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需要多一些“语文情怀”
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语文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途径。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更可以感悟到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本文将探讨语文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一、阅读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手段之一。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世界和思想空间。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悟到人性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培养对于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敏感度。
比如阅读经典的名著《红楼梦》,学生可以通过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二、写作表达语文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表达能力。
写作是一种思考和表达的过程,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在写作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精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类情感和社会问题。
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人文情怀。
三、语言学习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文字和文章的学习,还包括对于语言的学习。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通过学习语言,学生可以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比如学习古代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思想和情感,体验到汉字的美感和独特性。
通过语言学习,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
四、社会实践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在教室内,还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语文学习对于社会的意义和应用。
比如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更好地理解语文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写作表达、语言学习以及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感悟到语文学习背后的人文精神,培养对于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敏感度。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摘要】在教学中,语文课应该始终保持着“语文味儿”,这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
缺乏“语文味儿”的语文课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语文课还应该通过专题讨论、作文写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引导他们掌握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
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儿”也有助于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爱上语文,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未来的语文教学还需要更多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引言: 语文味儿、学生、兴趣、能力、素质、创造力、爱上语文正文: 培养、提高、推动、激发、爱上语文结论: 重要性、发展方向、语文课、语文味儿1. 引言1.1 为什么需要让语文课有“语文味儿”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剧,语文课在学生眼中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学生们对于语文课的兴趣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语文课缺乏“语文味儿”,即缺乏吸引学生的特色和魅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语文课重新焕发活力,我们需要让语文课拥有“语文味儿”。
让语文课有“语文味儿”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但是如果语文课缺乏趣味和创新,学生将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只有让语文课拥有“语文味儿”,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1.2 什么是“语文味儿”“语文味儿”是指语文课具有独特的文学和语言特色,能够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它包括了对汉字、诗词、传统文化等的热爱和理解,以及对文学作品和语言运用的欣赏和体会。
让语文教学更充满“语文味”
让语文教学更充满“语文味”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要让语文教学更充满“语文味”,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和努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语文是一门需要感受和体验的学科,只有充满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和体会其中的魅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例如通过精彩的语文故事、经典的诗词欣赏、有趣的语言游戏等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
语文修养是指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和体验能力。
要让语文教学更有“语文味”,首先要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授。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古代文化、名人故事、经典作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语言文化的魅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善读书的习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文本,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背景知识的培养,让学生具备更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积累。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语文思维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要让语文教学更有“语文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在引导学生阅读、写作、讨论等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写作、口语表达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要让语文教学更充满“语文味”,需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兴趣培养、语文修养和语文思维培养。
只有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和体验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才能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语文课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不仅是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课程,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现实中一些学校的语文课却存在着“失去了语文味儿”的现象,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对课堂内容产生厌恶情绪。
我们要通过认真思考和积极改革,让语文课重拾“语文味儿”,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美丽的语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语文是一种美丽的语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和文化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诗词、名言警句、古文等优美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味和文化的沉淀,增强对语文的情感投入。
学校可以举办一些语文活动,如朗诵比赛、古诗词大会等,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写好文章,提高语言文字的功底。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语文创意写作的课程,如散文、小说、诗歌等,让学生在写作中得到锻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用语文思考问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好文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文化视野。
学校可以策划一些阅读活动,如“每周一读”、“读书分享会”等,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情操。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语文课是学习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修养情操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感悟。
语文课不仅要有知识性,更要有“语文味儿”,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文学的魅力,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沃土。
一、闻“语文味儿”要闻语言的韵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桥梁。
而一种美丽的语言,总是带有鲜明的韵律。
在语文课上,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性的层面,而应该让学生从诗词的韵律、文章的节奏中感受语言的美感。
让学生读一首古诗,领略其中的音韵之美,引导学生欣赏古文中的平仄对仗,感悟句子的起承转合。
通过欣赏、研读古典文学,学生将会在感受语言魅力的提升自己对语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看“语文味儿”要看文字的情感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其中融合了人们的情感、思想和文化。
在阅读语文课文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字中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文字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襟怀摄人的情感。
教师在解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对人物情感的分析、对景物描写的品味,让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情感内涵,激发学生对文学的情感共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感悟到文字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从而加深对语文的感悟和理解。
三、写“语文味儿”要写出个性与思想语文学习不仅仅在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更应该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展现出个性和思想。
写作是对语文学习的一个巨大提升,通过写作,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展现个性和思想。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日记、作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在纸上展现自我,展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观点,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语言风格,形成自己的个性,展现出对文学的独特理解。
做一名有情怀的语文教师心得体会
做一名有情怀的语文教师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有情怀的语文教师,我一直坚信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过程。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秉持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思考和保护学生个性的原则,努力将语文课堂打造成一个想象力的乐园,让学生在其中收获自信、快乐和智慧。
首先,我注重引导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语文是一门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学科,其中蕴含着精神的力量和智慧的秘密。
然而,学生对于传统的文言文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对于现代文学作品也缺乏兴趣。
因此,我选择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讲授和解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不仅如此,我还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文学经典,培养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不仅仅是背诵诗歌和默写古文的工具,更是一种思维的工具。
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观点,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辨析能力。
我经常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学习阅读方法和技巧,让他们能够独立理解和分析文本。
另外,我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有情怀的语文教师,我尽力保持课堂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不刻意追求统一化的标准答案和评价体系。
我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并鼓励他们在写作、演讲、朗诵等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艺。
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发展,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困惑,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
我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和引路人。
最后,我要说的是,作为一名有情怀的语文教师,我始终坚持责任和使命感。
我相信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有品格、有情怀的公民,他们能够关心社会、尊重他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世界。
因此,我不仅仅教授语文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在课堂上,我经常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和人生意义,通过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让他们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语文课堂应多点人文情怀
语文课堂应多点人文情怀————————————————————————————————作者:————————————————————————————————日期:语文课堂应多点人文情怀-中学语文论文语文课堂应多点人文情怀赵贤考试的功利性已将语文课堂的那点鲜活灵动,人文芬芳驱逐殆尽。
代之而来的是考点的分析,答题模式的强调。
于是语文课堂便成了知识点的堆砌,枯燥、乏味。
渐渐地语文课堂便沉寂为一潭死水,同时语文课德育的功能也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生活离不开人文的情怀。
一个人文修养高的人应该是最会享受生活的人,一个最会享受生活的人才是一个幸福的人。
所以说人文的情怀可以淡化人内心的功利性,使人在物质生存的基础上找到精神的归宿。
让一个人活着很容易,但让一个人活得幸福却很难。
只有淡化了人内心的功利性,人才能够找到心中那个幸福的支点。
所以说,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文文化的教育显得特别重要。
因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人文的情怀,让我们的学生得到人文的熏陶和滋养是一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些努力。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养料,滋养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教材当中有很多古代先贤留下来的优美诗文,我们不妨将其中的一些人文性的内容深挖一下,作为滋养学生心灵的素材。
比如,我们讲到苏轼,不妨将他的“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当作他一生乐观积极人生态度的高度概括,和学生谈谈苏轼一生苦难的经历和他面对苦难的豁达乐观。
让这个内心强大的男人用他的精神来滋养我们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懂得人的一生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让他们学生在今后的人生苦难中能时时想起苏轼,都会感受到来自文学经典的巨大精神力量。
讲到陶渊明,我们可以和学生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士大夫精神,让学生体悟一下古代文人所秉承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信仰。
让学生悉心领会古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让古代先贤的那种傲骨清气涤荡世俗带给学生的污染。
做为语文教师要有“四情”热情、激情、真情、倾情
做为语文教师要有“四情”热情、激情、真情、倾情人们常说,语文课堂要有“四度”:广度、温度、高度、深度。
笔者认为课堂若想达到这“四度”,那语文教师必须有“四情”:热情、激情、真情、倾情。
一、生活·热情·广度一位对生活充满热情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才有一定的广度。
教师只有对生活充满一腔热情,才有可能爱身边的人和事,才有可能积极地参与各项有益的活动,才有可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在课堂上才有可能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循循善诱、鞭辟入里……他的课堂才有可能充满情趣和灵动,充满和谐和爱心,充满幽默和风趣。
弗德烈·威廉森说:“如果两个人各方面条件都相近,那么,更热情的那一位一定能更快达到成功。
”倡导“青春语文”的王君老师,就是一位热情澎湃的人。
她爱时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她爱运动,每天坚持长跑,增强体质;她爱读书,与名人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她爱出游,陶冶自己的情操、愉悦自己的身心;她爱自己的亲人,有一颗感恩的情怀……她的课堂丰富多彩、有生活的广度。
由此成了语文届令人仰慕的专家学者!二、学生·真情·温度一位对学生充满真情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才有一定的温度。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用真情感染学生,让真情充满课堂。
它可以是授课时的一次微笑,可以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可以是师生间的一种默契,还可以是同学间的一种会意,可以是……最终能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实现情感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综观名师们讲课,哪一个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呢?无论教学哪一篇课文,都是潜心解读文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教学时真情流露。
学生听之真切、悟之深刻,让课堂教学拥有了一定的温度。
三、课堂·激情·高度一位在课堂上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才有一定的高度。
语文课要培养学生三感——语感、情感、美感(教师中心稿)
语文课要培养学生三感——语感、情感、美感(教师中心稿)语文课要教出语文的个性,这是毋庸置疑的。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主要是靠学得、习得,而不是教得。
围绕“听说读写”,教师反复的教,学生学会得很少;一道题目,知道了答案,但从真正掌握的意义上说,还是不会。
数理化追求的是标准,而语文追求的却是妙趣。
妙趣从何而来?自然就是在和文本的的对话中,,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对语言文字有了灵敏的感觉及准确全面的了解,深入体会到语言文字负载的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感情,能切身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精湛与魅力,继而真正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乃至思想的碰撞。
简言之,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情感,鉴赏文本及生活的美感,让篇篇都具有诱惑力,课课都有新鲜感。
学习任何一篇课文,不管怎样体裁,都要至少解决四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写得怎么样?学习任何一篇课文,不管抽象具体,都要以“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线索。
语文课的“三感”,必须以读作为手段,落实在以上四个问题的解决中。
比如说,《一张车票》的教学,这是一篇小小说,短小精悍,情节集中,内容无需肢解,先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白,通过写人、叙事表明防微杜渐的主旨,从而思想上得到启迪,情感受到熏陶,(这就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揣摩,)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从中领略到细腻的心理刻画,巧设悬念带给人的强烈的感染力和美的享受。
(这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妙点赏析),当然,在再三的咀嚼文字时,语言的理解与感悟能力也切实的得到提高。
具体而言:一、语感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形成良好的语感”,而这语感的形成必须在语言实践、反复的语言操作中获得。
就像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是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的。
唯有把从生活中得到的点点滴滴感受,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这才会有更深的理解。
”夏丏尊也曾说:“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赤不仅仅代表红色,夜不一定就是昼的反义,田园不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只就是春天的雨。
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指人们对于人类文化、价值观和情感的理解和关注。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都认为人文情怀对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首先,语文教育通过传授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能力。
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瑰宝,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作品中的情感,并与自身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体验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其次,语文教育通过学习经典文化和古代文明,让学生体验人类智慧和历史沉淀。
经典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符号,代表着其文明的积淀和灵魂。
通过学习经典文化,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古代文明的故事、解读经典文化的篇章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成果,培养他们对于人类文明的热爱和尊重。
此外,语文教育还要通过引导讨论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现代社会面临着众多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学生应该具备对社会问题进行客观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有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或者新闻事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最后,语文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对于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而表达能力则是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作文、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培养他们对于语文学科的热爱和自信心。
总之,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传授文学作品、学习经典文化、引导讨论和培养学生的审美与表达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和关注。
让语文教学更充满“语文味”
让语文教学更充满“语文味”语文教学,是学生打好基础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美好,让他们深刻理解语文的内涵和意义。
我们需让语文教学更充满“语文味”,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下面,我将探讨如何让语文教学更加充满“语文味”。
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它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语文作品感受到情感的抒发和情感的传递。
在教学诗歌时,可以通过朗诵和赏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内涵,引导他们从中体会到诗歌的“语文味”,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文字和意义上。
语文教学要重视文化熏陶。
语文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载体,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所学文本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他们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沉淀和魅力。
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通过解读诗歌背后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和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语文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辨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让他们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字的鉴赏能力和文学魅力的体验。
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辨,让他们通过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受语文的魅力和韵味。
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学习不应该仅限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教学作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写作,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激发他们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也要提倡学生多加参与课外读书活动、文学社团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领悟语文的魅力和价值。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文学作品、写作和表达思想的重要课程。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语法、词汇等基本知识,还要培养对语言的用心和感悟,使之充满“语文味儿”。
那么,什么是“语文味儿”呢?“语文味儿”可以理解为对文学情怀的体味,对语言美感的感受,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感悟,使其真正具备“语文味儿”。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教师必须要有文学情怀。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承文化,激发人文情怀的载体。
教师本身要有鲜明的文学情怀,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赏析名篇、朗读诗歌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只有当教师自己深深热爱语文,才能把这份热爱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真正感受到“语文味儿”。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语文是活生生的生活语言,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和美感。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或者从生活中抽取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在教学《春晓》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体味诗人对春天的颂扬;在教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工业厂房,亲身感受工业文明的魅力。
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美好,才能真正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感悟。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学生的写作要注重个性和文学性。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课程,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写作不仅仅是的书面表达技能的训练,更是个性和文学性的表现。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培养表达个性思想和情感的能力,使学生的作文充满个性和文学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名家作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挑战,并在写作过程中体味文学的魅力。
只有在个性和文学性的表现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出“语文味儿”。
语文教学的情感和美感
语文教学的情感和美感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
在上学时,我就对语文课文所散发的情感和美感有点儿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欣赏。
在走上教师岗位后,当上一名语文教师,我就想把我所体验的语文的情感和美感带给我的学生们。
诚然,在今天抓成绩的教学中,必须把教学任务的完成当做第一要务。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不会总使你的语文课充满情感和美感;在繁忙的工作中,不会总使你的语文课充满情感和美感。
但有心施为,你会发现你的学生从枯燥的语文教学中“一醒”,久而久之,也随你“舞蹈”起来。
可以说,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和美感。
1.教师一定要有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和对语言和文学的热爱,才能使你的教学充满情感记得一次参加听课,那是一节语文综合性活动,讲“妈妈的爱”,这本来很平常又伟大的事,语言总是那么苍白。
然而当语文老师说起她那深沉母爱故事后,唤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们纷纷讲起了自己发生在身边的母爱故事。
渐渐地,有的流了眼泪,一片静悄悄,暗潮涌动…本来准备写好的发言稿,弃之不用了,大家说起了心理话,那么生动,那么感人。
我可以说,最美的语言是最平实的,也是最有情感的。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这一课中,本来一百多年前的事了,尤其对于当代的中学生,很难有激动的心情。
然而,当在配乐下,放着影片,我用愤怒的语言控诉那段历史,用深沉的语调描述现代中国人如何自强的“远景蓝图”后,感觉他们内心沸腾了,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坐得笔直,我知道我打动了他们。
这一课,学习效果真是非常好。
2.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情感,教学效果才能更持久,他们的学习才能更自觉当我们看到一张张学习中难免露出倦意的面孔,如果还用平白的语调去上课,可想而知,学生能注意力集中吗?改变教学情感,变换气氛必不可少。
根据授课内容,或用深沉的语言,或用高亢的情感,或兴奋,或愤怒,变换无穷。
教师就像情感的发起者,又像演员用演技打动学生,又像气氛的调节大师,目的还是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形成更深刻的印象。
语文情怀增内化“四真”策略促提升
语文情怀增内化“四真”策略促提升语文情怀是指对语文的热爱、理解和思考,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与语文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在现代社会,由于重视实用性和功利性,语文教育常常被忽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也逐渐下降。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情怀,我们可以采用“四真”策略来促进学生的提高。
一、真实感受: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美语文是一门表达和交流的工具,也是一门艺术。
我们应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和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语文的美。
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观察和描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让学生用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组织学生开展文学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人生的哲理。
二、真心欣赏:培养学生对语文作品的真正欣赏能力欣赏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情感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语文作品的能力,让学生真心欣赏和领悟其中的真实情感和艺术造诣。
精选一些经典的诗词、文章,让学生深入品味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组织学生参加文学演出或写作比赛,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欣赏他人的优秀作品。
语文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的学科,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对语文问题的深入思考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作辩论等活动,鼓励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对语文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语文问题让学生辩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不同角度和立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四、真诚表达:让学生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语文是一门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我们应该让学生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开展作文、演讲、朗诵等活动,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
组织学生写一篇真实感人的作文,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自由演讲一个话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通过“四真”策略,我们可以从内在增加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情怀。
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欣赏和表达中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摘要:小学语文帮助学生获取了语文知识,作为一门工具性的课程,小学语文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关于人文精神的内容,推动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情怀;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场所之一。
通过文学欣赏、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等多方面的手段,可以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包括了多种内容,具体而言,人文情怀包括了对人类文化、价值观念、历史传统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思维深度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充分培养和实践人文情怀。
一、人文情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人文情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道德情感和文化素养的关键阶段。
首先,有助于培养情感、价值观、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育应该通过文学作品、课文内容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体验不同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世界。
通过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善良、友爱、正义等价值观,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教育应该通过文学、诗歌、散文等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让他们欣赏优美的文字、深刻的思想,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能力。
其次,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塑造性格和品格。
通过学习文学经典和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心。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1】。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榜样和反面教材。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学生可以学到诚实、勇敢、坚韧等品质,从而塑造积极的性格和品格。
最后,培养表达、沟通、思辨能力:语文教育也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让语文课堂多一些浪漫情怀
让语文课堂多一些浪漫情怀摘要:学习语文应该有一定的浪漫情怀,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想象能力,而且能够培养情趣。
教师应该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发现并体会生活中的浪漫,鉴赏品味文学中的浪漫,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其浪漫情怀,通过教师抒情引导学生体味浪漫。
关键词:浪漫情怀生活文学想象抒情语文,是一门充满感性色彩的科目,丰富的语文素材经常以深挚的情感、优美的文辞、浪漫的想象打动人。
实际上,学习语文应该拥有一定的浪漫情怀,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想象能力,而且还能够陶冶情操。
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契机,催生学生心中的浪漫因子,也许会为课堂带来别样的效果。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是浪漫。
培养浪漫情怀,可以从观察生活和鉴赏文学两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发现并体会生活中的浪漫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教师应培养学生观察美、体悟美的能力和情趣,有了这样的能力和情趣,生活中便充满浪漫,充满诗情画意。
有一次语文课上,正值窗外细雨潺潺,泥土的芳香扑鼻而来,面对如此美妙的情景,笔者便放下课本对学生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雨吧!”学生们面面相觑,笔者便给学生讲起自己的语文观来。
学习语文,既需要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也应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力。
现实主义要求我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浪漫主义则需要我们敞开胸怀、充满情趣。
就拿司空见惯的下雨来说吧,古典诗词中不乏关于雨的描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文人笔下的雨如此深情而有意境,受此影响,老师昨夜也倚窗听雨。
听雨,一定要在晚上,四周一片漆黑宁静,无人打扰,远处闪出几盏灯,营造出一派祥和安宁的气氛;听雨,最好独自一人,这样会更有感觉和心情,更能品出味道。
独倚窗前,或斜靠床头,静静地翻看一本书,闲闲的,不必太专心。
桌上一盏孤灯散发出橘黄色的温馨光芒,光束映照在脸上和书上,格外美妙。
还要有画龙点睛的一笔,书旁放置一杯淡茶或者咖啡,袅袅地冒着香气。
做一名有情怀的语文教师
做一名有情怀的语文教师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其中有一项重要的素质要求就是,语文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做一名有情怀的语文教师,欢迎借鉴参考。
做一名有情怀的语文教师一记得一位哲人曾说:呵护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而我要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热爱别人的孩子是职责,能从心里热爱并着力教育好别人孩子的教师真的要有高尚情怀。
当然,做一名有高尚情怀的语文教师,就得远离繁华、喧闹和时髦,就得以一颗淡泊名利的平常心来对待颇具诱惑力的大千世界:当别人搂着女友伴着轻柔的舞曲慢慢起舞时,你就得孤灯清影认认真真地批改成摞的作业;当别人猜拳助兴高歌狂饮时,你就得一丝不苟春风化雨般地给学生讲解习题;当别人一掷千金夸富显豪时.你就得提着菜篮东奔西走寻找便宜的菜市场;当别人游山玩水追求生活的高质量时,你就得独坐斗室看教科书、编复习资料、写心得体会做一名有高尚情怀的语文教师,前提是需要人们具备一种不被物欲横流所左右的价值取向,需要我们能从单一枯燥的生活中看出美妙的图画及隽永的人生哲理:从水清鱼读月,风静鸟谈天中看到自然的宁静、生活的恬淡;从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里洞悉景物的空旷美、意境的深邃美;从芳林新枝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中领悟出社会的更替、人类文明的再创造做一名有高尚情怀的语文教师,还可以从书本里结识行吟泽畔的屈原,会晤隐居山林的陶潜;和云游天下的李白谈洒论诗,跟颠沛流离的杜甫一同感受恨别鸟惊心的伤感,还可以与把酒问青天的苏轼一起诵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校园里,做一名有高尚情怀的语文教师,其实就体验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
当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得到雨露滋润时,我们拥有的是信念与崇拜;当看到一个个少年已变成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时,我们拥有的是收获与成熟;当知道学生一次次登上领奖台获得广泛的赞誉时,我收藏的是社会那弥足珍贵的由衷敬佩;当我们收到学生寄来的获奖喜报时,我们拥有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惊喜和欣慰;当我们看到一张张祝福的贺卡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飞向办公室时,我们拥有的是学生那一颗颗纯洁的心,我们拥有的是祖国繁荣昌盛的明天此时,我们拥有的是幸福与自豪!我至今还记得有一个同学,随父母来苏州,数理化成绩优异,就是语文、外语成绩不好,尤其是语文基础薄弱,甚至没有初中三年级的语文水平高。
也谈语文课堂的人文情怀
教改教研语文课堂应充满人文情怀。
有情感的课堂,就能让学生流露真情,充盈希望,放飞理想。
有情感的课堂,就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
浓浓的情感是架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桥,我们的语文课堂应溢满情感的魅力,让情感的阳光洒满课堂,绽放出珍珠般夺目的光彩。
笔者根据自己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学生的情感冲动来源于教师合理的情景创设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感丰富的教学情景,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
如我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时,我播放了一组战争中的悲惨画面,同时配以哀婉的音乐,再加上深情的旁白,把孩子带入特定的情境,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作好铺垫。
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不时富有感染力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
再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再现文章的感人画面,然后,通过学生的个性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启迪。
在整节课中,学生、作者还有我,三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引发的是澎湃的惰感冲动。
二、教师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触发真情,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
一篇情感性较强的课文,课堂上教师的情感基调、投入程度都是学生产生内心体验、情感的重要因素。
它是连接教材与学生,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
因此教师要先进入文本,走进作者,并确定课堂上自己应保持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带着真实的情感,以情激情,用自己的语言、情绪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这样的课堂才会在心与心的交融与默契中升华。
如《难忘的一课》,“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意义一次比一次深,爱国之情一次比一次浓。
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一主线自读、感悟、交流、朗读,让课堂充满琅琅书声,营造情意浓浓的气氛。
联系全文,披文入情,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感受那份浓浓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得以升华,引发的是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语文有情怀》
《语文有情怀》“以学为中心,以写为主线,以阅读为根本,以创造为目标,以自主发展为途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要努力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因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一门艺术学科。
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自己对文学的热爱,不断提升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丰富知识,提升素养“要提高语文素养,首先要提高语文知识储备。
”这是对我从事语文教育工作12年来对自己对学生的一句话,所以我想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所以我平时除了进行政治学习和教学工作以外,我还坚持阅读一些书籍为我拓展语文知识储备。
我认为阅读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学习途径。
只要努力去提升自我对写作、教学、科研、演讲、朗诵等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二、营造氛围,浸润心灵。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一切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良好的学习氛围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不断吸收新知识。
让学生在教师、学生和学习伙伴三级互动中轻松学习。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因此在平时我会把学生带到一个美丽明亮、温馨如家的教室内学习语文;其次要营造一个有吸引力、有感染力和有影响力的氛围来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最后要营造一个良好氛围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一个教师必须有自己的个性,我们不能像其它的人一样,有着自己性格的标签。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一定的特点,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作为教师只有具有不同个性风格,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学会融会贯通、博采众长。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不同年龄阶段应接受学习不同内容。
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开阔眼界,不断完善自我;要树立终身学习战略,积极学习新知识、新理念。
四、多读书,提升素养“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
”说到书,我总是觉得书本就像朋友一样好聊天就是一种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需要多一些“语文情怀”
作者:张晓华
来源:《教育界·中旬》2016年第01期
【摘要】语文是感性的,语文是形象的,语文是情意相融的,语文是与生命共通的。
我们的教学不能缺少“语文情怀”。
让课堂多一些诗意,多一些从容,还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时空。
让课堂走向开放,让教学更加创新,让学生流连其中,发现语文学习的精彩。
【关键词】语文教学开放情怀
在一节校内的教研课上,老师执教了《槐乡五月》一课的第一课时,在学生初读后,老师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并且要求其他学生在倾听课文1-3自然段后,每一自然段分别用一个句式来说一句话,第一自然段是:“啊,”,第二自然段是:“呀,”,第三自然段是:“呵,〖CD#7]”。
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味性,同时也有很大发挥的空间。
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学生交流的语句有:啊,槐乡到处都是槐花,真似瑞雪初降啊;啊,孩子们用篮子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真满足啊;啊,五月的槐乡浸在香海中啦;啊,槐花饭真香啊……可以说,学生的交流视角各不相同,每一句话都非常真实,也非常鲜活。
在2、3自然段交流时,同样如此。
可以说,这一处设计体现了教者设计的精心。
可是,在评课环节,一些老师对此有不同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这样的交流对于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意义不大,每个学生只交流到一段话中某个点,对于整个段落内容没有形成整体的认识;二是学生的交流随意,漫无目的,体现不出教学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三是学生对段落的理解没有层次,没有顺序,思维散乱,这样的练习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和对中年级学生关于段的概念形成似有不妥。
诚然,评课中老师所提出的意见都有可取之处,如果站在老师的角度来读课文,从概括的角度,课文第一段写了“洋槐开花多又美,香气醉人”,第二段是“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第三段写的是“槐乡的小姑娘用槐花装扮自己,小小子有口福”。
学生的说话,与段落表达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不同。
如果引导学生思考每段段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是不是更为恰当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以为,指向段意概括的教学是一种思路,但上述教例中老师的做法有不可否定的,常常被我们所忽略的地方。
是什么呢?是语文老师应该具有的,语文学习的情怀。
语文是感性的,语文是形象的,语文是情意相融的,语文是与生命共通的。
我们的教学最不能缺的,是诗意的情怀。
在我们一味关注语言表达,注重实践运用,语文偏向于工具性,教学也越来越直接,越来越走向功利,似乎只有达成目标,看得到结果,这才是我们语文课堂所体现的教学价值。
但是,语文学习的韵味呢?语文学习的情致呢?一句“啊,”,没有统一的答案,没有固定的要求,只是说出对语言的感受,表达自己阅读的想法,我口说我心,学生的语言充满着诗意,而这时的文本,不是标准化的实践运用对象,而是打动心灵的可亲可感的诗
行。
感受到语言的温度,体验到学习的自主,这本就是语文学习最核心的要义。
让课堂多一些诗意,多一些从容,这时的学生才能爱上语文,爱上学习。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亲切对话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的体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这需要还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时空。
语文教学,需要老师具有开放的情怀。
让学生可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能够表露自己的喜乐,还愿意将自己对文本最初的阅读体验进行交流,也许,这些不会很严谨,或者也不够妥帖,但这就是学生最真实的声音。
当他们可以不用在意老师的指示或是标准答案的要求来进行交流和分享时,我们的课堂会是学生学习的真正“学堂”。
激发学生个性的飞扬,打开课堂学习的视角,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灵活,这也是语文学习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一个“啊,”的句式,不正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有效开放吗?
语文不应该是严肃的,刻板的,不应该有固定的套路,沿袭的思维。
就拿段意概括来说,抓住重点句,说出内容要点,进行句式填空提炼,每一种方式都有其可取之处,但同时,也有其弊端。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只为了关注段意概括出来的结果,忽略了教学艺术,忽略学生学习的兴趣点,那么,学习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课堂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能成为学生生命绽放的过程。
语文教学,老师应该有不断创新的做法。
让我们的教学时时带给学生新鲜感,带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这是我们应努力追求的教学现场。
也许,课堂会有不完美,但也远比一成不变的课堂更有吸引学生学习的魅力,这样的课堂,更会铭记在学生内心的深处。
因为,当教学唤醒学生的心灵时,课堂跳跃着智慧,闪动着情感的火花,谁会忘记这美妙的体验?
语文课堂,需要老师多一些“语文情怀”,让诗意与语文学习相伴,让课堂走向开放,让教学更加创新,也许,这样的课堂,会更让学生流连其中,发现语文学习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