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全套1413页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医学发展上看,治法来源与方剂;
* 治法是指导方剂应用的依据;
* 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红
花
三、“八法”:
* “八法”的概念:“八法”为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 中所归纳出来的八种治疗大法。其谓:“论治病之方,则 有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 “八法”的内容: 汗法 吐法 清法 温法
第四节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学科的基础知识 *学科的特点 *方剂学的内容 — 纲目联系 *掌握重点内容与基本功的训练 *举一反三
第五节 方剂学的研究范围
1.阐明方剂与病证、治法之间的关系; 2.制方原理(方解,揭示组方的要素与功效的关系。)
·证机分析 ·药物配伍关系的分析(君、臣、佐、使药) 3.现代研究
番 红 花
第六节 方剂学的研究方法
1.以中医学术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指导,以方剂为方 剂为对象,旨在揭示方剂学科的规律;
2.研究方法: · 以临床观察为基础的临床试验方法 · 以实验为主的实验研究方法 · 以文献为主的文献整理方法 · 以理论探索为目标的逻辑思维方法
条叶龙胆
第二章 方剂与辨证论治
第一节 方剂与病证
* 方剂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产物; * 方剂的产生都是以辨证为依据的; * 方剂是针对具体病证作出的针对性治疗的方案。
金 银 化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的概念:
* 治法: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证审因之后,在治疗原 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二、方剂的概念:
* 是中医根据临床病证的特点,在 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 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 加以组合,并酌定剂量、规定适 宜的剂型及用法而成的处方,是 为方剂。
第二节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要点:在方剂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
*《五十二病方》:战国时期,载方283首 (能够辨认的 197首),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方剂著作。
一、配伍的概念: * 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有选择的将药 物与药物配伍在一起使用。 二、组成方剂的目的: * 增强原药效:指将功效相同的药物配合应用,起到 协同作用,使作用增强,收效更快。
* 综合多药效:指将功效不同(或作用相反)的药物配 • 合应用,起到综合作用,增加方剂的多种功效,扩大 • 治疗范围。
·轻可去实 -- 即以轻扬、升浮的解表药组成方剂,功能发 散外邪,用治表证的一种治法。如:麻黄汤。
·通可去滞 -- 指以通利的药物组合成方,功能利水渗湿, 化浊通淋,以治疗水湿痰癖等邪气壅滞机体之证。如湿热 下注,方用八正散。 ……
3.八阵:见于明代,张介宾《景岳全 书》,其将方剂“类为八阵,曰补、 和、攻、散、寒、热、固、因”。
*《黄帝内经》:战国时期,托名黄帝、 歧伯编著;载方13首。是现存最早的医 学典籍;也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 书中有关辨证立法、组方结构、配伍方 法、用药宜忌等理论,为方剂学的形成 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续)
*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 著;载方314首。既是中医学辨证论治 的经典著作;又首创融理、法、方、药 于一体; 誉称之为“方书之祖”。
下法 和法 消法 补法
第三节 方剂与中药
* 中药的发现是方剂产生的基础; * “方以药成”; · 方剂的配伍运用促进了对中药
功用的进一步确定和新的发展。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一、方剂分类的依据— 治法
二、代表性的方剂分类法:古有“七方”说、病证分类、 主方分类、治法wenku.baidu.com类等。
1.七方:源于《内经》,始见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 药方论》序中指出:“制方之用,大、小、缓、急、 奇、偶、复七方是也。” 2.十剂:源于北齐徐之才之《药对》,始见于成无己 《伤寒明理·药方论》序中指出:“制方之体,宣、 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升降相随、散收同用、刚柔相济、 通涩并行。 · 制毒纠偏; · 引经报使。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
1.方剂变化的原因: ·病情的轻重 ·邪正的虚实 ·兼证的有无 ·体质的强弱 ·年龄、气候、方土习俗。
2.方剂变化的形式:
a、药味增减的变化; 通过增加或减少方剂的一、两味药
薄荷
4.综合分类法(二十二类分类法):见于清代汪昂之 《医方集解》。其开创了方剂新的治法(功效)分类法, 具体将方剂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 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 清暑、利湿、润燥、泄火、除痰、 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 经产和急救良方共22剂。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 产生新药效:指将功效不同的药物配合运用,起到 特殊作用,产生新的药效,以适应病情的需要。
* 制约烈毒性:通过药物的不同配伍,使某药能消除或 减缓另一药物的毒性或烈性,以免伤耗机体正气或 导致中毒。
白 扁 豆
* 药物配伍的形式:
· 同类相须; · 异类相使; · 相反相成:寒热并用、补泻同施、
方剂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一、方剂学的概念: * 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
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 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制方原理 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 是中医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合运用。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由陈师文等 编著,载方788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 政府编修的“成药典”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金代医家成无己编著。旨 在分析20首伤寒经方,是中医药学史上第一部专门 剖析方剂论理的著作,开创“方论”研究的方法。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 续
*《普济方》:明代,朱木肃等编著,共载方61739 首。是方剂学史上载方最多的著作。
*《医方集解》:清代,汪昂编著。开创了新的治法 (功效)分类法(22类综合分类法)。
*《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载方96592首。
第三节 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方剂学具有基础与临床的双重属性; * 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运用的重要形式; * 衔接传统中医与现代生命科学的综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