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探测学》教学大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探测学

(Atmospheric Observations)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课程学分: 3 学分

课程总学时: 48 学时,其中讲课: 44学时,实验(含上机): 4 学时,课外 0 学时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适用专业:大气物理

教材:孙学金等,大气探测学,气象出版社,2009。

开课单位:大气物理学院大气物理系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大气探测是指对表征大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个别或系统的、连续的观测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进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大气探测学是大气科学专业的重要分支,是研究获取大气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原理、技术和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面和高空各种气象要素的观测原理、方法、仪器结构、使用规范以及探测误差;熟悉我国正在建设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案、总体构成和发展趋势,并使学生了解国内外1990年代以来的主要大气探测技术。本课程主要讲授常规气象站地基(云、能、天、温、压、湿、风、降水、蒸发、积雪、辐射、日照、大气电场、自动气象站)和高空(高空温、压、湿、风)探测技术,并简要介绍气象雷达和卫星观测技术。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1章绪论(2学时)

1.1大气探测的发展史和趋势(1学时)

(1)了解大气探测发展史;

(2)理解大气探测对象和趋势;

(3)掌握大气探测任务和特点;

重点:大气探测任务和特点

难点:大气探测的任务

1.2气象观测工作的组织和“三性”要求(1学时)

(1)了解气象观测的组织形式;

(2)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流程及时间;

(3)掌握气象观测的“三性”要求;

重点:观测的“三性”要求

难点:观测的“三性”要求

第2章云的观测(4学时)

2.1云的分类、特征及形成(2学时)

(1)了解云分类的研究历史;

(2)理解云的分类标准;

(3)掌握云的名称及主要特征;

重点:云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难点:云的主要特征

2.2云量的观测(1学时)

(1)了解云量的定义;

(2)理解云量的自动观测;

(3)掌握云量的计算方法;

重点:云量的计算方法和自动观测

难点:云量的计算方法

2.3云高的观测(1学时)

(1)了解云高的定义;

(2)理解云高的三种仪器观测方法;

(3)掌握激光云高仪的探测原理;

重点:云高的三种仪器观测方法

难点:激光云高仪的探测原理

第3章能见度的观测(2学时)

3.1能见度及其影响因子(0.5学时)

(1)理解能见度的影响因子;

(2)掌握能见度的定义;

重点:气象光学视程、能见度和有效水平能见度的定义;难点:气象光学视程的理解

3.2能见度的目测(0.5学时)

(1)理解夜间能见度目测方法;

(2)掌握白天能见度目测方法;

重点:白天能见度的定义及计算

难点:白天能见度的观测方法

3.3能见度的仪测(1学时)

(1)掌握透射式能见度仪的探测原理;

(2)掌握散射式能见度仪的探测原理;

重点:基于布格-朗伯定律的能见度探测原理

难点:散射式能见度仪的探测原理

第4章天气现象的观测(2学时)

4.1天气现象的分类和特征(1学时)

(1)掌握天气现象的定义和符号;

重点:降水现象、视程障碍现象和地面凝结现象;

难点:不同视程障碍现象的区别

4.2天气现象的仪测(0.5学时)

(1)理解降水类型自动识别技术;

(2)理解现在天气现象仪的工作原理;

重点:现在天气现象仪工作原理

难点:降水类型自动识别技术

4.3闪电的测量(0.5学时)

(1)掌握闪电定位的基本原理;

(2)掌握大气电场测量的基本方法

重点:定向法和时差法的基本原理,旋转式静电场仪的工作原理;难点:定向法和时差法的基本原理

第5章温度的测量(4学时)

5.1温标及测温要求(0.5学时)

(1)掌握温标的换算;

(2)掌握气象台站测温要求;

重点:温度测量的高度、时间、精度和误差;

难点:温标的换算

5.2温度的仪器测量(2学时)

(1)掌握玻璃液体温度表的测温原理及结构;

(2)掌握金属电阻温度表的测温原理及结构;

(3)掌握半导体热敏电阻的测温原理及结构;

(4)掌握热电偶温度表测温原理及结构;

重点:各种测温元件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难点:各种测温元件的误差分析

5.3热滞效应(1学时)

(1)理解热滞效应的原因及热滞系数的含义;

(2)掌握热滞误差的计算;

重点:热滞系数和热滞误差

难点:热滞误差计算

5.4 气温测量的防辐射方法(0.5学时)

(1)理解气温测量中防辐射的重要性

(2)掌握气温测量中防辐射方法和设备

重点:防辐射方法和设备

难点:防辐射设备对气温测量的影响

第6章湿度的测量(4学时)

6.1湿度参数和测湿方法(0.5学时)

(1)掌握各种湿度参量的定义及相互换算;

(2)理解五种主要测湿方法的基本原理;

重点:混合比、比湿、绝对湿度、水汽压、相对湿度、露(霜)点温度定义;

难点:各种湿度参数之间的相互换算

6.2热力学测湿法(1学时)

(1)掌握干湿表测湿原理及结构;

(2)理解干湿表系数和测湿误差;

重点:干湿表测湿原理和干湿表系数的影响

难点:干湿表测湿误差

6.3吸湿测湿法(1学时)

(1)掌握毛发湿度表测湿原理;

(2)掌握三类电学测湿元件测工作原理;

重点:毛发湿度表、高分子湿敏电容、碳膜湿度片和氯化锂湿度片测湿原理和结构难点:电学测湿元件工作原理

6.4 露点和光学测湿法(1学时)

(1)掌握露点仪的测湿原理和结构

(2)理解红外湿度计的测量原理

重点:露点仪和红外湿度计测湿原理

难点:露点仪测湿原理

6.5 测湿仪器的检定(0.5学时)

(1)理解四种湿度检定方法的原理

重点:四种湿度检定方法的原理

难点:四种湿度检定方法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