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考点梳理-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专业试题库: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考点总结(2)

预防医学专业试题库: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考点总结(2)

预防医学专业试题库: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考点总
结(2)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预防医学专业,笔试往往考查其专业知识较多,这篇文章帮助大家梳理下预防医学专业试题库中的一个科目-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在笔试中的一些考点。

职业性损害作用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即劳动条件包括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控制此因素的办法为定期检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浓度),改善劳动条件。

(二)职业卫生服务状况,实行职业人群就业前后的体检以及健全健康档案,以便早期发现职业性损害。

(三)个体感受性,不同的年龄和性别,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感受性有差异,包括妇女、未成年工。

对职业人群个体,甚至其胎儿、乳儿均可产生影响,以及某些易感者要比非易感者更容易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或作用。

(四)生活方式,长期摄取不合理膳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和过度精神紧张,均会增加职业性损害的程度。

职业病发病的特点
(一)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

(二)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和识别的,且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劳动者致病,一般可有接触水平反应的关系,即接触强度(浓度)越大,机体反应越明显。

(三)在接触同一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的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四)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愈后较好。

(五)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着眼于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

总之,明确了职业病的发病病因,并加以控制,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

更多预防医学专业试题库内容请关注!。

临床执业医师必考知识点:预防医学

临床执业医师必考知识点:预防医学

临床执业医师必考知识点:预防医学1.预防医学: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对象:人群(个体+群体),工作模式:“环境-人群-健康”。

2.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的标志:个体预防→群体预防。

3.研究方法上微观宏观相结合,预防为主。

4.健康决定因素生态学模型第一层(核心层):先天的个体特质。

5.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根本性预防。

地方病、传染病、职业病。

第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肿瘤),五早(+早报告+早隔离,传染病)。

第三级预防:及时有效的治疗。

6.流行病学基本原则:群体(最显著),现场,对比(核心),代表性。

7.发病率:新病例/暴露人口。

患病率:新旧病例总数/被观察人口,用于慢性病。

罹患率:小范围、短时间的新病例频率。

死亡率:死亡数/人群。

病死率:死亡数/全部病人,用于找出威胁最大。

8.散发:历年一般水平。

流行:显著超过历年。

大流行:跨省界国界。

暴发: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病人。

9.单纯随机抽样:最简单最基本。

系统抽样:按顺序机械。

分层抽样:分层再每层随机,抽样误差小,不适合大型。

整群抽样:分群再以群组为单位,抽样误差大。

多级抽样:综合运用。

10.观测法→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患有、未患,回顾暴露于可疑危险因素水平,判断关联程度。

指标:比值比OR。

队列研究:正常人分暴露、不暴露,前瞻追踪结局,判断关联程度。

指标:相对危险度RR=发病率比值。

衡量病因归因于暴露某危险因素程度最好指标:归因危险度AR=发病率差值。

11.病无病阳 a b阴 c d真阳性率:灵敏度=a/(a+c)。

真阴性率:特异度=d/(b+d)。

假阳性率:误诊率=b/(b+d)。

假阴性率:漏诊率=c/(a+c)。

粗一致性:符合率=(a+d)/(a+b+c+d)。

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

12.临床预防服务: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预防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四个单元考试内容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四个单元考试内容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四个单元考试内容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四个单元考试内容一、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基本概念•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流行病学监测与评价•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二、疾病预防与控制1. 基本概念•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疾病传播途径与防治措施2. 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居民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3. 疫苗接种•疫苗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疫苗接种程序与注意事项三、卫生管理1. 卫生法律•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卫生法律责任与卫生执法2. 卫生政策与规划•国家卫生政策与规划•区域卫生规划与项目实施3. 卫生监督与评价•卫生监督与卫生质量评价•卫生事件应急管理4. 卫生统计与信息•卫生统计基本知识•卫生信息管理与应用四、社区卫生服务1. 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概念•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与特点•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与运行2. 健康教育与宣传•健康教育与促进概念•健康教育与宣传方法与策略3. 基本卫生服务•基本卫生设施与卫生服务•基本卫生服务项目与管理4. 社区卫生管理与评价•社区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社区卫生服务评价与质量控制以上为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四个单元考试内容的基本概述,涵盖了流行病学、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管理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这些内容,能够为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医生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帮助他们有效地应对各种公共卫生问题,并提供质量高效的卫生服务。

一、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基本概念: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科学,包括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传播途径等。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学习各类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如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以及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监测与评价:学习流行病学监测方法与技术,了解评价公共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指标与方法。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学习流行病学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政策制定、卫生规划和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应用。

简单易记的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_必定能过

简单易记的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_必定能过

简单易记的执业医师考试资料:预防医学用心记住考点_必定能过第一单元绪论考点:预防医学特点(个体和群体,重点健康和无症状人群,研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社会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卫生服务)三级预防(1:病因;2:三早;3:并残康)一、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与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它强调环境与人群的互相依赖、互相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

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的发展二、预防医学的特点:1.工作对象包括群体和个体;2.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工作、生活、社会环境)的关系;4.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和更大的效益;5.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三、健康及其影响因素1.健康的定义(WHO):健康(health)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well-being),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2.影响健康的因素:1)物质环境2)个人因素3)行为生活方式4)生物遗传因素5)医疗卫生服务四、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指针对病因所采取的措施:(1)个体措施;(2)环境措施(1)针对个体的措施:增进健康,提高抗病能力;开展健康教育,注意合理营养和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和方式;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出生缺陷,做好婚前、孕前教育和禁止近亲结婚等;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工作。

(2)针对环境的措施:环境卫生:大气、水和土壤;职业卫生;食品卫生;市政建设与小区环境;社会环境:健康的公共政策。

2.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早”),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的复发或转化为慢性。

3.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如糖尿病;对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残废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及延长寿命,如脑卒中。

卫生职称知识点总结

卫生职称知识点总结

卫生职称知识点总结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人们了解及掌握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达到增进个人及集体健康水平的过程。

健康促进是指通过个人、社区和社会的行为和政策,提高健康水平,防止疾病的发生,延缓疾病的发展。

二、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是指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或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一门学科。


括个体预防、群体预防和社会预防。

三、卫生管理
卫生管理是指通过对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医院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手段和方法,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健康为目标的工作。

四、卫生规划
卫生规划是指利用科学方法,对所需的医疗资源、医疗机构、卫生服务项目以及卫生管理
等进行分析和规划,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提供合理的医疗服务。

五、卫生法律
卫生法律是指以医疗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以维护公民身体健康和
健康医疗立法的法律规范。

六、卫生信息
卫生信息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对卫生领域的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储存、处理、分析和利用,以及创新的一系列工作。

七、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指通过病原体的来源、传播途径、传染链、发病率和死亡率等信息,对疫情的
发生、发展、预防和控制的科学研究。

八、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是指通过对环境污染和环境卫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人民
健康的一门学科。

以上是我对卫生职称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复习重点(5)

201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复习重点(5)

第五单元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
一、人群健康与社区预防服务
1.社区卫生实施原则:①以健康为中心,②以人群为对象,③以需求为导向,④多部门合作,
⑤人人参与
2、评价:①形成评价,②过程评价,③总结评价
二、环境卫生
1.人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考试用书
2.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1)光化学烟雾:NOX,烃类,--紫外线---强刺激性
(2)我国饮用水: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
(3)日本水俣病---慢性汞中毒
三、食品安全
1.食品中毒:不食者不发病
2、分类:细菌性、有毒动植物、化学性、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
3、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①沙门菌----禽肉,蛋类,乳类
②副溶血弧菌------海产品
③葡萄球菌肠毒素----剩饭
4、河豚中毒---神经毒素,卵巢,肝脏
肉毒素---运动神经麻痹
四、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
1.噪声:(1)临时性听阈位移
(2)永久性听阈位移(PTS)。

2、亚急性铅中毒----腹绞痛,金属味,铅线
3.慢性苯中毒----血液病
急性苯中毒----中枢神经麻痹
4.粉尘:小于15μm----进入呼吸道,5μm---呼吸性粉尘,---矽肺
5、医学监护:定期体检
6、职业病:因果关系
7、工作有关疾病:无因果关系
8、职业病预防管理: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1.健康教育----一级预防重要环节
2.脑卒中:一级预防: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亚硝胺---肝癌
4、患者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医疗质量保障体系。

卫生资格考试知识点梳理

卫生资格考试知识点梳理

卫生资格考试知识点梳理卫生资格考试是对卫生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估的重要环节。

其通过考核相关知识点来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本文将对卫生资格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点1. 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要求考生熟悉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和要点,了解相关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2. 医疗机构管理相关法规考生需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了解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许可证办理程序以及医疗器械的购买和使用规定。

3. 药品管理相关法规包括《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要求考生了解药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规定,以及质量控制等相关知识。

二、基础医学知识点1. 人体解剖学包括人体各个器官的结构、位置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考生需深入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各个系统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2. 生理学考生需了解人体的生理机能和调节机制,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排泄、神经等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3. 病理学考生需要了解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掌握常见病理学知识,如炎症、肿瘤、细菌感染等。

三、公共卫生知识点1. 疾病预防与控制包括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疫苗接种、卫生消毒等,要求考生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

2. 环境卫生学考生需了解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包括空气、水质、食品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相关的监测和治理方法。

3. 营养学包括人体营养需求和合理膳食的科学知识,要求考生了解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和摄入标准,掌握合理膳食的原则和方法。

四、职业卫生知识点1. 职业病防治考生需了解不同职业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掌握职业病的防治方法和相关法规,了解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置原则。

2. 职业卫生监测考生需要了解职业卫生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环境监测、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检查等方面的知识。

执业医师考试备考辅导临床医师资格考试预防医学考点总结.docx

执业医师考试备考辅导临床医师资格考试预防医学考点总结.docx

临床医师资格考试预防医学考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对象。

利用流行病学统计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对健康有益的因素。

控制或消除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达到预防疾病、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2.预防医学研究的特点: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主要为群体;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方法是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由于疾病谱及死亡谱发生变化,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升为主要死因,这些疾病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及心理、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所致。

使传统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

4.一级预防是最积极的,主要适用于病因明确的疾病的预防。

如传染病、职业病。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主要是对病因不甚明确的或多病因的疾病采取的预防措施,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如肿瘤。

三级预防是防伤残,促康复,预防并发症,一般针对病因不明、难以察觉预料的疾病。

第二章人类和环境1.人类环境的组成:①自然环境:有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②社会环境:生产关系、社会阶层、社会关系。

预防医学研究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以及与健康有关的卫生保健问题。

如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

2.生态系统可理解为是由物质循环、能量交换、信息联系共同构成的综合体。

食物链实现了生物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及信息的传递。

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和特征。

3.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中的NO和烃类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具有很强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主要成分为臭氧、过氧酰硝酸酯、醛类和酮类等。

4.人为污染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业生产的“三废”。

一次污染物包括汞、SO2、可吸人颗粒物、NOx、CO、CO2等。

执业医预防医学、卫生法考点

执业医预防医学、卫生法考点

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研究特点:工作对象包括群体及个体,主要为群体●研究重点是人群(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一级预防是最积极的,主要适应病因明确的疾病●地方病、职业病、传染病都属一级预防●二级预防是对病因不明确或多病因预防,为临床前期预防●三级预防是防伤残,促康复,预防并发症●强化社区行动体现了新公共健康精神●属于健康观的内容是:三级预防●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是: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NO和烃类在紫外线作用下出现强刺激的浅蓝色烟雾●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最突出的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喉炎●人为污染最主要来源是:工业“三废”●听觉适度:10~15dB以上●听觉疲劳:15~30dB以上●紫外线:A段为色素沉着;B段为红斑及抗佝偻病作用;C段杀菌,雪盲和电光性眼炎作用●氰化氢中毒:氧障引起细胞内窒息,有苦杏仁味,能引起电击样死亡。

美蓝首选●铅中毒:以粉尘、烟形态由呼吸道进入人体干扰卟啉代谢。

临床以手袜套样感觉障碍,重度脐周绞痛为主●苯中毒:急性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以白血病多见●水俣病:长期吸入汞蒸气所致的慢性汞中毒,以易兴奋、震颤、口腔炎为典型症状,首选二巯基丙磺酸钠●痛痛病:镉污染的大米、水等●在职业性中毒中,生产性毒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可吸入性粉尘:粒径<15um;呼吸性粉尘:粒径<5um●阻碍钙的吸收最要因素是酸性类物质,影响钙磷代谢的物质是氟●硫氰酸盐可促甲状腺肿●营养素:指人体维持生存和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体力劳动所需要的量●食物中铁良好来源是动物肝脏●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细菌总数<100个/ml●氟骨症的年龄段是多见于青壮年●食物蛋白生物学价值最高的是黄豆,最低的是大米●谷类缺乏赖氨酸(大豆可补充)●标准差:反映离散趋势的指标●标准误(SX):是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估计总体均数时更可靠指标●抽样误差:从总体随机抽样,X≠u●U检验公式:u=|p1-p2|/Sp●从-∞到u+1.96б的区间面积占总面积的 97.5%●X、Y直线相关分析中,正负取决于1XX●X2>X20.05意义:P<0.05,拒绝H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假设(无效假设)是H0:л1=л2,H1:л1>л2●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属:体液免疫测定●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属:细胞免疫测定●效果指数: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病率之比●保护率: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症率差值再除以对照组发病率●OR:估计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程度●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正关联●RR<1说明有负关联;RR=1说明无关联●患病率:对慢性疾病进行现况调查最好指标(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发病率:某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最好指标●罹患率:衡量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相对危险度:说明暴露与发病的关联程度●现况调查:是使用最广泛的描述性研究方法●筛检试验的特异度:是指筛检试验阴性者患病的可能性●流行:某疾病发病率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爆发:某疾病发生后很快波及到许多省市●高血压防治中健康教育的对象是:高血压病高危人群卫生法规●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在接到医学会通知后10日内提交有关资料●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造成死亡者最长赔偿不超过6年,残疾者最长不超过3年●非法行医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不属医疗事故,需追究其刑事责任●制定母婴保健法目的: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婚前医学检查:包括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染色体病,有关精神病●在出具新生儿出生证明时,有产妇和婴儿死亡及新生儿有缺陷时应向卫生部门报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报告●轻度残疾、器官损伤导至功能障碍属三级医疗事故●残疾生活补助费最长不超过30年●对60周岁以上患者因医疗事故致残,赔偿生活补助费时间不超过15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必须佩带: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链霉素未作皮试导致死亡属医疗责任事故●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和需隔离治疗的有: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艾滋、肺炭疽●鼠疫、霍乱、炭疽尸体需立即消毒,就近火化●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发现或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应当在:6小时内向所在当地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怀疑甲类传染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乙类传染病●《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于2000年10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于2001年12月1日实施●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前内的●患者需输血,经治医师需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临床医师资格考试预防医学考点总结

临床医师资格考试预防医学考点总结

2008年临床医师资格考试预防医学考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对象。

利用流行病学统计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对健康有益的因素。

控制或消除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达到预防疾病、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2.预防医学研究的特点: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主要为群体;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方法是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由于疾病谱及死亡谱发生变化,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升为主要死因,这些疾病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及心理、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所致。

使传统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

4.一级预防是最积极的,主要适用于病因明确的疾病的预防。

如传染病、职业病。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主要是对病因不甚明确的或多病因的疾病采取的预防措施,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如肿瘤。

三级预防是防伤残,促康复,预防并发症,一般针对病因不明、难以察觉预料的疾病。

第二章人类和环境1.人类环境的组成:①自然环境:有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②社会环境:生产关系、社会阶层、社会关系。

预防医学研究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以及与健康有关的卫生保健问题。

如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

2.生态系统可理解为是由物质循环、能量交换、信息联系共同构成的综合体。

食物链实现了生物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及信息的传递。

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和特征。

3.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中的NO和烃类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具有很强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主要成分为臭氧、过氧酰硝酸酯、醛类和酮类等。

4.人为污染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工业生产的"三废"。

一次污染物包括汞、SO2、可吸人颗粒物、NOx、CO、CO2等。

卫生资格考试重点整理

卫生资格考试重点整理

卫生资格考试重点整理一、概述卫生资格考试是对卫生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能力测评的一项重要环节。

通过卫生资格考试,可以评价和认证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水平,以保障卫生行业的正常运行和提升服务质量。

本文将对卫生资格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旨在帮助考生有效备考。

二、基础理论知识1. 卫生学基础知识卫生学是卫生领域的基础学科,考生需要掌握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论。

重点关注卫生学的学科划分、研究对象以及卫生学在卫生行业中的应用。

2. 基础医学知识基础医学是卫生行业所必需的基本医学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考生需要熟悉人体结构与功能、疾病发展过程以及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3. 法律法规与政策卫生行业受到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约束。

考生需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名称、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重点关注卫生行业的管理制度、职业行为规范和疫情防控等政策措施。

三、卫生行业管理与服务1. 卫生机构管理卫生机构管理是指对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卫生机构的运营管理进行规范和监督。

考生需要了解卫生机构的职能、组织结构、人员编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2. 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是卫生行业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考生需熟悉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作流程,掌握医疗事故处理、风险管理等内容。

3. 卫生服务管理卫生服务管理包括对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卫生宣传等服务的规划、实施和评估。

考生需要了解卫生服务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技巧,掌握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与调配。

四、卫生技术与操作1. 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通过放射学、超声学等技术手段对人体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学科。

考生需了解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操作步骤和影像学基本判断。

2. 临床检验学临床检验学是指通过对人体样本进行化验、检测,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考生需要熟悉临床检验学的基本知识、实验室操作规范和报告解读。

3. 医学实验室管理医学实验室管理是对医学实验室进行规范和管理,确保实验室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卫生资格考试知识点深化

卫生资格考试知识点深化

卫生资格考试知识点深化卫生资格考试是一项重要的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它旨在评估考生在公共卫生、环境卫生、卫生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深化对卫生资格考试知识点的理解,本文将重点介绍卫生资格考试中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以下内容将以卫生管理为主线,分别从卫生政策与法规、健康教育与促进、卫生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卫生政策与法规在卫生资格考试中,卫生政策与法规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涉及国家卫生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国家卫生政策的目标和原则,以及主要的卫生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管理条例》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相关政策文件,如卫生部的各种通知和文件,掌握国家卫生政策的最新动态,为卫生管理工作提供合法依据。

二、健康教育与促进健康教育与促进是卫生资格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增强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的能力。

考生需要了解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如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的差异,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健康促进的概念和实施策略,如建立健康促进的工作机制、开展健康评估和干预等。

三、卫生服务管理卫生服务管理是卫生资格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它涉及卫生机构的管理与运营,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卫生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如招聘、培训、考核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内外部评审等,以确保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结语以上内容仅是卫生资格考试中的部分知识点,在实际备考中还需要结合考试大纲和相关教材进行全面复习。

考生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加强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的训练。

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卫生资格考试的知识点,才能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

祝愿所有考生都能够顺利通过卫生资格考试,为公共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预防医学彩色笔记第6章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预防医学彩色笔记第6章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预防医学彩色笔记第6章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第六章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一、卫生系统及其功能1、卫生系统的功能:①卫生服务提供②公平待人③满足人群非卫生服务期望。

卫生系统的目标:①提高健康水平②满足人们某些期望③筹资的公平性。

公共卫生的功能:①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②保护环境③预防意外伤害④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⑤应急救灾,帮助恢复⑥保证卫生服务有效性和可及性。

2、卫生服务需求:包括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和没有需要的需求。

二、医疗保险1、主要医疗保险模式:①国家医疗保险:资金来源稳定、覆盖面广、共济能力强、体现社会公平性和福利性---英国、加拿大。

②社会医疗保险:立法强制保险、有保障、覆盖广、共济能力强 ---德国、日本、法国。

③商业医疗保险:纯商业模式、灵活多样、竞争性强---美国。

④储蓄医疗保险:立法强制、避免医疗过度和浪费、效率高---新加坡、斯里兰卡。

2、新农合原则:自愿参加、多方筹资。

一般采取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

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比例一般为本人工资的2%。

4、控制需方措施:①起付线:又称扣除保险,指医疗保险开始支付费用的最低标准。

低于起付线的由被保险人自负。

②共付比例:医疗保险机构按比例补偿,剩余部分由个人承担。

③封顶线:也称最高支付限额,超出封顶线部分由被保险人自负。

三、卫生保健策略和卫生改革1、口号: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2、社会价值准则:①基本人权②公平准则③伦理观④性别观。

3、全球总目标:增加寿命,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公平和服务。

4、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内容: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合理诊疗;康复防残。

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原则:合理分配资源;社区参与;预防为主;适宜技术;综合利用;合理转诊。

5、改革基本原则:建立体系和制度;政府主导;中西并重协调发展;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为重点健全政府职能;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预防医学――第六章 卫生服务与健康

预防医学――第六章 卫生服务与健康

预防医学――第六章卫生服务与健康【目的要求】卫生服务是多个健康决定因素之一,它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的方式。

从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的目的出发,卫生系统运作的好坏无疑是预防医学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章从宏观上介绍卫生系统的主要要素和组织机构、医疗保障制度,以及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1.掌握:卫生系统的功能和目标,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反应性和公平性以及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概念。

2.熟悉: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卫生服务费用限制、可及性和质量之间相互制约的正三角关系,我国城镇职工“统账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了解:我国卫生系统的组织机构。

【内容】1.卫生系统与卫生组织结构(1)基本概念:卫生系统;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利用;反应性;公平性(卫生保健公平性/卫生服务筹资公平性/健康公平性)(2)卫生系统对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意义(3)卫生系统的概念、组成和性质(4)卫生系统的功能和目标通过分析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的关系,提供适合的卫生服务;满足人们对卫生系统中改善非健康方面的普遍的、合理的期望---反应性;努力降低社会各类人群之间在健康和卫生服务利用上的不公正和不应有的社会差距,力求使每个社会成员能够达到基本生存标准---公平性。

(5)卫生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能:卫生行政组织、卫生服务组织和群众性卫生组织2.医疗保障制度(1)基本概念:医疗保障制度(自愿保险/社会医疗保险)(2)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特点3.卫生服务质量保证与依法行医(1)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主要内容。

卫生资格考试考点详解

卫生资格考试考点详解

卫生资格考试考点详解卫生资格考试是一项重要的考评活动,旨在评估个体对卫生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技能掌握情况。

考试内容通常包括卫生基础知识、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本文将详细解析卫生资格考试的几个重点考点。

一、卫生基础知识卫生基础知识是卫生资格考试的关键考点之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人体解剖学:考生需要熟悉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名称、功能和相互联系,了解其结构和功能特点。

2. 生理学:考生需要了解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并掌握不同生理过程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机制。

3. 病理学: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病理学知识,了解不同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4. 药理学:考生需要了解常见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内容,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5. 微生物学:考生需要熟悉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了解控制传染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卫生资格考试的另一个重点考点,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传染病控制:考生需要了解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消毒等相关知识。

2. 卫生环境:考生需要了解卫生环境的评估标准和管理措施,掌握卫生设施建设、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营养与健康:考生需要了解均衡膳食的组成原则、常见疾病与营养的关系,以及常见疾病的防控策略。

4. 职业卫生:考生需要了解不同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健康危害和防护措施,了解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三、公共卫生管理公共卫生管理是卫生资格考试的又一个重要考点,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流行病学调查:考生需要了解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各种流行病学指标的计算和解释。

2. 卫生法律法规:考生需要了解我国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并了解其适用范围和实施细则。

3. 疾病监测与预防控制:考生需要了解疾病监测和预防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疫情防控的策略和措施。

4. 医疗机构管理:考生需要了解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了解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和评估方法。

医学卫生管理学知识点

医学卫生管理学知识点

医学卫生管理学知识点医学卫生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医疗卫生系统、组织和管理的学科,旨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医学卫生管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学卫生管理学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一、医疗服务管理1. 医疗机构组织结构:医院、诊所、卫生中心等医疗机构的组织结构是医疗服务管理的基础。

要了解不同医疗机构的组织结构,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和协作关系。

2. 医疗资源配置:医疗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等,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是医疗服务管理的核心问题。

医疗服务管理者需要根据需求来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医疗服务的质量管理是医学卫生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医疗服务管理者需要关注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确保医疗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二、卫生政策与法规1. 卫生政策:卫生政策是国家为了保障公民健康和增进卫生福祉而实施的政策措施。

了解国家的卫生政策对于医学卫生管理者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医疗服务的改进和提高。

2. 卫生法规:卫生法规是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秩序的重要法律规定。

医学卫生管理者需要熟悉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确保医疗服务的合法合规性。

三、卫生信息技术1. 电子病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是现代医疗服务中的常用工具,可以提高病历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医学卫生管理者需要了解电子病历系统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便更好地管理医疗信息。

2. 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是整个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涵盖医疗服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

医学卫生管理者需要熟悉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以提高医疗服务的管理效率。

四、医疗风险管理1. 医疗事故处理:医疗事故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风险事件,管理者需要及时处理医疗事故,降低不良后果。

了解医疗事故的处理流程和方法对于医学卫生管理者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一、卫生系统及其功能(一)卫生系统与卫生组织结构1.卫生系统广义的卫生系统是指以改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所有组织、机构和资源的总和。

它由资金、信息和知识、医疗产品和技术、卫生人力和服务提供、运输工具、通信以及全面指导和管理所组成。

狭义的卫生系统也可看作是在一定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的组织网络,旨在组织、分配和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为全社会提供卫生保健服务,通过保证公平、效益和效果平衡,卫生机构与服务人群的互动,实现促进和维护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卫生体制我国的卫生事业的性质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我国的卫生系统由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和卫生执法监督三部分组成。

3.卫生系统的功能和目标(1)卫生系统的功能:WH0把卫生系统的功能归纳为四项:提供服务创建资源筹措资金监督管理(2)卫生系统运行良好的关键因素:①领导和执政能力;②健康信息系统;③卫生筹资;④卫生人力资源;⑤基本医疗产品和技术;⑥卫生服务提供。

(3)卫生服务的需要、需求和利用1)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差距而提出的对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服务的客观要求。

其包括个体觉察到的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

2)卫生服务需求:是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

3)卫生服务利用:是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即有效需求量)。

(4)卫生系统的目标:①提高总体健康水平;②提高卫生系统对人们的需求和期望的反应性;③保证卫生资金筹集过程中的资金公平性。

反应性是指卫生系统在满足人们对系统中改善非健康方面的合理性期望的程度。

反应性测量分为主观性指标如“尊重人权”和客观性指标如“以卫生服务对象为中心”两个部分,它包括尊严、机密性、自主性、及时性、社会支持、基本设施以及服务者的选择共7个要素。

(二)公共卫生体系1.公共卫生是指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健康和提高效益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2.公共卫生体系为实现公共卫生使命所组成的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

主要包括:各级政府的公共卫生机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系统、社区、企事业单位、大众媒体和学术研究机构。

3.公共卫生作用①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②保护环境免受破坏:③预防意外伤害;④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⑤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⑥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4.公共卫生功能公共卫生的核心功能是:①评价即定期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社区的健康信息,包括反映健康状况的统计学资料,社区卫生需求以及有关健康问题的流行病学和其他研究的资料,作出社区诊断;②制定政策即推进公共卫生决策中科学知识的运用和引领公共卫生政策的形成,服务大众的利益;③保障即通过委托、管理、或直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来确保个人和社区获得必要的卫生服务,达到公众统一预设的目标。

5.公共卫生组织机构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分别建立与卫生行政部门级别相对应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与药品监督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三)医疗保健体系1.医疗保健体系的定义是由向居民提供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和有关保健的机构组成的系统。

医疗机构是从事疾病诊断、治疗的卫生专业组织。

保健机构常指各级的妇幼保健机构,负责优生优育、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指导等医疗和预防保健的工作。

2.医疗保健的功能及基本要求(1)医疗保健的功能:通过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达到如下的目的:①延长寿命;②增进个体的功能;③缓解患者及其家庭因健康问题带来的心理压力;④解释患者及其家庭有关的健康和医学问题;⑤为患者提供有关预后的咨询;⑥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相关的支持和照料。

(2)良好医疗保健的基本要求:可供性、适量性、可及性、可接受性、适宜性、可评估性、责任性、综合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又简称为“7A3C”,它也是评价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3.医疗保健的组织机构我国医疗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共分三级。

一级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的基层医院,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初级卫生保健机构。

二级医院是为多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性医院,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

三级医院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是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

4.双向转诊是根据病情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的过程。

它有纵向转诊、横向转诊两种形式。

5.家庭医生制度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契约服务的形式,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安全、有效、适宜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

家庭医生的服务对象为签约对象个体,还包括其家庭成员。

二、医疗保障(一)医疗保险概述1.医疗保险是将多种渠道筹集的经费(保险费)集中起来形成基金(医疗保险基金),用于补偿个人(被保险人)因病或其他损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制度。

2.医疗保险的特点①保障对象的广泛性;②补偿形式的特殊性;③运行机制的复杂性;④保险风险的难控制性。

3.主要医疗保险模式(1)国家医疗保险:指医疗保险基金由国家财政预算支出,通过各级政府将医疗保险基金有计划公有制为主,医务人员为国家公职人员。

提供的医疗服务基本上是免费的,其保险对象为全体公民。

(2)社会医疗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主要是由雇主和雇员按一定比例缴纳,政府适当补贴。

当参保者因疾病需要医疗服务,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支付一定医疗费用。

(3)商业型医疗保险:指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以盈利为目的的一种医疗保险形式,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筹集费用和提供服务。

医疗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参保者个人或雇主通过自愿购买医疗保险项目或险种来筹集,不带有强制性。

(4)储蓄医疗保险:是一种通过立法,强制劳方或劳资双方缴费,以雇员或家庭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并逐步积累,用以支付个人及家庭成员日后患病所需的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是强制储蓄保险的一种形式。

(二)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以及不同人群对医疗消费的需求。

我国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包括: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涵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双方共同缴纳。

基本医疗保险的资金使用管理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保障范围是基本医疗,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基本医疗保险可以支付的医疗服务范围和支付标准。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涵盖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

资金筹集原则是自愿参加,保险费以家庭交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政府也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对职工家属参保交费给予补助。

保障范围是重点用于参保居民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对象为所有农村居民,乡镇企业职工(不含以农民家庭为单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4.补充医疗保险是由单位、企业或特定人群,根据自己的经济承担能力,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多基础上自愿参加的各种辅助性医疗保险,其主要解决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以外的医疗费用,是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充。

5.商业医疗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开办,以营利为目的,参保人员自愿参加的一种保险制度。

6.社会医疗救助是在政府支持下,依靠社会力量建立的针对困难群体的医疗费用实施补助的制度。

(三)医疗费用控制措施医疗保险的费用控制措施包括控制医疗服务供方的措施、医疗服务需方的措施和第三方(医疗保险管理方)的管理措施。

1.控制医疗服务供方的措施主要在改变费用支付方式,包括:(1)按病种给付方式:按病种给付方式,又称疾病诊断相关组定额预付制,是根据疾病的分类方法,将住院疾病按诊断分为若干组,每组又根据疾病的轻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并发症分为几级,对每一组不同级别的病种分别制定不同的定额支付标准,并向医院一次性支付。

(2)总额预付制:又称总额预算,是由政府或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协商,根据医院的实际年度总预算额。

(3)按人头预付方式:是指医疗保险机构按月、季、年或其他规定的时间,根据医生服务的参保人数和每个人的支付定额标准,预先支付费用的付费方式。

(4)按服务单元付费:服务单元是指将医疗服务的过程按照一个特定的参数划分为相同的部分,每一个部分成为一个服务单元。

按服务单元付费又称平均费用付费,指预先确定服务单元平均费用标准,根据服务提供方的服务单元数量进行支付。

2.控制医疗服务需方的措施主要是通过费用分担的方式,促使需方增加费用意识,主动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利用。

主要的共付措施包括起付线、共同付费以及封顶线。

(1)起付线:又称扣除保险。

是指医疗保险开始支付医疗费用的最低标准,低于起付线的医疗费用由被保险人自负,超过起付线以上的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按规定支付。

(2)共同付费:又称按比例分担,是指医疗保险机构按照合同或政府的规定对被保险人的医疗费用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补偿,剩余比例的费用由个人自己负担。

(3)封顶线:也叫最高支付限额,低于封顶线的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支付,超出封顶线的医疗费用由被保险人自已负担。

3.第三方(医疗保险管理方)的管理措施主要通过开展医疗保险监督来规范单位和个人的参保就医行为,医疗机构和药店的服务行为,以及医疗保险管理和经办机构的保险服务行为。

(1)医疗保险需方监督包括:①医疗保险费征缴;②医疗保险费使用。

(2)医疗服务机构监督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①审批支付监督;②抽查住院费用;③设置医疗费用预警监控系统;④重点调查;⑤定点医疗机构考核。

(3)定点零售药店监督的内容包括:提供购药服务监督和药品费用监督。

常用监督方法包括审核支付、抽查、暗访、重点调查、定点药店考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