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劝学》荀子传世名言素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劝学》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劝学》教学课件

研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2.【对应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本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分析比喻句 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参考答案:本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本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 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木受绳则直”“ 就砺则利”说明肯下功 夫,必见成效。从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 境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点击进入 古今对译 文白互通
文本总结
巩固学习
一、写法鉴赏 1.比喻论证,形象生动 比喻能使抽象的道理明白具体,深入浅出,使人易于理解和接受,增强表达效 果。第一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第二段用了多个比喻,说明 学习的重要作用;第三段同样用了多个比喻,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些 比喻有的用同类事物相衬托,如“登高而招”与“顺风而呼”,“假舆马” 与“假舟楫”,“积土成 ”与“积水成渊”;有的用相反情况相对照,如 “骐骥一跃”与“驽马十驾”,“朽木不折”与“ 石可镂”等。比喻说理 明白透彻,形象具体,使人信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蟹六跪而二螯
(4)者
假舟楫者 不复挺者
答案:(3)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连词,表递进,而且; 连词,表顺承,因而;连词,表并列 (4)相当于“……的人”;指代结果,以示 将有所解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眼疾手快
(5)疾 疾风劲草
君有疾在腠理
课堂探究
一、整体把握
合作学习
二、文本研读 研读全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对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本文一共三段,是围绕哪 句话展开的?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

荀子《劝学》高考语文要求背诵内容

荀子《劝学》高考语文要求背诵内容

荀子《劝学》高考语文要求背诵内容荀子《劝学》高考语文要求背诵内容对于荀子的《劝学》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其高考语文要求背诵内容是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荀子《劝学》高考语文要求背诵内容,欢迎阅读。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出处《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说明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论述学习的内容和途径,第四段阐述学习的最终归宿。

文章语言精练,设喻贴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作者简介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刘询讳,又称孙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

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县)人,先秦儒家后期的代表人物。

曾两次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担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

还到过秦国,拜见了秦昭王。

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属山东)令。

高中语文背诵篇目72篇

高中语文背诵篇目72篇

高中语文背诵篇目72篇文言文(32篇)必修(10篇)1. 《论语》十二章 - 孔子及其弟子2. 《劝学》 - 荀子3. 《屈原列传节选》 - 司马迁4. 《谏太宗十思疏》 - 魏征5. 《师说》 - 韩愈6. 《阿房宫赋》 - 杜牧7. 《六国论》 - 苏洵8. 《答司马谏议书》 - 王安石9. 《赤壁赋》 - 苏轼10. 《项脊轩志》 - 归有光选择性必修(10篇)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孔子及其弟子2. 《报任安书》节选 - 司马迁3. 《过秦论》(上) - 贾谊4. 《礼运》 - 《礼记》5. 《陈情表》 - 李密6. 《归去来兮辞》(并序) - 陶渊明7. 《种树郭橐驼传》 - 柳宗元8. 《五代史伶官传序》 - 欧阳修9. 《石钟山记》 - 苏轼10. 《登泰山记》 - 姚鼐选修(12篇)1. 《老子》八章 - 老子2. 《季氏将伐颛臾》 - 孔子及其弟子3. 《大学》节选 - 《礼记》4. 《孟子》一则 - 孟子5. 《逍遥游》节选 - 庄子6. 《谏逐客书》 - 李斯7. 《兰亭集序》 - 王羲之8. 《滕王阁序》 - 王勃9. 《黄冈竹楼记》 - 王禹偁10. 《上枢密韩太尉书》 - 苏辙诗词曲(40首)1. 《静女》 - 《诗经》2. 《无衣》 - 《诗经》3. 《离骚》节选 - 屈原4. 《涉江采芙蓉》 - 《古诗十九首》5. 《短歌行》 - 曹操6. 《归园田居·其一》 - 陶渊明7. 《拟行路难·其四》 - 鲍照8.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9. 《山居秋暝》 - 王维10. 《蜀道难》 - 李白11.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李白12. 《将进酒》 - 李白13. 《燕歌行》 - 高适14. 《蜀相》 - 杜甫15. 《客至》 - 杜甫16. 《登高》 - 杜甫17. 《登岳阳楼》 - 杜甫18. 《琵琶行》 - 白居易19. 《李凭箜篌引》 - 李贺20. 《菩萨蛮》 - 温庭筠21. 《锦瑟》 - 李商隐22.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李煜23. 《望海潮》 - 柳永24. 《桂枝香·金陵怀古》 - 王安石2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26.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27. 《登快阁》 - 黄庭坚28. 《鹊桥仙·纤云弄巧》 - 秦观29. 《苏幕遮·燎沉香》 - 周邦彦30. 《声声慢》 - 李清照31. 《书愤》 - 陆游32. 《临安春雨初霁》 - 陆游33. 《念奴娇·过洞庭》 - 张孝祥3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辛弃疾35.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辛弃疾36. 《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37.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 刘克庄38. 《扬州慢·淮左名都》 - 姜夔39. 《长亭送别》 - 王实甫40. 《朝天子·咏喇叭》 - 王磐。

《劝学》知识点总结++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知识点总结++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成语、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情境默写、作文素材一、相关成语锲而不舍:锲,雕刻。

舍,停止,放下。

一直雕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办事有恒心,坚持不懈。

驽马十驾:驽马,与骏马相对。

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走十天也可以到达。

比喻资质平平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顺风而呼: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

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青出于蓝:靛青从蓼蓝中提炼出来,而颜色比蓼蓝更深。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

积土成山: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聚小成大。

学无止境: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中规中矩:言行举止合乎礼节、法度。

一曝十寒:原意是说,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曝:晒。

寒:冻)。

后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和毅力。

善假于物: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

跬步千里: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

比喻学习应该有恒心,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人中骐骥:意思是比喻才能出众的青少年。

积善余庆: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

假以时日:如果再给一定的时间的话就更怎么样,一般是褒义夸奖。

多用于客观描述时间的不紧不慢,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二、文化常识荀子: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

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蓼蓝。

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

《劝学》必备知识

《劝学》必备知识

《劝学》必备知识一、作者1.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2.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3.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4.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5.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6.儒学地位荀子在儒学体系中的地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①荀学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具备兼容并包的意识,体现了战国百家争鸣走向学术交融的历史趋势。

无论从哪个角度考察,《荀子非十二子》的学术史、思想史价值应该给予发掘。

②荀子对儒学经典的传授居功甚伟。

汉代儒学,不仅“礼学”出自荀学,“诗经学”乃至于“春秋学”都与荀学有关。

③荀子密切关注现实世界的变化,充满事功精神。

荀子所体现的务实精神,应该是汉代儒宗董仲舒的取法对象。

他们都为儒学适应时代环境、进而寻求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传世名言(1)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天论》(2)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劝学》(3)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

君子慎其所立乎!——《劝学》(4)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劝学》(5)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荣辱》(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荣辱》(7)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荣辱》(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荣辱》(9)诚者,君子之所守业,而政事之本也。

——《不苟》(10)公生明,偏生暗。

——《不苟》(11)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高一文言文《劝学》

高一文言文《劝学》

高一文言文《劝学》《劝学》的原文及翻译《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劝学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稿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i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词句注释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蓼蓝。

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

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

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于:从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于:比。

5、中绳:(木材)合平拉直的墨线。

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6、鞣以为轮:鞣:通“燥”,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

以:把。

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

有,通“又”,槁,枯。

暴,同“曝”,晒干。

槁枯干。

暴,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砺,磨刀石。

高中语文《劝学》

高中语文《劝学》

任务三: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作者用“青”“冰”的比喻论证 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学习的 意义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 直 金就砺则 利
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 乎己,则 知明而行
无过矣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比喻
任务四:背诵第一、二段
课后作业 完成《学考练》 p83-85第1-7题
④驽马十驾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选出加点的“而”所表示的关 系不同的一项( D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 绝江河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
4、选出红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 在动词“参省”前,作状 语,当“每日”讲。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名词活用作动词, 游泳。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 用在动词“食”、“饮” 前,作状语,当“向上” (指在地面上),“向下” (指在地下)讲。
任务一: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全文,注意生字读音。 ❖细听范读。
任务二:
掌握第一、二段文中重点字词含义、文言句式, 理解文意。
君子曰:学不 可以已 。
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已:停止。
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 学习不可以停止。
提出中心论点:学习不可以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高中作文人物素材:荀子(简介+名言素材+作文片段)

高中作文人物素材:荀子(简介+名言素材+作文片段)

2021年高中作文人物素材精品汇编:荀子(简介+名言素材+作文片段)一、荀况1.生平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2.著名的学生——李斯和韩非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

荀子于五十岁(有学者认为传抄时误将十五改为五十)。

始来游学于齐国,到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

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3.帝术《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

北宋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二、荀况名言1.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天论》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劝学》3.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

君子慎其所立乎!——《劝学》4.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劝学》5.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荣辱》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荣辱》7.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_《劝学(节选)》教案2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_《劝学(节选)》教案2

《劝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掌握绝、强、假、望、闻等多义词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4.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解题。

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一、导语设计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文题)二、荀子简介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附:《劝学》作者是____,名____,字卿,_____末期赵国人,先秦____学派的最后代表。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三、解题《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

语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高中语文4.11《劝学》赏析素材 语文版必修4

语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高中语文4.11《劝学》赏析素材 语文版必修4

4.11《劝学》赏析素材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

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开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这不但是《劝学》篇的第一句,也是整个《荀子》著作的第一句。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著作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

因为他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所以他把自己的见解,通过“君子”之口提出来,以示郑重。

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语言简劲,命意深广,因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滔滔阐述。

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不过,要能“青于蓝”“寒于水”,决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

所以,这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

接着,文章进一步设喻,从根本上阐明道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对学习者更大的鼓励。

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后,文章以设喻引出论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这样以设喻引出论断,显得更有说服力。

论断句中的“日”字,与起句“学不可以已”的“已”字,紧密呼应,突出了要“知明而行无过”,就必须不断学习,从而有力地阐明了中心论点。

开篇至此为第一段。

这一段说明了学习在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

学习意义重大,荀子认为,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必须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

因此,第二段首先说明:“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学习指导(理解性默写+文言知识点+写作素材)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学习指导(理解性默写+文言知识点+写作素材)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学习指导一、理解性默写1.在《荀子·劝学》中,以蟹为例,说明虽然先天条件优越,但不努力也不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2.《荀子·劝学》中的“”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这说明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荀子·劝学》中的“”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4.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5.《荀子·劝学》中的“,”,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劝学》中则说“,”。

7.《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在《荀子·劝学》中,阐述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信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句子是“,”。

9.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0.《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11.《荀子·劝学》中“,”用两个比喻引出“积善成德”而“圣心备焉”的结论,从正面说明学习是逐渐积累的过程。

12.《荀子·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13.《荀子·劝学》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

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后来成为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

14.《荀子·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绩,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劝学(必修上册)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素材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劝学(必修上册)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素材

劝学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①,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伴读] ①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在国都附近建造的学宫。

“祭酒”指的便是稷下学宫之长,相当于现在的“校长”。

荀子五十岁游齐,曾三为稷下学宫祭酒。

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

三为祭酒可见其主持稷下学宫时间之长。

②稷下学宫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要求学生受业求学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

另外,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必须经过外界改造才能变得有礼。

为此,荀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劝学篇》。

[伴读] ②他是稷下学宫的最后一位大师了。

荀子的思想主张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他批判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

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说,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能“知明而行无过矣”。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天下既“法”治又兼用“礼”治。

③[伴读] ③荀子强调礼法并治,难怪一位大儒,却培养出两位法家——韩非和李斯。

1.记字音①輮.(róu)②中.规(zhòng)③虽有.(yòu)槁暴.(pù)④就砺.(lì)⑤知.明(zhì)⑥须臾.(yú)⑦跂.而望(qǐ)⑧舆.马(yú)⑨舟楫.(jí)⑩生.非异(xìng)⑪跬.步(kuǐ)⑫骐骥..(qí jì)⑬驽.马(nǔ)⑭锲.(qiè)⑮金石可镂.(lòu)⑯爪.牙(zhǎo)⑰埃.土(āi)⑱二螯.(áo)2.通假字(1).以为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2)虽有.槁暴“有”同“又”(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见识(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性3.一词多义(1)疾①声非加疾.也(疾劲)②问之民所疾.苦(痛苦,忧患)③君有疾.在腠理(小病)④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妒忌)⑤疾.风知劲草(急剧而猛烈)(2)假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③无从假.书以观(借)④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予,授予)(3)绝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④佛印绝.类弥勒(极,最)⑤斩尽杀绝.(尽,完)⑥天柱折,地维绝.(断,断绝)(4)强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②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④如此则荆吴之势强.(强盛)⑤此人凶强.侠气(强横)⑥强.不知以为知(勉强)4.古今异义(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古义: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义:品格高尚的人(2)以为..轮古义:把它做成今义:认为(3)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神(4)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牙齿今义:比喻帮凶、走狗(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寄居存生今义:把思想感情放在某人某事上。

《劝学》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劝学》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劝学》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劝学》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导语:《劝学》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是古代论述学习的重要文章。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劝学》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欢迎阅读!【素材清单】《劝学》是荀况的代表作之一。

《劝学》是《荀子》的首篇,是荀子五十岁游齐,为稷下学宫祭酒时,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写下的鼓励学习的箴言。

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写作素材】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荀子很寂寞,也很无奈,从他那荒凉的陵墓可以看得出来。

在我名不见经传的故乡,竟沉睡着一位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圣贤,这使我不由得感到自豪,随即又不安起来。

我开始埋怨家乡的父老,我们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如此显赫的人物,我们既没有尽地主之谊,更没有表现出鲁南人的热情豪放。

而是无情地把这位客人抛到荒山野外。

荀子墓位于兰陵镇(曾属峄县)东南两公里处,墓地东邻横山山脉,这就注定了荀子墓的地理位置在山麓洼地。

荀子墓西邻城南王庄,所谓城,已经不是先生在世时那个曾经辉煌的兰陵城了,如今的兰陵,属于山东省苍山县的一个镇,除了李白在《客中行》里赞誉过的那个美酒厂还艰难地支撑着兰陵的门面,已经看不出当年兰陵城任何的蛛丝马迹了。

荀子名言100句及翻译

荀子名言100句及翻译

荀子名言100句及翻译1. 有没有荀子耳熟能详的名言以及翻译,快“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荀子·天论》)。

意思是自然界既有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也有自己特有的规范法则,社会的治乱取决于能否遵循这种法则,而与自然的变化无关。

荀子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意思是推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来畜养而控制它?顺从天而颂扬它,哪里比得上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盼望天时而等待它的恩赐,哪里比得上顺应季节的变化而使天时为人们服务?因任万物而赞叹它,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对万物加以变革发展?想着让万物为自己使用,哪里比得上治理万物而使万物都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想望万物是怎样产生的,哪里比得上促进已经生成的万物更好地生长呢?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思念天,就失掉了万物的实情。

自然界是没有意志的,所以,对自然界推崇、仰慕、顺从、期待都不会有什么结果,只有充分发挥人的力量去控制、利用自然,才算了解万物的实情。

荀子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礼论》)天地间的万物都是天地结合的产物,并在阴阳二气的接触推荡中变化。

荀子又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荀子·王制》)这是说,水火是有气的,而没有生命;草木是有气有生命的,而没有知觉;禽兽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没有道德;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又有道德,所以是最有价值、最为重要的。

“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荀子·非相》)人之所以是人,并非因为他有二足而无毛,而是因为他有人与人之间上下、贵贱、长幼、亲疏的等级区分。

高一语文《劝学》笔记

高一语文《劝学》笔记

高一语文《劝学》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2. 出处。

二、字词梳理。

1. 通假字。

- 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2. 古今异义。

- 金就砺则利。

-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

- 蚓无爪牙之利。

-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 用心一也。

- 古义:因为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3. 词类活用。

- 名词作状语。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名词作动词。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 形容词作名词。

- 其曲中规(曲:弯曲的弧度)- 使动用法。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弯曲)4. 一词多义。

- 绝。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 以为妙绝(极了)-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强。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 假。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三、重点句子翻译。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2021年高中作文人物素材精品汇编——荀子(简介名言素材作文片段)

2021年高中作文人物素材精品汇编——荀子(简介名言素材作文片段)

2021年高中作文人物素材精品汇编——荀子(简介名言素材作文片段)一、荀况1.生平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2.著名的学生——李斯和韩非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

荀子于五十岁(有学者认为传抄时误将十五改为五十)。

始来游学于齐国,到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

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3.帝术《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

北宋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二、荀况名言1.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天论》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劝学》3.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

君子慎其所立乎!——《劝学》4.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劝学》5.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荣辱》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荣辱》7.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荣辱》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劝学名言

荀子劝学名言

荀子劝学名言荀子,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1-7]。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家,时人尊称“荀卿”。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荀子劝学名言,欢迎阅读。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海。

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6、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7、公生明,偏生暗。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3、良医之门多病人。

——《荀子·法行》14、长幼有序。

——《荀子·君子篇》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荀子·成相》1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荀子·修身》1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荀子·天论》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1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20、学无止境。

2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2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23、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24、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25、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篇》27、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劝学荀子高中课文原文

劝学荀子高中课文原文

劝学荀子高中课文原文哎呀,《劝学》这篇荀子写的课文,可真是有好多值得咱们琢磨的地方!一开始,荀子就说“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这就好像是在告诉咱们,学习就像是一场永远不能停下的旅程,哪能半途而废呢?你想想,咱们要是在半路上停下来,那不就像正在爬山,爬到一半不爬了,能看到山顶那美丽的风景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说得多形象呀!就好比咱们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比老师还厉害呢!难道不是吗?这就好比小树苗,在园丁的照顾下长大,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比照顾它的园丁还要高大强壮!“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这就像是在说,咱们得经过磨炼才能变得更好。

就像一块木头,原本直直的,经过加工才能变成有用的轮子。

咱们学习不也是这样嘛,不经过努力和辛苦,怎么能有进步呢?“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不是在提醒咱们要多学习,还要经常反思自己嘛。

不然,就像没有被绳子拉直的木头,没有被磨刀石磨利的金属,怎么能变得优秀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有时候也会自己想啊想,可光想有啥用呢?还不如实实在在学点东西呢!就像我光踮起脚尖看远处,哪有爬到高处看得清楚啊!“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说得多在理呀!咱们得学会借助外力,就像登高招手能让更远的人看到,顺风呼喊能让更多人听到。

借助车马能走很远,借助船只能渡过江河。

咱们学习也得学会借助工具和方法,不能光靠自己蛮干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一点点积累多重要啊!每天学一点,时间长了,就会有大收获。

就像堆土成山,积水成渊,积累善行就能培养品德。

劝学高中课文原文知识点

劝学高中课文原文知识点

劝学高中课文原文知识点《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劝学高中课文原文学问,盼望能够关心大家,欢迎阅读!劝学高中课文原文君子曰:学不行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眠。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通:性)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蜹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圣心备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荀子传世名言
(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
(4)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
(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0)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1)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

(《荀子不苟》)
精心校对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