之后迅速展开的一个对更新的西方居住潮流的移植与消费运动,这种“拼贴”与“摹仿”造成了交通拥堵、资源浪费、传统破坏等社会问题。
理论上讲,新都市主义为未来世界的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结合国情,建设功能完善的混合型高效率城市,才能使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关键词]新都市主义;城市社区;造城运动;节约型城市[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729(2006)06-0006-03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带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如何将巨大的经济效益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有利因素已成为目前的重要任务。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不断加速,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我们必须抛弃过时的现代主义的所谓“花园城市”模式,借鉴新都市主义的相关理论,创建高效、节能、舒适、优美的符合当代世界城市发展方向的新型城市。
一、新都市主义的主要理念及基本原则1.新都市主义的主要理念新都市主义作为一种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
这一理论是对被忽视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传统社区的复兴,又被称为新传统主义。
其基本理念是从传统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发掘灵感,结合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型邻里社区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
它倡导一些独特的设计理念,突出反映在对社区的组织和建构上。
邻里、分区和走廊成为新都市主义社区的基本元素。
其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位置和特征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与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整体的功能化与艺术化走廊。
【VIP专享】新城市主义思路下的住区规划
“新城市主义”思路下的住区规划探索——以江门市北新城区居住小区规划为例张如涛文章摘要:本文章通过对新城市主义的阐述、分析,结合实例对新城市主义与发展中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进行实验性尝试、探索,希望对当下房地产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地域、人性化。
1、何谓“新城市主义”?1.1“新城市主义”提出的背景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美国人为了拥有私密性、机动性、安全性和私有住宅而大规模迁往郊区,导致郊区住宅无尽蔓延,这样的发展模式造成建筑形式千篇一律、公共建筑散置各处、大都市地区边缘的农业用地和自然开敞空间被吞噬,拉大了通勤距离和时间,加大了对小汽车交通方式的依赖,加剧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甚至导致城市与郊区发展的失衡、城市税源减少和种族隔离的问题的日趋严重。
1.2“新城市主义”的提出20世纪80、90年代时期,面对北美城市郊区无序蔓延、城市内部问题严重的现实,以Peter Cathorpe 等美国建筑师为主的西方建筑界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建设规划的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的、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这种规划思路被称之为“新城市主义”(New Ubanism)。
2、“新城市主义”与发展中的住区规划设计2.1“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新城市主义”提出的目标是一为了解决郊区蔓延发展所带来的城市内外问题,二是为了重现快速发展中逐步丧失“城镇生活氛围”,消除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追求导致的人情冷漠。
其主要内容是以区域性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设计从城镇中心到城镇边缘仅四分之一英里(约400米)或步行五分钟的距离,取代汽车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在这个半径范围内建设中、高密度住宅,提高社区密度,使每英亩一个居住单元增加到6个单元(容积率大于1);混合住宅及配套的公共设施用地,促使就业与商业、服务等功能就近搭配,推动住区人口多样化发展消除种族和社会隔阂,以复合功能的规划从区域宏观的视角整合强化公共交通与土地使用模式的联系。
about新都市主义
【新都市主义及其与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的比较】张 宏新都市主义的核心理论当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郊区化发展出现了种种问题,如邻里关系涣散、过度依赖汽车、交通状况恶化、污染严重、城市中心衰败等,新都市主义应运而生。
这种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的优秀传统,重新整合现代生活的种种要素,创造新的都市生活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商、建筑师和业主的热力追捧。
新都市主义的主要思想为1】限制城市总体规模、在现有城市内部的加建和旧城复兴,2】发展卫星城,保护城市边界的自然环境,3】保持区域内人口和功能的多样化,4】并提供了一种限制在一定区域中和围绕着一个限定中心的城市化居住模式。
这种模式提供了由住所、工作场所、商店和公园所组成的混合平衡的各种活动。
城市公共部分是功能上专门化的城市地区,同时仍有多种功能的存在以支持它的主要特征。
居住部分和公共部分的联系者是以连续性为特征的交通走廊。
交通走廊可能是铁路、轨道交通、在各功能区之间的连续的绿化带,主要为步行者和骑车人设置的道路和其他娱乐地带以及连续的自然保留地等等。
新城市主义提供了这样的城市:具有紧凑的功能混合的有利于步行的具有正确位置特性的城市功能,具有有效的能使自然环境和人造的社区融合的走廊地带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
新都市主义的主要理论如下:1.1 关于社区的发展理论新都市主义最为国人所熟知的理论莫过于以步行、自行车交通和公共交通替代小汽车。
新都市理论关于社区的发展理论,就是在对步行行为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的发展理论。
1.1.1步行单位Pedestrian Pockets (PP)步行单位是指离公交车站大概5分钟步行距离,即半径四分之一英里(约400米)范围内,一个具有混合功能的社区。
每个这样的单位社区需要有较高密度的居住及平衡的办公、零售、幼托、休闲和公园设施。
在步行单位的基础上,新都市主义者提出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和传统邻里的发展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TND)。
新都市主义开发模式
新都市主义开发模式新都市主义(New Urbanism)是指世纪90年代美国在社区发展和城市规划界兴起的一个新运动,其宗旨是重新定义城市与住宅的意义和形成,创造出新一代的城市与住宅。
它的出现深深影响了美国的住宅和社区发展,美国90年代的住宅、社区的发展都以这一思想及其基本观点为指导原则和发展标准,并创造了象Florida Seaside, California lagunawest 等成功的城镇和社区。
它不仅强调社区的整合,而且考虑了就业机会与居住的紧密结合,改变了50年代以后美国由于高速发展带来的城郊与市中心之间的大量通勤交通,主张在城市重建中也同样注重在旧城区增加居住人口,避免出现城市中心空心化现象(夜间空城),让城市均衡发展。
新都市主义对之前的住宅低密度化、分散化提出了反思,从更多强调私人住宅转化为更多强调社区,并设计了社区整体规划开发的模式。
新都市主义提倡的“多功能”是指除居住外,还要有商业、办公、娱乐、政府等功能,把单一功能的住宅区建设具备吸引力和活力的综合社区和城镇“多功能社区”可以创造就业,增加活力,促进旅游,树立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等效应,从而提高整个社区、城镇的土地、房产价值,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
在街道和道路设计上,也要吸取新都市主义的理论,街道的形成,极大影响着整个社区的特点和质量,新都市主义将街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彻底抛弃了现代主义将街仅作为交通通道的做法,强调“街”的多功能性,它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场所,是儿童玩耍的地方,是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的通道以及住宅入口的门前道路。
新都市主义主张“接触”街道,而不是象现代主义的小区式居住区那样背向街道,通过提供街道的各种活动:如商业、餐饮及其它服务业,丰富街景,使街道变得有吸引力,甚至鼓励汽车停在街道上,不仅使人行与车行有一种缓冲,而且鼓励步行活动和创造活泼的气氛,“接触”街道的概念使得Town house(街区式住宅)会再次复兴,并大行其道。
基于新城市主义视角的小城镇空间营造探析——以Atlantic Station城市更新设计为例
基于新城市主义视角的小城镇空间营造探析——以AtlanticStation城市更新设计为例摘要:“二战”后美国的郊区化造成的城市蔓延导致了许多城市问题的出现,因此美国城市规划界不断探寻解决城市蔓延的方法。
其中成效最显著的是新城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本文以Atlantic Station为例探讨新城市主义在街区尺度的城市设计方法以及对我们日常城市设计工作的借鉴。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街区尺度、紧凑形态、空间层次、街廓1、新城市主义运动背景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美国城市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理论。
城市蔓延主要表现为二战后(1940-1950)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人口增长的速度;郊区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城区,到1970年美国大都市区的郊区人口超过城区人口。
促使城市蔓延是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合力所致,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二战后,美国为刺激经济发展,大规模开展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汽车生产成本降低,人民日常远距离出行成为可能,城市随着机动化交通发展快速扩展;联邦政府的政策给退伍士兵提供低息抵押贷款、低燃料税、郊区住房低息贷款;美国人的社会价值观对“美国梦”的认同,促使数百万年轻家庭从城市的中心区域搬到郊区生活居住。
这四个主要方面的影响叠加在一起,导致了城市的蔓延。
城市蔓延和现代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结合形成的片区功能化导致美国城市层次结构由过去的村庄、城镇和城市逐渐演变为办公区、商业区和郊区,并造成城市中心区衰落;城市蔓延使居民产生对私家小汽车的依赖,致使交通模式单一造成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
2、新城市主义理论概述面对城市的不断蔓延、社区日趋瓦解,新城市主义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的传统规划设计手法,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其核心人物是彼得?卡尔索普(Peter Calthorpe)、艾伦.邓纳姆-琼斯(Ellen Dunham-Jones)、安德烈斯.杜安伊(Andres Duany)等。
新都市主义下的建筑设计理念
新都市主义下的建筑设计理念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新都市主义作为一种设计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新都市主义强调以人为本,追求可持续性发展,提倡创新设计和绿色建筑,旨在打造更加宜居、宜人的城市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
新都市主义的概念新都市主义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由美国建筑师安德烈斯·杜·卢兹(Andrés Duany)和伊丽莎白·普尔(Elizabeth Plater-Zyberk)首次提出的。
他们试图回应传统都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通过混合用地、改善社区联系和强调步行交通等方式来塑造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新都市主义追求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相结合,打破传统城市规划中单一功能分区的模式,提倡多功能混合区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场景。
新都市主义下建筑设计理念的特点人本主义:在新都市主义下,建筑设计不再只是为了实现功能需求,更加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师们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以及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致力于创造一个让人们感到舒适、愉悦和安全的居住与工作空间。
可持续性:新都市主义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筑设计需要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绿色材料选用等方面,努力打造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建筑作品。
社区性:新都市主义强调社区意识和社区联系,建筑设计需要促进社区活动、增强社会凝聚力。
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如何打造共享空间、促进邻里互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从而实现人们更加融洽地生活在城市中。
运动性:新都市主义鼓励步行、骑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便捷的交通网络和优质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建筑师们需要将步行街道、自行车道等元素融入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创造一个更加便利和宜人的城市交通环境。
新都市主义下的建筑设计实践在实际项目中,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采用新都市主义理念进行设计实践,试图通过建筑作品来改善城市环境。
“新城市主义”及其在社区营造中的实践----以美国滨海城(Seaside)为例
“新城市主义”及其在社区营造中的实践----以美国滨海城(Seaside)为例论文导读:本文对“新城市主义”的原则、设计理念以及开发模式进行了阐述;通过对美国滨海城(Seaside)的营造实践过程的分析研究,让我们加深了对“新城市主义”的理解与认识;对其理念与实践经验有选择的吸收,将对我们今后进行的城市设计与规划以及社区营造等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滨海城(Seaside),社区营造实践一、“新城市主义”基本概念和原则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急速扩展,以低密度平房和小汽车交通为主体的近郊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交通拥塞、空气污染、土地浪费、内城破坏等问题并使邻里观念淡薄。
作为一种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新城市主义”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是对被忽视了近半世纪的美国社区传统的复兴。
1993年的“新城市主义大会”抨击了1933年的雅典宣言,其基本理念是从传统中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
新城市主义者基于一个十分简单的原则:社区的规划与设计必须坚持公众价值比私人价值更重要的原则。
首先,邻里中心应当由公共场所来界定,由地方的公共设施和啇业设施为之活跃氛围;其次,每个街区都应当有不同的住房类型和土地使用方式,足够的灵活性是为了便于有需要时能很容易地改变功能;再者,土地使用模式、街道布局和密度都应当有助于使步行、骑自行车、使用公共交通成为代替私人机动化交通方式的选择;还有,建筑物不应被看作是独立于周围环境的摆设,它们应当与街道、公园、绿地、庭院和其它开放空间保持一致,并为空间限定作出贡献。
免费论文参考网。
二、“新城市主义”主要设计理念与开发模式(一)设计理念“新城市主义”独特的设计理念突出的反映在对社区的组织和建构上。
邻里、分区和廊道成为“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组织元素;其构筑的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空间和内涵适当的用地功能分区;能将自然环境与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功能化和艺术化的廊道。
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一、新城市主义的定义新城市主义是指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在建筑和规划上的一种新思潮,它的设计思想和作品对当今美国新型社区的建立和城市肌理的重构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新城市主义指的是对传统区域规划模式的复兴,以及将现有环境改造重修成完整城镇的一种城市规划方式。
即提倡创造和复兴多样化的、适宜步行的、混合使用的、紧凑型邻里、城镇和都市。
这样会创造一个精心设计的公共开放空间,恰好与郊区蔓延模式形成对比。
二、新城市主义的主要主张1.限制城市边界,建设紧凑型城市新城市主义认为,限定城市规模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然生态环境,它主张城镇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边界,这一边界是由自然环境容量所限定的,人们不能模糊和消除这一边界的存在。
从生态学角度看,实际上是承认城市发展以及城市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强度是有极限的,亦即城市的发展存在着生态极限。
新城市主义坚持城市要紧凑发展的原则。
它批判了美国“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郊区化模式,主张应该有限制地使用小汽车。
新城市主义认为城市应该拥有多种交通运转系统:不仅要有大运量的、快速的、节约能源消耗的公共交通系统,而且更要有无须消耗能源的、宜人的步行系统、自行车系统等,以满足人和社会的多种需求。
并且各交通系统之间必须要有便捷的衔接和转换,共同构成有机的、便捷的交通网络,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运转。
2.以人为本,建设充满人情味的新社区新城市主义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手法,表示了对社会和个人的充分关心。
这一点在它所倡导的“社区”设计理念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邻里、分区和走廊是“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组织元素。
他们所构筑的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位置和特征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和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有机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
同时,新城市主义认为邻里、分区和走廊也是大都会地区的发展和再发展的基本元素,这三者的有机组合共同形成了市民认可的、具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充满人情味的生态社区,并且促使居民形成对保持社区活力、促进社区发展与进步所必需的责任感。
新区域主义_美国大都市区治理的新思路
① 孙群郎 :《美国城市郊区化研究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2005年 ,第 235 - 237页 。 ② 李国平等 :《首都圈 :结构 、分工与营建战略 》,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 , 2004年 ,第 6页 。 ③ 曾艳红 :《国外典型大都市区发展对我国大都市区建设的启示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8年第 17期 ,第 21 - 25页 。 ④ U. S. Bureau of the Census, Census of Governm ents vol. 1, W ashington, D. C. :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2, pp.
当前 ,欧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 ,在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 乃至全球发展方面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③。但是 ,随着大都市区的发展 ,其治理难度与复杂程度也 日益加大 。大都市区在生态 、经济和社会上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许多区域性公共问题都是紧密联系和 不可分割的 。为了有效治理诸如资源配置 、环境治理 、公共安全 、发展规划等区域性公共问题 ,就需要在 大都市区内建立常态的区域治理制度 。但是 ,二战后 ,美国大都市区不仅规模急剧膨胀 、数量急剧增加 , 而且其生态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逐步从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转变 ④。由于政治实体众多 、 利益集团繁杂 ,大都市区内多中心的利益主体之间矛盾重重 ,许多区域性公共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 ,产生 了诸多弊端。具体而言 ,主要表现为 : (1)大都市区内各个辖区在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上的不平衡 ; (2)大 都市区内诸如区域综合规划等区域性公共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 ; (3)大都市区的整体竞争力受到损害 ⑤。
纽约市的城市更新与社会转型研究
纽约市的城市更新与社会转型研究纽约市是美国的一个国际都市,也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拥有繁荣的经济和多元文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纽约市的城市更新与社会转型研究。
首先,纽约市的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物改造和基础设施升级,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现象。
纽约市面临着住房短缺、贫困和失业等问题。
因此,城市更新必须关注社会公平和包容性,以确保所有居民都能受益于城市的发展。
其次,城市更新也必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纽约市一直在努力减少碳排放和污染物的排放,推行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
通过改善交通系统和提倡节能措施,纽约市正在努力成为一个环境友好型城市。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社会转型也是纽约市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社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许多传统行业正在减少,而新兴行业和创新经济正在崛起。
因此,纽约市面临着培养适应新经济的人才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的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纽约市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推动城市更新和社会转型。
例如,市政府已经启动了一系列的住房计划,旨在提供经济实惠的住房,并改善公共交通系统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纽约市还投入大量资源来培养科技和创新产业的人才,以促进经济多样化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然而,城市更新和社会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它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合作。
政府、企业和居民都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此外,公民参与和社区治理也是城市更新和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通过公众对城市规划和政策的参与,可以更好地反映居民的需求和意愿,以实现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总之,纽约市的城市更新和社会转型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通过关注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纽约市正在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包容、繁荣和可持续的城市。
社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_以美国普雷亚维斯塔社区为例
42国外规划研究P l a n n i n g S t u d i e s Ov e rs e a s【摘要】通过分析以多层高密度开发为主的美国普雷亚维斯塔社区,探讨当代优秀新建社区的规划设计理念,包括居住与工作相平衡的混合功能配置、开放式社区空间组织、小尺度街坊形态、绿色环保与社区组织建设等,并与我国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理念相比较,为当下社区规划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思路与路径。
【关键词】平衡性功能组织;小街坊;开放式社区;绿色生态;社区归属感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laya Vista community characterized by high density of multi-floor building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new concepts of community planning, including mixed function bal-ancing residence and job, open space organization,small-dimension block, green and eco-construction as well as community construction. By comparing Playa Vista community with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in China, it tries to explore a referential approach for current community planning.KEYWORDS: balanced functions; small blocks; open community; green and ecology; the sense of belonging to community居住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自住房进入市场商品化以来,居住用地成为城市空间开发的热点。
新都市主义的历史形成
新都市主义的历史形成新都市主义(NewUrbanism)是指上世纪80年代晚期美国在社区发展和城市规划界兴起的一个新运动。
其宗旨是重新定义城市与住宅的意义和形成,创造出新一代的城市与住宅。
它的出现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城市住宅和社区发展,并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在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中国。
它起源于二战前的城市发展模式,即寻求重新整合现代生活诸种因素,如居家、工作、购物、休闲等,试图在更大的区域开放性空间范围内以交通线联系,重构一个紧凑、便利行人的邻里社区。
新都市主义包含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方面体现为通过旧城改造,改善城区的居住环境,提倡回归城市的理念。
另一个方面是在城市的郊区发展,对城市边缘进行重构。
也是对城市郊区化扩张模式的深刻反思。
与郊区化扩张模式相反,新都市主义赞同将不断扩张的城市边缘重构形成社区,使其具有多样化邻里街区,而不是简单地形成一个人们居住的“卧城”。
将这两个方面简单概括为:让城市自然化,让自然城市化。
新都市主义的精髓就是让都市文明与自然属性和谐共存,在满足人们对城市资源的高度利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城市的基本作用,充分顾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倡导的是一种快节奏、低生活成本、高娱乐的都市“跃动人群”生活模式,强调居住背景、个性化生活;强调生活轻松便利的居住环境、和睦的邻里关系、全力以赴的工作、尽情地享受与娱乐的生活方式。
新都市主义的演变18、19世纪工业革命是西方城市迅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因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为解决所出现的这些城市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规划方案,如公园城市运动、田园城市运动、城市美化运动等。
面对大规模的郊区化,人们的反思一直没停止过。
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一种后来称为“新都市”的浪潮出现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建筑界。
新都市主义者旗帜鲜明地向郊区化无序蔓延“宣战”,以作为郊区化蔓延的“终结者”为己任。
针对郊区化过程中的问题,新都市主义重新倡导较高密度、重视邻里关系的社区,广泛提倡不同阶层的融合,以步行为主要交通形式的居住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通勤距离耗费了人们 大量 的时间和精 力. 已严重影响 了人们预期要达 到的生话质量;
②对小汽车的严重依j 使许 多不能开车的人 商
与公共空 间的相互关系 , 到社区建筑 类型与
功 能的安排 , 从开发规模和强度的确定 ,到
士地使用模式 与区域 公共交通路 网的协调 , 都 应遵循逸一原则 , 且被贯彻刊城 市设计 而
井由地方性的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
②最优规模是 由中心到边界的距 离
为 I4英 里 ( 04 里 】 / 约 公 ;
T OD模式 , 区域发展 引导到沿轨 将 道交 通和 公共 汽车 网络布 置的不连续的 节点上 ,充分 利用交通与土地使用之间 的基本关 系:把更多活动的起始点和终 点放在一个能够通过步行轻松 到达公交
所 涉及的所有层面之中。
( 如老人和小孩 )寸步难行 ,同时加 重 了家 庭的经济负担; ④郊 区化的无序蔓延 已造成 郊区的空气污染 、 环境恶化以及富 有地 方特
色的乡村景观的消失。 更为严重的是 , 这种郊区化模 式是以严 格功能分区的现代主义原则为基础的 , 破坏
21城 市与 区域 的关 系 .
新生长的地区还是城市中心 ,都应该以邻里 设计的类似原则进行设计;城 市增长 浚有
作者 :邬兵 , 同济大学建筑 与城
市规划学院,博士研 究生。
城市主义”( e ra i ,便是此类探索 N w U bns mJ
明确的边界;公共交通系统应该支持整个区 域范围内人们的出行;城 市公共空间和商用
04公里 ) ,可 保 证 大 部
* i
^
共 敏 i
分家庭到邻里公 园距 离
附 ^ 地 域 年 磐安
都 在 3分钟步 行范围之
内 ,到中心广 场或公共 空 间仅 5 分钟 的行走路 见 誊考文献第 l 条 程 , 堂、 会 幼儿园 公交
其
国1 c I 岬 a
圆各种功能活动达到一个均 衡的混 合—— 居住 、购物 、工作、就学 宗教 活动和娱乐; ④将建筑和交通建构在一个 由相互
街区则是表现建筑形式和城市空 间 的场所 。街区的形状 和规 模的确定 街 道的立面和地面的设计 ,停车 的位置和 行道树的安排等都要 有助 于表现社区独 有的特征 。
规刚 .并且 与所有其他同种类型的建筑 保持形式上的一致性。纪念性建筑 则不
受形式的限制 ,他 们应该独具特征 .具
2 . 区的组 织和 建构 2社
邻里 、分 匹和走廊成为 “ 新城 市主
隔 离体 。 郊区模式中 ,走 廊仅仅是保
留在细分地块和商业中心之外无形的剩 泉空间 。但在新城市主 义设计 中,它是
里 规划 ,而 其 中更 丰富 的规 划 内涵却 受 到忽视 。 @ “ 新城 市主 义 对郊 区和 城市 外 围大规 模 的开发 所 提 出的 设想 ,被
新城 市主义” 特别指出 , 区内的 社
建筑应该根据 其类型进行 设计,而不仅 仅是与其 功能有关。这样使得他们具有 多重功能 适应性 ,能适应时 间和条件的 变化而 不需要 改变建筑形式 ,从环境可
所组成 ,围绕公交站点布置并且在步行
距离之内的地域 。 ah re T C l op 的 OD规划 t 常常拥有一个从核心出发的放射状街道 系统 。他认为放射 状的街道对于行人是 高效的 ,因为这使 得出行到社 区中心的 距离更短 。它们与一般 的地方街道形成 强烈的对照 ,强化 了公共空间的中心地 位 ,表 现出不同干过去郊 区化模式的空 间特征 ( 见图 I。 ) T D模式则从大量的设计传统中吸 N 取 灵感 其 社区的基本
附近 .与周围环境缺乏有机的联 系,降低 了 郊区的品质。 新城市二义”则认为 , E 城市和
的安定感和归属感 . 反而陷入一种无法认定 自我存在的茫然之 中: 无所 不达的 电讯 网络
虽然为 人们之间的联 系提 供 了方便 . 却无法
慰藉 人们孤独的心灵 . 也无法满足人们希望
把握 清晰确定的物质居住 环境的需 要。
之相邻的分区和邻里所确定 ,井为他们 提供进出路 径
3 新城市主义 的实践特征
3 ‘ . 新城 市主 义 “具 有 代表性 的开 { 发模式
“ 新城 市主义 ”关于邻里 与社区的
. 23社 区 内的 街道 .街 区与建 筑
“ 新城 市主义 ”的 社区结构是通 过
艺术化的走廊 。
组织方式 ,在实践 中有 2种具有代表性
的开发模式 :一种是 P tr l op e t re的 e Ca h 以 公 共 交 通 为 导 向 的 开 发 .称 作
T D t n io e tdd v l me t O ( a s —r ne e e p n) r ti o ;另一
对街道 、 街区和建筑的精心 组织 实现的 。
工业化建筑和纪念性建筑 ,它们应 遵循
不同的设 计原 则。工业化建筑 ,主要是
织: 有清晰的边界和 尺度 , 明显特征的 有
住 宅 ,要适应所有与街道和街区相 关的
单元 就是邻 里 ,邻里之
盘通 £ &
{ 售 商 业
0
间以绿化带分隔 。每个
邻里规模约 4 2 0英 0— 0 亩( l 约 6~8 公顷) l .半 径不超过 I 4 / 英里 { 约
定, 使人们难以获 得起 初所 向往的郊区生活
几种模式适用于不同条件 , 不论以何种方 但
式进行 , 起决定作用的是 开发的品质而不是 开发所处的位置和开发规模
以往的郊区化蔓延将城市推 向无形扩张 的境地 ,大量新建的购物中心 办公区和住 宅区蛙跳式 ( a f g e 】 1 pr g d 地分布在交通干线 e i o
进^ 17 年代之后 ,由于信息技术迅 90
和夸后 的发展 前景,最后总结 了 它带给我国杜 区设计的岩示 。 关键词 新城市主 义
郝 区 邻 里
社 区
2 新城市主义 的主要设计理念
“ 新城 市主义”的设计 作品始终贯穿着 这样—种 基本的精 神: 社区设计必须将公共
它的郊区及其 自然环境应该被视作一个经济
社会和生态的整体,而不应将它们孤立地看
由此人们深漂地感到 ,二 _ 战后占主流地 位的郊区化模式必须进行 改革 , 要寻 求新的 社区模式 , 才能适应可持续 的入居环境的要 求 19 年代起在城市设计领域兴起 的 “ 90 新
待。 整个 区域的任何地方 , 无论是在郊区 , 在
被忽视 了近 半个世纪 的美 国社区传统 的复 兴 又被称为 新 传统 主义” 其基本理 念是 。
从传 统的城市规划和 设计思想 中发掘灵感 与现 代生活特征相结台 , 以人们所钟爱 的具 有地方特 色和文化气息的社区来取代缺乏吸
B 力的郊 区化模式。 I
使郊区居 民对中 城市的依耪性大大减 少。
与实践的一种 流派 。 在某种意义上 , 它是对
维普资讯
规
划
研
究
Pa ig R ve lnnn e iw
的私 人空 间应 该形成一个 互补的系统 : 区域中人口和功能不仅应该具有多样性 . 而且要建立有机联系而不是互相隔 离:
公共 间, 有互 相联系的环路服务行人 并通过公交系统与更太的区域发生联系。 走廊既是邻里与分 区的连接体又是
有社区的标志性 ,是城市中社会 意义 的
集中反映 。
义 社区的基本组 织元 素。他们所构筑
的未来社 区的理想 模式是 :紧凑的 、功 能混台的 .适宜步 行的邻 里;位置和特 征适宜的分区;能将 自然环境与人造社 匹结合成 一 个可持续的 整体的功能化和
连续的具有视觉特征的城 市元素 ,由与
“ 新城市主义”将区域的发展模式总结 为 3种 :填 充式 开 发 ( Ⅱ i 1 ; 再 开发 i f 1) ( dv lp m) r eeo me ;以及新 的生 长区和 卫星城 e (e rw h躺 Ⅱwgo t n ei n。尽管这 adstletw 】 a lt o
了传统社区 内部的有 机联 系 , 进一 步加剧 r 社会阶层的分化 与隔离: 对公共空 间的忽视 减少 了人们相互 交往 的机会 , 加深 了人们的 孤独感; 缺乏具有 识别特征 的空 间的明确界
者相互依 存 .互相影响 新城市 主义 认为街道的组成 和 等级应该同时为小汽 车和行人提供方便 , 才能保持其生机和活力 。街道建筑高度 与道路宽度的 比例 .人行道 、车道的宽 度 ,景观分隔带的设计以及停车位的安 排 ,都要既能提供居民步行 、休息和 会 面场 所的 良好公共环境 ,也能满足小汽
的 T D开发模式 .将区域交通与土地使用规划结合在一起 骨料来 O
37
维普资讯 htt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外 城 市 囊 捌 0 O年 2 明 20 ,
规 划 研 究 P ni Rv w l n g ei a n e
站和商店都布 置在中心 ,每个邻里都将
包 括 不 同 的住 宅 类 型 ,适 合不 同 类 型的
车通 行 、停 放 的 需 要 。
种是 由 A de u n 和 Ei b t Pae- n rs a y D la e l r z h t
Z br ( y ek 其公司被 称为 D Z)所提倡的 P
“ 传统的邻里开发” 称为T D(a io a , N t dt nl r i
n ih o h o e eo me t。 eg b r o dd v lp n)
I3 9 0年代由 Cl e c er a n eP r r y提出的 “ 里单位” nihoh o n0理论 , 邻 (eg bro du i 被 “ 新城 市主义 者予 发扬光大 他们重 新总结 r一个理想邻里的设计原则: 0有 一 个邻里 中心和一个明确的边 界, 每个邻里中心应该被公共空间所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