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2重力 力的示意图 教学设计
苏科版8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二、重力力的示意图教学设计
苏科版8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二、重力力的示意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8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主要包括两部分:重力及其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重力的作用效果,如使物体形状改变、运动状态改变等。
3. 力的示意图的概念、绘制方法以及力的示意图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使学生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并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够利用力的示意图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方向及其作用点。
2.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计、悬挂重物的绳子、力的示意图示例图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引出重力的概念。
2. 重力知识点讲解:讲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3. 重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展示悬挂重物的绳子,让学生观察重力使物体形状改变的现象;通过分析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改变,让学生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 力的示意图讲解:讲解力的示意图的概念、绘制方法以及力的示意图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中的应用。
5.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利用力的示意图进行展示和解释。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并绘制力的示意图。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重力和力的示意图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解答并绘制力的示意图。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应用。
2020--2021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2重力力的示意图教案
教案:20202021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8.2重力力的示意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2节,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重力和力的示意图。
1. 重力:介绍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
2. 力的示意图:讲解力的示意图的概念、作用和绘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2. 让学生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能够通过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
2. 教学重点:力的示意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一个物体,感受重力的存在。
2. 知识讲解:1) 重力:介绍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
2) 力的示意图:讲解力的示意图的概念、作用和绘制方法。
3. 例题讲解:用模型演示重力的作用,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一个力的示意图,表示给定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力的方向和大小,以及力的示意图的概念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重力:概念、作用点、方向、大小。
2. 力的示意图:概念、作用、绘制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绘制一个力的示意图,表示给定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答案:根据给定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准确地绘制出力的示意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重力的应用,如重力加速度、重力势能等。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力的示意图来分析生活中的力的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重力的方向和大小一、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地球的中心,即地心。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2重力力的示意图教案(苏科版八下)
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
例3: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其质量为30Kg ,受到大小为200N,与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的拉力,画出物体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
画出下列各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观察flash视频,思考一下问题:
①从大坝流下的水为什么能发电?
②举高的重锤为什么能将桩打入地下?
七:课堂小结:画图的步骤
学生动手画力的示意图
观看flash视频材料-空间站内失重现象(根据时间安排)
三、思考与作业假如有一天地球上所有物体所受重力突然消失,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想
得越广越好,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四
教
学
后
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2重力力的示意图》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2 重力力的示意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8.2 重力力的示意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3.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G=mg。
5. 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一种图示方法,用来表示物体受到的力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能用公式 G=mg 计算物体的重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物体受力情况的能力。
3. 通过对重力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难点:重心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投影片。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演示实验: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2)提问: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什么力?这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方向是什么?2. 知识讲解:(1)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G=mg。
3. 例题讲解:(1)题目:一个质量为 2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解答:G=mg=2kg×9.8N/kg=19.6N。
(2)题目:一个重力为 10N 的物体,它的质量是多少?解答:m=G/g=10N/9.8N/kg≈1.02kg。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八章. 力 二、重力 力的示意图》教案_4
《重力力的示意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重力力的示意图》这节内容是苏科版八(下)第八章《力》中的第二节。
本节教材由“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力的示意图”两部分组成。
其中,“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对三个“为什么”的讨论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找出其共同的原因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从而引出重力的概念,并由教材图8—16介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重的方法。
课标要求“了解重力”,因此,第一部分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由学生经历自身的研究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而将重心的概念和用悬挂法确定不规则物体重心的小实验安排在“信息库”中,这样是为了分散难点、降低台阶,给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选择的空间。
“力的示意图”部分由“示意图”和“力的三要素”两个知识点构成。
在“力的示意图”的教学过程中要详细介绍“点”、“线”和“箭头”的物理意义及作图的规范步骤和要求,从而为“力的三要素”的教学作好铺垫;此外,要注意同一个图中出现多个力的示意图时,要向学生强调线段的长短应定性反映力的大小关系。
“生活、物理、社会”要引导并组织学生阅读、观察和讨论,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重力势能,了解其利与弊。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力和弹力,并在小学科学课上对重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重力及其方向并画出力的示意图,学生还未接触到,可以说学生对重力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理性的认识,不能把握其本质,抽象思维比较稚嫩。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应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教学时要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得出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很顺畅了,再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谈其应用,学生兴趣往往比较浓厚。
对于力的示意图教学,由于学生作图基础比较薄弱,教师要引导、分析作图的思路和步骤,再在示范的基础上规范训练学生的作图。
整个学习过程应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过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八章. 力 二、重力 力的示意图》教案_24
课题第二节重力力的示意图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重。
3. 通过探究知道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知道g=9.8N/kg。
4. 由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对实际问题做出分析。
5.渗透十九大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通过实验和自制教具分析判断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
教具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小球、铁架台、线、水槽、水、剪刀、苹果,自制水平仪。
教学程序设计学生活动一引入课题二教学过程观看“牛顿和苹果”图片,请学生讲述“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牛顿认为,宇宙中任何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并把它叫做万有引力。
思考:(1)动图月亮绕地球转而不跑掉?(2)用细线拉住小球做圆周运动,小球为什么不跑掉?(3)瀑布、雨滴、还有万物失去支撑的时候总是落向地面?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一、重力的产生: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常用符号G表示。
重力的施力物是谁?受力物又是谁?2.生活中常把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注意:生活中人们常说的物体重并不是物理学上的物重。
二、重力的大小:1.物体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教师示范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的方法。
(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物体重力。
)2. 想一想: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科学探究: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设计: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
设计实验表格:回忆牛顿与苹果的故事观察图片和视频,展开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
地球对物体有吸引作用地球物体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正确读数,记录数据。
猜想1: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猜想2: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猜想3:……根据所提供的器材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重力力的示意图教学设计西安市第七十中学吴娟妮。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2 重力 力的示意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3.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4.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2.由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对实际问题作出分析。
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物理上把这种能量叫重力势能。
介绍高空坠物的危害
请回顾月球上的重力。
想一想,如果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突然消失,将会出现什么情景?请你设想三个情景,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同时播放神舟五号中的失重现象。
因为苹果受到重力、地球的吸引、万有引力等等
3.能用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纠错来学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通过观察,初步认识与重力势能有关的具体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2.通过画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2)让举高后的笔顺利掉入矿泉水瓶里。
交流: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问题: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吗?
演示:挂在铁架台上的小球
1.放在水平面上时观察细线的方向
2.放在斜面上时观察细线的方向
问题:“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这种特殊性是否可以利用?
活动2:出示重垂线,并在黑板上张贴一张画(故意贴斜),你能利用重力的方向这个特性把画贴正吗?
测量: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g=9.8N/kg
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2 重力 力的示意图 教案
八年级物理学科电子教案教材: 苏科版物理1 / 3【实验】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提出猜想:重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形状、质量、体积等……(2)设计实验:学生设计验证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方案.学生自行尝试设计;小组交流探究方案;形成完善实验方案。
回答以下问题:A.你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B.要用到的器材有哪些?C.如何进行实验?D.如何进行实验数据记录?(3)进行实验、记录数据A、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器材:弹簧测力计、橡皮泥过程: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橡皮泥所受的重力。
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B、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
过程:改变钩码的数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钩码所受的重力,并将各钩码的质量和所受重力的大小记录在表格相应的栏目中。
设计实验表格:次数钩码质量(kg) 钩码重力(N) 重力和质量的比值(N/kg)123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对错误的数据,分析出错的原因,要求出错小组再实验一次。
(4)结论: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G = mgG—重力(N) g = 9.8 牛/千克g的物理意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粗略计算时取10 N/kg)3、重力的方向(1)通过演示课本图8-17实验,让学生明确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两次对比实验,静止和运动时)(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应用?【学生实验】检查墙壁是否竖直、窗台是否水平等(重垂线)。
O B 图53 / 3。
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力的示意图》教学设计作者:陕西省三原县嵯峨中学孙县锋一、教材依据九年义务教育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重力力的示意图》二、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依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学生的实际从三个方面出发设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包括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在探究重力的大小和重力的方向知识时设计了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
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和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较差,为此在设计时一是改变了原来教材的编排,力的三要素教材上是在学完了重力后才提到,我在设计教学过程,讲重力知识时就按照三要素去讲,隐含着力的三要素,重力势能教材上是学完了整节课后才学习,我在设计时把此部分知识安排在了重力讲完后,这样做以调整让教材中的知识思路更清晰,更便于学生去学习;二是重视物理课的实验性,物理课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实验中获得知识,所以在教学时依据内容需要,设计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培养学生的能力;三是重视物理教学的生活性,物理内容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教学中列举了大量的与本节知识相关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培养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势能,力的描述方法,理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尝试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科学的猜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现代教学手段:注重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实物的观察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点四、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五、教学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力的示意图六、教学准备1、把本班48名学生进行分组,分成12组,每组确定组长一人,便于在小组实验时的操作。
2、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13个,钩码若干,铁架台13个,细线13条3、所需的其他器材:小黑板2个,建筑用重垂线1个,不倒翁1个,旧式落地扇1个4、把本节课的练习题、例题写在小黑板上附表1:附2:网络教学资源1、不倒翁的原理及制做/view/182676.htm#8(让学生浏览该网站,并制做不倒翁)2、重力势能:/view/60577.htm(让学生课外学习,拓宽学生知识面)八、教学反思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习惯为主,所以在本节课中处处以学生为主,这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目的,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本节课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教学中更加注意到了学生的情况,学生的实际。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重力力的示意图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重力力的示意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重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 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无关。
6. 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掌握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2. 培养学生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的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难点:重力的作用点的确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提问: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到地面上?(2)学生回答:因为地球的吸引。
2. 重力的概念:(1)教师提问:重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哪一端的?(2)学生回答:重心。
3. 重力的方向:(1)教师提问:重力的方向是什么?(2)学生回答:竖直向下。
4. 重力的大小:(1)教师提问: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学生回答: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无关。
5. 力的示意图:(1)教师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2)学生练习画力的示意图。
6. 重力的作用点:(1)教师提问:如何确定重力的作用点?(2)学生回答: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2重力 力的示意图
§8.2重力力的示意图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本节课由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及重力势能四个小单元组成。
其中,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和重力的方向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而由学生通过猜想、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得到G=mg和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结论,应是贯穿整堂课的主线。
主要通过生生、师生交流与讨论,以及实验探究为手段加以突破。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重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2、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3、通过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实验,感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大小。
4、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5、能用重力的方向和重力势能相关的知识对实际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力的概念。
2、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判断重力的方向。
3、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4、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四、板书设计:§8.2重力力的示意图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符号:G;施力物体:地球。
2、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mg。
g=9.8N/kg 表示每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垂线的应用:检查墙面是否竖直,窗台等是否水平。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6、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六、教学后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2 《重力 力的示意图》教案
8-2 《重力力的示意图》一、教学目标1、知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3、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由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对实际问题作出分析,知道重锤线的应用;5、通过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难点: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对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理解三、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提问:水为什么总是向低处流?跳伞的人为什么会落向地面?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一)、重力的概念1、定义:这种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符号G。
2、产生原因:地球的吸引3、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注意:地球上或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4、重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二)、【活动8.3】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猜想】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实验方案】把质量均为50g的3个钩码,逐个增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记下示数。
【数据分析】【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 = mgg 约等于9.8N/kg ,粗略计算中可取10N/kg。
g=10N/kg 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注意:单位的选取。
(三)、重力公式G=mg的应用计算1.已知m求G: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为30Kg,则它受到重力的大小是多少?(g=10N/kg )2.已知G求m若两个鸡蛋重力为1N,则每个鸡蛋质量约为多少g?( g=10N/kg )3、如图所示,在桥头上看到如图所示的限重标志牌(t表示吨),它表示什么意思?求这座桥允许通过的最重的车是多少牛?( g=10N/kg )(四)【活动8.4】判断重力的方向【方法】如右图(a)将勾码悬挂在铁架台的如右图(b)将铁架台倾斜一个角度,观察钩码静止时细线的位置。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二、重力力的示意图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二、重力力的示意图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重力”。
本节主要介绍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4. 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一种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
2. 培养学生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
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现象吗?请解释这一现象。
学生回答: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因为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2. 知识点讲解:(1)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3. 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示例绘制一个力的示意图,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绘制力的示意图。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求重力的大小。
解题步骤:(1)确定物体受到的重力公式:G=mg(2)代入物体的质量m=2kg和重力加速度g=9.8N/kg(3)计算重力的大小:G=2kg×9.8N/kg=19.6N5.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求重力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 重力力的示意图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通过探究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2.知道用力的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力,能够正确画图。
3.通过生活事例和实验现象,透过现象找到本质,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4.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活动,养成乐于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和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得出,对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理解。
三、教学资源:
微课视频、水槽、重力方向演示器、重垂线、ppt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观看太空授课短视频,将视频中出现的现象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做对比并提问:在地球上能否实现?为什么?(人可能在空中飘着吗?水滴能变成水球不破裂吗?)引入重力。
学生结合书本,师生一起总结什么是重力。
(板书)一、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教师提问:结合第一节里的知识,我们知道有力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两个物体。
教师提问:这两个物体我们分别给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呢?
学生: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教师提问:那么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谁呢?
学生: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2、表示:G
3、单位:牛顿,牛,N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重力有关吗?(ppt展示)
教师:知道了重力的概念,那么重力的方向又是朝那边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探究,找出重力的方向。
实验器材:水槽、重力方向演示器
实验过程:如右图(a),将勾码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待勾码静止时观察细线的位置。
如右图(b),将铁架台倾斜一个角度,观察勾码静止时细线的位置。
继续倾斜角度,细线方向始终与水平面垂直(利用三角尺的直角来证明)。
(a)(b)
教师:实验过程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的细线与水槽中水平面的关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无论倾角如何改变,细线总是与水平面垂直。
教师总结归纳并板书重力的方向。
(我们将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称为竖直方向)
(板书)二、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实验并思考:瓦匠用什么来检查墙是否砌得竖
直?
(提示:展示PPT图片)
学生:在墙角用细线提起重物,根据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看墙壁是否与细线平行,若平行,则墙是竖直的。
教师总结归纳:我们给“细线提起重物”的这种方法一个名称:重垂线
教师:装修好的新房子,想在墙上挂一幅画,如何确保不倾斜?
(板书)应用:(1)重垂线;(2)墙壁挂画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手来感受:钩码盒中20g、50g、200g的钩码哪个轻哪个重?
学生:200g的钩码最重,20g的钩码最轻。
质量越小,重力越小。
教师:质量小的钩码轻,质量大的钩码重,那么物体的重力与质量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应如何来验证?
学生:通过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质量为50g的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
实验过程:把质量均为50g的3个钩码,逐个增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记下示数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实验,并完成导学案上表格并拍照上传。
(板书)三、重力的大小:G=mg
g=9.8N/Kg或g=10N/Kg
教师:根据密度的物理意义,你能够总结出g=9.8N/Kg的物理意义吗?(板书) g=9.8N/Kg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收到的重力为9.8N 教师:有的同学说:由于地面附近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因此1kg = 9.8N。
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不对单位不同。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质量为1Kg物体,它的重力为多少牛顿?
教师板书:已知m=1Kg,g=9.8N/Kg,求G
解:由G=mg得:
G=1Kg×9.8N/Kg=9.8N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上第一题习题。
某同学的质量是50kg,则他的体重是多少牛?
(提示:教师投影g取10N/Kg的同学答案,并提问,有没有同学有争议?让学生来解释在g不规定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取9.8N/Kg)
教师:给你一个杯子,你能想到怎么将杯子放在桌子上?
学生:杯底朝下、杯口朝下。
教师ppt展示奇特造型的放置方式,思考为什么物体不会掉落并请学生一起完成小游戏:你能否用手指顶起一把直尺?
学生自主实验。
教师:我们将手指与尺子接触的点称为重心
(板书)四、重心力的示意图
1、重心O:重力的作用点
教师:当重力作用线与我的手指在同一直线上时,手指支撑着物体,不会掉落了,这样你能不能解释刚才图形为什么不会掉落了?
教师:物体的几何中心怎么来找,圆:圆心,两条直径的交点;矩形:两条对角线交点;长方体:体对角线的交点……
教师:一般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呢?(微课展示不规则物体重心)
教师:一个力知道大小和方向,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效果一定相同吗?
学生:相同、不相同
教师:不防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做。
用大小,方向相同的力,作用在直尺的不同位置,比较直尺的形变。
学生动手实验,并总结
得出结论:要确定一个力,一定要确定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我们将这三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板书)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解释怎么理解)
教师:而物理学中我们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练习:如何画拉力,教师PPT展示拉力画法,学生完成导学案上拉力的示意图。
教师:经过拉力的练习。
如果我们要画重力又该如何画?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上相关练习并拍照上传。
(提示:对于错误的画图教师着重投影并请学生来解释)
教师:给出重力是能的定义并展示动图让学生理解。
(板书)五、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总结本节所学知识点。
教学反思:
本节重点是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难点是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到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学生对重力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基础。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个实验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这个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会用比值法处理数据,通过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
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研究活动的乐趣和科学方法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