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PPT总论
合集下载
(2024年)方剂学ppt课件完整版
主要用于治疗里寒证,如理中丸、四逆汤等。
补益剂
主要用于治疗虚证,如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 。
2024/3/26
8
常见方剂类型介绍
消导剂
主要用于治疗食积证,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 等。
理气剂
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证,如越鞠丸、柴胡疏肝散 等。
2024/3/26
理血剂
主要用于治疗血瘀证和出血证,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34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与发扬
继承经典名方
学习并掌握历代医家留下的经典方剂 ,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发掘民间验方
收集并整理民间流传的有效验方,加 以研究利用。
师承名医经验
跟随名老中医学习,传承其独特的诊 疗经验和方剂运用心得。
2024/3/26
35
创新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
将现代医学知识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 创新方剂研发思路。
痹症
独活寄生汤、羌活胜湿汤等,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主,适用于 风寒湿痹型痹症。
26
05
方剂制备工艺及质量 控制
2024/3/26
27
传统制备工艺简介
手工炮制
如炒、炙、煅、蒸、煮等传统炮制方法。
2024/3/26
水提醇沉
用于去除杂质、保留有效成分。
粉碎与过筛
将药材粉碎成适当粒度,便于制剂和服用。
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 使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2024/3/26
5
方剂分类方法
如汤剂、丸剂、散剂等。
如麻黄汤类方、桂枝汤类 方等。
补益剂
主要用于治疗虚证,如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 。
2024/3/26
8
常见方剂类型介绍
消导剂
主要用于治疗食积证,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 等。
理气剂
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证,如越鞠丸、柴胡疏肝散 等。
2024/3/26
理血剂
主要用于治疗血瘀证和出血证,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34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与发扬
继承经典名方
学习并掌握历代医家留下的经典方剂 ,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发掘民间验方
收集并整理民间流传的有效验方,加 以研究利用。
师承名医经验
跟随名老中医学习,传承其独特的诊 疗经验和方剂运用心得。
2024/3/26
35
创新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
将现代医学知识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 创新方剂研发思路。
痹症
独活寄生汤、羌活胜湿汤等,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主,适用于 风寒湿痹型痹症。
26
05
方剂制备工艺及质量 控制
2024/3/26
27
传统制备工艺简介
手工炮制
如炒、炙、煅、蒸、煮等传统炮制方法。
2024/3/26
水提醇沉
用于去除杂质、保留有效成分。
粉碎与过筛
将药材粉碎成适当粒度,便于制剂和服用。
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 使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2024/3/26
5
方剂分类方法
如汤剂、丸剂、散剂等。
如麻黄汤类方、桂枝汤类 方等。
广中医方剂课件重点整理1完整版资料
适用于外感风热 表证。
✓
✓
3
✓
4
单选题: 桂枝汤的功用是 :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调和气血,缓急止痛 D.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E.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下一题
回回答答错正错误确误,, 再你再想真想一棒一想!想!!
5
药物配伍具有“分经论治”特点的方剂是 :
:
原书服法要求“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的方剂是 :
A.杏仁 参苏饮配伍苏叶的意义是 :
桂枝汤原书桂枝与白芍的用量比例为 :
试述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B.连翘 何谓方剂的组成原则?试述其涵义。
桂枝汤中如何通过药物配伍而达到“调和营卫”?
C.荆芥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名词术语解释:泻下剂、阳明腑实、热结旁流、釜底 试述痛泻要方治证的病机特点;
17
8.桑菊饮证与银翘散证的病机、表现有何不同? 9.根据麻杏甘石汤的主治、病机特点,
你对方中的君药如何理解?
18
复习思考题
·总论 ·
1.名词术语解释:方剂学、方剂、治法、八法、七方、 十剂、轻可去实、通可去滞、剂型、散剂、丸剂。
2.试述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3.简述方剂配伍的目的。 4.何谓方剂的组成原则?试述其涵义。 5.方剂组成为何要变化?如何变化? 6.熟悉方剂学发展史上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
· “三承气汤”组成、功效、主治的特点。
5.掌握讲授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
22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和解”?小柴胡汤如何体现和解少阳法? 2.小柴胡汤中柴、芩相配与蒿芩清胆汤中蒿、芩相伍,其
作用有何异同? 3.蒿芩清胆汤的治证、病机有何特点? 4.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如何通过药物配伍达到调和
✓
✓
3
✓
4
单选题: 桂枝汤的功用是 :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调和气血,缓急止痛 D.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E.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下一题
回回答答错正错误确误,, 再你再想真想一棒一想!想!!
5
药物配伍具有“分经论治”特点的方剂是 :
:
原书服法要求“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的方剂是 :
A.杏仁 参苏饮配伍苏叶的意义是 :
桂枝汤原书桂枝与白芍的用量比例为 :
试述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B.连翘 何谓方剂的组成原则?试述其涵义。
桂枝汤中如何通过药物配伍而达到“调和营卫”?
C.荆芥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名词术语解释:泻下剂、阳明腑实、热结旁流、釜底 试述痛泻要方治证的病机特点;
17
8.桑菊饮证与银翘散证的病机、表现有何不同? 9.根据麻杏甘石汤的主治、病机特点,
你对方中的君药如何理解?
18
复习思考题
·总论 ·
1.名词术语解释:方剂学、方剂、治法、八法、七方、 十剂、轻可去实、通可去滞、剂型、散剂、丸剂。
2.试述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3.简述方剂配伍的目的。 4.何谓方剂的组成原则?试述其涵义。 5.方剂组成为何要变化?如何变化? 6.熟悉方剂学发展史上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
· “三承气汤”组成、功效、主治的特点。
5.掌握讲授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
22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和解”?小柴胡汤如何体现和解少阳法? 2.小柴胡汤中柴、芩相配与蒿芩清胆汤中蒿、芩相伍,其
作用有何异同? 3.蒿芩清胆汤的治证、病机有何特点? 4.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如何通过药物配伍达到调和
《方剂学》完整PPT课件-2024鲜版
先秦时期
《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等医学著 作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
明清时期
温病学派的崛起,创制了大量治疗温热病 的方剂,如吴又可《温疫论》、叶天士《 温热论》等著作,丰富了方剂学的内涵。
汉代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 理法方药为一体的医学体系,使方剂学形 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宋金元时期
指导临床用药
通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 。
促进中药新药研发
通过对古方、验方的研究和开发,可以创制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中药新药。
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将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4/3/27
参加学术交流
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与同行 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28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9
8
君臣佐使理论及应用
• 君臣佐使理论:是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 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 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 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 以达病灶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学》完整PPT课件
2024/3/27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7
• 方剂学概述 • 方剂组成与结构 • 常见中药方剂类型及特点 • 经典名方解析与临床应用 • 现代创新中药方剂研究进展与挑战 • 方剂学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与提高
2024版年度方剂学幻灯课件最新全套
44
安神剂
概念
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 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
分类
重镇安神剂、滋养安神剂等。
2024/2/3
适应证
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癫狂、惊痫等。
常用药物
朱砂、磁石、龙骨、琥珀、酸枣仁、柏子仁、 远志等。
45
开窍剂
概念
以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 疗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
作用机制
通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增强疗效、降低毒 性、扩大治疗范围等目的。
临床应用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2024/2/3
7
02
解表剂
2024/2/3
8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发汗 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 表实证。
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 风寒表虚证。
2024/2/3
34
温里剂使用注意事项
辨清寒热真假
温里剂主要用于治疗里寒证, 使用时应首先辨清寒热真假, 以免误用。
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 宜
由于人的体质有强弱之分,病 情有轻重缓急之别,且气候有 寒温之异,地域有高下燥湿之 差,因此在使用温里剂时应根 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
辨明具体脏腑
温里剂虽均为温阳散寒之剂, 但不同脏腑的寒证用药又有所 不同,因此在使用时应明确具 体脏腑,选用适当的方剂。
人参、黄芪、白术等,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39
补阴剂
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滋补肝肾。
大补阴丸
黄柏、知母、熟地黄等,滋阴降火。
一贯煎
北沙参、麦冬、当归等,滋阴疏肝。
安神剂
概念
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 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
分类
重镇安神剂、滋养安神剂等。
2024/2/3
适应证
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癫狂、惊痫等。
常用药物
朱砂、磁石、龙骨、琥珀、酸枣仁、柏子仁、 远志等。
45
开窍剂
概念
以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 疗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
作用机制
通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增强疗效、降低毒 性、扩大治疗范围等目的。
临床应用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2024/2/3
7
02
解表剂
2024/2/3
8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发汗 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 表实证。
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 风寒表虚证。
2024/2/3
34
温里剂使用注意事项
辨清寒热真假
温里剂主要用于治疗里寒证, 使用时应首先辨清寒热真假, 以免误用。
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 宜
由于人的体质有强弱之分,病 情有轻重缓急之别,且气候有 寒温之异,地域有高下燥湿之 差,因此在使用温里剂时应根 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
辨明具体脏腑
温里剂虽均为温阳散寒之剂, 但不同脏腑的寒证用药又有所 不同,因此在使用时应明确具 体脏腑,选用适当的方剂。
人参、黄芪、白术等,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39
补阴剂
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滋补肝肾。
大补阴丸
黄柏、知母、熟地黄等,滋阴降火。
一贯煎
北沙参、麦冬、当归等,滋阴疏肝。
方剂学总论绪论ppt课件
一方以为宗,而后悉以仲景之方为祖,
其《局方》二陈、四物、四君子等汤
以类附焉。”共载历代名方800余首,
其中主方75首,附方700余首
23
四 按功效分类
1 十剂说 “十剂学”源于北齐·徐之才《药对》,
宋·赵佶《圣济经》正式定为“十剂”。
内容:宣、通、补、泄、轻、重、滑、 涩、燥、湿。
注解:“宣可去壅”、“通可去滞”、 “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24
小方是指药味少或用量小,以治病浅邪微 的轻剂;
缓方是指药性缓和,以治病势缓慢需长期 服用的方剂;
急方是指药性峻猛,以治病势急重急于取
20
一、七方说
注意: “七方”是最早的方剂分类法,“七 方”的实质,是以病邪的轻重、病位 的上下、病势的缓急、病体的强弱作 为制方的依据。
21
二 按病证分类
代表著作《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记载了52类疾病,医 方283首,涉及内、外、妇、儿、五 官等科。但组成简单,用量较粗略。
其他代表作有《千金要方》、《外台 秘要》、《太平圣惠方》、《三因极 22
三 按主方分类
代表著作:明代 ·施沛的《祖剂》。
该书“首冠素灵二方,次载伊尹汤液
16
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
17
一、七方说
二、按病证分类
三、按主方分类
四、按功效分类 1 十剂说 2 二十二剂分类法
18
一、七方说
“七方”说源于《素问·玉真要大 论》,金·成无己正式提出“七方”名 称。
内容:大、小、缓、急、奇、偶、复。
19
Hale Waihona Puke 大方是指药味多或用量大,以治邪气方盛 的重剂;
方剂学1总论精品PPT课件
下——指荡涤胃肠,泻下大便以攻逐在里的
病邪;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15
和——指和解表里的寒热或调和脏腑的功能; 温——指运用温热的方药以治疗寒证; 清——指运用寒凉的方药以治疗热证; 消——指运用有消导和散结作用的方药以治疗
气、血、痰、食、湿、火等所结成的病 邪;使之渐消缓散;
补——指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不足。
方剂学课件
13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
就是依据治法进 行合理的恰当的 组方或选方。
药
就是选用适当的 药物组合成方。
法随证立
方从法出
方以药成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14
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指解表发汗,开泄腠理,调和营卫以
祛散在表病邪;
吐——指运用催吐方药,引起呕吐,从而解
除停留在胸膈之上病邪;
方剂学课件
5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方剂的历史悠久,是在用单味药治病的 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认识到几味 药配合治病的疗效高于单味药,于是便逐渐 形成了方剂。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6
历代著名方书简介
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早的方书,载方283首。
成书于春秋战国,载方13首。
伤寒论 金匮要略
113 262
方剂学
Formula-ology
主讲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1
第一章 概 述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 法和方剂的理论、组方规律 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2
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方剂学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临床辨证之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 辨证是施治的基础,运用方剂或组方用药 是施治的主要环节,方剂的组成与运用正 确与否,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病邪;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15
和——指和解表里的寒热或调和脏腑的功能; 温——指运用温热的方药以治疗寒证; 清——指运用寒凉的方药以治疗热证; 消——指运用有消导和散结作用的方药以治疗
气、血、痰、食、湿、火等所结成的病 邪;使之渐消缓散;
补——指补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不足。
方剂学课件
13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
就是依据治法进 行合理的恰当的 组方或选方。
药
就是选用适当的 药物组合成方。
法随证立
方从法出
方以药成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14
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指解表发汗,开泄腠理,调和营卫以
祛散在表病邪;
吐——指运用催吐方药,引起呕吐,从而解
除停留在胸膈之上病邪;
方剂学课件
5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方剂的历史悠久,是在用单味药治病的 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认识到几味 药配合治病的疗效高于单味药,于是便逐渐 形成了方剂。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6
历代著名方书简介
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早的方书,载方283首。
成书于春秋战国,载方13首。
伤寒论 金匮要略
113 262
方剂学
Formula-ology
主讲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1
第一章 概 述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 法和方剂的理论、组方规律 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
11.10.2020
方剂学课件
2
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方剂学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临床辨证之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 辨证是施治的基础,运用方剂或组方用药 是施治的主要环节,方剂的组成与运用正 确与否,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广中医-方剂学-0总论
1、《太平圣惠方》:收方16834首
【 总
2、《圣济总录》:收方20000首
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论
】
◇ 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
❖金元(公元1115~1368年)
1、成无己 《伤寒明理论》
【 ◇ 首次以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开后世方论先河; 总
◇ 首次以四气五味剖析方剂配伍,奠定性味配伍基础;
【 ⑶丸剂:“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 总
◇吸收缓慢;
论 】
◇药力持久;
◇体积小;
◇贮存、携带、服用方便。
五、剂型与用法
❖常用剂型
【 ⑶膏剂、丹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 总 论 】
五、剂型与用法
❖煎药法与服药法
【 ⑴煎药容器:瓦罐、砂锅、陶瓷器;忌用铜器、铁器。 总 ⑵煎药方法: 论 ◇煎药溶剂 】 ◇煎药火候
3、《景岳全书》
◇开创了按治法分类方剂的先河;
❖清代(公元1644 ~1911年)
1、方论专著大量涌现,方剂学理论日趋成熟
【 ◇ 《古今名医方论》、《医方集解》; 总
2、温病学派崛起,丰富了方剂的内容
论 】
❖民国以来(公元1911 以后)
《方剂学大辞典》
【 ◇ 载方96500余首,堪称当今方剂之大成; 总
【 ◇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理论的建构, 总 为方剂学的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了基础; 论 ◇治则、治法是处方用药的指导; 】
◇提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七方”分
类;
❖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1、方剂的释名
【 ◇《汉书•艺文志》“经方” 总 论 2、《伤寒杂病论》 】
◇ 辨证论治体系,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 ◇ “方书之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课程教材教学课件
方 剂 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 精品课程课件
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课件
上篇
方剂学 — 总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
第一章 第一节
绪
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一、方剂学的概念:
* 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
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 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制方原理 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 是中医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合运用。
·同类相须; ·异类相使; ·相反相成:寒热并用、补泻同施、 升降相随、散收同用、刚柔相济、
通涩并行。
·制毒纠偏; ·引经报使。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
1.方剂变化的原因: ·病情的轻重 ·邪正的虚实 ·兼证的有无 ·体质的强弱 ·年龄、气候、方土习俗。
2.方剂变化的形式:
a、药味增减的变化; 通过增加或减少方剂的一、两味药 物,方剂的治证与功效都有所改变,从 而使全方功效发生改变以适合临床证候 的需要。 b、药量增减的变化; 指方剂的组成药物不变,仅仅增加或 减少方中主要药物的用量,方剂的治证 与功效亦有所改变,改变其药效或配伍 关系,以适应临床证候需要。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术语解释:方剂学、方剂、治法、八法、七方、 十剂、轻可去实、通可去滞、剂型、散剂、丸剂。 2.试述治法和方剂的关系。
3.简述方剂组成的目的。
4.何谓方剂的组成原则?试述其涵义。 5.方剂为何要变化?如何变化? 6.熟悉方剂学发展史上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
歧伯编著;载方13首。是现存最早的医 学典籍;也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 书中有关辨证立法、组方结构、配伍方 法、用药宜忌等理论,为方剂学的形成 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续)
*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 著;载方314首。既是中医学辨证论治 的经典著作;又首创融理、法、方、药 于一体; 誉称之为“方书之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由陈师文等
第四节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学科的基础知识 *学科的特点 *方剂学的内容 — 纲目联系 *掌握重点内容与基本功的训练 *举一反三
第五节
方剂学的研究范围
1.阐明方剂与病证、治法之间的关系;
2.制方原理(方解,揭示组方的要素与功效的关系。)
·证机分析 ·药物配伍关系的分析(君、臣、佐、使药) 3.现代研究
* 治法是指导方剂应用的依据;
* 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红 花
三、“八法”:
* “八法”的概念:“八法”为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 中所归纳出来的八种治疗大法。其谓:“论治病之方,则 有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 “八法”的内容:
汗法
清法
吐法
温法
下法
消法
和法
补法
第三节 方剂与中药
2.十剂:源于北齐徐之才之《药对》,始见于成无己
《伤寒明理· 药方论》序中指出:“制方之体,宣、 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 轻可去实 -- 即以轻扬、升浮的解表药组成方剂,功能发 散外邪,用治表证的一种治法。如:麻黄汤。
· 通可去滞 -- 指以通利的药物组合成方,功能利水渗湿, 化浊通淋,以治疗水湿痰癖等邪气壅滞机体之证。如湿热 下注,方用八正散。 …… 3.八阵:见于明代,张介宾《景岳全 书》,其将方剂“类为八阵,曰补、 和、攻、散、寒、热、固、因”。
编著,载方788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 政府编修的“成药典”
*《伤寒明理论· 药方论》:金代医家成无己编著。旨 在分析20首伤寒经方,是中医药学史上第一部专门 剖析方剂论理的著作,开创“方论”研究的方法。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 续 *《普济方》:明代,朱木肃等编著,共载方61739
首。是方剂学史上载方最多的著作。
* 中药的发现是方剂产生的基础;
* “方以药成”;
·方剂的配伍运用促进了对中药
功用的进一步确定和新的发展。
第三章
一、方剂分类的依据— 治法
方剂的分类
二、代表性的方剂分类法:古有“七方”说、病证分类、 主方分类、治法分类等。 1.七方:源于《内经》,始见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 药方论》序中指出:“制方之用,大、小、缓、急、 奇、偶、复七方是也。”
*《医方集解》:清代,汪昂编著。开创了新的治法 (功效)分类法(22类综合分类法)。
*《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载方96592首。
第三节 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方剂学具有基础与临床的双重属性;
* 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运用的重要形式; * 衔接传统中医与现代生命科学的综合学科。
第三节 服药方法
* 服用的时间: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用。 · 滋补剂、泻下剂宜空腹服用; · 安神剂、涩精止遗剂宜睡前服用; · 含毒性或对胃肠有刺激性药物的药剂宜饭后服用; · 急性病不拘时候服用; · 慢性病宜定时服用。 •服用的方法: · 药剂一般宜温服。 · 解表剂、温里剂、补益剂宜热服; · 清热剂宜凉服。
• 合应用,起到综合作用,增加方剂的多种功效,扩大 • 治疗范围。
* 产生新药效:指将功效不同的药物配合运用,起到 特殊作用,产生新的药效,以适应病情的需要。 * 制约烈毒性:通过药物的不同配伍,使某药能消除或 减缓另一药物的毒性或烈性,以免伤耗机体正气或
导致中毒。
白 扁 豆
* 药物配伍的形式:
番 红 花
第六节
方剂学的研究方法
1.以中医学术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指导,以方剂为方 剂为对象,旨在揭示方剂学科的规律;
2.研究方法:
·以临床观察为基础的临床试验方法 ·以实验为主的实验研究方法 ·以文献为主的文献整理方法 ·以理论探索为目标的逻辑思维方法
条叶龙胆
第二章 第一节
方剂与辨证论治
方剂与病证
薄荷
4.综合分类法(二十二类分类法):见于清代汪昂之
《医方集解》。其开创了方剂新的治法(功效)分类法,
具体将方剂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 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 清暑、利湿、润燥、泄火、除痰、 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 经产和急救良方共22剂。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配伍的概念: * 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有选择的将药 物与药物配伍在一起使用。 二、组成方剂的目的: * 增强原药效:指将功效相同的药物配合应用,起到 协同作用,使作用增强,收效更快。 * 综合多药效:指将功效不同(或作用相反)的药物配
* 方剂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产物; * 方剂的产生都是以辨证为依据的; * 方剂是针对具体病证作出的针对性治疗的方案。
金 银 化
第二节
一、治法的概念:
方剂与治法
* 治法: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证审因之后,在治疗原 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 从医学发展上看,治法来源与方剂;
二、方剂的概念:
* 是中医根据临床病证的特点,在
Hale Waihona Puke 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
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
加以组合,并酌定剂量、规定适 宜的剂型及用法而成的处方,是 为方剂。
第二节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要点:在方剂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
*《五十二病方》:战国时期,载方283首 (能够辨认的 197首),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方剂著作。 *《黄帝内经》:战国时期,托名黄帝、
浙贝
第五章
方剂的使用方法 常用剂型
第一节
一、概念: ·将药物依据不同的药性和治疗的需要,加工制成含有 一定剂量而不同形状类型的制剂,称之为药物剂型。 二、常用剂型简介: 汤剂 散剂 丸剂 颗粒剂 片剂 胶囊剂
第二节 汤剂制备
* 汤剂的煎法 ·一般解表剂、泻下剂、清热剂以及以芳香药物为主组成 的方剂,宜武火急煎。 ·补益剂以及部分含毒性药物的方剂,宜文火久煎。
浙贝
方剂变化的形式(续):
c.药味、药量同时增减的变化: 指方剂的组成药物与剂量同时发生变 化,从而使方剂的配伍、功效与治证亦随 之改变,使方剂更适合临床治证的需要。
d、剂型更换的变化。 方剂的组成药物与剂量完全相同,只 改变方剂的剂型,其功效和适应证也有轻 重缓急的不同,以适应临床上轻重缓急不 同证候的需要。
方 剂 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 精品课程课件
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课件
上篇
方剂学 — 总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
第一章 第一节
绪
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一、方剂学的概念:
* 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
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 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制方原理 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 是中医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合运用。
·同类相须; ·异类相使; ·相反相成:寒热并用、补泻同施、 升降相随、散收同用、刚柔相济、
通涩并行。
·制毒纠偏; ·引经报使。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
1.方剂变化的原因: ·病情的轻重 ·邪正的虚实 ·兼证的有无 ·体质的强弱 ·年龄、气候、方土习俗。
2.方剂变化的形式:
a、药味增减的变化; 通过增加或减少方剂的一、两味药 物,方剂的治证与功效都有所改变,从 而使全方功效发生改变以适合临床证候 的需要。 b、药量增减的变化; 指方剂的组成药物不变,仅仅增加或 减少方中主要药物的用量,方剂的治证 与功效亦有所改变,改变其药效或配伍 关系,以适应临床证候需要。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术语解释:方剂学、方剂、治法、八法、七方、 十剂、轻可去实、通可去滞、剂型、散剂、丸剂。 2.试述治法和方剂的关系。
3.简述方剂组成的目的。
4.何谓方剂的组成原则?试述其涵义。 5.方剂为何要变化?如何变化? 6.熟悉方剂学发展史上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
歧伯编著;载方13首。是现存最早的医 学典籍;也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 书中有关辨证立法、组方结构、配伍方 法、用药宜忌等理论,为方剂学的形成 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续)
*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 著;载方314首。既是中医学辨证论治 的经典著作;又首创融理、法、方、药 于一体; 誉称之为“方书之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由陈师文等
第四节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学科的基础知识 *学科的特点 *方剂学的内容 — 纲目联系 *掌握重点内容与基本功的训练 *举一反三
第五节
方剂学的研究范围
1.阐明方剂与病证、治法之间的关系;
2.制方原理(方解,揭示组方的要素与功效的关系。)
·证机分析 ·药物配伍关系的分析(君、臣、佐、使药) 3.现代研究
* 治法是指导方剂应用的依据;
* 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红 花
三、“八法”:
* “八法”的概念:“八法”为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 中所归纳出来的八种治疗大法。其谓:“论治病之方,则 有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 “八法”的内容:
汗法
清法
吐法
温法
下法
消法
和法
补法
第三节 方剂与中药
2.十剂:源于北齐徐之才之《药对》,始见于成无己
《伤寒明理· 药方论》序中指出:“制方之体,宣、 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 轻可去实 -- 即以轻扬、升浮的解表药组成方剂,功能发 散外邪,用治表证的一种治法。如:麻黄汤。
· 通可去滞 -- 指以通利的药物组合成方,功能利水渗湿, 化浊通淋,以治疗水湿痰癖等邪气壅滞机体之证。如湿热 下注,方用八正散。 …… 3.八阵:见于明代,张介宾《景岳全 书》,其将方剂“类为八阵,曰补、 和、攻、散、寒、热、固、因”。
编著,载方788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 政府编修的“成药典”
*《伤寒明理论· 药方论》:金代医家成无己编著。旨 在分析20首伤寒经方,是中医药学史上第一部专门 剖析方剂论理的著作,开创“方论”研究的方法。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 续 *《普济方》:明代,朱木肃等编著,共载方61739
首。是方剂学史上载方最多的著作。
* 中药的发现是方剂产生的基础;
* “方以药成”;
·方剂的配伍运用促进了对中药
功用的进一步确定和新的发展。
第三章
一、方剂分类的依据— 治法
方剂的分类
二、代表性的方剂分类法:古有“七方”说、病证分类、 主方分类、治法分类等。 1.七方:源于《内经》,始见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 药方论》序中指出:“制方之用,大、小、缓、急、 奇、偶、复七方是也。”
*《医方集解》:清代,汪昂编著。开创了新的治法 (功效)分类法(22类综合分类法)。
*《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载方96592首。
第三节 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方剂学具有基础与临床的双重属性;
* 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运用的重要形式; * 衔接传统中医与现代生命科学的综合学科。
第三节 服药方法
* 服用的时间: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用。 · 滋补剂、泻下剂宜空腹服用; · 安神剂、涩精止遗剂宜睡前服用; · 含毒性或对胃肠有刺激性药物的药剂宜饭后服用; · 急性病不拘时候服用; · 慢性病宜定时服用。 •服用的方法: · 药剂一般宜温服。 · 解表剂、温里剂、补益剂宜热服; · 清热剂宜凉服。
• 合应用,起到综合作用,增加方剂的多种功效,扩大 • 治疗范围。
* 产生新药效:指将功效不同的药物配合运用,起到 特殊作用,产生新的药效,以适应病情的需要。 * 制约烈毒性:通过药物的不同配伍,使某药能消除或 减缓另一药物的毒性或烈性,以免伤耗机体正气或
导致中毒。
白 扁 豆
* 药物配伍的形式:
番 红 花
第六节
方剂学的研究方法
1.以中医学术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指导,以方剂为方 剂为对象,旨在揭示方剂学科的规律;
2.研究方法:
·以临床观察为基础的临床试验方法 ·以实验为主的实验研究方法 ·以文献为主的文献整理方法 ·以理论探索为目标的逻辑思维方法
条叶龙胆
第二章 第一节
方剂与辨证论治
方剂与病证
薄荷
4.综合分类法(二十二类分类法):见于清代汪昂之
《医方集解》。其开创了方剂新的治法(功效)分类法,
具体将方剂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 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 清暑、利湿、润燥、泄火、除痰、 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 经产和急救良方共22剂。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配伍的概念: * 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有选择的将药 物与药物配伍在一起使用。 二、组成方剂的目的: * 增强原药效:指将功效相同的药物配合应用,起到 协同作用,使作用增强,收效更快。 * 综合多药效:指将功效不同(或作用相反)的药物配
* 方剂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产物; * 方剂的产生都是以辨证为依据的; * 方剂是针对具体病证作出的针对性治疗的方案。
金 银 化
第二节
一、治法的概念:
方剂与治法
* 治法: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证审因之后,在治疗原 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 从医学发展上看,治法来源与方剂;
二、方剂的概念:
* 是中医根据临床病证的特点,在
Hale Waihona Puke 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
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
加以组合,并酌定剂量、规定适 宜的剂型及用法而成的处方,是 为方剂。
第二节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要点:在方剂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
*《五十二病方》:战国时期,载方283首 (能够辨认的 197首),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方剂著作。 *《黄帝内经》:战国时期,托名黄帝、
浙贝
第五章
方剂的使用方法 常用剂型
第一节
一、概念: ·将药物依据不同的药性和治疗的需要,加工制成含有 一定剂量而不同形状类型的制剂,称之为药物剂型。 二、常用剂型简介: 汤剂 散剂 丸剂 颗粒剂 片剂 胶囊剂
第二节 汤剂制备
* 汤剂的煎法 ·一般解表剂、泻下剂、清热剂以及以芳香药物为主组成 的方剂,宜武火急煎。 ·补益剂以及部分含毒性药物的方剂,宜文火久煎。
浙贝
方剂变化的形式(续):
c.药味、药量同时增减的变化: 指方剂的组成药物与剂量同时发生变 化,从而使方剂的配伍、功效与治证亦随 之改变,使方剂更适合临床治证的需要。
d、剂型更换的变化。 方剂的组成药物与剂量完全相同,只 改变方剂的剂型,其功效和适应证也有轻 重缓急的不同,以适应临床上轻重缓急不 同证候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