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时提升作业(三) 3

合集下载

7年级历史课堂达标训练 训练·提升作业 1.5

7年级历史课堂达标训练  训练·提升作业  1.5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堂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一、选择题1.(2011·成都中考)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A.汉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唐玄宗2.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和唐太宗B.唐太宗和唐玄宗C.唐太宗和武则天D.武则天和唐玄宗3.“年少从军不畏苦,长戟短刀气如虎。

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

”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A.回纥B.南诏C.靺鞨D.吐蕃4.下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反映的是唐朝皇帝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场景。

下列事件与之直接有关的是( )A.昭君出塞B.文成公主入藏C.丝绸之路D.张骞出使西域5.历史上,回纥曾受唐朝中央征调,帮助唐政府平定了安史之乱,唐肃宗在评价回纥的功劳时说:“功济艰难,义存邦国,万里绝域,一德同心,求之古今,所未闻也。

”下列对回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它的族名原为回鹘B.它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C.它的首领被册封为怀仁可汗D.8世纪中期,建立汗国6.诗句“回鹘衣装回鹘马”反映了( )A.回鹘的经济水平比汉族先进B.汉族人民对回鹘的衣装和马匹十分喜爱C.回鹘的手工业水平高于汉族D.汉族与回鹘的友好往来十分密切7.(2011·牡丹江学业考)右图建筑屹立于牡丹江市宁安境内,它历经风雨沧桑,见证了千年前的“海东盛国”的辉煌。

这里的“海东盛国”是指( )A.吐蕃B.南诏C.渤海D.后金8.“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反映的是( )A.西域各族对中原地区的向往之情B.吐蕃和唐朝的密切关系C.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D.回纥与唐朝的密切关系9.唐朝时期,吐蕃实力强大,南方六诏中有五诏依附吐蕃,只有哪一诏依附唐王朝,并在唐的支持下统一了六诏( )A.东诏B.西诏C.南诏D.北诏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课时提升作业(9) B卷 必修1 第三章 第3讲

课时提升作业(9) B卷 必修1 第三章 第3讲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九)B卷(4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8分,共56分。

每小题至少一个答案正确,选不全得4分)1.如图是一种升降电梯的示意图,A为载人箱,B为平衡重物,它们的质量均为M,上下均有跨过滑轮的钢索系住,在电动机的牵引下使电梯上下运动。

如果电梯中乘客的质量为m,匀速上升的速度为v,电梯即将到顶层前关闭电动机,依靠惯性上升h高度后停止,在不计空气和摩擦阻力的情况下,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关闭电动机后,乘客处于超重状态B.关闭电动机后,乘客处于失重状态C.由于A、B质量相等,故关闭电动机后,乘客的加速度大小为gD.关闭电动机后,电梯上升的高度h一定小于2v2g2.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A和B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1和F2,且F1>F2,则A施于B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A.F 1B.F 2C.12(F 1+F 2) D.12(F 1-F 2)3.(2013·河西区模拟)如图甲所示,一个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在t=0时刻,物体在水平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

在0到t 0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a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则( )A.在0到t 0时间内,力F 大小恒定B.在0到t 0时间内,物体的位移逐渐变大C.在0到t 0时间内,物体的速度逐渐变大D.在0到t 0时间内,物体的速度逐渐变小4.(2013·上饶模拟)如图所示,小车的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人用恒力F 拉绳,若人与车保持相对静止,且地面为光滑的,不计滑轮与绳的质量,则车对人的摩擦力可能是( ) A.0B.m MF m M -+,方向向右 C.m M F m M -+,方向向左 D.M m F m M-+,方向向右5.停在10层的电梯底板上放置有两块相同的条形磁铁,磁铁的极性及放置位置如图所示。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伟大的抗日战争课时提升作业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伟大的抗日战争课时提升作业

课时提升作业(四)伟大的抗日战争(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右图是一幅美国人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漫画,标题为《一块一块》。

它反映了()A.美国操纵日本控制中国的意图B.日本占领中国的意图C.美日联合共同侵略中国的意图D.中国被列强共同瓜分的局势2.(2014·余杭中学模拟)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某某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某某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

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

”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3.(2014·某某示X高中模拟)右图为1946年12月12日东北解放区邮电管理总局发行的《双十二纪念》邮票。

以下关于此邮票发行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双十二”事变的发生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②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到顶点,民族危机深重③当时的国民党军队正在重点进攻东北解放区④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内战政策的不满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4.(2014·某某模拟)“中国共产党愿当此时机,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

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

”中国共产党提出上述奋斗目标,是为了()A.团结各阶层力量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实现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C.实现民族团结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D.团结各阶层力量反对蒋介石5.(2014·某某模拟)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X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6.“1938年3月底到4月初,他们(日军)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人之众。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习题:5.1《朝鲜战争》 Word版含答案.pptx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习题:5.1《朝鲜战争》 Word版含答案.pptx
【解析】 朝鲜战争是在美苏冷战背景 下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
【答案】 A 5.以下是进攻朝鲜时联合国军的兵力 组 成 (%)( )
国家 陆 海 空
学无止 境
军军军
其他盟国 9.5 6.6 0.9
(除韩国) 8 6 7
美国
50. 85. 93. 32 89 38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
A.美国操纵联合国军队,并担当主力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 年)6 月 25 日,朝鲜北方 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朝鲜 北方迫使朝鲜南方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 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 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 大 博览》 材料二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南方 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
——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它们在哪一历史要素上有相同的记录? (2) 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材料 二、三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之 处?这种不同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怎样的 突出特点? (3) 假如历史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材料研 究该历史事件,从史料收集角度看,存在怎 样的不足之处? 【答案】 (1)朝鲜战争(或朝鲜战争的 爆发)。战争爆发的时间。 (2)不同: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 划了这一进攻;材料二、三认为,朝鲜南方 军队在美国的支持或预谋下发动内战。特 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答美苏冷战、美苏对抗也可)
A. 双方势均力敌 B.朝鲜南北双方完全依靠外来支援 C .战争某种程度上是美苏对抗的反映 D.美国战机性能优于苏联战机 【答案】 C 9.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在兵力和装备 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但最终遭到失败,其 主要原因是(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 科技与文学艺术》第一讲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 科技与文学艺术》第一讲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岳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

孔子的下列主X,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A.“为政以德”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D.“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解析】选D。

D项中的“礼”,指的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从材料看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而孔子依然坚持恢复西周的礼制,说明其是周朝的“捍卫者”,故D项正确;A项中的“为政以德”、B项中的忠恕之道以及C项中的“因民之利”都体现出重民思想,在当时以及后世具有积极的影响,与维护周制不符合,故A、B、C项错误。

2.(2015·某某三市一模)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殷商继承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

这反映了孔子( )A.主X政治改良B.非常推崇夏商周三代C.对夏商周三代研究精通D.主X复古倒退【解析】选A。

根据材料“殷商继承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可知,商周两朝都对前代的制度进行了改革,由此可知,孔子主X政治改良,故选A。

B、C、D都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加固训练】(2014·东城期末)“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解析】选A。

材料“王道既微,诸侯力政”说明当时分封制遭破坏,诸侯争雄,结合所学可知为春秋战国时期,材料“九家之术,蜂出并作”表明为“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社会文化背景正是礼崩乐坏,思想多元,故A项正确;黄老学说被尊崇一般在朝代建立之初,故B项错误;儒释道并存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C错误;拜金逐利盛行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应该是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后,故D项错误。

2021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6.16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2021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6.16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六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22·石家庄质检)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经》中提道:“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

”可见家猪对供应肥料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 )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解析】选B。

依据材料中“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说明白家猪对供应肥料的意义,与解决温饱问题无直接关系,故A错误;家猪饲养有利于供应肥料,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进展,故B正确;自然经济的产生主要得益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C错误;农商皆本的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

【加固训练】《后汉书》载:“建武初……(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头留意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农夫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解析】选B。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提高技术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正确。

2.(2022·南昌联考)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缘由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B.精耕细作的需要C.小农经济的阻碍D.耕牛的极度缺少【解析】选C。

冶铁技术的落后与否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无必定的联系,故A错误;铁犁牛耕技术更加有利于精耕细作的需要,故B错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由于财力有限,使得占用肯定财力的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受阻,而锸、锄适应了小农生产需要,故C正确;耕牛的极度缺少会在肯定程度影响牛耕的推广,但不是主要缘由,故D错误。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摩尔质量课时提升作业(三) 1.3.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摩尔质量课时提升作业(三) 1.3.1

4.(LK必修1·P26改编)咖啡含有咖啡因(化学式为C8H10N4O2),咖啡因能 兴奋中枢神经、消除疲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咖啡因的摩尔质量为194 g B.0.194 g咖啡因的物质的量为0.001 mol C.0.194 g咖啡因分子数为6.02×1021 D.19.4 g咖啡因原子数为1.444 8×1023
3.(LK必修1·P28改编)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数之比为1∶1 B.硫原子数之比为1∶1 C.氧原子数之比为1∶1 D.质量之比为4∶5
【解析】选C。 n(SO2)=n(SO3),N(SO2)=n(SO2)·NA,N(SO3)=n(SO3)·NA, 故N(SO2)∶N(SO3)=n(SO2)∶n(SO3)=1∶1,硫原子数为1∶1,氧原子数 之 比为2∶3,质量之比为64∶80=4∶5。
【拓展深化】物质的量与粒子数 (1)1 mol任何粒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相同物质的量的任何粒 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分子数目相同,则其物质的量相同,这与 物质的存在状态无关。 (2)粒子数目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 N1 n1 。
N2 n2
【典题训练】(2015·连云港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尔是表示物质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6.02×1023个分子 B.2H既可表示2个氢原子,又可表示2 mol氢原子 C.1 mol氯含有6.02×1023个微粒 D.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等于6.02×1023
2.(2015·海口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1 mol O的质量是16 g·mol-1 ②Na+的摩尔质量是23 g·mol-1 ③
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1 ④氢的摩尔质量是2 g·mol-1

2014版英语复习方略(外研版通用) 课时提升作业(三) 必修1 Module 3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

2014版英语复习方略(外研版通用) 课时提升作业(三) 必修1 Module 3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三)Ⅰ. 单项填空1. He feels relaxed and even begins to whistle because of the distance_______ covered.A. three fifth; wereB. three fifth; wasC. three fifths; have beenD. three fifths; has been2. —The head teacher said we had only three days to finish the project.—Don’t worry. We have already two thirds of it.A. taken overB. got throughC. made upD. given away3. She spoke ill of him out of.A. curiosityB. interestC. sympathyD. envy4. (2013·杭州模拟)Medical staff fled as flames and smoke filled an Indian hospital,their patients to the fire, which killed 89 people.A. abandonedB. having abandonedC. to abandonD. abandoning5. (2013·临汾模拟)Keeping o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can be very frustrating, but it will in the end.A. take offB. pay offC. call offD. send off6. Hearing this, tears came to my eyes as I realized a fool I had been to judge Jim’s father as a fail ure.A. howB. thatC. whatD. why7. (2013·哈尔滨模拟)—Would you mind if I parked my car here?—.A. Yes, pleaseB. Of course not. It’s not allowed hereC. I’d rather you didn’t actuallyD. No, you’d better not8. (2013·沈阳模拟)To enjoy the, Irene would rather spend long hours on the train than travel by air.A. sightB. viewC. sceneryD. scene9. I suggested that the person elected chairman.A. refer toB. referred to beC. referring to should beD. referred to was10. —He looks so and the kids are really scared.—He often uses that look to frighten them.A. frightened; frightenedB. frightened; frighteningC. frightening; frightenedD. frightening; frightening11. A few minutes earlier, and you would have seen the NBA star. But you.A. didn’t comeB. don’t comeC. haven’t comeD. won’t come12. The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from Xichang Space Center has entered the orbit successfully.A. to be launchedB. launchedC. launchingD. having launched13. It is because he experience that he is rejected.A. is short ofB. is short forC. lacks ofD. lacks for14. (2013·厦门模拟)The CCTV program, People Who Moved China, honors thosecontributions should be remembered.A. whoseB. whichC. theirD. who15. What prize in the following competition?A. do you think you will getB. do you expect will you getC. do you think you have gotD. do you expect have you gotⅡ. 阅读理解AKarl Benz would possibly be shocked at the continued popularity of his invention. Our desire for cars has grown to a point where there is now around one car for every 11 people in the world. Reasonably, you may think that more cars mean more road accidents. But, as ever, numbers tell the truth.Take the UK as an example. In 1950, a few years before I was born, there were 4. 4 million vehicles in Britain, one for every 11 people. In 2011, there were 34 million vehicles, eight times as many, and more than one for every 2 people. There were 5, 012 deaths on UK roads in 1950, but by 2011 the number of deaths had dropped by 63%.If we translate these figures into the chance in a million of dying, or micromorts (百万死亡率), there was an average of 102 micromorts per person per year in 1950, dropping to just 31 micromorts per year in 2011. Or to put it another way, each 100, 000 vehicles in 1950 were responsible for 114 deaths, but by 2011 they were responsible for only five deaths.Almost all of the richer nations have followed this pattern, in spite of traffic increasing. In the 30 years between 1980 and 2009, deaths on roads fell by 55% in Australia, 69% in France, 63% in Britain, 54% in Italy and 58% in Spain. But deaths slightly rose in Greece.Sadly these trends are not observed the world over. While the average risk for a person from dying on the roads in high-income countries is 103 micromorts per year, it is 205 in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Of 3, 500 people killed a dayworldwide, 3, 000 ar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in spite of those countries containing less than half of all cars on the road. (304W)1. The first paragraph tells us.A. Karl Benz is the inventor of vehiclesB. there is a car for every 11 people in Britain nowC. numbers show more cars mean more road accidentsD. the number of cars in the world will reduce in the future2. How many people died in Britain by 2011?A. About 5, 000.B. About 3, 600.C. About 1, 800.D. About 63.3. I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untries deaths on roads have possibly risen?A. The USA.B. Japan.C. India.D. Spain.4.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A. before 1950 there was more than one car for every two peoplein BritainB. there was just 31 micromorts per year in 2011 in France and BritainC. deaths on roads have slightly risen in Italy in the last 30 yearsD. now most of the deaths on roads are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B(原创)A record 1. 12 million people took theannual national civil servant exam on Nov. 26, 2012, arebound after the number fell in 2010 and 2011.Some 1. 5 million people who registered for this year’s exam passed the qualification assessment(认定), and 1. 12 million took the exam on Sunday, according to figures from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Servant. They are competing for around 20, 800 positions in more than 140 State-level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their local branches.The number of qualified applicants and number of people who took the exam reached a new high in 2009 before dropping in the following two years. This year’s numbers showed a rebound in interest. High employment pressure, fierce competition for jobs and the chance of a stable working life are the main reasons behind the demand for government positions, said an article released by the administration on Sunday.However, the Administration said that some positions, particularly those in remote and poor areas, have failed to attract ap plicants. “We hope our applicants can devote themselves to working in West China, in remote and less-developed regions, and in areas that the country needs them most, ”the article said.Li Yongxin, president of the Zhonggong Education Group, which offers private training for exam hopefuls, said that in the past few years, only two thirds of applicants actually take the exam. But on Sunday, three fourths of the applicants did so.The Administration has also warned that anyone who cheats in the exam will not be allowed to reapply for five years. And people who organize group cheating or hire ghostwriters to take the exam will be banned for life.Some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are ineligible(不符合资格的)to take the civil servant exam, are trying to take the exam by applying with false information—inventing degrees and work experience.The civil servant exam is only open to university graduates and people who have work experience.Various examination sites across China have carried out measures to stop cheating. (328W)5.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A. Record Number of Hopefuls Took Part in Annual National Civil Servant ExamB. Annual National Civil Servant ExamC. Many People Took Part in ExamsD. Record Number of Hopefuls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ccordingto the passage?A. The number of the people taking part in the annual civil servant exam has been increasing for three years.B. Not all positions are attractive to the applicants.C. Three fourths of the applicants took the exam in 2012.D. Anyone who cheats in the exam will not be allowed to reapply for five years.7.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rebound” in Paragraph 3most probably mean?A. riseB. fallC. rise again after a fallD. no change8. How many people who passed the qualification assessment didn’t take the exam this year?A. About 1, 500, 000.B. 1, 120, 000.C. 38, 000.D. About 380, 000.【语篇随练】翻译阅读理解中的句子并分析句子结构1. If we translate these figures into the chance in a million of dying, or micromorts, there was an average of 102 micromorts per person per year in 1950, dropping to just 31 micromorts per year in 2011.【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本句的主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面是_______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后面是_________________作结果状语。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二讲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二讲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

课时提升作业(二)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5·山西诊断)《汉书·严助传》记载,汉武帝得严助、朱买臣等“并在左右”“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义理之文,大臣数诎”。

由此看来,汉武帝时( )A.增设外朝牵制中朝的权力B.中央机构较秦代有所调整C.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D.大臣廷议呈现出常态化趋势【解析】选B。

材料中体现了汉武帝时选身边近臣辅政,与大臣相互制约,体现了汉代中央机构与前代相比调整的地方。

2.黄仁宇认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从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隋唐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A.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B.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解析】选A。

抓住题目关键信息“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提取时间信息“秦汉”“隋唐”,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秦汉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发展时期,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央集权制的完善,三省之间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故A正确。

【拓展延伸】唐代的宰相制——委员制(1)三省制的特点在于互相牵制,中书省发出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但此制度亦有其弊端,就是当中书省与门下省意见不一致时,往往由于涂归封还,以致造成拖延,废时失事,为了补救此弊,于是有政事堂的设立。

(2)政事堂是中书省及门下省联席议政的地方,中书及门下两省的长官均须出席会议,尚书省的长官若获得“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机务”等名衔,亦可出席政事堂会议。

另外,官位较低者,如兼有“同三品平章事”之衔,亦得入政事堂议事,凡能进入政事堂的,一般均被视为宰相。

故唐代的宰相,实不止三省的长官,所以唐代的宰相制可称为委员制,由各宰相共同负责,可避免独相专揽大权之弊。

3.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 (1 ~ 10 题为基础达标题,11~ 15 题为能力提升题)1.(2018 ·常州高二检测) 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

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

”这表示“理”是 ()A.超时空的,圆满的精神实体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规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答案C剖析从题干中“有物必有则”,可以看出,理是一种法规,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规,故 C 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2.宋代“二程”的思想对于儒学发展的意义在于:他们第一次以“公义”作为最高范围,系统地整理了儒家学说,认为“凡事皆有理”而“万理出于一理”。

这从理论上确立了()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儒家心学的统治地位C.儒家伦理学说的天生声威性D.理学作为统治思想的合理性答案C剖析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于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接受,故 A 项错误;“二程”的思想属于程朱理学门派,与陆王心学有差异,故 B 项错误;“二程”所谓“公义”,实际上是从天理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的纲常礼教、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 C 项正确;题干要求从“理论上”而不是其本质作用,故D项错误。

3.(2017 ·宿迁高二期末) 李约瑟称朱熹理学“反响了近代科学的立足点”,“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见解并无不相同”。

他的主要依照是朱熹主张()A.格物致知B.先理后气C.心即理也D.理气同源答案A剖析格物致知重申亲身实践获得真知,这与西方科学中实践精神不谋而合, A 项吻合题意,故 A 项正确; B、C、D 都是理学的内容,但不吻合题意,故B、C、 D 错误。

4.(2017 ·泰州高二期末) 朱熹认为:“为吾民者,父义,兄友,弟敬,子孝以上同保之人今仰互相劝戒,孝顺父亲母亲,恭敬长上,友好宗姻,周恤街坊,各依本分保内如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事迹显然,即仰具申,当依条旌赏。

历史单元作业设计一等奖

历史单元作业设计一等奖

历史单元作业设计一等奖一、历史作业设计理念与依据(一)设计理念作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学生实现知行转换、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作业应有效帮助学生培养习惯、巩固知识、建构方法、形成能力,培养学科素养。

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精选精练,避免大量的机械性、重复性作业,作业也不仅仅只着眼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记忆,应该是帮助学生在知识掌握基础上去感知历史、走进历史,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为镜明得失,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二)设计依据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中,有两条围绕作业问题展开,提出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在第10条中指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在第10条中指出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

2021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认真批改反馈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健全作业管理机制、纳入督导考核评价。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作业与测评(含答案) 课时提升作业(三) 1.1.2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作业与测评(含答案) 课时提升作业(三)  1.1.2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三)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5分钟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0={0}B.0∈{0}C.0⊆{0}D.0∈{∅}【解析】选B.{0}是含有1个元素0的集合,故0∈{0}.【补偿训练】如果M={x|x+1>0},则( )A.∅∈MB.∅=MC.{0}∈MD.{0}⊆M【解析】选D.M={x|x+1>0}={x|x>-1},所以{0}⊆M.2.(2015·惠州高一检测)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A.{x|x+3=3}B.{(x,y)|y2=-x2,x,y∈R}C.{x|x2≤0}D.{x|x2-x+1=0,x∈R}【解析】选 D.对A,{x|x+3=3}={0};对B,{(x,y)|y2=-x2,x,y∈R}={(0,0)};对C,{x|x2≤0}={0};对D,由于Δ=(-1)2-4=-3<0,即方程x2-x+1=0无解,故{x|x2-x+1=0,x∈R}=∅.3.(2015·浏阳高一检测)已知集合A={x|3≤x2≤5,x∈Z},则集合A的真子集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选C.由题意知,x=-2,2,即A={-2,2},故其真子集有3个.【误区警示】本题易忽视真子集这一条件而误选D.4.已知集合M={x|y2=2x,y∈R}和集合P={(x,y)|y2=2x,y∈R},则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是( )A.M PB.P MC.M=PD.M,P互不包含【解析】选D.由于两集合代表元素不同,即M表示数集,P表示点集,因此M与P 互不包含,故选D.【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易忽视集合的属性而误选C.5.(2015·临沂高一检查)已知全集U=R,则正确表示集合M={-1,0,1}和N={x|x2+x=0}关系的Venn图是( )【解析】选B.由N={x|x2+x=0}={-1,0},得N M.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6.已知集合A={x|x2-3x+2=0},B={1,2},C={x|x<8,x∈N},用适当符号填空:A B,A C,{2} C,2 C.【解析】A={1,2},B={1,2},C={0,1,2,3,4,5,6,7},所以A=B,A C,{2}C,2∈C.答案:= ∈7.(2015·玉溪高一检测)已知集合A={x|-2≤x≤3},B={x|x≥m},若A⊆B,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解题指南】根据集合间的关系,借助数轴求解.【解析】将集合A,B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所以m≤-2.答案:m≤-2=1},则A,B的关系是.8.设x,y∈R,A={(x,y)|y=x},B={(x,y)|yx=1}={(x,y)|y=x,且x≠0},故B A.【解析】因为B={(x,y)|y答案:B A【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易忽视集合B中x≠0而误认为A=B.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9.已知集合A={(x,y)|x+y=2,x,y∈N},试写出A的所有子集.【解析】因为A={(x,y)|x+y=2,x,y∈N},所以A={(0,2),(1,1),(2,0)}.所以A的子集有:∅,{(0,2)},{(1,1)},{(2,0)},{(0,2),(1,1)},{(0,2),(2,0)},{(1,1),(2,0)},{(0,2),(1,1),(2,0)}.10.(2015·成都高一检测)若集合A={x|(k+1)x2+x-k=0}有且仅有两个子集,求实数k的值.【解析】集合A有且仅有两个子集说明A中仅有一个元素,那么对于方程(k+1)x2+x-k=0,若k+1=0,即k=-1,方程即为x+1=0,x=-1,此时A={-1},满足题意; 若k+1≠0,则需Δ=0,即12-4(k+1)(-k)=0,,此时A={-1},满足题意.解得k=-12.所以实数k的值为-1或-12(2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2015·枣庄高一检测)集合A={2n+1|n∈Z},集合B={4k±1|k∈Z},则A与B 间的关系是( )A.A∈BB.A BC.A∉BD.A=B【解析】选 D.因为整数包括奇数与偶数,所以n=2k或2k-1(k∈Z),当n=2k 时,2n+1=4k+1,当n=2k-1时,2n+1=4k-1,故A=B.2.集合B={a,b,c},C={a,b,d};集合A满足A⊆B,A⊆C.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的个数是( )A.8B.2C.4D.1【解析】选C.因为A⊆B,A⊆C,所以集合A中的元素只能由a或b构成.所以这样的集合共有22=4个.即:A=∅或A={a}或A={b}或A={a,b}.【补偿训练】若集合A={1,3,x},B={x2,1}且B⊆A,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的个数是( )A.1B.2C.3D.4【解析】选C.因为B⊆A,所以x2∈A,又x2≠1,所以x2=3或x2=x,所以x=±√3或x=0.故选C.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设集合M={(x,y)|x+y<0,xy>0}和P={(x,y)|x<0,y<0},那么M与P的关系为.【解析】因为xy>0,所以x,y同号,又x+y<0,所以x<0,y<0,即集合M表示第三象限内的点.而集合P也表示第三象限内的点,故M=P.答案:M=P4.(2015·抚州高一检测)若A={1,2},B={x|x⊆A},则B= .【解题指南】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集合B的含义,即它是由集合A的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解析】由于x⊆A,即x是集合A的子集,故B={∅,{1},{2},{1,2}}.答案:{∅,{1},{2},{1,2}}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5.已知A={x|x<-1或x>2},B={x|4x+a<0},当B⊆A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因为A={x|x<-1或x>2},},B={x|4x+a<0}={x|x<−a4≤-1,即a≥4,因为A⊇B,所以-a4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a≥4.【拓展延伸】由集合间关系求解参数的三部曲第一步:弄清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谁是谁的子集;第二步:看集合中是否含有参数,若含参数应考虑参数使该集合为空集的情形;第三步:将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转化为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求出相关的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6.已知集合A={2,4,6,8,9},B={1,2,3,5,8},又知非空集合C 是这样一个集合:其各元素都加2后,就变为A 的一个子集,若各元素都减2后,则变为B 的一个子集,求集合C.【解析】由题设条件知C ⊆{0,2,4,6,7},C ⊆{3,4,5,7,10},所以C ⊆{4,7},又因为C 非空,所以C={4},{7}或{4,7}.【补偿训练】已知集合A={1,1+d,1+2d},集合B={1,q,q 2},若A=B,求实数d 与q 的值.【解析】由A=B,得①{1+d =q,1+2d =q 2,或②{1+d =q 2,1+2d =q.解①,得{q =1,d =0.此时A=B={1}与A,B 中含有3个元素矛盾,舍去.解②,得{q =−12,d =−34或{q =1,d =0(舍去), 当q=-12,d=-34时,A=B={1,14,−12},符合题意.所以q=-12,d=-34. 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6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课时提升作业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6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课时提升作业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6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课时提升作业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建立“太平天国”,自称“天王”。

但是,“上帝”“上主”“天”都不能挽救太平天国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A.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太平天国领导者没有践行《天朝田亩制度》C.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解析】选C。

太平天国运动是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领导者在一些占领区内,承认耕者有其田,实践了《天朝田亩制度》,故B项错误;C 项表明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故C项正确。

2.(xx·晋冀豫三省联考)“评价太平天国,不能非此即彼。

无论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如何,无论洪秀全其人如何,也不能反过来说大清就是好的,大清的镇压是正义的,大清不需要被革命。

”这一观点认为对太平天国运动应该()A.遵从革命史观来评价B.功过折中进行评价C.结合事实作具体分析D.主要肯定其反清意义【解析】选C。

本题考查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方法问题。

题目中关键信息“不能非此即彼”,即要按照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结合事实对历史事件作具体分析。

【拓展延伸】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1)清政府和列强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反动势力空前强大。

(2)领导这次起义的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是新的阶级力量的代表,农民小生产者无法克服自身的狭隘、自私、保守等弱点。

(3)太平天国未能形成科学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纲领。

(4)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存在严重的宗派思想,造成内部团结破坏,革命力量削弱。

(5)太平天国政权的封建化,领导集团享乐腐化。

(6)太平天国军事战略的严重失误。

3.“在长期的犹豫不决后,欧洲人终于决定支持大清政权……因为他们与满洲人签有条约和贷款协议……”这表明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从根本上取决于()A.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B.列强维护侵略权益的需要C.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D.列强实现以华治华的需要【解析】选B。

2014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一) 第一单元

2014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一)  第一单元

课时提升作业(一)(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无锡模拟)有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D.王室日益腐败2.有学者认为西周封邦建国是为了“控股政权”,其扩充“股份”的主要方式是( )A.采取内外服制B.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度C.大封同姓诸侯D.对殷商国形成包围3.(2013·南京调研)《尚书·召诰》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4.(2013·扬州模拟)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司母戊鼎”的标牌被改为“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的命名是郭沫若所为,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

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集权制度D.礼乐制度5.据《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

这是指( )①宗法制遭到破坏②分封制遭到破坏③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④郡县制受到挑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在分封诸侯国时,周公要求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

对划线部分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这是西周实行的民族分化政策的反映D.有利于缓和部族间的矛盾,巩固西周统治和维护等级差别7.“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七罗马的法律制度人民版[附答案]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七罗马的法律制度人民版[附答案]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七罗马的法律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法律条文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这是西方的第一部成文法。

上述做法都有利于( )A.扩大法律适用范围B.推进对基层民众的教化C.冲击旧贵族的特权D.强化对个人权利的保护【解析】选C。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郑国子产的“铸刑书”中含有限制贵族特权的内容,不利于贵族的罪行擅断和任意刑杀,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也在客观上限制了贵族权力,故选C。

2.中国优秀的罗马法专家、原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周枬先生在《罗马法原论》中指出:“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根本未称是神意,相反,法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规范。

”这体现出罗马成文法( )A.强调人在立法中的地位B.否定习惯法中神的意志C.使人权有了法律保障D.调整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解析】选A。

依据材料“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根本未称是神意,相反,法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规范”可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体现了人的意志,而不是神的意志,故A正确,D错误;B、C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选A。

3.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转移给他”。

这说明( )A.罗马法蕴含一定的契约精神B.罗马法体现了“君权神授”原则C.罗马皇帝享有国家最高权力D.罗马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解析】选A。

从材料反映的皇帝的决定有法律效力的原因是“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转移给他”来看,罗马法蕴含一定的契约精神,故选A。

材料反映的是“君权民授”,排除B;C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贵族意志”的法律效力,排除D。

4.意大利法学家维柯把罗马法看成“诗”“歌”,即法律是用一些暗含事实真相、具有公文程式般的面具来表达。

2020届高考艺术生历史复习课时作业:主题训练三 改革开放——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艺术生历史复习课时作业:主题训练三 改革开放——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Word版含解析

主题训练三(时间:3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蚌埠二模,31)1978年11月底,《人民日报》报道,广西允许农民养猪,“凡向国家交售头肥猪,可以自宰一头,允许上集市出售。

”北京通县也出现了“把仔猪下放给社员寄养”的新现象。

报道还说,那些否定上述新政策、新现象的声音,是“文化大革命”流毒。

这表明当时()A.群众自发的改革举措获政府支持B.改革开放政策成为普遍共识C.改革开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D.经济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解析:D[根据材料“凡向国家交售头肥猪,可以自宰一头,允许上集市出售。

”“把仔猪下放给社员寄养”“那些否定上述新政策、新现象的声音,是‘文化大革命’流毒”可知经济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故选D项;材料主旨强调改革是趋势,未涉及改革的主体为群众,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改革是趋势,未涉及开放,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改革是趋势,未涉及开放,排除C项。

]2.(2020·太原模拟)同1978年相比,1982年我国的工农业产值增长32.6%,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已较为明显,而且,失调的经济比重也有所调整,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C.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全面展开D.国家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解析: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经济开始进入较快发展阶段,故选B项。

]3.(2019·江苏省百校大联考,12) 1980年,中国改革先锋步鑫生出任浙江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一砍“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在车间实行“联产计酬制”;二砍不合理的劳保福利制度,请假不发工资;三砍“铁饭碗”制度等。

以下有关步鑫生对工厂改革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A.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B.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C.针对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D.成为企业成功进行改革的模范解析:C[步鑫生对工厂的改革措施,包括砍掉“大锅饭”的分配制度、不合理的劳保福利制度和“铁饭碗”制度,均是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采取的措施,故答案为C项;国有企业改革是从1984年开始,排除A项;当时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尚未确立,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七年级上册历史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长江全能学案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长江全能学案答案(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自主学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制造和使用工具。

2、云南省。

二、北京人1、70 202、中国。

三、山顶洞人1、北京2、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经会人工取火,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等。

3、血缘。

课时作业【基础巩固】1 - 5 B B C A C6 - 9 C C D C【能力提升】10、(1)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以采集和狩猎为生,都能使用火。

(2)山顶洞人以氏族的形式聚居,他们能够人工取火,能够用骨针缝制衣服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长江全能学案答案(二)原始的农耕生活【自主学习】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7000 水稻2、干栏式房屋。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五六千粟2、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

3、半地穴三、大汶口原始居民1、陶器有了黑陶和白陶。

2、私有财产贫富课时作业【基础巩固】1 - 5 D C C D C6 - 9 C B C C【能力提升】10、(1)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了水稻。

(2)长江流域土地肥沃、温暖湿润的地理条件有利于水稻的种植。

七年级上册历史长江全能学案答案(三)华夏之祖【自主学习】一、炎黄战蚩尤1、炎帝和黄帝。

2、涿鹿。

二、黄帝——“人文初祖”1、养蚕缫丝文字乐谱2、黄帝。

三、尧舜禹的“禅让”1、舜禹禅让制2、禹。

3、夏朝的建立。

课时作业【基础巩固】1 - 5 C B A C C6 - 9 C D A A【能力提升】10、(1)传说中黄帝造车造船,教人们挖井,制造衣服,建造宫室,妻子嫘祖发明养蚕,仓颉制造文字,伶伦制造音律。

(2)黄帝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形成华夏族主体,海内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高中历史单元创新作业设计

高中历史单元创新作业设计

高中历史单元创新作业设计摘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指出,素质教育中的智育和以往教育理念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对创新性的强调。

基于此,高中教学评价中应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

作业是教学评价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的重要路径。

文章以明清时期为例,基于学情和单元整体作业目标设计创新性单元作业,通过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拓展性作业三类创新作业的设计,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核心素养单元作业设计是指教师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依据一定的学习目的,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形成作业的过程。

单元作业设计共分为设计原则、设计思路、作业目标、作业内容、实施建议和作业评价等主要环节。

实施单元创新作业设计是新课改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必然选择,也是探索提升学生跨学科知识运用、综合分析问题、实践操作等能力发展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类、创新性作业设计的核心要义。

一、单元作业的设计原则(一)主体性原则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单元创新作业是学生展现个性性、多样性和主体性学习的具体方式。

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设计不同难度深度的作业,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与传统的课时作业相比,单元作业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

单元作业的设计,要从整体上考虑单元作业目标、作业内容、实施建议之间的关系,使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前后联系,层层递进,形成一个完整的宏观框架。

(三)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历史单元创新作业设计的必然选择。

也就是说,教师要打破教材单元限制,挖掘与单元知识密切相关的其他知识,整合设计相关作业,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单元作业的设计思路一方面,单元作业设计要立足于教材单元,但又不能局限于单元教材。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作业)-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作业)-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作业)一、作业目标通过作业检测进一步巩固对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作业设计(一)基础巩固(必做题,建议五分钟完成)1.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

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2.下图为唐代吏部尚书出身阶层占比示意图。

这反映出当时()A.地方豪强势力膨胀B.首创科举选官制度C.官僚制度日益成熟D.士族阶层影响仍在3.《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二卷记载:长孙顺德,唐朝开国元勋,因受贿被唐太宗公开羞辱,在朝堂百官面前公布案情并赏绢帛令其羞愧。

悔过自新后,再起为泽州刺史,整肃吏治获赞誉。

这反映了唐朝监察制度的特点是()A.严刑峻法,不留余地B.道德惩戒,以儆效尤C.仁政为主,刑法为辅D.纵容腐败,事后弥补4.《后汉书》记载:“许武以弟许晏、许普未显,欲令成名,乃剖财产为三,自取肥田广宅,二弟所得悉劣。

乡人皆称弟克让,以此并得选举。

”这体现了()A.财产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B.察举制的弊端C.选拔官吏以品评等级为主D.科举制的演变5.明初,科考出现震惊朝野的南北榜案,在洪武三十三年会试中录取的五十一人皆为南方人。

经查实不存在舞弊,后始分南北卷。

这源于()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B.考试制度的不公平C.南北考生水平的差异D.明代主考官的腐败【设计意图】通过完成本组习题强化学生对古代中国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制度的认识。

(二)综合运用(必做题,建议十分钟时间完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曾国藩于1868年出任直隶总督,半年后他对直隶官员进行考核,并向朝廷上奏。

他认为对官员的考核,可以达到“奖劝所加,精神一振,观摩惕励,可渐跻循良之域”的效果。

下表是根据他对部分官员的考核清单而编制。

姓名身份考核评语处置建议萧履中南路厅同知论事轩爽,能耐劳苦,处处以体恤民情为务上达圣听,以表政绩张延绪候补知县心地明白,办事安详,清理积案,力求公允上达圣听,以表政绩胡季煊宁津县知县贪酷众著,民怨沸腾;宁津有呈控侵吞肥己各款,伪造巨款假账;株连平民,将其房产抄没变卖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所控各款认真查办,另行奏结李作棠保安州知州性耽安逸,罢敕不识,公事委之书差,上下其手以县丞降补宋炳文冀州知州性情疲缓,久有公事废弛之名:近尤精力衰颓,于大小政务不能照摄;惟居心厚道,且系进士出身改为教职归部选用——据《曾国藩全集》(1)据材料概括指出清代考核地方官员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三)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及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选择题1.(2014·遂宁外国语模拟)下列关于我国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隋——西晋——秦——元B.西晋——隋——元——秦C.秦——隋——西晋——元D.秦——西晋——隋——元【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公元前221年,秦朝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

280年,西晋统一全国。

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全国。

1279年元朝灭南宋,统一全国。

所以D的排序是正确的。

2.(2014·济南中考)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这些内容与哪位皇帝有关(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元世祖【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虚心纳谏”“贞观之治”,说明这位皇帝是唐太宗。

3.“开元初……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A.重用贤人 B.重视生产C.提倡节俭D.强化皇权【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开元”,由此可判断“天下大理”指的是开元盛世。

A、B、C均是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D 不符合题意。

4.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

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李隆基”“姚崇”“宋璟”“全盛”,据此可知,唐玄宗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即开元盛世。

5.(2014·扬州中考)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

”该制度诞生于(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6.(2014·南通模拟)“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

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

”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赞其统治有“贞观遗风”。

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 )A.戒奢从简,虚心纳谏B.增设殿试和武举C.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D.重视地方吏治【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贞观遗风”,可知题干提到的皇帝是武则天。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与唐太宗有关,D是唐玄宗采取的措施。

7.(2014·泉州模拟)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

这位密切了唐蕃关系、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 )A.文成公主B.蔡文姬C.王昭君D.金城公主【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松赞干布”。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

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游④遣唐使来华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中外文化双向交流”。

辨析所列选项,①反映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②③④都是唐朝的外交史实,故选A。

9.(2013·珠海中考)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民族政权并立C.诸侯争霸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辽、西夏、金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北宋、南宋并存,所以这一时期的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

10.(2014·枣庄模拟)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他的疏忽漏写了标题。

据卡片内容推测,他漏写的标题应是( )A.澶渊之盟B.宋夏议和C.靖康之变D.宋金议和【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干中的信息是“辽”“北宋”。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宋辽签订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宋辽之间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11.(2013·济宁中考)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下列地图(局部)中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的是(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辨析能力。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

为统治辽阔的疆域,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识读上述图片可知,根据图A中的“镐”,可知是西周的地图,图B中的“咸阳”“桂林郡”,可知是秦朝的地图,图C中的“四川行省”“云南行省”可知是元朝的地图,根据图D中的“临安”可判断是南宋的地图。

1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尧舜时期的禅让制B.西周的分封制C.秦朝的郡县制D.元朝的行省制【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

【辨析错误】郡县制是秦朝以来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确保中央政令直达郡县,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形象地表示:中央→郡→县,直线行政。

元朝创设行省制度。

行省意为行中书省,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实行分区统治,不是直线统治。

1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元朝时台湾就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当时管理台湾的机构是( )A.中书省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D.市舶司【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元朝统一全国后,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14.(2014·泰安学业考)下列历史事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 )A.开始使用牛耕B.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A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B、C体现了宋朝农业发展状况。

故本题选D,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当时宋代商业繁荣发展的表现。

15.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在宋代的是( )A.在南方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米饭B.穿柔软舒适的棉布衣服C.一边喝茶一边欣赏苏轼的词作D.说书人在“瓦肆”里讲《水浒传》【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北宋前期,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故A正确。

宋朝时,棉纺织业在南方逐渐普及,故B正确。

喝茶在宋代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词人,故C正确。

宋代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但是《水浒传》是明清小说的杰出代表,故D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16.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

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

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

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请回答:(1)材料一图片展示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通道?请你将上图中的A和B补充完整。

它的开通有什么意义?(2)材料二中①是唐朝的都城,②是唐朝高僧玄奘西游到过的地方,当时该地称为。

玄奘的《》,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识记能力。

第(1)题从图中可知是丝绸之路,由此可知A处是长安,B处是大秦。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的“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可以归纳出对外交通的变化。

结合宋代的社会背景,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1)通道:丝绸之路。

A:长安;B:大秦。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2)长安天竺大唐西域记(3)变化: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

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政府实行积极的航海贸易政策;北方民族政权并立,战事纷争。

17.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试结合所学,举出一例唐朝体现这一政策的史实。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3)从材料三中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4)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法家学说”“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可知是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第(2)题由材料二中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的地点“阴山”“流沙”“辽左”“海表”,可判断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第(4)题结合本题主题,概括得出结论。

答案:(1)秦始皇。

郡县制。

(2)民族团结政策(或开明的民族政策)。

文成公主入藏(或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等)。

(3)元朝疆域辽阔。

行省制度。

(4)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意思相近即可)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