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变化
专题⼀物质的性质变化专题⼀物质的性质、⽤途、变化及分类【考点归纳】⼀、物质的性质和⽤途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性质,它包括颜⾊、状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眼⽆法感知,只有通过发⽣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途。
⼆、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1)从定义上区别:物理变化后没有新物质⽣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新物质⽣成,如M饭烧焦变⿊有糊味、⽊柴燃烧、⽕药爆炸等。
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放出⽓体、⽣成沉淀等现象。
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炽灯丝因通电发热变红⽽发光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定有物理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变化:⽕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烟。
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种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合)A+B=AB(2)分解反应(分)通式:AB=A+B(3)置换反应:(换)通式:AB+C=CB+A(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通式:AB+CD=AD+CB【问题探究】【例1】:我们在初中化学⾥学过的⼀些物质,在实际⽣活中有重要的⽤途。
现有以下物质:A.不锈钢;B.氧⽓;C.⽣⽯灰;D.活性炭;E.⼆氧化碳;F.⽔;G.醋酸;H.熟⽯灰(氢氧化钙);I.锌;J.盐酸。
请根据它们的⽤途,⽤字母代号填空(每种物质限选⼀次):(1)可供急救病⼈呼吸;(6)是最常⽤的溶剂;(2)可⽤于制造炊具;(7)可⽤来降低⼟壤的酸性;(3)可⽤作温室⽓体肥料;(8)可⽤于⾦属表⾯除锈;(4)可⽤作某些⾷品的⼲燥剂;(9)可⽤作⼲电池负极材料;(5)可⽤作冰箱的除臭剂;(10)通常的⾷醋中含有约3%~5%的。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讲义)-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复习讲义【要点归纳|典例解析】考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现象多表现为形态、状态等的变化多表现为放热、生成沉淀等的变化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考点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考点3:纯净物和混合物1.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如氧气(O 2)、水(H 2O)等。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如空气、海水、合金等。
考点4:单质和化合物1.按组成元素的种数又可以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铜(Cu)、银(Ag)、氮气(N 2)等。
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3.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KClO3等。
化合物主要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CH4)、乙醇(C2H5OH)、蛋白质等。
(2)无机化合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有些含碳化合物也属于无机物,包括CO、CO2、H2CO3、Na2CO3(碳酸盐)和NaHCO3(碳酸氢盐)等。
【易错辨析】(1)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时不看元素种类,看物质种类。
相同的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如H2O和H2O2等。
(2)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
考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例1】(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怀化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下列土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辰溪酸萝卜B.溆浦枕头粽C.新晃风干牛肉D.靖州杨梅酿制酒【答案】B【解析】A、酸萝卜的腌制过程中生成酸性的新物质,化学变化;B、枕头粽的制作过程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C、风干牛肉的熏制、发酵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D、杨梅酿制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化学变化;故选B。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典例剖析]例1、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B .钢铁生锈;由熟石灰制烧碱C .蜡烛燃烧;干冰升华D .汽油挥发;食物腐烂例2、最近日本推出了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 +3O 22CO 2+3H 2O ,则X (甲醚)的化学式是( )A .C 3H 6O 2B .C 2H 6O C .C 2H 4OD .CH 4O例3、对于化学反应A+B=C+D 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若生成物C 和D 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 .若A 和C 是单质,B 和D 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 .若A 是可溶性碱,B 是可溶性盐,则C 和D 可能是两种沉淀D .若A 、B 各取10克,混合后使其反应,则C 、D 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20克例4、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硅,同时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工业上制硅的反应方程式为:SiO 2+2C Si+2CO↑ ②上述反应属置换反应 ③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④碳的非金属活泼性比硅强A .仅①②B .仅②③C .仅①②③D .①②③④例5、下列现象既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又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 .人在花园中能嗅到花的香气B .湿衣服经晾晒变干C .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D .空气受压体积变小例6、比较 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 、Y 属于同一种元素B .X 、Y 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C .X 、Y 的核外电子数相等D .X 、Y 两种粒子都具有稳定结构例7、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简要说明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相似或差异的原因。
⑴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的原因____________。
⑵盐酸和硫酸都是酸,但前者不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应,而后者却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
2020年走进化学世界: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学生版)
第01讲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知识网络】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水溶性)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活泼性)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区别: 化学性质:蜡烛能(可、易、是…的)燃烧。
对蜡烛燃烧的探究(P12—13) 对人体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的探究(P14—16) ①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小量,即液体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掉、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放三直立)块状:(镊子或药匙)(一横二放三慢竖)大量:倾倒法(倾倒时瓶盖要倒放,标签向手心) 少量:用胶头滴管(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定量:量筒+胶头滴管(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大,实际数偏小 仰视:读数偏小,实际数偏大 酒精灯的使用主要事项能直接加热: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加热仪器 垫石棉网: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滴管等 液体:管外干燥;先预热;试管内液体不超过1/3;试管口向上倾斜45度,试管口不对人;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5、仪器的洗涤(干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6.仪器连接:右插进左,先湿润,再慢慢转动插进。
变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性质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实验 1、药品取用的规则2、固体药品的取用3、液体药品的取用4、给物质的加热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深度解读】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中考的必考的知识点,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结构和性质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结构和性质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化学结构的改变和性质的变化。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变化对于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对化学反应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分子结构的变化1. 原子组成: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分子结构可能发生变化。
例如,通过化学反应,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和比例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形成不同的物质。
例如,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其中氧气的分子结构由两个氧原子组成,而水的分子结构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键的形成和断裂: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是常见的现象。
例如,水中的氧气和氢气分子中的键断裂,并形成新的氧氢键,从而生成水。
这种键的形成和断裂使得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3. 分子形状的改变:化学反应有时还会导致分子形状的改变。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位置可能发生变化,改变了分子的空间结构。
例如,发生立体异构的反应,具有相同组成的两个物质,在反应后可能生成具有不同立体结构的产物。
二、化学性质的变化1. 氧化还原性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结构改变通常伴随着化学性质的变化。
其中最常见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电子转移导致了化学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例如,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电子转移会导致金属原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原子形成负离子,从而形成离子晶体。
2. 酸碱性质:酸碱反应是另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也是物质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表现之一。
在酸碱反应中,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结合会产生水。
这种结合改变了物质的酸碱性质。
三、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关联物质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不同的分子结构会导致不同的化学性质。
例如,烃类化合物由碳和氢元素组成,其分子结构为链状、环状或支链状,决定了其燃烧性质、化学稳定性等。
此外,通过改变分子结构,可以调整物质的性质,例如,引入官能团可以增加化合物的活性。
总结:化学反应涉及物质结构和性质的改变。
初中科学综合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初中科学综合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科学是一门探究世界规律的学科,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初中科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组成的基本原理以及物质的性质对生活和科技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初中科学综合中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它们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了各种物质。
在科学中,我们将物质分为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1. 纯净物质纯净物质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无论是由单独的原子还是化合物形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不可再分,比如氧气、氢气等。
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比如水、二氧化碳等。
2.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形成的,每种物质都保持其独立的性质。
混合物可以是均匀的或不均匀的。
均匀的混合物称为溶液,比如盐水,而不均匀的混合物则称为悬浮液或胶体,比如果汁中的果肉。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表现出的特点和行为,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对物质外观、形态、质地等特点的描述,不改变物质本质的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得到物质的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化学性质可以通过观察物质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和变化来确定。
常见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腐蚀性、氧化性等。
三、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外部条件变化下,如温度、压力发生改变,而物质本身的结构和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的过程。
物理变化常见的有溶解、融化、沉淀等。
2.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变化常见的有燃烧、酸碱反应等。
四、物质的应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生活和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科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开发出了各种材料和技术应用。
1. 材料应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决定了它们的用途和特性。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要点归纳】1. 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关系2.从微观后者两3.为了认识自然和科学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按一定的规则给物质分类,如:按组成元素分类有机物(由碳、氢为主要元素组成):烃、醇、醛、酸、酯、卤代烃、油脂等。
化合物无机物:酸、碱、盐、氧化物按在水溶液中能否电离分类: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电解质化合物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按性质分类酸:有机酸、无机酸、一元酸、多元酸、强酸、弱酸混合物碱:强碱、弱碱、物质化合物盐:易溶、微溶、难溶纯净物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不成盐单质:金属、非金属、惰性气体【试题精选】1.Cl和Cl-的共同点是()A.有相同的核电荷数B.都有毒C.都有氧化性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河南安阳2010高三上学期统一考试(化学))关于金属元素在自然界存在的全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仅存在于矿物中B.金属元素存在于矿物和动物体内,单植物体内不含C.大多数金属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少数金属元素以化合态存在D.金属元素不仅存在矿物中,动物和植物体内页存在少量金属元素3.(山东济宁一中2010高三第二次反馈练习)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开始了它的探月历程,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探测月球表面土壤里的一种非常有用的资源——可控核聚变的原料3He,3He是一种安全高效而又清洁无污染的物质,据统计,月球上的3He可以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月球土壤的3He含量可达500万吨。
关于3He的叙述正确的是()A.3He和4He两种核素互为同素异形体B.3He和4He两种核素互为同位素C.核聚变时,原子核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化学反应D.在3He中存在: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2.(东北师大附中2010高三第二次摸底)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分子。
第0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新教材新高考)
考点三
<
>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宏观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
微观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胶体 大分子或 离子集合体 均匀、透明 或半透明
较稳定
浊液 巨大分子或 离子集合体
不均匀、 不透明
不稳定,静置 有沉淀或分层
(续表)
分散系 分散质能否
透过滤纸 分散质能否 透过半透膜
分类
实例
溶液 能
胶体 能
浊液 ___不_能____
能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食盐水、 蔗糖溶液
__不__能____
__不__能____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Mn2O7 是酸性氧化物,Al2O3 是两性氧化物。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是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 物。 (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 Fe2O3 都不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
还原剂
“易溶 可溶于 制难溶” 水的酸、
规律 碱、盐
CH3COONa+HCl
FeCl3+NaOH Cl2+KI
Fe+CuSO4 Na2SO4溶液与 BaCl2溶液反应
CH3COO-+H+=== CH3COOH Fe3++3OH-=== Fe(OH)3↓ Cl2+2I-===I2+2Cl- Cu2++Fe===Cu+Fe2+
中考化学考点复习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新课标版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透视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涵义及推断(会推断和区分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推断,依照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用处;3.化学根本反响类型的断定;4.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分析与推断;5.燃烧及一般可燃物发生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原理的应用;6.缓慢氧化与自燃的推断。
近几年中考,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推断,几乎是必考知识点。
命题通常以“以下各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是”方式出现,标题中的“各种变化”,一般都是典型的物质变化实例,如冰雪融化、铁锅生锈等等。
有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题比拟少见,相对较热的考点是物质的性质与用处关系的识别。
试题多为给出了几种物质的用处,要求识别哪些用处是利用其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选择题,或者是要求识别哪种物质具有此种用处的选择题。
四种根本反响类型及其应用是常考知识点,命题多为“给出化学方程式,要求推断反响类型”,或者是“给出几个反响物,按所要求的类型书写化学方程式”。
氧化剂、复原剂的推断是常考知识点,命题常以“在XX(新情景)反响中,复原剂(或氧化剂)是”方式出现。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也是相对较热的考点,命题多为跟燃烧与灭火有关的现实咨询题。
本专题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方式调查,中考中所占分数约为4~10分。
●名师串讲○知识图解图1-1○重点讲解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典例]生活中的以下实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玻璃破裂B. 牛奶变酸C. 铜器生锈D. 木柴燃烧[思路串讲]该题调查的考点是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看变化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要紧紧抓住变化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这一关键。
玻璃破裂属于物质的状态变化,并无其他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牛奶变酸本质为“酸”后的物质用处已不再同前,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铜器生锈即铜变为铜绿,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木柴燃烧后有新物质——灰烬生成,因而是化学变化。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
答案: (A、D)
综合练习 5.
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 表示物质分子式的是 (A)NH4NO3
(C)C6H5NO2
(B)SiO2
(D)Cu
答案: (C)
三、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 度、导电性、导热性、比热容……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金属腐蚀、干馏、裂化、变性、老 化、炭化、油脂硬化、硬水软化、水泥硬化、风化、 电解质溶液导电、同素异型体间的互变 ……
)
无机物的分类
氧化物 氢化物
无机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的分类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成盐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NO、CO) 过氧化物 特殊氧化物 Fe3O4、Pb3O4
氧化物
氢化物的分类
氢化物
常温时: 大多数为气态 (如HCl、NH3) 非金属氢化物 少数为液态 (氢显+1价) (如H2O)
密度分类
单 质
非金属
含量分类
常见金属 Fe、Al、Cu
稀有金属 Zr 、Nb 、Mo
由分子构成:H2、Cl2、P4、O3 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晶体硅
均为单原子分子
稀有气体单质
练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 C A、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B、一定是纯净物 C、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
1234
解析 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乙醇的过程中,秸秆中的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 糖再转化成乙醇,A项不符合题意; 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的过程中,发生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B项 不符合题意; 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 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属于物理变化,D项符合题意。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 ②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 ④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 ⑤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呈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 ) ⑥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 ) ⑦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 ) ⑧纯碱属于盐,不属于碱( √ ) ⑨PM2.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 ) ⑩离子化合物均属于电解质,共价化合物均属于非电解质( × )
选项
A
B
名称
分类
高分子化合物
弱电解质
12345
C 纯净物
√分子化合物,A项错误; 胆矾是CuSO4·5H2O,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B项错误; “84”消毒液是NaClO的水溶液,为混合物,C项错误; 聚乙烯塑料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D项正确。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解析 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 A项,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物; B项,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 C项,茶叶中的主要成分有咖啡因、糖类等,属于有机物; D项,中草药的成分较为复杂,主要为有机物。
初中三年级物理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初中三年级物理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础单元,而物理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能量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初中三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将探索物质的组成与性质,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的微观结构、物质的宏观性质以及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的基本组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每一种物质都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我们常见的物质如水、铁、氢氧化钠等都是由不同的原子组成的。
在物质的基本组成中,不同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
例如,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
二、物质的微观结构物质的微观结构研究的是物质中微小颗粒的排列和组合方式。
除了原子,物质还包括更小的基本粒子: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在原子中,质子和中子集中在中心的核中,电子则围绕核旋转。
这种结构被称为“核+电子云结构”。
三、物质的宏观性质物质的宏观性质是指我们能够观察到和测量到的性质。
这里包括物质的质量、形状、颜色、味道、状态等。
物质的宏观性质是由物质的微观结构和组成所决定的。
例如,铁的宏观性质包括硬度和导热性,这是由铁原子的微观结构所决定的。
四、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保持不变,只是形态、大小或其它性质发生变化,如冰的融化和水的沸腾。
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的组成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如木材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综上所述,初中三年级的物理学习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我们明白了物质由原子构成,而原子是由更小的基本粒子组成的。
同时,我们了解了物质的宏观性质是由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的,并且理解了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性质的表现。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2024版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化学
黄而色黑(PbS),该过程中Pb元素化合价不变,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错误;D
项涉及反应ZnCO3+2C 误。
Zn+3CO↑,ZnCO3作氧化剂,体现其氧化性,错
典例4 (2023·湖南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情 质处理等情境选材,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境 (3)化学史料情境:从古诗词等情境选材,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素 养 能 力
(1)态度责任: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日常生活、实验 探究中具有安全意识;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分析与推测能力:基于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运用比较和分类等方法,预测 物质的性质或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
作氧化剂,与其氧化性有关,C 正确;石钟乳“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是指 发生反应 CaCO3+2CH3COOH (CH3COO)2Ca+H2O+CO2↑,未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D 错误。
变式演练古代科学典籍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还原性者为( B ) A.胆矾(CuSO4·5H2O):“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B.脂水(石油):“高奴县出脂水,……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
解析 合金的熔点低,硬度大,且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成分金属,A正确;硅胶 和生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水分,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还原性,能防止食品 被氧化,B错误;涤纶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C正确;热控保温材料——纳米气 凝胶属于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
第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我们常说的冰、水和蒸汽,是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三态。
物质的三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无论是哪一种物质状态,物质基本上仍然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然而,在不同状态下,原子和分子的排列方式略有不同。
在固定位置上运动的原子和分子构成了物体的固态,而在不固定位置上运动的原子和分子构成了物体的液态和气态。
物质之间可以发生态的相变,比如水经过加热,会从液态变成气态。
这种变化称为“汽化”,相应的温度称为“沸点”。
反之,如果水从气态变为液态,则会释放出大量热量,这种变化称为“冷凝”,相应的温度称为“凝点”。
当水从液态变为固态,会释放出更多的热量,这种相变称为“凝固”,相应的温度称为“冰点”。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原来的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中,化学反应通常用符号方程式表示。
符号方程式包括两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用箭头“→”隔开。
例如,2Na + 2HCl → 2NaCl + H2。
反应物指参与化学反应的原材料,生成物指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在上面的方程式中,反应物是2Na和2HCl,生成物是2NaCl和H2。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数量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数量是非常关键的。
化学反应遵循一定的物质守恒法则,即原本存在的物质数量必须与生成的物质数量相等。
假设我们有10个Na和10个Cl2,这时候加热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NaCl。
化学方程式如下:2Na + Cl2 → 2NaCl。
这个方程式意味着2个Na与1个Cl2相互作用,生成2个NaCl。
如果我们有10个Na和5个Cl2,这个反应会怎样呢?当原子种类不同的时候,我们必须根据他们的分子量来计算。
在这种情况下,2个Na需要1个Cl2,因此,我们只能生成5个NaCl。
剩下的Na将不会发生反应。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指的是不改变物质本质的性质,比如形状、颜色、密度等。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分的唯一标准是:有没有新物质产生。
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分子的分化,原子重新组合为新分子或物质。
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而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发生变化,一般只是排列或空隙发生变化。
3.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4.物理性质一般包括:(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密度、挥发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助燃性、酸性、腐蚀性、毒性、稳定性等。
典型习题:1.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冬天的早上,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窗花”B .牛奶防止时间过长而发生结块C .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中暴晒发生爆胎D .玻璃杯打碎3.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做法,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 .利用生铁制炒锅B .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C .米酿成醋D .榨取果汁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5.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灯泡通电发光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 .湿衣晾干D .食盐水的蒸发6.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火箭发射B .煤的燃烧C .风力发电D .酸雨侵蚀炸药钢水钢锭干冰CO2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8.如图所示是一把铁制剪刀。
它的下列自述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我的造型既特殊又美观B.我能剪出各式各样的服饰C.我经过磨砺会更加锋利D.我惧怕潮湿的空气,在那里我会变得十分难看9.下列叙述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B.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C.铜棒投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D.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10.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单位。
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性质存在,通过它们的组成和结构,我们能够了解它们的性质和行为。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原子是最基本的单位,它们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分子。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核心旋转。
原子的种类由其核中所含有的质子数决定,这被称为原子序数。
例如,氢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氧原子的原子序数为8。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它们可以是相同类型的原子,如氧气(O2)和氮气(N2),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原子,如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分子通过共用或交换电子来结合在一起。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类型的粒子组成的物质。
它们可以是单一的原子或分子,例如金属元素铁(Fe)和氧气(O2)。
纯物质还可以是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如水(H2O)和盐(NaCl)。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物质混合而成,它们保留了各自成分的性质。
混合物可以是均匀的或不均匀的。
均匀混合物也被称为溶液,其中溶剂和溶质彼此完全混合。
例如,盐水是水作为溶剂,溶解了盐作为溶质的溶液。
三、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的性质。
它们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识别物质并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它们包括物质的可燃性、反应性、氧化性等。
化学性质可以描述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分为基本性质和特定性质。
基本性质是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无关的性质,而特定性质则是由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的。
总结起来,物质以原子和分子的形式存在,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被分类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它们描述了物质的外观和行为。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命题趋势探秘】命题 规律考查内容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考查热度 考查题型 所占分值命题 趋势对于胶体知识,应重点理解胶体的特征和丁达尔现象,要注意渗析和丁达尔现象都是物理变化。
从命题的趋势看,有关胶体的试题有向着考查胶体性质及基本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问题靠近的趋势,试题的形式为选择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其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独立命题考查,也可以贯穿于填空、推断、实验、计算等各类试题之中。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以电子转移为核心的有关计算等等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高频考点聚焦】◇考点1物质的组成【基础知识梳理】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 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核心考点讲练】组成物质的微粒间关系【典例1】(2014·四川理综化学卷)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析: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A正确;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B错误;次氯酸属于弱电解质,C错误;葡萄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知识网络]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基本知识网络①认识物质的微观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②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③知道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能判断形成的阴、阳离子。
④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⑤知道元素符号及物质的化学式的宏观和微观意义,并能正确书写常见离子或物质的符号或化学式。
⑥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典例剖析]例1、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B.钢铁生锈;由熟石灰制烧碱C.蜡烛燃烧;干冰升华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解析: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熟石灰Ca(OH)2制取烧碱NaOH、钢铁生锈、蜡烛燃烧、食物腐烂均为化学变化。
其他为物理变化。
答案:C例2、最近日本推出了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2CO2+3H2O,则X(甲醚)的化学式是()A.C3H 6 O2B.C2H6OC.C2H4OD.CH4O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反应前有6个氧原子,因此X中有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
答案:B例3、对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D.若A、B各取10克,混合后使其反应,则C、D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20克解析:本题可以用反证法处理。
A选项可以举例进行反驳,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2NaOH+CO2=Na2CO3+H2O反应物不是酸和碱,但也生成盐和水,因此A不正确。
Cu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和Cu(OH)2两种沉淀,C选项可能。
答案:AD例4、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硅,同时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工业上制硅的反应方程式为:SiO+2C Si+2CO↑2②上述反应属置换反应③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④碳的非金属活泼性比硅强A.仅①②B.仅②③C.仅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物质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
碳得氧,体现还原性。
此题还考查了与高中相联系的知识,即活泼置换不活泼。
学生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泼置换不活泼的原理,很容易想到非金属也存在这样的规律。
考查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变通。
答案:D例5、下列现象既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又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人在花园中能嗅到花的香气B.湿衣服经晾晒变干C.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D.空气受压体积变小解析:闻到花香是香味分子运动到鼻腔中的缘故。
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造成的。
固体碘受热后,碘分子运动加快,向四周运动,同时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表现为碘由固态变成气态。
空气受压后分子之间距离变小,因此体积缩小。
答案:C例6、比较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X、Y属于同一种元素B.X、Y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C.X、Y的核外电子数相等D.X、Y两种粒子都具有稳定结构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X、Y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属于同一种元素。
X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Y,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Y粒子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A例7、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简要说明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相似或差异的原因。
⑴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盐酸和硫酸都是酸,但前者不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应,而后者却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两者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盐酸与硫酸2-都是酸但两者的酸根离子不同,盐酸中为氯离子,硫酸中为硫酸根离子,SO4与Ba2+结合成硫酸钡沉淀。
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所以均能使酚酞变红色。
例8、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质子数为()A.115B.49C.66D.164解析: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及核电荷数相等,因此此题电子数为49。
请注意不要与相对原子质量混为一谈。
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与本题要求无关。
答案:B[名题热身]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D.积土成山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B.用生铁制铁锅C.用16%的食盐溶液选种D.用氦气填充气球3.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爆炸事故后,抢险人员在疏散群众的同时,用喷雾水枪对现场喷射稀氢氧化钠溶液,隔日现场已闻不到氯气的气味、看不到氯气的颜色了。
此则报道说明氯气()A.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无毒C.无味D.无色4.双球洗气管常用于气体除杂、干燥、吸收(可防倒吸)等实验。
为吸收某气体并检验其性质进行图中实验,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左方进入的气体可能是()A.NH3B.HClC.CO2D.O25.近日,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
实验表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其对人体的影响甚微。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谷氨酸钠受热不分解B.谷氨酸钠在加热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C.大量食用味精有利于身体健康D.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6.重庆开县发生的井喷事故中,喷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中主要含有可燃性的硫化氢(H2S)气体,当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2H2S+O2S+2H2O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可能为()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8.甲醛是室内装修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质。
用下面化学反应可检测室内甲醛含量是否超标:4KMnO4+5R+6H2SO4=2K2SO4+4MnSO4+5CO2+11H2O。
其中R代表甲醛的化学式,试确定R为()A.CH2OB.C2H4O2C.C2H4D.CHO29.某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A.金属B.非金属C.元素D.分子10.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
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B.我们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D.这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一种单质11.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的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12.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
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1B.2C.3D.613.新制的蒸馏水不宜用于养金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含有较少的是()A.氧元素B.氧原子C.氧分子D.氢元素14.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的是()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15.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安全返航,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
火箭所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CH3)2N2H2],其主要反应为(CH3)2N2H2+N2O4→X+CO2+H2O,由此可知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A.碳B.氢C.氧D.氮16.据新闻媒体报道,在香港、广东等地发生了多起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和猪内脏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瘦肉精”的分子式为C6H19OCl3N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瘦肉精”分子中含有氮气分子B. “瘦肉精”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1.5C. “瘦肉精”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9.8%D. “瘦肉精”由碳、氢、氧、氯、氮五种元素组成17.现有一种物质分子的模型如右图。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不是有机物B.该物质的化学式是C2H6OC.该物质不是可燃物D.大量饮用该物质对人体有益18.醋酸、甲醛的化学式依次是C2H4O2、CH2O,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并溶解于水,所得混合液中H、O元素质量比无法确定B.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并溶解于水,所得混合液中H、O元素质量比是定值C.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是22∶9D.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无法确定19.纯碱(Na2CO3)是厨房中常用的物质,以下是有关纯碱性质的描述:①是白色粉末状物质,②易溶于水,③不小心掉入食醋中会有大量气泡产生。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均填序号)20.下列是碳及其化合物若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C+O2CO2②C+2CuO 2Cu+CO2↑③CaCO3CaO+CO2↑④2HCl+Na2CO3 = 2NaCl+H2O+CO2↑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