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周城集镇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案9化学式应用 沪教版 精
江苏省溧阳市周城集镇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案3(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无答案)
教学目标:1、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结合成分子2、分子符号书写、含义3、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过程:复习巩固:1、原子的构成2、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的原因3、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引入新课一、分子1、分子的构成是:;2、分子的表示方法:;3、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判定方法:;4、分子和原子的联系:;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辨析:(1)分子大,原子小()(2)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原子数目不变()(5)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6)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一定改变;()6、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7、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例题:计算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课堂练习:1、有些物质是由构成的,如: ;有些物质是由构成的,也有些物质是由构成的,如:。
2、分子是保持物质的一种微粒,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3、水电解时,水首先分解成氧和氢,然后每两个氧结合成一个氧,每两个氢结合成一个氢(以上填分子或原子)。
该变化中发生改变的是分子,没有改变的是原子和原子。
生成的分子和分子不再具有水分子的性质。
4、下列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A、电子B、分子C、原子D、离子5、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干冰B、氯化钠C、金刚石D、铜6、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碳原子B、氧原子C、氧分子D、二氧化碳分子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水B、河水C、高锰酸钾D、二氧化碳8、物理变化中一定改变的是()A、分子的质量B、分子之间的空隙C、分子种类D、分子的构成9、下列变化中,酒精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酒精与水混合C、酒精燃烧D、酒精凝固成固体10、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是()A、分子重新组合B、分子间隔发生改变C、原子重新组合D、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1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B、分子大而原子小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2、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将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NH 3 HClB 、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 、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 、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13、下图中的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 A 、H 2 B 、2H 2 C 、2H D 、2H +14、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s )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
江苏省溧阳市汤桥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沪教版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本章学习要求:1.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我们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2.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从中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4.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学会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从而初步认识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习目标:1.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2.了解微粒有以下基本性质:微粒很小,微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3.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通过学习,培养科学的态度,训练操作技能,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实验探究>探究物质的可分性(如课本第59页图3-2)<结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①所有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实验探究>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如课本第60页图3-3)<结论>②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实验探究>探究微粒之间有空隙的实验(如课本第60页图3-4、第61页图3-5)<结论>③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微粒之间的空隙大小不一样。
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较大,气体容易被压缩;在固体和液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固体和液体物质不容易被压缩。
<巩固练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解为原子,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5.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6.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本单元内容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
本单元教材共分为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它们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及有关计算等内容。
本单元既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感性知识也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故在教学时教师要多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方便学生理解、接受。
课题1分子和原子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烧杯(大小各5只)、试管、酒精灯、品红、浓氨水、酚酞溶液、酒精、水等。
一、导入新课投影四幅Flash动画画面1.小明站在阳台上想: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2.路过花店时,小丸子对小英子说:我闻到了花香,你闻到了吗?3.冲糖水时,小刚感到迷惑,把白砂糖放入开水中,为什么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4.小强指着马路问爸爸:马路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泥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何不一样宽?以上四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相信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
江苏省溧阳市周城集镇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案4(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无答案) 沪
4: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化个性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2、知道离子符号的书写及含义教学难点:离子的形成及符号含义教学过程:四、离子1、形成:;2、和原子的区别:;3、和原子的联系:;4、表示方法:;5、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课堂练习:1、原子的质量非常,主要集中在。
2、原子通过得电子转变成,失电子转变成。
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水B、氯化钠C、铁D、氧气4、有关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A、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B、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C、离子一定带电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电子上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B.阳离子一定是金属离子C.阴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D.阳离子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6、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B、钠跟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D、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7、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C、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D、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相等8、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的某种原子,假如它失去一个电子后,剩余部分()A、不显电性B、显正电性C、显负电性D、无法确定9、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离子时说法不正确的 ( )A.质子数一定不变 B.电子数一定不变C.质量几乎不变 D.一定带电了10、一个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不含中子。
当一个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它不会变成的是 ( )A.质子 B.原子核 C.阳离子 D.阴离子11、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物质构成的理解,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 实验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原子和元素的认识。
2. 教学手段
- 多媒体设备:利用PPT、动画等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和元素周期表,增强直观性和记忆效果。
- 教学软件:运用互动教学软件,开展虚拟实验和知识小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 视频资源:《化学元素周期表》纪录片,通过生动的影像,呈现了元素周期表的奥秘。
- 视频资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视频,深入讲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 拓展要求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加深对物质构成的理解。
-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完成“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说明:本单元共需2课时一、知识点梳理二、中考针对练习知识点梳理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和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我们看不见,摸不着,需要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设备来观察。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加,运动速率增大。
(3)分子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分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可分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
分子分裂原子组合新的分子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概念:(1)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二、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又可以再分,它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
2、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在原子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在原子中,电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由质子决定,所以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不同的原子,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由此可见,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
3、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三、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以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例:圆圈表示原子核,+15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为15;右边的每一条弧线表示一个电子层,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七层等。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原子的定义、结构及其基本性质,了解原子通过核反应和电子得失形成离子的过程。
2.理解分子的概念,掌握分子与原子区别和联系,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
3.掌握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了解物质的分类及组成。
4.学会使用粒子模型来表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5.掌握物质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微观粒子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原子、分子的构成。
2.通过化学实验,如水的沸腾、气体的扩散等,让学生体验物质微观结构的变化。
3.创设生活情境,如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等,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结合科技发展,如原子弹、核反应等,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4.结合生活实例,阐述物质微观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如“原子和分子的区别是什么?”、“元素和化合物的关系如何?”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启发。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如原子、分子的定义、性质和关系等。
2.生动讲授与模型展示相结合,提高学生理解力: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讲解原子、分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通过模型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质的微观结构。这种讲授与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质的微观结构。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如“原子和分子的区别是什么?”、“元素和化合物的关系如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这种小组讨论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课题1分子和原子 (1)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第2课时分子可分为原子 (4)课题2原子的结构 (7)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7)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的形成 (10)课题3元素 (13)第1课时元素 (13)第2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16)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实验现象获取信息,从而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有疑惑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对实验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形及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掌握微粒的三个基本特征。
2.怎样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现象。
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八月桂花(如图)遍地香,桂花飘香人团圆。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花为什么会“飘香”?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提出问题1.走过盛开的花圃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2.湿衣服经晾晒就会变干,这是为什么?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又是什么原因?讨论交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品红在水中逐渐扩散,最后整杯水都变红了。
【实验结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在不断地运动。
探究点二分子的基本性质提出问题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2.常见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许多块,主要是为了美观吗?讨论交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归纳。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练习设计: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2.练习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
3.解答与反馈: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3.化学键:讲解化学键的概念,分类介绍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类型的化学键,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堂讲解的内容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2.讨论主题:各小组针对微观粒子、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3.引出主题:通过讨论,引出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微观粒子的概念与性质:详细讲解原子、离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和相互关系,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2.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讲解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元素符号等,并解释元素周期律。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变化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充满好奇,但可能对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理解存在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程度:了解学生对原子、离子、分子等概念的理解程度,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b.收集与化学反应相关的实例,分析其中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苏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2 苏教版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5、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过程与方法: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新闻回放: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引发海啸使福岛核电站爆炸引起核辐射,其中的污染物有碘-131具有放射性,对人体有害,而生活中的碘盐、碘酒所含的碘-127对人体无害,这是由于它们内部的结构不同造成的。
二、知识再现【投影展示】三、典例分析、巩固提高【典型例题、练习巩固见“学案”】1、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1)基本性质: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2、原子结构(1)构成原子的粒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原子核原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2)在原子里,核电荷数==。
3、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以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2)离子的形成(3)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4、元素(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3)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5、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1)物质由元素组成:(2)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
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符号物质的微观结构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一)本单元概述: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分别是“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和“元素”。
包括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等内容。
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在实现课程目标中发挥很好的教育教学功能。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们依据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通过对微观粒子及运动特点的不断探究和发现来认识和解释宏观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成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也是现代科学关于物质世界认识的重要成果,在促进学生科学物质观、正确的世界聪明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本单元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占有很大的分量,这些生长性很强的基本概念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结点,正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熟练运用有关化学用语和术语,是学习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等其他知识板块的重要基础和工具。
第三,本单元包括的重要科学方法、观念、典型人物和化学史实,是教学中需要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的教育、教学浆糊。
包括一些具有应用价值的科学方法和过程,如一滴水中所含分子数量的计算,原子大小与乒乓球和地球的类比、元素符号的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采用、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解释离子的形成等;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如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化学变化前后元素不变等;一些重要的化学人物和史实,如道尔顿为代表的控科学家提出原子论的观点、以张青莲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家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等。
本单元内容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再加上前面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能提供支持的感性经验有限,这给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安排,本单元的学习将会为大多数学生将初中化学知识融会贯通打下重要的基础。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 子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的认识(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对于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A ⑴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课题2 元 素一、元素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就不同。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②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 二、元素符号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②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 ”表示氧元素,还表示一个氧原子。
3、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相对原子质量=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2H ”只表示2个氢原子。
4、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6N :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2、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7个横行18个纵行)3、4、 对于原子: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课题3 离子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结构图: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金属元素: 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 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 为2) 不易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和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新版)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分子不停的在运动,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3.分子间有间隔二.什么是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①哪怕只是一个分子也能保持相应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如果某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则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只能是分子,而不是构成该分子的比该分子还小的原子。
2.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原子、离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红磷、硫、金刚石……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是由离子直接构成的。
如氯化钠、碳酸钙……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除了由原子、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外,其它物质都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②既然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除了分子外,还有原子和离子,那么,分子就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比如:水是由水分子直接构成的,水的化学性质就由水分子来保持;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比如:金属铁,则铁的化学性质就由铁原子来保持;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比如:碳酸钙,则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就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共同保持。
三.从微观的角度对两种变化的认识1.在物理变化中,物质中的分子本身没有变,一般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的间隔。
比如:水受热变为水蒸气这一物理变化中,水分子的间隔增大了。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都要分裂,分裂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了只能重新组合,组合成新的分子或者组合成新的物质。
——。
例如:氧化汞+氧气(2)微观示意图为:四.什么是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2.在物理变化中或者说采用物理的方法,还可以将原子进一步分裂,分裂成更小的微粒。
3.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有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比如:一个氧分子(记作O2)由两个氧原子(记作2O)构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比如:一个水分子(H2O)由两个氢原子(记作2H)和一个氧原子(O)构成。
江苏省溧阳市周城集镇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案1(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征)(无答案)
1: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征教学目标:知道物质都是微粒构成的,并理解微粒的性质。
教学重点:微粒性质的理解教学过程:实验探究1:高锰酸钾固体溶解于水,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一、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二、微粒的基本特征1、,实验探究2:将浓氨水滴加到酚酞试液中观察现象将盛有浓氨水和滴有酚酞试液的水的小烧杯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观察2、,问题:1、丹桂飘香2、酒香不怕巷子深3、湿衣服晒干4、夏天湿衣服比冬天干的快实验探究3:将等体积的酒精和水在玻璃管中混合,观察液体的体积变化实验探究4:将等体积的空气和水分别在注射器内压缩,观察实验现象3、;问题:1、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2、冬天自来水管中的水结冰,将水管胀破课堂练习:1、为预防疾病,常喷洒某些药水对环境进行消毒,这时往往会闻到一些特殊的气味,这种现象说明构成药水的微粒()A、质量很小B、之间有空隙C、是在不停地运动地D、被风吹进了鼻孔2、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这种现象说明()A、微粒的体积发生了改变B、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C、微粒在不断地运动D、微粒本身发生了改变3、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微粒是无规则运动的是()A、向一杯水中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B、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时间久了就会变小甚至消失C、把磨得很光的铅板和金板长久紧压在一起,金板中渗有铅,铅板中渗有金D、把含碘物质与食盐固体混合,能制成加碘食盐4、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
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这一现象说明()A、同种微粒质量相等B、同种微粒体积相等C、同种微粒性质相同D、同种微粒运动速度相同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6、2008年初,一场大范围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袭击了中国南方部分省区市,此次雪灾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江苏省溧阳市周城集镇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案2(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无答案)
2: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之一 、原子的结构、原子符号; 2、理解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 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一、原子的发现史道尔顿 , 汤姆生 ;卢瑟福 。
二、原子的内部结构特例是: 。
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的原因。
四、原子中的等量关系= = = 。
五、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 如 如 六、原子的表示方法: 如: 七、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法是 ;例题:已知:一个氢原子的质量是1.661×10-27kg ,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 求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课堂练习1、研究发现,原子是由和两种微粒构成,原子中带正电荷,带负电荷,二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电性,因而原子呈性。
2、原子核是由和构成,原子核中带正电荷,不带电。
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非常,主要集中在上,的质量相对小得多。
4、下列微粒质量最小的是()A、原子B、分子C、电子D、中子5、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B、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C、原子中电子、质子、中子的质量相当D、原子的质量主要是由质子和中子分担6.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A.质子、中子、电子B.质子、电子C.中子、电子D.质子、中子7、下列物质都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水、氖气B、碳酸钠、氯化钠C、金刚石、水银D、氧气、氢气8、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成了世界上取精确的钟。
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38B、50C、88D、1269、有两种不同的碳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一种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A、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C、原子的质量D、原子的带电量10、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12gB、12C、1.993×10-26kgD、1/12g11、在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A、核电荷数B、电子数C、中子数D、质子数和中子数12、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C、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成正比D、相对原子质量能表示原子质量的相对大小13、填写下表由上表,你可以得出:(1)在原子中,==。
初三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2021年整理)
(完整)初三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初三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初三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
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
2.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教学设计: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引入: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
⑵
⑶
K2CO
Cu
NH4
⑴
⑸
⑼
课堂练习三
1、写出下列原子团的符号或名称:氢氧根、碳酸根、
SO42-、NO3-、NH4+ .
2、加碘食盐中有碘酸钾(KIO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3
C、+5
D、+7
3、下列说法正确的
A、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总是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总是显负价
B、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显示一种化合价
C、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4、标出下列化合物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
N.2O KN.O3 N.H3 N.2
Fe..SO4 N.H4N.O3 Ca(Cl..O)2 HCl..O4
5、指出下列化学式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并按锰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将化学式排序。
KMnO4
K2MnO4 MnCl2 Mn MnO2
6、下列由硝酸的化学式HNO3得到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硝酸中氮元素呈+5价
B、硝酸由氢气、氮气和氧气组成
-1
C、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NO3
D、硝酸钠的化学式可表示为Na2NO3
7、2005年5月某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经调查取证,事故的起因是将亚硝酸钠(NaNO2)误作
食盐使用。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5 B、+4 C、+3 D、+2
8、高铁酸钾是一种亲型、高效、多功能的“绿色”水处理剂,其化学式为K2FeO4,已知其中K元素
为+1价,O元素为-2价,则Fe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4
C、+5
D、+6
9、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物质是()
A、N2
B、HNO3
C、N2O3
D、NH3
10、昌乐县被命名“宝石之都”,主要生产蓝宝石,还有一种与蓝宝石类似的宝石叫祖母绿,它的化
学式是Be3Al2(SiO3)6,其中铍元素(Be)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11、已知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的化学式()
A、H2SiO4
B、H4SiO3
C、H2SiO3
D、Na 2SiO3
12、下列物质中均含有氯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①KCl ②Cl2 ③HClO ④X ⑤NaClO4。
根据这
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
...是()A、AgCl B、KClO3 C、HClO2 D、Cl2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