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植树造林问题》教学设计 冀教版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6课时简单应用
第三单元百分数第6课时简单应用(2)教学目标:1、结合植树造林问题,经历了解数据信息、发现问题并要试解决的过程。
2、能对植树造林的有关信息作出合理解释,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決实际问题。
3、知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了解我国植树造林的现状和发展目标,以及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培养自觉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決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对植树造林的有关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谈话引入新课,让学生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植树造林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师生谈话,交流植树节的意义及树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绿化问题,今天我们继续解决和绿化有关的植树造林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师:你们知道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生:3月12日。
师:对,为了引起大家对植树的重视,把每年的3月12日这一天定为植树节。
谁能说一说树木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呢?师:是啊,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植树造林的意义非常重大。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和我国森林覆盖率的情況。
(课件出示例题)二、讲授新课(一)森林覆盖率师:谁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教师板书出有关的数据。
我国: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
世界面积的是14900万平方千米。
森林面积约是38.69亿公顷。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我国的森林面积。
学生自主计算。
教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看了这些数据,我有一个问题:这些数据都是准确数吗?生:不是,都是近似数。
师:我同意大家的意见。
我还有一个问题:前面我们讲过求百分数时,一般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为什么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要百分号前面保留两位小数呢?师:当数据的单位较大的情況下,为了更准确地用百分数描述事物,百分号前面可保留两位小数。
下面请同学用计算器计算一下世界森林覆盖率是多少。
先来把38.69亿公顷变为以平方千米为単位的数。
冀教版植树问题教案
冀教版植树问题教案冀教版植树问题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117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
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1.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二十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冀河版-学前班数学优秀说课稿及反思 第13课《植树造林》校本教材编写
《植树造林》活动目标1与同伴分享玩玩具的快乐。
2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本堂的活动鼓励幼儿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并感受快乐。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小动物:大象,小兔子,小鸡,小鸭;其他工具:节奏谱,小鼓一个,音乐四段。
经验准备:幼儿比较熟悉音乐常规律动,大象和小兔子脚步声的节奏。
活动过程1、激趣:幼儿观察投影仪上面的蚂蚁,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让你们看一种很有趣的小动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小蚂蚁)2、比赛捉蚂蚁:让幼儿从大盆里用小棒把蚂蚁捉到自己的小碟子里,再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让蚂蚁不会爬出来。
你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小蚂蚁,你们想不想和它们玩呀?那好,咱们做个游戏,比赛捉蚂蚁,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胆大,把盆里的小蚂蚁捉到自己的小碟子里,捉好之后还要想办法不让蚂蚁爬出来。
(用透明盖盖住)3、观察蚂蚁: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捉到的蚂蚁是什么样的?(小不小呀?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眼睛、口、足?)我们现在再把小蚂蚁放回去。
4、看挂图,分析挂图:小朋友们在操作活动中不仅体会了操作的乐趣,325手游 325sy4.8 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爱。
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蚂蚁的外形特征,说说自己看到的蚂蚁和挂图上的有什么不同?小蚂蚁我们都观察了,现在我们来看一只大蚂蚁,你们想不想看呀?教师出示挂图:看看刚才你们捉到的蚂蚁和教师图上的这只蚂蚁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挂图:谁能看出蚂蚁身体分为几部分?(头、胸、腹三部分)我们再看一看,蚂蚁头上都有什么呀!(眼睛、口、触角)你们知道小蚂蚁的触角是干什么的吗?屈,老师教,案,(两蚁相遇时,靠触角相碰,传递消息,就像我们说话一样。
)蚂蚁身体上还有什么?(足,一共有三对)教师小结蚂蚁的外形特征。
5、游戏《小蚂蚁搬豆》好了,我们今天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小蚂蚁的知识,你们表现的都这么好,想不想玩一个游戏呀?幼儿扮成小蚂蚁站分成两组:钻过山洞,跑到小河边,跳过小河,爬到小豆豆那里,拿一个豆跑回起点。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灵活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寻找规律,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学校操场北面有一条 00米长的小路,为了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学校决定在小路的一边植树。
二、探究新知师:学校都有啥要求?PPT 出示: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师:5米是指的是什么?……生:……师:学校需要多少棵树苗?(生算一算)生1:100÷5=20(棵)生 2:100÷5+1=21(棵)生 3:100÷5+2=22(棵)师:学校究竟该买多少棵树苗?(学生4人一组探究)要求:可以“画一画”、“摆一摆”或模拟实际“种一种”。
生汇报:…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棵数比间隔数多1,(在什么情况下?)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
生: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比棵数少1。
三、巩固练习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敲响第1下到第5下用了8秒,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四、课堂小结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呢?《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P77-79。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通过探究、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理解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它的读法和写法。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树的种植方式:单侧种植、双侧种植、环形种植。
2. 植树的间距:等距植树、不等距植树。
3. 植树的数量:根据地形、树种等因素确定植树的数量。
4. 植树的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树种、掌握合适的种植时间和方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植树数量的计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树的种植方式、植树的间距等基本概念。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如公园植树、道路绿化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通过实践活动,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我反思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真实或模拟的植树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提出与植树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求知欲。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植树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植树造林》教案通用
《植树造林》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植树造林》的相关知识。
该部分内容出自教材第五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植树造林的含义、意义、方法以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树造林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认识到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掌握植树造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树造林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植树造林的意义和环境保护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具:铁锹、水桶、种子、幼苗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森林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引入植树造林的话题。
2. 理论讲解:a. 介绍植树造林的含义和意义。
b. 讲解植树造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3. 实践操作:a. 演示植树造林的方法和技巧。
b. 学生分组进行植树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植树造林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植树造林的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植树造林》2. 内容:a. 植树造林的含义和意义b. 植树造林的方法和技巧c. 植树造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植树造林的意义及方法。
2. 答案:a. 意义: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减少水土流失等。
b. 方法:选择合适的树种,按照一定的间距进行栽植,注意浇水、施肥等养护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动手操作能力强,但在讲解植树造林意义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植树造林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植树造林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植树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的详细程度。
冀教版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
冀教版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植树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意识到植树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习植树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植树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2.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树活动,让学生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多媒体讲解植树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选择适宜的树苗、挖坑的深浅和宽度、浇水的方法等。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法和技巧,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3. 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组,并派发植树工具和材料。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点,并按照刚才讲解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实地植树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反思和总结(10分钟)完成植树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讨论植树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植树的理解和认识。
5. 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环保人士来进行讲座或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植树的问题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也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植树成果和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植树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总结,评估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植树园或农场,进一步了解植树的过程和效果。
2. 组织学生参加植树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鼓励学生在家族或社区中进行植树活动,推广植树问题的重要性。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植树的方法和技巧,并培养了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百分数森林覆盖率问题教案冀教版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百分数森林覆盖率问题教案冀教版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1、经历了解我国及世界森林覆盖率数据信息,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森林覆盖率的实际问题。
3、了解我国森林覆盖率与世界森林覆盖率平均水平的差距,培养关心国家大事和保护绿色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信息。
教学方案:附送: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百分数简单应用一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并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提出现实情境中和百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会解答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受用百分数描述实Array际问题的作用,增强关心社区、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绿地面积1、让学生读例1 的文字和情境图,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试着计算。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教师重点指导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形式及约分的过程。
◆绿化问题1、让学生读例2的文字和情境图,说一说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兔博士的要求,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想到的问题。
如,“阳光小区”的绿地面积达到30%的要求了吗?如果按30%计算,“阳光小区”的绿地面积应该是多少平方米?等。
教师记录下来。
3、让学生解答亮亮提出的问题。
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计算过程。
如,先计算出2.2万平方米按30%的要求,应该是0.66万平方米,再与0. 55万平方米比较。
4、鼓励学生选择其他的问题解答。
然后交流解答的方法和结果。
◆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
然后,充分交流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答案:(1)960×26.04%≈249.98(万平方千米)(2)960×11.98%≈115.01(万平方千米)第2题,教师课前找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然后计算它们的面积。
2022年冀教版小学《植树问题》精品教案(word版)
9.1 植树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94、95页植树问题⏹教学提示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假设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方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广场敲钟等,这些问题情境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
即使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如两端都要栽,只在一端栽另一端不栽,或是两端都不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开展〞。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思想〕,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情境,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的规律,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间隔数的含义,建构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模型,能解答类似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建立起解答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间隔数的含义,能求出间隔数并根据两端植树的情况,利用模型思想求出植树的棵数。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植树造林问题》同步教案
植树造林问题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1--43页。
教学目标:1.结合植树造林问题,经历了解数据信息、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过程。
2.能对植树造林的有关信息作出合理解释,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知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了解我国植树造林的现状和发展目标,以及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培养自觉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绿化问题,今天我们继续解决喝绿化有关得知树造林问题。
板书:植树造林师:你们知道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生:3月12日。
师:对,为了引起大家对植树的重视,把每年的3月12日这一天定为植树节。
谁能说一说树木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可能的会说:●树木能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
●它能减少噪音、防止沙尘暴。
●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师:是啊,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植树造林的意义非常重大。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和我国森林覆盖率的情况。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1页,读一读书中的文字。
学生看书。
师:谁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1:我国陆地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
生2:全球陆地面积约是14900万平方千米。
全球森林面积约是38.69亿公顷。
教师板书出有关的数据。
我国: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
世界:面积约是14900万平方千米。
森林面积约是38.69亿公顷。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我国的森林面积。
学生自主计算。
教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学生可能的做法:(1)960×16.55÷100=158.88(万平方千米)(2)960×0.1655=158.88(万平方千米)师:看了这些数据,我有一个问题:这些数据都是准确数吗?生:不是,都是近似数。
师:我同意大家的意见。
我还有一个问题:前面我们讲过求百分数时,一般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为什么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要百分号前面保留两位小数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释:(1)为了更准确地表示森林的覆盖情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冀教版
小学教案年月日
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我选择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自主建构—灵活应用—拓展延伸”的教学流程。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活内在需求,并主动进入“调用已知解决未知”的认知活动,并让学生运用自己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注重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地运用评价技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探索了新知,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调控存有缺憾,教学机智不够灵活,导向性评价不够及时准确,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六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3.6森林覆盖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案例以我国森林覆盖率为背景,通过引入实际数据和家乡森林的情景,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森林覆盖的意义和重要性。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的学习过程:本案例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种问题导向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案例以我国森林覆盖率为背景,让学生了解森林覆盖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引入实际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提高森林覆盖率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用百分比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分析森林覆盖问题。
在案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展示森林覆盖数据,分析森林覆盖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3.结合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森林覆盖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经验、讨论交流等方式,提出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措施。
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问题、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通过对森林覆盖问题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5.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事实、尊重数据,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森林覆盖问题-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森林覆盖问题-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森林的重要性和现状;
2.理解什么是森林覆盖率,并且掌握计算森林覆盖率的方法;
3.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计算森林覆盖率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10分钟)
1.讲解森林的重要性和现状,要求学生听取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2.分析问题:由于过去20年里,全球森林的面积减少了10%,你能说出这个问题对我们会有哪些影响吗?
2. 讲授概念(15分钟)
1.讲解什么是森林覆盖率;
2.介绍计算森林覆盖率的计算方法。
3. 操作演示(20分钟)
1.现场统计教室外的区域森林覆盖率;
2.展示计算森林覆盖率的步骤。
4. 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10分钟)
1.让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森林覆盖率的方法;
2.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计算森林覆盖率的步骤,以及总结方法和结论。
5. 合作学习(15分钟)
1.让学生分成小组,彼此交流并相互校验计算森林覆盖率的过程;
2.展示小组的计算结果。
6. 课堂练习(20分钟)
1.在课堂上开展练习;
2.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计算森林覆盖率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
2.合作学习。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计算森林覆盖率的方法;
2.课堂练习的检查。
五、课后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继续了解森林覆盖率的相关知识,以及森林保护的重要性。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5解决问题word教案(4)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植树造林问题,经历了解数据信息、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过程。
2. 能对植树造林的有关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3.知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了解我国植树造林的现状和发展目标,以及
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培养自觉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植树造林问题,经历了解数据信息、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过程。
教学难点:
对植树造林的有关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过程:。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森林覆盖问题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比例尺和面积计算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比例尺的应用和森林覆盖面积的计算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森林覆盖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通过数学工具来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
-建议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从视觉上感受森林覆盖变化的过程,理解数学在其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和图表,学会从专业角度解读信息,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在实地考察中运用所学知识,如测量森林覆盖面积,观察森林结构,记录数据,并尝试分析森林覆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重点句子:比例尺是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
2.森林覆盖面积的测量与计算:学习如何在实际地图上测量森林覆盖面积,并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
-重点句子:森林覆盖面积可以通过比例尺和地图上的测量数据进行计算。
3.森林覆盖问题的实际案例:分析真实世界中的森林覆盖问题,探讨数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句子:数学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森林覆盖问题,促进环境保护。
-视频资料:收集与森林覆盖、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纪录片或科普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森林覆盖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方法。
-研究报告:提供一些关于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府报告或学术研究,让学生接触到更专业、更深入的知识。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森林或自然保护区,实地观察森林覆盖情况,与专业人士交流,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植树造林》教案通用
《植树造林》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植树造林》的相关知识。
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生态效益”,详细内容包括植树造林的含义、重要性、方法以及在我国的应用案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植树造林的概念,掌握其生态效益。
2. 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认识到参与植树造林活动的意义。
3. 学会基本的植树造林方法,能够运用于实际操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树造林的方法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植树造林的概念、生态效益以及在我国的应用案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植树造林的成果图片,引发学生对植树造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植树造林的概念及其生态效益。
(2)分析植树造林在我国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1)讲解植树造林的方法。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将所学方法运用于实际操作。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案例,讲解如何计算植树造林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植树造林实例,并计算其生态效益。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植树造林》2. 板书内容:(1)概念:植树造林的含义。
(2)生态效益:植树造林的作用。
(3)方法:植树造林的基本方法。
(4)案例:我国植树造林的成功案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树造林的概念及生态效益。
(2)分析植树造林在我国的应用案例,谈谈你的认识。
2. 答案:(1)植树造林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栽植树木,增加绿化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减少土壤侵蚀等目的的一种生态建设活动。
(2)植树造林在我国的应用案例有很多,如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
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植树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植树造林的概念、生态效益、方法及应用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造林问题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植树造林问题,经历了解数据信息、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过程。
2.能对植树造林的有关信息作出合理解释,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知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了解我国植树造林的现状和发展目标,以及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培养自觉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学方案:
师:谁说一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我国陆地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
生2:全球陆地面积约是14900万平方千米。
全球森林面积约是38.69亿公顷。
教师板书出有关的数据。
我国: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
世界:面积约是14900万平方千米。
森林面积约是38.69亿公顷。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我国森林面积。
然后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质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我国的森林面积。
学生自主计算。
教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学生可能的做法:
●960×16.55÷100=158.88(万平方千米)
●960×0.1655=158.88(万平方千米)
3.讨论:数据是不是准确数?为什么我国森林覆盖率百分号前面要保留两位小数?师:看了这些数据,我有一个问题:这些数据都是准确数吗?
生:不是,都是近似数。
师:我同意大家的意见。
我还有一个问题:前面我们讲过求百分数时,一般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为什么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要百分号前面保留两位小数呢?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释:
(1)为了更准确地表示森林的覆盖情况。
(2)因为森林的面积太大,少保留一位小数就会差不小的面积。
第(1)种意见学生说不出,教师可参与交流.如果学生说出第(2)种意见,可让学生用计算器实际算一算。
如,
960×16.6÷100=159.36(万平方千米)
4.提出“用计算器计算世界森林覆盖率”的要求,师生共同把38.69亿公顷变为以万平方千米为单位的数,再自己算并交流。
师:当数据的单位较大的情况下,为了更准确地用百分数描述事物,百分号前面可保留两位小数。
下面请同学用计算器计算一下世界森林覆盖率是多少。
先来把38.69亿公顷变为以平方千米为单位的数.谁知道怎样换算?
学生说,教师板书并引导。
如:
(1)先把38.69亿公顷变为以公顷为单位的数:38.69亿公顷=38690000000公顷
(2)再把公顷数改为以万平方千米为单位的数:38.69亿公顷=3869万平方千米
然后请学生计算覆盖率。
3869÷14900≈0.2597=25.97%
5.提出“比较上面两组数据,你有何感想”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计算出了我国的森林面积和世界森林的覆盖率,请同学们比较上面两组数据,你有何感想?
学生可能的想法: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比世界森林覆盖率差远了。
世界森林覆盖率比我国的森林覆盖率高很多。
我们应该多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我们的环境。
……
6.提出:我国要达到世界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还要植树造林多少平方千米?让学生自己计算。
师:那么我国要达到世界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还要植树造林多少平方千米?请你们自己试着算一下。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并了解学生计算的方法。
7.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介绍方法,教师完成相应的板书。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方法:
(1) 960×25.97%-158.88
≈ 249.31-158.88
=90.43(万平方千米)
(2)960×(25.97%-16.55%)
= 960×9.42%
≈ 90.43(万平方千米)
三、退耕还林1.教师谈话引出“退耕还林”问题,并作简单的介绍。
然后让学生默读“兔博士网站”中的内容。
师:通过计算,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达到世界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我们还任重道远。
我国在这个问题上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退耕还林”。
那么退耕还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也就是把林地改造的农田还给森林。
请同学们默读第42页“兔博士网站”的内容。
师:通过读“兔博士网站”中关于退耕还林内容的介绍,你了解到哪些情况?
指名交流。
师:从兔博士网站中,我们了解了我国退耕还林的意义、作用和成绩。
现在,请看第42页上面的统计图,看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读统计图。
2.交流从统计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教师及时介绍“亩”。
师:谁来说一说,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这是99年—02年我国完成退耕还林面积的统计图。
生2:这个统计图中数据的单位是万亩。
师:观察的很仔细,“亩”是我国人民经常使用的计量土地的面积单位。
1公顷等于15亩。
板书:1公顷=15亩
生3:截至2002年底我国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1500万亩。
生4:1999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595.3万亩,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105.1万亩。
生5:2000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642万亩,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685万亩。
生6:2001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630万亩,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845万亩。
生7:2002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714.7万亩,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4330.9万亩。
生8:我发现我国99年至02年每年完成的退耕还林面积和荒山荒地造林面积一年比一年多。
3.提出:把统计图中有关面积的数据改写成以“公顷”做单位的数据,并填表。
提示学生用计算起计算,然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师:可见“退耕还林”政策的作用真大。
下面请同学们试着将统计图中退耕还林和荒山荒地造林面积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据,填在统计表中,可以借助计算器计算。
学生计算并填表。
教师巡视并指导。
然后交流学生换算的方法和结果。
参考答案: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396866.66 428000 420000 2476466.6
70066.67 456666.66 563333.33 2887266.6 466933.33 884666.6 983333.33 5363733.2
4.提出“要实现我国树木覆盖率达到30%的目标,还要多长时间?”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后说一说自己怎么办。
师:通过上面两个问题,我们了解了我国森林覆盖方面的差距,也了解了我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和成绩,根据这些情况,估计一下,要实现我国树木覆盖率达到30%的目标,还要多长时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
●国家很重视,很快就能达到
●我们每年的绿化面积都在增加,估计10年就可能达到。
现在的森林覆盖率才16.55%,达到31%的目标,我看得10年以上。
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给与肯定。
师:我国植树造林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1:积极参加植树劳动
生2:爱护树木,不损坏树木……
四、课堂练习1.第1题。
(1)先读统计表,了解表中的数据信息,再自己完成(1)、(2)两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看43页练一练。
第1题,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说出表中的数据。
师:请同学们自己完成(1)、(2)两个小题。
学生填完后,全班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