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细目七:脑出血
要点:
1.西医病因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3.常见酸碱平衡失调
(一)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及治疗
第七单元风湿性疾病
细目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要点: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及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三: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要点:
1.西医病因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三:糖尿病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及分类
4.并发症
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三:消化性溃疡
要点:
1.西医病因、病理变化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四:胃癌
要点: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一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1.临床表现:①慢性咳嗽;②咳痰;③气短或呼吸困难;④喘息、胸闷。

2.并发症:①慢性呼吸衰竭;②自发性气胸;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诊断:做出COPD的诊断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之后FEV1/FVC<70%表明存在气流受限,即可诊断COPD。

4.西医治疗: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抗胆碱能药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茶碱类。

5.中医辨证论治外寒内饮证——小青龙汤加减。

痰浊阻肺证——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痰蒙神窍证——涤痰汤、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加减。

肺脾气虚证——生脉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阳虚水泛证——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1.中医病机:宿根——宿痰伏肺。

2.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

3.表现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小时。

发作时X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

4.西医治疗(1)β2受体激动剂——首选。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

(2)茶碱类(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

(3)抗胆碱药——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

(4)激素——抑制炎症细胞趋化、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质的释放,减少组胺的形成。

5.中医辨证论治发作期:寒哮证——射干麻黄汤。

热哮证——定喘汤。

缓解期:肺虚——玉屏风散。

脾虚——六君子汤。

肾虚——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一)病因病理肺炎链球菌肺炎病理改变分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

(三)表现:1.细菌性肺炎(1)肺炎球菌肺炎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呼吸困难→休克肺→中毒肺。

肺实变时有叩浊音、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

并发症少见。

(2)葡萄球菌肺炎高热,咳嗽,粉红色乳状痰,伴全身毒血症→循环衰竭。

中西医结合第一章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6)

中西医结合第一章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6)

中西医结合第一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6)■考点四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一)失水1. 高渗性失水早期主要表现———口渴。

2. 等渗性失水多发生于胃肠液急性丧失。

3. 低渗性失水特征:无口渴感。

补液:轻度1 200mL,中度1 800 ~ 3 600mL,重度>3 600mL。

(二)水过多和水中毒———血浆渗透压和血钠明显降低。

(三)低钠血症<135mmol / L。

(四)高钠血症>150mmol / L。

特发性高钠血症———给予氢氯噻嗪可使症状改善。

(五)低钾血症<3. 5mmol / L。

心电图:T 波宽而低,Q-T 间期延长,出现U 波。

(六)高钾血症>5. 5mmol / L。

心电图:高尖T 波。

(七)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深快pH↓,HCO3 -↓,PaCO2 正常,AB、SB↓,BE 负值增加。

(八)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浅性pH↑,HCO3 -↑,PaCO2 正常,AB、SB↑,BE 正值增加(九)呼吸性酸中毒呼吸常不规则或呈潮式呼吸pH↓,HCO3 -↑,PaCO2 ↑,AB、SB↑,AB>SB。

(十)呼吸性碱中毒呼吸加快,换气过度,伴呼吸困难和意识改变pH↑,HCO3 -↓,PaCO2 ↓,SB↓,AB>SB。

■考点五痛风1. 诊断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血尿酸>420μmol / L(7. 0mg / dl)、绝经前女性>350μmol / L(5. 8mg / dl)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中老年男性如出现特征性关节炎表现、尿路结石或肾绞痛发作,伴有高尿酸血症应考虑痛风。

关节液穿刺或痛风石活检证实为尿酸盐结晶可做出诊断。

秋水仙碱试验性治疗有诊断意义。

2. 中医辨证论治风寒湿阻证———蠲痹汤加减。

风湿热郁证———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痰瘀痹阻证———桃红饮加减。

肝肾亏虚证———独活寄生汤加减。

第七单元风湿性疾病■考点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一)病理:滑膜炎———最基本病理改变。

(完整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汇总汇总

(完整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汇总汇总

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基本病因和诱因病理生理临床分型1.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2.根据心力衰竭的主要部位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3.根据心室舒缩功能障碍不同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4.根据心排血量的量分为低排血量性心力衰竭和高排血量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分期及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指急性的心脏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或心室负荷急性加重而导致心排量显著、急剧降低,体循环、肺循环压力突然增高,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和/或急性体、肺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右心衰竭则较少见。

临床表现早期表现原来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疲乏或运动耐力明显减低以及心率增加15~20次/分,可能是左心功能降低的最早期征兆。

继续发展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觉需用枕头抬高头部等;检查可发现左心室增大、闻及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P2亢进、两肺尤其肺底部有湿啰音,还可有干湿啰音和哮鸣音,提示已有左心功能障碍。

急性肺水肿起病急骤,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

1.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血痰;极重者可因脑缺氧而神志模糊。

2.急性肺水肿早期可因交感神经激活,血压一过性升高;随病情持续,血管反应减弱,血压下降。

急性肺水肿如不能及时纠正,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简称中西医结合内科,是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它以中西医相融为特点,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以诊断、治疗各种内科疾病为主要目标。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内科疾病的全面治疗和康复。

传统中医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方法为基础,注重人的机体自身的调节与治疗,而西方医学则强调病因学、病理学和现代医学技术,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兼具中医的综合性和西医的科学性,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中医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

中医的辨证施治法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整体分析和辨证,中医可以发现疾病的根源和全身的失调,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医药是一种天然的疗法,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同时,西医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西医的现代医学技术可以为中医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检测手段,帮助中医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西医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也可以在必要时用于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中,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广泛适用于各种内科疾病的治疗。

无论是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等,还是急性疾病如肺炎、心梗、中风等,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都可以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此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还可以应用于一些病因未明的疾病,通过综合运用中西医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患者找到治愈疾病的路径。

我们不难发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发展依赖于中西医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的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总结起来,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汇集了两种不同医学学派的优势和特点。

中西医执业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

中西医执业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

(三)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常规放疗适用于Ⅰ期病人年老体弱,有伴发 病,已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者。
辨证分型 气滞血瘀证 痰湿毒蕴证 阴虚毒热证 气阴两虚证
治法
活血散瘀,行 气化滞
祛湿化痰,清 热解毒
养阴清热,解 毒散结
益气养阴,化 痰散结
代表方剂 血府逐瘀汤加减
导痰汤加减 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 饮 沙参麦冬汤加减
治法 滋阴润肺
滋阴降火 益气养阴 滋阴补阳
代表方剂
月华丸加减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 散加减 保真汤加减 补天大造丸加减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西医病因、病理和分类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原发性支气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管肺癌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 ★ ★ ★★★ ★ ★★ ★★★
★★ ★★ ★ ★★★ ★★ ★★ ★★★ ★
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
(一)病因 1.病原学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 3.人群易感性。 (二)病理及发病机制 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炎性渗出、增生和 干酪样坏死。
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的中医病因,一为外因感染,“瘵虫” 袭肺;一为内伤体虚,气血不足,阴精耗损。 “瘵虫”袭肺是本病发病不可缺少的外因; 正虚则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内因。 本病病位在肺,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同时也可涉及心、肝。基本病机以阴虚为主, 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 ★★★ ★ ★★ ★★ ★ ★★★
临床表现与分级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1)慢性咳嗽 (2)咳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 (4)喘息、胸闷 (5)其他
2.体征 早期体征可无异常,随疾病进展出现以下 体征:

最新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内科学(必背)

最新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内科学(必背)

第一部内科学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一、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1、中医病机: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2、表现:咳嗽、咯痰、喘息或气促。

发作时有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

长期发复→肺气肿每年发病累计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

3、分期:颁发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4、西医治疗急性发作期首要治疗是――控制感染→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5、中医治疗风寒犯肺――三拗汤加减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加减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桑白皮汤寒饮伏肺――小青龙汤肺气虚――补肺汤肺脾气虚――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肺肾阴虚――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二、支气管哮喘(哮病)1、发病机制:(1)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2)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的本质(3)气道高反应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4)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2、中医病机宿根――宿痰伏肺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3、表现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小时发作时X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4、西医治疗(1)β2受体激动剂――首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2)茶碱类(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

(3)抗胆碱药――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4)激素――抑制炎症细胞趋化、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质的释放,减少组胺的形成5、中医治疗寒哮――射干麻黄汤热哮――定喘汤肺虚――玉屏风散脾虚――六君子汤肾虚-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三、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一)病因病理1、病因(1)细菌性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军团菌克雷伯杆菌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2)病毒性肺炎――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比例高90% (3)支原体肺炎(4)真菌性肺炎(5)肺炎衣原体肺炎(6)非感染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吸入性肺炎2、病理肺炎链球菌肺炎病理改变分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三)表现:1、细菌性肺炎(1)肺炎球菌肺炎: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呼吸困难→休克肺中毒肺肺实变时有叩浊、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并发症少见(2)葡萄球菌肺炎高热,咳嗽,粉红色乳状痰,伴全身毒血症→循环衰竭两肺散在湿啰音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肺脓肿→气胸或脓胸(3)克雷伯杆菌肺炎起病急,高热,痰呈灰绿色或砖红色胶冻状,呼吸困难紫绀可有典型的肺实变体征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脓肿;败血症,甚休克(4)军团菌肺炎轻者流感症状,早期可有消化道症状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重者发绀。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讲义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讲义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讲义第一章:中西医结合的概念与原则1.1 简介中西医结合是指将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相结合,旨在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本课程将介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应用。

1.2 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原则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分析、辨证论治、通治兼顾、个体化和预防为主。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辨证论治,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注重疾病的整体调控,以个体化的方式制定治疗方案,并注重预防,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1.3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应用领域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广泛应用于各种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对于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综合征等疑难病症有较好的效果。

本课程将通过详细介绍常见内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二章:中西医结合内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2.1 常见内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本章将介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在常见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以高血压为例,详细讲解中西医结合在高血压的辨证与治疗方面的原理和方法。

包括中医辨证方法的基本原理,西医对高血压的病因病机认识,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2.2 慢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疾病是现代社会的常见问题,传统中医对于慢性疾病有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本节将介绍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疾病治疗中的原理和方法。

以糖尿病为例,详细阐述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疾病进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第三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实践技巧3.1 病史采集与中西医结合诊断病史采集是中西医结合诊断的重要环节。

本节将介绍如何全面准确地采集患者病史,结合中西医结合的诊断原则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2 中西医结合治疗技巧本节将介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常用治疗技巧,包括药物治疗、针灸、中草药疗法等。

通过学习这些技巧,学员可以更好地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第一章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2)

中西医结合第一章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2)

中西医结合第一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2)■考点三尿路感染(淋证)(一)病因: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最常见。

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最常见。

病理:病灶有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间质内有白细胞浸润和小脓肿形成。

(二)中医病机:以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与肝脾密切。

(三)表现1. 急性肾盂肾炎:高热寒战,尿频急痛,排尿困难,肾叩击痛。

2. 膀胱炎:多见于青年妇女,尿频急痛,尿混浊。

(四)检查1. 尿常规:尿WBC>5 个/ 高倍视野。

2. 尿细菌培养: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5 / mL。

(五)抗感染治疗沙星。

2.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常用药物如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必要时联合用药。

氨基糖苷类肾毒性大,应慎用。

(六)中医辨证论治膀胱湿热证———八正散。

肝胆郁热证———丹栀逍遥散合石苇散。

脾肾亏虚,湿热屡犯证———无比山药丸。

肾阴不足,湿热留恋证———知柏地黄丸。

■考点四慢性肾衰竭(癃闭,关格,溺毒,肾劳)(一)诊断:Ccr<80mL / min Scr>133μmol / L1. 肾贮备功能下降期: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至正常的 50% ~ 80% ,血肌酐正常,无症状。

2. 痰质血症期:GFR 减少至正常的 25% ~ 50% ,出现氮质血症。

血肌酐高于正常<450μmol / L,轻度贫血、多尿和夜尿。

3. 肾衰期:GFR 减少至正常的 10% ~ 25% ,血肌酐451 ~ 707μmol / L,贫血明显。

4. 尿毒症期:GFR 减少<10% ,血肌酐>707μmol / L。

临床特点:贫血,尿量增多,夜尿增多;红细胞生成减少→贫血。

(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肾,涉及肺、脾(胃)、肝。

(三)中医辨证论治肾元虚衰,湿浊内蕴。

病位在肾,涉及肺,脾,肝。

本虚证:脾肾气虚证———六君子汤。

脾肾阳虚证———济生肾气丸。

气阴两虚证———参芪地黄汤。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011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代码316)2011-1-13 18:0 【大中小】【我要纠错】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支气管炎要点: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实验室检查7.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并发症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8.诊断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11.辨证论治要点:细目三:支气管哮喘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要点:6.并发症7.实验室检查8.其他检查9.诊断10.鉴别诊断11.西医治疗12.中医治疗细目四:支气管扩张症1.西医病因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7.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辨证论治要点:细目五:呼吸衰竭2.西医病因3.发病机制4.分型要点:1.概念5.慢性呼吸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6.临床表现7.实验室检查8.其他检查9.诊断细目六:肺炎10.西医治疗11.辨证论治1.西医病原学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并发症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要点:8.诊断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11.辨证论治细目七:肺结核1.西医病因2.流行病学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分类7.实验室检查8.其他检查9.诊断10.鉴别诊断要点:11.西医治疗12.辨证论治13.预防细目八: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西医病因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7.早期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辨证论治要点: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细目一:急性心力衰竭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诊断5.西医治疗要点:细目二:慢性心力衰竭1.西医病因2.诱因3.发病机制4.中医病因病机8.其他检查9.诊断13.预防5.心功能分级6.临床表现7.实验室检查10.鉴别诊断11.西医治疗12.辨证论治细目三:心律失常的概述要点:1.常见心律失常的分类2.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细目四:快速心律失常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其他检查6.诊断7.鉴别诊断8.西医治疗9.中医治疗细目五:缓慢性心律失常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其他检查6.诊断7.鉴别诊断8.西医治疗9.中医治疗细目六: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西医病因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诊断7.中西医治疗细目七:高血压病要点:1.概念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8.诊断9.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10.西医治疗11.中医治疗12.预防细目八:心绞痛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其他检查6.诊断7.鉴别诊断8.西医治疗9.中医治疗细目九:心肌梗死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并发症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7.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西医病因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并发症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8.诊断9.鉴别诊断10.中西医治疗要点:细目十一:感染性心内膜炎要点: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并发症7.实验室检查8.其他检查9.诊断10.鉴别诊断11.西医治疗12.中医治疗细目十二:原发性心肌病要点:1.西医病因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7.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十三:病毒性心肌炎要点:1.西医病因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7.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11.预防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胃炎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7.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二:消化性溃疡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并发症7.实验室检查8.其他检查9.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10.鉴别诊断11.西医治疗12.中医治疗细目三:上消化道大出血2.中医病因病机5.其他检查要点:1.西医病因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6.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治疗细目四:溃疡性结肠炎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11.中医治疗要点:1.西医病因8.诊断细目五:胃癌2.病理3.转移途径4.中医病因病机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9.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5.临床表现8.早期诊断10.西医治疗11.中医治疗细目六:原发性肝癌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9.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4.临床表现8.早期诊断10.西医治疗11.辨证论治细目七:肝硬化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6.并发症7.实验室检查8.其他检查10.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5.临床表现9.诊断11.西医治疗12.中医治疗细目八:急性胰腺炎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9.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5.临床表现8.诊断10.西医治疗11.辨证论治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细目一:急性肾小球肾炎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8.诊断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11.辨证论治要点:1.西医病因细目二:慢性肾小球肾炎要点: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8.诊断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11.辨证论治细目三:肾病综合征要点: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8.诊断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11.辨证论治细目四:尿路感染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3.易感因素5.临床表现6.实验室检查8.诊断11.中医治疗2.病原体4.感染途径7.其他检查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细目五:急性肾衰竭2.发病机制3.病理5.临床表现6.实验室检查8.诊断11.中医治疗要点:1.西医病因4.中医病因病机7.其他检查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细目六:慢性肾衰竭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4.临床表现7.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第五单元血液系统疾病细目一:缺铁性贫血2.西医病因要点:1.铁的代谢3.发病机制4.中医病因病机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9.鉴别诊断5.临床表现8.诊断10.西医治疗11.中医治疗细目二:再生障碍性贫血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要点:4.临床表现7.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三:输血和输血反应2.输血的禁忌证要点:1.输血的适应证3.常见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4.输血反应的处理细目四:溶血性贫血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要点:4.临床表现7.诊断9.西医治疗10.辨证论治11.预防细目五:白血病的概述2.中医病因病机要点:1.西医病因细目六:急性白血病要点:1.分类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4.其他检查5.诊断6.鉴别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治疗细目七: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要点:1.临床表现2.实验室检查3.其他检查4.诊断5.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治疗细目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7.鉴别诊断要点: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诊断8.西医治疗9.辨证论治细目九: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要点:5.实验室检查6.诊断7.鉴别诊断4.临床表现8.西医治疗9.中医治疗第六单元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要点:4.临床表现7.诊断9.西医治疗10.辨证论治第七单元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细目一:糖尿病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常见并发症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11.中医治疗要点:8.诊断细目二:血脂异常要点:1.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4.实验室检查5.其他检查3.临床表现6.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治疗细目三: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概述要点:1.正常人水、电解质状况2.正常人水、电解质调节细目四:水、钠代谢失常要点:1.病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诊断要点6.鉴别诊断7.治疗细目五:低钾血症要点:1.病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诊断6.治疗细目六:高钾血症要点:1.病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诊断6.鉴别诊断7.治疗细目七:常见酸碱平衡失常要点:1.判断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正常值2.病因3.发病机制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诊断7.治疗细目八:痛风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要点:4.临床表现7.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第八单元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细目一:类风湿性关节炎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4.临床表现7.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二:系统性红斑狼疮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4.临床表现7.诊断9.西医治疗10.辨证论治11.预防第九单元神经系统疾病细目一:脑血管疾病概述要点:1.脑的血液供应2.脑血液循环的病理生理3.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因4.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细目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其他检查6.诊断7.鉴别诊断8.西医治疗9.中医治疗细目三:脑血栓形成要点:1.西医病因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7.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四:脑栓塞要点:1.西医病因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7.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五:腔隙性梗死要点:1.西医病因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7.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六:脑出血要点:1.西医病因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7.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七:蛛网膜下腔出血要点:1.西医病因2.病理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其他检查6.诊断7.鉴别诊断8.西医治疗9.中医治疗细目八:帕金森病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细目九:癫痫要点:1.西医病因4.临床表现7.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6.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4.临床表现5.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治疗细目十:Alzheimer病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其他检查6.诊断7.鉴别诊断8.治疗要点:细目十一:血管性痴呆要点: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8.诊断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11.中医治疗第十单元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细目一:中毒2.发病机制4.实验室检查5.其他检查7.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3.临床表现6.诊断8.西医治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9.中医治疗细目二:有机磷杀虫药中毒2.发病机制要点:1.西医病因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预防细目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4.临床表现7.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11.预防第十一单元常用诊疗操作技术(熊旭东主编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喘证)1、概念: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2、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COPD(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3、临床表现1)症状:①咳嗽、咳痰和(或)喘息;②逐渐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标志性症状)2)体征:典型体征有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时间延长等4、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FEV1/FVC<70%→存在气流受限,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评价受限严重程度5、分级0级:高危状态,肺功能在正常范围内,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1级:轻度:FEV1/FVC<70%,FEV1占预计值≥80%2级:中度:FEV1/FVC<70%,50%≤FEV1占预计值<80%3级:重度:FEV1/FVC<70%,30%≤FEV1占预计值<50%4级:极重度:FEV1/FVC<70%,FEV1占预计值<30%6、诊断:①吸烟等高危因素病史;②慢支+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③体征:桶状胸;④肺功能异常⑤排除可以引起类似症状和肺功能改变的其他疾病7、并发症:①慢性呼吸衰竭;②自发性气胸;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8、治疗1)稳定期治疗: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类药、茶碱类2)急性加重期治疗(诱因:感染):低流量吸氧(浓度28%~30%)、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祛痰剂9、预防:戒烟是预防慢阻肺最重要的措施10二、支气管哮喘(中医:哮病)1、发病机制: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的本质;气道高反应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2、中医病机:宿根—宿痰伏肺;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3、临床表现1)咳嗽变异型哮喘:顽固性咳嗽为唯一症状,日轻夜重2)运动型哮喘:运动后出现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4、诊断标准【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诊断为哮喘】1)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刺激、病毒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哮鸣音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5)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和体征)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FEV1下降≥20%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绝对值≥200ml③昼夜(或2周)PEF波动率≥20%56、治疗1)消除病因:脱离变应原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办法2)药物治疗①糖皮质激素(ICS):是最有效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但不是最好方法吸入给药是长期抗炎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布地奈德)②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是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沙丁胺醇)③白三烯调节剂:可用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和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的治疗(孟鲁司特)④茶碱类药物:氨茶碱静脉给药主要用于重症和危重症哮喘;缓释茶碱尤适用于夜间哮喘症状的控制3)重度至危重度急性发作期的治疗①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

最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精品收藏)

最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精品收藏)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咳嗽+发热一、三、鉴别诊断疱疹咽峡炎:咽痛、灰白色小丘疹或疱疹咽-结膜热:发热、流泪、畏光一、三、常见的阳性检查血常规检查: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偏低(正常值3。

5~9.5×109/L),淋巴细胞增高(正常值20%~40%)细菌性感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正常值40%~75%)计数增高,甚至核左移一、中医证型中医证型经典症候方剂风寒束表恶寒,无汗,头身痛,脉浮(紧)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表发热,汗出不畅,黄稠痰,舌尖红,脉浮数银翘散、葱豉桔梗汤暑湿伤表身热,酸沉疼痛,闷腻,脉濡数新加香薷饮气虚感发热,疲劳气短,反复,参苏饮冒 舌淡苔白,脉浮无力阴虚感冒 身热,口渴,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加减葳蕤汤 一、西医治疗一般治疗: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症治疗:对乙酰氨基酚、银翘解毒片。

抗菌治疗:青霉素、一代头孢菌素等。

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 PD)COPD 的诊断: COPD=老年人(吸烟史)+咳痰喘+桶状胸+肺功能检查(1)长期慢性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2)接触危险因素(吸烟)(3)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之后, FEV 1/FVC <70% CO PD用药稳定期 加重期 明确原因 戒烟或脱离环境因素 加重原因(是否细菌或病毒感染等) 支气 β2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短效)、沙美特罗(长效)管舒张剂抗胆碱能药异丙托溴铵(短效)、噻托溴铵(长效)茶碱类氨茶碱、多索茶碱吸氧LTOT低流量吸氧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福莫特罗+布地奈德泼尼松龙(口服)甲泼尼龙(静脉)抗生素/根据病原菌确定用药中医证型中医证型经典症候方剂风寒壅肺恶寒,无汗,头身痛,脉浮(紧)麻黄汤+华盖散表寒肺热吐痰粘稠,舌尖红,脉浮数麻杏石甘汤痰热郁肺黄痰夹血,喜冷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桑白皮汤痰浊阻肺痰多,呕吐纳差,舌苔白腻,脉滑濡二陈汤+三子养亲汤肝气乘肺胸胁闷痛,抑郁,脉弦五磨子饮肺气气短声低,自汗,痰少黏,舌生脉散+补虚耗淡红,脉细数或软弱肺汤肾虚不纳肢冷,舌红少津,脉细微沉弱金匮肾气丸+参蛤散正虚喘脱厥脱症参附汤+黑锡丸三、COPD的病因:①吸烟;②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③空气污染;④感染因素;⑤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⑥其他:如机体的内在因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营养不良、气温变化等。

(完整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版)

(完整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版)

一名词解释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狭窄。

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哮喘、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反复发作、加剧,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2 心力衰竭(HF)—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心肌梗死、血液动力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3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4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粘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溃疡,根据发生部位主要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两类。

5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a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6 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疾病,以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弥性漫增生,再生结节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使肝脏逐渐变行、变硬为特征的疾病。

7 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量持续超过150mg,超过350mg为高蛋白尿。

8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

以急性起病,不通程度的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少尿及一过氮质血症为常见的临床表现。

其表现为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以链球菌感染后最为常见。

以儿童多见,青年次之,中老年少见,一般男性发病率高,男女之比约为(2~3):1。

9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不通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

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为基本临床表现,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1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的综合症。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考纲要求中西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溃疡性结肠炎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考点一:急性胃炎(了解)一、西医病因、病理•病因:急性应激;化学性损伤;细菌感染。

•病理:胃黏膜固有层炎症。

中性粒细胞浸润。

•二、中医病因病机:•胃失和降;胃络受损。

•实证三、临床表现•临床特点:急性起病。

•症状:上腹饱胀;隐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嗳气;呕血黑便;腹泻。

•体征:上腹部压痛四、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内镜:胃黏膜充血水肿;渗出;出血;糜烂。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确诊依赖内镜检查。

•鉴别:•胆囊炎:右上腹+油腻+肌紧张+墨菲征+实验室•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六、西医治疗•1:治疗原则:•2:治疗原发病•3:胃复安;东莨菪碱。

•4:补水;纠正电解质紊乱•5:抗生素七:中医辨证论治•寒邪客胃证:香苏散合良附丸•脾胃湿热证:清中汤•食积气滞证:保和丸•肝气犯胃证:柴胡疏肝散加减•胃络瘀阻证: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脾胃虚寒证:黄芪建中汤加减•胃阴不足证: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考点二:慢性胃炎一、西医病因病理(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慢性胃炎可分为慢性浅表性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在认为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

Hp可以造成黏膜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及黏膜的炎症反应。

吸收不良,导致恶性贫血。

(2)自身免疫反应:最终造成胃酸分泌缺乏,维生素B12(3)十二指肠液反流:胆汁和胰酶可以造成胃黏膜的损伤,产生炎症。

(4)其他:还与遗传、年龄、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二)病理在慢性胃炎的病理过程中,病变由黏膜表面向腺区发展,由灶性病变逐渐联合成片,最终腺体萎缩或破坏。

其组织学改变不外乎炎症、萎缩和化生。

二、中医病因病机慢性胃炎的病因以饮食、情志所伤、脾胃虚弱多见。

初起多实,病在气分,久病以虚为主,或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病在血分。

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支气管炎(一)实证1、风寒犯肺证治法:宣肺散寒,化痰止咳方药:三拗汤加减。

2、风热犯肺证治法:清热解表,止咳平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浊阻肺证治法:燥湿化痰,降气止咳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痰热郁肺证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方药:桑白皮汤加减5、寒饮伏肺证治法:温肺化饮,散寒止咳方药:小青龙汤加减(二)虚证1、肺气虚证治法:补肺益气,化痰止咳方药:补肺汤加减2、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健脾,止咳化痰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3、肺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肾,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细目二:支气管哮喘(一)发作期1、寒哮证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2、热哮证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药:定喘汤加减(二)缓解期1、肺虚证治法:补肺固卫方药:玉屏风散加味2、脾虚证治法:健脾化痰方药:六君子汤加味3、肾虚证治法:补肾纳气方药: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细目三:肺炎1、邪犯肺卫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2、痰热壅肺证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止咳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3、热闭心神证治法: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方药:清营汤加减4、阴竭阳脱证治法:益气养阴,回阳固脱方药: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5、正虚邪恋证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细目四:肺结核1、肺阴亏损证治法:滋阴润肺方药:月华丸加减2、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3、气阴耗伤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保真汤加减4、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补阳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散瘀,行气化滞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2、痰湿毒蕴证治法:祛湿化痰,清热解毒方药:导痰汤加减3、阴虚毒热证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4、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细目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急性期1、痰浊壅肺证治法:健脾益肺,化痰降气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2、痰热郁肺证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加减3、痰蒙神窍证治法:涤痰开窍,熄风止痉方药: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4、阳虚水泛证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二)缓解期1、肺肾气虚证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方药:补肺汤加减2、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止咳化痰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细目七:慢性呼吸衰竭1、痰浊阻肺证治法:化痰降气,活血化瘀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2、肺肾气虚证治法:补益肺肾,纳气平喘方药:补肺汤合参蚧散加减3、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肾健脾,化湿利水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4、痰蒙神窍证治法:涤痰开窍,熄风止痉方药: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5、阳微欲脱证治法:益气温阳,固脱救逆方药:独参汤灌服,同时用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循环系统疾病细目一:心功能不全1、心肺气虚证治法:补益心肺方药: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2、气阴亏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加减3、心肾阳虚证治法:温补心肾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肾气丸加减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方药: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5、阳虚水泛证治法: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减6、痰饮阻肺证治法:泻肺化痰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细目二: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1、心神不宁证治法:镇惊定态,养心安神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2、气血不足证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药:归脾汤加减3、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4、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养心安神方药:生脉散加减5、痰火扰心证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6、心脉痰阻证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药:桃仁红花煎加减7、心阳不振证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药:参附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缓慢性心律失常1、心阳不足证治法:温补心阳,通脉定悸方药:人参四逆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2、心肾阳虚治法:温补心肾,温阳利水方药:参附汤合真武汤加减3、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养心通脉方药:炙甘草汤加减4、痰浊阻滞证治法:理气化痰,宁心通脉方药:涤痰汤加减5、心脉痹阻证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细目三:心脏骤停细目四:原发性高血压1、肝阳上亢证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2、痰湿内盛证治法:祛痰降浊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3、瘀血内停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肾,平潜肝阳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5、肾阳虚衰证治法:温补肾阳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细目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细目六:心绞痛1、心血瘀阻证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2、痰浊内阻证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窍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3、阴寒凝滞证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方药: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通脉止痛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5、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药:生脉散合炙甘草汤6、心肾阴虚证治法:滋阴养肾,养心安神方药:左归丸加减7、心肾阳虚证治法:益气壮阳,温络止痛方药:参附汤合右归丸加减细目七:心肌梗死1、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2、寒凝心脉证治法:散寒宣痹,芳香温通方药:当归四逆汤合苏合香丸加减3、痰瘀互结证治法:豁痰活血,理气止痛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祛痰止痛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5、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通脉止痛方药:生脉散合左归饮加减6、阳虚水泛证治法:温阳利水,通脉止痛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7、心阳欲脱证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减细目八: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方药:炙甘草汤加减2、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养心,活血通脉方药:独参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3、心肾阳虚证治法:温补心肾,化气行水方药:参附汤合五苓散加减4、阳虚水泛证治法:温肾助阳,泻肺行水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5、心阳虚脱证治法:补虚固脱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消化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胃炎1、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脾胃虚弱证治法:健脾益气,温中和胃方药:四君子汤加减3、脾胃湿热证治法:清利湿热,醒脾化浊方药:三仁汤加减4、胃阴不足证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方药:益胃汤加减5、胃络瘀血证治法:化痰通络,和胃止痛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细目二:消化性溃疡1、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加减2、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3、胃阴不足证治法:健脾养阴,益胃止痛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4、肝胃郁热证治法:清胃泄热,疏肝理气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5、胃络瘀阻证治法:活血化痰,通络和胃方药: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加减细目三:胃癌1、痰气交阻证治法:理气化痰,消食散结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2、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3、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散寒,健脾益气方药:理中汤合四君子汤加味4、胃热伤阴证治法:清热和胃,养阴润燥方药:玉女煎加减5、痰毒内阻证治法:理气活血,软坚消积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6、痰湿阻胃证治法:燥湿健脾,消痰和胃方药:开郁二陈汤加减7、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和营方药:八珍汤加减细目四:肝硬化1、气滞湿阻证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利湿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2、寒湿困脾证治法:温中散寒,行气利水方药:实脾饮加减3、湿热蕴脾证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4、肝脾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化气行水方药:调营饮加减5、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肾补脾,化气利水方药: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6、肝肾阴虚证治法:滋养肝肾,化气利水方药: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细目五:原发性肝癌1、气滞血瘀证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2、湿热瘀毒证治法:清利湿热,化瘀解毒方药: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3、肝肾阴虚证治法:养阴柔肝,软坚散结方药:滋水清肝饮合鳖甲煎丸加减细目六:急性胰腺炎1、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利胆,行气止痛方药:小柴胡汤加减2、肝胆湿热证治法:清利肝胆湿热方药: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3、肠胃热结证治法:通腑泻热,行气止痛方药:大承气汤加减细目七:上消化道出血1、胃中积热证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2、肝火犯胃证治法:泻肝清胃,降逆止血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3、脾不统血证治法:益气健脾,养血止血方药:归脾汤加减4、气随血脱证治法:益气摄血,回阳固脱方药:独参汤或四味回阳饮加减泌尿系统疾病细目一:急性肾小球肾炎(一)急性期1、风寒束肺,风水相搏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行水方药:麻黄汤合五苓散加减2、风热犯肺,水邪内停证治法:散风清热,宣肺行水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3、热毒内归,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4、脾肾亏虚,水气泛溢证治法:健脾渗湿,通阳利水方药:五皮饮合五苓散加减5、肺肾不足,水湿停滞证治法:益气扶正,利水消肿方药:防己黄芪汤加减(二)恢复期1、脾气虚弱证治法:健脾益气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2、肺肾气阴两虚证治法:补肺肾,益气阴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细目二:慢性肾小球肾炎(一)本证1、脾肾气虚证治法:补气健脾益肾方药:异功散加味2、肺肾气虚证治法:补益肺肾方药: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3、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方药:附子理中丸或济生肾气丸加减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养肝肾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5、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二)标证1、水湿证治法:利水消肿方药: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2、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方药:三仁汤加减3、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4、湿浊证治法:健脾化湿泄浊方药:胃苓汤加减细目三:肾病综合征1、风水相搏证治法:疏风解表,宣肺利水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2、湿毒浸淫证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证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内蕴证治法:清热利湿,利水消肿方药:疏凿饮子加减5、脾虚湿困证治法:温运脾阳,利水消肿方药:实脾饮加减6、肾阳衰微证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7、肾阴亏虚证治法:滋补肾阴,兼利水湿方药:左归丸加泽泻、茯苓、冬葵子细目四:尿路感染1、膀胱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方药:八正散加减2、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3、脾肾亏虚,湿热屡犯证治法:健脾补肾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4、肾阴不足,湿热留恋证治法:滋阴益肾,清热通淋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细目五:慢性肾功能不全(一)本虚证1、脾肾气虚证治法:补气健脾益肾方药:六君子汤加减2、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3、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肾平肝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5、阴阳两虚证治法:温扶元阳,补益真阴方药:全鹿丸加减(二)标实证1、湿浊证治法:和中降逆,化湿泄浊方药: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2、湿热证治法:中焦湿热宜青化和中;下焦湿热宜清利湿热方药:中焦湿热者以黄连温胆汤加减下焦湿热以知柏地黄丸或二妙丸3、水气证治法:利水消肿方药:五皮饮或五苓散加减4、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桃红四物汤或当归芍药散加减5、肝风证治法:镇肝熄风方药:天麻钩藤汤加减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细目一:缺铁性贫血1、脾胃虚弱证治法:健脾和胃,益气养血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2、心脾两虚证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方药: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3、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方药:八珍汤合无比山药丸加减4、虫积证治法:杀虫消积,补益气血方药:化虫丸合八珍汤加减细目二:再生障碍性贫血1、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肾,益气养血方药:左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2、肾阳虚证治法:补肾助阳,益气养血方药: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3、肾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助阳,益气补血方药:左归丸、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4、肾虚血瘀证治法:补肾活血方药:六味地黄丸或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5、气血两虚证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八珍汤加减6、热毒壅盛证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养阴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细目三: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1、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方药:归脾汤加减2、脾肾亏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方药:黄芪建中汤合右归丸加减3、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加减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肾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5、外感温热证治法:清热解毒,滋阴凉血方药:犀角地黄汤合玉女煎加减细目四:白血病细目五:急性白血病1、热毒炽盛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药:黄连解毒汤合清营汤加减2、痰热瘀阻证治法:清热化痰,活血散结方药: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3、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凉血解毒方药: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4、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方药:五阴煎加味5、湿热内蕴证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味细目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阴虚内热证治法:滋阴清热,解毒祛瘀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2、瘀血内阻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3、气血两虚证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八珍汤加减4、热毒壅盛证治法: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扶正祛邪方药: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细目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血热妄行证治法:清热凉血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2、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清热止血方药:茜根散或玉女煎加减3、气不摄血证治法:益气摄血,健脾养血方药:归脾汤加减4、瘀血内阻证治法:活血化瘀止血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细目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气滞痰凝证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药: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2、肝火旺盛证治法:清肝泻火,清瘿散结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3、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清瘿散结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4、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消瘿散结方药:生脉散加味细目二:糖尿病(一)无症状期治法:滋养肾阴方药:麦味地黄汤加减(二)症状期1、阴虚燥热期(1)上消(肺热津伤证)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消渴方加减(2)中消(胃热炽盛证)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药:玉女煎加减(3)下消(肾阴亏虚证)治法:滋阴固肾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2、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3、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摄方药:肾气丸加减4、痰瘀互结证治法:活血化瘀祛痰方药:平胃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5、脉络瘀阻证治法:活血通络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细目三: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风湿性疾病细目一:风湿热1、风寒湿阻证治法:祛风化湿,散寒宣痹方药: 痹汤加减2、热邪痹阻证治法:清热宣痹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加减3、气血两虚,寒湿阻滞证治法:温补气血,宣痹止痛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4、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宣痹止痛方药:五阴煎加减细目二:类风湿关节炎(一)活动期1、湿热痹阻证治法: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方药:四妙丸加减2、阴虚内热证治法:养阴清热,祛风通络方药:丁氏清络饮加减3、寒热错杂证治法:祛风散寒,清热化湿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二)缓解期1、痰瘀互结,经脉痹阻证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方药:身痛逐瘀汤合指迷茯苓丸加减2、肝肾亏损,邪痹筋骨证治法: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通经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细目三:系统性红斑狼疮1、气营热盛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2、阴虚内热证治法:养阴清热方药:玉女煎合增液汤加减3、热郁积饮证治法:清热饮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泻白散加减4、瘀热痹阻证治法: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5、脾肾两虚证治法:滋肾填精,健脾利水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6、气血两亏证治法:益气养血方药:八珍汤加减7、脑虚瘀热证治法:清心开窍方药: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8、瘀热伤肝证治法:疏肝清热,凉血活血方药:茵陈蒿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神经系统疾病细目一:癫痫1、风痰上扰证治法:涤痰熄风,开窍定痫方药:定痫丸2、痰热内扰证治法:清热化痰,熄风定痫方药:黄连温胆汤3、肝郁痰火证治法:清肝泻火,化痰熄风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4、瘀阻清窍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熄风方药:通窍活血汤5、脾虚痰湿证治法:健脾和胃,化痰熄风方药:醒脾汤6、肝肾阴虚证治法:补益肝肾,育阴熄风方药:左归丸细目二:急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治法:平肝熄风,育阴潜阳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2、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治法:补气养血,活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3、痰瘀互结,阻滞脉络证治法:豁痰化瘀,通经活络方药: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二)脑血栓形成1、肝阳暴亢,风阳上扰证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2、风痰瘀血,阻痹络脉证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方药:真方白丸子加减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治法:通腑泄热,化痰理气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养血,化痰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5、阴虚风动证治法:育阴潜阳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6、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证治法:祛风通络,养血合营方药:大秦艽汤加减7、痰热内闭清窍证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方药:首先灌服(或鼻饲)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辛凉开窍,继用羚羊角汤加减8、痰湿壅闭心神证治法:辛温开窍,豁痰熄风方药:急用苏合香丸灌服,继用涤痰汤加减9、元气败脱,心神涣散证治法:益气回阳,救阴固脱方药:立即用大剂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细目一:急性中毒总论细目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一)急性中毒1、肝风痰浊证治法:芳香化浊,豁痰开窍,平肝熄风方药:涤痰汤加减2、阴竭阳脱证治法:益气敛阴,回阳固脱方药:生脉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二)中毒后发病1、痰浊滞留证治法:芳香化浊,豁痰开窍方药:藿兰苍荷汤加减2、气虚痰瘀阻络证治法:益气活血,化痰通窍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细目三: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内科常见危重病细目一:休克(一)脓毒性休克的中医辨证论治1、肺源欲绝证治法:凉血解毒,清络育阴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加减2、腑实热厥证治法:通腑泄热,急下存阴方药:大承气汤加减3、三焦俱急证治法:开肺通肠,急救肾水方药:小承气汤合小陷胸汤加减4、气阴枯竭证治法:滋养阴精,敛汗潜阳方药:救逆汤加减5、寒中三阴证治法: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方药:回阳救急汤加减(二)心源性休克的中医辨证论治1、阳气欲脱证治法:扶阳救逆,益气固脱方药:回阳救急汤加减2、脏虚阴竭证治法:敛阴救逆,急固真元方药:生脉散加减3、血瘀气脱证治法:化瘀通络,补齐固脱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4、阴竭阳脱证治法:急固元阳,速敛真阴方药:参附汤合四逆汤加减(三)过敏性休克1、元阳骤脱证治法:峻补元阳,救逆固脱方药:回阳救急汤加减2、阴竭阳脱证治法:敛阴救液,益元固脱方药:生脉散合大定风珠加减3、肺绝气脱证治法:温阳救肺,补气固脱方药:参附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细目二:急性心力衰竭1、心肺气虚证治法:补益心肺方药: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2、气阴亏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加减3、心肾阳虚证治法:温补心肾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肾气丸加减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方药: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5、阳虚水泛证治法: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减6、痰饮阻肺证治法:泻肺化痰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细目三:急性肾衰竭(一)少尿期1、热毒炽盛证治法:泻火解毒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