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再别康桥
诗歌鉴赏再别康桥全文
诗歌鉴赏再别康桥全文诗歌鉴赏:《再别康桥》全文伟大的诗人徐志摩,在他短暂而充满辉煌的一生中,留给了我们许多不朽的诗篇。
其中,一首被誉为经典的《再别康桥》更是被广泛传诵,成为了中学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篇目。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和解读这首动人的诗歌。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于1928年6月在英国剑桥创作的。
徐志摩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当他要离开那里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心情阴郁的感觉。
于是,他借助笔和纸,把这种情感倾吐出来,写成了这首感人肺腑的诗篇。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他轻轻地离去的心情。
这种轻轻的离去是对生命的一种超越,更是对过往的一种告别。
在这个过程中,他向着天空挥手,那云彩便成了他的朋友和伴侣,见证着他离去的身影。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一句诗,很好地表现了作者眼中的康桥美景。
那河畔的金柳,在夕阳的映照下,美得宛如新娘;而波光中的艳影,则更是在他心中荡漾不休。
这种美景被作者刻画得细致入微,使读者也仿佛身临其境。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一句,很好地反映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之情。
他用水草的形象,表示自己对康桥的深情厚谊,并愿意永远留在那里,与它紧密相连,成为康桥的一部分。
“那悠悠的故乡,水那么缓,风那么软;那么的远,那么的近,我的心啊,向着它悄悄地回溯。
”这一句,是整首诗歌的高潮所在。
在这里,徐志摩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
他用“悠悠”、“缓”、“软”等形容词,表现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与故乡的联系不会因距离远而断绝,相反,它会更加紧密和坚定。
在这首诗歌中,徐志摩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从康桥的美景出发,描绘出自己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
在这个过程中,他运用了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为诗歌增添了美感和韵律感。
再别康桥课文原文
再别康桥课文原文再别康桥课文原文《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再别康桥课文原文,一起来看一下吧!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教学反思首先,关于教学终点的选择和教学起点的辨认。
作为现代抒情诗,其教学内容自然是领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这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诗人是如何抒情的”。
这也成为本课的主问题。
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去感知诗人的情感。
同时,体察教学的起点非常重要。
《再别康桥》不仅出现在初一年级的教材中,也出现在高一年级的教材中,二者的起点存在明显的区别。
对初一学生而言,现代诗还是陌生事物,他们只能读出整体上的感悟,在深入文本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为学生搭建走进文本的台阶。
所以,本课教学内容不仅是感悟诗歌的情感,而且还要介绍一些阅读现代抒情诗的方法。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这一方法应该是贯穿始终的。
所以,在学生品析诗句的过程中,我一直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的方式呈现出来。
为此,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个自学活动,即小组自主学习第5—6节,在讨论其情感的基础上,以朗读的方式将这种情感呈现出来。
可以说,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一把钥匙。
但同时,仅仅依靠朗读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初一的学生而言,他们还难以在字里行间体悟情感,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往诗歌的语言里走,所以,我分别采用了换词语进行比较的方法,对整节内容进行改写的方法,让学生领略到诗歌语言的魅力,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地发挥想象,将简短的诗句转换为画面,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歌的意境之中。
《再别康桥》原文及作者介绍
再别康桥①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②,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①选自《徐志摩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徐志摩(1897--1931),浙江省海宁市人,中国现代诗人。
康桥,现在译作“剑桥”,是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这里留学。
②[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早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①,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②,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中国海上①[篙(gāo)]撑船的竹竿或木杆。
②[漫溯(sù)}这里的意思是很随心地向着水中某个目标前进。
漫,不受约束、随便、溯,逆着水流的方向定。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
浙江海宁硖石人(今嘉兴市海宁市硖石街道人),中国现代诗人、作家、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景星学社社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
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
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1923年成立新月社。
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
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再别康桥》原文和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和赏析《再别康桥》原文和赏析原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此诗是徐志最著名的诗篇之一,抒写了诗人故地重游,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
诗人在剑桥留学的两年中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爱、自由、美”的生活理想,追求英国式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理想。
然而回国后,诗人屡屡受挫,曾经似“快乐的雪花”般的诗人,变成了“卑微”的“残苇”,发出了绝望的叹息。
理想的幻灭更激起诗人对往昔康桥岁月的回忆与珍惜,诗人以这样的心绪再次漫步康桥上。
因此诗歌反映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理想幻灭的感伤,更有对母校的挚爱、依恋,以及淡淡的离情别绪。
全诗以三个“轻轻的”起笔,将至深的情怀幻化为西天的云彩,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情感表现得真挚、隽永。
这首诗艺术特色鲜明,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诗歌的风格。
诗人善于从生活中捕捉鲜活、富有个性特征的景物形象,合诗人的情感与想象,构成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从而营造了优美、明丽的意境。
那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河中的波光艳影,还有那软泥上的青……各种物象相映成趣,无不浸透着诗人对康桥的无限深情。
尤其诗人的比喻独特而又贴切,手法巧妙,使情与景水乳交融,丰富了诗歌内涵,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本诗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诗歌语言清莹流丽,音节抑扬合度,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可以说是“三美”俱备,体现了徐志的诗美主张,堪称是徐志诗作中的绝唱。
《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的开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连用三个“轻轻的”,给全诗定下了轻柔、舒缓的基调,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那小心翼翼、不忍打破康桥宁静的心情。
“作别西天的云彩”,则将西天的云彩当作是与康桥告别的对象,赋予了云彩以人的情感,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将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形象地写出了金柳的婀娜多姿和柔美动人。
“艳影”在“心头荡漾”,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金柳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青荇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招摇,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而诗人甘愿做一条水草,更是表达了他对康桥的深深眷恋和渴望融入其中的情感。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潭水被诗人想象成天上的虹,如梦如幻。
而“彩虹似的梦”则象征着诗人在康桥度过的美好时光和那些未曾实现的理想。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这里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寻和向往,他想象着自己撑着长篙,在康河中漫游,满载着星辉放歌,充满了浪漫与激情。
再别康桥诗歌鉴赏
再别康桥诗歌鉴赏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意境,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作于1928年,徐志摩在剑桥大学留学期间,对康桥(即剑桥)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诗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爱情和理想的追求与思考。
诗的开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便以轻盈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离别时的轻盈与不舍。
这里的“轻轻”二字,不仅形容了诗人离开的动作,更暗示了诗人对康桥的温柔情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接着,“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以金柳比喻夕阳,将河畔的柳树描绘成夕阳中的新娘,形象生动,充满了浪漫色彩。
而“波光里的艳影”则进一步描绘了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水面,以及诗人心中因美景而产生的波动。
诗中的“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几句,诗人以青荇在水底招摇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康河的依恋,愿意化作一条水草,永远留在这片美丽的水域。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诗人将潭水比作天上的虹,将彩虹揉碎在浮藻间,形象地描绘了潭水的清澈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心中那些美好而易碎的梦想。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梦想的追求,愿意撑一支长篙,向更青的青草处漫溯,即使满载星辉,也要在星辉斑斓中放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
最后,“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以笙箫的悄悄和夏虫的沉默,表达了离别时的哀愁与不舍,同时也暗示了康桥的宁静与美丽。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情厚意,以及对生活、爱情和理想的追求。
它不仅是一首离别的诗,更是一首对生活的赞歌,对理想的颂歌。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
《再别康桥》原文解析《再别康桥》原文解析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尚、赞美自然的。
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
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
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徐志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一时。
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
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
诗的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人知道,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
往下,诗人运用比喻,将金柳看成是荡漾自己心头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第四节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愁情。
那绚烂如虹的梦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理想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意境中不断升华至高潮。
如果说诗的前四节描写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节则回忆人的活动。
诗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己长蒿漫溯,在康桥寻梦的情景,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意气风发啊,现实中的诗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为要离别,因为离别时是满心的不舍与惆怅。
《再别康桥》原文及其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及其赏析《再别康桥》原文及其赏析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原文及其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赏析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
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
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
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
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
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
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
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再别康桥原文赏析_再别康桥朗诵配乐
再别康桥原文赏析_再别康桥朗诵配乐课文《再别康桥》出自高一语文必修一,其原文如下:【原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⑴,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⑵;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⑶,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⑷;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前言】《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orG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释义】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⑵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⑷溯(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课文赏析】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再别康桥原文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赏析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
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
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
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
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
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徐志摩的诗单纯、轻盈、柔婉而又深含忧郁之情。
他善于将气氛、情感和景象融为一体,写梦幻般的景象的同时也充溢着一种梦幻般的情调。
而且情绪回环反复,自由舒展,毫不扭捏做作。
《再别康桥)读起来特别舒缓、悦耳,有一种和谐、优雅的音乐美。
是啊!现实是残酷的。
我们可以看到游街眩众的英雄,我们可以看到跨马游众的状元,却看不到一个失败的人在众人面前去眩耀啊,此时此刻只有默默的消失在人群里、众人中。
那几句已经清楚表达了他的痛苦、复杂的心情。
可是,他又真诚的热爱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他把那对英国的热爱寄托到了那从不起眼的金柳、波光、青荇......而他仅仅是一颗水草。
他没写伦敦的学堂,没有写英国的伸士,没有写英国的文化,而是写了一些很普通的植物,我不难从中看到他对英国的眷恋。
《再别康桥》原文阅读与赏析
《再别康桥》助读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
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起者未见有能与之并驾齐驱的。
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全文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再别康桥》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是再别康桥全文赏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尚、赞美自然的。
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
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
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
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
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再别康桥》原文及其赏析
《再别康桥》原⽂及其赏析《再别康桥》原⽂及其赏析 阅读是⼀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们的情操,提升⾃我修养。
阅读是⼀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章的思维过程。
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可能改变命运。
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再别康桥》原⽂及其赏析,欢迎⼤家分享。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柳, 是⼣阳中的新娘; 波光⾥的艳影, 在我的⼼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 我⽢⼼做⼀条⽔草! 那榆荫下的⼀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挥⾐袖, 不带⾛⼀⽚云彩。
《再别康桥》赏析 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了纯情的⼀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段思绪和⼀步⼏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
“轻轻的我⾛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作别西天的云彩。
”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飘逸洒脱的风度。
四句中⽤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已经离开地⾯轻飞慢舞起来;⼀“来”⼀“⾛”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个“别”字。
古往今来,⽂⼈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来承载沉重的⼼情。
因此,诗⼀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般飘渺在空中。
云,既捉摸不定,⼜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这是作者精⼼挑选的第⼀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
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之所以钟爱它,⼀是取谐⾳“留”,即对别离的⼈的挽留之意;⼆是取⼀插⼊⼟壤就能⽣长的旺盛⽣命⼒之意。
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柳,是⼣阳中的新娘;波光⾥的艳影,在我的⼼头荡漾。
再别康桥原文及释义
再别康桥一、作者及作品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于1921-1922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对剑桥的感情很深;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徐志摩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现通译剑桥;但是,归国后,军阀统治下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使他的“康桥理想”幻灭;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年秋再度游历英国后在归国海轮上写的;在诗里他以缠绵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二、作品内容再别康桥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③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④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⑤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⑥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⑦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三、文学赏析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节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得非常形象;他运用的手法是比拟拟人、拟物;这节与第三节诗联系紧密:“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第三节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还有,它并没有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节是化客为主,第三节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节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红光,是实写;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这个"揉"写的很好,同时也是自己梦想的破灭;闻一多先生纪念他的长女夭折时写了一首诗,曾用了一个比喻:“像夏天里的一个梦,像梦里的一声钟;”说明梦境是美好的,钟声是悠扬的,然而是短暂的,所以彩虹似的梦似美丽而短暂的;1927年徐志摩的梦想破灭了,又与陆小曼不和,很消沉;第五节,“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节诗是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他在康桥生活了两年;他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回到现实仍然是哀伤,所以“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第六节诗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第七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有象征意味,代表彩虹似的梦,它倒映在水中,但并不带走,因此再别康桥不是和他母校告别,而是和给他一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康桥文化的告别,是再别康桥理想;。
再别康桥原文及释义
再别康桥一、作者及作品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于1921—1922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对剑桥的感情很深。
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徐志摩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现通译剑桥)。
但是,归国后,军阀统治下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使他的“康桥理想”幻灭.《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年秋再度游历英国后在归国海轮上写的。
在诗里他以缠绵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二、作品内容再别康桥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④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⑤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⑥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⑦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三、文学赏析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高中课文朗诵再别康桥
高中课文朗诵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诗作,以下是高中课文朗诵《再别康桥》的内容: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024年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县一个富商家庭,其父希望他攻读商科以继承父业。但是徐志摩在美国与英国求学期间,却对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和1928年,徐志摩两次去欧洲漫游,曾再度到了英国、法国等地。故地重游,使徐志摩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的所在地剑桥,是徐志摩“最心爱的”地方。他专门为剑桥写过三篇诗文。早期的诗《康桥,再会罢》,是作者热恋时的留别之作。1925年游欧发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是阔别后深情地回忆。《再别康桥》则是诗人1928年英国讲学归来后第三次对剑桥倾诉衷肠。
其次是写出了诗人的心绪之乱。在平和舒缓的抒情基调中,诗人的内心世界其实是不平静的,甚至是多种感情因素混合与交织的,难以弥平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冲突。当然,这种纷乱的思绪在诗中的表现是通过意象的象征和暗示的语言含蓄的'表达的。“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的形象是变幻不定的,心头的感觉是波动荡漾的,暗示出心境的不平静。“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萍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彩虹是诗人“理想”即“梦”的象征,但它竟被“揉碎”在“沉淀”,这是诗人心绪之乱的主要投射的象征性写照。结合诗人对中国现状的不满、反感与消沉的思想情绪,可以体察到他那种热情衰退、理想幻灭、愁思欲罢不能、情怀欲舒难展的心绪。
1928年,胡适、徐志摩、张君励等人组织发起的“新月社”所主办的《新月》杂志创刊,由徐志摩任主编。该杂志主张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进行“纯”文学的创作,曾受到鲁迅等人的批评。1931年8月,徐志摩的第三本诗集《猛虎集》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其中有《再别康桥》、《秋虫》等41首诗。在该诗集的序言中,徐志摩曾回顾自己这一时期的生活和心态:“最近几年,有时候自己想着了都害怕:日子悠悠的过去,内心竟可以一无消息,不透一点光,不见一点亮,不见纹丝的动。”“最近这几年生活不仅是极平凡,简直是到了枯窘的深处,跟着诗的产量也尽‘向瘦小里耗’。”这正是徐志摩写作《再别康桥》时的精神状态。这种心态与他思想的变化密切相关。在北伐的凯歌声中,徐志摩来到上海,曾兴奋过一阵。他对蒋介石政权寄以希望,还写过几篇非议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诗文。但很快地,他便对蒋介石的专制统治失望了。他长期以来所主张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现代启蒙主义思想、所希冀的英美时的现代民主政治,与他所目睹的军阀混战、封建势力猖獗、民不聊生的当时中国现状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徐志摩的内心苦闷与忧伤干也由此而起。
《再别康桥》诗词
《再别康桥》诗词
哎呀,朋友们,咱来说说这首诗。
那河畔的金柳,难道不像夕阳中的新娘?微风轻轻拂过,那柳丝就
像新娘柔顺的发丝,轻轻摆动,这画面多美呀!(就好比我们在婚礼
现场看到美丽的新娘,满心都是惊艳与欢喜。
)
还有那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它们是那么自由自在,
难道不让人羡慕吗?(这就好像我们在繁忙生活中渴望的那种无拘无
束的状态。
)
再看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这得是多奇妙的想象啊!仿佛那潭水藏着一个神秘的仙境。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探索精神呀?(就像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勇敢地追求梦想一样。
)
我悄悄来,又悄悄走。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是多么洒
脱的姿态!(就如同我们放下烦恼,轻松前行一般。
)
在这首诗里,徐志摩把景色写得如此美,情感表达得如此细腻,真
让人陶醉其中。
我觉得呀,就是一首能让人心灵得到抚慰的美妙乐章。
再别康桥诗全文字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原文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志摩(1896-1931),原名章垿,浙江海宁人。
他是新月派的盟主和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从1922年自英国留学归来,到1931年因飞机失事身亡,他的诗歌创作只有十年,留下的诗集有四本:《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
徐志摩不但是诗人,他还出版过小说散文集《轮盘》,剧本《卞昆岗》等。
他的散文感情炽烈,想象丰富,飘逸浪漫,其词藻比诗还华美,以至有点“浓的化不开”,极富感染力。
徐志摩于1921-1922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对剑桥的感情很深。
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徐志摩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现通译剑桥)。
但是,归国后,军阀统治下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使他的“康桥理想”幻灭。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年秋再度游历英国后在归国海轮上写的。
在诗里他以缠绵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徐志摩十分注意艺术技巧。
在《再别康桥》里,他敏锐地抓住“金柳”、“波光”、“青荇”、“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勾勒出无比美丽的康河晚景,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汇在一起,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表露了自己对过去憧憬的留恋和眼前的离愁别绪。
诗篇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
诗行齐整,声调回环往复,语言轻倩柔美,意象明丽流转,富有音乐性与动态美。
《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11月6日重游康桥后归国的海轮上,后收入《猛虎集》,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代表性诗篇。
康桥即剑桥,诗人曾三次到过剑桥:一次是1920年至1922年,在剑桥大学研究院就读;第二次是1925年,诗人游历欧洲时再次来到剑桥大学;第三次是1928年秋天,他和王文伯一起到英国游历,又来到剑桥,在归国途中的海轮上写下了这首《再别康桥》。
此时的徐志摩,因理想(爱、美、自由、民主)在残酷黑暗的现实面前撞得粉碎,已沦为一个悲观主义诗人,这就注定了《再别康桥》的基调是悲观失望的。
全诗通过过去(满怀理想)和现在(理想破灭)的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理想破灭后悲观绝望的心境,只不过这种情绪被淹没在离愁别恨之中,淹没在对康桥的无限留恋之中。
1.简析《再别康桥》的独特情致及艺术技巧。
答:在《再别康桥》这首诗中,诗人以康桥的自然景致作为直接抒写对象,表达了诗人对旧情的眷恋和珍视,也表达了做梦时的惆怅、落寞的情怀,康桥已经化成了旧日情思的象征。
诗人的情意完全融解在康桥的山光水色之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看似飘逸、洒脱的姿态下,却蕴藏着深沉的忧郁和难言的苦闷。
康桥自然景物的人情化,诗人主观感情的自然化,在这里融为一体,情意浓浓。
在这种物我融为一体的境界中,令人感悟到一种悠远而又执著的意念:人不能伴景长生,但情却能与景永存;人间总有别离,而性灵却天长地久。
徐志摩十分注意艺术技巧。
在《再别康桥》里,他敏锐地抓住“金柳”、“波光”、“青荇”、“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勾勒出无比美丽的康河晚景,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汇在一起,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表露了自己对过去憧憬的留恋和眼前的离愁别绪。
诗篇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
诗行齐整,声调回环往复,语言轻倩柔美,意象明丽流转,富有音乐性与动态美。
2.《再别康桥》如何体现了徐志摩独抒性灵的艺术风格?
答: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基本艺术个性是真挚的独抒性灵。
他的诗歌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艺术风格表现在:
一、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如《再别康桥》,康桥周围有名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却着力描写康河,认为“康桥的性灵全在一条河上”。
而写康河,诗人重写金柳,青荇和清泉。
音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
在他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徐志摩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
如《再别康桥》开头的短短四行中,三次反复“轻轻的”,造成缠绵中不乏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平添了韵律感。
二、章法整齐,灵活多样。
徐志摩是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十分讲究诗形和章法。
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等都各有变化,不太拘泥、讲究诗形而不能为其束缚。
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
如《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一、三行稍短,大抵六字,二、四行稍长,大抵八字,诗行有规律地长短错落,又大段整齐,匀称。
三、词藻化美,风格明丽。
徐志摩的诗思极富想象力,自然也容易表现为文词的丰富,词藻的华丽、浓艳。
荡漾在波里的金柳的艳影,随水流起伏的青荇,“被揉碎在浮藻间”的晚霞……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使《再别康桥》呈现出温柔纤丽的情韵。
听课笔记:
第 1 页共2 页
1、分析本诗以生动的形象表现康河美景和融情入景,创造意境的艺术特色。
答: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注重形象思维,主张将真实的感情通过丰富的独特的艺术形象来创造出诗歌所需要的意境,并通过这种意境来抒发情感,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再别康桥》写的是诗人离别时的愁绪,突出的是一个“别”字。
诗歌重点用来写景(康桥和康河),诗人敏锐的抓住了经典的形象,比如“金柳”“青荇”“波光”“清泉”“彩虹”“星辉”等具体形象,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勾勒出康河的景观,对撑篙的回忆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情感——理想破灭后的伤感和无奈。
诗歌巧妙的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为一体,创作出了耐人寻味的意境,委婉、含蓄的表露出了离愁别绪,因此使诗歌显得轻盈柔和、优美婉转,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
2、简析本诗首尾两节在语言上的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情绪。
答:在语言上,徐志摩喜欢用叠字强化感情,营造了一个宁静、忧郁的别离气氛,定下了全篇的感情基调。
这样就产生了轻盈、柔和、回环的音乐美感,朗诵时富有一种音节的节奏感、韵律感。
它把诗人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无奈的感伤;寂寞、落寞的感情表现的特别真切、生动和感人。
3、简述《再别康桥》作为现代格律诗的特点。
答:《再别康桥》在写作形式上章法整齐、诗行整齐,形式多变;在声调上是回环往复,语言轻柔美丽、意向鲜美,富有一种动态的音乐美;诗歌采用的是生动的口语、新颖的比喻,而古诗中顶针的表现手法在这儿也有所体现,因此它丰富了新格律诗的内涵。
4、徐志摩与康桥的关系和《再别康桥》抒发的眷恋、惜别和哀伤的情怀。
徐志摩曾三次来到康桥,
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他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
学习期间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文艺观。
对于爱、美与自由的单纯信仰,产生了他为之倾心的社会理想。
换言之,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了他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
他把康桥当作他“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恋之乡”。
兴趣也转向文学,喜爱写诗。
回国后写诗《康桥再会罢》。
第二次1925年4月重游,归国后写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第三次是1928年8月,写下了《再别康桥》。
诗人三次离别康桥时的感情也迥然不同,第一次依恋,第三次再别时心情大不相同,因为回国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统治下的旧中国,使他痛感康桥理想主义的破灭,以由“单纯的信仰,流入了怀疑的颓废”。
所以在《再别康桥》中,已然找不到写《康桥再会罢》时的那种热切依恋。
虽然也歌咏了康河的美,但更多流露出自己孤独寂寞的情绪,诗人以缠绵凄婉的笔调,微妙展露了因“康桥幻想”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第 2 页共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