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

1.唐僧认为“劝善”就是“惩恶”,孙悟空认同这样的看法吗?联系《西游记》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孙悟空不认同这样的看法。孙悟空是一个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人物形象。面对白骨精几次三番的变化,他都能够用火眼金睛识破妖的本质。即使唐僧受到妖怪的离间把他赶走,孙悟空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将恶势力赶尽杀绝。他始终秉持“除恶务尽”的观点,明白妖怪本性的丑恶,绝不心慈手软。

【解析】【分析】唐僧、孙悟空是《西游记》中塑造得最生动感人的行善者形象,都具有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行善思想。唐僧广施仁慈,注重劝善;孙悟空嫉恶如仇,注重惩恶。通过对他俩行善思想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主旨、艺术构思,以及他俩在行善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对于当今的行善事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孙悟空并不认同唐僧“劝善”就是“惩恶”的看法。“劝善”可以治本,“惩恶”可以治标。没有“惩恶”,就等于没有了规矩方圆,不知悔改的坏人就可作恶多端。所以两者都不能缺少。可举白骨精之例证明之。

故答案为:孙悟空不认同这样的看法。孙悟空是一个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人物形象。面对白骨精几次三番的变化,他都能够用火眼金睛识破妖的本质。即使唐僧受到妖怪的离间把他赶走,孙悟空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将恶势力赶尽杀绝。他始终秉持“除恶务尽”的观点,明白妖怪本性的丑恶,绝不心慈手软。

【点评】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2.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在一次讲演中说,《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讲一些生活哲理。你从下面这个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

(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答案】【示例1】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

【示例2】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的。

【解析】【分析】节选部分内容主要写悟空的尾巴不知道该放哪儿合适。真君因不曾见过庙宇后竖着旗杆这一细节识破了悟空变成的土地庙,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一情节反映出的生活哲理即可。如:生活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

故答案为:【示例1】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

【示例2】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名著的阅读积累与理解。学生要注意积累,注意对作者、背

景、写作特色、人物及故事情节理解;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要结合选段进行分析理解。

3.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

那________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

(1)文中横线处的人物是________

(2)《西游记》中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

(3)为什么说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西游记》这部小说也许更像一个励志故事?请简要回答________。

【答案】(1)观音菩萨

(2)斗战胜佛

(3)示例:《西游记》这部小说让我们感受到: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苦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1)选文选自《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文中横线处的人物是观音菩萨。

(2)《西游记》中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猪悟能封为净坛使者;沙悟净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封为八部天龙。

(3)题干问《西游记》这部小说更像一个励志故事的原因。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先说说什么叫励志,“励”字古同“厉”“砺”,有磨炼,振奋的意思。“志”字最初是“之”字下面一个“心”字,“之”字的意思要去的地方,和心合起来就是心要去的地方就叫做志,现在通俗的讲叫理想。有一句话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任何一个理想的实现都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孙悟空的一生就是一部不断战胜自己磨砺意志的过程。因此他最后成的佛叫斗战胜佛。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放弃,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勇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成功。

故答案为:⑴观音菩萨;

⑵斗战胜佛;

⑶示例:《西游记》这部小说让我们感受到: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苦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⑴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⑵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

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⑶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

4.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怀念长妈妈的《________》;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抨击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________》;描写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2)鲁迅在他的作品中曾不止一次写到“长妈妈”,除了《阿长与<山海经>》外,你还在哪篇文章里认识了她?鲁迅在该文中提及了关于“长妈妈”的什么事情?

【答案】(1)阿长和<山海经>;五猖会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朝花夕拾》。①《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②《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③《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④《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⑤《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⑦《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⑧《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⑨《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⑩《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2)本题考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1—9段写作者在百草园的快乐童年生活,第4段插入了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体现了孩子的那种童真童趣。10—24段写自己在三味书屋里的生活,既有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也有有趣的事情。前后对比,表现了封建私塾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批判,但是却也不乏对私塾生活的一种怀念。

故答案为:⑴阿长和<山海经> ;五猖会

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抓住作品内容的提示明确作品。

⑵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把握,注意人物及事件的把握。

5.名著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