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学》名词解释1、什么是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经济效益为主要⽬标,运⽤专门⽅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全⾯、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什么是会计职能?会计有那些基本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主要运⽤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的反映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加强经济管理和提⾼经济效益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审查。

3、什么是会计对象?什么是会计要素?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会计要素⼜叫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4、什么是会计基本前提?会计基本前提就是会计四⼤假设:⼀、会计主体: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持续经营: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针和既定的⽬标持续经营下去。

三、会计分期:指将⼀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若⼲个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货币作为统⼀的计量单位。

5、什么是会计核算⽅法?会计核算⽅法是对经济业务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所应⽤的⽅法,⼀般包括设置会计科⽬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会计资料分析利⽤等⼏个⽅⾯。

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2.理性的经济人3.有效市场4.股东5.股票6.用脚投票7.用手投票8.财务状况9.公司的外部利益集团10.财务会计11.管理会计12.审计13.财务管理1.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

资源的稀缺性是被人类自身“制造”出来的,人类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这种追求本身会遇到时间、空间和各种资源的限制。

2.人们通过各种努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3.没有人能长期、系统地欺骗资本市场,市场能分辨出会计指标中真正反映企业业绩的部分和纯粹属于经理人员操纵的部分。

4.是指股份公司的“老板”,他按规定向公司投入一定量的资本,公司向其提供能证明其拥有该公司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

5.公司向股东提供的能证明其拥有该公司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

6.如果股东认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欠佳,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将所持有的股票卖掉,即通常所说的“用脚投票”。

7.通过股东大会来干涉公司的经营,称为“用手投票”。

8.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公司各项资产的分布、债务的构成等。

9.是指那些存在于企业外部、与企业在利益上有着一定关联性的各种单位与个人。

10.是以外部信息使用者为导向,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管理者经营管理业绩的信息。

11.是面向管理当局,为他们更有效地管理企业提供各种信息。

12.站在中立的角度,对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检查。

13.从企业货币资金的筹集、使用等角度出发,力求在最佳的时点、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适量资本,同时,以最经济的方式保有和使用资本.、简答题1.简述信任对企业存在与发展所起的的作用。

2.简述会计信息系统对股份公司的股东来说所起的作用。

3.简述财务会计产生的背景。

4.简述会计对公司债权人的的作用。

5.简述会计对公司经营管理部门的作用。

6.简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7.简述审计对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

8.简述财务管理的作用。

9.为什么说会计是两权分离的产物?试用理性经济人加以解释。

会计的名词解释

会计的名词解释

会计的名词解释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的历史颇久,古已有之。

据记载,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

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

一个学术科目、一个专业或学院课程名称——会计kuài jì学一种会计工作,是办公室文职及至管理工作之一,内容包括制作财务预算、簿记、核数、年结、账目及成本分析报告等。

一个职业职称,分为会计,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1、妈妈做会计工作非常认真,生怕出现什么差错。

2、这个会计不懂专业知识,把账目搞得一塌糊涂。

3、虽然会计这个工作每天都要面对枯燥乏味的数字,但是他做得很认真,没出过一次错。

4、她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外贸公司做会计工作。

5、他对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当会计十多年,每一笔帐都不失圭撮。

6、刘会计手脚不干净,听说上边来查账,他作贼心虚,吃不下,睡不着。

7、王明对公司来说是前度刘郎,三年前他在这里做过会计主任,这次是经理叫他回来的。

8、咱队的会计可算得上铁面无私,不合乎制度的事凭谁来也休想得到通融。

9、这个会计利令智昏,侵吞公款,结果被判了刑。

10、你叫我一个人既做会计,又兼做业务,必定顾此失彼,费力不讨好的。

11、他胸怀磊落,即使你得罪过他,他也不会计较的。

12、哥哥很宽容,不会计较一些小事情!13、这个工厂的会计吃里扒外,结果被开除了公职。

14、他这个人待人豁达大度,胸襟广阔,不会计较那些鸡毛蒜皮之事的。

会计名词解释大全

会计名词解释大全

会计名词解释大全1. 会计 (Accounting): 记录、分析和报告财务信息的过程,用于决策、评估和监控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

2. 会计师 (Accountant): 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负责处理和管理财务数据,并生成财务报表。

3. 会计准则 (Accounting Standards): 规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准则和原则,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可比性和透明度。

4. 资产 (Assets): 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或财产,可带给公司未来经济利益。

5. 负债 (Liabilities): 公司所欠他人的债务或义务,需要在未来偿还或履行。

6. 所有者权益 (Owner's Equity): 公司所有者对其资产的权益,是公司净资产和所有欠他人的债务之差。

7. 收入 (Revenue): 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或收入,源于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等。

8. 成本 (Cost): 公司为生产或销售产品或服务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9. 费用 (Expense): 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力资源、办公设备维护、运输等。

10. 现金流量 (Cash Flow): 公司在一定时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记录,反映公司的现金状况和运营活动。

11. 财务报表 (Financial Statements): 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文件,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12. 利润表(Income Statement): 反映公司在一定时间内的收入、成本和利润的报表,也称为损益表或结果表。

13. 资产负债表 (Balance Sheet): 反映公司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报表,也称为财务状况表。

14. 现金流量表 (Cash Flow Statement): 反映公司在一定时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用于评估公司的现金状况和运营活动。

15. 财务比率 (Financial Ratios): 使用财务数据计算的比率,用于评估公司的财务稳定性、赢利能力和运营效率等。

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名词解释

1)会计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并辅之以其他量度,通过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信息系统。

2)会计的职能:1,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提供真实、正确、可靠的会计信息,以满足管理者需要。

2,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基本职能。

主要是利用会计核算资料及有关资料,对经济活动进行审查、控制和指导,使之按规定的要求运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并保证会计目标的顺利实现。

3)会计的目标:1,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信息。

2,为与企业利益有关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决策信息。

3,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

4,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及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

4)会计对象:是各单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即可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5)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内容所做的分类。

企业会计要素通常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

6)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7)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越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是企业资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8)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9)流动负债:短期负债也叫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10)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即是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11)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是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定资本总额的来源。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也称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也称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的。

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又称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具体分类。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地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是人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的、根据客观情况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出的合理设定。

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以及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是指会计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名词解释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用的方法,对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跨级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对单位经济活动整个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检查、督促和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会计核算:是指通过价值量对单位的每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

4、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客体。

5、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一是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二是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5、相关性:又称有用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想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6、可靠性:又称真实性或客观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7、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8、会计要素:就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照经济特征所做的最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也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

9、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有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0、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数值为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后余额,又称为净资产。

1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名词解释
54.日记账——也称序时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账簿。
55.分类账——是按类别登记全部经济业务或按类别的层次登记某类经济业务的账簿。
56、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总分类账户,记录全部经济业务的账簿。
57、明细分类账--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记录某类经济业务的账簿。
37.预提费用——是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需要预先计入本期产品成本的费用。
38.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因使用磨损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的价值。
39、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包括基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40、基本业务收入--也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基本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是企业营业收入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61、红字更正法--是采用红字方式冲销或冲减账簿原有记录,从而更正账簿记录错误的方法。
62、补充登记法--是采用增记金额方式补充原有记录,从而更正账簿记录错误的方法。
63、结账--是定期合计账户的当期发生额和结计账户的当期余额,结束该期账户记录。
64、对账--是为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而对账簿记录进行的核对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和账实核对。
51.原始凭证——是经办单位或人员在经济业务过程中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会计凭证。
52.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应用复式记账法和会计科目,将经济业务内容归类整理后填制的作为登记会计账簿依据的会计凭证。
53. 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登记依据, 全面、连续、系统地记载各种经济业务的簿册。

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全面的核算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会计的对象分为一般对象和具体对象。

一般对象:概括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即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且用货币表现(价值运动、资金运动)。

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

3、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即人们在经济管理中用会计干什么。

基本职能:核算(反映)和监督(控制)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某些未被确认的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者发展趋势所做的合乎事理的推断和假定,又称会计假设。

5、会计主体: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6、持续经营: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是假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7、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8、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9、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10、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11、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12、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会计学专业名词解释

会计学专业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旨在向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信息的活动。

2. 会计的对象可以高度概括为特定对象的资金运动。

3. 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4. 企业会计准则:也称企业会计原则,是企业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的规,是制定会计制度的依据,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5.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这里所谓特定的组织主要是指企业组织。

6.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进行清算、解散、倒闭。

7.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会计期间,据以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信息。

8.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9. 计信息质量要: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明晰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10. 客观性原则,也可称为真实性原则,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1. 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12. 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又称为统一性原则。

13. 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又称为易懂性原则。

14.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名解1.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 会计职能: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功能3. 会计的目标:在一定客观环境和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实践活动,期望的结果。

以追求和提高经济效益为总目标。

4、会计方法:是核算与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

5、会计准则:是处理会计工作的规范,制定会计制度的依据,也是评价会计信息的标准。

6、会计的对象:会计监督个核算的内容,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所做的进一步分类,等式是由会计要素组成7、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8、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用来系统、连续地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工具9、复试记账法:是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和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

借贷记账法:用“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试记账法10、账户对应关系:是指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每笔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记录时,相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11、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12、记账凭证:是财会部门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载经济业务简要内容,确定会计分录,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13、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编制的。

他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并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14、会计账簿: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分类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账簿。

15、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各项财产的盘点核对,以确定其账存数与实存量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意义:保证核算资料准确真实,账实相符。

保护财产安全、完整。

200条会计学名词解释

200条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和监督。

3.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4.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5.会计对象: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6.会计任务: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

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特点所制约。

7.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8.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9.会计分期:把企业持续不断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10.货币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可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1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13.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

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名词解释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现时义务。

3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也称净资产,股份制企业称股东权益、合伙制和独资企业称业主权益。

4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5费用(成本):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益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6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收入-费用+利得-损失7会计主体: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8持续经营:指企业现在不面临破产的威胁。

不会被迫清算、各种资产不需要削价求现。

9会计分期:也称会计期间假设,是指及时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可以将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相等的期间(月季年)来表示10货币计量: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可以运用货币单位进行计量与反映,且其币值不变11、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工具12、复式记账: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13、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14、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是用来确认企业在报告期内的收入和费用。

它企图把成果或损失归入导致发生收入或费用的那个报告期,而不归之于实际收付现金(包括银行存款)的那个报告期15、会计账簿: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地、连续地、系统地、科学地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某一类或全部经济业务的簿籍,它是由具有专门格式而又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若干账页所组成的。

账簿是账户的载体。

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名词解释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它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减去负债后由所有者享受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狭义)广义收入:所有的利益增加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狭义)广义费用是指所有的经济利益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由三部分组成: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会计恒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等式。

它是运用数学方程的原理描述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式。

会计科目:P45账户:根据会计科目,按照会计的管理与核算的要求,在账簿中开设的记账单元。

总分类账户:P59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经济业务发生后,既在有关的总账账户进行登记,又要在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登记的做法。

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的进行登记,借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二字为记账符号,以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为基础,对每项经济业务以借贷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记账方法。

货币资金:P80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之间,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账项。

会计学专业名词解释

会计学专业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旨在向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信息的活动。

2. 会计的对象可以高度概括为特定对象的资金运动。

3. 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4. 企业会计准则:也称企业会计原则,是企业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的规,是制定会计制度的依据,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5.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这里所谓特定的组织主要是指企业组织。

6.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进行清算、解散、倒闭。

7.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会计期间,据以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与时向有关方面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其变动情况的会计信息。

8.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9. 计信息质量要: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明晰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与时性等。

10. 客观性原则,也可称为真实性原则,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1. 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12. 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又称为统一性原则。

13. 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又称为易懂性原则。

14.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类库存现金库存现金是指单位为了满足经营过程中零星支付需要而保留的现金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满足下列三条件之一,即化为交易性金融资产:(1) 取得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

(2) 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具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 属于金融衍生工具,但是,如果衍生工具被企业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则不应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票据作为一种债权凭证,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还没有到期的,尚未兑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该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

因此,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

通常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预付账款按实际付出的金额入帐,如预付的材料、商品采购货款、必须预先发放的在以后收回的农副产品预购定金等。

借方登记企业向供货商预付的货款,贷方登记企业收到所购物品应结转的预付货款,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向供货单位预付而尚未发出货物的预付货款;本科目期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预付的款项;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补付的款项。

预付账款属于会计要素中的资产,通俗点就是你暂存人家那的钱,如果没有买人家东西前,这钱还是你的所以是资产。

应收股利应收股利是指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以及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包括企业购入股票实际支付的款项中所包括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和企业因对外投资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等,但不包括应收的股票股利。

应收利息应收利息则是指企业因债权投资而应收取的一年内到期收回的利息,它主要包括如下情况:一是企业购入的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在会计结算日,企业按规定所计提的应收款收利息;二是企业购入债券时实际支付款项中所包含的已到期而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已到期而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也是对分期付息债券而言的,不包括企业购入到期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应收的利息。

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是企业应收款项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企业除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其他应收款通常包括暂付款,是指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坏账准备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

坏账损失是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

材料采购"材料采购"用法如下: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三、材料采购的主要账务处理在途物资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即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本科目应按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在途物资的主要账务处理:(1)企业购入材料、商品,按应计入材料、商品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在途物资”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原材料原料一般指来自矿业和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产品;材料一般指经过一些加工的原料。

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又称“材料价格差异”。

指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价格成本间的差额。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节约额)以及已分配的差异额。

(节约用红字,超支用蓝字)。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库存商品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库存的各种外购商品、企业经过加工制造达到规格技术条件验收合格入口的产品。

发出商品发出商品:是指企业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进行销售而发出的产成品。

商品进销差价所谓商品进销差价是指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

如:商品售价60元,进价40元,则20元就是他们的进销差价。

委托加工物资委托加工物资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成新的材料或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物资。

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应当包括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支付的加工费用及应负担的运杂费、支付的税金等。

周转材料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差额提取,并计入存货跌价损失。

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属于企业的资产,是资产类的一级科目。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使用到。

例如--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了减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

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是为长期持有,以及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

二、本科目可按被投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三、资产负债表日,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长期应收款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长期应收款。

固定资产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或者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

累计折旧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账户的结构刚好相反,累计折旧是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余额在贷方。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者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种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减值。

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在建工程正在建设尚未竣工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

工程物资工程物资是指用于固定资产建造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玻璃等),企业(民用航空运输)的高价周转件(例如飞机的引擎)等。

在资产负债表中并入在建工程项目。

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的清理是指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出售,以及因各种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而遭到损坏和损失的固定资产所进行的清理工作。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累计摊销累计摊销是用于摊销无形资产的,其余额一般在贷方,贷方登记已计提的累计摊销。

类似固定资产中的累计折旧科目。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处置无形资产时,应同事结转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商誉商誉是指在同等条件下,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由于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属于长期资产。

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财产损溢是指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盘盈、盘亏、毁损的价值。

经常设置两个明细科目,即“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待处理财产损溢在未报经批准前与资产直接相关,在报经批准后与当期损溢直接相关负债类短期借款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外单位借入的、还款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各种借款。

交易性金融负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金融负债,企业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负债:1、承担金融负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2、金融负债是企业采用短期获利模式进行管理的金融工具投资组合中的一部分;3、属于衍生金融工具。

应付票据应付票据是指企业在商品购销活动和对工程价款进行结算因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而发生的,由出票人出票,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应付账款企业(金融)应支付但尚未支付的手续费和佣金预收账款预收账款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或交易双方之约定,而向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在未发出商品或提供劳务时预收的款项应付职工薪酬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

应交税费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应交增殖税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进项税进项税就是购进货物时所发生的税金,可以和销项税抵,如进项税多可做为留抵税,用于以后月份抵销项税多则应向税务部门交纳税款.销项税销售货物或有应税项的税金时应交的税金即销项税金应付利息应付利息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应付股利是指企业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确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其他应付款指企业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如应付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存入保证金、职工未按期领取的工资,应付、暂收所属单位、个人的款项等。

递延收益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

----递延收益属于负债类科目长期借款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借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