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医方剂学课件PPT总论
(2024年)方剂学ppt课件完整版
补益剂
主要用于治疗虚证,如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 。
2024/3/26
8
常见方剂类型介绍
消导剂
主要用于治疗食积证,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 等。
理气剂
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证,如越鞠丸、柴胡疏肝散 等。
2024/3/26
理血剂
主要用于治疗血瘀证和出血证,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34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与发扬
继承经典名方
学习并掌握历代医家留下的经典方剂 ,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发掘民间验方
收集并整理民间流传的有效验方,加 以研究利用。
师承名医经验
跟随名老中医学习,传承其独特的诊 疗经验和方剂运用心得。
2024/3/26
35
创新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
将现代医学知识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 创新方剂研发思路。
痹症
独活寄生汤、羌活胜湿汤等,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主,适用于 风寒湿痹型痹症。
26
05
方剂制备工艺及质量 控制
2024/3/26
27
传统制备工艺简介
手工炮制
如炒、炙、煅、蒸、煮等传统炮制方法。
2024/3/26
水提醇沉
用于去除杂质、保留有效成分。
粉碎与过筛
将药材粉碎成适当粒度,便于制剂和服用。
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 使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2024/3/26
5
方剂分类方法
如汤剂、丸剂、散剂等。
如麻黄汤类方、桂枝汤类 方等。
2024中医方剂学ppt课件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中医方剂学概述•中医方剂学基础理论•常用中药方剂介绍•方剂的制备方法与技巧目•方剂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中医方剂学的未来发展与展望录01中医方剂学概述中医方剂学的定义与特点定义中医方剂学是研究中医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以及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医方剂学的发展历史古代方剂学成就自《黄帝内经》开始,历代医家不断总结和发展方剂学理论,形成了丰富的方剂学著作,如《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
现代方剂学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剂学研究逐渐深入,涉及药理、药效、毒理等多个领域,为方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医方剂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临床各科应用中医方剂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各科都有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疗效。
新药研发通过对经典方剂的研究,可以发掘新的药物组合和治疗方法,为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国际交流与推广中医方剂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推广奠定了基础。
02中医方剂学基础理论组成方剂是由药物按一定法度配伍而成,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方剂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如按功效可分为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等;按剂型可分为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
功效方剂具有多种功效,如解表、清热、泻下、温里、补益等,这些功效是通过药物之间的配伍来实现的。
主治方剂主要针对不同病症进行治疗,如感冒、咳嗽、胃痛、失眠等。
主治病症的选择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来确定的。
方剂的配伍禁忌与注意事项配伍禁忌方剂在配伍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常见的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等。
注意事项在使用方剂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煎服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避免盲目用药。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REPORTING
• 中医方剂学概述 • 中医方剂的组成与分类 • 中医方剂的配伍与变化 • 中医方剂的煎煮与服用 • 中医方剂学经典名方介绍
目录
PART 01
中医方剂学概述
REPORTING
中医方剂学的定义与特点
要点一
总结词
中医方剂学是一门研究中医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及其临 床应用的学科。
剂量的变化规律
在临床应用中,剂量的变化往往会导 致整个方剂功效和主治的变化,因此 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中医方剂的变化规律
药味增减
在原方基础上,增加或减少药物,以适应病 情的变化。
药量增减
在原方基础上,增加或减少药物的用量,以 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
剂型更换
将汤剂改为散剂、丸剂或膏剂等不同剂型, 以适应不同的治疗需求。
忌口
服用中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 物以及生冷食物,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
观察病情变化
服用中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不 良反应或病情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PART 05
中医方剂学经典名方介绍
REPORTING
六味地黄丸
总结词
滋补肾阴的经典方剂
详细描述
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和牡丹皮组成,主治肾阴虚引起的头晕 目眩、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等症状。
热服
煎好的药液趁热服用,多用于解表药或温补 药。
饭前服用
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汤剂,建议饭前30 分钟左右服用,以利于药物吸收。
中医方剂的注意事项
遵医嘱
服用中药方剂时应遵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和指 导使用。
《中医方剂学》课件
二、方剂的组成和配伍
中草药的结构和化 学成分
描述中草药的组成,包括植 物的各个部分以及药物的化 学成分。
单味草药的作用和 配伍特点
解释单味草药的药效作用和 在组方中的配伍规律。
Hale Waihona Puke 方剂的组成方法和 配伍规律讲解方剂组成的方法和药物 在方剂中的合理配伍规律。
三、方剂的制剂和质量控制
方剂的制剂方法和常用制剂技术
总结中医方剂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和当前的学科发展现状。
对中医药学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探讨中医方剂学对中医药学研究的启示以及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方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
介绍方剂的制剂过程和常见的制剂技术,如煎剂、 丸剂和散剂等。
讨论方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鉴别、测定和质 量标准等。
四、方剂的临床应用
1 风热感冒方的临床
应用
分析风热感冒方的方剂 组成和治疗原理,以及 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 况。
2 温阳益气方的临床
应用
探讨温阳益气方的适应 证、方剂组成和临床应 用,如阳虚、气虚等疾 病。
3 补肾壮阳方的临床
应用
介绍补肾壮阳方的选择 药物、作用机制和在男 性性功能障碍等方面的 应用。
五、方剂的多样化
1
方剂的变化和创新
探索传统方剂的变化和新的创新方向,如个体化方剂的发展。
2
中药的多样化应用和方剂的新开发
讨论中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未来方剂开发的前景。
六、总结与展望
中医方剂学的学科意义和发展现状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
中医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涵盖了中药的分类、方剂的组成 与配伍、方剂的制剂与质量控制、方剂的临床应用等内容。
一、概述
《方剂学》完整PPT课件-2024鲜版
先秦时期
《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等医学著 作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
明清时期
温病学派的崛起,创制了大量治疗温热病 的方剂,如吴又可《温疫论》、叶天士《 温热论》等著作,丰富了方剂学的内涵。
汉代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 理法方药为一体的医学体系,使方剂学形 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宋金元时期
指导临床用药
通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 。
促进中药新药研发
通过对古方、验方的研究和开发,可以创制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中药新药。
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将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4/3/27
参加学术交流
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与同行 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28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9
8
君臣佐使理论及应用
• 君臣佐使理论:是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 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 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 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 以达病灶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学》完整PPT课件
2024/3/27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7
• 方剂学概述 • 方剂组成与结构 • 常见中药方剂类型及特点 • 经典名方解析与临床应用 • 现代创新中药方剂研究进展与挑战 • 方剂学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与提高
中医方剂学.完整版ppt
八法
八法学习要求: 1、定义 2、适应病证 3、常用分类 4、使用注意
一 汗 法
1、定义: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2、适应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如:感冒; 麻疹初起,疹发不畅; 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 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疟疾、痢疾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第一节 方剂学开展简史
〔一〕先秦时期 复方的产生和开展 ?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二〕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理论根底的奠基 1.?黄帝内经? 初步奠定方剂学的理论根底; 2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方书之祖〞。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简、便、廉、效 ?小品方? ?刘娟子鬼遗方?
中医方剂学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方剂学概念及根本任务
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1、什么是方剂、?方剂学?? 2、?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任务。 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一、方剂和?方剂学?的涵义
方:1、医方、药方、处方 “譬医之治病也,…方施而药行〞 2、规定、规矩 之意。 “以规成园,以矩成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园〞 剂: 古文通“齐〞,整齐、整合、排列 ;调配、调和 “排比而整齐谓之齐〞 “参差而无杂谓之齐〞
组成原则
方剂
剂型、用法
因此可见,方剂决不是简单的药物拼凑或堆砌,也并非任何一张处方都可以被称为符合要求的方剂,我们在开场学习有关方剂知识时,对此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方剂学?的涵义:
方剂学是研究和说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主要的根底学科之一。
(四)隋唐时期 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1.唐· 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2. 唐·王焘 ?外台秘要?
2024版年度方剂学幻灯课件最新全套
安神剂
概念
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 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
分类
重镇安神剂、滋养安神剂等。
2024/2/3
适应证
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癫狂、惊痫等。
常用药物
朱砂、磁石、龙骨、琥珀、酸枣仁、柏子仁、 远志等。
45
开窍剂
概念
以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 疗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
作用机制
通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增强疗效、降低毒 性、扩大治疗范围等目的。
临床应用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2024/2/3
7
02
解表剂
2024/2/3
8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发汗 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 表实证。
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 风寒表虚证。
2024/2/3
34
温里剂使用注意事项
辨清寒热真假
温里剂主要用于治疗里寒证, 使用时应首先辨清寒热真假, 以免误用。
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 宜
由于人的体质有强弱之分,病 情有轻重缓急之别,且气候有 寒温之异,地域有高下燥湿之 差,因此在使用温里剂时应根 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
辨明具体脏腑
温里剂虽均为温阳散寒之剂, 但不同脏腑的寒证用药又有所 不同,因此在使用时应明确具 体脏腑,选用适当的方剂。
人参、黄芪、白术等,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39
补阴剂
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滋补肝肾。
大补阴丸
黄柏、知母、熟地黄等,滋阴降火。
一贯煎
北沙参、麦冬、当归等,滋阴疏肝。
(完整版)《方剂学》PPT课件
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医学课件
22
随证加减: ❖ 兼湿较轻,肢酸不甚,去苍术、细辛; ❖ 痹痛甚剧,加独活、灵仙、姜黄; ❖ 湿重胸满,去生地,加枳壳、厚朴; ❖ 内热不著,生地、黄芩减量; ❖ 里热甚者,加石膏、知母。
医学课件
23
香苏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医学课件
心下有水气
(内有寒饮)
喘咳、痰多清稀、 胸痞、干呕
脉浮
苔白滑
内外相饮,饮动不居
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
医学课件30小Fra bibliotek龙汤--方义分析
❖ 病机:外寒里饮证。
❖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君:麻黄
桂枝
佐:白芍
佐使:甘草
臣:干姜
细辛
佐五味子 佐半夏
医学课件
31
❖ 小青龙汤配伍特点:
散中有收,开中有合。
37
止嗽散--配伍特点
温而不燥,润而不腻, 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
“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 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
(《医学心悟》)
医学课件
38
止嗽散--运用
❖ 辨证要点: 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苔薄白。
❖ 使用注意: 阴虚劳嗽或肺热咳嗽者,不宜使用。
医学课件
39
随证加减: ❖ 表寒证重,加防风、苏叶、生姜; ❖ 痰粘难咯,加半夏、茯苓、桑白皮; ❖ 肺燥干咳,加瓜蒌、贝母、知母;
医学课件
4
本方基本配伍组合及特点:
❖ 麻、桂相须 ❖ 麻、杏宣降
医学课件
5
随证加减: ❖ 喘急痰多,表证较轻:去桂枝,加苏子、半夏; ❖ 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辛荑; ❖ 夹湿兼骨节痠痛,加苍术、苡仁; ❖ 兼里热烦燥、口干,加石膏、黄芩。
方剂学课件最新完整版pptx
THANKS
制剂质量标准
对制剂的外观、性状、含量、微生物限度等进行规定。
检测方法标准
制定中药及其制剂的检测方法,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等。
06
方剂学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概 述
国内外方剂学研究现状比较
研究方法
国内注重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国外则更侧重于临床试验和 数据分析。
研究领域
国内在中药复方、经典名方等领域研究深入,国外则关注于植物药 、天然药物等领域。
三仁汤
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等,用于湿 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03 经典名方解析与临床应用探讨
麻黄汤类方解析及临床运用
麻黄汤的组成与功效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汤的适应症与禁忌
外感风寒表实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 、舌苔薄白、脉浮紧。禁忌症包括体虚外感、表虚自汗及 失血者。
对于胆囊炎引起的胁痛、 腹胀、恶心等症状,四逆 散可疏肝理气,缓解症状 。
胃溃疡
四逆散可用于治疗胃溃疡 ,能促进胃黏膜修复,缓 解胃痛、胃酸过多等症状 。
血府逐瘀汤现代应用举例
冠心病心绞痛
01
血府逐瘀汤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改善心肌缺血,缓解
胸痛、胸闷等症状。
脑外伤后遗症
02
对于脑外伤后遗症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血府逐瘀
桂枝汤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用 于外感风寒表虚证
银翘散
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等,用 于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
清热药性能特点及应用举例
性能特点 苦寒清泄,主入气分或血分
能清解里热、湿热、热毒等
清热药性能特点及应用举例
方剂学PPT课件 方剂学总论课件
使药:
意义有二:
(1)引经药:引领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
30
(2)调和药:用以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其中,又有 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调和方中诸药的功能,一是调 和方中的药味。
臣药可不选用。
佐药:
意义有三: (1)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 次要的兼证。 (2)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 臣药的烈性。 (3)反佐药:当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 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28
阴寒内盛 治以温热之药 服药即吐 配伍
26
组方原则
君药:
意义: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主病之 谓君” 《素问·至真要大论》)
构成方法:(1)君药为一方之主,是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2)选药组方时,应首先确定君药; (3)君药一般药味少而药量大。(李东垣:“君药分量 最多”。张元素:“力大者为君”。)
臣药:
意义有二: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1.服药时间
一般药物宜饭前一小时左右服用,有利于脾胃充分运化 药力;
病在上焦者,宜食后服,以利药力游溢于上焦; 病在下焦者,宜食前服,以利药力行于下焦; 补益药宜空腹服,以利脾胃运化药力,使补而不滞碍脾 胃; 泻下药亦宜空腹服,以增强通下之力; 安神药宜临卧前服,以利镇静安眠; 治疟药宜发作前期2小时服,使正气得安,邪气消亡,以 利控制疟疾的发作; 治疗慢性病宜定时服,使药力持续不断,以利调治; 治疗急性重病则不拘时候服,并应根据病情的变化,随 时服药治疗。
中医方剂学-方剂总论PPT优选课件
3.分类:根据里寒证的程度和寒邪的部位不 同,分为:a.温中祛寒——治里寒证;b.回 阳救逆——治阴盛阳衰、阳气将亡;c.温经 散寒——治寒在经脉之证。
2020/10/18
11
■清法
1.含义:是通过清热、泄火、解毒、凉血等方 法,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 法。
2.适应证:里热证。清法的运用范围很广, 尤其常用于治疗温热疾病。
3.分类:a.清气分热——治热在气分;
b.清营凉血——治热入营血;
c.清热解毒——治热盛成毒;
d.清脏腑热——治热在脏腑;
e.清虚热——治阴虚发热证。
2020/10/18
12
■消法
1.含义: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 水、以及驱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 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解的一 种治法。
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二是针对重要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2020/10/18
16
三 方剂的组成
(一)组方原则
佐药:有三种意义,
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直 接治疗次要的兼证,如麻黄汤的杏仁,银翘散中 的桔梗和芦根;
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 烈性,如十枣汤中的大枣,九味羌活汤中的生地、 黄芩;
2.适应证:里实证 3.分类:寒下;温下;润下;峻下逐水。
2020/10/18
9
和法
1.含义: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来达到疏解 邪气,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方法。
2.适应证: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肝脾不和;胆 胃不和;寒热失调;表里同病等。
2020/10/18
10
■温法
1.含义: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 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完整版)《方剂学》PPT课件
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医学课件
22
随证加减: ❖ 兼湿较轻,肢酸不甚,去苍术、细辛; ❖ 痹痛甚剧,加独活、灵仙、姜黄; ❖ 湿重胸满,去生地,加枳壳、厚朴; ❖ 内热不著,生地、黄芩减量; ❖ 里热甚者,加石膏、知母。
医学课件
23
香苏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医学课件
一、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 二、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 “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 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
医学课件
20
❖ 太阳经:羌活 ❖ 阳明经:白芷 ❖ 少阳经:黄芩 ❖ 太阴经:苍术 ❖ 少阴经:细辛 ❖ 厥阴经:川芎
医学课件
21
九味羌活汤--运用
❖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
医学课件
14
❖ 辨证要点: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 使用注意:
1、表实无汗禁用。 2、忌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3、密切观察,适度而止。
医学课件
15
九味羌活汤
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
医学课件
16
九味羌活汤--主证病机分析
❖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
27
随证加减: ❖ 风寒较重,加葱白、生姜、荆芥; ❖ 气郁较甚,加柴胡、厚朴、大腹皮; ❖ 湿浊较重,加藿香、厚朴、半夏; ❖ 咳嗽有痰,加苏子、桔梗、半夏。
医学课件
28
小青龙汤
《伤寒论》
医学课件
29
❖ 主证病机分析:
外邪引动内饮
伤寒表不解
(外感风寒表实证) 内饮招致外邪
恶寒发热、头 身疼痛、无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常用分类:
病邪之性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分类依据
体质有强弱:扶正解表
❖ 4、使用注意:
(1)辨清病邪的性质。 (2)中病即止,慎勿过量。 (3)兼顾兼挟病证。 (4)不宜久煎。
吐法
❖ 1、定义:
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 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 治法。
❖ 2、适应病证特点:
3、常用分类
❖ 清气分热 ❖ 清营凉血 ❖ 清热解毒 ❖ 清脏腑热 ❖ 清虚热
❖ 4、使用注意:
(1)不可滥用,注意顾护正气。 (2)“真寒假热”证,不可误用。
消法
❖ 1、定义:
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 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 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 的一类治法。
各医家流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医学大家的贡献。
❖ 六、明清时期 特点:方、药的共同发展。由博返约的
规范,整理。 《普济方》 《医方考》 《医方集解》 《汤头歌诀》
❖ 七、近、现代时期 特点: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 “和”有协调、平衡、双向调节之义。
“和为圣度”
(《内经》)
“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
❖ 和法包括“和解”、“调和”两类。 ❖ “和解”是专治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治
法即《伤寒论》之“和解少阳”之治法。
❖ “调和”:“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
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 戴天章《广温疫论》
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 或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
❖ 3、分类:
依据:病邪之性质、种类、正气之强弱。 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 4、使用注意: (1)辨清病情之属性。 (2)中病即止、顾护正气。
和法
❖ 1、定义:
和法是通过和解和调和的方法,使 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 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总论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 一、先秦时期
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
❖ 二、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 《刘涓子鬼遗方》
❖ 四、隋唐时期 《千金方》 《外台秘要》
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 五、宋(金)元时期 特点: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明理论》 《小儿药证直诀》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治法概述
❖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 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 《黄帝内经》 奠定了治法理论的基础。 ❖ 《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为
一体,总结了一整套临床辨证论治的体系。
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 治则 :所有疾病必须遵守的治法共性。 ❖ 治法 : ❖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 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法则。
(2)“真热假寒”证,不可误用。
❖ 1、定义:
清法
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
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2、适应病证:里热证
实热
热 证
虚热
经热: 散漫之热
郁热: 蓄聚之热
热毒:搏结气血,腐败血肉---
局部红肿热痛 或见脓血
热陷心包--- 心神病变,甚则神昏
热实互结
瘀热互结
热结: 痰热互结
水热互结
病位居上,病势急暴,体质壮实,内 蓄实邪。 ❖ 3、使用注意: (1)吐后调养脾胃。 (2)止吐方法:
A:冷稀饭、冷开水。 B:姜汁。 C:麝香一~二厘。
❖ 1、定义:
下法
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 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 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 的一类治法。
❖ 2、适应病证:
治法具有多体系的特点:
❖ 病机的多体系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点。 如:六经治法体系 卫气营血治法体系 三焦治法体系 脏腑治法体系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 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方以药成”与“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 方剂必须“针对病机 ,体现治法”。
❖以法统方包括:
以法组方 以法遣方 以法类方 以法释方
第三节 常用治法
❖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病之源, 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 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 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从八纲中寒热病性推导出八法之思路:
寒温
热清
虚补
单一治法
(七法)
❖ 2、适应病证:
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 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疮疡 痈肿。
❖ 消法与下法在适应病证方面的区别。
❖ 3、常用分类: ❖ 4、使用注意:
(1)治宜缓图,难以速效。 (2)常与补法等结合运用。
❖ 1、定义:
补法
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 证候的一类治法。
❖ 和法常用分类:
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
温法
❖ 1、定义:通过温里祛寒作用,以治疗
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 2、适应病症:
寒从中生
里寒证
外寒直中
❖ 寒邪之来源及治法:
外来之寒,温必兼散; 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 3、分类:
温中祛寒 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
❖ 4、使用注意:
(1)“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内经》) “以息相火,微微生火”(柯韵伯)
汗
+
实 泻 吐 消 和(复合治法)
下
八法
❖ 八法学习要求:
1、定义 2、适应病证 3、常用分类 4、使用注意
汗法
❖ 1、定义: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 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 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 2、适应病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如感冒; 麻疹初起,疹发不畅; 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 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疟疾、痢疾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 2、适应病证:
(1)虚证。 (2)正虚感邪。
❖ 3、分类: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 补阴、补阳、阴阳双补。
❖ 4、使用注意:
(1)辨清虚损证型,不可滥用补法。 (2)应善用“通补”,不宜“呆补”。
❖ 八法运用要求:
“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 百法备焉。”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 一、七方说。 ❖ 二、病证分类法。 ❖ 三、祖方(主方)分类法。 ❖ 四、功用(治法)分类法。 ❖ 五、综合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