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南》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南1范围为了辨识和评价与公司及所属单位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场所、人员、设备有关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以下简称危害因素),特制定本工作指南。
本工作指南规定了公司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
本工作指南适用于公司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2内容2.1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范围对公司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作业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以及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存在的危害进行全面的辨识并对其风险评价。
2.2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步骤a)选择生产现场或部门中的作业活动;b)识别各类作业活动(包括作业活动中所使用的设施设备)中的危害;c)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价;d)确定重大风险。
2.3危害的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GB/T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害因素;——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害因素;——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害因素;2.4危害识别的方法——安全检查表:系统剖析,确定检查项目,按顺序编制表格,以提问或现场观察等方式了解检查项目的状况,确定危害因素。
——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或系统活动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工艺、设备运转存在的危害因素。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有关事件、事故和环境监测数据等,从中发现存在的危害因素。
——座谈:召集HSE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集思广益、讨论分析作业活动或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工作安全分析(JSA):较细致地分析作业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可能产生的危害。
适用于在各类作业活动中对作业人员操作活动中潜在危险和危害的识别,同时也适用于岗位人员工作活动的危害分析。
——工艺安全分析(PHA):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中的危害。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调查、辨识、评价控制程序1 目的辨识及评价项目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从而进行有效控制。
2 范围适用于本项目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3 职责3.1 项目安全总监负责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工作。
3.3安质部负责负责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
4 工作程序4.1 危险源辨识范围危险源辨识应以项目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健康风险为依据,辩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业务活动内容包括:生产现场、工作场所、设备、人员(进入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等)和工作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
组织内存在的危险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⑴组织的常规活动(正常活动),如正常生产活动、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活动等;⑵组织的非常规活动,包括异常活动(如停电、停机、设备维修、临时抢修活动等)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发生火灾、坍塌等情况下的抢救活动);⑶所有进入工作场所、办公场所及与办公区域难以划分的生活区的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的活动等;⑷与产品实现过程相关的所有场所,包括生产现场作业场所、办公场所和相关的生活场所等(如宿舍、食堂、饮用水源等);⑸与生产实现有关的所有设施,包括所有场所内的相关设施,如建筑物、生产设备、物资等;⑹工作场所内由外界提供的设施,如组织所租赁的建筑物、设备等。
4.2 危险源辨识依据和途径⑴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⑵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⑶根据实际经验确定的与项目有关的危险源;⑷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⑸项目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⑹工作场所环境和辅助生产设施;⑺与员工和其它相关方协商和沟通的信息。
4.3 危险源辨识要求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以下情况:⑴三种时态:—过去(公司遗留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或过去曾发生的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现在(明细现有的、现存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将来(项目将来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⑵三种状态:—正常(例行的作业活动状态);—异常(计划中但非例行活动,如开车、停车、试验、停电、检修状态);—紧急(合理预见,但不能预见何时何地发生,如火灾、爆炸、洪水、地震、雷击等事故);⑶七种类型: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和生理性、行为性及其他危险危害。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并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程序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及时、全面的辨识,对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和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范围: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或组织,无论其规模大小和行业类型。
二、程序的基本内容:1. 危险源辨识(1)制定危险源辨识计划,明确辨识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包括现场巡查、设备检查、操作步骤分析等方法。
(3)进行危险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建立危险源台账。
(4)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或职业病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1)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员工接触情况相结合,评估潜在的风险。
(2)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3)确定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4)应用风险矩阵或其它方法,确定风险的具体评估结果。
3. 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高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优先考虑控制措施的根本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3)制定明确的控制措施的目标、方法和期限。
(4)组织实施控制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5)监督和检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和完善。
4. 监督和管理(1)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程序的有效实施。
(2)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建立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事故和职业病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5)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程序的执行和监督:1. 确保程序的有效执行,需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
2.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并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
社会责任-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程序
1.0 目的辨识及评价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要危险,从而进行有效控制。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
3.0 定义(无)4.0 权责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4.2 健康安全代表具体负责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工作。
4.3 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参与本公司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工作。
5.0作业内容5.1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辨识和危险评价5.1.1 辨识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应以公司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安全健康危险为依据。
5.1.2 辨识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标准详见附件。
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和标准,对照公司的生产特点,确定出对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所有职业安全健康危害。
5.1.3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由健康安全代表负责,各部门、各单位派员参与。
5.2 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辨识与危险评价5.2.1 采用附件中所述方法,对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进行辨识与危险评价,确定出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险。
5.2.2 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辨识与危险评价由健康安全代表组织进行。
5.2.3 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辨识与危险评价是公司控制健康安全措施的依据。
5.2.4 公司每年应进行至少一次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辨识和危险评价。
5.2.5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辨识和危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接受过专业培训。
5.3 职业安全健康危险记录5.3.1 公司应建立并维持辨识和评价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记录,并保持记录的更新。
6.0 参考文件 (无)7.0 SA记录:7.1 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记录表 7.2 重要危险源控制措施一览表附件:危险源评价标准危险源评价时要考虑:一、六种类型物理(电危害、噪声危害、电磁辐射、灼伤、粉尘与废气)化学(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火灾)生物(致病微生物、中毒)心理、生理(缺氧窒息、袭击、从事禁忌作业、缺氧)行为(人为滑倒、高空坠落、人为切伤、划伤)其他(财产损失、网络应急)二、危险源评价的方法A.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ikely)B.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xposure)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onsequence)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评分: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安全可以预料到0.5 很不可能6 相当可能0.2 极不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0.1 实际不可能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的评分: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 非常罕见的暴露F.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评分: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5 手足伤残40 灾难,数人死亡 3 一般伤害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1 轻微伤害7 严重致残G.分数值级别:分数值(L*E*C) 风险描述风险级别>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2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3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4﹤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5 H.风险级别及控制措施:风险级别风险控制措施代号描述1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继续工作。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
1.制定政策和标准
基于现有的安全技术标准和技术指南,制定针对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及控制政策和标准。
2.分析危害因素
针对不同工作环境的特点,对可能会产生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是什么,以及可能影响的范围和方式。
3.对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基于对危害因素的分析,将危害因素分类,并加以识别,以便确定危害因素的存在程度、发生可能性和发生风险程度。
4.对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危害因素的具体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后果和风险程度进行可预测的评估,以识别出现在的危害因素,明确其对职业健康和安全所带来的影响,并研究其具体控制方法。
5.建立控制程序
根据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有效的控制程序,以降低或消除危害因素对职业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有效的控制策略可以采取工程控制、管理控制、行为控制等措施,以有效管控工作环境危险因素的发生和控制其可能造成的危害。
6.进行监测和评估
在实施控制措施后,对因危害因素引发的职业健康和安全风险进行频繁检查和评估。
工程建设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范本
工程建设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范本1. 简介本程序旨在对工程建设项目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 目的对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评估其对工程建设过程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影响程度,以便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
3.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土地开发工程等。
4. 主要步骤4.1 危险源辨识4.1.1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包括工程师、安全人员、现场施工人员等。
4.1.2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危险源辨识表格,详细记录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例如高处作业、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
4.1.3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危险源清单。
4.2 危险源评价4.2.1 对危险源进行定性评价,即确定其对工程建设过程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影响程度,例如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物质损失等。
4.2.2 对危险源进行定量评价,即确定其可能发生的频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并计算风险值。
4.2.3 根据评价结果,对危险源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确定优先处理的危险源。
4.3 风险控制4.3.1 根据危险源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4.3.2 将风险控制措施记录在危险源辨识表格中,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4.3.3 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检查,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4.4 培训与宣传4.4.1 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认识和理解。
4.4.2 制定相关的安全宣传计划,并定期进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5. 责任与权限5.1 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工作,并对评价结果负责。
5.2 安全人员和工程师负责协助项目负责人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工作。
5.3 相关工作人员应按照安全规定和程序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工作,并按要求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1 目的和范围为了识别的生产运行或服务和产品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等危害因素,对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和削减措施,并对危害及其影响实现事前预防控制,使HSE风险降至“合理并可接受”的程度,特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规定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范围、职责和内容。
本程序适用于和相关承包商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
2 引用术语本程序采用Q/1002系列标准规定的术语。
3 职责3.1 安全环保科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科室,其职责如下:✧负责审查从事健康、安全和环境评价单位的资质;✧负责组织健康、安全和环境专项评价工作;✧负责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组织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培训和技术指导,汇总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建立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数据库;✧负责对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审核;✧负责对各单位上报的需提供资源消除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风险消除、削减与控制措施计划,同时督促相关单位(科室)实施。
3.2 机关科室负责定期组织分管业务系统开展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汇总本系统的危害因素,督促相关单位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建立本系统危害因素数据库,并报安全环保科。
3.3 基层单位✧负责定期组织本单位工作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建立本单位危害因素数据库,并按业务类别上报相关业务管理科室;✧负责为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的实施提供相应资源;✧安全环保科负责监督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的实施。
3.4 员工参加与本岗位相关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落实与本岗位活动相关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保证岗位活动安全。
4 程序内容4.1 危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4.1.1 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应覆盖的所有产品、活动和服务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道路交通活动产生的危害。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隐患辨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识别潜在的危险,评估风险,并评估环境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影响。
以下是一般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通过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中可能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危险源来开始的。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施:1.实地考察:仔细检查工作场所的各个区域,记录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
2.审查文件:审查以前的事故记录、工作指导和任何其他相关文件,以寻找类似危险源。
第二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它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危害:确定每个危险源与员工、访客或公众健康安全的潜在影响。
2.确定风险: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每个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
3.风险控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控制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危险源。
第三步: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评价是评估工作场所外部环境对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它包括以下步骤:1.外部考察:考察周围环境,如气候、土壤、水源等,了解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环境因素导致危害。
2.评估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包括空气质量、噪音、震动等,以确定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潜在影响。
3.采取行动: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降低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是确保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重要程序。
它们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专业知识,并应该定期进行更新和审查。
通过识别危险源、评估风险,以及评估环境因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潜在危害,确保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安全。
延续之前的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基础,通过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源,可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例如:1. 事故调查:分析以前发生的事故情况,了解其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范本(二篇)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范本该程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组织能够全面、系统地辨识和评价潜在危害,并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1. 管理承诺和政策1.1 管理层应明确承诺为员工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并致力于持续改进。
1.2 管理层应制定相关安全和健康政策,明确组织的安全和健康目标,并确保其合理和实施。
2. 危害辨识2.1 组织应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危害辨识。
这包括但不限于:2.1.1 识别和记录潜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危害。
2.1.2 分析和评估实际和潜在的危害。
2.1.3 识别可能造成伤害的工作过程、活动和设备。
2.1.4 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进行交流,以了解他们对危害的感知和观察。
2.2 危害辨识过程应由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人员进行,并记录在危害清单中。
3. 风险评价3.1 针对每个辨识出的危害,应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应包括以下步骤:3.1.1 确定可能的风险源。
3.1.2 评估员工可能的接触程度和频率。
3.1.3 评估潜在的伤害情况和可能的后果。
3.1.4 评估现有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以确定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3.1.5 确定风险等级和优先级。
3.2 风险评价应由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人员进行,并记录在风险评估表中。
4. 风险控制4.1 通过建立和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至可接受范围。
4.2 控制措施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并尽可能遵循以下原则:4.2.1 优先选择技术性控制措施,如工程控制,以消除或降低危害。
4.2.2 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如工作和操作规程,以保证员工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4.2.3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其正确使用和维护。
4.3 控制措施的实施应经过充分的培训和沟通,确保员工理解和遵守。
4.4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
5. 安全文化和员工参与5.1 组织应建立积极的安全文化,鼓励员工主动参与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5.2 组织应定期举行安全培训和会议,提高员工对危害和风险的认识和理解。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辨识1.1 确定辨识范围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辨识的范围。
这个范围应当包括企业的所有生产和作业场所,如车间、仓库、办公区域等。
同时,还应考虑到不同岗位和作业环节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2 识别潜在危险源在确定辨识范围后,应开始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这些危险源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 机械伤害:如运转的机器、传输带等可能导致夹击、割伤等事故。
b. 电击:不正确的操作、维护或维修电气设备,可能导致电击事故。
c. 化学危害:如化学品泄漏、误用等可能导致中毒、火灾等事故。
d.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可能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事故。
e. 职业病危害:如尘肺、噪声等可能对员工身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1.3 危险源分类与评估在识别潜在危险源后,应对其进行分类和评估。
分类应按照危险源的性质、可能造成的后果等进行划分。
评估则应考虑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等因素,以便为后续的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二、风险评价2.1 确定评价方法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LEC法等。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2 评价风险等级根据选定的评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其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一般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对于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需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
2.3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对于中等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应制定计划逐步降低风险;对于低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应加强监测和预防,防止风险升级。
三、风险控制策划3.1 制定控制方案根据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具体的控制方案。
这些方案应明确责任部门、实施时间、验收标准等,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同时,方案还应考虑可行性和经济性,以确保在实施过程中不会给企业带来过大的负担。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作业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①识别确定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形成作业活动清单;②对各项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及风险进行辨识;③对与各项危害因素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价;④判定危害因素及风险级别,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⑤针对评价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⑥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更新。
〔2〕作业区〔大队〕主要领导审批作业区级普通危害因素〔见附表4〕和重大危害因素台帐〔见附表5〕,并将重大危害因素台帐报厂安全环保科;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为“工艺危害分析〔PHA〕”工艺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包括后果分析和工艺危害评价,以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
工艺危害分析是装置生命周期内各个时期和阶段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的有效工具。
〔1〕工艺危害分析的时机生产装置在以下阶段可以进行PHA:新改扩建项目、在役生产装置〔2〕工艺危害分析的方法推荐使用的分析方法:故障假设/检查表法〔What If/Checklist〕、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
〔3〕工艺危害分析方法的合用范围HAZOP :应用于新改扩建项目投用前、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
What If/Checklist:应用于低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停用封存、拆除报废阶段、工艺变更过程。
FMEA:应用于分析在役装置的关键组件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也可以辨识共因失效和单一组件失效导致的危害事件、事故。
FTA:应用于由HAZOP 和What If/Checklist 识别出来的特定事件的分析。
〔4〕工艺危害分析的频次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每三年一次,其他生产装置每五年一次。
〔5〕工艺危害分析的实施公司将首先采用HAZOP 方法陆续对公司的所有生产装置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具体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危(wei)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范本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范本1. 引言本控制程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组织能够识别和评估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危害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部门和员工,旨在建立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的方法来管理风险。
2. 危害辨识2.1 确定危害源组织应该对所有可能的危害源进行系统性的辨识。
这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材料、工艺、工作环境等方面。
通过检查记录、现场观察和交流,确定潜在的危害源。
2.2 分析危害源对于确定的危害源,组织应该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包括评估其潜在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和暴露程度。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了解危害源的实际风险水平。
2.3 评估风险基于危害源的分析结果,组织应该对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和暴露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
3. 风险评价3.1 确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组织应该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确保控制措施在技术可行和经济可行的范围内,并尽量消除或降低危害源。
3.2 实施控制措施组织应该将确定的控制措施纳入具体的操作程序中,并确保所有相关的部门和员工都能正确理解和遵守这些程序。
同时,组织应该提供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能够正确使用控制措施。
3.3 监测和调整组织应该建立一个监测和调整机制,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同时,组织应该建立一个风险沟通的机制,确保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到相关的风险信息。
4. 总结本控制程序的目标是确保组织能够对潜在的危害源进行有效的辨识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通过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方法,组织能够更好地管理风险,保护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所有部门和员工都应该遵循本程序,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
职业健康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职业健康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管理程序背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任何规模的企业都需要做好相关工作。
其中职业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个完善的职业健康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管理程序可以有效预防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职业危险辨识职业危险辨识是危险源的识别、危害评价、制定控制措施和监控效果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收集和分析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信息,分别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危害评价,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控。
职业危险辨识的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信息,包括职工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个体差异、作业方法等方面的信息。
2.辨识出职业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方面的危险源。
3.进行危害评价,评估危险源对职工健康和安全的危害程度。
4.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职工身体健康和安全。
5.监控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确保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有效进行。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根据职业危险辨识的结果,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法评价危险源对职工健康和安全的风险。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预测未来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1.评估职业危险源对职工的影响。
2.评估职业危险源的暴露水平。
3.确定职业危险源对职工健康和安全造成的风险。
4.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价。
5.基于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程序设计职业健康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管理程序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科学地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工作。
程序设计的主要功能如下:1.收集相关信息,包括职工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个体差异、作业方法等方面的信息。
2.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
3.进行风险评价,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
4.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
5.监控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确保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有效进行。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管理程序(2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管理程序1目的为了识别公司施工活动的危害因素,评价危害事件的风险程度,制定有效风险控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级别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识别、评价更新与控制。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审批《重大风险清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3.2安全环保监察部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报管理者代表批准,下发《重大风险清单》。
负责监督、检查所属各单位风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负责审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3.3生产部负责参与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负责组织所属各单位按照《重大风险清单》编制有针对性的预控措施,并在施工(生产)中组织贯彻落实。
3.4各基层单位、部门负责依据《重大风险清单》,对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按照相应文件要求进行管理和控制。
负责上报新产生的风险因素及管理方案。
4管理内容与要求4.1工作原则4.1.1预防原则:依据施工现场所涉及的活动范围、危害事件的性质以及时间、风险的特点,针对性的选取相应的方法。
4.1.2一致性原则:依据施工活动的特点、存在的隐患,选取相应的方法,确保辩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的一致性。
4.2危险源辩识4.2.1辩识范围a) 设备采购、设施的安装、使用、维护、报废等所有运行活动(包括相关方使用的设备、设施)。
b) 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包括进入作业现场的相关方人员的活动)。
c) 化学品、油类及其他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等活动(包括相关方的有关活动)。
d) 工程施工中常规或非常规的作业活动。
e) 办公场所、宿舍、食堂。
4.2.2辩识状态a) 正常状态——每天正常进行的日常活动b) 异常状态——停机、检修、维护等。
c) 紧急状态——火灾、爆炸、发生事故、事件等。
4.2.3辨识时要考虑在作业过程中的几个方面:a) 人的不安全行为;b) 物的不安全状态;c) 不良的作业环境;d) 管理方面的缺陷。
4.2.4辩识方法:a) 根据分部分项、工序、工艺流程所涉及的活动进行辩识。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1.目的:持续对全公司范围内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保持奠定基础。
消除事故隐患, 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2.范围:适用于全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工作。
3.术语及定义3.1 危险源: 各种经营生产活动及其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并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或它们的组合。
3.2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即从组织经营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危险源, 并判定其可能导致事故类别和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3.3 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显露的可能性, 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3.4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过程。
3.5 事故: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4.职责:4.1 EHS管理部:4.1.1负责编制、修订、解释本程序。
并监督、指导实施。
4.1.2组织对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过程中所有影响环境的因素和可能涉及的危险源进行识别、汇总、分析、评价, 并制定评价准则, 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及时更新。
4.1.3 根据评价结果建立公司《重大危险源清单》(EHSP-002-RC-02)。
4.1.4根据评价结果指导督促各部门制定管理方案和运行控制措施, 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4.1.5 策划公司危险因素控制的目标、指标。
4.2 各部门:4.2.1各部门负责识别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源, 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EHSP-002-RC-01)报EHS管理部, 并配合EHS管理部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活动。
4.2.2 各部门负责管理方案和运行控制措施的确定和组织实施。
4.3 EHS管理部部长:4.3.1 审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4.3.2 审核重大危险源清单5.内容:5.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危险源辨识应覆盖公司所有生产、办公及服务的各个方面作业活动。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潜在危害因素的辨识和风险评价,能够有效控制和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及其重要性。
1. 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潜在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识别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危害因素的特点和性质,为后续的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危害因素的辨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1 现场巡视和观察:通过对企业现场的巡视和观察,识别存在的各种潜在危害因素,如机械设备的故障、不良操作行为等。
1.2 数据分析和统计:通过对历史事故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识别出与安全相关的关键因素。
1.3 专家意见和经验总结:借助企业内外部的专家知识和经验,进行危害因素的辨识,以期在发现和识别潜在危害因素时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2.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对潜在风险的程度、范围和可能性进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价,企业可以合理地安排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或减小风险的发生。
风险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2.1 风险识别和分类:对辨识出的潜在风险进行归类和排序,以便进行重点关注和处理。
2.2 风险程度评估: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可能性和频率等因素,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2.3 风险控制措施评估:评估已采取或预计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措施。
3. 风险控制程序风险控制程序是为了对辨识和评估出的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而制定的操作程序。
其目的是保护企业的安全和利益,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3.1 风险预防控制: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如改善设备和工艺、加强培训和教育等,预防风险的发生。
3.2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将评估出的风险控制措施具体落实到实际操作中,确保风险得到控制。
3.3 风险监测和评估:对已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1.简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现代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介绍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的概念、意义、流程和途径,帮助企业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2.危害辨识2.1概念危害辨识是指在工作环境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害或潜在危害的识别和评估。
这些危害可能包括:机器损坏、事故、职业病等。
2.2意义危害辨识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了解危害的本质和影响,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避免可能的风险和损失。
同时,危害辨识也能够改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安全和生产质量。
2.3流程危害辨识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收集资料和信息: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已有的工作和生产过程数据,征询相关人员和专家的意见,收集安全维护记录表等资料。
2.技术分析: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评估工具、风险评估软件等)对所收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危害。
3.处理结果:企业可以利用处理结果制定相应的危害防范措施,采取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
2.4途径危害辨识的途径可以包括以下几种:1.员工自查:员工可以利用工作中的自身经验和知识,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2.梳理制度:整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建立规范操作流程,为各种规范的安全操作提供可操作的指导和保障。
3.现场检查:了解实际情况,对可能存在的危害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排除,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风险评价3.1概念风险评价是指在危害已经识别的情况下,对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
风险评价需要通过科学分析和计算,确定风险的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
3.2意义风险评价的意义在于明确危害风险的程度和影响范围,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预防和减少潜在损失。
同时,风险评价也可以帮助企业调整工作流程、改进操作细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3流程风险评价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确定评价标准:制定评估标准,包括对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进行设置。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2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针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划程序,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
下面是一个关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的范文,供参考。
一、危险源辨识程序1.确定辨识对象:确定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辨识小组:召集辨识小组,由不同部门的代表组成,在辨识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
3.收集信息:收集与辨识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物料危险性、人员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4.分析辨识对象:对辨识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方面的危险源。
5.评价危险源:对确定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其频率、严重程度、暴露程度、可能性等因素,确定危险源的级别。
6.制定辨识报告:根据危险源的级别,制定辨识报告,包括危险源的描述、评价结果和建议的控制措施。
7.审查和确认:组织辨识小组对辨识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二、风险评价程序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评价小组:召集评价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安全工程师、职业卫生师、环境工程师等。
3.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标准,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等。
4.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价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事故记录、职业病发病率、环境污染指标等方面的信息。
5.分析评价对象:对评价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存在的风险,包括人员伤害风险、职业病风险、环境污染风险等。
6.评估风险:根据评价标准,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其概率、严重程度、可预见性、可控性等因素,确定风险的级别。
7.制定评价报告:根据风险的级别,制定评价报告,包括风险的描述、评估结果和建议的控制策略。
8.审查和确认:组织评价小组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伤亡事故危险源辨识后的整改流程、措施、时间、责任、复查
序号危险源
控制措施责任人落实时间复查人
1 未定期对支
撑、边坡进行监
视、测量对边坡不定时进行巡查和监视,如发现有裂缝或其他情况时立即停止施工作
业并派人看护,立即进行整改或加固处理
施工员
安全员
技术员
班组长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2 积土、料具堆放或
机械设备施工不
合理造成坑边荷
载超载
立即对基坑边坡堆放的物料进行清理和控制,
并对基坑边坡进行检查、督促
施工员
安全员
班组长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3 脚手架超载或堆
载不均匀
严禁脚手架上长期堆放或禁止大量的物料堆放,督促施工班组及时清理脚手
架上的物料和加大巡查,督促
班组长
安全员
施工员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4 外挑杆件与建筑
物连接不牢固
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已施工部位进行检查,发现有隐患的部位立即进行
整改,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施工方案进行落实整
施工班组
质量员
安全员
施工员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5 临边与“四口”防
护措施缺陷
在发现后立即与技术员进行研究,探讨出现的缺陷,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
法加以控制,及时完善存在的缺陷
技术员
安全员
施工员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重大伤亡事故危险源辨识后的整改流程、措施、时间、责任、复查
序号危险源
控制措施责任人
落实
时间
复查人
6 混凝土模板支撑
系统不符合要求立即停止施工并根据施工方案对搭设的支撑系统全面检查,根据不同的情况
要求施工班组按方案进行整改或由技术科拿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进行整改
施工班组质
量员技术
员
安全员
施工员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7 作业人员未穿戴
安全帽、安全带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劝其离开,在戴好安全帽或安全带的情况下在进入施
工现场,同时要求门卫人员对进出现场人员进行控制,如发现屡教不改者进
行处罚或开除出现场。
同时安全员,施工员加大对现场的督促和培训教育
班组长
施工员
安全员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8 接地与接零保护
系统不符合要求立即对临时用电进行查看,在确定存在的隐患后立即进行按照规范要求或方
案要求进行整改,在排除后方可进行施工用电
机管员
安全员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9 不符合“三级配电
二级保护”要求
导致防护不足必须根据临时施工用电JGJ46-2005规范要求立即整改,电工班组人员对现
场所用的配电系统进行检查整改,施工用电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不定时进
行巡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机管员
电工组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重大伤亡事故危险源辨识后的整改流程、措施、时间、责任、复查
序号危险源
控制措施责任人
落实
时间
复查人
10 带电作业无人监
护
作业人员无证上
岗
对作业人员无安
全技术交底
要求机管员对电工作业班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后,考试合格后,取
得特种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无证人员严禁上岗作业,在一般情况下
禁止带点作业,如需要时必须要有看护人员在场后方可施工作业。
同时电工
在作业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存在的危险源和隐患及注意事
项。
技术员
机管员
安全员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11 电梯超载运行立即停止运行,对运载的物料进行卸载,符合要求后方可运行,同时对操作
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严禁超载运行
机管员
操作员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12 装拆时未设置警
戒区域或未进行
监控
对进场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对施工区域设置警戒区域,派专人看护,机管员
在现场进行监控
装拆人员
机管员
立即整改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13 电梯架体重直度
超过高度的
5/10000
每次安装时必须对架体垂直度进行检查,如发现有偏差现象立即进行调整。
同时要求测量组人员定期对架体进行测量,并有记录,如发现有超过标准现
象立即停止使用进行整改和调整
技术员
安全员
机管员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14 电梯内载重严重
偏心
立即停止运行,并对运载的物料进行调整,堆载的物料必须载重平衡后方可
运行,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培训和教育,并要求机管员不定时巡查
操作工
机管员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15 接地与接零保护
系统不符合要求
立即对临时用电进行查看,在确定存在的隐患后立即进行按照规范要求或方
案要求进行整改,在排除后方可进行施工用电
机管员
安全员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重大伤亡事故危险源辨识后的整改流程、措施、时间、责任、复查
序号危险源
控制措施责任人
落实
时间
复查人
16 操作人员未切断
电源离开岗位
使用限位开关作
控制开关
发现后立即制止,施工作业时必须安装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禁止违章操
作。
同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工程及机械性能培训和教育,并加强督促
机管员
操作工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17 塔机带病运转立即停止运行,检修作业人员必须立即检查,禁止带病运转作业,同时对操
作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确保安全生产
检修工
机管员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18 附墙装置不符合
说明书要求
塔吊的附墙装置必须安装说明书要求进行设置,如发现附墙设置不合理或不
符合要求时,立即停止使用,按规定要求进行整改。
同时不定时对附墙部位
进行检查。
技术员
机管员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19 塔机架体与基础
垂直度大于规定
要求
立即停止运行,立即要求安装单位对塔吊的垂直进行整改调整,并定期停止
测量组进行垂直度测量,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操作施工
安装组
机管员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20 无二次侧空载降
压保护器或无触
电保护器
在施工中一经发现立即停止施工,班组进行整改,安装验收后方可使用
班组长
机管员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21 电焊工无证上岗
作业
未开取动火证
对电焊工操作人员,必须入场登记,严禁无证操作一经发现,立即要求其停
止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有关机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同时
电焊工在动火前必须开具动火证后,配备看火人员
电焊工
机管员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重大伤亡事故危险源辨识后的整改流程、措施、时间、责任、复查
序号危险源
控制措施责任人
落实
时间
复查人
22 钢筋进场卸料时,
捆绑钢筋一端,起
吊时钢丝绳旋转
伤人
起吊钢筋时吊物
下站人
使用一个吊点吊
运钢筋
箍筋未装箱吊运
被吊运的钢筋长
短不一
钢筋在进场卸料时,指挥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作出采用何种方式起吊,在起
吊时,如是单边起吊时指挥人员必须要求卸料人员把另一根没有捆绑的钢丝
绳用卸扣扣在另一根捆绑绳上。
起吊一头时不应单头起吊使钢筋三分之二离地以上,及单头捆绑的钢丝绳必
须在可控位置内(在起吊头的三分之一处—)吊运钢筋下面严禁站人,待吊
运钢筋落下离地1.5米左右时,方可上前扶、定位。
在吊运成品料时,长短必须分开,或使用笼子吊运,禁止违章吊运,
钢筋组
信号工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
23 使用I类电动工
具作业人员不穿
戴防护用品
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必须按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对施工作业人员及班组
长进行教育,并对施工现场使用I类电动工具场所进行不定时巡查、督促
机管员
班组长
按“三定”
措施整改
安全主管
执行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