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地《政治经济学》第四版课件2016年修订: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政治学原理(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PPT课件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趋势
❖ 资本主义灭亡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 资本主义的灭亡过程已经开始了,其标志是
十月革命。但是,何时走完全过程,尚难预 料。
一、资本主义仍具有相当大的发 展潜力
❖ 1.任何社会的诞生和灭亡都需要具备一定的 条件。
(4)理论反思和政策调整
❖ 经过10年多的理论反思和政策调整,世界社 会主义运动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从 总体而论,最困难最动荡的时期已经过去, 现在进入了在困难中探索前进、谋求发展的 阶段。共产党并没有消失,目前,世界上 100多个国家有127个共产党或马克思主义性 质的政党,其中执政的6个,参政的19个。
❖ 执政的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在改革中 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不断加 强交流,抵御“西化”和“分化”。中 国共产党有党员7000多万,越共由原来 的200万增至250多万,老挝人民革命党 由7万增至12.4万,古巴共产党由50多万 增至90多万,朝鲜劳动党增至400多万。 各党都在抓经济、抓稳定、抓人民生活、 抓自身建设,反腐倡廉,效果明显。
❖ 3.阶级特征:垄断资产阶级取代了自由资产阶级成 为资产阶级的主体,从而成为支配和控制社会的阶 级。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外部矛盾加深甚至激化。
❖ 4.政治特征:垄断资产阶级不得不采用国家政权的 政治和军事强制方式来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和阶级 统治,这就使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日益走向反动。
三、法西斯国家
❖ 第四,资产阶级统治经验丰富,统治有 术,有一套比较完备的“民主制度”和 一套比较有效的控制意识形态的办法和 制度,对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起着不 可忽视的作用。
❖ 第五,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虽然竞争激 烈,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联系和 依赖加深,使其矛盾和斗争受到一定的 制约。
第四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第4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 业。支柱产业有机械工业、电子工业、石油 化工、汽车工业、建筑业和轻纺业等。高新 技术产业对基础科研教育及国家长期发展具 有战略意义,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等。
中国10大企业
名次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万元)
1
国家电网公司
48295173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4 7 5 2 8 7 0 3
既要注重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在一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
域百 所占的比重
100%
90%
说明了国有经济在
80%
关系国民命脉的重
70%
要行业和关键来源
60% 50% 40%
占支配地位。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
30%
济中占主导作用。
20%
10%
0% 化工 石油 电力 汽车 铁路 冶金 船航天
以上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什么作用?
其他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
国 集 混合所有 有 体 制中的国 经 经 有成分和 济 济 集体成分
个私 外 体营 资 经经 经 济济 济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 1.公有制的涵义
• 公有制是指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部
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 式。
中国石油
大唐电信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4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学习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 经济制度的一系列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 理论,能够运用这些概念、理论,分析资 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
一、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公有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及奴隶本身,攫取奴隶的全部剩余劳动和 一部分必要劳动。 封建社会: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归封建地 主阶级所有,但封建地主不完全占有直接 生产者农奴或农民。
=成本价格+利润 W=c+v+m =K+P (K=c+v ) 成本价格: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 可变资本。
当人们把剩余价值在观念上当作全部预付 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 为利润形态,叫做利润,用P来表示。
2. 利润率
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 p′=m/C
(P′表示利润率,C表示预付总资本 )
以此种方式获取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 值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 实现:一是延长工人的劳动日 ;二是提高 工人的劳动强度。
4.相对剩价值生产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 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使剩余劳动 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以此种方式获取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 值生产方法。
二、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
1.部门内的竞争 部门内的竞争:部门内的竞争是指同一生 产部门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在不同条件(如 优、中、劣等)下为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以提 高利润率,不断改进技术,加快资本周转, 提高劳动生率,努力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 商品社会价值。
2.部门之间的竞争
部门之间的竞争 :部门之间的竞争是部门 内部竞争在社会范围内的进一步展开与扩 大。部门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追求有利 的投资部门而展开的竞争。
政治经济学4PPT课件
18
第二节 资本积累的影响
19
一、资本构成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20
资本构成:可指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固定 资本和流动资本,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产 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等。
21
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
资本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从 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 动力构成的,其比例取决于生产技术水平,因而 称之为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技术条件决定的 Pm与A的比例就叫资本的技术构成。
15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两者同方向变化。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数量增加,价值下
降,一定量的剩余价值表现为更大量的剩余产品, 这就使资本家可以在不减少甚至增加个人消费的 情况下,把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变为积累基金;
同时,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值下降,同 量追加资本可以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①厂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直接来源 于工人的剩余价值,厂商是用无偿占有的剩 余价值来购买劳动资料的。
②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 还为厂商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③厂商的全部资本不论他的最初来源如何,经 过一段时间都会变成剩余价值的积累即由剩 余价值转化而来。
10
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资本主义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必须追加生产资 料和劳动力。为此,厂商必须把剩余价值分为个人 消费基金和资本积累基金。
资本积累基金用于追加不变资本以购买更多的生产 资料,追加可变资本以雇佣更多的劳动力。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积累过程是个 别资本总额不断增大的过程。
政经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政经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政经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1)1.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3)1.1.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更迭 (3)1.1.1.原始社会 (3)1.2.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3)1.2.1.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 (3)1.2.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必须在经济上具备的两个条件: (3)1.2.3.第一,有一批失去生产资料并具有一定人身自由的劳动者; (3)1.2.4.第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了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必需的货币财富 (3)1.2.5.资本主义的萌芽 (3)1.2.6.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普遍形式有两种: (3)1.2.7.资本原始积累加速资本主义形成过程 (4)1.2.8.原始积累的方式: (4)1.2.9.资本原始积累 (4)1.2.10.工业革命最终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4)2.第二节资本主义所有制 (4)2.1.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 (5)2.1.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具有私有制的一般特征 (5)2.1.2.具有与其他社会形态中的私有制相区别的特殊性,即: (5)2.1.3.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重新结合是在雇佣劳动制度下实现的由于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通过卖自己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进行生产活动。
(5)2.2.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5)2.2.1.独资经营的业主制企业:适应生产规模和生产范围都相对较小的条件下52.2.2.私人股份所有制: (5)2.2.3.法人股份所有制:财产占有呈现出由个人向非个人占有转变的趋势.62.2.4.国家资本:来实现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 (6)2.2.5.混合资本所有制形式 (6)3.第三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演变 (6)3.1.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6)3.1.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6)3.2.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8)3.2.1.垄断资本主义 (8)3.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新发展 (12)3.3.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2)3.3.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2)3.3.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13)3.3.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 (13)3.3.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15)3.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5)3.4.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5)3.4.2.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15)1.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1.1.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更迭1.1.1.原始社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产生在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商品经济也一直在缓慢的发展,出现了经济和市场繁荣发展的景象1.2.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2.1.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1.2.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必须在经济上具备的两个条件:1.2.3.第一,有一批失去生产资料并具有一定人身自由的劳动者;1.2.4.第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了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必需的货币财富1.2.5.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14、15世纪的西欧,西欧也最早确立了资本主义统治。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目录CATALOGUE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与展望01CATALOGUE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政治经济学通过对经济现象的分析,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相互作用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等。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形态及其演变规律01社会形态是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
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02社会形态的演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及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等。
03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地域,社会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发展路径可能会有所不同。
02CATALOGUE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010203原始积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形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及其特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形式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本主义剥削的形式:工资、利润、地租等剩余价值学说与利润平均化趋势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利润平均化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利润平均化趋势及其影响利润平均化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本积累的过程和机制资本积累的内涵和实质资本积累的源泉和机制: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01 02 03资本集中的过程和形式竞争和信用在资本集中中的作用资本集中的形式和特点:股份公司、垄断组织等垄断的形成和发展垄断的形成过程:从自由竞争到垄断垄断的实质和特征垄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0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0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03法人资本所有制和资本社会化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征:全球化、信息化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表现: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等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机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等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特点和影响03CATALOGUE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探讨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历史背景与过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探索01020304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和发展历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必然性与过程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特点转型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01020304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回顾0102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与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挑战030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分析02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问题03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有利条件04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策略与措施当前我国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局面04CATALOGUE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发展中国家现状、问题与挑战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差异巨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另一些国家则陷入贫困和落后。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04
2013年7月13日星期六
一、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一)资本的总公式 • 首先分析两种不同的流通,即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 • 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 这个公式表明,商品生产者先出卖自己的商品,取得 货币,然后再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 资本流通的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 这个公式表明,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的商品,再 将商品出卖,换回货币。 • 这两种流通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区别: • 它们在买和卖的顺序上是相反的,前者是先卖后买, 后者是先买后卖;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 点和终点都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在整个过程中起 媒介作用的,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中国经济动态
人民网北京10月22日电 (记者 王静) 国家统计局10月22日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三季度国民经 济运行情况。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同比 增长 7.7%,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三季度增长8.9%;前三 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1.1%,居民消费价格环比7月份 由下降转为持平,8、9月份分别上涨0.5%和0.4%;工业品出厂价 格同比下降6.5%,截至9月份环比连续六个月上涨,其中9月份环 比上涨0.6%。 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7.7%,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 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 业增加值225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77亿元,
• 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 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关键,从而也是货币转化为资 本的关键。
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6第四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图文
配第(William Petty) (1623-1687年) :马克思 的评价:“现代政治经 济学的创始者”,“最 有天才和最有创见的经 济研究家”, 初步建 立了劳动价值论。主要 著作有《赋税论》、 《爱尔兰政治解剖》、 《政治算术》、《货币 略论》。
亚当· 斯密(1723-1790 年) 1776年发表其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因的研究》(简称《国 富论》)。从人类利己 心出发,以经济自由为 中心思想,以国民财富 为研究对象,第一次系 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 的主要内容。
(1981年)出版
第四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的候选 者: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约瑟夫· 尤金· 斯蒂格利茨1943 年-美国。2001年获诺贝尔经 济学奖1993年《经济学》
1993年出版《经济学》
第四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 的候选者格雷高里.曼昆
N格里高利· 曼昆 1958 年2月3日-不足30岁时 曼昆已成为了哈佛大学 的终身教授
1999第一版,最新第五版
• 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思想 家如齐国的管仲、鲁国的 孔丘以及后来的孟轲等人 也都谈论了经济问题,并 且留下了有意义的思想。
• 经济学 • 经世济民的学问 经世济民的科学 • 在中国古汉语中,“经济”一词是 “经邦”和“济民”、“经国”和 “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 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 意思。内容不仅包括国家如何理财、 如何管理其他各种经济活动,而且包 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 军事等方面的问题。
2016年9月古希腊思想家姓名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卡尔马克思李嘉图萨伊马尔萨斯詹姆斯穆勒亚当斯密2016年9月法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年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让沙尔列奥纳177318422016年9月法国古典经济学家代表著作布阿吉尔贝尔16971707年之间发表弗朗斯瓦魁奈1758年发表1819年发表2016年9月庸俗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英国纳索威廉西尼尔17901864英国特萨伊17671832法国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2016年9月庸俗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阿道夫瓦格纳18351917德国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弗雷德里克巴师夏18011879法国亨利179318792016年9月庸俗政治经济学代表著作7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FAQ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FAQ一、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1、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或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必须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进行,交换的结果,不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剩余价值就不会产生。
如果进行不等价交换,也只会改变财富的分配,不会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
不管是贱买,还是贵卖,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因此,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或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2、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产生。
如果离开流通领域,货币所有者把货币储藏起来,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马克思指出:“商品生产者在流通领域以外,也就是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接触,就不能使价值增殖,从而使货币或商品转化为资本。
”这就产生了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只有解决这个矛盾,才能说明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而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研究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
在研究时,既不能违背价值规律的要求,又要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既要说明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还要说明剩余价值的产生必须以流通为条件,不能完全离开流通过程。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必须在这种条件下加以解决。
二、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资本家创办企业,进行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求,是资本家从事生产活动的唯一的决定动机。
因此,“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用种种方法无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本质和特有性质,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历史上其他剥削制度相区别的重要特点。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活动,都以追逐剩余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
剩余价值规律制约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政治经济学4--1
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 值,体现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
商品生产过程
预 生产资料
付 价值(24元)
资
本
劳动
价 劳动力
值 价值 (3元)
(27元)
具体 创造使用价值
………………(24元) 劳动过程
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商品
生产
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存在剥削制度的社会
奴 隶
奴隶主占有生 产资料及奴隶
社 会 强制奴隶劳动
生 产 攫取奴隶的
关 全部剩余劳 系 动和一部分
必要劳动
促 进
劳动力数量增加有利经济发展
奴
隶
社 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组织大规模
会 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
产
力 促进脑力劳动 与体力劳动分工,
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
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
对剩余价值生产。4 6
12
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8小时
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剩余价值的关系:
都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前者: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者: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抽象 创造新价值
过程
…………(3元) 价值形成过程 ( 27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预 生产资料
付 价值(48元)
资
本
劳动
价 劳动力
值 价值 (3元)
政治经济学第04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M'
M V
例4
第 四 章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制 度
资本家的总资本为2300元,其中C 为2000,V 为 300元,M 为300元。问:其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解:
m m' 100% v
= 300 100% 300
=100%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四、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1、剩余价值率及其计算
二、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
例
某纱厂购PM共化12元,其中棉花10斤共10元,纱锭1个2元;雇佣工人1 个,劳动力价值3元,相当于工人6小时创造的价值。
第 四 章 资 本 20斤纱的价值=P 转移的价值+工人新创造的价值 M 主 =(20+4)+6=30(元) 义 经 预付资本额<商品的价值 有利润:3元 济 3元即M. 制 度
解:1双皮鞋,预付资本= C+V 如果工人1天工作6小时,生产6双皮鞋 C +V = 10+ 15+ 1 = 26 如果工人1天工作12小时,生产12双鞋 1双皮鞋,预付资本 C +V = 10+ 15+ 0.5 = 25.5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例1
第 四 章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制 度
生产1双皮鞋耗费的牛皮10元,鞋钉、鞋绳、油漆、 机器耗费等值15元。工人一天工资6元。假定工人1 小时的劳动形成1元价值,他每小时制鞋1 双。请指 出生产1 双皮鞋的C.V分别是多少?如果老板要想获 得4元的M,工人应工作几小时?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 余劳动时间各多少?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者养育家庭所必 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政治经济学)04政治经济学第4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扩张,主要手段就是资本输出。因为:
– 国内垄断资本积累的大量货币资本开始“过剩”。 – 国际竞争加剧,迫使资本输出以保证扩大市场和垄
断原料来源。 – 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化。 – 世界市场的形成,生产和科技进步为资本输出创造
• 第四 ,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社会总产品的实 现问题;
• 第五,私人垄断资本无力调节社会财富的两极 分化。
政治经济学第8章 朱艳
27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 实施国家调节—最重要的形式 • 创办合营企业 • 建立国有企业
政治经济学第8章 朱艳
28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 (1)通过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直接参与生产 过程
政治经济学第8章 朱艳
13
• 托拉斯—是由生产同类商品或与该类商品有密切 联系的许多大企业联合组成的,各参与者在生产、 商业和法律上都不再是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由 组织董事会及其委任的经理来统一全部经营活动。 是比较稳定和比较高级的垄断组织形式。
• 康采恩—是以一两个实力强大的垄断企业为核心, 把跨部门、不同行业许多大企业联合起来,组成 一个垄断集团。居统治地位的是作为核心的大工 业企业或大银行。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而成为 最重要的垄断组织。
政治经济学第8章 朱艳
31
(4)通过实行经济计划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的特点
– 指导性或参考性的,不具有任何约束力。 – 计划的内容一般只包括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些最重要的
指标或比较笼统的总任务。 – 计划的实施不领先行政命令,而是通过经济政策和各
种财政、金融措施影响私人企业的活动规模和方向。
谢地《政治经济学》第四版2016年修订版-导论ppt课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以《资本论》为代表的一系列 政治经济学著作中,一方面服务于无产阶级 革 命斗争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前所未 有的揭露和批判,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更 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另一方面也结合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的分析, 对社会化商品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 了最深刻的揭示和卓越的研究。
.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经历不同发展的阶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所处的时代,主要研究自由竞争 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了全社会的变革,资本主义经济 制度也发生局部调整和变化,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 段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过程,出现许多情况和新问题。 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依据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进行全 面系统的研究,得出一系列新的结论,极大地丰富和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李嘉图 (David Ricardo): 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古典 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在经济理论上,制定了在资产阶级 眼界内所能达到的最彻底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 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指出资本主义社会阶 级利益的冲突,对经济学科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主要著作 有《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引自《辞海》1534)
.
背景资料: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又称古典政治经济 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 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其起源以大卫·休谟 (David 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 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建地租及其主要形式
封建地租是封建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和借 助于超经济强制无偿占有农民剩余劳动的 形式,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劳役地租、实 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这三形式的依次更替标志着由生产发展水 平决定的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不同发展阶 段,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劳役地租
劳役地租是与封建社会初期比较低的生产力发展 水平相适应的一种较原始的地租形式。
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存在剥削 制度的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及作 为劳动者的奴隶本身,强制奴隶劳动, 并且攫取奴隶的全部剩余劳动和一部分 必要劳动。这是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基 本特征。 奴隶占有制的经济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 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
奴隶社会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本章主要内容 4.1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
4.2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
4.3 剩余价值的分配 4.4 资本积累和两极分化
4.1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
4.1.1 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以前,人类社会 已先后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 封建制度等。
上述由小生产分化及商业资本控制而产 生的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关系还是十分幼 稚的,还保留着封建制度下的旧形式, 且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比重也很小,因 此,只能算作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资本主义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在资本原始 积累之后实现的。
首先,奴隶主对奴隶的极端残酷的剥削、压迫, 使劳动力再生产只能在萎缩的条件下进行,生 产力发展的基本因素被破坏;
其次,残酷剥削导致尖锐的阶级对立,奴隶们 以破坏工具,虐待牲畜的方式对奴隶主阶级进 行反抗,阻碍了奴隶主把一些生产效率更高的 劳动工具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
接上页
第三,全社会以劳动为耻,破坏了社会的生存 基础。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鄙视体力劳动,奴 隶们仇视劳动,破产的小生产者不愿意劳动;
第二篇
经济制度篇
人们相互交往的经济形式,无不是建立在一定 经济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分析社会一定历史阶 段的经济制度,才能从复杂纷繁的社会现象中 深刻地揭示社会经济运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经济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生产关系 的总和,是社会制度的经济基础。 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经历依次更 替的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占有制度、封建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发生作 用的必然过程。列宁指出:“马克思认为经济 制度是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基础,所 以他特别注意研究这个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1)
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后期 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的主客观 条件不同,生产同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差 别很大。但价值规律要求同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来交换。这使得少数生产 条件较好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而大 多数生产条件较差的商品生产者则日趋贫困与破产。 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分化是工业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 产生的途径之一。
原始社会的产生
大约在三百万年以前,在地球生物界长 期进化过程中产生了人类,并随之诞生 了人类最初级 、最漫长的社会——原始 社会。
原始社会生产力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其特征是:
首先,劳动者对自然界的认知水平低,劳动能力低下; 其次,劳动对象范围狭隘,主要是在狩猎与采集的基 础上从事原始畜牧业与原始农业,手工业则是原始社 会晚期才从农业中逐步分离出来的; 第三,劳动工具简陋,为了同大自然斗争,谋取生活 资料,原始人最初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未加琢磨的石 器。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劳动工具逐步地得到了改进, 出现了经过琢磨的石器,如石刀、石斧等,金属工具 的使用较晚。
第四,在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不断发展的条件 下,农民与手工业者受到奴隶主经济的排挤, 再加上商人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盘剥,日趋破 产。由于农民与手工业者是奴隶制国家兵役的 主要负担者及主要纳税人,其破产造成了奴隶 制国家军事力量的衰败和经济没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与封建 社会的产生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推动了 社会经济制度的演进与发展。这突出地表现在 奴隶社会末期,在奴隶的反抗下,奴隶主贵族 不得不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如奴隶主改变经 营方式,把大庄园的土地分成小块给变成自由 民的奴隶和破产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一定数 量的地税,实行所谓隶农制。隶农制的出现表 明奴隶社会已经开始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3)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地租形式由实物地租向 货币地租的转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已经在农业 中出现了。 随着实物地租逐步变为货币地租,地主和农民之间 的人身隶属关系逐渐变成单纯的契约关系;同时, 由于农民已经被卷入了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加速 了分化过程:一方面,少数富裕农民购买土地,不 断扩大生产规模,成为农村中的富农;另一方面, 贫困农民失去土地后被迫出卖劳动力。富农经济表 明农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状况,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原始 社会的生产关系,其特征是: 第一、集体劳动。因为原始人的劳动工具十分简陋,征 服、改造自然能力低下,只有集体劳动,才能 存活下来。 劳动的基本形式是简单协作,许多人共同进行一种生产 活动,并按性别与年龄进行自然分工; 第二,生产资料公有。原始社会的集体劳动,决定了生 产资料必然归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自然形成的各个共 同体即氏族公社所有; 第三,劳动产品平均分配。这是低下的生产力状况及集 体劳动、生产资料氏族公社所有制决定的。当时,人们 集体劳动的全部成果,只能免强维持生存,几乎没有剩 余产品,不实行平均分配就会破坏集体的生产、生活乃 至生存的基础。总和起来,这种社会经济制度叫做原始 公社制度。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规定性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归 封建地主阶级所有,但封建地主不完全占有直接生产者农 奴或农民。其基本特征: 第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 地主拥有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权,并籍此对无地或少地的农 奴或农民进行剥削; 第二 ,超经济强制是封建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条件。 所谓超经济强制,是指由于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地主对农民享有的经济以外的种种特权,如可以任意驱使、 打骂、惩罚,甚至处死农民。这使封建地主得以无偿剥削 作为小私有者的农民的劳动; 第三,封建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地租是 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
货币地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生活中货币作用的日趋 广泛,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地主逐步改用向农民征 收一定数量的货币的方法来体现其土地所有权在经 济上的实现,实物地租逐步为货币地租替代。
货币地租是实物地租的转化形式。在货币地租形式 下,地主把土地租给农民,农民以在市场上出售产 品的货币所得缴纳地租。这使得农民不仅能自由地 支配自己的劳动时间,而且可以根据农产品市场供 求关系的变化灵活地安排生产经营方向,进一步提 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接上页
这种交换最初往往是以部 落、氏族首领为代表在生产不 同产品部落、氏族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还是公共所有 与占有 。后来,在经常的交换中,氏族首领开始把交换 产品据为己有,引起私人占有某些物品的现象。 随着金属工具使用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 中分离出来,商品交换扩展到氏族内部,并在物物交换 的基础上产生一般等价物货币,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商 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发展。这使得以氏族公社为基本经 济单位的封闭式生产关系逐步为私有制和私人劳动取代。 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 商人阶层独立化以后,氏族成员之间的贫富分化日趋严 重,阶级分化越发明显。一方面,氏族首领利用权力占 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并且占有使用氏族战争中的俘虏作 为奴隶,成为奴隶主;另一方面,普通氏族成员和广大 劳动者则日趋贫困破产沦为奴隶。这种情形逐步扩展并 成为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时,奴隶社会出现了。
实物地租
在实物地租形式下,地主不再经营土地,而是把土地 租给农民,定期向农民收取一定的实物作为其土地所 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由于地主不再直接占有农民的 剩余劳动,而是直接占有农民的剩余劳动产品,农民 的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在时空上已无法分离,农民可 以有较大自由来支配自己的劳动时间。同时由于地主 与农民已就地租额达成事先的合约,农民产出增加后, 可以在实物地租额以外为自己争得有利的分配结果。 因而农民比较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调动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役地租与实 物地租都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
和奴隶社会的产生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与生产力发 展水平相适应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金属 工具的使用,两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商品生产与商品交 换的产生与发展,这种生产关系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 碍。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金属工具的使用, 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个人与家庭的劳动日益变得可能 而现实,氏族成员劳动成果的差异也日益明显,相互之间 的物质利益矛盾也日趋尖锐,私有制已是呼之欲出。这是 原始社会向高一级社会形态演进的内在根据。 社会分工的出现,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发展对原始社会 的解体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奴隶占有制度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促进 了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表现在: 第一,劳动力的数量增加,有利于经 济发展。在原始社 会末期,氏部或部落战争中的俘虏往往被杀掉,破坏了 劳动力这一生产力 的基本因素。在奴隶制下,俘虏变成 奴隶,保护了劳动力资源,为社会提供劳动、创造财富, 有利于生产力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