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第十四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方剂学ppt课件完整版

(2024年)方剂学ppt课件完整版
主要用于治疗里寒证,如理中丸、四逆汤等。
补益剂
主要用于治疗虚证,如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 。
2024/3/26
8
常见方剂类型介绍
消导剂
主要用于治疗食积证,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 等。
理气剂
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证,如越鞠丸、柴胡疏肝散 等。
2024/3/26
理血剂
主要用于治疗血瘀证和出血证,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34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与发扬
继承经典名方
学习并掌握历代医家留下的经典方剂 ,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发掘民间验方
收集并整理民间流传的有效验方,加 以研究利用。
师承名医经验
跟随名老中医学习,传承其独特的诊 疗经验和方剂运用心得。
2024/3/26
35
创新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
将现代医学知识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 创新方剂研发思路。
痹症
独活寄生汤、羌活胜湿汤等,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主,适用于 风寒湿痹型痹症。
26
05
方剂制备工艺及质量 控制
2024/3/26
27
传统制备工艺简介
手工炮制
如炒、炙、煅、蒸、煮等传统炮制方法。
2024/3/26
水提醇沉
用于去除杂质、保留有效成分。
粉碎与过筛
将药材粉碎成适当粒度,便于制剂和服用。
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 使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2024/3/26
5
方剂分类方法
如汤剂、丸剂、散剂等。
如麻黄汤类方、桂枝汤类 方等。

方剂学ppt参考课件

方剂学ppt参考课件

方剂结构分析
方剂结构
方剂的结构包括组成药物、药量比例、煎服法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方剂的 疗效。
结构分析
通过对方剂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方剂的配伍特点、治疗思路等,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掌 握方剂学的精髓。
03
方剂分类与内容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等,治疗外感风寒 表证。
辛凉解表
用于治疗血虚证,症见面色无华、头 晕目眩、心悸失眠、妇女月经不调等。
05
方剂制备与质量控制
制备方法简介
传统制备方法 包括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传统剂型的制备方法,这 些方法历史悠久,工艺成熟,但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现代制备方法 包括浸膏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现代剂型的制备方 法,这些方法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但技术要求也较高。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从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奠定方剂学基础,到唐宋时期方剂学得到全面发展,明清 时期达到鼎盛,历代医家不断总结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剂学理论体系。
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中医药国际化的推进,方剂学研究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向 着更高层次发展。
方剂学ppt参考课件
目录
• 方剂学概述 • 方剂组成与结构 • 方剂分类与内容 • 方剂功效与主治 • 方剂制备与质量控制 • 现代研究与应用进展
01
方剂学概述
定义与地位
方剂学的定义
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 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 础课程。
方剂学的地位
方剂学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 科的桥梁和纽带,在中医药学体系中 占有重要地位。
个性化精准医疗

方剂学幻灯课件(最新)课件

方剂学幻灯课件(最新)课件

方剂学在现代医学中地位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和临 床实践的桥梁。
方剂学对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方剂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为现 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02
方剂组成与配伍
药物组成原则及意义
药物组成原则
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选择 恰当的药物,按照一定的组成原 则,配伍成方。
关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 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方剂学人才
THANKS
感谢观看
感冒与对应方剂选择
风寒感冒
荆防败毒散、葱豉汤等发汗解表 方剂。
风热感冒
银翘散、桑菊饮等辛凉解表方剂。
暑湿感冒
新加香薷饮、六一散等清暑祛湿方 剂。
咳嗽与对应方剂选择
风寒袭肺
风燥伤肺
三拗汤、止嗽散等疏风散寒、宣肺止 咳方剂。
桑杏汤、杏苏散等疏风清肺、润燥止 咳方剂。
风热犯肺
桑菊饮、麻杏石甘汤等疏风清热、宣 肺止咳方剂。
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具有清营 透热、养阴活血的功效。
祛湿剂
燥湿和胃剂
用于治疗湿滞脾胃证,如平胃散、藿 香正气散等,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 胃的功效。
清热祛湿剂
用于治疗湿热内蕴证,如茵陈蒿汤、 八正散等,具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的功效。
治风剂
疏散外风剂
用于治疗外风证,如川芎茶调散、大秦 艽汤等,具有疏散风邪、通经活络的功 效。
学生对本次课程反馈评价收集分析
学生对课程内容丰富 度、教师授课方式等 方面给予积极评价
针对学生反馈,教师 将进一步完善课程设 计和教学方法
部分学生提出希望增 加实践环节、加强临 床案例教学等建议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十四章,治燥剂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十四章,治燥剂
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 脉虚大而数。
3,加减法: 痰多,加——川贝,瓜蒌。 热甚,加——羚羊角,水牛角。
第二节,滋阴润燥
增液汤(2) [组成] 玄参,麦冬,细生地 [功用] 增液润燥 [主治] 阴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方解] 君:玄参——养阴生津,壮水制火 臣:生地——清热养阴,壮水生津 麦冬——滋养肺胃阴津以润肠燥
病名 温燥证
凉燥证
治法 凉法
温法
方名 同
桑杏汤
桑菊饮
宣肺化痰,解表,治外邪袭肺, 气失宣降之咳嗽证
异 功效 生津润肺 病理 燥伤肺津 主证 咳嗽 津伤 病名 温燥证
化痰清肺 温伤肺络 咳嗽热重 风温证
清燥救肺汤(1)
[组成] 桑叶,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 真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
[功用] 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主治] 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组成] 大生地,玄参,麦冬,白芍,

牡丹皮,贝母,薄荷,生甘草
[功用]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 白喉之阴虚燥热证。
[方解]
君:大生地——滋阴壮水,清热凉血
臣:玄参——养阴降火,解毒利咽

麦冬——养阴清肺
佐:白芍——养血敛阴

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肿

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散结
2,滋阴润燥:具有养阴生津,增液润燥的作用, 适用于脏腑津伤液耗之内燥证。内燥证又分为上 燥,中燥,下燥。
上燥——肺燥阴伤证。 中燥——胃燥阴伤证。 下燥——肾亏水虚证。 内燥证治宜甘寒滋润为要。
三,使用注意: 1,先辨明内外。 2,温燥证多配伍泻火,养阴,生津,益气

《方剂学》完整PPT课件-2024鲜版

《方剂学》完整PPT课件-2024鲜版

先秦时期
《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等医学著 作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
明清时期
温病学派的崛起,创制了大量治疗温热病 的方剂,如吴又可《温疫论》、叶天士《 温热论》等著作,丰富了方剂学的内涵。
汉代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 理法方药为一体的医学体系,使方剂学形 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宋金元时期
指导临床用药
通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 。
促进中药新药研发
通过对古方、验方的研究和开发,可以创制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中药新药。
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将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4/3/27
参加学术交流
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与同行 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28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9
8
君臣佐使理论及应用
• 君臣佐使理论:是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 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 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 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 以达病灶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学》完整PPT课件
2024/3/27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7
• 方剂学概述 • 方剂组成与结构 • 常见中药方剂类型及特点 • 经典名方解析与临床应用 • 现代创新中药方剂研究进展与挑战 • 方剂学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与提高

(2024年)方剂学电子课件pptx

(2024年)方剂学电子课件pptx

2024/3/26
11
现代研究与应用进展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通过现代分离和分析技术,研究方剂中的 药效物质基础,阐明方剂的药效作用机制 。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方剂配伍规律进行 深入研究,揭示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
方剂制剂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
方剂临床应用研究
采用先进的制剂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提 高方剂的制剂水平和质量控制水平。
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评价方剂的临 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方剂的临床应用提供 科学依据。
2024/3/26
12
03
CATALOGUE
常见疾病治疗方剂举例
2024/3/26
13
感冒类疾病治疗方剂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外感风寒表实 证。
桂枝汤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主治外感风 寒表虚证。
方剂学电子课件pptx
2024/3/26
1
CATALOGUE
目 录
2024/3/26
• 方剂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 药物组成及功效解析 • 常见疾病治疗方剂举例 • 中药配伍禁忌与注意事项 • 方剂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
01
CATALOGUE
方剂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2024/3/26
药物性味
指药物具有的四气五味,反映药物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2024/3/26
药物归经
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 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
功效关系
药物的性味归经与其功效密切相关,不同性味归经的药物具有不 同的功效。
9
药物配伍变化规律探讨

2024版年度方剂学幻灯课件最新全套

2024版年度方剂学幻灯课件最新全套
44
安神剂
概念
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 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
分类
重镇安神剂、滋养安神剂等。
2024/2/3
适应证
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癫狂、惊痫等。
常用药物
朱砂、磁石、龙骨、琥珀、酸枣仁、柏子仁、 远志等。
45
开窍剂
概念
以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 疗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
作用机制
通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增强疗效、降低毒 性、扩大治疗范围等目的。
临床应用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2024/2/3
7
02
解表剂
2024/2/3
8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发汗 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 表实证。
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 风寒表虚证。
2024/2/3
34
温里剂使用注意事项
辨清寒热真假
温里剂主要用于治疗里寒证, 使用时应首先辨清寒热真假, 以免误用。
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 宜
由于人的体质有强弱之分,病 情有轻重缓急之别,且气候有 寒温之异,地域有高下燥湿之 差,因此在使用温里剂时应根 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
辨明具体脏腑
温里剂虽均为温阳散寒之剂, 但不同脏腑的寒证用药又有所 不同,因此在使用时应明确具 体脏腑,选用适当的方剂。
人参、黄芪、白术等,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39
补阴剂
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滋补肝肾。
大补阴丸
黄柏、知母、熟地黄等,滋阴降火。
一贯煎
北沙参、麦冬、当归等,滋阴疏肝。

方剂学_课件

方剂学_课件
。 即法是制方的依据,方是法的具体体现,无法
三、治法的源流:源于《内经》(《内经·阴阳
应象大论》)充实《伤寒杂病论》后又经历代医 家不断补充,至清代·程钟龄在他的代表作《医学 心悟》中作了高度总结概括,正式提出了“八法 ”之名----汗、吐、下、温、清、消、补、和。
四、八法之间的关系:即清代·程钟龄在它的代 表作《医学心悟》中所言:“一法之中八法备焉 ,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第一章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即治疗方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 因病机之后,针对性的采取的最为贴切的治疗方法.
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即所谓“法随证立,方 从法出”。即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 体现.
1、从产生来说:“方先于法,法源于方”,即先 有
方后有法, 如《五十二病方》。 2、当方剂学形成之后:“法随证立,方从法出”
凡轻清宣透,可解除在表 六淫之邪的方法都应叫“
法”,确切地应叫“解表法
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以祛除病邪的方法叫和法。
治疗的病位:半表半里或脏腑之间,阴阳之间, 表里之间
1.狭 义和法:和解少阳,用以治疗少阳病的方法 ---小柴胡汤
2.广义和法
和解表里——柴桂汤 调和寒热——半夏泻心汤 调和肝脾——逍遥散、痛泄药方 和解少阳——少阳证、小柴胡汤 脏腑失和:肝脾不和,肠胃寒热错杂 表里同病:太少两感——柴桂证
如何查找、使用、记载?故意在便于查找 、记忆、学习、使用。
二.历代分类法:(请自己看书,并填写下列表格)
第三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组方的意义: 1、加强作用,增强疗效
⑴ 相辅相成:如知母、黄柏,单用不具备泻 火养
阴的作用,合用增强此作用。川楝子、元胡 都入
肝经,疏肝气、调肝血,相合则疗效增强数 倍。

方剂学课件最新完整版pptx

方剂学课件最新完整版pptx

THANKS
制剂质量标准
对制剂的外观、性状、含量、微生物限度等进行规定。
检测方法标准
制定中药及其制剂的检测方法,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等。
06
方剂学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概 述
国内外方剂学研究现状比较
研究方法
国内注重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国外则更侧重于临床试验和 数据分析。
研究领域
国内在中药复方、经典名方等领域研究深入,国外则关注于植物药 、天然药物等领域。
三仁汤
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等,用于湿 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03 经典名方解析与临床应用探讨
麻黄汤类方解析及临床运用
麻黄汤的组成与功效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汤的适应症与禁忌
外感风寒表实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 、舌苔薄白、脉浮紧。禁忌症包括体虚外感、表虚自汗及 失血者。
对于胆囊炎引起的胁痛、 腹胀、恶心等症状,四逆 散可疏肝理气,缓解症状 。
胃溃疡
四逆散可用于治疗胃溃疡 ,能促进胃黏膜修复,缓 解胃痛、胃酸过多等症状 。
血府逐瘀汤现代应用举例
冠心病心绞痛
01
血府逐瘀汤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改善心肌缺血,缓解
胸痛、胸闷等症状。
脑外伤后遗症
02
对于脑外伤后遗症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血府逐瘀
桂枝汤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用 于外感风寒表虚证
银翘散
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等,用 于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
清热药性能特点及应用举例
性能特点 苦寒清泄,主入气分或血分
能清解里热、湿热、热毒等
清热药性能特点及应用举例

中医方剂学(全套1413页PPT课件)

中医方剂学(全套1413页PPT课件)
*《医方集解》:清代,汪昂编著。开创了新的治法 (功效)分类法(22类综合分类法)。
*《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载方96592首。
第三节 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方剂学具有基础与临床的双重属性; * 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运用的重要形式; * 衔接传统中医与现代生命科学法(二十二类分类法):见于清代汪昂之 《医方集解》。其开创了方剂新的治法(功效)分类法, 具体将方剂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 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 清暑、利湿、润燥、泄火、除痰、 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 经产和急救良方共22剂。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升降相随、散收同用、刚柔相济、 通涩并行。 · 制毒纠偏; · 引经报使。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
1.方剂变化的原因: ·病情的轻重 ·邪正的虚实 ·兼证的有无 ·体质的强弱 ·年龄、气候、方土习俗。
2.方剂变化的形式:
a、药味增减的变化; 通过增加或减少方剂的一、两味药
方剂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一、方剂学的概念: * 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
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 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制方原理 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 是中医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 方剂与病证
* 方剂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产物; * 方剂的产生都是以辨证为依据的; * 方剂是针对具体病证作出的针对性治疗的方案。
金 银 化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的概念:
* 治法: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证审因之后,在治疗原 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中药方剂学(全套课件299p)ppt课件

中药方剂学(全套课件299p)ppt课件
组成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典型解表方剂解析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组成
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等
典型解表方剂解析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清热剂作用特点与分类
作用特点
清气分热 分类
清除里热 治疗里热证
清热剂作用特点与分类
01
清营凉血
02 03
清热解毒 清脏腑热
04
清虚热
天王补心丹
由生地黄、人参、丹参等 组成,功效滋阴清热,养 血安神,主治阴虚血少, 神志不安证。
酸枣仁汤
由酸枣仁、甘草、知母等 组成,功效养血安神,清 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 虚热内扰证。
THANKS
感谢观看
作用特点
祛湿剂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 水,通淋泄浊作用,治疗水湿为病的一 类方剂。
VS
分类
祛湿剂分为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 湿、温化寒湿、祛风胜湿五类。
典型祛湿方剂解析
平胃散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证,脘 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 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 ,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分类方法
根据组成、功效、主治等不同角 度,方剂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解 表剂、清热剂、祛湿剂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与方剂关系探讨
治法指导方剂
根据中医理论,治法是治疗疾病的总 体原则和方法,方剂是在治法指导下 针对具体病情的药物组合。
方剂体现治法
方剂的药物组成和配伍原则体现了中 医治法的精髓,是实现治法的重要手 段。
中药方剂学(全套课件299p)ppt 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燥剂
杏苏散 《温病条辨》

杏苏散


【组成】苏叶 杏仁 半夏 茯苓 橘 皮 前胡 苦桔梗 枳壳 甘草 生姜 大枣 【主治】外感凉燥证。 凉燥外袭:头微痛,恶寒无汗,咽干,苔白。 肺失宣降,津聚为痰:鼻塞,咳嗽痰稀,脉弦。 【病 机】凉燥犯肺,肺失宣降,痰湿内生。 【治法】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桑杏汤记忆
治燥剂
清燥救肺汤 《医门法律》

清燥救肺汤


组成】霜桑叶 煅石膏 甘草 人参 胡麻仁 阿胶 麦门冬 杏仁 炙杷叶 【主治】 燥热伤肺,气阴大伤之证。
燥热伤肺 肺合皮毛,邪气熏蒸:头痛身热 肺失宣降: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胸 膈满闷 气阴两伤:咽喉干燥,口渴鼻燥 ,舌干无苔,脉虚大而数。

杏苏散记忆
治燥剂
桑杏汤 《温病条辨》

桑杏汤

【组成】桑叶 杏仁 沙参 象贝 香豉 梨皮 栀皮 【主治】 外感温燥证。 燥热伤肺 伤于肺卫,其病轻浅:头痛,身热不甚; 耗津灼液:口渴,鼻干咽燥; 肺失清肃: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温燥之象: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 【病机】温燥袭肺。 【治法】轻宣温燥(清宣燥邪,润肺止咳)。
麦门冬汤
【方解】 君:麦门冬—1、滋阴润燥;2、清热;3、防半夏 之温燥太。 臣:人参、甘草—益气生津,补中益肺。 佐:半夏—1、降逆和胃;2、祛痰除涎;3、防麦 冬之滋腻。 * 重用麦门冬少佐半夏(7:1),则半夏燥性被制 而降逆之功存,且麦门冬得半夏则滋而不腻,相 反相成。 粳米、大枣—养胃生津,助君臣补养肺胃。 使(兼):甘草—调和诸药。
清燥救肺汤
【临床应用】 辨证要点:发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 口渴咽燥,舌红少苔,脉虚数。

清燥救肺汤记忆
清澡塘,失业人,胡骂人, 卖巴蕉,炒杏仁
治燥剂
麦门冬汤 《金匮要略》

麦门冬汤

【组成】 麦门冬 半夏 人参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肺胃阴虚气逆之肺痿证、呕逆证。 肺胃阴虚、气火上逆 炼津为涎:咳唾涎沫; 肺气上逆:短气喘促; 胃失和降:气逆呕吐; 津失上承:口渴,咽喉干燥; 阴虚气耗:舌红少苔,脉虚数。 【病机】肺胃阴亏,虚气上逆。 (其病在肺,其源在胃,母子同病)。 【治法】滋养肺胃,降逆和中。
桑杏汤
【方解】 君:桑叶—清宣肺中燥热而止咳。 杏仁—降气,润燥止咳。 臣:豆豉—辛凉解表,助桑叶轻宣透热。 浙贝—清化痰热,助杏仁润燥化痰止咳。 沙参—润肺止咳,清热生津。 佐:栀子皮—清泄肺热。 梨皮—清热润燥,止咳化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桑杏汤
【临床应用】 辨证要点:身微热,干咳无痰,或痰少而 粘,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
【病机】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 【治法】 清燥润肺。 (清宣燥热,益气养阴)。

清燥救肺汤


【方解】 君:桑叶—清宣温燥于卫外而止咳。 臣:石膏—清泄肺热,生津止渴。 麦冬—养肺阴,润肺燥。 佐:阿胶、胡麻仁—滋阴养血润燥。 杏仁—降气,化痰止咳。 枇杷叶—清降肺热,化痰止咳。 人参—益气生津。 使:甘草—调和诸药。

养阴清肺汤记忆
养阴清肺不可少, 增液单少河边草
治燥剂
百合固金汤 《慎斋遗书》

百合固金汤

【组成】百合 生地黄 熟地黄 当归身 芍药 甘草 贝母 麦冬 桔梗 玄参 【主治】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 肺失清肃:咳嗽气喘; 灼伤肺络:痰中带血; 熏灼咽喉:咽喉燥痛; 虚火内扰: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 细数。 【病机】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灼伤肺络。 【治法】 滋补肺肾(主),清降虚火(次)。

麦门冬汤
【临床应用】 辨证要点:咳唾涎沫,短气而喘促或呕 吐,咽喉干燥,舌红少苔,脉虚数。 * 寒痰壅肺之咳逆、脾胃虚寒之呕吐,本方 不宜。

麦门冬汤记忆
治燥剂
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

养阴清肺汤

【组成】大生地 麦冬 生甘草 玄参 贝母 丹皮 薄荷 白芍 【主治】白喉证。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疫毒上攻: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 鼻干唇燥。 肺失宣降: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阴虚之象:脉数无力或细数。 【病机】内有蕴热,复感疫毒。 【治法】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杏苏散


【方解】 君:杏仁(降)—降气,化痰止咳。 苏叶(升)—宣肺解表化痰止咳 臣:桔梗(升)—宣肺化痰止咳。 前胡(降)—降气化痰止咳,加强苏叶之功。 枳壳—理气消痰。 佐:半夏、茯苓、橘皮—理气化痰止咳,健脾渗湿。 生姜、大枣—和中 。 使:甘草—调和诸药。
杏苏散
【临床应用】 辨证要点: 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脉 弦。
养阴清肺汤



【方解】 君:生地—清热养(肾)阴。 臣:玄参—养(肾)阴,泻火解毒利咽。 麦冬—养(肺胃)阴生津,清热。 白芍—敛阴柔肝。 佐:丹皮—清热凉血消肿。 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散结。 薄荷—散热利咽。 使: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养阴清肺汤
【临床应用】 辨证要点:喉间起白膜或白色斑点如腐, 咽喉肿痛,鼻干唇燥,脉数。
外燥
内燥
下燥(肾)— 消渴,便秘。
治燥剂
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1、轻宣外燥 — 凉燥或温燥 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 2、滋阴润燥 — 脏腑津伤液耗的内燥证 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

治燥剂
三、使用注意: 1、辨明内燥、外燥,分别选用相应方剂治 疗; 2、燥邪最易化热,伤津耗液,久则耗气, 故多配伍养阴、生津、益气之品。 3、不宜使用辛香耗散,大苦大寒化燥之品; 常用咸寒、甘寒、甘苦寒之品。
第十四章 治燥剂
治燥剂
一、概念: 组成: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的药物为主; 作用: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 治证:燥证。 * 燥邪致病的特点: 1、干涩伤津 2、燥易伤肺

治燥剂
温燥(热) — 因初秋感受燥热邪气而致。 头痛身热、干咳少痰,或气逆而喘, 口渴鼻燥、舌边尖 红,苔薄白而干; 凉燥(寒)— 因深秋感受风寒燥邪而致。 头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舌苔薄白。 上燥(肺)— 干咳、少痰,口燥咽干,咯血; 中燥(胃)— 多食易饥,肌肉消瘦,口渴干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