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与对策
摘要
针对工业废水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易出现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对丝状菌型污泥膨胀分析和总结出五种主要膨胀类型。即:基质限制,溶解氧限制,营养物质缺乏型, 腐败废水或硫化物因素和高、低p H 冲击。对负荷、溶解氧、水质和水量变化等因素对污泥膨胀中菌胶团和丝状菌生长的相互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给出了统一的污泥膨胀理论, 并对不同类型的污泥膨胀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关键词:活性污泥膨胀措施
活性污泥法在处理城市污水及造纸、印染、化工等众多有机工业废水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活性污泥法在实际运行中始终伴随着一个棘手的问题—污泥膨胀。其主要表现是:污泥结构松散, 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90 % ,SVI达到300以上);二次沉淀池难以固液分离,导致大量污泥流失, 出水浑浊; 回流污泥浓度低, 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产生, 直接影响着整个生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活性污泥膨胀分为二种, 一种是由于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过度增殖引起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 另外一种是由于高亲水性粘性物质大量积累附着在污泥上, 导致其比重变轻, 引起的粘性膨胀, 属于非丝状菌型污泥膨胀。研究表明90 %以上的污泥膨胀是由丝状菌的过度增殖引起的,Segzin 等人发现,污泥沉降性能与丝状菌的长度有很好的相关性,107 m/ g 的丝状菌长度是污泥膨胀与否的重要分界线。
1 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
1。1 认识丝状菌
丝状菌是一大类菌体相连而形成丝状的微生物的统称, 荷兰学者Eikelboom 将丝状菌分为29 个类型、7 个群, 并制成了活性污泥丝状微生物检索表。不同的丝状菌对生长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 表1 列出了各种不同条件下优势丝状菌的类
表2丝状茵与菌胶团细菌理化性质对比表【习
-
序
号
性质菌胶丝状菌
1最大生鲜/ tax髙4 4J- 1低 3 0d' E
2基质亲合力/ K f低64mg/l40mg/l
3DO亲合力f K DO低0.0 027mg/l
4内源代谢率岛高0 D12d- 1低0.OlOd' 1
5产率系如高 D.153g/g他0 139g/g
6积累能力/宣高
7耐讥娥能力及贮存能力髙非常低
丝状菌的功能与其结构形态密切相关。长丝状形态有利于其在固相上附着生长,长丝状形态比表面积大,有利于摄取低浓度底物,在底物浓度相对较低的条件下比菌胶团增殖速度快,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则比菌胶团增殖速度慢。许多丝状菌表面具有胶质的鞘,能分泌粘液,粘液层能够保证一定的胞外酶浓度,并减少水流对细胞的冲刷
表2丝畑与菌茂团细茵理化性质对比表E习
序
号性质
1ST
®尹值鉛状茵
1最大生长逮率/隈tale筒 4 4d* 1低 3. Od* 1
2基质亲£力/ K s低54mg
3DO亲合力f K DD低0. lmg/1肓0. 027mg/1
4内海代谢率/ Ki高0 012d 1低0.010d 1
5产率系黝¥鬲0 153g/g低0. 1知R呂
6积累龍力/ A低
7耐讥饿能力及贮存能力高非常低
丝状菌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大,对生长环境要求低。其生理生长特性表现为:吸
附能力强、增殖速率快、耐低溶氧能力以及耐低基质浓度的能力都很强。根据丝状菌是否易被菌胶团附着,形成污泥絮体分为结构型丝状菌和非结构型丝状菌[4 ]。在正常水处理工程运行条件下,具有结构丝状菌的絮体占绝对优势,非结构丝状菌因其表面含有特定的抗体不易被菌胶团附着,彼此存在拮抗关系。因此
其存在的数量很少, 表2 列出了丝状菌和菌胶团的理化性质。
从表2 可以看出,正常运行情况下, 菌胶团菌的最大生长速率较丝状菌高, 其生长是占优势的。如果一旦所处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有利于丝状菌增殖的变化, 超过了活性污泥这个微生物群落自身的调节能力, 就会导致丝状菌过度增殖触发污泥膨胀。112 丝状菌与污泥絮体结构的关系活性污泥是一个混合培养系统, 任何活性污泥系统中都存在着丝状菌。龙腾锐等人把正常运行时活性污泥结构形态分成了四类,I 型:致密、细小,看不到丝状菌为骨架的污泥;U型:有明显丝状骨架、呈长条形的污泥;川型:厚实、具有网状结构的巨型污泥;W型:有孔洞结构的巨型污泥。污泥膨胀时其结构形态又可分为两类;V型:结构丝状菌大量生长、从菌胶团中伸出,絮体结构松散:切型: 非结构丝状菌大量生长, 不形成絮体。正常运行时长条形污泥、网状污泥和孔洞污泥(型)一般可占90 %以上。也就是说具有良好沉降性和传质性能的菌胶团是以结构丝状菌为骨架,菌胶团附着于其上而形成的,它们是去除有机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 菌胶团与结构丝状菌之间是相互依存。结构丝状菌交织生长, 菌胶团附着其上形成新生污泥, 丝状菌形成了絮体骨架, 为絮体形成较大颗粒同时保持一定的松散度提供了必要条件。而菌胶团的附着使絮体具有一定的沉降性而不易被出水带走, 并且由于菌胶团的包附使得结构丝状菌获得更加稳定、良好的生态条件, 可见这两大类微生物在活性污泥中形成了特殊的共生体系。
113 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一直以来,对于活性污泥膨胀的诱发机理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其中比较有影响的理论有: (1) 比表面积假说。该理论认为: 丝状菌的比表面积要大大超过菌胶团微生物的比表面积。这样当基质受限制时丝状菌生长占优势,而菌胶团微生物的生长则受到限制。这一假说解释低基质浓度和N 、P 元素缺乏型的污泥膨胀是比较有效的。(2) 积累/ 再生假说。它能对高负荷条件下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问题作较为合理的解释[ 6 ] 。(3) Chudoba 等人在1973 年提出的选择性理论。
该理论以微生物生长动力学为基础, 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最大生长速率和饱和常数Ks不同,分析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的竞争情况,从而对污泥膨胀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7 ],目前该理论已被人们广泛接受。(4)污泥膨胀的饥饿假说。Chiesa 等人综合不同研究者的结果,并根据污水中不可降解基质和微生物衰减系数对微生物生长速率的影响而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