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全部思维导图

中考历史全部思维导图
远古居民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农耕文明 华夏之祖 早期国家 变革时代
元北 谋京 人人
山河 顶姆 洞渡 人原
始 农 耕
半人 坡文 原初 始祖 农黄 耕帝
尧夏 商 周 春战商

秋国鞅

世袭制
五七变 霸雄法


分封制

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
衣食住行用的变化 就业与社会保障
稳定富裕
第十二单元古代世界的发展历程与古代文明

原始社会
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


界 的 发
奴隶社会
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西方文明:古希腊、罗马

亚洲:日本大化改新、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封建社会

西欧:等级制度、罗马教廷、城市兴起

古 代
古代文明的
传播
汉:颁布推恩令 秦:统一货币、度量衡
汉: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秦: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行儒学教育
秦:修长城、开灵渠
汉: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十北
政 治


政 权
魏 蜀
西
六 国

分 立







晋朝
济 思

分 裂
两 晋
江南
想 文


北民南迁
经济 开发

化统
北族


融文 族
军 一 朝合 帝 大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五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五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4.影响:文学创作繁荣,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 5.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 花凋零, “样板戏”一枝独秀。 6.复苏:改革开放后,在“双百”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文艺 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主题一
现代中国科技的成就
史料一
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
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新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史料主要说明新 中国研制核武器主要是出于防御目的。 2.史料二主要是说明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国际意义。史料反映 了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始,也说明卫星发射成功 鼓舞了亚非拉和世界人民,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及垄断空间技术的局 面。
根据史料二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
解析: 选 A。 根据“1958 年”“加速实现”“提前并确定”等可知, 此时处于“大跃进”时期,冒进风气延伸到了科学研究领域,但“1965 年最终合成”,说明这种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故 A 项正确;材 料仅反映蛋白质人工合成项目的“大跃进”,不能扩大为全国范围内的 科学“大跃进”,故 B 项错误;青年同志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 对象,说明青年在科研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青年是科研 主力,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科研投入,故 D 项错误。
1.史料一主要论述了文艺发展的途径和方针。史料主要强调文艺 家要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体现了创作自由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 2.史料二阐述了“双百”方针的目的和方向。史料说明文艺工作 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 3.史料三论述了文艺界存在的主要问题。史料反映“双百”方针 受到“左”倾思想的干扰,夸大了当时文艺存在的问题。
解析:选 C。本题考查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964 年我 国国防事业刚刚发展,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国防体系,故 A 项错误;材 料反映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具有了远 程打击敌国的实力,故 B 项错误;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 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 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故 C 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提出 的,故 D 项错误。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亚洲:日本大化改新、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西欧:等级制度、罗马教廷、城市兴起
传播
暴力冲突、和平交往
发展
文字、宗教、科技、文学、建筑
12
第十三单元 世界历史步入近代
制度
步 酝酿 入 近 代 制度
确立
资本 主义 时代 曙光
早期 资产 阶级 革命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思想基础:文艺复兴
经济动力:新航路的开辟
钢铁长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
外交成就
中国重返联合国
走向世界
中日、中美正式建交
上海APEC会议

“两弹一星”

籼型杂交水稻

科学技术
“863计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

教育事业
高等教育发展
科教兴国
文学艺术
文学 艺术繁荣
百花齐放
体育事业
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 竞技体育提高
南昌起义 秋收起 义 井冈山会师 长征
中国丧失大片领土 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中国 抗战
西安事变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国共再次合作 实行全民族抗战
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
日 本 无 条 件 投 降
重庆谈判
国民党进攻 中原解放区 (爆发)
双十协定
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转战 陕北 (防御)
挺进大 别山 (进攻)
近代教育的发端
济 的

文学艺术成就

2021/10/10
8
第九单元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筹备
第一届政协会议 开国大典

第十五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

第十五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

C.卢梭
D.圣西门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三权分立的理论由
孟德斯鸠提出。
2.(2012·威海学业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伟 大的科学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搭配正
确的是(

A.达尔文——提出相对论 B.爱因斯坦——提出进化论 C.牛顿——提出力学三定律 D.阿基米德——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相对论是爱因 斯坦提出的,进化论是达尔文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三
A.《蒙娜丽莎》
B.《向日葵》
C.《墨葡萄图》
D.《最后的晚餐》
【解析】选B。依据图片和“凡·高”可知选B。其余三幅绘画 作品的作者分别是达·芬奇、徐渭和达·芬奇。
10.(2013·烟台学业考)一个是战功赫赫的法兰西第一帝 国的缔造者;另一个是双耳失聪的德国著名作曲家。但一部 伟大的作品把两个伟大的人物紧紧地连在一起。请问这部作
【课标】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 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家 主要成就 万有引力定 发现了___________ 律 ___、创建微积分、 力学三定律 提出___________ 物种起源 著有《_________》, 进化论 提出了“_______”思 想 影 响
对近代自然科学的 发展影响最大 推翻了神创论和物 种不变论,打击了 神权统治的根基
(3)依据材料按要求在下列空格中填写相应历史事件。
【理论升华】 (4)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中国近代以来的三次社会巨变都是
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的。请指出这三次巨变的指导思想分
别是什么。
【解析】本题以思想解放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 综合理解分析、运用能力。解答第(1)题的关键信息是“创 立了儒家学派”“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据此确定本题考查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模块三第十五单元第32讲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含答案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模块三第十五单元第32讲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含答案

第十五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技与文化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辉煌,从经典力学的建立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呈现出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开始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生物学领域经历了创世神话到生物进化的理论演变,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

三次科技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世界的面貌。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名家辈出、杰作纷呈,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电影和电视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第32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思维升华——经典力学的建立是人类认识上的巨大飞跃(1)它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2)它适用于太阳系、一切天体运动以及宇宙中的所有物体。

进化论从蒸汽机到互联网1.下图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向人们用实验的方法展示他的发现成果。

他发现的成果是()A.自由落体定律B.万有引力定律C.物体运动大定律D.广义相对论解析:选A从材料“16世纪末17世纪初”“用实验的方法展示他的发现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利用比萨斜塔实验证实了自由落体定律,故A项正确。

2.一位科学家曾根据某理论提出如下预言:引力场是一个弯曲的时空,在强引力场中光谱会朝红端移动,引力场会使光线发生偏移。

该理论()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推动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C.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D.是对量子理论的成功运用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引力场是一个弯曲的时空”可知指的是时空的相对性,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的否定,故C项正确。

3.20世纪初,现代物理学出现了重大进展,德国一物理学家指出:“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形式释放。

”这一理论的提出()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力学B.奠定了电气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C.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宏观世界的不足D.是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解析:选D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德国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是为了解决热辐射疑点而提出的,故D项正确。

历史:第十五单元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历史:第十五单元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单元概览古代现代中国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新中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后内容科技:在造纸术、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科技:隋唐时期发明火药和雕版印刷术,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科技:明清时期古代科技进入总结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在科技上提出“两弹一星”战略;在文艺工作上提出在载人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生物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考纲要求]1。

科技成就。

2。

文学成就。

3.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一古代中国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明成就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战国时发明“司南”,促进了远洋航行,迎1.数学错误!2.天文错误!3.历法错误!4.农学经》之作《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东汉)被誉为“万世宝典”《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轻巧识记古代中国科技可归纳为“一、三、四”一个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三个特征:重经验,轻实验;重综合,轻分析;重实用,轻理论.四大阻碍因素: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教育文化的高度专制;腐朽的封建制度。

史料一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国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史料二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65必修3 第十五单元 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 第40讲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

65必修3 第十五单元 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 第40讲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

单元概览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西方在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艺事业,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线索1近代以来,从经典力学的建立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人类对世界变化的认识开始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生物学领域经历了由创世神话到生物进化的理论演变,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

三次科技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线索2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名家辈出、杰作纷呈,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电影和电视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线索3现代中国文化事业曲折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也历经曲折。

科学技术方面,“两弹一星”、南优2号杂交水稻、“银河”计算机、“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

第40讲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一、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1.经典力学(1)背景①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科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②开创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3)意义①把自然界中的一切力学现象囊括在经典力学体系中,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科学的第一次总结与概括。

②形成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和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③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④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打击了神学,促使人类思想不断解放。

2.相对论和量子论项目相对论量子论背景19世纪,经典力学面临挑战(1)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2)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标志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假说成就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1)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解释(2)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意义(1)否定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2)将经典力学概括在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1)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世界近现代科技、文学艺术与新中国的科技、文化、教育A卷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世界近现代科技、文学艺术与新中国的科技、文化、教育A卷

第十五单元世界近现代科技、文学艺术与新中国的科技、文化、教育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中国2000~2012年高校录取人数统计图(单位:万人),由此可知中国A.逐步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B.高等教育正在向正规化迈进C.在实践中逐步完成教育转型D.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2.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个剧种”。

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A.“双百”方针的贯彻B.昆曲名家的涌现C.国家领导人的肯定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3.小明在参加重庆市中学生“红言颂”演讲比赛中,朗诵了毛泽东同志的:“……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

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或者是宣传唯心主义,都是有自由的。

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请从下列选项中,为小明的演讲拟个标题A.百花齐放B.百家争鸣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科教兴国4.1949年后,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取代了西方教育理论,成为中国新的经典。

在当时,对苏联专家提出疑问或持不同意见者被视为落后者甚至反动者,国内的大学也按照苏联的大学模式重新进行了院系调整,理工科比例迅速上升。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教育A.完全脱离中国的实际B.存在教条主义的倾向C.为“双百”方针的提出奠定基础D.背离了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初衷5.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下面资料选自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其中选自1977年高考的是A.“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B.“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C.“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普通大学。

……向‘四人帮’讨还时间,为祖国争气”D.“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6.日本《每日新闻》2009年5月9日援引美国方面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在美国要把小笠原基地返还日本前夕,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__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__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基准考点三
主题一
主题二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探究思考: 邓小平为什么决定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对当 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有何影响?
答案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
基准考点二
主题一
主题二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基准考点三
新中国的教育
主题一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
1.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
2.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前提,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教育。 4.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改革开 提出教育应 优 放之初
先发展 的思想
知识整合
史论结合
研析高考
练出高分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1)基础教育:制定《 义务
教育法 》
提出“教育要 80年代 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
(2)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 (3)高等教育:增设了一批 新兴 边缘学科 专业,建立 了学位制度;扩大了学校办 学的自主权
2生物技术:人工合成 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 实现;人类基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知识整合
史论结合
研析高考
练出高分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整体把握 新中国科技成就
知识整合
史论结合
研析高考
练出高分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背景: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制度发 生根本变化。 2提出: 1956 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
史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 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 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 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 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史料二 “神舟”6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 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 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 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 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现代】中考历史复习第四部分世界近代史第十五单元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近现代科技文化成就试题

【现代】中考历史复习第四部分世界近代史第十五单元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近现代科技文化成就试题

【关键字】现代第十五单元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近现代科技文化成就一、选择题1.[2017·邵阳]国家发改委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称,截至2016年底,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

回顾人类铁路发展历史,世界第一条铁路及火车机车出现在( ) A.德国 B.美国C.法国 D.英国2.[2017·苏州]以下是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表,导致出现这种变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光荣革命”的发动B.殖民扩张的开展C.工业革命的推动D.自由贸易的拓展3.[2017·广东]1801年—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手工工场的普及B.人们向往城市生活C.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便捷D.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4.[2017·沈阳]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

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 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

生铁产量1720年为2.5万吨,1840年增至139.64万吨。

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 000万吨。

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C.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D.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5.[2017·日照]“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

”英国取得如此国际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确立君主立宪政体B.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C.率先完成工业革命D.掌握着欧洲和世界霸权6.[2017·黄石]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根据表中信息,下列选项中A.美国、德国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较早地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B.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国内局势动荡C.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开展工业革命较晚D.美国、德国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7.[2017·呼和浩特]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A.能源动力 B.通讯技术C.交流工具 D.机械设备8.[2017·淄博]“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中国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课件---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课件---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
(1)古典希腊文化 A.哲学:哲学家力图用⑨__理__性__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苏格拉底、⑩__柏__拉__ _图_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三大哲人”。 B.文学:早期代表是《⑪__荷__马__史__诗__》;戏剧是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悲剧和 喜剧是杰出代表。 C.艺术: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雅典卫城的⑫__帕__特__农__神__庙__则 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D.史学: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修昔底德的《⑬__伯__罗__奔__尼__撒_ _战__争__史__》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3.阿拉伯文化 (1)特点: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遗 产,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2)成就 A.文学:诗歌“悬诗”;故事集《㉚__天__方__夜__谭__》。 B.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C.天文: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D.医学:伊本·西那的《㉛__医__典__》。 E.数字:“阿拉伯数字”。
3.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拜占庭文化
俄罗斯文化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㉑__东__正__教__是 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
社会
环境 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 圈;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
正教的中心
移到俄罗斯
文化 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 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文学艺
教的象征
(二)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1.古代西亚文化
文字
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㉕__楔__形__文_ _字__
文学 《㉖__吉__尔__伽__美__什__》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 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15单元第44课时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pptx课件新人教版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15单元第44课时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pptx课件新人教版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6-
(3)影响 ①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 代。 ②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使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 成。 ③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 为工业国家。 ④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 切。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2-
微点拨近代科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近代科学产生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 (2)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为近代科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较为 自由的空间。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发展,为把自然科学从神学 中解放出来创造了必要条件。 (4)科学家们具有勇于探索科学、敢于追求真理和坚持不懈的可 贵精神。
-8-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微点拨1.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是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 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观察、试验基础上的实验 科学,并广泛应用教学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 实验事实为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 列定量的科学定律。 2.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并不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近代科学,为经 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 标志。
第44课时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5-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6-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经典力学 (1)奠基者:伽利略。 ①背景:文艺复兴运动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推动了科学研 究的发展。 ②成就:通过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自制望远镜 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 ③意义: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 学,为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 3.15.44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 3.15.44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特别提醒 1.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 近代科学,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伽利略被誉为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 科学的形成。
2.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的关系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发展,而不是否 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没有 否定整个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 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提出的 很多概念,至今仍是指导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3.经典力学可归纳为“一、二、二” 一个成熟的标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两个特征:注重实验、数学化。 两大内容: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4.正确认识相对论和量子论 (1)量子论和相对论的提出,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深 入到微观领域和宏观宇宙领域。量子论和相对论一起,构 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2.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的形成 (1)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 (2)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个原则。 3.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1)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__物__种__起__源____》一书。 (2)内容: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的发展过程。提出“物竞天择,__适__者__生__存______,自然选择 ”的原理。 (3)意义: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达尔文被称为“生 物学领域的牛顿”。
要点二 牛顿经典力学的历史地位、影响与相对论的关 系
[史料探究] 史料一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 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 人类事物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的启蒙 运动的实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41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课件

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41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课件
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
第十五单元 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 科技与文化
主题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线索(1) 古代科技: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 等领域领先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 古代发明,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 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线索(2) 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 等,异彩纷呈。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 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 主题2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艺 新中国成立后,科教文化事业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 的科教文化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科教文化事业遭遇挫折;改革开放后,中 国努力追赶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科教文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5.宋词和元曲 (1)宋词 ①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__市__民____数量不断增加。 ②派别:有__婉__约____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 (2)元曲 ①形成:元代的散曲和__元__杂__剧____一起合称为元曲。 ②特点:题材广泛,可雅可俗。
6.明清小说 (1)背景 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上,__资__本__主__义__萌__芽____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③思想上,质疑和批判传统儒学的反封建思想的出现。 (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3)作品: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 [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轻巧识记] 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 1.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 2.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 3.运用十进位值制记数系统计算。

人教历史

人教历史

单元复习总结
阶段质量评估(十二)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27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单元复习总结 阶段质量评估(十三)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29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单元复习总结 阶段质量评估(十四)
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 第30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单元复习总结 阶段质量评估(一)
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单元复习总结
阶段质量评估(二)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复习总结 阶段质量评估(七)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
第17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复习总结
阶段质量评估(八)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20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单元复习总结
阶段质量评估(九)
第十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复习总结 阶段质量评估(十) 第十一单元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3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复习总结 阶段质量评估(十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4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14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4)计算机技术: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世界前列。 (5)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 性。 (2)含义:文学艺术上“百花齐放”、科学上“百家争 鸣”。
(3)实施过程: ①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②曲折:“文革”时期文学艺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 ③恢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双百”方针。 (4)意义: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和社会主义文化 繁荣的基本方针。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含义和意义。 (2)贯彻“双百”方针的曲折过程及产生的影响。 3.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曲折发 展的三个阶段、成就;发展教育的重大意义。
(二)知识串联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2)空间技术: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我国科技发展 史上的一个光辉里程碑。 (3)农业科技:袁隆平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南优2号。
3.教育事业的发展 (1)教育方针的制定: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人民教育制度和社会主义教育 方向。 ②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科教兴 国”“三个面向”的战略以及制定《义务教育法》。 (2)教育发展的成就:基本扫除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高等教育持续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生了巨大 变化。
2.曲折探索时期(1956~1978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2)两个方面: ①成功:中共八大召开;实行“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 ②失误:“三面红旗”“文化大革命”。 (3)“三面红旗”: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 (4)三项内容: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发展重工业。

《现代汉语》第六版下册电子版介绍

《现代汉语》第六版下册电子版介绍

《现代汉语》第六版下册电子版介绍近年来,汉语学习热在全球范围内高涨,而《现代汉语》第六版的出版无疑给汉语学习者带来了更好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对下册电子版进行介绍。

下册电子版包含了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六个单元,涵盖了各个语言技能方面的训练,如听、说、读、写等。

列表如下:1. 第十二单元:中国经济该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经济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了解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等。

2. 第十三单元:文化交流本单元主要涵盖了跨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如语言、礼仪、美食、音乐等。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学会如何与外国人交流,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与风情。

3. 第十四单元:科技该单元以科技为主题,涉及了众多领域,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态环保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最新科技的发展趋势,也将学会如何应用科技,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4. 第十五单元:城市生活本单元主要涵盖了现代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居住方式、娱乐休闲、社区服务等。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了解到中国城市生活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5. 第十六单元:旅游该单元涵盖了旅游的各个方面,如旅游景点、旅游景区的特色、旅游规划与预算等。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学会如何规划一次完美的旅游,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6. 第十七单元:课外活动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青少年课外活动的种类和方式,如体育运动、艺术活动、社会服务等。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多种方式,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身心和技能。

总之,《现代汉语》第六版下册电子版覆盖了丰富多样的话题,并强调语言技能的实际应用,适合汉语学习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同时,电子版也增加了学生的互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3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第十五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考点一相对论和量子论1.(2013江苏,3分)“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

”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解析:选C本题考查近代科学技术,意在考查考生对文字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由“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可知,该理论是牛顿经典力学以外的观点,弥补了牛顿经典力学的不足,所以答案是C项;A项是伽利略的成就,故排除;B 项是指牛顿力学,排除;D项是指量子论,不符合题意。

2.(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近代的科技成就,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哥白尼依据自己的观察分析而提出“日心说”,与实验无关,没有推动技术的重大突破,更与物质运动的规律无关,故排除A、C、D三项。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原来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牛顿提出的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故选择B项。

答案:00423.(2011广东文综,4分)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A.日心说B.量子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C项符合题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突破了牛顿的力学体系,拓展了人们对宇宙空间的认识。

答案:C4.(2011江苏,3分)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字宙。

”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解析:本题考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都是爱因斯坦相对论揭示的现象,D正确;伽利略、达尔文、牛顿的科学贡献显然与题干材料中的现象无关,A、B、C均可以排除。

答案:D5.(2011安徽文综,4分)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

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其中信息技术等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D正确;A、B、C说法均错误,排除。

答案:D6.(2010江苏,3分)“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

”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由下列哪一问题引发()A.研究热辐射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物理学的巨大成就,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A正确;揭示时空本质属性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错误;爱因斯坦利用光的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C错误;能预测未知行星方位的是牛顿经典力学,D错误。

答案:A7.(2010天津文综,4分)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A.普朗克B.麦克斯韦C.玻尔D.爱因斯坦解析:本题考查爱因斯坦在光电效应方面的贡献,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爱因斯坦提出的光的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问题,D符合题意;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创立了量子假说,A不符合题意;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B不符合题意;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的量子理论,C不符合题意。

答案:D考点二现代信息技术1.(2012福建文综,4分)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由“1912年”可知当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那时已经发明使用了电灯、无线电报等技术。

电视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排除②,从英国到美国需要横渡大西洋而无需通过地中海地区,排除③。

故选B。

答案:B考点三教育事业的发展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4分)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 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解析:选A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意在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能力。

从材料看,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开设的必修课以恩格斯的著作为教科书,以及文化部举办的科学知识展览会,目的都是加强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主义理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所以A项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C、D两项不是其主要目的。

2. (2011山东基本能力测试,1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新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③恢复高考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解析: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是建国初期,③恢复高考是1977年,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在1983提出的,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故选B。

答案:B3.(2009浙江文综,4分)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析:题干中提供的时间信息是解题关键。

“四人帮”被粉碎是在1976年10月;改革开放发生在1978年以后;“科教兴国”战略思想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发生在1978年5月,标志是《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A考点四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2009广东,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材料2: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问题:(1)据材料1,“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3分)(2)材料1、2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9分)解析:(1)根据“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可以得出是美国和苏联。

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是1970年,所以当时的国际格局是两极格局。

(2)据材料1可知,卫星发射成功的意义在于打击美苏帝国主义,粉碎他们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据材料2可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意义在于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即材料1处于两极格局,材料2是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

答案:(1)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

(2)材料1,政治;材料2,经济。

材料1,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材料2,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学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的酌情给分。

考点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2010广东文综,4分)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的“双百”方针,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A、B、C都是“文革”时期的文艺方针,不符合题意要求。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自由发展。

故选D。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