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届5月份高考模拟试题古诗鉴赏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届重庆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咏怀
【魏晋】阮籍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壮士”二句出语壮阔,“何”字带着饱满情感,赞扬壮士威震八荒的昂扬高志。
B.“驱车”句照应“威八荒”,“受命”句启领下文之出征效命,使全诗章法严谨。
C.“良弓”二句写壮士武器装备之精良,衬托壮士的英武风采和慷慨赴国难的豪情。
D.此诗与《诗经·无衣》一脉相承,都表现战况的激烈和壮士轻生死重名节的气概。
16.论者认为阮籍这首诗直承雄健深沉、悲凉慷慨的建安风骨。这种风骨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5.D。此诗没有表现战况激烈;《无衣》表现同仇敌忾,无“重名节的气概”。
16.①形象上,塑造的是临难不顾、以死报国的壮士形象,豪迈刚健之气中也有不顾生死的悲凉意味;②主题上,颂扬留名青史的进取精神和忠义气节,体现出慷慨昂扬的格调;③风格上,措辞大气,用语俊朗,气魄阔大,如“威八荒”“魂飞扬”“百世荣”“故有常”等,措辞有浓烈的阳刚之气。(每点2分,共6分)
2023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宿浙江
孙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注]。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注]越人吟:战国时越人庄舄仕楚,不忘故国,病中吟越歌以寄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季节,既照应题目“夜宿”,也渲染出清幽的氛围。
B.颌联“潮未还”与“月初落”,对仗工整,暗示了光阴易逝人生苦短。
C.颈联写诗人听闻“江上越人吟”,顿时生发“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D.尾联以“何时”发问,诗人虽感遥遥无期,但仍对回到朝廷充满信心。
16.《礼记·乐记》有云:“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请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C16.①一叶扁舟,露白风高,触发漂泊天涯的诗人内心萧瑟之意;
②江潮未还,山月初落,触发夜不能寐的诗人流落江湖之苦:
③烟水茫茫,越人吟唱,诗人感同身受,引发了诗人的乡国之思。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也渲染出清幽的氛围”错误,“露白风高气萧索”表达出了萧瑟的氛围。
B.“暗示了光阴易逝人生苦短”错误,暗示诗人旅途中夜不能寐的苦闷之情。
D.“充满信心”错误,“何时”说明作者感到回朝遥遥无期,希望渺茫。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意思是人思想感情的产生和变化,是由于外界事物引发的。联系诗歌手法,即借景抒情,然后分析借景抒情的手法即可。
首联“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作者从眼前景物写起,起笔开门见山,将时间地点寓于景物的描写之中,通过对“扁舟”“露白风高”等意象的描写,渲染了萧索悲戚的氛围,触发漂泊天涯的诗人内心萧瑟之意。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用对偶展现“气萧索”之景,“潮未还”“月初落”描写江上潮水汹涌、夜晚月落之景,触发诗人颠沛流离夜不能寐的苦闷之情。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烟水迷蒙,再加上听到越人的歌声,更是引发作者对自己宦游经历的慨叹,增添心中思乡思国之情。
整体上,前三联通过对白露、风、天气、月、潮水、江面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萧索悲戚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漂泊在外无法回到朝廷的无可奈何和悲愁之情。
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全国招生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剪梅·怀旧
[宋]汪元量
十年愁眼泪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团燕月明窗纱。楼上胡笳,塞上胡笳。
玉人劝我酌流霞。急捻琵琶,缓捻琵琶。一从别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年”突出时间悠长,与一双愁眼迭印到一块,起首有先声夺人之势。
B.“今日”“明日”堆叠,将归家的遥遥无期和对未来的绝望表达得极深刻。
C.月是“燕”月,笳是“胡”笳,强化国破家亡、离乡别土的痛苦与愁怨。
D.全词上实下虚,下片回忆当年离家时玉人杯酒相劝、弹捻琵琶的断肠意。
16.“莫寄梅花”的原因,词人没有交待,但根据语境可以大致推测。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15.B。词作未曾表达“对未来的绝望”,只是表达思乡的折磨很痛苦难捱。
16.①别离十年,故国家乡可能物是人非,已不知梅寄何处;②因为身处胡地,水远山遥,纵知寄处,也不知如何寄去;③因为即使寄到,也只能增添她的愁闷和担忧,毫无益处。(一点2分,共6分)
2023年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信息卷(三)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慈姥竹
李白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