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图记》古文赏析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吴山图记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注释:
相传吴王曾在灵岩山上为西施建有琴台、 梳妆台等。 〔8〕若:像。虎丘:山名,一名海涌山。 在江苏苏州市西北阊门外。相传春秋时吴 王阖闾葬于此,三日有虎踞于上,故名。 唐王朝避其先世李虎讳,改称武丘。后复 旧名。泉石幽胜,上有塔,登眺则全城在 目,为苏州名胜。剑池:池名。在今江苏 苏州市虎丘山。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注释:
老子是道教供奉的始祖。 〔21〕既去:已经离开。 〔22)惓惓(quán全):恳切、难以舍弃的 样子。 〔23〕苏子瞻:即苏轼(1036—1101),字 子瞻,号东坡,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 县)人。宋仁宗嘉二年(1057)进士。宋神 宗熙宁年间任杭州通判,历知密州、徐州、 湖州。御史劾以作诗讪谤朝廷,贬谪黄州 团练副使。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译文: !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注释:
〔1〕吴:吴县,今已撤销并入江苏苏州 市,为吴中区。长洲:明代县名,后并入 吴县。明朝二县均属苏州府管辖。 〔2〕郡治所:州府官署所在地,此处是 指苏州府治。吴县和长洲县的衙门也设在 苏州城内。 〔3〕治:治理。 〔4〕穹窿: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阳 山:在今苏州市的西北。邓尉:山名,在 今苏州市西南,因东汉时邓禹曾隐居此山 而得名,山上多梅花。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简析:
作者紧扣官与民的关系来展开议论,同时 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家之块垒,真可谓运 思良苦。 导读
《吴山图》是作者的朋友魏用晦离任 吴县县令时,当地百姓送给他的一幅山水 画。本文即以这幅画为线索,先寥寥数笔 概写吴县的风物名胜和湖光山色,然后自 然而然地写出魏用晦在担任县令时与当地 百姓结下的难以忘怀的深厚感情,并以北 宋苏轼和韩琦的故事,揭示出“然后知贤
吴山图记 归有光 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吴山图记|归有光|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吴山图记|归有光|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吴山图记归有光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我同年得中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
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
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
今后有那么一天,吴县的老百姓将会在青山秀岩间挑选一块名胜宝地,在佛寺或道观里祭祀他,这完全是应该的。
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名山那样眷恋呢?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从前,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四十多年,还念念不忘黄州,以至于写下了怀念黄州的诗歌。
苏东坡替黄州人把这诗刻在石碑上。
由此后人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贤能之士到某一处地方,不单单会使那儿的人民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连自己也不能忘记那儿的人民。
现在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一天,他与我同在内庭,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就命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
文言文鉴赏古文《吴山图记》
鉴赏古文《吴山图记》【作品介绍】《吴山图记》主旨在于说明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不忍忘,亦不能自忘于其人。
全文结构巧妙,层次井然,抒情含蓄。
作者紧扣官与民的关系来展开议论,同时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家之块垒,真可谓运思良苦。
【原文】吴山图记作者:归有光吴、长洲二县〔1〕,在郡治所〔2〕,分境而治〔3〕。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4〕。
而灵岩〔5〕,吴之故宫在焉〔6〕,尚有西子之遗迹〔7〕。
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8〕。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9〕,七十二峰沉浸其间〔10〕,则海内之奇观矣〔11〕。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12〕,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13〕。
君之为县,有惠爱〔14〕,百姓扳留之〔15〕,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16〕。
夫令之于民〔17〕,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18〕;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19〕,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20〕,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21〕,何复于此山哉〔22〕?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23〕,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24〕。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25〕,出示此图,展玩太息〔26〕,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震川先生集》卷十六)【注释】〔1〕吴:吴县,今已撤销并入江苏苏州市,为吴中区。
长洲:明代县名,后并入吴县。
明朝二县均属苏州府管辖。
〔2〕郡治所:州府官署所在地,此处是指苏州府治。
吴县和长洲县的衙门也设在苏州城内。
〔3〕治:治理。
〔4〕穹窿: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
阳山:在今苏州市的西北。
邓尉: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因东汉时邓禹曾隐居此山而得名,山上多梅花。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卷24(详细解答)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卷24(详细解答)课内部分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因此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有都柱都:大B.施关发机关:枢纽、关键C.合契若神合契:符合,相合D.京师学者,怪其无征征:征召2.选出各项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C.自此以后D.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3.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衡)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连辟公府不就 D.验之以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
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
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
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
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
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因此三十馀年之纠轕,豁然一清。
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
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证农田。
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
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
《吴山图记》课文翻译
《吴山图记》课文翻译《吴山图记》原文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
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
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译文吴县、长洲两县的县治,在吴郡的郡治所在地,两县划分境界各自管理。
府城西南的众多山冈,都在吴县境内。
其中最高的山峰,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
灵岩山上,春秋时吴国的宫殿的故址就在那儿,还有西施的遗迹。
像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等处,都是名胜所在地。
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内奇观了。
我同龄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
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
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
刘因《辋川图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刘因《辋川图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刘因《辋川图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刘因《辋川图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刘因《辋川图记》原文及翻译刘因原文:是图唐宋金源诸画谱皆有,评识者谓惟李伯时山庄可以比之,盖维平生得意画也。
癸酉之春,予得观之。
唐史暨维集之所谓“竹馆”“柳浪”等皆可考,其一人与之对谈或泛舟者疑裴迪也。
江山雄胜,草木润秀,使人徘徊抚卷而忘掩,浩然有结庐终焉之想,而不知秦之非吾土也。
物之移人,观者如是。
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固宜疲精极思而不知其劳也。
呜呼!古人之于艺也,适意玩情而已矣。
若画,则非如书计乐舞之可为修己治人之资,则又所不暇而不屑为者。
魏晋以来虽或为之然而如阎立本者已知所以自耻矣维以清才位通显而天下复以高人目之彼方偃然以前身画师自居其人品已不足道。
然使其移绘一水一石一草一木之精致,而思所以文其身,则亦不至于陷贼而不死,苟免而不耻,其紊乱错逆如是之甚也。
岂其自负者固止于此,而不知世有大节,将处己于名臣乎?斯亦不足议者。
予特以当时朝廷之所以享盛名,而豪贵之所以虚左而迎,亲王之所以师友而待者,则能诗能画、背主事贼之维辈也。
如颜太师之守孤城,倡大义,忠诚盖一世,遗烈振万古,则不知其作何状;其时事可知矣。
后世论者,喜言文章以气为主,又喜言境因人胜,故朱子谓维诗虽清雅,亦萎弱少气骨,程子谓绿野堂宜为后人所存,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
呜呼!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凡可以为百世之甘棠者,而人皆得以刍狗之。
彼将以文艺高逸自名者,亦当以此自反也。
予以他日之经行,或有可以按之,以考夫俯仰间已有古今之异者,欲如韩文公《画记》,以谱其次第之大概,而未暇,姑书此于后,庶几士大夫不以此自负,而亦不复重此,而向之所谓豪贵王公,或亦有所感而知所趋向焉。
三月望日记。
(选自《静修先生文集》卷十八)【注解】①辋川山庄,是唐朝诗人、画家王维的别墅。
辋川图是王维亲自描画这山庄的名作,唐玄宗时,他官至尚书右丞。
吴山图记
吴山图记古代文化0105 0940吴山图记归有光【介绍】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省)人,明代散文家。
论文推崇唐宋作家,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
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颇受时人推重。
著有《震川先生集》。
【题解】吴山,在江南苏州府吴县境内。
明魏用晦为吴令,升给事中,吴人绘《吴山图》赠之。
后在京,以此图求有光作记。
写了这篇文章。
文章中流露了普通老百姓对贤明官吏的期望。
旨在说明“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
文辞委婉,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归有光散文的特色。
【原文】吴、长洲二县〔1〕,在郡治所〔2〕,分境而治〔3〕。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4〕。
而灵岩〔5〕,吴之故宫在焉〔6〕,尚有西子之遗迹〔7〕。
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8〕。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9〕,七十二峰沉浸其间〔10〕,则海内之奇观矣〔11〕。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12〕,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13〕。
君之为县,有惠爱〔14〕,百姓扳留之〔15〕,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16〕。
夫令之于民〔17〕,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18〕;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19〕,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20〕,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21〕,何复于此山哉〔22〕?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23〕,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24〕。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25〕,出示此图,展玩太息〔26〕,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震川先生集》卷十六)【注释】〔1〕吴:吴县,今已撤销并入江苏苏州市,为吴中区。
2023年四川达州市中考语文真题+答案详解
2023年四川达州市中考语文真题+答案详解(真题部分)说明:本考试为闭卷考试,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共12页。
温馨提示:1.答题前,考生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正确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
待监考老师粘贴好条形码后,再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与自己准考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规范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对应的框内.....,超出答题区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保持答题卡整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等。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锃.亮(zèng)苍劲.(jìn)虔.诚(qián)忍俊不禁.(jīn)B. 秀颀.(qí)龟.裂(jūn)诓.骗(kuāng)恹.恹欲睡(yàn)C. 驰骋.(chěng)漩.涡(xuán)拮据.(jū)自惭形秽.(huì)D. 拜谒.(yè)雾霭.(ǎi)妥帖.(tiē)名副.其实(fú)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
B.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C.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D.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练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八台山远山含翠,溪水潺潺,奇峰怪石,云蒸霞蔚,游客无不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归有光《吴山图记》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吴山图记作者:归有光吴、长洲二县〔1〕,在郡治所〔2〕,分境而治〔3〕。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4〕。
而灵岩〔5〕,吴之故宫在焉〔6〕,尚有西子之遗迹〔7〕。
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8〕。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9〕,七十二峰沉浸其间〔10〕,则海内之奇观矣〔11〕。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12〕,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13〕。
君之为县,有惠爱〔14〕,百姓扳留之〔15〕,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16〕。
夫令之于民〔17〕,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18〕;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19〕,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20〕,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21〕,何复于此山哉〔22〕?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23〕,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24〕。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25〕,出示此图,展玩太息〔26〕,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震川先生集》卷十六)【注释】〔1〕吴:吴县,今已撤销并入江苏苏州市,为吴中区。
长洲:明代县名,后并入吴县。
明朝二县均属苏州府管辖。
〔2〕郡治所:州府官署所在地,此处是指苏州府治。
吴县和长洲县的衙门也设在苏州城内。
〔3〕治:治理。
〔4〕穹窿: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
阳山:在今苏州市的西北。
邓尉: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因东汉时邓禹曾隐居此山而得名,山上多梅花。
西脊:又称西碛山,在邓尉山西。
铜井:又称铜坑山,亦在今苏州市西南,以产铜而得名。
〔5〕灵岩:山名,在今苏州市木渎镇,又名石鼓山、研石山、象山、石城山。
〔6〕吴之故宫:春秋时吴国君主夫差曾在灵岩为西施建馆娃宫。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的翻译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的翻译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翻译: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这句话出自明代归有光的《吴山图记》。
《吴山图记》是归有光应好友魏用晦请托所作的应酬文章,意在颂扬魏用晦做吴县县令时的政绩,描写了魏县令与当地百姓结下的难以忘怀的深厚感情。
《吴山图记》原文节选: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2024年苏州市吴江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苏州市吴江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山峰眉目含情,碧水波光有意。
苏州就像一朵(bó)________在水上的睡莲。
当淡淡的烟雾从太湖袅袅升起,淡梦一般笼了天际时,苏州变得有些缥缈朦(lóng)________起来。
日出,一处处形状各异的水面像一片片花瓣,泛着粼粼波光。
一个个古村镇风韵绰约,似乎只待丝竹声起,便翩翩起舞。
此时,撑一叶(piān)_______舟在太湖上荡漾,便可见一船船的红菱雪藕被送进了古镇集市。
鲜紫的菱角个儿大,壳薄饱满,用手剥开,里面乳白的菱肉脆嫩甜爽。
雪藕曾是皇宫里的贡品,孔小,质地细腻,清醇甘美。
雪藕光洁的外形常常被比喻为长着皓腕的红粉佳人。
姑苏的妩媚和灵动源于苏州的水,千万年间,苏州水慢慢凝聚成苏州人特有的一种品性、精神和文化。
苏州水看似温婉柔软,可骨子里不乏硬(lǎng)______雄健,足以①、②、③。
苏州的水,是多少年来苏州人追逐美好天堂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①(bó)在②朦(lóng)③(piān)舟④硬(lǎng)(2)语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作修改。
(3)根据语境,下列词语填入横线处,顺序最合适的是()A.①连天下②畅交通③开襟怀B.①开襟怀②连天下③畅交通C.①畅交通②连天下③开襟怀D.①畅交通②开襟怀③连天下二、名句名篇默写2.根据语境,补写出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作品。
胸怀家国天下,肩扛使命担当,是历代爱国文人的本色。
岑参戍边,“将军角弓不得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畏严寒,恪尽职守;苏轼打猎,“,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报效朝廷,壮心不已;(填人名)梦回沙场,“醉里挑灯看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激昂悲壮,渴望建功;文天祥兵败被俘,“?”(《过零丁洋》),舍生取义,视死如归;诸葛亮临危受命,“受任于败军之际,”(《》),心系社稷,忠贞不二。
鉴赏古文《吴山图记》-古文观止
鉴赏古文《吴山图记》【作品介绍】《吴山图记》主旨在于说明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不忍忘,亦不能自忘于其人。
全文结构巧妙,层次井然,抒情含蓄。
作者紧扣官与民的关系来展开议论,同时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家之块垒,真可谓运思良苦。
【原文】吴山图记作者:归有光吴、长洲二县〔1〕,在郡治所〔2〕,分境而治〔3〕。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4〕。
而灵岩〔5〕,吴之故宫在焉〔6〕,尚有西子之遗迹〔7〕。
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8〕。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9〕,七十二峰沉浸其间〔10〕,则海内之奇观矣〔11〕。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12〕,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13〕。
君之为县,有惠爱〔14〕,百姓扳留之〔15〕,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16〕。
夫令之于民〔17〕,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18〕;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19〕,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20〕,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21〕,何复于此山哉〔22〕?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23〕,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24〕。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25〕,出示此图,展玩太息〔26〕,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震川先生集》卷十六)【注释】〔1〕吴:吴县,今已撤销并入江苏苏州市,为吴中区。
长洲:明代县名,后并入吴县。
明朝二县均属苏州府管辖。
〔2〕郡治所:州府官署所在地,此处是指苏州府治。
吴县和长洲县的衙门也设在苏州城内。
〔3〕治:治理。
〔4〕穹窿: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
阳山:在今苏州市的西北。
邓尉: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因东汉时邓禹曾隐居此山而得名,山上多梅花。
2024年苏州市吴江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苏州市吴江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山峰眉目含情,碧水波光有意。
苏州就像一朵(bó)________在水上的睡莲。
当淡淡的烟雾从太湖袅袅升起,淡梦一般笼了天际时,苏州变得有些缥缈朦(lóng)________起来。
日出,一处处形状各异的水面像一片片花瓣,泛着粼粼波光。
一个个古村镇风韵绰约,似乎只待丝竹声起,便翩翩起舞。
此时,撑一叶(piān)_______舟在太湖上荡漾,便可见一船船的红菱雪藕被送进了古镇集市。
鲜紫的菱角个儿大,壳薄饱满,用手剥开,里面乳白的菱肉脆嫩甜爽。
雪藕曾是皇宫里的贡品,孔小,质地细腻,清醇甘美。
雪藕光洁的外形常常被比喻为长着皓腕的红粉佳人。
姑苏的妩媚和灵动源于苏州的水,千万年间,苏州水慢慢凝聚成苏州人特有的一种品性、精神和文化。
苏州水看似温婉柔软,可骨子里不乏硬(lǎng)______雄健,足以①、②、③。
苏州的水,是多少年来苏州人追逐美好天堂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①(bó)在②朦(lóng)③(piān)舟④硬(lǎng)(2)语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作修改。
(3)根据语境,下列词语填入横线处,顺序最合适的是()A.①连天下②畅交通③开襟怀B.①开襟怀②连天下③畅交通C.①畅交通②连天下③开襟怀D.①畅交通②开襟怀③连天下二、名句名篇默写2.根据语境,补写出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作品。
胸怀家国天下,肩扛使命担当,是历代爱国文人的本色。
岑参戍边,“将军角弓不得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畏严寒,恪尽职守;苏轼打猎,“,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报效朝廷,壮心不已;(填人名)梦回沙场,“醉里挑灯看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激昂悲壮,渴望建功;文天祥兵败被俘,“?”(《过零丁洋》),舍生取义,视死如归;诸葛亮临危受命,“受任于败军之际,”(《》),心系社稷,忠贞不二。
文言文《吴山图记》古文赏析
《吴山图记》古文赏析【作品介绍】《吴山图记》主旨在于说明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不忍忘,亦不能自忘于其人。
全文结构巧妙,层次井然,抒情含蓄。
作者紧扣官与民的关系来展开议论,同时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家之块垒,真可谓运思良苦。
【原文】吴山图记吴、长洲二县〔1〕,在郡治所〔2〕,分境而治〔3〕。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4〕。
而灵岩〔5〕,吴之故宫在焉〔6〕,尚有西子之遗迹〔7〕。
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8〕。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9〕,七十二峰沉浸其间〔10〕,则海内之奇观矣〔11〕。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12〕,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13〕。
君之为县,有惠爱〔14〕,百姓扳留之〔15〕,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16〕。
夫令之于民〔17〕,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18〕;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19〕,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20〕,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21〕,何复于此山哉〔22〕?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23〕,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24〕。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25〕,出示此图,展玩太息〔26〕,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震川先生集》卷十六)【注释】〔1〕吴:吴县,今已撤销并入江苏苏州市,为吴中区。
长洲:明代县名,后并入吴县。
明朝二县均属苏州府管辖。
〔2〕郡治所:州府官署所在地,此处是指苏州府治。
吴县和长洲县的衙门也设在苏州城内。
〔3〕治:治理。
〔4〕穹窿: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
阳山:在今苏州市的西北。
邓尉: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因东汉时邓禹曾隐居此山而得名,山上多梅花。
《吴山图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吴山图记》原文、译文及赏析《吴山图》是吴县百姓送给离任县令魏用晦的纪念品,其功用相当于众多已程式化的“去思碑”。
但吴县百姓所送的《吴山图》却是礼轻情义重,因为它代表了老百姓对廉洁贤明县令的真情实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吴山图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吴山图记明代:归有光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
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
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译文吴县、长洲两县的县治,在吴郡的郡治所在地,两县划分境界各自管理。
府城西南的众多山冈,都在吴县境内。
其中最高的山峰,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
灵岩山上,春秋时吴国的宫殿的故址就在那儿,还有西施的遗迹。
像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等处,都是名胜所在地。
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内奇观了。
我同龄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
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吴山图记》课文翻译
《吴山图记》课文翻译《吴山图记》课文翻译《吴山图》是吴县百姓送给离任县令魏用晦的纪念品,其功用相当于众多已程式化的“去思碑”。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吴山图记》课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吴山图记》原文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
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
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译文吴县、长洲两县的县治,在吴郡的郡治所在地,两县划分境界各自管理。
府城西南的众多山冈,都在吴县境内。
其中最高的山峰,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
灵岩山上,春秋时吴国的宫殿的故址就在那儿,还有西施的遗迹。
像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等处,都是名胜所在地。
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内奇观了。
我同龄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
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
归有光《吴山图记》阅读答案
吴山图记(明)归有光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我同年得中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
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
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
今后有那么一天,吴县的老百姓将会在青山秀岩间挑选一块名胜宝地,在佛寺或道观里祭祀他,这完全是应该的。
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名山那样眷恋呢?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从前,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四十多年,还念念不忘黄州,以至于写下了怀念黄州的诗歌。
苏东坡替黄州人把这诗刻在石碑上。
由此后人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贤能之士到某一处地方,不单单会使那儿的人民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连自己也不能忘记那儿的人民。
现在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一天,他与我同在内庭,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就命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
唉!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震川先生集》卷十六)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诚:确实,实在B .亦被其泽而有荣也被:蒙受C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胜:风水宝地D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去:往,到5. D(去:离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山图记》古文赏析【作品介绍】《吴山图记》主旨在于说明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不忍忘,亦不能自忘于其人。
全文结构巧妙,层次井然,抒情含蓄。
作者紧扣官与民的关系来展开议论,同时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家之块垒,真可谓运思良苦。
【原文】吴山图记作者:归有光吴、长洲二县〔1〕,在郡治所〔2〕,分境而治〔3〕。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4〕。
而灵岩〔5〕,吴之故宫在焉〔6〕,尚有西子之遗迹〔7〕。
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8〕。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9〕,七十二峰沉浸其间〔10〕,则海内之奇观矣〔11〕。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12〕,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13〕。
君之为县,有惠爱〔14〕,百姓扳留之〔15〕,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16〕。
夫令之于民〔17〕,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18〕;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19〕,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20〕,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21〕,何复于此山哉〔22〕?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23〕,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24〕。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25〕,出示此图,展玩太息〔26〕,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震川先生集》卷十六)【注释】〔1〕吴:吴县,今已撤销并入江苏苏州市,为吴中区。
长洲:明代县名,后并入吴县。
明朝二县均属苏州府管辖。
〔2〕郡治所:州府官署所在地,此处是指苏州府治。
吴县和长洲县的衙门也设在苏州城内。
〔3〕治:治理。
〔4〕穹窿: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
阳山:在今苏州市的西北。
邓尉: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因东汉时邓禹曾隐居此山而得名,山上多梅花。
西脊:又称西碛山,在邓尉山西。
铜井:又称铜坑山,亦在今苏州市西南,以产铜而得名。
〔5〕灵岩:山名,在今苏州市木渎镇,又名石鼓山、研石山、象山、石城山。
〔6〕吴之故宫:春秋时吴国君主夫差曾在灵岩为西施建馆娃宫。
据传今灵岩山寺一带即是馆娃宫的遗址。
〔7〕尚:还。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越国君主勾践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西施备受吴王宠爱。
相传吴王曾在灵岩山上为西施建有琴台、梳妆台等。
〔8〕若:像。
虎丘:山名,一名海涌山。
在江苏苏州市西北阊门外。
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于此,三日有虎踞于上,故名。
唐王朝避其先世李虎讳,改称武丘。
后复旧名。
泉石幽胜,上有塔,登眺则全城在目,为苏州名胜。
剑池:池名。
在今江苏苏州市虎丘山。
相传秦始皇东巡时在这里找寻过吴王阖庐的宝剑;一说阖庐葬在这里,曾用鱼阳扁诸等宝剑各三千殉葬,故名。
天平:山名,在灵岩山北,因山顶方平,故名天平山。
尚方:山名,又称上方山、楞枷山,在原吴县西南。
支硎(xíng 形):山名,在原吴县西南,相传晋代名僧支遁曾隐于此山。
〔9〕太湖:在今江苏省南部,面积二千四百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旧说有三万六千公顷。
〔10〕七十二峰:太湖中有大小岛屿四十八个,加上沿湖的山峰和半岛,号称七十二峰。
尤以洞庭东山、西山、马迹山、三山、鼋头渚最为有名。
沉浸:浸入水中。
〔11〕海内:古人以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犹言天下。
《战国策;秦策一》云:“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12〕同年:封建时代同一年中举或同一年登进士第的互相称同年。
为吴县:出任吴县县令。
〔13〕高第:在吏部举行的考核中列为上等者称高第。
给事中:官名。
秦汉为列侯、将军、谒者等的加官。
常在皇帝左右侍从,备顾问应对等事。
因执事在殿中,故名。
魏或加官,或为正官。
晋以后为正官。
隋开皇六年(586),于吏部置给事郎。
唐属门下省。
元以后废门下省,而留给事中。
明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掌侍从规谏,稽察六部之弊误,有驳正制敕之违失、章奏封还一权。
魏用晦所任为刑科给事中,《明史;职官三》言其职责为:“刑科,每岁二月下旬,上前一年南北罪囚之数,岁终奏上一岁蔽狱之数,阅十日一上实在罪囚之数,皆凭法司移报而奏御焉。
”〔14〕惠爱:对老百姓施惠和爱护。
〔15〕扳留:挽留。
又作“攀留”,即攀缘车驾挽留,表示对离任者功绩的肯定和对离去的眷念。
〔16〕由是:因此。
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此处为褒义。
以为赠:即作为赠送的礼品。
〔17〕令之于民: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
〔18〕被:通“披”,受。
泽:恩惠。
荣:兴旺。
〔19〕择胜:选择形胜之处。
〔20〕尸祝:尸,代表鬼神受享祭的人;祝,传告鬼神言辞的人。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吴。
”注曰:“庖人尸祝,各安其所。
”尸祝在此处的意思是:将来把他当作祖先、神灵一样祭祀。
浮图:梵语音译,此处指佛教寺院。
老子之宫:即道观。
老子是道教供奉的始祖。
〔21〕既去:已经离开。
〔22〕(quán全):恳切、难以舍弃的样子。
〔23〕苏子瞻:即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宋仁宗嘉二年(1057)进士。
宋神宗熙宁年间任杭州通判,历知密州、徐州、湖州。
御史劾以作诗讪谤朝廷,贬谪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元间,累迁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再贬惠州、琼州,赦还卒于常州,谥文忠。
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宋史》有传。
韩魏公:即韩琦(1008;1075),字稚圭,宋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市)人。
天圣五年(1027)进士。
仁宗时,西北边事起,韩琦任陕西经略招讨使,与范仲淹率兵拒战。
韩、范久在兵间,名重当时,为宋廷所倚重,时人称为“韩范”。
西夏和成,入为枢密副使,嘉中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英宗立,封魏国公。
琦为相十年,临大事,决大议,虽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
卒谥忠献。
《宋史》有传。
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韩琦曾与其兄在黄州居过,黄州人以此为荣。
苏轼作有《书韩魏公黄州诗后》一文:“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诗。
”此处用韩琦之思念黄州之事言魏用晦思念吴县。
〔24〕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七年(1094)十月二十六日,苏轼作《书韩魏公黄州诗后》云:“而轼亦公(即韩琦)之门人,谪居于黄五年,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人也。
于是相与摹公之诗而刻之石,以为黄人无穷之思。
”黄人,即黄州人。
〔25〕内庭:即内廷,宫廷之内。
隆庆四年(1570),归有光任南京太侍寺丞,留京执掌内阁制敕房,纂修《世宗实录》,因此有机会在内廷与时任给事中的魏用晦见面。
〔26〕太息:出声长叹。
【题解】吴山,在江南苏州府吴县境内。
明魏用晦为吴令,升给事中,吴人绘《吴山图》赠之。
后在京,以此图求有光作记。
作者写了这篇文章。
文章中流露了普通老百姓对贤明官吏的期望。
旨在说明“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
文辞委婉,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归有光散文的特色。
【译文】吴县、长洲两县的县治,在吴郡的郡治所在地,两县划分境界各自管理。
府城西南的众多山冈,都在吴县境内。
其中最高的山峰,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
灵岩山上,春秋时吴国的宫殿的故址就在那儿,还有西施的遗迹。
像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等处,都是名胜所在地。
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内奇观了。
我同年得中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
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
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
今后有那么一天,吴县的老百姓将会在青山秀岩间挑选一块名胜宝地,在佛寺或道观里祭祀他,这完全是应该的。
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名山那样眷恋呢?从前,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四十多年,还念念不忘黄州,以至于写下了怀念黄州的诗歌。
苏东坡为黄州人把这诗刻在石碑上。
由此后人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贤能之士到某一处地方,不单单会使那儿的人民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连自己也不能忘记那儿的人民。
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的古文观止栏目。
()现在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一天,他与我同在内庭,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就命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
唉!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解析】《吴山图》是吴县百姓送给离任县令魏用晦的纪念品,其功用相当于众多已程式化的“去思碑”。
但吴县百姓所送的《吴山图》却是礼轻情义重,因为它代表了老百姓对廉洁贤明县令的真情实感。
对于作者归有光来说,吴县的山山水水实在太熟悉了,加之自己也曾在湖州府长兴县任过县令,因此,对《吴山图》的意义当有切身的感受,故下笔为文,随兴生发,侃侃而谈,毫无造作应酬之嫌。
第一段作者不直接从《吴山图》说起,而是极写吴县的山川形胜,而这些自然景观本身又极富文化积淀,显示出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
第二段先交待自己与《吴山图》主人的同年关系,再引出《吴山图》的故事,顺理成章地将一地的山川形胜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贤能之士联系起来,同时也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坚实的铺垫。
第三段先从县令的贤与不贤对老百姓的关系说起,又用苏轼和韩琦的故事为例,说明贤能之官吏自然会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深切怀念。
最后又上升到真正的贤者是“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最后一段称赏魏用晦是属于“不能自忘于其人”的贤者,“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全文结构巧妙,层次井然,抒情含蓄。
作者紧扣官与民的关系来展开议论,同时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家之块垒,真可谓运思良苦。
【相关资料】《吴山图》是作者的朋友魏用晦离任吴县县令时,当地百姓送给他的一幅山水画。
本文即以这幅画为线索,先寥寥数笔概写吴县的风物名胜和湖光山色,然后自然而然地写出魏用晦在担任县令时与当地百姓结下的难以忘怀的深厚感情,并以北宋苏轼和韩琦的故事,揭示出“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己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以此来称颂魏用晦对吴县的缱绻深情。
作者不刻意雕饰文字而写得清新淡雅,着眼吴县山水画而寓意于山水画外,构思颇为新巧。
【作者介绍】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省)人,明代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