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物理课件教材

合集下载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PPT课件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PPT课件
物体 受力物体
作用力 反作用力
受力物体
B 物体 施力物体
讲授新课
小结
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理解
➢ 一对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必然受到后者 对它的作用力。
➢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 先后之分。
讲授新课
铅垂线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 直向下。因为在一根线 下挂重物时,重物静止 后,在重力的作用下, 悬线下垂的方向跟重力 的方向一致。
3.用150N的力按图钉 F=150N
4.用300N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车 F=300N
讲授新课
小结
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
标出力的作用点,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的力。 力的表示:
(1)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 (2)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3)箭头末端标注力的大小(符号)。
小结
力的作用 效果
改变运动状态 使物体形变
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同时发生改变 形状改变 (拉伸、压缩或弯曲)
体积改变
讲授新课
练一练
如图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甲主要是表示了力 可以使物体发生 形变 ,乙主要是表示了力可以使物 体的 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
课堂小结

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②接触处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讲授新课
辨析:下图中哪些物体间的作用力属于弹力?
可见: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讲授新课
例:如图跳水运动员向上跳,为什么要向下压跳板? 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弯,发生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课件

,中国乒乓球队时隔八年再度包揽单项赛全部五枚 牌。如图是运动员在比赛中
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乒乓球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击球时,球和拍都会发生弹性形变
c.球在空中运动时,运动状态不变
d.球被水平击出后,若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球将立即竖直下落
5. 的是( A )
a.系安全带 b.旋转生、熟鸡蛋
6.如图所示,铅球由a处向右上方推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到地面b处。当铅球在飞
行过程中,运动到最高点时,一切外力都消失,则铅球将会( A )
A.沿着水平方向运动
B.静止在该点
C.仍会掉在b点
D.竖直掉下来
7.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若它受到的一切外力都消失了,它将( A )
A.仍保持静止 B.加速运动起来 C.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点?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牛顿第一定律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不改变 物体受力运动状态也会不改变
惯性
惯性的应用 惯性的防止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 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受力,运动状态不改变。) 2、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8.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D)
D.落到地面上
A.人踩到西瓜皮上易滑倒
B.司机开车时需要系安全带
C.高速公路上汽车要限速行驶 D.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9.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小汽车驾驶员和乘客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人的惯性
B.运动物体在阻力作用下会停止运动,说明力可以消除惯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
2、有人认为使用弹簧测力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你认为其中哪一点
是不正确的( B )
A、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 B、弹簧测力计必须是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C、避免弹簧、指针、挂钩与外壳摩擦 D、拉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最大值
巩固练习
3、如图所示,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正确的是(B )
A、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分别是0~2.5N和 0.05N B、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用来表示它的型号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15N D、使用弹簧测力计只能测出物体重而无法测出水平方 向上的拉力,且在月球上,不能用。
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B)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三、力的三要素及示意图
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
(1)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弓;
(2)拉伸和压缩弹簧。
结论:力的大小、力的方向能影响力的作 用效果。
三、力的三要素及示意图
5.生活中使用的测力计
点我观看视频
弹簧称
托盘称
握力计
练一练
2、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 A.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B.弹簧测力计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拿来使用 C.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轻轻地拉挂钩,以防卡住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挂钩不能与外壳相碰 3、果一个弹簧测力计指针没有正指在0刻度处,而是指在0.1 N处, 那么使用这个弹簧测力计测一个力的大小,示数为3.4 N,这个力 的实际大小是( C) A.3.5 N B.3.4 N C.3.3 N D.无法确定
的力有什么变化呢?说明了什么?
注: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2024年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完整课件

2024年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完整课件

2024年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具体内容包括:1. 第七章《电与磁》:(1)第1节:电流的形成与作用(2)第2节:电路的组成与规律(3)第3节:磁场及其对电流的作用(4)第4节:电磁感应2. 第八章《光现象》:(1)第1节:光的传播(2)第2节:光的反射(3)第3节:光的折射(4)第4节:光的色散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与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学会分析简单电路,能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了解光的色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光的反射与折射。

2. 教学重点:电流的形成、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光的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磁铁、光源、平面镜、三棱镜等。

2. 学具:实验报告、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生活中的电器、光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课:(1)电流的形成与作用:讲解电流的概念、形成及作用。

(2)电路的组成与规律:分析简单电路,讲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3)磁场及其对电流的作用:演示磁铁对电流的作用,解释洛伦兹力。

(4)电磁感应: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5)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规律,演示光的直线传播。

(6)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定律,演示平面镜反射现象。

(7)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定律,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8)光的色散:讲解光的色散现象,演示三棱镜分光。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与磁:(1)电流的形成与作用(2)电路的组成与规律(3)磁场及其对电流的作用(4)电磁感应2. 光现象:(1)光的传播(2)光的反射(3)光的折射(4)光的色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流的形成及作用。

(3)解释洛伦兹力的方向。

(4)简述光的反射定律。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7.2静电现象》PPT课件 (1)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7.2静电现象》PPT课件 (1)
问题1:静电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静电_复__印____、静 电_植__绒____、静电_喷__涂____、静电_纺__纱____以及静电_除__尘____等。
雷电 问题2:静电也会产生危害,如_________会导致人畜伤 亡,能摧毁房屋;静电产生的火花会引起煤矿瓦斯爆炸等。
二、 静电现象
应用示例
二、 静电现象
[解析] 静电复印技术是静电现象的应用,摩擦起电是静电 的一种形式。
二、 静电现象
课堂小结
二、 静电现象
当堂检测
► 知识点1 摩擦起电现象
图7-2-6
二、 静电现象
1.在综合实践课上,小明和小华发现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 和塑料圆珠笔杆都能吸引纸屑,如图7-2-6所示,此现象说明 ()
图7-2-3甲所示,观察到两玻璃棒相互排斥。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如图乙所示, 观察到两橡胶棒相互排斥。
(3)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 互靠近,如图丙所示,观察到橡胶棒和玻璃棒相互吸引。
二、 静电现象
图7-2-3 分析与论证:两根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一定是相同的,同样, 两根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也带同种电荷。只要是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 引的带电体,一定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只要是和用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相互排斥的带电体,一定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类型一 摩擦起电 例1 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保证电脑的稳定性,
需要打开主机箱盖除尘,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 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_电__荷__(_静__电__) ,可以__吸__引____轻小物体,所 以灰[尘解会析附] 着散在热扇风叶扇上转。动的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使扇叶带上了 电(荷),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的物体的性质,所以扇叶就把灰尘 吸附在[点表评面]上不了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会带上异种电荷,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下册 第十一章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下册 第十一章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 课件(共36张PPT)

E EK EP
D 1.关于机械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只具有动能,不能说其具有机械能 B.一个物体只具有重力势能,不能说其具有机械能 C.一个物体只具有弹性势能,不能说其具有机械能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2.如图11-4-1所示,滚摆在运动的过程中,对机械能的
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B )
A.重力势能→动能
B.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C.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动能→重力势能
图11-4-8
D.小球机械能不断减小
3、如图11-4-7所示,钢珠沿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abcd
A 从a点运动到d点,钢珠( )
A.通过d点时的速度比通过c点时的大
B.在c点比在b点的重力势能小
C.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动能—重力势能)
▪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重力势能 势 动 能
弹性势能 能
能量转化的判断 (1)在判断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及 不同形式的机械能如何转化时,关键要分析 物体的速度、高度及形变程度如何变化。 (2)动能、势能的转化
1.动能和势能能够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
名言欣赏:
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可 以撬动地球。
——阿基米德
一 动能: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2.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3. 运动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二 势能:
1.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 物体质量较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势能叫弹性势能。
图11-4-7
D.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主要涉及第十章《电磁学》和第十一章《现代物理学基础知识》。

详细内容包括:电磁感应、电场、磁场、电磁波、相对论初步知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掌握电场、磁场的基本概念,了解电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

3.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认识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4. 初步了解相对论的基本概念,认识时间、空间、质量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电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相对论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波传播、相对论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感应演示装置、磁场演示板、电磁波发射与接收装置、相对论演示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的原理。

2. 例题讲解: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电磁感应实验,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 讲解电场、磁场的基本概念,演示电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

5. 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通过实验观察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6. 介绍相对论的基本概念,通过演示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空间、质量的变化规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

2. 板书右侧:展示关键公式、概念、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计算给定条件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2)分析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电磁波现象。

(3)简述相对论中时间、空间、质量的变化规律。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电磁学相关科普书籍,了解电磁学在科技领域的前沿动态。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2. 电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3. 相对论的理解4.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5. 作业题目的设计一、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1. 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引导学生掌握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思路:需控制
不变,改变
.
如乙、丙两图,利用材料相同,接触面不同的长木板,改变
.
参考答案:压力 接触面粗糙程度 接触面粗糙程度
4.实验数据及分析:
序号 甲 乙

压力 木块 木块和砝码
木块和砝码
接触面 长木板 长木板
表面粗糙 的木板
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出实验结论: <1>与压力的关系: <2>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比较活动2和3,活动
感受到的摩擦力大.
<3>比较活动2和4,活动
感受到的摩擦力大.
提示:<1>2、3、4 <2>3 <3>4
体验 2 摩擦力的改变
活动1:为了使自行车更快地停下来,用力捏车闸.
活动2:观察自行车的轮胎和鞋底,发现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1>活动1中,用力捏车闸,压力变
.
<2>活动2中,鞋底、轮胎表面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与论证:如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0.8 N,可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等于0.8 N,则结论相反.
一、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_接__触__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 会产生一种_阻__碍__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条件: <1>两物体要相互_接__触__且相互_挤__压__. <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发生_相__对__运__动__. <3>两接触面_粗__糙__.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电磁学》的第二节《磁场》。

具体内容包括:磁场的基本概念、磁体和磁极的相互作用、磁场方向的规定、磁感线的理解、地磁场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体和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

2. 学会规定磁场方向的方法,理解磁感线的概念,并能用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分布。

3. 了解地磁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场方向的规定,磁感线的理解。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磁体和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地球仪。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即磁场。

2. 教学内容讲解:(1)磁场的基本概念及磁体、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

(2)磁场方向的规定及磁感线的理解。

(3)地磁场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例题1:判断磁铁的磁极和铁钉的磁极相互作用规律。

例题2:解释为什么指南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4. 随堂练习:(1)用磁感线描述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

(2)简述地磁场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磁场的基本概念及磁体、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

2. 磁场方向的规定及磁感线的理解。

3. 地磁场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场的基本概念。

(2)解释磁感线的意义。

(3)分析地磁场对指南针指向的影响。

2. 答案:(1)磁场是指磁体周围存在的磁力作用的区域。

(2)磁感线是一种假想的曲线,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分布。

(3)地磁场对指南针指向的影响:指南针在地磁场的作用下,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球的地磁南极,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球的地磁北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极相互作用规律和地磁场的基本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2节功率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2节功率课件(共27张PPT)
(C)功率小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大的机器做功慢;
的时____(填“长”或“短”),所以工人做功 功率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
其中W表示______, 人工用铁锨挖和挖掘机挖,哪种方法快?
较______(填“快”或“慢”).不同物体做相 功率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
其中W表示______, 换算:1MW=103KW
3.某物体的功率是1000W,它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
4.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是1000kg,起重机在 20s内匀速把它提升到5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 物的功率是多少W?合多少KW?(g=10N/kg)
合作探究
人与起重机,哪个做功快? 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做一样多的功,所用时间不同。
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发
定义:功和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power).用符号P表示 (C)功率小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大的机器做功慢;
明…瓦特给它加上了一
个分离的冷凝器,这就 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P=W/t及其单位。
以上两种方法哪种最快? 在“比一比谁的功率大” 的比赛中,某同学从一楼跑到三楼用了10秒,则他上楼过程中的功率约是( )
功率70 W表示:在1 s内做了70 J的功。
定义:功和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power).用符号P表示
功率70 W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人与起重机,哪个做功快?
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学习目标
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 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P=W/t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PPT教学课件

用头顶球,可让球向反方向飞出,汽车刹车后会
越来越慢,这些现象说明: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8.足球前锋队员面对已封住角度的守门员,轻 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一条弧线吊入球门, 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离开脚面后使其在空中运 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施力物体是
(C) A.前锋球员 B.足球 C.地球 D.守门员
下图包含了哪两个物理原理?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一个质量是20kg的物体被吊在天花板上,
此时这个物体受到
个力的作用,其
中重力的大小是
N。
• 放在桌上的墨水瓶对桌面有一个
力,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
是 ;同时,桌面对墨水瓶也有一

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的
压路机
施力
接触 受力
物体
? 物体
不接触
地球对苹果的万有引力
磁铁对小球的磁力
地球与月球之间有引力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有力的作用
小组讨论:船是如何离开岸边的?
划船时,船到岸边,人用力推岸,对 岸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岸施加的力 的作用,船离岸而去.
将载有条形磁体的小车释放后,小车将 如何运动?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一个物体有 力的作用,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
D、小冰块在光滑的水面上匀速滑动
8、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B D )
A、小朋友在荡秋千
B、雨滴从空中竖直匀速下落
C、关闭发动机后,正在向前滑动的汽车
D 、停靠在路旁的自行车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

2024年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完整课件

2024年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完整课件

2024年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具体内容包括第十章《电磁学》的第一节“磁场”和第二节“磁现象”。

详细内容如下:1. 磁场: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方向、磁感应强度、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 磁现象:磁体的极性、磁化、磁体的相互作用、磁悬浮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掌握磁场方向、磁感应强度等特性。

2. 使学生了解磁现象的产生原因,掌握磁体的极性、磁化、磁体相互作用等知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方向、磁感应强度、磁化等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磁现象的产生原因及磁体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电流表、导线、电池、指南针、磁悬浮实验装置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准备磁铁、指南针、导线、电池、电流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磁悬浮列车,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磁场与磁现象。

2. 知识讲解:(1)磁场:教师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方向、磁感应强度等特性,配合实验演示。

(2)磁现象:教师讲解磁体的极性、磁化、磁体相互作用等知识,配合实验演示。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钉、磁悬浮列车等。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讲解典型例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磁场、磁现象相关的练习题。

7.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磁场:基本概念、方向、磁感应强度磁场对电流的作用2. 磁现象:磁体的极性、磁化磁体的相互作用磁悬浮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场的概念及其方向。

(2)解释磁感应强度,并给出计算公式。

(3)简述磁化现象及其原因。

(4)列举生活中的磁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1)磁场是存在于磁体周围的空间场,方向由南极指向北极。

(2)磁感应强度表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计算公式为B=μ₀I/2πr。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电子课本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电子课本ppt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26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课本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 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摩擦力的大小如何测量
测量摩擦力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
测量的原理
二力平衡
测量的方法
利用转换法间接测量,通过匀速拉动木 块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即为摩擦力 ,F=f
FN
f
B
G
F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作出猜想 1
猜测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增大有益摩擦与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摩擦力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呢?总结出增大有益摩擦与减小有害 摩擦的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压力 (3)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4)使接触面彼此分开例如加润滑济
1 2 3
接触面材料
长木板 长木板 长木板
压力大小
最小 较小 最大
受力面积大小
相同 相同 相同
摩擦力大小
最小 较小 最大
实验结论: 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三
探究的课题: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关系
实验器材: 长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保持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接触面积大小 实验方案: ①将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平放、侧放在同一块木板上,匀 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 力f1和f2 ,② 比较两次摩擦力的大小。 表格数据:
表格数据:
实验结论: 在压力、受力面积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8.1 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8.1 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 (共33张PPT)

如何解释惯性现象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 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 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解释方法: 1、交待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 ;2、说明运动条件的改变 ;3、点出惯性并得出结论
如何解释惯性现象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 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 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例题 1、我们现在坐在教室中,当一切外力都突然消失时,我们将: (A ) A、保持静止;
B、飘起来;
C、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三种情况皆有可能。
例题
2、如图所示,小球沿水平桌面由M 端向N 端运动。如果到达桌
面N 端时,小球所受的力全部同时消失,则小球将: C


A、静止在N点;
B、沿a 轨迹匀速运动 ;C、沿b 轨迹匀速运动 ;D、沿b 轨迹减速运动 。
VS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 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 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实验目的: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维持 实验思路:。逐步改变水平轨道的光滑程度,观察比较小车运动
的距离的远近。
使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 。水平轨道粗糙程度不同 相同条件:。斜面、小车、木板、绵布、毛巾 不同条件:。 实验器材: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开动脑筋
你认为谁正确?
正方: 玩滑板车时
,人不蹬地,车 最终会停下来。 说明物体运动需 要力来维持。
反方: 滑板车滑行时,
人没有蹬地,车还继 续前进。说明物体运 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车停下来是因为受到 阻力的作用。
开动脑筋 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认为:物体的运 动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实验研究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1. 引言本课件是针对八年级下册物理课的教学内容而设计的。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我们将深入了解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电流与电路以及磁效应等物理知识。

2. 光的传播2.1. 光的性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可见性•光的反射与折射2.2. 光的颜色与光谱•光谱的组成与特点•彩色打印技术与光谱2.3.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3. 声音的传播3.1. 声音和噪声•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和传播3.2.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声音的频率和振幅3.3. 声音的传播和反射•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的反射定律4. 电流与电路4.1. 电流和电荷•电流的定义和计量单位•电荷守恒定律4.2. 串联与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4.3. 电流的方向与电路图符号•电路中电流的正负方向•常用的电路图符号5. 磁效应5.1. 磁现象的实验与发现•磁效应的实验现象•磁效应的发现与研究历程5.2. 磁场的特性•磁场的定义与纳斯特定律•磁场的强度和方向5.3. 磁铁与电流的相互作用•磁铁和电流的相互作用规律•安培定律的表述和应用6. 总结通过学习本课件,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电流与电路以及磁效应等物理知识。

这些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来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祝大家学习进步!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课件内容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具体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下册物理课件教材第三节常识能力1、理解物体浮沉条件2、知晓密度计、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常识解决容易问题的能力过程与办法本节教学内容安排以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亲历典型的科学研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问题——猜测——验证——结论{检验、应用、推理、讲解}——创造——发现,使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物体沉浮现象的乐趣,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认识,增长探究物体沉浮的本质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考虑等科学能力,为后续乃至终生学习力及达到高级的思维水平筹备认识基础。

让学生初步知道浮沉条件在日常的实质应用,参与制作密度计的实践活动和成就的展示活动,感受到科学——技术——社会的进步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对实验现象认真观察和对实验操作的科学态度,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通过浮力常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质的好学风,激起学生学习情趣3、通过学生我们的探究实验,激起学习欲望。

进步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成功体验。

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施教方案:1、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以打捞沿船引入新课,并使用FLASH模拟潜水艇下潜、上浮;巨轮在海上航行;飞艇在空中飞翔等现象引入到浮沉条件的应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边学边实验,在实验、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并用FLASH制作动态的受力剖析,帮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3、用多媒体制作潜水艇、孔明灯等浮沉原理并结合演示实验,让学生学会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难题:影响物体浮沉条件的原因克服方案: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概括得出,加深认识课堂组织方案:使用主体参与教学方案。

具体应用:1、打造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形成相互尊重、信赖、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2、创设问题的情境;3、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和不断提升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力。

4、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发言中的积极原因,并准时给以一定和鼓励;学生控制方案:创设与当今学习主题有关的、尽量与实质有关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携带与自己有关的任务进入学习,使学生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一样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常识;能依据自己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质问题的策略。

教学设计方案:本课的设计使用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模式,通过各种学习媒体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教与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从采集信息、处置信息、获得信息到用信息,将学到的常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用途。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教导,并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如学生实验,课件展示等),学生通过自己制作密度计等实验不只提升了综合素质,而且让学生有一种收获感,这种收获感可能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2、运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掌握观察、在实验中掌握研究,初步学习探究式学习技巧。

1、筹备学生分组实验(2人一组):400ml烧杯,200 ml烧杯,50 ml烧杯,盐,水,酒精,鸡蛋,量筒,铅笔,铅丝2、密度计,潜水艇模型,自制热气球(教师演示用)3、制作POW进销存OINT,使用shockwave flash object插件插入flash.exe。

引入:你知晓俄罗斯和“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吗?倘若把打捞沉船的任务交给你,你将采取什么手段?(打开POW进销存OINTRT,学生浏览有关“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讨论)(设计理念:开头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这个情景围绕学科教学内容展开,是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化,且与学生的生活实质有肯定的关联,而且稍高于学生现有些基础,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兴趣喜好,同时没一个明显的正确答案或固定的答案,学生或许不可能刚开始便获得对提出问题的全方位认识,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提源于己的怎么看,这部分想法或许非常幼稚,作为教师,要一定学生想法中适当的一面,进而进一步提出问题)新授一、研究影响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原因打捞沉船与物体的沉浮有关,今天大家就亲自来来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条件。

探究过程一:将实验桌上的石蜡块、小瓶、牙膏皮分别投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状况。

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探究过程二:请同学们想方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并尝试考虑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改变它们原来的浮沉状况的?(学生实验,展开进一步的探究、发现过程)结论:控制物体浮沉的途径:1、维持物体重力不变,增大浮力使物体上浮,降低浮力使物体下沉改变液体密度改变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维持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不变,减小物体自己重力使物体上浮,增大物体自己重力使物体下沉。

(设计理念:影响物体的浮沉的原因不可能只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讲授,教师的演示就能完全打造的,在本探究活动中学生不是面对教师和课本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是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本设计中,教者想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器材如石蜡块、小药瓶、铅制牙膏皮铅笔等设计实验让学生先动手实验,再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和剖析得出实验结论。

如此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有哪些用途,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激起自主探索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从而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探究过程三:探究物体在什么原因下会下沉、上浮或悬浮,即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研究物体的悬浮条件。

将鸡蛋放入浓盐水中,渐渐加入清水,使鸡蛋悬浮在盐水中。

改变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的地方,观察鸡蛋悬浮时的状况。

剖析鸡蛋悬浮在盐水中的受力状况结论: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满足:F浮 G物研究物体的下沉、上浮条件在盐水中加入,可使鸡蛋上浮。

剖析鸡蛋在盐水中上浮时受力状况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时,满足:F浮 G物在盐水中加入,可使鸡蛋下沉。

剖析鸡蛋在盐水中下沉时受力状况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时,满足:F浮 G物剖析讨论得出物体漂浮时的条件:剖析鸡蛋漂浮在盐水中的受力状况结论: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时,满足:F浮 G物状况漂浮悬浮沉底上浮下沉力的关系 F浮=G物 F浮=G物 F浮G物 F浮(设计理念: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经历新常识的探究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并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实践,通过学生我们的实验体验,渐渐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探究的意义,引导学生在探索中主动学习,在获得常识的过程中提升素质,进步能力,在这里,教师需精心创设一系列的教学情景,教师的功夫,主要花在设疑,导疑上,最后的释疑留给学生自己解决)多媒体演示:讲解下沉、上浮和悬浮所表示的运动过程.(由学生填入物体所受浮力,加大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出问题:产生漂浮和悬浮的条件都是F浮=G,它们有不同吗?启发考虑:两种状况下v排与v物关系不一样(教学设计理念:在用教学媒体时,分析结合初中学生特征及教学的需要,使用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媒体,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现象的感性认识、到对问题的理性剖析,从而形成我们的对定义、规律的正确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对物体在液体中的五种状况(“三状况”:漂浮、悬浮、沉底。

“二过程”:上浮、下沉)有比较深的认识。

)二、研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人类使用浮力从远古年代就开始了,刚开始可能从抓住漂浮的树木免于灭顶之灾得到启示,而抱住或骑在一段树干上顺水漂流。

这是人类最早的航行,使用了密度小于水的木材受到的浮力。

你能举出日常有什么使用物体浮沉的例子吗?(由学生举例,教师使用演示文稿插入一个FLASH:大屏幕上展示万吨巨轮在大海上航行;潜水艇在水中潜行;飞艇在空中遨游等动画,色彩鲜艳,声象并茂,同时刺激了学生多种感觉器官,使学生对浮沉条件的应用产生很大的兴趣。

在此时提出问题:它们是怎么样使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来工作的?)应用一:密度计探究密度计的原理的它的刻度特征密度计(使用铅笔和一小段铁丝),需要:使自制密度计能竖直地漂浮在液体中自制的密度计放入清水中,盐水中、酒精中,观察自制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你有哪些发现?结论: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是使用漂浮条件工作的。

(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是学生学习常识,增强能力,完成个体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场合,教师要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敢于“放”。

学生习惯了老师在台上讲,在台上演示,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课,被动看实验的惯常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也应有所革新,把我们的三尺讲台向学生开放,使学生不只能学会常识,更要紧的是感受与探索未知,学生自已制作一个密度计来探究密度计的刻度特征及原理的成效,事实证明不知比教师在讲台上第三强调成效好上多少倍)应用二、潜水艇介绍潜水艇: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察和袭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军用舰艇。

问:使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潜水艇下潜、悬浮在水中或浮出水面?2、演示:潜水艇小实验,简介装置,进行演示,使模型上浮和下沉。

多媒体演示,重点观察潜水艇的水舱及水舱中水的多少对潜水艇浮沉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结论: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己重来达成的。

(教学设计理念: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教师调用多种教学办法,全方位调动和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五官并用地进行学习,同时借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应用三:气球和气艇:阅读课文考虑。

问:其体内充的是什么气体?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还是小?它为何可以升空?问:节日气球、热气球、飞艇能否无限制升空?问:若要它降低,可采取什么办法?(这部分教学设计中,笔者把教程中原来由教师讲授的部分内容必为在教师教导下由学生自学、讨论的学习技巧,学生依据问题或纲要阅读课文,找出重点、钻研难题,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可设计实验加以解决,笔者在上这节课时,用家用垃圾袋、酒精棉球做了模拟热气球升空实验,教学成效非常不错,学生兴趣高涨)应用四:打捞沉船在沉船下部用结实的钢带将其托住,在钢带的两端固定浮筒,目前浮筒中注满水,使筒沉到船附近与钢带结合,然后排出筒中水,水的浮力就把筒和船一块推向水面。

布置作业(1)课外小实验:浮沉子的制作(2)课外小调查:就国内在长江中打捞中山舰的故事写出一个综合报告,并就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和“泰坦尼克号”沉船打捞问题写出建议,需要从报刊、杂志、互联网、电视台的科学频道和时事频采集信息,从科学书刊、科学杂志知道浮力的常识,沉船打捞技术,过去的打捞案例等。

(设计理念:课外的学习活动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它们可以提升学生学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常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增强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且有益于培养理论联系实质的学风)第十一章功与机械能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知道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一样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知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