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2005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教育部)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1 粉末冶金中南大学2 汽车安全与节能清华大学3 重质油加工石油大学4 暴雨监测和预测北京大学5 爆炸灾害预防和控制北京理工大学6 材料复合新技术武汉理工大学7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武汉大学8 超快速激光光谱学中山大学9 超硬材料吉林大学10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北京邮电大学11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北京大学12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西安交通大学13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清华大学14 动力工程多相流西安交通大学15 微生物技术山东大学16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大学17 高分子材料工程四川大学18 高速水力学四川大学19 工业控制技术浙江大学20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大连理工大学21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厦门大学22 固体微结构物理南京大学23 光学仪器浙江大学24 硅材料浙江大学25 海岸和近海工程大连理工大学26 海洋工程上海交通大学27 毫米波东南大学28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华东师范大学29 化工联合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30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清华大学中科院生态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3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2 混凝土材料研究同济大学33 火灾科学中国科技大学34 机械传动重庆大学35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西安交通大学3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西安交通大学37 激光技术华中科技大学38 集成光电子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3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浙江大学40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南京大学41 金属材料强度西安交通大学42 金属基复合材料上海交通大学43 近代声学南京大学44 晶体材料山东大学45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天津大学清华大学46 理论化学计算吉林大学47 流体传动及控制浙江大学48 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清华大学49 煤燃烧华中科技大学50 摩擦学清华大学51 内燃机燃烧学天津大学52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南京大学53 凝固技术西北工业大学54 农业生物技术中国农业大学55 配位化学南京大学56 汽车动态模拟吉林大学57 牵引动力西南交通大学58 区域光纤通信网络与新型光通信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59 染料及表面活性剂精细加工合成大连理工大学60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北京大学61 软件工程武汉大学62 软件开发环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3 三束材料改性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64 生物反应器华东理工大学65 生物防治中山大学66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中科院动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6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武汉大学68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北京大学69 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华中科技大学70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北京大学71 土木工程防灾同济大学72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北京大学73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清华大学74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北京大学75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同济大学南京大学76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南开大学77 稀土材料化学应用北京大学78 纤维材料改性东华大学79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80 新金属材料北京科技大学81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清华大学82 信息安全中国科技大学83 医学神经生物学复旦大学84 医学遗传学中南大学85 医药生物技术南京大学86 移动与多点无线通信网东南大学87 遗传工程复旦大学88 应用表面物理复旦大学89 应用有机化学兰州大学90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西南石油学院成都理工学院91 元素有机化学南开大学92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东北大学93 振动冲击噪音上海交通大学94 制浆造纸工程华南理工大学95 智能技术与系统清华大学96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复旦大学97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98 作物遗传改良华中农业大学99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湖南大学100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吉林大学10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南京农业大学102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山西大学103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中国农业大学。
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
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Modern Preparation of TCM,Ministry of Education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底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依托江西中医药大学组建,2005年9月正式开始建设;于2006年8月第一个提前一年通过教育部验收,是全国高校唯一从事中药新制剂、新剂型、新技术、新装备研究开发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占地面积6680平方米,拥有总价值5100万元,300台件仪器设备。
是我国首批在中药领域批准筹建的四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一,拥有以国内医药领域知名科学家为核心的专业技术团队和系统的制剂研究开发平台。
【定位与研究方向】重点实验室定位为以基础研究为源泉,以创新应用开发为目标,建立了中药制剂制造装备、中药新型给药暨物性表征评价、中药质量控制评价、菌物药研究中心等技术平台。
在对中药剂型设计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剂型、新制剂和中药制剂生产产业化开发,凝炼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即“中药剂型设计理论研究、中药新制剂与新技术研究、中药制剂工程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通过外部引进、内部调配、内部培养方式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强的科技团队,获得江西省高校首批科技创新团队。
团队以王永炎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明教授为实验室主任,现有博士24人,硕士及以下17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8人,中级专业技术人才13人,初级专业技术人才10人。
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3人、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2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人、赣鄱“555”领军人才3人、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4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中青年骨干教授7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7人。
已培养博士18人、硕士218人、本科生2180人。
【平台建设】在实验室的发展历程中,先后获批国家发改委“中蒙药丸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药新型给药系统技术平台”、“中药集成创新技术平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制剂”和“中药质量控制”三级实验室、江西省“中药制剂”高水平实验室、江西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西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制药设备”、江西省中药制药工艺与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南昌市中药复方释药系统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全文(精简版)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全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全文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定期评估工作,根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评估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和检查实验室5年的运行状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促进发展。
评估重点是实验室的研究水平与贡献、研究团队建设、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开放与运行管理。
第三条评估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按照依靠专家,注重实效,动态调整,以评促建的原则,采取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条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进行。
评估周期为5年,每年评估1-2个领域的实验室。
教育部可根据情况对实验室进行不定期抽查。
第五条所有通过验收并且正式开放运行期满3年的实验室均应参加评估,未满3年的实验室可自主决定是否参加评估。
依托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和依托地方高等学校建设的实验室按照统一规定和程序参加评估。
第六条教育部科技司负责评估的组织实施,包括:制订实验室评估规则,确定参评实验室名单,建立评估专家库,选择和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工作,确定和发布评估结果,受理对评估机构和评估工作的实名异议,对评估机构的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第七条评估机构应具备组织实施评估工作的条件,能够按照本规则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并对评估中的有关过程和情况严格保密。
评估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拟定评估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受理评估申请,组织专家评估,提交评估报告,建立评估工作档案并按期向教育部移交。
第八条中央部门、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和组织本部门实验室和依托高等学校做好接受评估的准备工作。
第九条实验室依托高等学校负责为实验室评估提供支持和保障;审核评估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承担材料失实的连带责任。
第十条教育部建立实验室评估专家库。
教育部公布39个重点实验室主任名单
教育部公布39个重点实验室主任名单
同时公布相应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名单
据教育部科技司网站消息,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为保证实验室持续稳定发展,加强实验室规范管理,在各省教育厅和高等学校推荐的基础上,教育部科技司经认真研究和考核,同意聘任游伟程教授等分别担任相应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院士等分别担任相应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具体名单见附件)。
按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的任期以评估为周期,对于参加评估的实验室任期至下轮评估结束;对于不参加评估的实验室任期最长不超过5年,任期结束后重新聘任。
附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名单。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3.12.30•【文号】教技[2003]9号•【施行日期】2004.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通知》(发布日期:2007年5月18日实施日期:2007年5月1日)停止执行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试行)的通知(教技〔2003〕9号2003年12月30日)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规范实验室的评估工作,我部制定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试行),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实验室评估工作,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健全制度,创新机制,以评促建,加快发展,并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条实验室评估工作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原则。
第四条评估工作力求精简、高效,重点对实验室总体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实行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为主。
主要指标为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见附1)。
第五条所有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的实验室原则上都应参加五年一次的评估,每年评估一至两个学科(领域)的实验室。
第六条实验室评估工作由教育部科技司负责组织与实施。
第二章职责第七条教育部主要职责:组织制订评估规则和指标体系,确定评估任务,制订评估方案,接受评估申请,组织专家评估,发布评估报告,公布评估结果。
第八条实验室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指导评估工作,组织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做好评估工作,审核和汇总评估申请材料。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5年度生命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5年度生命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法规类别】科研院所与物资设备【发文字号】教技函[2005]107号【发布部门】教育部【发布日期】2005.10.24【实施日期】2005.10.2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教育部关于公布2005年度生命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教技函[2005]107号)有关省(自治区)教育厅,国务院侨办办公室,部属有关高等学校: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今年我部组织对生命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
共48个实验室(其中农业领域26个,医学领域22个)参加了评估。
现将评估结果公布如下:一、蛋白质科学等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工业生物技术等3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名单见附件),其他5个为较差类实验室。
二、上述优秀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可按照《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在2006年度重大项目计划中组织申请一个项目,我部将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同等条件优先予以支持,具体组织申报程序另行通知。
三、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本次评估中的较差类实验室不再列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序列,可纳入校级重点实验室管理。
确属重点发展领域,经整改后达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要求的,依托高校可按有关程序重新申报。
请依托高校对本次评估的较差类实验室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尤其要妥善处理好实验室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四、希望各参评实验室、依托高校和主管部门认真总结经验,针对评估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依托高校要在“211工程”、“985工程”和学校重点发展规划中切实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促进实验室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00五年十月二十四日附件:。
批准建设的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实验室名称实验室主任建设承担单位单位负责人实验室代码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符习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袁隆平李晓红2011DA770014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喻树迅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大学喻树迅娄源功2011DA125024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卢孟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张守攻杨传平2011DA169034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夏庆友西南大学王小佳2011DA105044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康振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其信2011DA105054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保善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唐纪良陈晓阳2011DA790064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胡盛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胡盛寿2011DA131078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香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李书章2011DA V00088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沙家豪南京医科大学陈琪2011DA690098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庾石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蒋建东2011DA131108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萍中国药科大学吴晓明2011DA105118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吴丰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孟伟2011DA144123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志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2011DA121133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浩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匡尚富2011DA126143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2011DA105153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2011DA173163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倪四道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和平2011DA173173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亚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曦2011DA173183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志标兰州大学周旭红2011DA105194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东晓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偲2011DA173203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兴国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韩兴国2011DA173213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段吉安中南大学黄伯云2011DA105227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郭占成北京科技大学徐金梧2011DA105237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铁军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2011DA105247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熊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荻2011DA124257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段献华中科技大学李培2011DA10室忠根5267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吉臻华北电力大学刘吉臻2011DA105277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晓红重庆大学林建华2011DA105287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凝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国杰2011DA173295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晓敏北京邮电大学方滨兴2011DA105305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飞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东琳2011DA173315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柴天佑东北大学丁烈云2011DA105325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丁建东复旦大学杨玉良2011DA105331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建峰北京化工大学王子镐2011DA105346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赵修建武汉理工大学张清杰2011DA105356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钟登华天津大学李家俊2011DA105367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岳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吴岳良2011DA173372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薛其坤清华大学顾秉林2011DA105382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申德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宣明2011DA173395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曹镛华南理工大学李元元2011DA105406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和生侯建国2011DA173412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姜宗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樊菁2011DA173422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鞠熀先南京大学陈骏2011DA105431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饶子和南开大学龚克2011DA105444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学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陈晓亚2011DA173454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家淮厦门大学朱崇实2011DA105464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维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薛勇彪2011DA173474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杏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黄力2011DA173484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子新上海交通大学张杰2011DA1054942011-10-25二○一一年一月十九日附件1:通过验收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通过验收时间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应用1北京大学2010年5月研究2 岩土及地下工程同济大学2010年5月3 系统生物工程天津大学2010年7月4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浙江大学2010年7月5 夸克与轻子物理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8月北京航空航天大6 空天先进材料与服役2010年9月学7 功能纳米晶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11月8 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山东大学2010年12月9 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12月10 特种显示技术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12月附件2:通过验收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序实验室名称共建地方依托单位通过验收时间号1 食品营养与安全天津市天津科技大学2009 年11月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2广东省华南农业大学2010年5月术3 制药工程浙江省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6月4 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河南省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6月5 设施园艺辽宁省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7月6 工业微生物天津市天津科技大学2010年8月7 显示材料与光电器件天津市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8月哈尔滨理工大8 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技术黑龙江省2010年8月学哈尔滨医科大2010年8月9 生物医药工程黑龙江省学10 微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云南省云南大学2010年9月11 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山西省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9月北京信息科技12 现代测控技术北京市2010年10月大学13 绿色化工过程湖北省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10月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14湖北省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10月功能化附件3:部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称调整名单序号实验室原名称依托单位实验室调整后名称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应用研1北京大学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究2 制药工程浙江工业大学绿色制药技术与装备3 系统生物工程天津大学定量系统生物工程4 工业微生物天津科技大学工业发酵微生物哈尔滨理工大5 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技术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学哈尔滨医科大6 生物医药工程心血管药物研究学7 微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云南大学西南微生物多样性8 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山西师范大学磁性分子与磁信息材料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9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纤维及制品功能化北京航空航天10 信息数学与信息行为数学、信息与行为大学11 功能纳米晶南京理工大学软化学与功能材料12 承压系统安全科学华东理工大学承压系统与安全13 电力系统仿真控制天津大学智能电网。
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于1984年开始实施。
截至2003年底,国家重点实验室共计161个,固定人员5000余人,仪器设备总值30多亿元,覆盖了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大部分学科领域。
经过20年的发展和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的实施,对于稳定一支精干队伍,在若干领域攀登科学高峰,推动我国基础研究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性作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拥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向全国开放和共享;促进了国内外科学技术交流和合作,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率先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重视创新文化环境建设,形成了有利创新、鼓励竞争的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为我国科技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科技实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
许多国家已将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发展战略,把建设一流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我国,作为科技创新平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84年开始,我国先后建设了17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从前期的全面建设到一定发展阶段的总量控制,再到现阶段的学科规划布局与质量提升,到目前为止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覆盖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大部分学科领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基础研究的整体部署和协调发展。
点击年份可查历年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录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重大原始创新“摇篮”[科学时报] (2005-01-04 14:57:35)据新华社电我国目前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有161个,基本覆盖了基础研究的重点学科领域,已成为我国重大原始性创新的“摇篮”。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5个)
9312
沈家口
张存浩
19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武汉大学
生物医用材料基础研究;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制;生物活性聚合物的研究;新型固定化酶的研究;有机硅生物医用材料
化学
9312
卓仁禧
何炳林
20
聚合物分子工程
复旦大学
高分子凝聚态在分子水平上的结构及高分子材料宏观性能的关系;特殊相互作用与相容光焕发性,自组装行为和凝聚态形态及高分子共混物材料等;高分子设计
机械
9312
谢友柏
姚福生
42
智能制造技术
华中理工大学
分布式并行环境下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结构;智能制造系统的若干单元技术
机械
9312
李培根
杨叔子
43
光电子及系统
重庆大学
光纤传感与智能结构;光电集成传感技术与微型电系统;文字图像识别技术及系统;智能化光电仪器与系统
机械
9312
黄尚廉
金国藩
44
洁净燃烧煤技术
化学
9312
金声
梁晓天
2
数学及其应用
北京大学
微分动力系统;非线形分析;不动点理论与低维拓扑;群表示论与代数数论;调和分析;计算数学;近代力学与量子场论
数学
9312
张恭庆
姜伯驹
3
非线形数学模型和方法
北京大学
能源、材料、生命、信息科学中非线形数学模型方法与应用;现代微分几何及其在物理、力学中的应用;非线形偏微分方程、无限维动力系统的分析、控制及其在金融和经济中的应用
花鞋
9312
杨玉良
江明
21
超细材料反应工程
华东理工大学
超细颗粒制备科学基础理论;超细颗粒制务的工程基础研究与反应器的开发;超细颗粒应用基础研究;超细颗粒制备的单元操作理论与粉体工程研究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全)
6
智能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李培根
吴澄
1999年12月-2003年12月
华中理工大学
第三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序号
实验室名称
学校名称
1
地表过程分子与模拟
北京大学
2
量子计量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3
蛋白质科学
清华大学
4
水沙科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5
先进反映堆工程与安全
清华大学
6
认知科学与学习
天津大学
14.
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郁道银
母国光
1999年9月-2002年12月
15.
生物活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张琚
俞耀庭
1999年9月-2001年12月
16.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冯守华
倪嘉缵
1999年9月-2004年12月
吉林大学
17.
超分子结构与谱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张希
湖南大学
45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46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
华南理工大学
47
基因工程
中山大学
48
组织移植与免疫
暨南大学
49
皮革化学与工程
四川大学
50
高电压技术与系统信息检测及新技术
重庆大学
51
西南咨询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
重庆大学
52
微生物资源开发研究
云南大学
53
生物医学信息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54
东南室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坚持以高水平科研促进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智力资源及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形式使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接轨并保持同步。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130人左右,培养了包括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在内的大批优秀专业人才。
利用“985工程”、“211工程”专项资金及地方政府和学校配套资金的投入,重点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和科研装备条件建设。拥有超过8000平方米的实验基地,建成了较为完整配套的材料制备-表征-检测实验平台,仪器设备总价值5000万元以上。同时,还积极与国内外著名仪器公司建立共建实验室。已基本具备了开展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领域各种复杂、综合实验研究的能力,为实验室快速发展、迈向国际一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ATM)
Key Laboratory for Anisotropy and Texture of Materials, Ministry of Education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12月由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验收。实验室依托于东北大学材料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学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基地之一。实验室主任由左良教授担任,卢柯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一种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多种功能的机构。
它是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科技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点支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教育部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独立设立,以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基础,以高质量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优质的科研条件。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常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设备和实验室,能够提供优良的科研条件和硬件支持,保障科研人员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汇集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他们在科研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这些科研人才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研究能力,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三、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通过技术创新和转化,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化不仅包括高科技产品的制造和应用,还包括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
四、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承担着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任务。
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生可以接受到最先进和最有效的教育和培训,不仅能够获得学术知识和科研技能,还能够获得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做出重要贡献。
总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高等教育、科学技术和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继续发挥其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为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做出更多的贡献。
教育部关于部分立项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部分立项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8.02.01•【文号】教技函[2008]13号•【施行日期】2008.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教育部关于部分立项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的通知(教技函[2008]13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依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我部组织专家组对已满建设期的部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验收。
根据专家验收意见,经研究,我部同意“机器感知与智能(北京大学)”等16个实验室和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名单见附件1)以及“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首都师范大学)”等27个省部共建实验室(名单见附件2)通过验收,正式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义开放运行。
同时,在经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我部对其中3个实验室的名称进行了调整(名单见附件3)。
希望各有关高校继续通过“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力度,努力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
各实验室要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加强原始性创新和竞争前高技术研究;大力培养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切实提高实验室创新能力和水平。
对尚未聘任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的重点实验室,请共建单位和依托单位根据《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采取多种方式从国内外优秀的科学家中公开招聘重点实验室主任,并进行严格评审。
招聘工作结束后由教育部直属高校或地方高等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向我部推荐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候选人,推荐同时请附重点实验室主任招聘工作报告(招聘过程、依托单位推荐意见)、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候选人简历。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部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和调整事项的通知-教技厅函[2017]17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部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和调整事项的通知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部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和调整事项的通知教技厅函[2017]17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依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的规定,我部组织专家对部分建设期已满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进行了验收。
在有关省(区、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和高等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各实验室在研究方向凝炼、科研环境和条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对外开放与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达到了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要求。
根据验收情况和专家组验收意见,我部同意“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等44个实验室(附件1)通过验收。
通过此次验收的44个实验室正式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义开放运行,统一命名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英文名称为“Key Laboratory of ××(×× University),Ministry of Education”。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部分实验室对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调整,原有的实验室名称或领域需要与现有研究内容相契合。
经各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论证,“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等10个实验室提出了更名或调整领域申请。
经审核,同意“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等10个实验室的更名或调整领域申请。
(附件2)希望有关省(区、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和高等学校继续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积极支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发展。
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月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称序号实验室名称负责人批准日期学院01 生物饲料安全与污染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刘建新2008年7月动科学院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称序号实验室名称负责人批准日期学院01 二次资源化工国家专业实验室姚善泾1989年6月材化学院02 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吕征宇1989年6月电气学院03 生物传感器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陈裕泉1989年6月生仪学院04 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沈模卫1989年6月理学院[编辑本段]【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详细名单】清华大学12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萃取分离分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分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物理分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分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10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10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分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聚合反应工程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分室)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6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分室)上海交通大学6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分室) 吉林大学6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实验区)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5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分室)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4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4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4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分室)中山大学4华南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4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塑性成形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4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3内燃机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精馏分离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分室)同济大学 3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分室)大连理工大学3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 3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 3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分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分室)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3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机器人及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水质保障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2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2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2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 2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2生物反应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2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2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2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2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2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2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勘探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 1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1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 1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1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 1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1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1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应用有机化学)电子科技大学 2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1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综合业务网理论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火灾科学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1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1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1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1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1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1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1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1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军医大学1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军医大学1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1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 1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军医大学 1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 1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 1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院 1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1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分室) 江南大学 1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分室)南昌大学 1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分室)。
教育部主管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甘肃 福建 北京 北京 湖南 辽宁 吉林 北京 江苏 北京 吉林 天津 浙江 北京 广东 四川 北京 湖北 北京 上海 江苏 北京 山东 广东 上海 湖南 江苏 上海 广东 湖北 江苏 湖北 四川 上海 北京 江苏 北京 上海 北京 上海 北京 四川 浙江 江苏 湖北 吉林 浙江 江苏 天津 上海 湖北 江苏 北京 北京 浙江 江苏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称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北京化工大学(1个):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交通大学(1个):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1个):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1个):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邮电大学(1个):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1个):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
子男(金币+1,VIP+0):谢谢分享谢谢
清华大学(10个):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5个):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4个):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1个):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医学院(1个):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1个):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工业大学(1个):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1个):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1个):功能有机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1个):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医学类)
重点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批准年份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北京师范大学1999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厦门大学1999癌变与侵袭原理复旦大学中南大学2000生物医学光子学华中科技大学2000组织移植与免疫暨南大学2000功能基因组学和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研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0生物医学信息工程西安交通大学2000动物分子营养学浙江大学2000生物医学工程浙江大学2000电磁辐射医学防护第三军医大学2005航空航天医学第四军医大学2005高原医学青海大学2005系统生物医学上海交通大学2005靶向药物四川大学2005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中国药科大学2005分子表观遗传学东北师范大学2006人畜共患病研究吉林大学2006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应用研究北京大学2007高原医学第三军医大学2007神经系统重大疾病华中科技大学2007再生医学暨南大学2007模式动物与疾病研究南京大学2007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浙江大学2007新安医学安徽中医学院2008消化道恶性肿瘤福建医科大学2008医学电生理泸州医学院2008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首都医科大学2008免疫皮肤病学中国医科大学2008辅助生殖北京大学2009慢性肾脏病防治北京大学2009视觉损伤与修复北京大学2009运动与体质健康北京体育大学2009中医养生学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环境医学工程东南大学2009智能化递药复旦大学2009肝脾外科哈尔滨医科大学2009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华东师范大学2009肿瘤靶向治疗和抗体药物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生育力保持宁夏医科大学2009生殖内分泌山东大学2009环境与儿童健康上海交通大学2009筋骨理论与治法上海中医药大学2009妇儿疾病与出生缺陷四川大学2009中枢神经创伤修复与再生天津医科大学2009检验医学温州医学院2009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武汉大学2009禽类预防医学扬州大学2009生殖遗传浙江大学2009糖尿病免疫学中南大学2009分子心血管学北京大学2010神经科学北京大学2010放射性药物北京师范大学2010心血管病相关基因与临床研究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东南大学2010分子医学复旦大学2010公共卫生安全复旦大学2010医学分子病毒学复旦大学2010脑功能基因组学华东师范大学2010器官移植华中科技大学2010病理生物学吉林大学2010现代中药制剂江西中医学院2010实验畸形学山东大学2010心血管功能与重构研究山东大学2010口腔生物医学工程四川大学2010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武汉大学2010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武汉大学2010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西安交通大学2010海洋药物中国海洋大学2010现代中药中国药科大学2010眼科学中山大学2011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安徽医科大学2005省部共建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福建师范大学2005省部共建神经与血管生物学河北医科大学2005省部共建重大疾病的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学南方医科大学2005省部共建现代毒理学南京医科大学2005省部共建中医药经典理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省部共建中药标准化上海中医药大学2005省部共建创新药物研究与设计沈阳药科大学2005省部共建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石河子大学2005省部共建神经变性病学首都医科大学2005省部共建方剂学天津中医学院2005省部共建藏医药基础西藏医学院2005省部共建临床检验诊断学重庆医科大学2005省部共建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广西医科大学2007省部共建中药资源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省部共建生物医药工程哈尔滨医科大学2007省部共建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河北大学2007省部共建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湖北中医学院2007省部共建神经再生南通大学2007省部共建细胞生理学山西医科大学2007省部共建肝肾疾病病证上海中医药大学2007省部共建制药工程浙江工业大学2007省部共建。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录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基地,在高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培育国家级科研基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造山带与地壳演化、神经科学、分子心血管、生物有机分子工程、数学及其应用、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水沙科学、细胞增殖与分化、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视觉损伤与修复、辅助生殖、机器感知与智能、慢性肾脏病防治、数量经济与数理金融、高可信软件技术2.清华大学工业生物催化、应用力学、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蛋白质科学、生物信息学、普适计算、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信息系统安全、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固体废物资源化及应急控制工程、先进成形制造、热科学与动力工程、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先进材料、有机光电子及分子工程3.北京交通大学全光网络与现代通讯网、发光与光信息技术、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城市地下工程、先进制造与测控技术(B类)4.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新型功能材料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6.北京科技大学环境断裂、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钢铁流程先进控制、材料先进制备技术、腐蚀与防护7.北京邮电大学泛网无线通信、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8.北京化工大学纳米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科学、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基础9.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10.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木、花卉遗传育种1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射线束材料改性、水沙科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放射性药物实验室、教学与复杂系统、理论与计算化学1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实验室、中医药抗病毒实验室、中医养生学实验室13.南开大学生物活性材料、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光电信息技术科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弱光非线性光子学、分子微生物学与技术、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先进能源材料化学14.天津大学绿色合成与转化、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光电信息技术科学、电力系统仿真控制、港口与海洋工程、定量系统生物工程15.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16.山西大学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17.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原位改性采矿(省部共建)18.内蒙古大学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19.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材料各向异性设计与织构工程20.吉林大学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汽车材料、分子酶学工程、病理生物学、东北亚生物演化、工程仿生、地球信息探测仪器、人兽共患病研究、相干光与原子分析光谱、地下水资源与环境21.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学、多酸科学、应用统计、分子表观遗传学、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22.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分子医学、聚合物分子工程、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应用离子束物理、癌变与侵袭原理、现代人类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波散射与遥感信息、公共卫生安全23.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长江水环境、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岩土及地下工程、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24.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薄膜与微细技术、微生物代谢工程、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筹)、功能基因组学和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电力工程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5.华东理工大学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系统承压安全科学、化工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技术26.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生态纺织27.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地理信息科学、极化材料与器件、言语听觉科学(筹)、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筹)2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功能基因组学和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研究、细胞分化与凋亡29.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中尺度灾害性天气、介观材料、近代声学、生命分析化学30.东南大学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复杂工程系统测量与控制31.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煤层气资源与成藏32.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33.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轻工过程先进控制、生态纺织、糖化学与生物技术34.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动物分子营养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视觉感知、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生殖遗传35.合肥工业大学特种显示技术、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36.安徽大学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37.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现代分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亚热带湿地生态学38.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食品科学39.山东大学实验畸形学、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胶体与界面化学、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生殖内分泌40.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海洋药物、海水养殖、海洋环境与生态、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4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42.郑州大学材料物理、材料成形过程与模具43.武汉大学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发育生物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水沙科学、口腔生物医学工程、声光材料与器件44.华中科技大学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智能制造技术、信息存储系统、生物医学光子学、基本物理量测量、器官移植、环境与健康、聚变与电磁新技术、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分子生物物理、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生物靶向治疗、肿瘤侵袭转移45.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高速船舶工程46.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47.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48.中南大学重载铁路工程结构、糖尿病免疫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有色金属资源化学、轨道交通安全、生物冶金、癌变与侵袭原理、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49.湖南大学环境生物与控制50.湖南师范大学蛋白质化学与鱼类发育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及中药分析、低微量子结构与调控(省部共建)、高性能计算与随机信息处理(省部共建) 51.中山大学基因工程、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智能传感器网络、信息技术、水产品安全(筹)52.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特种功能材料、亚热带建筑、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53.暨南大学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再生医学54.汕头大学智能制造技术55.广西大学微生物及植物遗传工程、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56.重庆大学光电技术及系统、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工业CT无损检测、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信息物理社会可信服务计算、飞行器测控与通信57.四川大学人类疾病生物治疗、皮革化学与工程、辐射物理及技术、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靶向药物、绿色化学与技术58.电子科技大学综合电子系统技术(B类)、神经信息、光纤传感与通信、光电探测与传感集成技术(B类)59.云南大学自然资源药物化学、微生物可持续利用60.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普洱茶学61.西安交通大学物质非平衡合成与调控、过程控制与效率工程、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电子物理与器件、电子陶瓷与器件、生物医学信息工程、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热流科学与工程62.西北大学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63.西北工业大学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6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装备结构设计、宽禁带与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电子信息技术防攻对抗与仿真技术、超高速电路设计与电磁兼容6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旱区农业水土工程、西部环境与生态66.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67.兰州大学西部环境、磁学与磁性材料、干旱与草地生态、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半干旱气候变化68.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69.北京理工大学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70.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71.哈尔滨工程大学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72.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73.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科学、多酸科学、应用统计、分子表观遗传学、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74.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75.海军军医大学分子神经生物学76.南京农业大学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77.中国药科大学现代中药7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结构力学与控制79.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先进技术、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80.陆军军医大学高原医学81.华中师范大学农药与化学生物学82.南京理工大学功能纳米晶8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省部共建)现代测控技术84.浙江工业大学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制药工程85.天津科技大学工业发酵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安全86.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87.哈尔滨医科大学(省部共建)心血管药物研究88.云南大学西南微生物多样性89.山西师范大学磁性分子与磁信息材料90.武汉纺织大学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91.天津科技大学工业发酵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安全92.天津理工大学显示材料与光电器件、计算机视觉与系统93.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过程94.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95.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96.河南师范大学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绿色化学与技术97.沈阳农业大学设施园艺、北方粳稻遗传育种98.湖北大学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99.湖北工业大学发酵工程100.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101.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102.山东师范大学分子与纳米探针103.首都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赫兹光电子学。
国内重点大学实力排行榜及重点实验室分布
国内重点大学实力排行榜及重点实验室分布学科排名是指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排名,又称“学科评估”。
此项工作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组织,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自愿申请参加。
教育部学科评估高校前10名学科排名(2007-2009年)1 浙江大学 472 北京大学 373 清华大学 354 上海交通大学 255 南京大学 236 复旦大学 217 武汉大学 198 四川大学 189 吉林大学 169 南开大学 169 北京师范大学 16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12 华中科技大学 15 12 厦门大学 1515 中科 1315 中国人民大学 13 15 中南大学 1315 中山大学 1319 天津大学 1219 西北农林 1219 中国农大 1222 北航 1122 东南大学 11 22 西安交大 1125 同济大学 1026 北京理工 8 26 国防科大 8 26 山东大学 8 26 中国地大 8 26 重庆大学 831 大连理工 7 31 河海大学 7 31 华东师范 7 31 西工大 731 中国海大 7 36 华东理大 6 36 兰州大学 6 38 北京交大 5 38 电子科大 5 38 东北大学 5 38 华南理工 542 北京科大 4 42 南航大学 4 42 中国矿大 4 42 中国石油 4 46 哈工程 3 46 湖南大学 3 46 西北大学 3 49 西南交大 3 49 北京邮电 2 49 南京理工 2教育部2007-2009学科评估前5名统计北京大学 31清华大学 26浙江大学 22南京大学 17复旦大学 16上海交通大学 13中国人民大学 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 武汉大学 9四川大学 9北京师范大学 9中国农业大学 9南京农业大学 9哈尔滨工业大学 8华中科技大学 8南开大学 7天津大学 7同济大学 7 华中农业大学 7西安交通大学 7中山大学 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6 中国地质大学 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 中南大学 5华东师范大学 5东南大学 4大连理工大学 4兰州大学 4北京科技大学 4重庆大学 4中国矿业大学 4厦门大学 3西北工业大学 3吉林大学 3华南农业大学 3华中师范大学 3西北大学 3华南理工大学 3北京理工大学 3 东北大学 3中国石油大学 3江南大学 3北京中医药大学 3 首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的优秀国际学术论文统计{仅排高校}不含研究所和附属医院浙大6清华5中科5复旦4南大4上交3川大3北大2武大2东南大学2东华大学2中国农大2西安电子科大1中国海大1南京农大1徐州医学院1 西北大学1 上海大学1 浙江林学院1 中山1华中科大1 北航1扬州大学1 山东大学1 第二医大1恢复高考后院士培养剃光头的重点大学说明: 本贴只统计1977年恢复高考后上大学、其母校为第一学历院校的两院院士;不计这段时期的研究生学历(因为相当一部分为77年前的本科生);人名后括弧内为本科毕业年份(个别专科中专);如有遗漏或错误请补充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高校
1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北京大学
2生物有机分子工程北京大学
3重离子物理北京大学
4数学及应用数学北京大学
5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北京大学
6造山带与地壳演化北京大学
7神经科学北京大学
8分子心血管学北京大学
9量子信息与测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0普适计算清华大学
11先进材料清华大学
12破坏力学清华大学
13结构工程与振动清华大学
14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清华大学
15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清华大学
16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清华大学
17原子分子纳米科学清华大学
18水沙科学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
19蛋白质科学清华大学
20生物信息学清华大学
21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清华大学
22射线束技术与材料改性北京师范大学23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北京师范大学24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北京师范大学25虚拟现实新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6流体力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7植物--土壤相互作用中国农业大学
28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中国农业大学29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基础北京化工大学30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系统北京交通大学31环境断裂北京科技大学32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北京林业大学33林木、花卉遗传育种北京林业大学34新型功能材料北京工业大学35全光网络与现代通讯网北京交通大学36信息管理与信息经济学北京邮电大学37光通信与光波技术北京邮电大学38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39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中国石油大学40煤炭资源中国矿业大学41生物活性材料南开大学
42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南开大学
43光电信息技术科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44功能高分子材料南开大学
45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天津大学
46绿色合成与转化天津大学
47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山西大学
48煤科学与技术太原理工大学49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中北大学
50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内蒙古大学
51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吉林大学
52汽车材料吉林大学
53地面机械仿生技术吉林大学
54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吉林大学
55分子酶学工程吉林大学
56病理生物学吉林大学
57材料电磁过程研究东北大学
58森林植物生态学东北林业大学
59植被生态科学东北师范大学
60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山东大学
61胶体与界面化学山东大学
62实验畸形学山东大学
63物理海洋中国海洋大学
64海水养殖中国海洋大学
65海洋遥感信息处理中国海洋大学
66聚合物分子工程复旦大学
67应用离子束物理复旦大学
68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复旦大学
69医学分子病毒学复旦大学
70分子医学复旦大学
71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72癌变与侵袭原理复旦大学中南大学73薄膜与微细技术上海交通大学
74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上海交通大学
75动力机械与工程上海交通大学
76道路与交通工程同济大学
77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同济大学
78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华东理工大学
79光谱学与波谱学华东师范大学
80地理信息科学华东师范大学
81脑功能基因组学华东师范大学
82纺织面料技术东华大学
83介观化学南京大学
84海岸与海岛开发南京大学
85中尺度灾害性天气南京大学
86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东南大学
87微电子机械系统东南大学
88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东南大学
89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东南大学
90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东南大学91生物医学工程浙江大学92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浙江大学93动物分子营养学浙江大学94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安徽大学95工业生物技术江南大学96食品科学南昌大学97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武汉大学98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武汉大学99植物发育生物学武汉大学100智能制造技术华中科技大学101图象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华中科技大学102信息存储系统华中科技大学103基本物理量测量华中科技大学104生物医学光子学华中科技大学105器官移植华中科技大学106环境与健康华中科技大学107园艺植物生物学华中农业大学108硅酸盐材料工程武汉理工大学109现代车身技术湖南大学110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湖南师范大学111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南大学112轨道交通安全中南大学113生物冶金中南大学114材料物理郑州大学115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中山大学116基因工程中山大学117眼科学中山大学118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华南理工大学119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华南理工大学120现代分析科学厦门大学
121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厦门大学
122智能制造技术汕头大学
123电子物理与器件西安交通大学124生物医学信息工程西安交通大学125电子陶瓷与器件西安交通大学126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西安交通大学127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西安交通大学128结构强度与振动西安交通大学129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西北工业大学130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31特殊地区公路工程长安大学
132大陆动力学西北大学
133旱区农业水土工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34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35磁学与磁性材料兰州大学
136西部环境兰州大学
137干旱与草地生态兰州大学
138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兰州交通大学139光电技术及系统重庆大学
140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重庆大学
141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重庆大学
142皮革化学与工程四川大学
143辐射物理及技术四川大学
144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四川大学
145口腔生物医学工程四川大学、武汉大学146新型传感器电子科技大学147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电子科技大学148农业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与病害控制云南农业大学149微生物与植物遗传工程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