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人际信任信念与人际信任行为的关系研究
人际信任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人际信任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摘要】对人际信任的讨论由来已久,但是,对人际信任的专门研究却十分匮乏,正如卢曼所说的,信任从来都不是主流社会学理论关注的话题。
人际信任研究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基础性工作,它要求我们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与智慧。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人际信任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作了简要概述并指出了今后有关信任问题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人际信任,相关理论,影响因素1人际信任的理论基础1﹒1文化决定论。
文化决定论者认为,人际信任是从一个行为规范、诚实而合作的社区中产生出的一种期待,它依赖于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群体成员的素质。
信任不能单纯的通过理性的投资决策来获得,而是从宗教、传统、习俗中产生。
信任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它基于文化道德规范,是文化道德规范的产物,任何社会都具有自己的文化密码,信任作为某一社会文化密码的一部分,具有遗传的特点,在不同的文化道德规范环境下,其信任模式与程度是不同的。
1﹒2道德基础论。
道德基础论认为信任可以划为两大类,对熟人的信任是“策略性信任” (strategictrust),即在以往的交往基础上的习惯性、仪式化的信任。
对陌生人的信任是“道德性信任”(moralisictrust)。
道德性信任反映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乐观的人会给自己所不认识的人更多的信任。
即使偶尔吃过别人背信弃义的亏也在所不惜,仍然保持自己的信任感。
那么乐观人生态度的实质是什么呢?其实质就是相信其他人在基本价值观上与自己没有什么差别,都循“己所不欲,毋施于人”的人生准则。
虽然信任的产生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可是没有一种解释具有普适性,通常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成立。
很多学者重视双方关系对信任建立的影响,他们认为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这就意味着相互间的义务感,其中回报性的义务是关系的核心因素,而义务感会使人做出值得信任的行为。
一个人如果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他就会失去面子,不仅会受到别人的谴责,而且可能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即失去关系网及其中所包含的社会资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与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以下属于心理健康定义范畴内的是( )A、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B、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C、可以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D、以上全部正确答案:D2、在人际关系的哪一阶段双方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正式规范的限制,比较放松,比较自由,如果有不同意见也能够坦率相告,没有多少拘束。
( )A、稳定交往阶段B、情感探索阶段C、情感交流阶段D、定向阶段正确答案:C3、( )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最直接、最具体的微观环境,是个体早期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A、家庭B、工作环境C、社会D、学校正确答案:A4、以下情况不属于大学生与父母有清楚的界限的是( )A、当遇到事情需要决策时,父母会提供建议和支持,但不会强迫自己接受B、当遇到困难时,父母帮自己解决C、父母会关心自己但不会过分干涉自己的生活D、自己和父母保持适当的联系正确答案:B5、世界上炎热的地方,是人们发生攻击行为较多的地方,这说明什么因素影响着人格的塑造( )。
A、自然环境因素B、遗传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家庭环境因素正确答案:A6、精神异常通常可以通过行为、认知、情感、生理表现进行判断,其中最直观和有效的判断指标是( )A、生理表现B、行为C、情感D、认知正确答案:B7、大学二、三年级是生涯探索期,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尝试”,注重职业生涯的( )。
A、实践B、归纳C、发展D、成长正确答案:A8、( )指愉快地接纳或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
A、放纵自我B、挑战自我C、拒绝自我D、悦纳自我正确答案:D9、大学生在提出分手时,应慎重思考、妥善行动,以下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A、提出分手后出尔反尔B、因一时情绪化冲动地提出分手C、冷暴力D、真诚地、具体地说明分手理由正确答案:D10、面对发生过心理危机的同学,以下哪种表达是恰当的( )A、“你知道吗,你这样做很不负责任,你给大家带来了多少麻烦啊!”B、“你真可怜。
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
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李 丹(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200234)摘 要 本研究以小学二、四年级和初中预备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进行了测查。
研究结果表明,人际交往状况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非常显著,同伴关系好、人际信任度高的儿童有较多的亲社会行为;父母教养方式对这一年龄段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不太明显;此外,研究还发现,焦虑程度较高的儿童,其亲社会行为相对较少。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同伴关系 人际信任 教养方式 个性特征1 目的 亲社会行为是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其发展作为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发展心理学家的重视。
近些年来,发展心理学家除了继续研究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趋势外,还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研究领域,诸如亲社会行为的认知基础、情感因素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研究。
也有一些心理学家开始探讨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主客观因素,诸如儿童的个性因素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1],儿童所处的家庭、学校环境中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2]。
那么,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过程中,究竟哪些因素的影响更多些?国外的一些研究虽然谈到了父母的教导、同伴关系、儿童自身的个性特点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但我们仍然不清楚父母怎样的教导对儿童有影响,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以什么为中介,所谓的利他特质指的是什么?而国内的研究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涉及得更少。
本研究着重探讨亲社会行为与儿童人际交往状况、个性特点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的关系。
这里所指的人际交往状况包括同伴关系和人际信任两方面。
本研究假设:(1)同伴关系、人际信任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2)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某些指标可能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较密切的关系;(3)儿童的某些个性心理特征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密切。
2 方法 被试:小学二年级、四年级、初中预备班学生总共349人,除去无效被试,最后统计的被试人数为337人,其中男生175人,约占总数的52%;女生162人,约占总数的48%。
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
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人际信任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着人们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还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人际信任是如何形成的,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际信任呢?本文将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和其机制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个人特征个人特征是影响人际信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人的性格、价值观、经历等都会对信任产生影响。
例如,人们往往更愿意信任那些性格开朗、随和,价值观相近,经历相似的人。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能否履行其承诺或义务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在过去的互动中表现出高度的可靠性,那么人们会更愿意信任他。
善意善意是指一个人在互动中是否真诚、关心他人福利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表现出高度的善意,那么人们会更愿意相信他,更容易建立信任关系。
相似性人们往往更愿意信任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
这种相似性可以是价值观、兴趣爱好、背景等方面的相似。
社交关系社交关系也是影响人际信任的因素之一。
如果两个人之间有良好的社交关系,那么他们之间的信任程度往往更高。
认知机制认知机制认为人们通过评估对方的可信度来决定是否信任对方。
这种可信度评估是基于对方的个人特征、可靠性、善意等信息。
如果一个人在这些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品质,那么人们会更愿意信任他。
情感机制情感机制认为人们在互动中会产生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会影响人们的信任判断。
例如,如果一个人在互动中表现出友好、热情的态度,那么人们会更容易产生信任感。
社会机制社会机制认为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会对人际信任产生影响。
例如,社会文化、社区环境等都会影响人们的信任观念和行为。
在某些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信任陌生人,而在某些社区中,人们更倾向于信任熟人和邻居。
行为反馈机制行为反馈机制认为人们在互动中会通过对方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信任判断。
例如,如果一个人在互动中表现出诚实、守信的行为,那么人们会更愿意信任他。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不良,那么人们会降低对他的信任程度。
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和机制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反应,也包括社会环境和行为反馈等因素。
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子女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奖惩措施等方式,形成的对子女的特定教育态度和方式。
自我和谐则是指个体在自我认知、自我接纳、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协调一致。
人际信任则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言行的可靠性、诚实性的信心和期望。
这三者之间的关联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parenting styles, self harmony,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Parental upbringing refers to the specific educational attitudes and methods formed by parents in the process of raising their children through words and deeds,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asures, and other means. Self harmony refers to the coordination and consistency of individuals in areas such as self-awareness, self acceptance, and self realization. Interpersonal trust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confidence andexpectation in the reliability and honesty of their words and action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three is the focus of this study.本文将从理论上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和谐的影响。
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对信任的研究概述-社会心理学论文-社会学论文
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对信任的研究概述-社会心理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中西方有关信任问题的研究由来己久,最早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哲学家和古代中国圣贤的经典着作,但对信任的进行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始于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
一、心理学视域下的信任研究心理学的信任研究是现代信任研究的逻辑起点。
这一研究更多地是依照心理学的传统范式,以微观社会个体的心理为基础,从人的个性特点入手,将信任理解为个人的心理、个人的人格特质、个人的行为。
换句话说,在心理学家的眼中,信任是一种存在于个人内部的相对稳定的性格特质或者说人格特点,是个体的概念,信任被认为和信仰、期待或感觉一样是深植于个体的个性之中,并且源自个体早期社会心理的形成,不是两人相互的概念,信任的达成只是一个心理过程。
心理学对信任问题的研究最早开始于美国心理学家Deutsch 在着名的囚徒困境实验中从探讨如何解决冲突入手,由人际信任角度得出:在人际关系中,信任是人们面临不确定时的一种非理性选择。
在Deutsch看来,在人际关系中,信任其实是人对特定场景做出反应的个体心理和个人行为,信任与否由特定场景的具体相关变量和约束决定。
也就是说,信任是一个由外界刺激决定的因变量,当情境刺激发生变化时,信任程度也随之而改变。
在后续的研究中,Deutsch 着重对信任的场景进行描述和界定。
Deutsch 指出,信任的决定涉及到以下场景变量:在未来存在一系列不确定的行动;结果的发生基于他人的行为:负面后果带来的伤害超过正面后果的得益。
在另一篇文献中,Deutsch 进一步就何种条件下做出何种信任选择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着重分析了信任决策要面临的积极结果和消极结果。
在Deutsch 之后,心理学家霍斯莫尔、怀特曼等,循着人际信任研究的思路,从人际信任特质上个体差异、人格特点的角度,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借助测量、统计、比较,得出结论:信任就是个人人格特质的表现,是一种经过社会学习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点。
儿童马氏量表
儿童马氏量表(1)用途:该量表用于对儿童人际信任的测查(2)填法:下面有几句话,每一句都是有关人或事的,答案没有正确或错误之分。
你可能同意其中的某些说法却不同意另一些说法。
我们想了解你同意或不同意达到了什么程度。
你可以在每一句话的旁边圈出一个答案以表示你的意见。
如果完全同意,请在“A”上画圈如果部分同意,请在“B”上画圈如果都分不同意,请在“C”上画圈如果完全不同意,请在“D”上画圈阅读每一句话,决定同意或不同意以及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然后在最能反映你的感受的答案上画圈。
1、不要告诉任何人你做某事的真正原因,除非你有特殊的目的。
2、多数人是好的和善良的。
3、与人交往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对方想知道的事。
4、只有肯定某件事是对的才能去做。
5、最聪明的办法是假定所有人一旦有机会就会做出卑鄙的事。
6、任何时候都应当诚实。
7、有时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你不得不去伤害别人。
8、如果不是被迫,多数人都不会努力工作。
9、平凡但诚实要比有名气但不诚实好。
10、最好告诉对方你为什么请他帮忙,而不是编造更动人的理由去打动他。
11、成功的人多数都是诚实和善良的。
12、任何人如果完全相信别人都会吃亏上当13、罪犯与其他人的不同在于罪犯太笨了所以才被抓住。
14、多数人是勇敢的15、即使你不喜欢有地位的人,你也应该好好地对待他们,这样做才是上策。
16、在各方面都优秀是有可能做到的。
17、多数人不会轻易受骗。
18、有时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你不得不说一些假话。
19、说假话永远是不对的。
20、失去钱财比失去朋友造成的损失更大。
量表说明:马基雅维里主义量表简称马氏量表,该量表的所有项目均来源于尼古拉·马基雅维里(意大利政治家和历史学家)的《帝王论》。
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形成了对人性的一般态度,这种态度一旦形成就会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
马氏量表的中心意图是了解受试者在人际交往中所持的人性态度,对他人能否被操纵并为己所用的估计。
马氏量表得高分反映了信任的一种误区,即信奉可以通过技巧来影响或改变他人。
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05
人际信任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随机实验
随机实验可以有效地控制实验变量,以确定人际信任 的影响因素。
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可以模拟不同的社交场景,以研究不同情境 下的人际信任。
观察法
自然观察
自然观察可以真实地反映人际信任的实际表现。
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可以深入了解受试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情感反应。
问卷调查法
人际信任是个体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它有助于促进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推动社会进步。
人际信任的重要性
在人际关系中,人际信任可以增强双方的互信和沟通效果, 促进合作和解决问题。
在组织和社会层面,人际信任可以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 力,增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人际信任的分类
认知型信任
人际信任研究的未来趋势
深化影响因素研究
结合认知神经科学
探究影响人Leabharlann 信任的各种因素,从个体特 征、关系特征到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深 入研究,深化对人际信任的理解。
拓展研究领域
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人际信任 的内在认知和神经机制,揭示人际信任的 内在心理过程。
注重情感因素
将人际信任研究拓展到不同领域,如组织 管理、社交网络、国际关系等,以提供更 多实际应用价值。
人际信任是在复杂的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如何准确刻画和模拟这种 互动对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提出了挑战。
人际信任研究的跨文化研究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任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他人的信任程度、信任决策和影响因素的差异。
探索文化对信任的影响
探究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际信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文化对信任的内在机制有何独特贡献 。
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共3篇
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共3篇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1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人际信任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的一种信任感,是指与他人互动时对其的诚实、真诚、诚信等的信任程度。
人际信任在社会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合作有力,同时也可以带来团队和组织的成功和发展。
因此,研究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对于深入了解和促进人际交往是非常有意义的。
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1. 个体特征个体的性格、经验等个体特征是影响人际信任的因素之一。
具有诚实守信、善良友善、高度责任感等性格特点的个体更容易受到他人的信任。
同时,由于经验的积累会影响个体对于他人的信任程度,因此,拥有较丰富社会经验的人相对于社会经验较少的人更容易建立信任关系。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影响着人际信任的建立。
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环境能够增强人们的信任感,而腐败、不公正的环境会降低人们的信任感。
此外,文化差异、社交圈子、社会阶层等也会对建立信任关系产生影响。
3. 沟通方式人际交往的沟通方式也是影响信任的因素之一。
在沟通中,真诚、坦诚、积极的表达方式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信任和尊重,而做作、虚伪或者不披露关键信息的表达方式会降低信任感。
4. 行为表现人际信任还与个体的行为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社交互动中,个体的行为表现包括诚信守约、有责任感、有同理心、不说谎等等。
这些行为可以提高别人对个体的信任和好感度,从而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人际信任的机制本质上人际信任是建立在双方信任感和个体价值的认同上的。
具体来说,人际信任的建立涉及到个体的心理状态、沟通方式、行为表现等方面。
1. 个体心理状态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他对他人的信任程度。
如果个体本身有着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如猜忌、焦虑、不信任等情绪,那么他与他人之间的信任感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维护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建立信任关系的重要前提之一。
2. 沟通方式沟通方式对于信任的建立至关重要。
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摘要信任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信任是许多人类活动中的关键因素,信任在人际交往、组织运作中有着广泛影响和运用。
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不同角度的观点提出了信任的概念,并从个体、人际、制度、性别等方面对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任;个体因素;人际因素;制度因素;性别因素1、前言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和控制机制,是维系社会系统的重要凝聚力,是社会整合的超级“粘合剂”。
社会的高信任度有助于增加社会共同体的价值认同感和凝聚力,增加社会公共生活的透明度和良胜发展,减少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摩擦和冲突,从而减少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
不信任则助长社会歧视和社会排斥,严重的信任危机会造成整个社会系统的崩溃。
2、信任的心理学定义信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学界对信任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
2.1对信任的一般概括性定义rotter(1967)认为,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
luhmann(1979)指出,信任是在一项既定的人际活动中个体面临的潜在危害与潜在利益的比率。
由此可见,人际信任是存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之间的概念,是人际交往双方对人性的态度,它内化于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建立在人们彼此之间互动状况上,表现在一方能否大致预测另一方的特定行为及对方是否可依靠、可信赖。
2.2从对信任的分类及相关要素来理解信任的内涵关于信任有怎样的结构和成分,学者们有不同的说法。
mcallister(1995)认为人际信任包含两个下属成分,基于认知的信任和基于情感的信任。
willialnson(1996)将信任分为三种:计算的信任、制度的信任)、个人的信任。
杨宜音(1999)就“自家人”信任构建过程问题分别对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进行了个案研究,并通过“应信”和“当信”把信任分为家人、亲戚、朋友、陌生人四种信任类型。
butler(1991)通过研究发现了开放性、接受性、可用性、公平、忠诚、守诺、正直、能力、组件、连贯性等10个与信任有关的因素。
孩子人际关系书籍
孩子人际关系书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要进行交流和交往,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孩子人际关系书籍,希望对你有帮助。
孩子人际关系书籍推荐—《做最受欢迎的自己——歪歪兔社会交往系列图画书》培养孩子的社交情商,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受欢迎的自己,是这套绘本的主题。
该书系统地梳理了孩子进入幼儿园阶段以后,面对与人相处的迫切需要,必须具备的10种基本社会交往品格与能力,让孩子在快乐的亲子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学合群与担当、体谅与礼貌、分享与关爱、助人与感恩、虚心与诚信……养成良好个性,提升交往能力。
—《小猫卡奇社交能力培养绘本》小猫卡奇社交能力培养绘本(套装全6册),讲述的是一只名叫卡奇的小猫,他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会面临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难题。
该怎样面对挫折呢?该怎样面对自己的不良情绪呢?又该怎样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呢?……卡奇在慢慢学习,慢慢了解自己,他知道,这些小小的难题,正是帮助他成长的动力啊!—《成长不烦恼》《成长不烦恼》由美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专家为3-6岁儿童量身打造的情绪管理绘本,解决3-6岁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情绪烦恼,关注儿童心理健康,致力于提高孩子的情商、逆商和智商。
—《三个淘气包系列:小人国游记》一群可爱的小伙伴踏上奇幻的探险之旅,故事新奇有趣。
在故事中和小伙伴一起经历,让小朋友知道怎样去交朋友!畅销世界几十年,不断加印再加印,陪伴无数孩子成长的故事。
小朋友看完这些故事大呼好玩、过瘾,都在幻想自己也有这般神奇经历!—《波波和莉莉手拉手系列》《波波,你想喝水吗?》——学会关注他人烈日炎炎,莉莉和波波都很渴。
莉莉喝了所有的水,波波没有水喝。
莉莉发现了波波一样口渴,在莉莉的帮助下,波波终于喝到了水。
《波波,一起跳马吧》——学会融入群体莉莉和小猴皮皮玩得很开心,波波想和他们一起玩,但是谁都没有注意到波波的难过。
最后莉莉和小猴跟波波一起玩,波波又高兴了。
《波波,你能行!》——学会互助互励莉莉能爬到高高的树顶,波波也想上去但缺乏信心。
浅谈人际信任研究综述
广角视野wide angle浅谈人际信任研究综述邹娟(郑州轻工业学院450002)=摘要>近年来,人际信任作为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逐渐引起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的关注。
本文综述了人际信任的研究成果。
主要对人际信任的概念、研究层面、类型特点、影响因素和测量工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际信任;研究层面;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等可靠程度的一种心理期望。
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自古以来就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一、人际信任的概念及研究层面在对信任的理论研究中,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取向,主要有:社会层面、人际关系层面、个人层面。
在社会层面中,对信任问题做出专门论述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
他认为,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
波兰社会学家彼得?什托姆普卡在其著作5信任6一书中把信任作为一种社会学理论进行研究,并对信任做出最简单、最一般的定义)))信任(Tr ust)就是相信他人未来的可能行动的赌博。
在他看来,信任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自齐美尔之后的近半个世纪,一批心理学家开始进行了人际信任的实验研究。
最早是在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Deutsch(多依奇)的著名囚徒困境实验,从人际关系的层面得出:信任其实是对情境的一种反应,它是由情境刺激决定的个体心理和个人行为,信任双方的信任程度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
另外,一个人对某件事情发生所具有的信任,是指他期待这件事的出现并会相应地采取一种行为,如果这种行为的结果与他的预期相反,则会给个人带来负面心理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将远远大于与预期相符时带来的正面心理影响。
多依奇的这项研究,开创了心理学人际信任研究的先河,被视为人际信任的经典研究之一。
在个人层面中,国外对人际信任的观点有:(1)信任是个体对另外一个人的言词,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为可靠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Rotter,196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习题与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攻读感兴趣的学科的研究生,主要在进行哪一类学习?( )A、有意义学习B、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正确答案:A2、精神障碍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 )的精神活动的紊乱或者异常,导致人出现明显的心理痛苦或者社会适应等功能损害。
A、感知B、情感C、思维D、以上三者正确答案:D3、( )是个人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A、青年期B、成年期C、老年期D、幼儿期正确答案:A4、自控力的研究表明:当遭遇挫折时,需要原谅曾经的失败,开始( )。
A、放弃B、行动C、屈服D、自我批评正确答案:B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 )。
A、互惠B、真诚C、平等D、独立正确答案:D6、“发现自己的兴趣,同时避免在众多兴趣中迷茫”属于大学生涯适应期中( )的任务。
A、人际交往方面B、学习策略方面C、个人成长方面D、专业发展方面正确答案:C7、一般来说,( )在家中享有父母等长辈们绝对的关注,拥有充足的安全感与不错的自尊感。
由于缺乏兄弟姐妹的物资分配经验,因此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交中亲和性不错,但灵活度不足,忍耐力也相对较差。
A、幼子(老幺)B、长子(女)C、独生子D、次子(女)正确答案:C8、小花的妈妈因病离世了,她一直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常常会想“她肯定还爱着我,她不会离开我的”,小花处于面临丧失的哪个阶段( )A、愤怒B、否认C、抑郁和消沉D、讨价还价正确答案:B9、让父母顺从自己的孩子一般表现出( )。
A、情绪不稳、冷漠、倔强,具有逆反倾向B、被动顺从,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C、独立性、攻击性强D、稳定、兴趣广泛、富有同情心正确答案:C10、如果心情低落、对任何事情没兴趣、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或工作等状况出现 ( )以上,需要找专业人士评估是否有患有抑郁症的风险。
A、半年B、3天C、三个月D、两周正确答案:D11、在公共场合非常不适,害怕被人评价,极度害羞属于哪一种人格障碍( )A、偏执型人格B、自恋型人格C、边缘型人格D、回避性人格正确答案:D12、如果一个大学生的家庭亚系统之间的界限是疏离的,他的资源是( )A、人际交往能力强B、好相处C、独立自主D、有爱心正确答案:C13、拒绝爱时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选择恰当的时机,在双方情绪稳定时提出B、不逃避责任C、言行一致D、尽可能含糊其辞正确答案:D14、相信能力、智力是可以提高的,倾向于迎接挑战。
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
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李 丹(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200234)摘 要 本研究以小学二、四年级和初中预备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进行了测查。
研究结果表明,人际交往状况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非常显著,同伴关系好、人际信任度高的儿童有较多的亲社会行为;父母教养方式对这一年龄段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不太明显;此外,研究还发现,焦虑程度较高的儿童,其亲社会行为相对较少。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同伴关系 人际信任 教养方式 个性特征1 目的 亲社会行为是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其发展作为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发展心理学家的重视。
近些年来,发展心理学家除了继续研究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趋势外,还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研究领域,诸如亲社会行为的认知基础、情感因素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研究。
也有一些心理学家开始探讨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主客观因素,诸如儿童的个性因素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1],儿童所处的家庭、学校环境中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2]。
那么,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过程中,究竟哪些因素的影响更多些?国外的一些研究虽然谈到了父母的教导、同伴关系、儿童自身的个性特点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但我们仍然不清楚父母怎样的教导对儿童有影响,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以什么为中介,所谓的利他特质指的是什么?而国内的研究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涉及得更少。
本研究着重探讨亲社会行为与儿童人际交往状况、个性特点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的关系。
这里所指的人际交往状况包括同伴关系和人际信任两方面。
本研究假设:(1)同伴关系、人际信任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2)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某些指标可能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较密切的关系;(3)儿童的某些个性心理特征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密切。
2 方法 被试:小学二年级、四年级、初中预备班学生总共349人,除去无效被试,最后统计的被试人数为337人,其中男生175人,约占总数的52%;女生162人,约占总数的4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考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住在同一宿舍的两个同班同学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因而多半能够互相吸引,成为好朋友。
这符合人际吸引的条件中的()。
A、相似性B、互补性C、邻近性D、人格品质正确答案:C2、阿德勒提出了著名的(),他认为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各有不同,除了遗传所影响,也与孩子的出生排序有密切相关。
即使父母合作良好,尽力抚养孩子们,因为出生排序不同,他们性格也会有很大差异。
A、出生排序理论B、自然发生论C、生命起源理论D、智慧设计论正确答案:A3、时间管理对要做的任务按照自己认为的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分类,组成()个象限。
A、4B、3C、2D、1正确答案:A4、大学生心理危机不管是产生原因还是表现方式都不是单一的,这体现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哪一特点()A、连续性B、破坏性C、复杂性D、阶段性正确答案:C5、精神障碍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的精神活动的紊乱或者异常,导致人出现明显的心理痛苦或者社会适应等功能损害。
A、感知B、情感C、思维D、以上三者正确答案:D6、以下哪个属于青年期同龄人团体建立的内容()A、发展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观念B、学习作为行动指南的价值观和伦理体系C、发展并完成附有社会性责任的行动D、学习作为男性或女性的社会任务及角色正确答案:D7、期末考临近,小安总觉得自己没有复习好,担心考试会挂科,出现入睡困难,食欲不振等情况。
小安最有可能处于哪种情绪状态中?()A、恐惧B、愤怒C、抑郁D、焦虑正确答案:D8、以下对心理咨询认识正确的是()A、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帮助求助者发现自身的问题根源,挖掘他潜在的能力的过程B、心理咨询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才会去咨询的C、心理咨询是咨询师探究来访者正在想什么,来访者会在咨询师面前暴露无遗D、心理咨询是咨询师直接、清晰地告诉你问题解决的方式正确答案:A9、如果一个大学生的家庭亚系统之间的界限是纠缠的,他的资源是()A、有自己的想法B、学习能力强C、有爱心D、独立自主正确答案:C10、自我调控的核心是()A、接受完整的自己B、良好的自我体验C、建立自我效能感D、正确的自我认知正确答案:C11、攻读感兴趣的学科的研究生,主要在进行哪一类学习?()A、机械学习B、发现学习C、接受学习D、有意义学习正确答案:D12、职业功能系统保证人们能胜任特定的职业,同时适应职业要求,并实现职业与生活的平衡,其中()是基础。
陌生情境下的人际信任问题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课程论文(设计)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学期: 2014 -- 2015 学年第 1 学期专业: 应用心理学 年级: 2012 级学生姓名:陈瑶 学号: 2012213009题目: 陌生情境下的人际信任问题研究课程名称: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成 绩评卷人姓 名 陈瑶 学 号 2012213009任课教师姓名:杨文娇2015年1月10日目录1前言 (2)1.1有关人际信任的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人际信任的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人际信任研究的层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人际信任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3)1.1.4人际信任的作用 (3)1.1.5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和研究进展 (3)1.2问题提出 (4)2.研究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观察法 (5)2.2访谈法 (5)2.3问卷法 (5)3.方案实施 (5)3.1观察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学生人际信任的初步研究
中学生人际信任的初步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际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元素。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对他人的信任来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学生们正在构建自己的人际网络和社交技能,对人际信任的理解和应用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初步研究中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人际信任可以被理解为个体在人际互动中对他人的善意和诚实的信念。
这种信任不仅是对他人的信心,也是对社会的信心。
在中学生群体中,人际信任可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社交行为和心理健康。
近年来,有学者开始中学生的人际信任问题。
一项研究通过对500名中学生的调查发现,大约60%的学生表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信任困扰,主要表现在对朋友的信任度较高,但对家人和老师的信任度相对较低。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人际信任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他们对网络上的陌生人普遍缺乏信任,但对熟悉的人和权威人士的信任程度则较高。
个性特征:个体的个性特征可以显著影响其人际信任。
例如,性格开朗、乐观的中学生更可能信任他人,而性格内向、悲观的中学生则相对缺乏信任。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也是影响中学生人际信任的重要因素。
在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对他人更容易产生信任。
学校教育:学校的教育方式和老师的行为也会影响中学生的信任观。
如果学校能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老师能展现出诚实、有爱的行为,那么学生也会相应地展现出较高的人际信任。
网络环境: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容易对中学生的信任观产生影响。
网络上的不实信息和欺诈行为可能降低他们对陌生人的信任程度。
针对以上现状和影响因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家庭和学校应当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教育工作者需要网络环境对中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中学生人际信任的变化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以便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人际信任研究综述
人际信任研究综述作者:杜月秀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3年第6期杜月秀(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摘要:人际信任作为社会信任的微观领域,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社会信任的全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人际信任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人际信任的内涵、影响因素、研究焦点等内容。
关键词:人际信任影响因素“信”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是为“仁义礼智信”的一部分,共同奠定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道德根基。
孔子将“信”看作一个人之可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君子之成败(信以成之),一个政府与社会之存亡(自古人皆死,民无信不立)所系。
可见,信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心理期望。
1人际信任的内涵及研究历程1.1国内的研究国内学者中,费孝通在1934年最早提出了内外有别的“差序格局”的观点,社会学家郑也夫认为信任是一种态度,它有三个特点:一是时间差与不对称性;二是不确定性;三是主观的倾向和愿望。
后来,杨中芳等人对中国人人际信任进行了本土化的研究和界定,将人际信任定义为人际交往的一方能够履行对方所托付的责任。
他们认为,人际信任的研究对象是当事人双方关系,重点研究双方个体之间的行为。
陈介玄、高承恕(1991)在对台湾企业员工之间的信任进行研究时,认为人际信任是后天成就而形成的,它是针对于特定个人的一种信任。
所以,国内研究中所定义的人际信任,关键词是责任、义务、双方关系等,双方信任的程度如何,是由交往双方共有的既定关系基础以及两人交往所累积的经验决定的。
1.2国外的研究国外对于信任问题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美国心理学家多伊奇(M.Deutsch,1958)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最早研究“信任”问题的学者,他是第一个运用囚徒困境进行实验研究的学者,通过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结果发现:双方合作与否反映了人际信任的有无。
近三十年儿童信任和孤独关系研究的历史与思考
21 年 3 O2 月
M a. r 2 12 O
近三十年儿童信任和孤独关 系研究的历史与思考
伍 麟 王 磊
( 林 大 学 心理 学 系 ,吉林 长 春 10 1 ) 吉 3 0 2
摘要
信任 和孤 独是 影响 儿童心理 社会 功 能的 重要 因素 。近 3 O年 来 以检 验 和 完善信 任 和
儿 童孤 独研究 的发展 , 童孤独迄 今还 没有 一套适 儿
社会行 为 、 自尊 和 自信 有 着 密 切 的关 系①。此 外 ,
还有很 多研 究者对 儿 童的孤 独进行 了研 究 , 明 了 说 孤独 与 同伴 关 系 、 友谊 、 感 和行 为 反应 、 应 、 情 适 信 任等 方面 的关 系⑦。在 儿 童 信 任 和孤 独 的研 究 中 有很 多类 似 甚 至相 同 的 因素 , 如 , 例 同伴 关 系 、 友 谊、 情感行 为反 应等 。信任 和孤独 之 间可能存 在着
化, 检验进 化 论假设 , 引入 认知 神经科 学 的研 究 方 法 , 明 自我 控 制和 孤 独 的关 系。需要 解 决如 说 何 将 儿童信任 和孤 独联 系起 来 , 出合 理 的解释机 制 以及 选择 适 用于 儿童信 任 和 孤独 的 定 义及 提
研 究 方法 的问题 。
关 键 词 信 任 ;孤 独 ;二 次 曲 线模 式 ;认 知 ;同伴 关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