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之补益剂
方剂学——补益剂
三、应用: 1、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血虚兼热加丹皮、栀 子;兼寒加艾叶、肉桂;兼气虚加黄芪; 兼血瘀加桃仁、红花;兼气滞加柴胡、香 附。 2、用于胎前产后:胎漏下血不止加阿胶、艾 叶、黄芪、党参、兔丝子。产后恶露不下 加炮姜、桃仁、红花。
六、应用:
1、本方为治疗阴虚气滞而致脘胁疼痛的代表 方。以胁肋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弦细 为辨证 要点。
2、加减:大便秘结加蒌仁;虚热汗出加地骨 皮;胁肋胀疼,按之硬加鳖甲;腹痛加白芍、甘 草;不寐加枣仁。
3、现代医学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 十二指 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
第五节 补阳剂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黄芪
白术
防风
一、主治: 1、表虚卫外不固之自汗 症见:恶风,自汗,面色萎白,舌淡 苔白,脉浮虚软。 2、体虚易感风邪
二、治法: 益气 固表 止汗
三、方解: 黄芪 补益脾肺,益气固表 气旺 汗不外泄 白术 益气健脾,培土生金 表实 外邪不侵 防风 疏风散邪 补中有散,固表不留邪,
四、比较: 1、 四物汤 治 重在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 月 滞之月经不调。 归脾汤 经 重在补血统血 主治脾气虚 不 不能统血之月经不调。 逍遥散 调 重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之月经不调。
2、归脾汤 参、术 芪、草 益气健
补中益气汤 脾
补气与养心安神药同用,重在 补益心脾,主治心脾气血两虚 及脾不统血之出血。 补气与升阳举陷药同用,重在 补气升提,主治脾胃气虚,中 气下陷及气虚发热之证。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黄芪 白术
人参
甘草
柴胡
升麻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
咽干口燥,神疲乏力,气短,干咳少痰,咳则汗出,脉虚细。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汗多
五味子(敛)
津亏 气虚
麦冬(润) 人参(补)
为何取名“生脉”
气复津生,汗止阴存,脉得气充,则可复生
运用
辨证要点: 体倦气短,咽干,舌红,脉虚。
病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孙某,男,40岁,心悸一年多,伴头晕、疲 乏、失眠、心电图检查为频发性房性早搏,窦性心 动过速。初服西药镇静剂及心得安等,症状可减轻, 终未能控制心律,常于夜班或脑力活动后加重,少 食,肌肤消瘦,中医诊视: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六 脉沉细,76次/分,每三、五至一止,舌质红,苔薄 白。证属心脾两虚,拟心脾同治,予以归脾汤合炙 甘草汤,三剂后复诊,反见心律增快,92次/分,夜 汗,考虑属心气虚,兼心阴不足,改益气敛阴法, 药用生脉散加味,连服四剂而愈。
运用要点:
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脉虚。
临床运用
往年尝以玉屏风散做汤用,大剂量,治表虚汗,3-5 剂后,即取得汗收的效验,但不日又复发,再服再效,再 复发,似乎此方只有短效而无巩固的长效作用。后见我院 蒲辅周治疗此种病证,用散剂,每日9克,坚持服用1月, 不独汗止,且疗效巩固,不再复发。
摘自《岳美中医学文集》
脾胃气虚
附方
气滞
异功散
痰饮内停
六君子汤
痰阻气滞
香砂六君子汤
脾虚肝旺
柴芍六君汤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证:脾虚湿滞
1、脾气虚:四肢乏力,面色萎黄,食少腹胀 2、湿滞:肠鸣泄泻,胸脘痞闷 3、舌脉:舌苔白腻,脉虚缓。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补益剂(方剂学)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各等分(各9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15g),水一盏,煎至七
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
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组成】莲子肉一斤(500g)薏苡仁一斤(500g)砂仁一斤(500g) 桔梗一斤(500g)白扁豆一斤半(750g)白茯苓二斤(1000g)人参 二斤(1000g)甘草二斤(1000g)白术二斤(1000g)山药二斤 (1000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 减服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阴虚补阴,阳虚补阳,阴阳两虚则阴阳并补,这是补 益阴阳的常规方法。但因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 不长,故补阴药与补阳药常配合使用。《类经》卷十 四中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 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 泉源不竭。”因此,阳虚补阳时,常佐以补阴之品, 使阳有所附,并可借阴药滋润之性以制阳药之温燥。 阴虚补阴时,常佐以补阳之品,使阴有所化,并可借 阳药温运之力以制阴药之凝滞。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 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 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 脉虚大无力。
【方 解】
本方所主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脾胃为营卫气血 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饮食减少、体倦肢 软、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虚则中气下陷, 升举无权,故见脱肛、子宫下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 遏不达则发热,因非实热,故热势不甚,表现为时发时 止、手心热甚于手背,与外感发热有显著区别;气虚媵 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治当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剂学课件补益剂
四、临床应用:
1、范围:补气的代表方、基础方。 2、举例:①异功散 ②六君子汤 ③香砂六君子汤 ④保元汤 ⑤七味白术散 3、参考—对肾炎蛋白尿的治疗。
2019/3/13 方剂学
参苓白术散
一、作用: 1、补气强于四君—四君加莲、淮、 枣、扁、苡 2、祛湿和胃—砂仁(苓、术、扁、苡) 3、长于止泻:①补脾止泻 ②渗湿止泻 ③升提止泻
2019/3/13
方剂学
六讨论 1补气与补血的关系 《温病条辩》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 2补阴与补阳的关系 《类经》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 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 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3正补与间接补益
《难经》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肾者,益 2019/3/13 方剂学 其精.
2019/3/13 方剂学
《傅青主女科》
一、组成:重用白术、山药各30克。
2019/3/13 方剂学
二、作用特点:
1、除带专方—能使带下完结而愈,故名。 2、健脾、祛湿、舒肝除带。 3、重在健脾祛湿,佐以舒肝。 术、药、参:甘温补气健脾。 苍、陈:合术燥湿理气 车前子------渗利湿浊 祛 湿(燥、渗、胜) 荆芥穗------胜湿止带 柴、芍-----------疏肝理气 甘 草--------调药和中
2019/3/13
《金匮要略》
一、组成:
1、六味地黄加附子、桂枝。
2、重用熟地,轻用附桂。
2019/3/13 方剂学
二、主治—肾阳亏虚证。 1、病机—肾阳不足,虚寒内生,气化失司。 2、症状 肾虚症—同六味地黄。 虚寒症—畏寒嗜睡,腰膝下肢冷寒,小便清冷, 性机能低下(阳萎、早泄、滑精、精冷) 水液失调症—水肿、痰饮、脚气、消渴、转胞 3、主症—腰膝痠冷,畏寒嗜睡,小便清冷, 舌质胖嫩,边有齿印,脉沉弱而见三大要 素中任何一症。 方剂学 2019/3/13
《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补益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补中益气丸:[组成]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 甘草炙,各五分(9g) 人参去芦,三分(6g) 当归酒焙干或晒干,二分(3g) 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6g) 升麻二分或三分(6g) 柴胡二分或三分(6g) 白术三分(9g)[用法]上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或作丸剂,每服10—15g,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简介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本类方剂是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以及“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理论立法,属于“八法”中的“补法”。
人体虚损不足诸证,成因甚多,但总属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包括饮食劳倦、情志所伤、病后失调等)所致的五脏虚损,而五脏虚损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虚证有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区别。
所以,补益剂则相应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
补益气、血、阴、阳虽各有不同,但不能截然分开。
须从整体出发,既要有所侧重,又要统筹兼顾。
气虚补气,血虚补血,二者虽各有重点,但气血相依,补气与补血常配合使用。
《脾胃论》中说:“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
”《温病条辨》中说:“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
”因此,血虚者补血时,宜加入补气之品,以助生化,或着重补气以生血;如因大失血而致血虚者,尤当补气以固脱,使气旺则血生。
对于气虚,一般以补气药为主,虽亦可少佐补血药,但过之则阴柔碍胃。
至于气血两虚者,则宜气血双补。
补阴补阳亦是如此。
方剂学:补益剂补中益气汤课件
功效与主治
功效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要用于调理 脾胃,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
主治
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的腹泻 、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等症状,还可 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下垂等慢性疾 病。
方义分析
01
02
03
黄芪
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 的功效,可增强机体免疫 力。
党参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可 改善消化功能。
THANKS
感谢观看
消化系统不适
部分人服用补中益气汤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 化系统不适症状。如出现此类症状,可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或用药频次,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疲劳感
部分人服用补中益气汤后可能出现轻微疲劳感,通常属于 正常现象。如疲劳感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应及 时用优质的药材,以确保药效和安全性。同时,需注意 药材的保存方式,避免受潮、发霉等问题。
饮食配合
服用补中益气汤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 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建议保持清淡、易消化 的饮食,以促进药效的吸收。
不良反应与处理
过敏反应
部分人可能对补中益气汤中的某些药材成分过敏,出现皮 疹、瘙痒等症状。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产后调理
产妇在生产后常常出现气虚、血虚等症状,补中益气汤能够益气养血,促进产 后恢复,提高母乳质量。
其他科室应用
神经科
对于气虚所致的头晕、失眠、健忘等症状,补中益气汤可以起到安神益智、养心 补气的作用,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男科
男性气虚所致的性功能障碍、腰膝酸软等症状,补中益气汤能够补肾益气、固本 培元,提高男性性功能和生育能力。
疗效评价
通过对照实验和临床观察等方法,对补中益气汤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剂对于多种慢性疾病的疗效 确切,且安全性高。
方剂学各论补益剂
佐 柴胡 疏肝,又升清阳
黑芥穗 疏肝收涩
使 甘草 益气,调和药味
完带汤
• 配伍特点:寓补于散,寄清于升,培土抑木,肝脾 同治。
• 随证加减: • 若兼湿热,带下黄色者,加黄柏、龙胆草以清热燥
湿; • 兼寒证,小腹疼痛者,加炮姜,茴香以温中散寒; • 腰脊酸软者,加杜仲、续断以补益肝肾; • 日久量多滑脱者,加龙骨、牡蛎以固涩止带。
补中益气汤
•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脾虚气陷
脾虚 气陷
食少便溏,少气懒言,体倦 肢软,面色萎白
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 崩漏
• 气虚发烧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
补中益气汤
君
黄芪 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人参
补气健脾
臣
白术
炙甘草 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当归 养血和营 佐
陈皮 理气和胃
柴胡
使
升阳举陷
升麻
补中益气汤
• 加减变化: 若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以补气生血; 以血滞为主者,加桃仁、红花,白芍易为赤芍,以 加强活血祛瘀之力; 血虚有寒者,加肉桂、炮姜、吴萸以温通血脉; 血虚有热者,加黄芩、丹皮,熟地易为生地以清热 凉血; 妊娠胎漏者,加阿胶、艾叶以止血安胎。
• 使用注意:阴虚发烧及血崩气脱等证,不宜使用。
气阴两虚证
暑热汗多 耗气伤阴
久咳肺虚 气阴两伤
神疲乏力,短气,多汗, 咽干口燥,舌红少苔, 脉虚数
咽干口燥,神疲乏力, 气短,干咳少痰,咳则 汗出,脉虚细
生脉散
君
人参 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
臣
麦冬 养阴清热,润肺生津
佐 五味子 敛肺止汗,生津止渴
生脉散
• 随证加减: 阴虚有热者,以西洋参替代人参,病情急重者,宜 加重全方用量。
方剂学之补益剂
方剂学之补益剂补益剂第一节补气1、四君子汤【组成】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方歌】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益气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四君子汤2、参苓白术散【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夹湿证。
【方歌】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3、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18g)甘草(9g)人参(6g)升麻(6g) 柴胡(6g)橘皮(6g)当归身(6g)白术(6g)【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①脾不升清证。
②气虚发热证。
③中气下陷证。
【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4、生脉散【组成】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6g)【功效】益气养阴,敛汗生脉。
【主治】气阴两伤证。
【方歌】生脉散用麦味参,益气养阴效力神;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第二节补血5、四物汤【组成】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分【功效】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方歌】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6、当归补血汤【组成】黄芪(30g)当归(6g)【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发热证。
【方歌】当归补血东垣笺,黄芪一两归二钱;血虚发热口烦渴,脉大而虚宜此煎。
7、归脾汤【组成】白术(3g)当归(3g)白茯苓(3g)黄芪(3g)龙眼肉(3g)远志(3g)酸枣仁(3g)木香(1.5g)甘草(1g)人参(3g)【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①心脾气血两虚证。
②脾不统血证。
【方歌】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便血崩漏总能医。
第三节气血双补8、八珍汤【组成】当归(30g)川芎(30g)熟地黄(30g)白芍药(30g)人参(30g)甘草(30g)茯苓(30g)白术(30g)【功效】益气补血。
方剂学 补益剂
运 用:
辨证要点: 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随证加减:
呕吐加半夏;胸膈痞瞒加枳壳、陈皮;心悸 失眠加酸枣仁;畏寒肢冷,脘腹疼痛,加干姜、 附子。
附方:1.异功散
组成:四君子汤加陈皮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食少便溏,
君:生地黄——滋阴养血。
臣: 炙甘草、人参、大枣——益气健脾养心, 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麦门冬、阿胶、麻仁(即麻子仁)——滋阴养血, 以助生地黄养阴生津。 佐 桂枝、生姜——温阳通脉 (桂枝合甘草即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 与人参、大枣调补中焦,以促生化。 清酒——加强生地黄滋阴养血之力;温通经脉。
补中益气汤
配伍特点: 补气与升阳并举,重在补气。 补气升阳治疗气虚发热证,体现了“甘 温除热”之法。
•运用
证治要点:
面色萎黄,少气懒言,体倦乏力,食少便 溏,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补中益气汤
随证加减: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白芷、细辛。 腹痛加白芍。 兼气滞,加木香、枳壳。 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 使用注意:
补益剂
一 概 念 组成:补益药物为主。 作用:补益、滋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补益脏腑 功能,增强体质。 立法依据:“虚则补之”。 主治证:各种虚证。 二 分类与适应证 (一) 补气 (二) 补血 (三) 气血双补 (四) 补阴(五) 补阳(六) 阴阳并补 三 使 用 注 意 1辨别虚实真假;辨别缓急轻重。 2治疗时注意气血、阴阳关系,以及母子、先后 天关系。 3注意调整脾胃功能。 4文火久煎,空腹服用。
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补益剂
第64页
第五节 补阳
方剂学补益剂
第65页
肾气丸《金匮要略》
方剂学补益剂
第66页
桂枝一两(30g) 附子一两(30g) 干地黄八两(240g)
君 温阳化气 臣 补肾填精
山茱萸四两(120g) 山药四两(120g) 泽泻三两(90g) 丹皮三两(90g) 茯苓三两(90g)
方剂学补益剂
证
补气药:益气生血 补肾药:肝肾同源 活血药:祛瘀生新
行气药:使补而不滞
方剂学补益剂
第33页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方剂学补益剂
第34页
熟地(12g) 当归(9g) 白芍(9g) 川芎(6g)
君 善能滋阴补血 臣 补血和血 佐 养血敛阴 佐 活血行气
功用
补血和血
方剂学补益剂
第35页
主治
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 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 行,脐腹作痛,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山茱萸 臣 养血滋肾,涩精敛汗
山药 臣 补脾益阴,滋肾固精
枸杞子 臣 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龟胶 鹿胶
偏于补阴 臣 峻补精华
偏于补阳
菟丝子 佐 益肝肾,强腰膝,健筋骨
川牛膝
方剂学补益剂
第57页
功用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真阴不足证。头目眩晕,腰痠
主治
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 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方剂学补益剂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
方剂学补益剂
第17页
主证分析:脾虚气陷证
脾虚:食少便溏,少气懒言,体倦肢软, 面色萎白。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
方剂学补益剂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
大补阴丸(原名大补丸)《丹溪心法》
附方:
1.异功散:四君子汤加陈皮。功效:益气健脾,行 气化滞。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2.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生姜、大枣。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3.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 砂仁、生姜。功效:益气化痰,行气温中。主治: 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 4.保元汤:人参、黄芪、甘草、肉桂。功效:益气
臣
三 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防熟地滋腻恋邪 泻 牡丹皮---清泄肝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佐
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
配伍特点:
1、三补配三泻
2、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
《小儿药证真诀·卷下诸方》:“治肾怯失音,囟 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晴多,面色白等方。”
《成方便读》:“此方大补肝脾肾三脏,真阴不 足,精血亏损等证。故用补必兼泻邪,邪去则补 乃得力。故以熟地之大补肾脏之精血为君,必以 泽泻分导肾与膀胱之邪浊为佐;山萸之补肝固精, 即以丹皮能清泄厥阴、少阳血分相火者继之;山 药养脾阴,茯苓渗脾湿,相和相济,不燥不寒, 乃王道之方也。”
君
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 臣
当归---养血和营 佐
陈皮---理气和胃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炙甘草)---调和诸药
使
生脉散《医学启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
中医方剂学之补益剂PPT
·白芍、川芎助君、臣以增加活血行血之效。
配伍要点:
● 地、芍得归、芎之助则补血而不滞血; ● 归、芎与地、芍同用则行血而不伤血; ● 本方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共
奏补血养肝,行血调行之效。是临证补血、调经的常 用基础方。
运用
1、本方药性平和,温面不燥,是治疗脾虚夹湿的代表方。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3、临证加减: 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 纳差食少者加炒麦芽、神曲、焦山楂 咳痰色白量多加半夏、陈皮
3.现代运用: · 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 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夹湿者。
临床运用
1、本方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对于阴虚发热,以 及血崩气脱之证非其所宜。
3、临证加减: ● 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 ● 瘀滞重者白芍易赤芍,再加桃仁、红花 ● 血虚有寒加肉桂、炮姜、吴茱萸。
3.现代运用: · 对妇女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等慢性皮肤病、骨 伤科疾病以及过敏性紫殿、神经性头痛等属营血虚滞者 均可应用。
臣:山药、莲子肉—补脾益气,固涩止泻 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湿
佐:砂仁—行气和胃,化湿醒脾 桔梗—宣肺利气,载药上行 大枣—补脾养胃
使:甘草—调药和中。
配伍要点:
● 以四君子汤加渗湿健脾之品,虚实并治
● 输布精气养肺,体现“培土生金”之法 ● 配伍桔梗意义: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
与渗利药配伍,降中寓升;二则取其上行入 肺,以其宣利肺气
【主治】 1、脾气虚夹湿泄泻证。 2、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
中医(专长)-方剂学-补益剂
第八单元补益剂(一)概述1.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损病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本类方剂是根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以及“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理论立法,属于“八法”中的“补法”。
2.补益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辨清虚证的实质和具体病位,分清气血阴阳之虚的不同,并结合脏腑相互资生关系,予以补益。
(2)注意虚实真假,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3)补益剂常易壅中滞气,宜适当加入理气醒脾之品,以资运化而使补而不滞。
(4)注意煎服法,宜慢火久煎,务使药力尽出。
以空腹或饭前服药为佳,急症则不受此限。
(二)补气剂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各等分【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配伍意义】本证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
治当益气健脾。
人参为君,益气补虚,健脾养胃,脾气健旺则运化复常,气血化生充足。
脾胃虚弱,运化乏力,易致湿浊内阻,故以白术为臣,健脾燥湿。
君臣相配,益气健脾之功更著。
佐以甘淡之茯苓,健脾渗湿。
苓、术相配,健脾祛湿之功更强,并能顺应脾喜燥恶湿的生理特性。
佐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化裁运用】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均为四君子汤加味而成,皆有益气健脾之功。
异功散中加陈皮,功兼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气滞证;六君子汤配半夏、陈皮,功兼和胃燥湿,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痰湿证;香砂六君子汤伍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功在益气和胃,行气化痰,适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莲子肉一斤薏苡仁一斤缩砂仁一斤桔梗一斤白扁豆一斤半白茯苓二斤人参二斤甘草炒,二斤白术二斤山药二斤【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配伍意义】本证由脾虚湿盛所致。
方剂学 补益剂01
配伍特点:
1、 补气、渗湿、行气同用, 补而不滞。
2、脾肺同治,培土生金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除用于脾胃气虚外, 对于肺气虚弱亦可应用。临床以泄泻、舌淡 苔腻、脉虚缓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泻利甚者,加肉豆蔻; 久泻兼里寒腹痛,加干姜、肉桂。
3、临床运用: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胃肠功 能紊乱、慢性肾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放 射病等,属脾虚夹湿者。
(功兼和胃行气化痰,《集解》香附,《古今名医方论》改木香 )
4、保元汤:-茯苓,白术+黄芪,肉桂 (功兼温阳)
四君子汤与理中汤比较
组同 成
异
四君子汤
理中丸
人参、白术、甘草
茯苓
干姜
功同
补益脾胃(气)
用 异 重在补脾胃之气 温中祛寒(温中补虚)
主同
中焦脾胃虚弱
治 异 脾胃气虚之证 (望、闻、问、切)
脾胃虚寒之证 (呕、利、冷痛)
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用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
脾虚湿盛(夹湿)证
症见:气短乏力,肠鸣泄泻,面色萎黄, 形体消瘦,胸脘痞闷,饮食不化,舌质淡, 苔白腻,脉虚缓。(亦可用于肺脾气虚夹痰湿 证,咳嗽痰多色白)
病机关键:脾虚夹湿
组成与方解
四君子汤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 苡仁、砂仁、桔梗
使用注意
1、补气与补血:气血相互为用,故 补血方中常配补气;补气方中亦适当配 补血。
2、补阴与补阳:阴阳互为其根,故 常“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3、正补与间接补益:五脏之间相互 滋生,相互依存,故可直接或间接补益。
4、掌握应用原则:外邪已解、正气已虚 的情况下才可应用。若正气已伤而余邪未尽, 则在补虚扶正的同时兼以祛邪,即“补正不忘 祛邪”。
中医方剂学第7章补益剂
发热
白虎汤证与当归补血汤证区别
白虎汤证
当归补血汤
病机:气分热盛(实热) 血虚阳浮(虚热)
➢ 生脉注射液。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及冠心病、内分泌等疾病属
气阴两虚者。
生脉散
现代运用
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所致咳嗽和心烦失眠,以及心脏病心律不齐属气阴 两虚者。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及冠心病、内分泌失调等病属气阴 两虚者。
• 兼气滞+陈皮=异功散; • 兼痰湿+陈皮、半夏=六君子汤; • +陈皮、半夏、木香、砂仁=香砂六君子汤,治气虚兼痰阻气滞的痞满,亦用于妊娠呕吐。
四君子汤
◆类方比较: 四君子汤与理中丸 相同点:两方均用参、术、草以补益中气。 不同点: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
温中祛寒为主,主治中焦虚寒证。
表卫不固:自汗—固表止汗 易感外邪
功用
玉屏风散 益气固表止汗。
方解
君:黄芪——甘温,内可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 臣:白术——健脾益气,以土生金,与黄芪相须为用。
可大大增强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使气 旺表实,则汗不外泄,邪不内侵。 佐:防风——祛风,御风 如此配伍,邪正兼顾,扶正为主,兼以驱邪。
配伍特点 • 补中有敛,敛中有散。
➢ 补而不滞,利而不伤。
四君子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四君子汤
加减变化
➢ 呕吐者,+ 半夏; ➢ 胸膈痞满者,+ 枳壳、陈皮 ; ➢ 心悸失眠者,+ 酸枣仁; ➢ 兼肾阳虚者,+ 干姜、附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衍化方: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卷三》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卷一》
6、病例分析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莲子肉(去皮)一斤
薏苡仁一斤
桔梗(炒令黄色)一斤 白扁豆一斤半
缩砂仁一斤 白茯苓二斤
人参(去芦)二斤
甘草(炒)二斤 白术二斤
山药二斤
【用法】
补益剂
一、概念: 组成: 补益药物为主 功效: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
主治:各种虚证
二、适应证、代表方:
● 补气 — 气虚证
—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 ● 补血 — 血虚证
— 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 ● 气血双补 — 气血双亏证
— 八珍汤、炙甘草 ● 补阴 — 阴虚证
— 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 补阳 — 阳虚证
【主治】 1、脾气虚夹湿泄泻证。 2、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
脾胃气虚 湿浊阻滞
运化无力: 食少便溏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黄、四肢乏力形体、 消瘦、舌淡、脉虚缓。
湿阻气滞:胸脘痞闷、苔白腻 气机升降失司:吐、泻。
【病机】 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治法】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方解
君:人参—甘温益气,补气健脾 白术—益气补中,健脾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
防风一两 黄芪(蜜炙)
白术各二两
【用法】
【主治】 肺卫气虚证
肺气虚
卫外不固,津液外泄:恶风汗出, 或易感风邪
脏脏经络失于濡养:面色恍白,少气乏力,
舌淡苔薄白,脉浮软
【病机】 肺虚卫气不固,腠理疏松。
【治法】 益气固表止汗。
方解 君:黄芪——大补肺脾之气而固表止汗 臣:白术——健脾益气,固表止汗
·黄芪、白术相须为用,增强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之力 佐:防风——辛散疏风而御邪 · 配伍要点: ● 全方三药合用,补中寓散,散中有补,共奏益气实卫,
3、现代运用: ·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 糜尿 等;妇科之于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经闭,胎动不安,月 经过多;眼科之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 中气下陷者。
4、附方: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5、名词解释:甘温除热 6、类方比较 7、病案分析
【组成】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配伍要点
● 补气药与升提药相配,为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代表方; ● 方中以黄芪配柴胡、升麻,尤善益气而升阳,体现了
“虚者补之”、“陷者升之”、“甘温除热” 之法。
运用 1、本方是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 名医方论 2、辨证要点:
·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恍白,脉虚软无力。 ·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3、临证加减: ● 兼腹中痛者,加白芍 ● 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 ● 气滞脘腹胀疼加枳壳、木香、砂仁。
气虚发热:发热,自汗,渴喜热饮
【病机】 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治法】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甘温除热。
方解
君:黄芪—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肺实卫 固表止汗
臣: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助君益气升阳。
佐:当归—养血补虚 陈皮—理气和中,使全方补而不滞
佐使: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引药上行 炙甘草—调和诸药
·面色萎白,食少神倦,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3.临证加减: ● 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 ● 胸肋满闷者可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 ● 兼肾阳虚备加附子以温肾助阳
3.现代运用: ·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 均可用之。
4、现代研究: ● 对动物离体肠管运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促使受损肝脏线粒体的修复 ● 明显提高脾虚小鼠红细胞免疫功 ● 抗肿瘤和抗突变作用 ● 抗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
脾胃气虚
运化无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白,体倦 乏力,语音低微,舌淡脉虚弱
【病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 【治法】益气健脾
方解
君:人参——甘温补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甘温苦燥,补气益中,健脾燥湿 · 参、术相须为用,增强补气健脾益胃之效
佐:茯苓——健脾渗湿 ·术、苓相配,健脾助运,相辅相成。补中健脾;渗 湿助运。
— 肾气丸 ● 阴阳并补 — 阴阳两虚证
— 地黄饮子
三、使用注意
1、 据因而补 2、兼顾气和血,阴和阳关系以及虚则补其母的原则 3、 注意调整脾胃功能 4、辨别虚实真假 5、 辨别缓急 6、煎服法:文火久煎,空腹服用
四君子汤
《圣济总录》
【组成】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证
运用
1、本方药性平和,温面不燥,是治疗脾虚夹湿的代表方。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3、临证加减: 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 纳差食少者加炒麦芽、神曲、焦山楂 咳痰色白量多加半夏、陈皮
3.现代运用: · 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 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夹湿者。
固表止汗之效 ● 用之犹如御风的屏障,珍贵如玉,故名玉屏风散。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自汗恶风外,以面色恍白,舌淡脉虚 3、临证加减: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参与术 、术与苓配伍;
· 全方温而不燥,平补不峻,共奏益气中,健脾养 胃之效,体现了脾胃气虚的基本大法。犹如宽厚 平和之君子,故有“四君子汤”之名
运用:
1、本方是治疗气虚的常用方,亦是补气剂的基本方, 后世众多补脾益气的方剂均从此方衍化而来。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臣:山药、莲子肉—补脾益气,固涩止泻 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湿
佐:砂仁—行气和胃,化湿醒脾 桔梗—宣肺利气,载药上行 大枣—补脾养胃
使:甘草—调药和中。
配伍要点:
● 以四君子汤加渗湿健脾之品,虚实并治
● 输布精气养肺,体现“培土生金”之法 ● 配伍桔梗意义: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
与渗利药配伍,降中寓升;二则取其上行入 肺,以其宣利肺气
4、名词解释:培土生金 5、病例分析
补中益气汤
《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
黄芪一钱 甘草(炙)五分 人参(去芦)
升麻
当归身(酒焙干或日晒干)
橘皮(不去白) 柴胡
白术各三分
【用法】
黄芪
【主治】脾不升清证;气虚发热证;中气下陷证
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 久痢,崩漏
脾胃气虚
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不足:体倦食少, 少气懒言,舌淡、脉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