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考点梳理-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疾病的社会分布以及其与个体特征、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的关系。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1. 普遍性原则:每种疾病都具有某种普遍性,即疾病在特定人群或地区以一定频率发生。
2. 流行病学三要素: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由三个要素组成,包括宿主(个体)、环境(宿主生活的环境)和病原体(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等)。
研究者需要了解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便确定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流行病学时空模式: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时空模式。
通过分析疾病的时空变化规律,可以推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
4. 非特异性病因学原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环境、行为等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局限于单一因素。
5. 疾病自然史原理:疾病从患者感染病原体到发病、病程和恢复的整个过程,被称为疾病的自然史。
通过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可以了解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和转归,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流行病学方法1. 人群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调查等方法,通过收集人群的相关信息,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影响因素等。
2.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组已患疾病的病例与一组未患疾病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从而推断疾病的危险因素。
3. 纵向研究:跟踪观察研究对象一段时间,收集相关数据,分析疾病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4. 横断面研究:在一个特定时点对一群人进行观察,收集相关数据,了解人群的疾病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
5. 病例系列研究:收集某个特定疾病的一系列病例,了解疾病的临床特征、预后,从而揭示疾病的原因和病因。
6. 计量流行病学:使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趋势,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综上所述,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基础。
临床医师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临床医师预防医学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上季重难点回忆A.X2检验——工人、老师、医生冠芥蒂发病率有无统计学差别(推断2个及多个整体率(或整体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B. 秩和检验—— A 药、 B 药; A 方法、 B 方法;有效、无效、一般(看到分组秒杀)C.t 检验——小样本D.Z 检验——μ检验——大样本E. 方差解析—— F 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均数的比较、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等F.直线相关——研究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没关系G.生计解析——看生计H.logistic回归解析—搅乱项—研究多因素和现象关系连续回顾1.线图——看趋势2.半对数线图——看速度3.直方图——看分布4.直条图——比高低5.圆形图——看比重6.统计地图——看地域7.散点图——看密集程度某医师随机抽取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条件周边的红斑狼疮患者28 例,随机均分为两个治疗组。
一个疗程后检测 dsDNA抗体滴度(倒数)资料以下:该资料解析可采用A.X2检验B. 秩和检验C.t 检验D.Z 检验E. 方差解析『正确答案』 B抗体滴度(倒数)甲组乙组阴性11101-4012602-801-120153201-4801256022124012每年约 4~5 分较前统计学方法简单,建议考生全面掌握(2)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源则及方法(3)流行病学的用途二、重点在哪?(1)流行病学的定义(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概论一、流行病学定义本考点,未考过,但较为重要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情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情况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揭穿现象、找出原因、供应措施、议论收效目的防治疾病、促进健康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源则和方法1. 流行病学基本源理原理特点疾病分布论解析疾病或健康情况在人群中的分布病因论商议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各种原因健康 - 疾病连续带理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论疾病的预防控制理依照疾病发生、发展和健康情况的变化规律,疾病预防控制能够采用三级预论防措施疾病流行数理模型能够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疾病或健康情况分布的变化规律2.流行病学的基本源则原则备注集体原在人群中宏观地观察事物的动向变化是流行病学差别于其他医学学科最明显的特点则现场原流行病学研究的人群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群,因此常把一群人与周围的环境(现场)联则系起来,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比较原经过比较来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观察诊断的正确性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则代表性入采用全人群其中的一部分人作为研究对象时,这个样本要有代表性。
公卫执业医师-流行病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1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
3、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是传染病)或分布(其他疾病、伤害与健康)的现象。
第二阶段为“找出原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和原因。
第三阶段为“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段的结果,制定预防或控制的策略与措施。
4、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最为重要)、实验法、数理法。
1)观察法:①描述流行病学(产生假设):横断面调查;监测;生态学研究。
②分析流行病学(检验假设):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2)实验法:实验流行病学(验证假设):临床试验;现场试验(个体试验;社区试验)。
3)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5、流行病学研究按设计类型可分为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4类。
6、流行病学特征:1)群体的特征(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特征);2)对比的特征(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心理的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1、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称“三间分布”。
2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K=100%、1000‰或10000/万暴露人口是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
当描述某些地区的某病发病率,分母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如观察时间以年为单位时,可为年初人口与年终人口之和除以2,或以当年年中(7月1日零时整)的人口数表示。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因等)发病率可用作描述疾病的分布。
通过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可用于病因学的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价。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关注的是社会群体的健康与疾病防治。
流行病学作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核心学科之一,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展规律,旨在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保障社会公众的健康。
下面将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的复习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原则1. 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流行病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3. 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和意义4. 流行病学研究的伦理和方法学原则二、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设计1. 流行病学调查的分类和步骤2.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类型和优缺点3.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和控制方法三、流行病学指标和数据描述1. 流行病学指标的分类和计算方法2. 流行病学数据的描述和展示方式3. 流行病学指标的比较和解读四、传染病流行病学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传播途径2. 传染病的流行类型和传播规律3. 传染病的控制策略和干预措施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风险因素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原则六、流行病学与公共健康1.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2. 流行病学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3. 流行病学对公共健康政策制定的影响七、流行病学新进展和挑战1. 全球化与流行病学研究的挑战2. 新兴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研究3. 基因流行病学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通过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的复习重点知识点的梳理,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该领域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设计技巧,充分发挥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中的重要作用,为保障社会公众的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以上重点知识点的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同时学习如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设计。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定义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和评价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任务的三个层次,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1.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②疾病的发病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⑤病因推断的原则;⑥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⑦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
2.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流行病学观察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
其特点是在观察时不施加任何人为因素,也不改变体内外环境的任何条件。
2.流行病学实验又称现场流行病学实验,主要是在人群中进行。
可分为人群现场实验、临床实验和社区实验三种。
其特征是需要人为地控制某些处理因素,故又称为干预性研究。
3.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学流行病学。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即用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或公式,显示疾病流行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流行病学理论研究。
四、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特征2.对比的特征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医学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的概念: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分布。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为阐明病因以及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机理提供线索;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和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一、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指标1.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罹患率疾病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发生的频率,也是人群新病例数出现频率的指标。
3.患病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被调查人口中某病现有病例(包括新旧病例)的频率。
2013年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考点复习: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一)疫源地:
1、定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地区。
2、消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l).传染源已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的状态(治愈)。
2).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出于外环境的病原体。
3).所有的易感接触者从可能受到传染的最后时刻算起,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而无新病例或新感染者。
(二)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了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三)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见前面)
1.散发:
(1)呈历年来一般水平,病例以散在形式发生,在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没有明显联系的发病称为散发。
(2)散发是指该病在较大的地区(指县、市、省和国家)内疾病发生的情况。
(3)要确定是否散发,应根据当地当年该病发病率与前三年发病率对比,如未显著超过,则可确定为散发。
2.流行:在一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l0倍)称流行。
3.大流行:某病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其发病率显著超过该地区历年流行水平.且流行范围超过省、国,甚至洲界时称为大流行。
例如以往的霍乱、流行性感冒和当前的艾滋病世界性大流行。
4.暴发: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时称暴发。
暴发常因共同接触同一致病因子所引起,常见有食物中毒、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急性传染病。
公卫执业医师《流行病学》考点详解
公卫执业医师《流行病学》考点详解公卫执业医师《流行病学》考点详解流行病学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的公卫执业医师《流行病学》考点详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行性感冒一、病原学1、流感病毒基本结构最外层: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中间层:蛋白质外壳内层:核衣壳2、抗原变异抗原漂移(Antigentic drift):是指流感病毒亚型内部经常发生的小幅度变异,属于量变。
引起流感局部中小型流行。
抗原转换(Antigentic shift):是指流感病毒抗原变异幅度大,形成新亚型,属于质变。
引起流感世界性大流行。
变异机理:抗原漂移主要是病毒抗原基因突变以及宿主对病毒的选择作用的结果。
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配。
3、分类甲:抗原变异最强,世界性大流行;乙:变异较弱,中小流行;丙:抗原稳定,引起散发病例。
4、致病力5、免疫力(1)、体液免疫:血凝素抗体是主要的保护性抗体;(2)、细胞免疫;(3)、局部免疫。
二、流行特征1、时间分布: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暴发;2、年龄分布:年龄越大,发病率越低;3、地区分布:先城市后农村、先平原后山区、沿交通沿线发展。
三、流行过程四、预防策略与措施五、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糖尿病一、概述1、定义和分型(1)、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IDDM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从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到主要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伴胰岛素抵抗)NIDDM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4)、妊娠期糖尿病。
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
2、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有典型症状,且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2)、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诊断采用该方法。
(3)、或糖耐量试验中,葡萄糖负荷(75g无水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二、危险因素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其他环境因素;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肥胖、体力活动不足、膳食因素;早期营养、糖耐量受损、胰岛素抵抗、妊娠、社会经济状况;高血压等。
医师资格考试中的流行病学考点详解
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等。
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在特定的人群中呈现一定的分布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 等。
传染病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个体生物学因素等。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治疗、消毒等措施。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预防接种:通过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隔离措施:对传染病患者采取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的传播 消毒灭菌:对环境、物品等进行消毒处理,消灭病原体 监测与报告: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流行病学为社会 医学提供研究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预防医学中广泛应用,用于评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 素。
预防医学实践中,流行病学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的联系
共同关注人群健 康和疾病问题
理论基础和研究 方法相互借鉴
在公共卫生领域 中具有共同的目 标和任务
慢性病危险因素分析
吸烟 饮酒 不健康饮食 缺乏运动
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慢性病流行病学概述:介绍慢性病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流行现状。 慢性病危险因素:分析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 慢性病预防措施:介绍针对慢性病的预防措施,如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等。 慢性病控制策略:探讨慢性病控制的有效策略,如开展健康教育、加强慢性病监测和评估等。
医师资格考试中的流行 病学考点详解
汇报人:XX
目录
流行病学基础知识
01
传染病流行病学
02
慢性病流行病学
预防医学知识点
1.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学科2.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关注事件是疾病与健康;3.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4.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①分布论(基本思想: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生是非随机的,即概率不均等)②病因论(多因论,所有能引起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都可称为该病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分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饮食行为因素)③健康疾病连续带理论④病因预防控制论⑤疾病流行数理模型⑥流行病学的工作原则:群体原则;现场/环境原则;对比原则(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代表性原则(特点:样本随机产生,样本量足够大)5.流行病学研究方法:①观察法:描述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现况,生态学研究,疾病监测);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队列研究)②实验法:实验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③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6.流行病学的用途:①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②探讨病因③研究疾病的自然史,提高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④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效果评价⑤为医学研究提供科学方法7.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多次发病时,则应多次记为新发病例8.慢性病确定新发病例的方法:初次诊断的时间作为发病时间来确定新发病例9.发病率的变化意味着影响发病的因素发生变化,通过比较某病不同人群的发病率可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还可以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10.对于病死率高的疾病,死亡率基本可以代表发病率,并准确性高于发病率11.疾病的分布:又称疾病的人群现象或疾病的三间分布,指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即疾病在三间所表现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疾病频率状况12.疾病的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只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13.疾病的地方性:①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是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绵延繁殖,只在一定条件下才传染给人,这种性状称自然疫源性,具有这种性状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森林脑病)②自然地方性:自然地方性传染病(血吸虫病),地方病(地方性甲状腺肿)③同级地方性:伤寒、痢疾14.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①该病在当地居住的个人群组中发病率均高,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逐渐与当地居民接近④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的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势⑤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能发生类似疾病15.输入性疾病:本国没有而从国外传入的疾病(艾滋病)16.带入性疾病:在一个国家内,某种疾病由一地区传入另一没有该病或已消灭该病的地区17.疾病的时间分布特征:①短期波动:一个地区或一个集体的人群中,短时间内某病的发病数明显增加的现象②季节性: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出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③周期性: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流感)④长期变异: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又称长期趋势18.爆发用于局限的区域和较小的人群,短期波动或时点流行用于较大区域或较大人群19.传染性疾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季节性升高、有些无明显季节性20.疾病呈周期性常见的原因:①足够数量的易感人群,尤其新生儿积累使易感者数量增加②该病的传播机制容易实现③病后可以获得稳固的免疫力④病原体变异21.长期变异的原因:①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变化②机体免疫状况改变和抗原型变异③诊疗技术的进步、防制措施的改善④社会人口学资料的变化22.疾病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免疫水平的差异;暴露机会和方式的不同23.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提供病因线索,探讨病因;帮助发现高危人群,一边重点保护人群;有助于观察人群自然免疫状况和规律,确定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对象24.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性别差异产生原因:①男女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不同②生活方式、嗜好、体力不同,是男女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③职业特点不同,造成职业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④女性比男性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高25.职业与疾病发生关系密切的原因:①感染或暴露于致病因子的机会不同②不同职业反映了劳动者所处的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的差异③不同职业的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影响疾病的发生26.民族或种族间疾病的频率有差异的原因:①遗传因素不同②生活、饮食、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③各民族所处定居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不同④社会经济状况和医疗卫生质量水平不同27.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危害人群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有60%-70%是由社会因素、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造成的,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吸烟、酗酒、吸毒、偏食、不洁性行为、长期静坐生活方式等28.疾病的流行强度是指疾病在某地区、某人群、一定时期内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各病理间联系的程度。
2022年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
2022年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探索和应用科学方法,促进人群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掌握2022年预防医学的重点知识点,本文将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和概述。
一、流行病学1.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方法。
2.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
3. 流行病学指标: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病因比率等。
4.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抽样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 健康教育的概念和原则:健康教育的定义、目标、内容和方法。
2. 健康促进的策略和措施:健康促进的理论基础、干预策略和实施措施。
3. 社区健康促进:社区健康资源、社区参与和社区健康服务的建设。
4.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评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项目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三、疾病预防与控制1.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控制策略。
2. 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干预措施和管理策略。
3. 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管理、预防措施和干预策略。
4. 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职业病的危害、预防和保护措施。
四、环境卫生与健康1. 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环境卫生的定义、目标和基本原则。
2. 水源与饮水卫生:水源污染的预防、水质监测和饮用水卫生管理。
3. 空气污染与呼吸道疾病: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护措施。
4. 食品安全与营养:食品安全的监管、食品中毒和营养不良的预防。
五、预防医学管理与政策1. 预防医学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预防医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预防医学政策和法规:预防医学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相关法规的解读。
3. 预防医学的发展与前景:预防医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
以上是2022年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复习内容。
通过对流行病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疾病预防与控制、环境卫生与健康以及预防医学管理与政策等方面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能力。
预防医学2 知识点
预防医学2 知识点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以及促进人群的健康。
以下为您详细介绍预防医学 2 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核心学科,它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
1、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包括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
时间分布可以是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或长期趋势。
地区分布可能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卫生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群分布则涉及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方面。
2、病因推断在流行病学中,病因推断是关键环节。
常用的因果推断标准包括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强度、关联的一致性、关联的特异性、剂量反应关系以及实验证据等。
3、研究方法常见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描述性研究(如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如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如临床试验、现场试验)。
二、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
1、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广泛,包括工业生产、农业活动、交通运输、生活污染等。
污染物可以通过大气、水、土壤等介质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危害。
2、环境质量评价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了解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以及环境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
3、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例如,大气污染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水污染可能引发胃肠道疾病;土壤污染可能影响农产品的质量,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旨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合理营养,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疾病。
1、营养素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每种营养素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和推荐摄入量。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上季重难点回忆A.X2检验——工人、老师、医生冠心病发病率有无统计学差别(推断2个及多个总体率(或总体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B.秩和检验——A药、B药;A方法、B方法;有效、无效、一般…C.t检验——小样本D.Z检验——μ检验——大样本E.方差分析——F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均数的比较、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等F.直线相关——研究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无关系G.生存分析——看生存H.logistic回归分析—干扰项—研究多因素和现象关系继续回顾1.线图——看趋势2.半对数线图——看速度3.直方图——看分布4.直条图——比高低5.圆形图——看比重6.统计地图——看地域7.散点图——相互关系某医师随机抽取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条件相近的红斑狼疮患者28例,随机等分为两个治疗组。
一个疗程后检测dsDNA抗体滴度(倒数)资料如下该资料分析可选用A.X2检验B.秩和检验C.t检验D.Z检验E.方差分析『正确答案』B每年约4~5分较前统计学方法简单,建议考生全面掌握一、考什么?(1)流行病学的定义(2)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及方法(3)流行病学的用途二、重点在哪?(1)流行病学的定义(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概论一、流行病学定义本考点,未考过,但较为重要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方法2.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原则备注群体原则在人群中宏观地考察事物的动态变化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医学学科最显著的特点现场原则流行病学研究的人群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群,因此常把一群人与周围的环境(现场)联系起来,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对比原则通过对比来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考察诊断的正确性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代表性原则当选取全人群其中的一部分人作为研究对象时,这个样本要有代表性。
代表性的特征,一是样本的产生是随机的,二是样本要足够大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容易出A1型题)方法概念观察法描述流行病学揭示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现象分析流行病学找出影响分布的决定因素实验法临床研究临床病人为研究对象现场研究以未患病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理论流行病学通过对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之间内在关系的深入研究,建立数学模型以描述疾病流行规律、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检验疾病防治效果三、流行病学的用途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
预防医学自考知识点总结
预防医学自考知识点总结一、流行病学1. 流行病学的概念及其意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流行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群体中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残疾率等,并探讨这些现象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以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保健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为卫生管理和卫生服务提供指导,从而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2.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横断面调查、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实验研究等。
其中,横断面调查是一个简单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某一时间点或一段时期内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队列研究则是通过追踪一组人群的变化,探讨某些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是以疾病为结果,选取患病和未患病的人群,探讨其暴露史的差异,判断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则是根据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来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3. 流行病学的因素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分析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暴露因素与个体患病之间的关系等。
因素分析可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生存分析、因果推断等方法来进行。
4. 流行病学的应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预防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制定健康政策等多个方面。
通过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以明确疾病的流行规律,找出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推动社会卫生进步。
二、卫生统计学1. 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卫生统计学是研究社会和个体健康状况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健康相关的数据,为研究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卫生统计学涉及到人口统计学、生态统计学、医学统计学、卫生经济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2. 卫生统计学的数据收集卫生统计学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传统的健康机构报告数据、人群统计资料、调查数据、临床试验数据、生物样本数据等,通过这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为卫生决策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原理归纳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原理归纳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人群的健康和疾病预防,以及通过控制传染病和改善环境来改善整体健康水平。
流行病学和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两个关键方面,本文将对其原理进行归纳。
一、流行病学原理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科学,其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疾病的发生与分布流行病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分布规律。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可以揭示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从而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 发病率和死亡率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指标包括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率是指在某个时间段内,某种疾病在某个人群中新发生的个体数与该人群总人口数的比例。
死亡率是指在某个时间段内,某种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与该人群总人口数的比例。
通过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可以评估疾病对人群的影响。
3. 疾病的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研究不仅关注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还研究疾病的传播途径。
疾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了解这些传播途径对于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4. 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流行病学研究中,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是重要的概念。
风险因素是指与某种疾病发生有关的因素,例如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等。
而保护因素则是指能够减少疾病发生风险的因素,例如健康的生活方式、疫苗接种等。
通过研究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可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疾病。
二、预防医学原理预防医学是一门关注疾病预防和促进健康的学科,其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通过促进建立和维护健康的措施,来阻止疾病的发生。
这包括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等措施。
一级预防的目标是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和降低人群的疾病负担。
2.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指早期发现和干预,以减少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例如,定期进行癌症筛查、早期发现高血压等。
流行病学笔记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考试笔记一、流行病学(一)流行病学定义、常见流行病学分支、研究方法与策略。
1、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2、常见流行病学分支:分子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基因组流行病学、生态流行病学、健康流行病学、卫生事业管理流行病学等。
3、流行病学研究得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①描述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监测、生态学研究(产生假设);②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检验假设)。
◆实验法:实验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现场实验(个体试验、社区试验【验证假设】。
◆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
4、流行病学研究得三个层次:疾病、伤害与健康。
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与非传染病等一切疾病。
伤害包括意外、残疾、弱智与身心伤害。
健康状态包括身体生理生化得各种功能状态、疾病前状态与长寿。
5、流行病学得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得原理,其中包括疾病得流行现象②疾病得发展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得感染过程与疾病得流行过程③人与环境得关系,即疾病得生态学④病因推断原则⑤疾病防治得原则与策略⑥疾病防治得原则与策略,其中包括:疾病得三级预防,疾病发展得数学模型等。
6、流行病学得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②疾病得监测③疾病病因与危险因素得研究④疾病得自然史⑤疾病预防得效果7、流行病学得特征:①群体特征②以分布为起点得特征③对比得特征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得特征⑤社会医学得特征⑥预防为主得特征(二)疾病分布;疾病频率得测量指标;疾病得人群分布、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得内容。
1、疾病测量指标:◆发病指标:①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1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得病例出现得频率。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例数/同期人口暴露数)×K(K=100%,1000‰,或10000/万)。
PS:多次发病时,分别计新发病例数;已感染了传染病或因接种疫苗而获得免疫力者,不计入分母内;发病率可用来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得影响、可用作描述疾病得分布、可用于病因学得探讨与防治措施得评价。
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考点复习:第三节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2015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考点复习:第三节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第三节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一、流行病学概述1、研究对象:人群二、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1.罹患率: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
2.患病率:包括新和旧病例3、死亡率:因该病死亡所占比例4、疾病流行强度:1).散发:维持历年一般水平2).流行: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3).大流行:跨越省界、国界、州界4).暴发:短时间5、疾病的三间分布的特征:自然疫源性---鼠疫三、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
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2、抽样方法:①单纯随机抽样:最基本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3、样本含量估计:所需最小样本含量4、病例对照研究:病和未病对照,采用比值比---OR5、队列研究:是否暴露,追踪各组1)相对危险度:RR---大于1,正相关2)归因危险度:AR----差值(暴露-未暴露)6、单盲—研究对象不知双盲---研究者不知三忙---都不知四、偏倚控制及病因推断1.偏倚控制:选择性偏倚---①入院率偏倚,②检出症候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2.因果关系判断标准:①关联的强度;②关联的重复性;③关联的特异性;④关联的时间性;⑤剂量反应关系;⑥关联的合理性;⑦实验证据;⑧相似性。
五、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1、灵敏度:真阳性。
---两个都有病2、特异度:真阴性。
---没病,检测也没病3、约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14、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1)并联:多个实验,一个过就过 -----提高灵敏度(2)串联:多个实验,都过才过-----提高特异度2015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考点复习:第四节临床预防服务第四节临床预防服务一、临床预防服务概述1.健康维护计划的实施:建立健康维护流程表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安排随访2.影响健康因素与行为改变理论: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3.健康咨询原则:1)建立友好关系;2)鉴定要求,3)移情,4)调节参与5)保密原则,6)尽量提供信息和资源二、合理营养1、三餐热能分配比:早---25%-35%;午---30%-40%;晚---30%-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一、流行病学概论(一)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概括起来有以下四层意思:①研究对象是人群;②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评价效果;④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方法1.流行病学基本原理(1)分布论:分析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
(2)病因论:探讨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各种原因。
(3)健康-疾病连续带理论: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4)预防控制理论:根据疾病发生、发展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疾病预防控制可以采取三级预防措施。
(5)数理模型。
2.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1)群体原则(2)现场原则(3)对比原则(4)代表性原则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描述流行病学:主要是揭示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现象。
(2)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是找出影响分布的决定因素。
(3)实验流行病学:主要是研究并评价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中的预防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4)理论流行病学:是通过对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之间内在关系的深入研究,建立数学模型以描述疾病流行规律、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检验疾病防治效果。
(三)流行病学的用途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2.探讨疾病的病因;3.研究疾病自然史,提高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4.疾病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5.为医学研究提供科学方法。
二、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一)健康相关资料的来源根据信息的来源可将数据分为三类:1.常规的工作记录:如医院门诊病历、住院病案资料、健康检查记录、病理检查、各种物理学检查及医学检验记录、有关科室的工作记录等、户籍与人口资料、医疗保险资料等。
2.专题科学研究工作所获得的现场调查资料或实验室研究资料:现场调查研究是对特定对象群体进行调查,影响被调查者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者只能被动地观察和如实记录;实验研究是以动物或标本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以主动地加以干预措施。
如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临床疗效分析、儿童生长发育调查等。
(二)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1.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某病新发生的病例数。
分母是暴露人口,指有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对那些不可能患该病的人,如传染病的非易感者(曾患某病的人)、有效接种疫苗者,不能算作暴露人口。
2.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与发病率相比,罹患率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
3.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的分子包括调查期间被观察人群中所有的病例,分母为被观察人群的总人数或该人群的平均人口数。
4.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5.感染率指在某个时间内被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6.病残率指在一定的期间内,某人群中实际存在病残人数的比例。
7.死亡率指在一定期间(通常为1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其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可能发生死亡事件的总人口数(通常为年中人口数)。
8.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9.存活率又称生存率,指随访期终止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期满的全部病例数之比。
(三)疾病流行强度疾病的流行强度是指某疾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一定时期内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各病例间联系的程度。
1.散发某病发病率维持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无明显的时、空联系和相互传播关系,表现为散在发生,数量不多,这样的流行强度称为散发。
2.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
疾病流行时,各病例间有明显的时、空联系,发病率高于当地散发发病水平的3~10倍。
3.大流行当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或洲界。
发病率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称为大流行。
4.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患者的现象。
(四)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1.地区分布疾病地方性的种类有自然疫源性、自然地方性、统计地方性。
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是:①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人群组中发病率均高,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逐渐与当地居民接近;④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的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向;⑤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能发生类似的疾病。
2.时间分布疾病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时间疾病分布的不同,不仅反映了致病因素的动态变化,也反映了人群特征的变化。
疾病的时间分布特征有:(1)短期波动(2)季节性(3)周期性(4)长期变异3.人群分布人群分布的特征有年龄、性别、职业、家庭、民族、行为、收入等。
这些特征有时可能成为疾病的危险因素。
研究疾患者群分布有助于确定危险人群和探索致病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疾病的描述往往是三间综合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多获得病因线索和流行因素的信息,有利于提出病因假设。
移民流行病学是利用移民人群综合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从而找出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别,区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从而发现病因线索。
三、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见第八章口腔预防医学的相关章节。
四、偏倚控制偏倚控制见第八章口腔预防医学相关章节。
五、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
筛检所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称为筛检试验。
诊断是指在临床上医务人员通过详尽的检查及调查等方法收集信息、资料,经过整理加工后对患者病情的基本认识和判断。
用于诊断的各种检查及调查的方法称为诊断试验。
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基本相同,除考虑安全可靠、简便快速及经济可行外,还要考虑其科学性,即该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真实性和价值,具体与标准诊断方法即“金标准”进行比较。
评价的步骤有:①确定金标准(目前被公认的最可靠、最权威的、可以反映有病或无病实际情况的诊断方法称为金标准);②选择研究对象;③确定样本含量;④盲法同步测试;⑤整理分析资料;⑥质量控制。
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评价主要从真实性、可靠性和收益三方面进行。
1.真实性:也称效度或准确性,是指测量值与实际值(金标准的测量值)符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约登指数和粗一致性。
1)灵敏度: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被评试验也判断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
2)特异度: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被评试验也判断为阴性者所占的百分比。
3)假阳性率: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被评试验错判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
4)假阴性率: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被评试验错判为阴性者所占的百分比。
5)约登指数:是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1。
6)粗一致性:是试验所检出的真阳性和真阴性例数之和占受试人数的百分比。
(2)可靠性:亦称信度或重复性、精确性,是指一项试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检测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影响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①受试对象自身生物学差异;②观察者差异;③试验方法的差异。
评价试验可靠性的指标有:1)变异系数:该指标适用于作定量测定试验的可靠性分析。
2)符合率:适用于作定性测定试验的可靠性的分析。
它是两次检测结果相同的人数占受试者总数的百分比。
3)Kappa值:适用于定性资料的可靠性分析,该值表示不同观察者对同一批结果的判定和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情况下对同一批结果的判定的一致程度。
3.评价试验的收益:试验收益的评价可从个体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物学、社会经济学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
间接反映试验收益的主要指标有:1)预测值:表示试验结果判断正确的概率。
它表明试验结果的实际临床意义。
包括:①阳性预测值指试验结果阳性人数中真阳性人数所占的比例;②阴性预测值指试验结果阴性人数中真阴性人数所占的比例。
2)似然比:指患者中某种试验结果出现的概率与非患者中该试验结果出现的概率之比。
包括:①阳性似然比是试验结果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说明患者中出现某种试验结果阳性的概率是非患者的多少倍;②阴性似然比是试验结果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说明患者中出现某种试验结果阴性的概率是非患者的多少倍。
六、疾病监测1.疾病监测的概念疾病监测是指连续地、系统地收集疾病的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并且利用监测信息的过程。
2.疾病监测的目的①确定主要的健康问题,掌握其分布和趋势;②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③评价干预措施效果;④预测疾病流行;⑤制订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
3.疾病监测的种类①传染病监测:我国规定报告的传染病有39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②非传染病监测: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对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出生缺陷、伤害等非传染病的监测。
4.我国疾病监测体系(1)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主要对法定报告的37种传染病进行监测。
(2)重点传染病监测系统:全国建立了国家级监测点782个,省级监测点1693个,对20种传染病进行重点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①常规病例报告及暴发调查;②相关因素监测。
(3)症状监测系统:是长期系统地连续收集并分析包括临床症状群在内的各种健康相关数据,常以非特异性的症状或现象为基础,提高对疾病或卫生事件反应的及时性。
(4)死因监测系统:在31个省市160个监测点,对7300万监测人口(总人口6%)开展居民死亡原因监测、健康相关因素监测/调查、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数据监测。
(5)病媒生物监测系统:在全国17个省份40个监测点,对老鼠、蚊子、苍蝇、蟑螂和钉螺的密度进行动态监测,并观察这些病媒生物的带毒、带菌情况。
(6)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包括了营养与食品安全监测和环境与健康监测。
前者通过监测,评估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危险性;后者是对水质、环境污染及其健康危害和健康相关产品进行监测、评价和预警。
【例题】为尽量发现病人,在制订筛选方法标准过程中,常采用A.提高方法的灵敏度B.提高方法的特异度C.降低假阳性率D.提高假阴性率E.使假阴性率与假阳性率接近[答疑编号700529030201]【答案】A【解析】选择答案A。
灵敏度高,则假阴性率低,不易出现漏诊。
【例题】衡量人群中在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采用的指标为A.罹患率B.发病率C.患病率D.感染率E.发病比[答疑编号700529030202]【答案】A【解析】罹患率该指标和发病率一样,也是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