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完整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支气管炎(一)实证1、风寒犯肺证治法:宣肺散寒,化痰止咳方药:三拗汤加减。

2、风热犯肺证治法:清热解表,止咳平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浊阻肺证治法:燥湿化痰,降气止咳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痰热郁肺证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方药:桑白皮汤加减5、寒饮伏肺证治法:温肺化饮,散寒止咳方药:小青龙汤加减(二)虚证1、肺气虚证治法:补肺益气,化痰止咳方药:补肺汤加减2、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健脾,止咳化痰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3、肺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肾,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细目二:支气管哮喘(一)发作期1、寒哮证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2、热哮证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药:定喘汤加减(二)缓解期1、肺虚证治法:补肺固卫方药:玉屏风散加味2、脾虚证治法:健脾化痰方药:六君子汤加味3、肾虚证治法:补肾纳气方药: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细目三:肺炎1、邪犯肺卫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2、痰热壅肺证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止咳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3、热闭心神证治法: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方药:清营汤加减4、阴竭阳脱证治法:益气养阴,回阳固脱方药: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5、正虚邪恋证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细目四:肺结核1、肺阴亏损证治法:滋阴润肺方药:月华丸加减2、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3、气阴耗伤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保真汤加减4、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补阳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散瘀,行气化滞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2、痰湿毒蕴证治法:祛湿化痰,清热解毒方药:导痰汤加减3、阴虚毒热证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4、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细目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急性期1、痰浊壅肺证治法:健脾益肺,化痰降气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2、痰热郁肺证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加减3、痰蒙神窍证治法:涤痰开窍,熄风止痉方药: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4、阳虚水泛证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二)缓解期1、肺肾气虚证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方药:补肺汤加减2、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止咳化痰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细目七:慢性呼吸衰竭1、痰浊阻肺证治法:化痰降气,活血化瘀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2、肺肾气虚证治法:补益肺肾,纳气平喘方药:补肺汤合参蚧散加减3、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肾健脾,化湿利水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4、痰蒙神窍证治法:涤痰开窍,熄风止痉方药: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5、阳微欲脱证治法:益气温阳,固脱救逆方药:独参汤灌服,同时用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循环系统疾病细目一:心功能不全1、心肺气虚证治法:补益心肺方药: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2、气阴亏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加减3、心肾阳虚证治法:温补心肾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肾气丸加减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方药: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5、阳虚水泛证治法: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减6、痰饮阻肺证治法:泻肺化痰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细目二: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1、心神不宁证治法:镇惊定态,养心安神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2、气血不足证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药:归脾汤加减3、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4、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养心安神方药:生脉散加减5、痰火扰心证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6、心脉痰阻证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药:桃仁红花煎加减7、心阳不振证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药:参附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缓慢性心律失常1、心阳不足证治法:温补心阳,通脉定悸方药:人参四逆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2、心肾阳虚治法:温补心肾,温阳利水方药:参附汤合真武汤加减3、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养心通脉方药:炙甘草汤加减4、痰浊阻滞证治法:理气化痰,宁心通脉方药:涤痰汤加减5、心脉痹阻证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细目三:心脏骤停细目四:原发性高血压1、肝阳上亢证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2、痰湿内盛证治法:祛痰降浊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3、瘀血内停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肾,平潜肝阳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5、肾阳虚衰证治法:温补肾阳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细目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细目六:心绞痛1、心血瘀阻证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2、痰浊内阻证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窍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3、阴寒凝滞证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方药: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通脉止痛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5、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药:生脉散合炙甘草汤6、心肾阴虚证治法:滋阴养肾,养心安神方药:左归丸加减7、心肾阳虚证治法:益气壮阳,温络止痛方药:参附汤合右归丸加减细目七:心肌梗死1、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2、寒凝心脉证治法:散寒宣痹,芳香温通方药:当归四逆汤合苏合香丸加减3、痰瘀互结证治法:豁痰活血,理气止痛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祛痰止痛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5、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通脉止痛方药:生脉散合左归饮加减6、阳虚水泛证治法:温阳利水,通脉止痛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7、心阳欲脱证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减细目八: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方药:炙甘草汤加减2、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养心,活血通脉方药:独参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3、心肾阳虚证治法:温补心肾,化气行水方药:参附汤合五苓散加减4、阳虚水泛证治法:温肾助阳,泻肺行水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5、心阳虚脱证治法:补虚固脱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消化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胃炎1、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脾胃虚弱证治法:健脾益气,温中和胃方药:四君子汤加减3、脾胃湿热证治法:清利湿热,醒脾化浊方药:三仁汤加减4、胃阴不足证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方药:益胃汤加减5、胃络瘀血证治法:化痰通络,和胃止痛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细目二:消化性溃疡1、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加减2、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3、胃阴不足证治法:健脾养阴,益胃止痛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4、肝胃郁热证治法:清胃泄热,疏肝理气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5、胃络瘀阻证治法:活血化痰,通络和胃方药: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加减细目三:胃癌1、痰气交阻证治法:理气化痰,消食散结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2、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3、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散寒,健脾益气方药:理中汤合四君子汤加味4、胃热伤阴证治法:清热和胃,养阴润燥方药:玉女煎加减5、痰毒内阻证治法:理气活血,软坚消积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6、痰湿阻胃证治法:燥湿健脾,消痰和胃方药:开郁二陈汤加减7、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和营方药:八珍汤加减细目四:肝硬化1、气滞湿阻证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利湿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2、寒湿困脾证治法:温中散寒,行气利水方药:实脾饮加减3、湿热蕴脾证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4、肝脾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化气行水方药:调营饮加减5、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肾补脾,化气利水方药: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6、肝肾阴虚证治法:滋养肝肾,化气利水方药: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细目五:原发性肝癌1、气滞血瘀证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2、湿热瘀毒证治法:清利湿热,化瘀解毒方药: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3、肝肾阴虚证治法:养阴柔肝,软坚散结方药:滋水清肝饮合鳖甲煎丸加减细目六:急性胰腺炎1、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利胆,行气止痛方药:小柴胡汤加减2、肝胆湿热证治法:清利肝胆湿热方药: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3、肠胃热结证治法:通腑泻热,行气止痛方药:大承气汤加减细目七:上消化道出血1、胃中积热证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2、肝火犯胃证治法:泻肝清胃,降逆止血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3、脾不统血证治法:益气健脾,养血止血方药:归脾汤加减4、气随血脱证治法:益气摄血,回阳固脱方药:独参汤或四味回阳饮加减泌尿系统疾病细目一:急性肾小球肾炎(一)急性期1、风寒束肺,风水相搏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行水方药:麻黄汤合五苓散加减2、风热犯肺,水邪内停证治法:散风清热,宣肺行水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3、热毒内归,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4、脾肾亏虚,水气泛溢证治法:健脾渗湿,通阳利水方药:五皮饮合五苓散加减5、肺肾不足,水湿停滞证治法:益气扶正,利水消肿方药:防己黄芪汤加减(二)恢复期1、脾气虚弱证治法:健脾益气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2、肺肾气阴两虚证治法:补肺肾,益气阴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细目二:慢性肾小球肾炎(一)本证1、脾肾气虚证治法:补气健脾益肾方药:异功散加味2、肺肾气虚证治法:补益肺肾方药: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3、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方药:附子理中丸或济生肾气丸加减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养肝肾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5、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二)标证1、水湿证治法:利水消肿方药: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2、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方药:三仁汤加减3、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4、湿浊证治法:健脾化湿泄浊方药:胃苓汤加减细目三:肾病综合征1、风水相搏证治法:疏风解表,宣肺利水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2、湿毒浸淫证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证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内蕴证治法:清热利湿,利水消肿方药:疏凿饮子加减5、脾虚湿困证治法:温运脾阳,利水消肿方药:实脾饮加减6、肾阳衰微证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7、肾阴亏虚证治法:滋补肾阴,兼利水湿方药:左归丸加泽泻、茯苓、冬葵子细目四:尿路感染1、膀胱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方药:八正散加减2、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3、脾肾亏虚,湿热屡犯证治法:健脾补肾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4、肾阴不足,湿热留恋证治法:滋阴益肾,清热通淋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细目五:慢性肾功能不全(一)本虚证1、脾肾气虚证治法:补气健脾益肾方药:六君子汤加减2、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3、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肾平肝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5、阴阳两虚证治法:温扶元阳,补益真阴方药:全鹿丸加减(二)标实证1、湿浊证治法:和中降逆,化湿泄浊方药: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2、湿热证治法:中焦湿热宜青化和中;下焦湿热宜清利湿热方药:中焦湿热者以黄连温胆汤加减下焦湿热以知柏地黄丸或二妙丸3、水气证治法:利水消肿方药:五皮饮或五苓散加减4、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桃红四物汤或当归芍药散加减5、肝风证治法:镇肝熄风方药:天麻钩藤汤加减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细目一:缺铁性贫血1、脾胃虚弱证治法:健脾和胃,益气养血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2、心脾两虚证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方药: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3、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方药:八珍汤合无比山药丸加减4、虫积证治法:杀虫消积,补益气血方药:化虫丸合八珍汤加减细目二:再生障碍性贫血1、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肾,益气养血方药:左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2、肾阳虚证治法:补肾助阳,益气养血方药: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3、肾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助阳,益气补血方药:左归丸、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4、肾虚血瘀证治法:补肾活血方药:六味地黄丸或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5、气血两虚证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八珍汤加减6、热毒壅盛证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养阴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细目三: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1、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方药:归脾汤加减2、脾肾亏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方药:黄芪建中汤合右归丸加减3、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加减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肾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5、外感温热证治法:清热解毒,滋阴凉血方药:犀角地黄汤合玉女煎加减细目四:白血病细目五:急性白血病1、热毒炽盛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药:黄连解毒汤合清营汤加减2、痰热瘀阻证治法:清热化痰,活血散结方药: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3、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凉血解毒方药: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4、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方药:五阴煎加味5、湿热内蕴证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味细目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阴虚内热证治法:滋阴清热,解毒祛瘀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2、瘀血内阻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3、气血两虚证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八珍汤加减4、热毒壅盛证治法: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扶正祛邪方药: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细目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血热妄行证治法:清热凉血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2、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清热止血方药:茜根散或玉女煎加减3、气不摄血证治法:益气摄血,健脾养血方药:归脾汤加减4、瘀血内阻证治法:活血化瘀止血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细目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气滞痰凝证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药: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2、肝火旺盛证治法:清肝泻火,清瘿散结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3、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清瘿散结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4、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消瘿散结方药:生脉散加味细目二:糖尿病(一)无症状期治法:滋养肾阴方药:麦味地黄汤加减(二)症状期1、阴虚燥热期(1)上消(肺热津伤证)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消渴方加减(2)中消(胃热炽盛证)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药:玉女煎加减(3)下消(肾阴亏虚证)治法:滋阴固肾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2、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3、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摄方药:肾气丸加减4、痰瘀互结证治法:活血化瘀祛痰方药:平胃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5、脉络瘀阻证治法:活血通络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细目三: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风湿性疾病细目一:风湿热1、风寒湿阻证治法:祛风化湿,散寒宣痹方药: 痹汤加减2、热邪痹阻证治法:清热宣痹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加减3、气血两虚,寒湿阻滞证治法:温补气血,宣痹止痛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4、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宣痹止痛方药:五阴煎加减细目二:类风湿关节炎(一)活动期1、湿热痹阻证治法: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方药:四妙丸加减2、阴虚内热证治法:养阴清热,祛风通络方药:丁氏清络饮加减3、寒热错杂证治法:祛风散寒,清热化湿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二)缓解期1、痰瘀互结,经脉痹阻证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方药:身痛逐瘀汤合指迷茯苓丸加减2、肝肾亏损,邪痹筋骨证治法: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通经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细目三:系统性红斑狼疮1、气营热盛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2、阴虚内热证治法:养阴清热方药:玉女煎合增液汤加减3、热郁积饮证治法:清热饮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泻白散加减4、瘀热痹阻证治法: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5、脾肾两虚证治法:滋肾填精,健脾利水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6、气血两亏证治法:益气养血方药:八珍汤加减7、脑虚瘀热证治法:清心开窍方药: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8、瘀热伤肝证治法:疏肝清热,凉血活血方药:茵陈蒿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神经系统疾病细目一:癫痫1、风痰上扰证治法:涤痰熄风,开窍定痫方药:定痫丸2、痰热内扰证治法:清热化痰,熄风定痫方药:黄连温胆汤3、肝郁痰火证治法:清肝泻火,化痰熄风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4、瘀阻清窍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熄风方药:通窍活血汤5、脾虚痰湿证治法:健脾和胃,化痰熄风方药:醒脾汤6、肝肾阴虚证治法:补益肝肾,育阴熄风方药:左归丸细目二:急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治法:平肝熄风,育阴潜阳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2、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治法:补气养血,活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3、痰瘀互结,阻滞脉络证治法:豁痰化瘀,通经活络方药: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二)脑血栓形成1、肝阳暴亢,风阳上扰证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2、风痰瘀血,阻痹络脉证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方药:真方白丸子加减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治法:通腑泄热,化痰理气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养血,化痰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5、阴虚风动证治法:育阴潜阳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6、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证治法:祛风通络,养血合营方药:大秦艽汤加减7、痰热内闭清窍证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方药:首先灌服(或鼻饲)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辛凉开窍,继用羚羊角汤加减8、痰湿壅闭心神证治法:辛温开窍,豁痰熄风方药:急用苏合香丸灌服,继用涤痰汤加减9、元气败脱,心神涣散证治法:益气回阳,救阴固脱方药:立即用大剂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细目一:急性中毒总论细目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一)急性中毒1、肝风痰浊证治法:芳香化浊,豁痰开窍,平肝熄风方药:涤痰汤加减2、阴竭阳脱证治法:益气敛阴,回阳固脱方药:生脉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二)中毒后发病1、痰浊滞留证治法:芳香化浊,豁痰开窍方药:藿兰苍荷汤加减2、气虚痰瘀阻络证治法:益气活血,化痰通窍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细目三: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内科常见危重病细目一:休克(一)脓毒性休克的中医辨证论治1、肺源欲绝证治法:凉血解毒,清络育阴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加减2、腑实热厥证治法:通腑泄热,急下存阴方药:大承气汤加减3、三焦俱急证治法:开肺通肠,急救肾水方药:小承气汤合小陷胸汤加减4、气阴枯竭证治法:滋养阴精,敛汗潜阳方药:救逆汤加减5、寒中三阴证治法: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方药:回阳救急汤加减(二)心源性休克的中医辨证论治1、阳气欲脱证治法:扶阳救逆,益气固脱方药:回阳救急汤加减2、脏虚阴竭证治法:敛阴救逆,急固真元方药:生脉散加减3、血瘀气脱证治法:化瘀通络,补齐固脱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4、阴竭阳脱证治法:急固元阳,速敛真阴方药:参附汤合四逆汤加减(三)过敏性休克1、元阳骤脱证治法:峻补元阳,救逆固脱方药:回阳救急汤加减2、阴竭阳脱证治法:敛阴救液,益元固脱方药:生脉散合大定风珠加减3、肺绝气脱证治法:温阳救肺,补气固脱方药:参附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细目二:急性心力衰竭1、心肺气虚证治法:补益心肺方药: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2、气阴亏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加减3、心肾阳虚证治法:温补心肾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肾气丸加减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方药: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5、阳虚水泛证治法: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减6、痰饮阻肺证治法:泻肺化痰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细目三:急性肾衰竭(一)少尿期1、热毒炽盛证治法:泻火解毒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味。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细目七:脑出血
要点:
1.西医病因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3.常见酸碱平衡失调
(一)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及治疗
第七单元风湿性疾病
细目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要点: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及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三: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要点:
1.西医病因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三:糖尿病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及分类
4.并发症
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三:消化性溃疡
要点:
1.西医病因、病理变化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四:胃癌
要点: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一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1.临床表现:①慢性咳嗽;②咳痰;③气短或呼吸困难;④喘息、胸闷。

2.并发症:①慢性呼吸衰竭;②自发性气胸;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诊断:做出COPD的诊断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之后FEV1/FVC<70%表明存在气流受限,即可诊断COPD。

4.西医治疗: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抗胆碱能药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茶碱类。

5.中医辨证论治外寒内饮证——小青龙汤加减。

痰浊阻肺证——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痰蒙神窍证——涤痰汤、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加减。

肺脾气虚证——生脉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阳虚水泛证——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1.中医病机:宿根——宿痰伏肺。

2.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

3.表现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小时。

发作时X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

4.西医治疗(1)β2受体激动剂——首选。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

(2)茶碱类(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

(3)抗胆碱药——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

(4)激素——抑制炎症细胞趋化、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质的释放,减少组胺的形成。

5.中医辨证论治发作期:寒哮证——射干麻黄汤。

热哮证——定喘汤。

缓解期:肺虚——玉屏风散。

脾虚——六君子汤。

肾虚——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一)病因病理肺炎链球菌肺炎病理改变分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

(三)表现:1.细菌性肺炎(1)肺炎球菌肺炎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呼吸困难→休克肺→中毒肺。

肺实变时有叩浊音、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

并发症少见。

(2)葡萄球菌肺炎高热,咳嗽,粉红色乳状痰,伴全身毒血症→循环衰竭。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支气管炎要点:1.西医病因及中医病因病机2.诊断3.西医治疗4.辨证论治细目二:支气管哮喘要点:1.西医病因、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诊断,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4.西医治疗5.辨证论治细目三:肺炎球菌肺炎要点:1.分类2.西医病原学、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并发症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细目四:肺结核要点:1.西医病原学、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2.流行病学3.临床表现4.诊断及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7.预防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3.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5.辨证论治细目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要点:1.西医病因、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及并发症3.诊断4.西医治疗5.辨证论治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心功能不全要点:1.西医病因、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诊断4.西医治疗5.辨证论治6.预防细目二:心律失常要点:室性早搏、室上必心动过速、心房纤颤的诊断及治疗细目三:原发性高血压要点:1.西医相关发病因素、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诊断及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5.辨证论治6.预防细目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要点:1.定义2.危险因素3.西医分型细目五:心绞痛要点:1.西医病因、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诊断及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7.预防细目六:心肌梗死要点:1.西医病因、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表现4.诊断及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细目一:胃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诊断及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细目二:消化性溃疡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诊断及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细目三:胃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早期诊断5.辨证论治细目四:肝硬化要点:1.西医病因、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并发症3.诊断及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5.辨证论治细目五:原发性肝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5.辨证论治细目六:急性胰腺炎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诊断4.西医治疗5.辨证论治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细目一:急性肾小球肾炎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细目二:慢性肾小球肾炎要点:1.西医病因、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细目三:肾病综合征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细目四:尿路感染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病原体及感染途径3.临床表现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辨证论治细目五:慢性肾功能不全要点:1.西医病因、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及肾功能分期3.诊断依据4.西医治疗5.辨证论治第五单元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细目一:缺铁性贫血要点:1.西医病因、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细目二:再生障碍性贫血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7.预防细目三:急性白血病要点:1.临床表现2.实验室检查3.诊断4.西医治疗5.辨证论治细目四: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要点:1.临床表现2.实验室检查3.诊断4.西医治疗5.辨证论治细目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点:1.西医病因、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4.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第六单元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细目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要点:1.西医病因、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细目二:糖尿病要点:1.西医病因、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及分类3.常见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辨证论治8.预防第七单元风湿性疾病细目一:风湿热要点:1.西医病因、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4.诊断及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细目二:类风湿性关节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4.诊断及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第八单元神经系统疾病细目一:癫痫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辨证论治细目二:急性脑血管病要点:1.西医病因、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脑血栓形成(3)脑栓塞(4)脑出血(5)蛛网膜下腔出血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第九单元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细目一:急性中毒总论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处理原则细目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治疗要点细目三: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西医治疗。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与分级3.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支气管哮喘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及控制水平分期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肺炎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肺结核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8.预防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和分类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并发症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慢性呼吸衰竭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细目一:心力衰竭要点:1.基本病因与诱因2.病理生理3.临床分型4.心力衰竭分期及心功能分级细目二:急性心力衰竭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西医治疗细目三:慢性心力衰竭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心律失常要点:1.发生机制2.心律失常的分类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细目五:快速性心律失常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心电图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1.定义和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检查4.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7.预防细目八:原发性高血压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血压分级及危险分层)6.鉴别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辨证论治9.预防细目九: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要点:1.危险因素2.西医分型3.冠心病一级与二级预防细目十:心绞痛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十一:心肌梗死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8.预防细目十二:心脏瓣膜病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十三:病毒性心肌炎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细目一:急性胃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机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慢性胃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机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消化性溃疡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变化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胃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及转移途径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肝硬化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原发性肝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溃疡性结肠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上消化道出血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尿路感染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急性肾衰竭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细目五:慢性肾衰竭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肾功能分期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五单元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细目一:缺铁性贫血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再生障碍性贫血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7.预防细目四:急性白血病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医学|教育网搜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六单元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细目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辨证论治细目二:亚急性甲状腺炎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糖尿病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分类4.并发症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辨证论治9.预防细目四: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要点:1.水、钠代谢失常(一)西医病因、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诊断及治疗2.钾代谢失常(一)西医病因、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诊断及治疗3.常见酸碱平衡失调(一)西医病因、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诊断及治疗第七单元风湿性疾病细目一:类风湿性关节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系统性红斑狼疮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脑血栓形成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脑栓塞要点:1.西医病因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7.预防细目六:腔隙性梗死要点:1.西医病因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脑出血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蛛网膜下腔出血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九:血管性痴呆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十:Alzheimer病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十一:帕金森病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九单元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细目一:急性中毒总论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西医治疗原则细目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要点:1.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和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细目三: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要点:1.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和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细目四: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要点:1.病因与中毒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西医治疗第十单元内科常见危重症细目一:休克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2.休克分类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中暑要点:1.病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诊断及鉴别诊断5.治疗第十一单元肺系病证细目一:感冒要点:1.感冒的概念2.感冒的病因病机3.感冒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感冒的辨证论治细目二:喘证要点:1.喘证的概念2.喘证的病因病机3.喘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喘证的辨证论治第十二单元心系病症细目一:不寐要点:1.不寐的概念2.不寐的病因病机3.不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不寐的辨证论治细目二:厥证要点:1.厥证的概念2.厥证的病因病机3.厥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厥证的辨证论治第十三单元脾系病症细目一:痞满要点:1.痞满的概念2.痞满的病因病机3.痞满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痞满的辨证论治细目二:腹痛要点:1.腹痛的概念2.腹痛的病因病机3.腹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腹痛的辨证论治细目三:泄泻要点:1.泄泻的概念2.泄泻的病因病机3.泄泻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泄泻的辨证论治细目四:便秘要点:1.便秘的概念2.便秘的病因病机3.便秘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便秘的辨证论治第十四单元肝系病症细目一:胁痛要点:1.胁痛的概念2.胁痛的病因病机3.胁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胁痛的辨证论治细目二:积聚要点:1.积聚的概念2.积聚的病因病机3.积聚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积与聚主症特点与病机异同5.积聚的辨证论治细目三:鼓胀要点:1.鼓胀的概念2.鼓胀的病因病机3.鼓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鼓胀的辨证论治细目四:眩晕要点:1.眩晕的概念2.眩晕的病因病机3.眩晕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眩晕的辨证论治第十五单元肾系病症细目:水肿要点:1.水肿的概念2.水肿的病因病机3.水肿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水肿的辨证论治第十六单元气血津液病证细目一:郁证要点:1.郁证的概念2.郁证的病因病机3.郁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郁证的辨证论治细目二:血证要点:1.血证的概念2.血证的病因病机3.血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血证的辨证论治细目三: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病因病机3.痰饮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痰饮的辨证论治细目四:自汗、盗汗要点:1.自汗、盗汗的概念2.自汗、盗汗的病因病机3.自汗、盗汗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细目五:内伤发热要点:1.内伤发热的概念2.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3.内伤发热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内伤发热的辨证论治细目六:虚劳要点:1.虚劳的概念2.虚劳的病因病机3.虚劳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虚劳的辨证论治第十七单元肢体经络病证细目一:痿证要点:1.痿证的概念2.痿证的病因病机3.痿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痿证的辨证论治细目二:腰痛要点:1.腰痛的概念2.腰痛的病因病机3.腰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腰痛的辨证论治。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实践能力习题及答案(一)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实践能力习题及答案(一)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实践能力习题及答案(一)1.患者男性,58岁。

素有小便不利,排尿困难,现尿少尿闭,恶心呕吐,口中尿臭,发热口干而不欲饮,头痛烦躁,严重者可神昏抽搐,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黄连解毒汤B.黄连温胆汤C.黄连泻心汤D.黄连阿胶汤E.泻心汤【答案】B【解析】素有小便不利,现尿少尿闭,舌苔黄腻,脉滑数,故为慢性肾衰竭的湿热证,应选黄连温胆汤。

2.患者女性,28岁。

因大出血导致急性肾衰,经治疗后尿量增多,每日尿量3000ml左右,现面色萎黄,全身疲乏,咽干思饮,手足心热,尿多清长,舌红少津,脉细。

其中医治法是A.清热利湿B.利水消肿C.养阴清热D.滋阴补肾E.益气养阴【答案】E【解析】全身疲乏,手足心热,所以是气虚阴虚,其中医治法是益气养阴。

3.患者男性,59 岁。

素有蛋白尿,诊为慢性肾炎,近 2 个月因工作劳累,有明显疲劳感。

查血常规,HGB 85g/L,RBC 2.8×1012/L,急查血肌酐 345μmol/L,BUN 16.7mmol/L,血钾6.7mmol/L。

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A.口服利尿剂B.肾脏移植C.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D.血液透析E.口服氧化淀粉【答案】D【解析】HGB 85g/L,RBC 2.8×1012/L,急查血肌酐 345μmol/L,BUN 16.7mmol/L,血钾 6.7mmol/L,符合血液透析指征,所以应采取血液透析。

4.患者男性,49岁。

慢性肾衰5年,血压160/92mmHg。

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口干咽燥,渴而喜饮,腰膝酸软,大便易干,尿少色黄,舌淡红少津,苔薄白,脉弦。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杞菊地黄汤B.天麻钩藤饮C.镇肝熄风汤D.六味地黄丸E.一贯煎【答案】A【解析】慢性肾衰——肝肾阴虚证证候:头晕头痛,耳鸣眼花,两目干涩或视物模糊,口干咽燥,渴而喜饮或饮水不多,腰膝酸软,大便易干,尿少色黄,舌淡红少津,苔薄白或少苔,脉弦或细弦,常伴血压升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doc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doc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循环系统疾病一、心功能不全(一)病因一一心排出量下降,周围器官供血不足1、心肌收缩力降低一一缺血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的心绞痛);2、前负荷增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后负荷增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右心后负荷增加阻塞性肺气肿,左心后负荷增加一一回心血量增加;4、严重心律失常一一如快速性心律失常;(二)左心衰——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和器官低灌注临床表现为主。

1、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一一最早症状,心源性哮喘,咳嗽,咳痰,咯血;2、体征:两肺底湿啰音;心脏扩大,心率加快,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交替脉;(三)右心衰——以体循环静脉瘀血表现为主1、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胀痛,少尿及呼吸困难;2、体征:右心室扩大,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水肿;胸水和(或)腹水,肝肿大。

晚期可有黄疸、腹水;鉴别右心衰与肝硬化的要点一一腔静脉压升高。

(四)治疗1、利尿剂 --- 小剂量,逐渐加量,急性肺水肿---- 首选速尿;充血性心衰时不宜用——甘露醇;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3、洋地黄一一心衰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禁忌:窦房阻滞,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不良反应: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中毒处理:停药;快速性心律失常:钾不低苯妥英钠;低钾一一补钾;缓慢性心律失常一一阿托品。

二、心律失常(一)快速性心律失常1、室上性心动过速--- 颈动脉按摩能使心率突然减慢表现:心率快规则,P波出现QRS之后,ST段与T波可无变化。

2、早搏(1)房早:提早出现的P' ;P' R>0. 12; QRS正常;代偿期间歇多不完全;(2)房室交界性早搏:提前出现的QRS,其前无相关P波;QRS 形态正常;代偿间歇多完全;(3)室性期前收缩:QRS提早出现,畸形、宽大,其前无相关P 波;T波亦异常宽大;代偿间歇完全;3、室性心动过速(室颤):QRS畸形,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没有P波;频率150-220次/分。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知识习题及答案(一)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知识习题及答案(一)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知识习题及答案(一)1.慢性支气管炎早期肺部X线表现是A.无特殊征象B.双肺纹理增粗、紊乱C.肺野透光度增高D.膈肌下降E.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答案】A【解析】慢性支气管炎早期肺部X线无特殊征象。

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C.肺血管疾病D.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E.先天性口咽畸形【答案】A【解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的治疗首选A.控制呼吸道感染B.持续低浓度给氧C.抗凝治疗D.控制心力衰竭E.纠正心律失常【答案】A【解析】控制感染为首要治疗。

根据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如痰菌检验报告未至,可根据感染的环境、痰涂片革兰氏染色以及临床经验选用抗生素。

4.哮病发病的宿根是A.宿痰伏肺B.先天不足C.饮食不当D.气候变化E.外邪侵袭【答案】A【解析】哮病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痰的产生主要由于肺不布津,脾失转输,肝不散精,肾失蒸腾气化,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宿根”,遇各种诱因而引发。

5.对支气管扩张症最有确诊价值的检查是A.胸透B.胸正、侧位片C.肺动脉造影术D.支气管镜E.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答案】E【解析】支气管扩张症辅助检查:高分辨率CT较常规CT具有更高的空间和密度分辨力,能够显示肺内细微结构,有逐渐取代支气管碘油造影的趋势。

6.下列各项,关于慢性呼吸衰竭中医病因病机叙述,错误的是A.本病的病机总属本虚标实B.本虚为肺、脾、肾、心虚C.标实为痰浊、瘀血、水饮D.痰浊壅肺、血瘀水阻是变证的根源E.病位在肺,与脾、心、肝关系密切【答案】E【解析】慢性呼吸衰竭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心虚,标实为痰浊、瘀血、水饮。

7.下列各项,属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肺内因素的是A.严重休克B.感染中毒症C.大面积烧伤D.重症肺炎E.大量输血【答案】D【解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因素可分为肺内因素与肺外因素。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简称中西医结合内科,是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它以中西医相融为特点,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以诊断、治疗各种内科疾病为主要目标。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内科疾病的全面治疗和康复。

传统中医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方法为基础,注重人的机体自身的调节与治疗,而西方医学则强调病因学、病理学和现代医学技术,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兼具中医的综合性和西医的科学性,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中医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

中医的辨证施治法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整体分析和辨证,中医可以发现疾病的根源和全身的失调,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医药是一种天然的疗法,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同时,西医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西医的现代医学技术可以为中医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检测手段,帮助中医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西医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也可以在必要时用于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中,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广泛适用于各种内科疾病的治疗。

无论是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等,还是急性疾病如肺炎、心梗、中风等,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都可以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此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还可以应用于一些病因未明的疾病,通过综合运用中西医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患者找到治愈疾病的路径。

我们不难发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发展依赖于中西医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的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总结起来,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汇集了两种不同医学学派的优势和特点。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1.COPD辨证论治:外寒里饮证--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痰浊阻肺证--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方药:桑白皮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痰蒙神窍证--方药:涤痰汤、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加减。

肺脾气虚证--方药:生脉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气虚证--方药:补虚汤合参蛤散。

阳虚水泛证--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2.支气管哮喘辨证论治:发作期寒哮证--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热哮证--方药:定喘汤加减。

缓肺虚证--方药:玉屏风散加减。

脾虚证--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肾虚证--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3.肺炎辨证论治:邪犯肺卫证--方药: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痰热壅肺证--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热闭心神证--方药:清营汤加减。

阴竭阳脱证--方药: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正虚邪恋证--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4.肺结核辨证论治:肺阴亏损证--方药:月华丸加减。

阴虚火旺证--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气阴耗伤证--方药:保真汤加减。

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补阳;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5.肺癌辨证论治:气滞血瘀证--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痰湿毒蕴证--方药:导痰汤加减。

阴虚毒热证--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气阴两虚证--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6.慢性肺心病辨证论治:(1)急性期痰浊壅肺证--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痰蒙神窍证--方药:涤痰汤加减。

阳虚水泛证--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2)缓解期肺肾气虚证--方药:补肺汤加减。

气虚血瘀证--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7.慢性呼吸衰竭辨证论治:痰浊阻肺证--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肺肾气虚证--方药:补肺汤合参蛤散加减。

脾肾阳虚证--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痰蒙神窍证--方药: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阳微欲脱证--方药:独参汤灌服,同时用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中西医执业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

中西医执业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

(三)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常规放疗适用于Ⅰ期病人年老体弱,有伴发 病,已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者。
辨证分型 气滞血瘀证 痰湿毒蕴证 阴虚毒热证 气阴两虚证
治法
活血散瘀,行 气化滞
祛湿化痰,清 热解毒
养阴清热,解 毒散结
益气养阴,化 痰散结
代表方剂 血府逐瘀汤加减
导痰汤加减 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 饮 沙参麦冬汤加减
治法 滋阴润肺
滋阴降火 益气养阴 滋阴补阳
代表方剂
月华丸加减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 散加减 保真汤加减 补天大造丸加减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西医病因、病理和分类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原发性支气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管肺癌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 ★ ★ ★★★ ★ ★★ ★★★
★★ ★★ ★ ★★★ ★★ ★★ ★★★ ★
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
(一)病因 1.病原学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 3.人群易感性。 (二)病理及发病机制 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炎性渗出、增生和 干酪样坏死。
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的中医病因,一为外因感染,“瘵虫” 袭肺;一为内伤体虚,气血不足,阴精耗损。 “瘵虫”袭肺是本病发病不可缺少的外因; 正虚则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内因。 本病病位在肺,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同时也可涉及心、肝。基本病机以阴虚为主, 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 ★★★ ★ ★★ ★★ ★ ★★★
临床表现与分级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1)慢性咳嗽 (2)咳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 (4)喘息、胸闷 (5)其他
2.体征 早期体征可无异常,随疾病进展出现以下 体征:

最新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内科学(必背)

最新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内科学(必背)

第一部内科学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一、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1、中医病机: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2、表现:咳嗽、咯痰、喘息或气促。

发作时有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

长期发复→肺气肿每年发病累计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

3、分期:颁发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4、西医治疗急性发作期首要治疗是――控制感染→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5、中医治疗风寒犯肺――三拗汤加减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加减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桑白皮汤寒饮伏肺――小青龙汤肺气虚――补肺汤肺脾气虚――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肺肾阴虚――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二、支气管哮喘(哮病)1、发病机制:(1)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2)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的本质(3)气道高反应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4)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2、中医病机宿根――宿痰伏肺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3、表现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小时发作时X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4、西医治疗(1)β2受体激动剂――首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2)茶碱类(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

(3)抗胆碱药――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4)激素――抑制炎症细胞趋化、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质的释放,减少组胺的形成5、中医治疗寒哮――射干麻黄汤热哮――定喘汤肺虚――玉屏风散脾虚――六君子汤肾虚-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三、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一)病因病理1、病因(1)细菌性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军团菌克雷伯杆菌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2)病毒性肺炎――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比例高90% (3)支原体肺炎(4)真菌性肺炎(5)肺炎衣原体肺炎(6)非感染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吸入性肺炎2、病理肺炎链球菌肺炎病理改变分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三)表现:1、细菌性肺炎(1)肺炎球菌肺炎: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呼吸困难→休克肺中毒肺肺实变时有叩浊、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并发症少见(2)葡萄球菌肺炎高热,咳嗽,粉红色乳状痰,伴全身毒血症→循环衰竭两肺散在湿啰音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肺脓肿→气胸或脓胸(3)克雷伯杆菌肺炎起病急,高热,痰呈灰绿色或砖红色胶冻状,呼吸困难紫绀可有典型的肺实变体征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脓肿;败血症,甚休克(4)军团菌肺炎轻者流感症状,早期可有消化道症状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重者发绀。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讲义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讲义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讲义第一章:中西医结合的概念与原则1.1 简介中西医结合是指将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相结合,旨在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本课程将介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应用。

1.2 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原则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分析、辨证论治、通治兼顾、个体化和预防为主。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辨证论治,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注重疾病的整体调控,以个体化的方式制定治疗方案,并注重预防,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1.3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应用领域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广泛应用于各种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对于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综合征等疑难病症有较好的效果。

本课程将通过详细介绍常见内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二章:中西医结合内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2.1 常见内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本章将介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在常见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以高血压为例,详细讲解中西医结合在高血压的辨证与治疗方面的原理和方法。

包括中医辨证方法的基本原理,西医对高血压的病因病机认识,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2.2 慢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疾病是现代社会的常见问题,传统中医对于慢性疾病有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本节将介绍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疾病治疗中的原理和方法。

以糖尿病为例,详细阐述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疾病进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第三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实践技巧3.1 病史采集与中西医结合诊断病史采集是中西医结合诊断的重要环节。

本节将介绍如何全面准确地采集患者病史,结合中西医结合的诊断原则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2 中西医结合治疗技巧本节将介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常用治疗技巧,包括药物治疗、针灸、中草药疗法等。

通过学习这些技巧,学员可以更好地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011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代码316)2011-1-13 18:0 【大中小】【我要纠错】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支气管炎要点: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实验室检查7.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并发症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8.诊断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11.辨证论治要点:细目三:支气管哮喘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要点:6.并发症7.实验室检查8.其他检查9.诊断10.鉴别诊断11.西医治疗12.中医治疗细目四:支气管扩张症1.西医病因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7.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辨证论治要点:细目五:呼吸衰竭2.西医病因3.发病机制4.分型要点:1.概念5.慢性呼吸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6.临床表现7.实验室检查8.其他检查9.诊断细目六:肺炎10.西医治疗11.辨证论治1.西医病原学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并发症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要点:8.诊断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11.辨证论治细目七:肺结核1.西医病因2.流行病学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分类7.实验室检查8.其他检查9.诊断10.鉴别诊断要点:11.西医治疗12.辨证论治13.预防细目八: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西医病因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7.早期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辨证论治要点: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细目一:急性心力衰竭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诊断5.西医治疗要点:细目二:慢性心力衰竭1.西医病因2.诱因3.发病机制4.中医病因病机8.其他检查9.诊断13.预防5.心功能分级6.临床表现7.实验室检查10.鉴别诊断11.西医治疗12.辨证论治细目三:心律失常的概述要点:1.常见心律失常的分类2.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细目四:快速心律失常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其他检查6.诊断7.鉴别诊断8.西医治疗9.中医治疗细目五:缓慢性心律失常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其他检查6.诊断7.鉴别诊断8.西医治疗9.中医治疗细目六: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西医病因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诊断7.中西医治疗细目七:高血压病要点:1.概念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8.诊断9.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10.西医治疗11.中医治疗12.预防细目八:心绞痛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其他检查6.诊断7.鉴别诊断8.西医治疗9.中医治疗细目九:心肌梗死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并发症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7.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西医病因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并发症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8.诊断9.鉴别诊断10.中西医治疗要点:细目十一:感染性心内膜炎要点: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并发症7.实验室检查8.其他检查9.诊断10.鉴别诊断11.西医治疗12.中医治疗细目十二:原发性心肌病要点:1.西医病因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7.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十三:病毒性心肌炎要点:1.西医病因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7.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11.预防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胃炎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7.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二:消化性溃疡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并发症7.实验室检查8.其他检查9.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10.鉴别诊断11.西医治疗12.中医治疗细目三:上消化道大出血2.中医病因病机5.其他检查要点:1.西医病因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6.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治疗细目四:溃疡性结肠炎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11.中医治疗要点:1.西医病因8.诊断细目五:胃癌2.病理3.转移途径4.中医病因病机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9.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5.临床表现8.早期诊断10.西医治疗11.中医治疗细目六:原发性肝癌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9.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4.临床表现8.早期诊断10.西医治疗11.辨证论治细目七:肝硬化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6.并发症7.实验室检查8.其他检查10.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5.临床表现9.诊断11.西医治疗12.中医治疗细目八:急性胰腺炎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9.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5.临床表现8.诊断10.西医治疗11.辨证论治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细目一:急性肾小球肾炎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8.诊断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11.辨证论治要点:1.西医病因细目二:慢性肾小球肾炎要点: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8.诊断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11.辨证论治细目三:肾病综合征要点: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8.诊断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11.辨证论治细目四:尿路感染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3.易感因素5.临床表现6.实验室检查8.诊断11.中医治疗2.病原体4.感染途径7.其他检查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细目五:急性肾衰竭2.发病机制3.病理5.临床表现6.实验室检查8.诊断11.中医治疗要点:1.西医病因4.中医病因病机7.其他检查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细目六:慢性肾衰竭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4.临床表现7.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第五单元血液系统疾病细目一:缺铁性贫血2.西医病因要点:1.铁的代谢3.发病机制4.中医病因病机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9.鉴别诊断5.临床表现8.诊断10.西医治疗11.中医治疗细目二:再生障碍性贫血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要点:4.临床表现7.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三:输血和输血反应2.输血的禁忌证要点:1.输血的适应证3.常见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4.输血反应的处理细目四:溶血性贫血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要点:4.临床表现7.诊断9.西医治疗10.辨证论治11.预防细目五:白血病的概述2.中医病因病机要点:1.西医病因细目六:急性白血病要点:1.分类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4.其他检查5.诊断6.鉴别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治疗细目七: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要点:1.临床表现2.实验室检查3.其他检查4.诊断5.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治疗细目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7.鉴别诊断要点: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诊断8.西医治疗9.辨证论治细目九: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要点:5.实验室检查6.诊断7.鉴别诊断4.临床表现8.西医治疗9.中医治疗第六单元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要点:4.临床表现7.诊断9.西医治疗10.辨证论治第七单元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细目一:糖尿病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常见并发症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11.中医治疗要点:8.诊断细目二:血脂异常要点:1.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4.实验室检查5.其他检查3.临床表现6.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治疗细目三: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概述要点:1.正常人水、电解质状况2.正常人水、电解质调节细目四:水、钠代谢失常要点:1.病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诊断要点6.鉴别诊断7.治疗细目五:低钾血症要点:1.病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诊断6.治疗细目六:高钾血症要点:1.病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诊断6.鉴别诊断7.治疗细目七:常见酸碱平衡失常要点:1.判断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正常值2.病因3.发病机制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诊断7.治疗细目八:痛风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要点:4.临床表现7.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第八单元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细目一:类风湿性关节炎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4.临床表现7.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二:系统性红斑狼疮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4.临床表现7.诊断9.西医治疗10.辨证论治11.预防第九单元神经系统疾病细目一:脑血管疾病概述要点:1.脑的血液供应2.脑血液循环的病理生理3.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因4.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细目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其他检查6.诊断7.鉴别诊断8.西医治疗9.中医治疗细目三:脑血栓形成要点:1.西医病因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7.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四:脑栓塞要点:1.西医病因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7.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五:腔隙性梗死要点:1.西医病因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7.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六:脑出血要点:1.西医病因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7.诊断8.鉴别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细目七:蛛网膜下腔出血要点:1.西医病因2.病理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其他检查6.诊断7.鉴别诊断8.西医治疗9.中医治疗细目八:帕金森病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细目九:癫痫要点:1.西医病因4.临床表现7.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2.发病机制3.中医病因病机6.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4.临床表现5.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治疗细目十:Alzheimer病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其他检查6.诊断7.鉴别诊断8.治疗要点:细目十一:血管性痴呆要点:1.西医病因2.发病机制3.病理4.中医病因病机5.临床表现6.实验室检查7.其他检查8.诊断9.鉴别诊断10.西医治疗11.中医治疗第十单元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细目一:中毒2.发病机制4.实验室检查5.其他检查7.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3.临床表现6.诊断8.西医治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9.中医治疗细目二:有机磷杀虫药中毒2.发病机制要点:1.西医病因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预防细目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2.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5.实验室检查6.其他检查8.鉴别诊断要点:1.西医病因4.临床表现7.诊断9.西医治疗10.中医治疗11.预防第十一单元常用诊疗操作技术(熊旭东主编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学习笔记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学习笔记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学习笔记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考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①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肺功能检查、西医治疗②中医辨证论治考点支气管哮喘①中医辨证论治考点肺炎①中医辨证论治考点肺结核①中医辨证论治考点原发性支气管癌①中医辨证论治考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① 中医辨证论治考点慢性呼吸衰竭①中医辨证论治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考点心力衰竭① 西医治疗②中医辨证论治考点快速性心律失常①西医治疗②中医辨证论治考点缓慢性心律失常①临床表现、心电图诊断、西医治疗②中医辨证论治考点原发性高血压①中医辨证论治考点心绞痛①中医辨证论治考点心肌梗死①中医辨证论治考点心脏瓣膜病①中医辨证论治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考点慢性胃炎①中医辨证论治考点消化性溃疡①中医辨证论治考点胃癌①中医辨证论治考点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论治考点溃疡性结肠炎①中医辨证论治考点上消化道出血①中医辨证论治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考点慢性肾小球肾炎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鉴别诊断、西医治疗②中医辨证论治考点肾病综合征①临床表现、并发症、检查、西医治疗②中医辨证论治考点尿路感染①病因、感染途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鉴别诊断、西医治疗②中医辨证论治考点急性肾衰竭考点慢性肾衰竭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西医治疗②中医辨证论治第五单元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考点缺铁性贫血①病因、临床表现、诊断②西医治疗③ 中医辨证论治考点再生障碍性贫血①临床表现、检查、西医治疗② 中医辨证论治考点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①临床表现、诊断、西医治疗②中医辨证论治考点急性白血病①临床表现、检查、西医治疗②中医辨证论治考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西医治疗②中医辨证论治考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①好发人群、临床表现、检查、西医治疗②中医辨证论治第六单元内分泌与代谢疾病考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急性甲状腺炎①病因、临床表现、检查、西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医辨证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考点糖尿病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西医治疗②中医辨证论治考点电解质代谢失调第七单元风湿性疾病考点类风湿关节炎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②中医辨证论治考点系统性红斑狼疮①特点、临床表现、西医治疗②中医辨证论治第八单元神经系统疾病考点癫痫①临床表现、检查、西医治疗②中医辨证论治考点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医辨证论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中医辨证论治第九单元理化因素所致疾病考点急性中毒总论急性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西医治疗考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考点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第十单元内科常见危重症考点休克①临床表现、诊断、西医治疗②中医辨证论治考点中暑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的病因、分类、发病机制、好发人群、临床表现、西医治疗第十一单元肺系病证考点感冒感冒的辨证论治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考点喘证第十二单元心系病证考点不寐考点厥证第十三单元脾胃病证考点痞满考点腹痛考点泄泻考点便秘第十四单元肝胆病证考点胁痛考点积聚考点鼓胀鼓胀的中医辨证论治鼓胀与水肿的鉴别考点眩晕第十五单元肾系病证考点水肿第十六单元气血津液病证考点郁证考点血证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肌衄)的辨证论治考点痰饮考点自汗、盗汗考点内伤发热考点虚劳第十七单元肢体经络病证考点痿证考点腰痛来源: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表格速记。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喘证)1、概念: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2、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COPD(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3、临床表现1)症状:①咳嗽、咳痰和(或)喘息;②逐渐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标志性症状)2)体征:典型体征有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时间延长等4、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FEV1/FVC<70%→存在气流受限,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评价受限严重程度5、分级0级:高危状态,肺功能在正常范围内,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1级:轻度:FEV1/FVC<70%,FEV1占预计值≥80%2级:中度:FEV1/FVC<70%,50%≤FEV1占预计值<80%3级:重度:FEV1/FVC<70%,30%≤FEV1占预计值<50%4级:极重度:FEV1/FVC<70%,FEV1占预计值<30%6、诊断:①吸烟等高危因素病史;②慢支+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③体征:桶状胸;④肺功能异常⑤排除可以引起类似症状和肺功能改变的其他疾病7、并发症:①慢性呼吸衰竭;②自发性气胸;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8、治疗1)稳定期治疗: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类药、茶碱类2)急性加重期治疗(诱因:感染):低流量吸氧(浓度28%~30%)、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祛痰剂9、预防:戒烟是预防慢阻肺最重要的措施10二、支气管哮喘(中医:哮病)1、发病机制: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的本质;气道高反应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2、中医病机:宿根—宿痰伏肺;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3、临床表现1)咳嗽变异型哮喘:顽固性咳嗽为唯一症状,日轻夜重2)运动型哮喘:运动后出现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4、诊断标准【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诊断为哮喘】1)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刺激、病毒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哮鸣音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5)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和体征)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FEV1下降≥20%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绝对值≥200ml③昼夜(或2周)PEF波动率≥20%56、治疗1)消除病因:脱离变应原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办法2)药物治疗①糖皮质激素(ICS):是最有效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但不是最好方法吸入给药是长期抗炎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布地奈德)②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是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沙丁胺醇)③白三烯调节剂:可用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和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的治疗(孟鲁司特)④茶碱类药物:氨茶碱静脉给药主要用于重症和危重症哮喘;缓释茶碱尤适用于夜间哮喘症状的控制3)重度至危重度急性发作期的治疗①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重点总结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重点总结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重点总结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研究中西医结合在内科领域的学科,旨在综合运用中医与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总结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关键要点。

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基本理念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基本理念是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优势,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将中西医文化融合,并借鉴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以患者为中心,个体化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特点1.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注重整体观念中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体的整体状态为基础进行诊断和治疗,而西医注重局部解剖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旨在整合这两种观点,综合分析患者的整体情况,全面了解病情。

2.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强调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状况都不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确诊与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重视疾病的防治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预防和治疗疾病同样重要。

中医强调调理阴阳平衡,增强人体抵抗力,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而西医注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将二者结合,以预防为主,早期干预,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所涉及的疾病范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涉及的疾病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1. 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

2.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

3. 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等。

4.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肿瘤等。

5. 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结石、肾炎等。

6. 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这些疾病进行综合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和缓解患者的症状。

四、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 诊断方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通过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综合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结合西医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肉才制作)一名词解释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狭窄。

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哮喘、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反复发作、加剧,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2 心力衰竭(HF)——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心肌梗死、血液动力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4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粘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溃疡,根据发生部位主要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两类。

5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a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6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疾病,以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弥性漫增生,再生结节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使肝脏逐渐变行、变硬为特征的疾病。

7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量持续超过150mg,超过350mg为高蛋白尿。

8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

以急性起病,不通程度的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少尿及一过氮质血症为常见的临床表现。

其表现为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以链球菌感染后最为常见。

以儿童多见,青年次之,中老年少见,一般男性发病率高,男女之比约为(2~3):1。

19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不通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

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为基本临床表现,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1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 A 、B、C、D、E 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每题 1 分,共40 分。

1、下列哪项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病机( D )A. 肾与膀胱气化失司B.肺气不宣,脾失健运C.脾肾两虚,精微下注D.脾肾亏虚,湿浊内聚E.肺脾气虚,卫表不固2、上消化道出血时,一旦出现呕血,便提示胃内贮积的血量在( C )A.5~20ml 以上B.50~70ml 以上C.250~300ml 以上D.500~800ml 以上E.800~1000ml 以上3、患者,女,56 岁。

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

现全身高度浮肿,乏力,五心烦热,肢冷,口中尿臭,口干喜饮,腰膝酸软,小便短少,大便溏,舌质淡胖有齿痕,苔薄腻,脉沉细。

查:BUN22mmol/L ,Cre400mmol/L 。

其证型为( A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A. 肝肾阴虚证B.脾阳亏虚证C.气阴两虚证D.阴阳两虚证E.肾阳衰微4、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5 年,今晨起突然口齿不清,口角歪斜,右侧肢体活动障碍。

应首选的检查项目是( B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A. 脑电图B.头部CTC.脑超声波D.脑血管造影E.腰穿脑脊液5、除哪项外,均是脑出血的常见部位( A )A. 蛛网膜下腔出血B.小脑出血C.内囊出血D.桥脑出血E.脑叶出血6、下列哪项是肺结核(以补虚培元、抗痨杀虫为基本原则)肺阴亏损证的治法( E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A.健脾益肺B.益气养阴C.滋阴补血D.滋阴降火E.滋阴润肺7、患者中年男性,周期性上腹痛多年,近半年来疼痛无周期性规律,并渐消瘦。

胃镜见胃窦部有1 个2cm×2.5cm 大小的溃疡,边缘呈不规则隆起,质脆易出血,应首先考虑的是( A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A. 慢性胃溃疡病癌变B.溃疡型胃癌C.疣状胃炎D.胃糜烂E.慢性胃炎急性发作8、患者,男,60 岁。

在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第 5 天,出现胸痛气促,两肺满布湿性啰音,心尖部出现响亮收缩期杂音。

无震颤。

超声心动图可见链枷样改变。

应考虑为( D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

A. 心衰B.乳头肌功能不全C.乳头肌断裂D.二尖瓣脱垂E.室间隔穿孔9、患者,女,25 岁。

支气管哮喘发作 3 天,现大汗,紫绀,端坐呼吸,有奇脉。

下列皮质激素的使用,哪一项是正确的( C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

A. 小剂量逐渐递增B.小剂量长疗程C.大剂量静脉用D.大剂量吸入E.大剂量口服10、患者老年男性,持续剧烈胸痛,如刺如绞,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形寒肢冷,神疲气怯,伴心悸气促,手足青紫厥冷,舌紫暗苔滑润,脉沉细无力,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其证型是( A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

A. 心阳虚衰,寒凝心脉B.心肾阳虚,虚阳外越C.心脾两虚,痰浊阻遏D.心肺气虚,痰瘀互结E.气阴亏损,心络瘀阻患者,女,24 岁。

贫血原因不明。

试服铁剂治疗 1 周后复查血象,网织红细胞上升达6%,但未见血红蛋白增加,镜检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

考虑为( C )A.急性白血病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

B.再生障碍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2、患者中年女性,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足发麻,关节肿痛半年余。

开始为手指小关节疼痛,后出现其它关节疼痛,呈对称性,遇寒或晨起时关节发硬,活动后减轻。

其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E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聾。

A. 血沉(ESR)B.抗核抗体C 反应蛋白(CRP)D.双手X 线平片E.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 )13、患者,男,24 岁。

口渴多食,消瘦 2 年,用胰岛素治疗好转。

因故停药 4 天后出现恶心呕吐,神志不清,呈脱水貌。

急查:尿糖(+++) ,血糖34mmol /L,血液酸碱度7.20。

治宜( D )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曉。

A. 补液,电解质,清开灵注射液B.补液,电解质,安宫牛黄丸C.补碱,补液和电解质D.补液,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胰岛素E.以上均非14、患者,女,44 岁。

患甲状腺功能亢进10 余年,现瘿肿质软,目涩目突,手颤,心悸少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宜( E )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闥龅。

A. 天王补心丹B.海藻玉壶汤C.丹栀逍遥散合消瘰丸D.四海舒郁丸E.六味地黄汤合黄连阿胶汤15、患者,男,44 岁。

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量约1300 毫升。

现头晕心悸,神志淡漠,巩膜轻度黄染,腹部膨隆。

查体:血压80/60mmHg(10.6 /8kPa),心率120 次/分,腹部移动性浊音(+)。

应首先( C )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絨钞。

A. 紧急胃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B.急查红细胞压积C.配血,快速输液,等待输血D.配血,等待输血E.以上都不是16、下列哪项是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的治法( A )A. 平肝潜阳B.滋养肝肾C.镇肝熄风D.清肝泻火E.疏肝理气17、患者因呼吸困难,咳嗽,汗出 1 小时而就诊。

查体:端坐呼吸,呼吸急促,口唇微绀,心率114 次/分,律齐,双肺满布哮鸣音。

为迅速缓解症状,应立即采取的最佳治法是( E )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罴。

A. 口服强的松B.口服阿托品C.口服氨茶碱D.肌注氨茶碱E.喷吸沙丁胺醇18、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最常见病因是( E )A. 肺炎球菌感染B.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C.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D.流感嗜血杆菌感染E.溶血性链球菌感染19、患者老年女性,多年来反复劳累后出现尿频、尿痛,腰膝痠软,神疲乏力,少腹坠胀,畏寒肢冷,有时面浮肢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检查:双肾区叩击痛,尿白细胞10~20 个/高倍视野,白细胞管型1~4 个/高倍视野。

治疗应首选( D )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赢无。

A. 肾气丸B.六君子汤C.补中益气汤D.无比山药丸E.当归补血汤20、慢性肾功能不全之肾阳衰微证治宜( B )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C.杞菊地黄丸D.金匮肾气丸E.六味地黄丸21、1 型糖尿病与 2 型糖尿病的根本区别在于( D )A.发病年龄不同B.血糖稳定性不同C.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D.胰岛素基础水平与释放曲线不同E.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倾向不同22、患者,男,32 岁。

暴食后出现脘腹胀满,疼痛拒按,身热,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腻,脉洪数。

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850 索氏单位。

治宜( C )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鯛汉鼉。

A. 柴胡疏肝散B.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C.大柴胡汤合大承气汤加减D.泻心汤合膈下逐瘀汤E.小承气汤合四逆汤23、患者,男,46 岁。

肝硬化腹水,腹大坚满,脘腹痞闷,纳呆食少,大便溏,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弦缓。

其证型为( C )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跻馱釣。

A. 气滞湿阻B.湿热蕴积C.肝脾血瘀D.脾肾阳虚E.肝郁气滞24、丹栀逍遥散合消瘰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其适用于( E )A. 肝郁痰热证B.肝郁化火证C.肝火痰壅证D.肝火痰瘀证E.肝郁血瘀证25、在心肌梗死的方法中,属于心肌再灌注法的是( D )A. 极化液疗法B.抗凝疗法C.透明质酸酶D.溶解血栓疗法E.冬眠疗法26、患者,男,25 岁。

支气管哮喘15 年,因受寒复发 3 天。

现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嗽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暗带青,口不渴,形寒怕冷。

舌苔白滑,脉浮紧。

查体:双肺满布哮鸣音。

治疗应首选( A )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籜葦繯。

A. 氨茶碱加射干麻黄汤B.氨茶碱加苓桂术甘汤C.氨茶碱加苏子降气汤D.氨茶碱加参苏饮E.氨茶碱加七味都气丸27、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未确定之前,应及时采取的处理措施是( E )A. 止血B.B 超检查C.剖腹探查D.X 线钡餐检查E.纤维内窥镜检查28、女,60 岁。

反复心前区疼痛 6 年。

因感受风寒而发病。

现胸痛胸闷。

纳呆食少,腕腹胀满,肢冷,感寒尤甚,痰多白粘,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变。

其主方是( D )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届嬌擻。

A. 导痰汤B.半夏白术天麻汤C.天王补心丹D.瓜蒌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E.瓜蒌薤白半夏汤29、患者,女,64 岁。

因劳累后突发胸骨后疼痛,伴汗出,经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片不能缓解,应作( A )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飙钪麦。

A. 心电图B.心脏核素扫描C.超声心动图D.CPKE.心电向量30、患者,男,46 岁。

上腹部节律性疼痛10 余年。

现胃腕部隐痛,时有灼热,午后尤甚,嘈杂,口干咽燥,心烦,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少津,脉细数。

查:胃镜示:胃溃疡,治宜( C )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諑琼针。

A. 柴胡疏肝散B.化肝煎C.一贯煎D.失笑散合丹参饮E.黄芪健中汤31、下列哪项是前间壁心肌梗死特征性心电图改变的导联( C )A. Ⅰ、V5、aVFB.Ⅱ、Ⅲ、aVFC.V1 、V2、V3D.V3 、V4 、V5E.V1 、V2、V3 、V4、V532、B 超检查门静脉主干内径大于多少时提示门静脉高压( D )A.10mmB.9mmC.7mmD.13mmE.16mm3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局限在鼻腔和咽喉部呼吸道黏膜的急性炎症。

其最主要的病原体为(D )A. 衣原体B.细菌C.支原体D.病毒E.真菌34、胃溃疡好发于:( D )A. 胃大弯B.胃角C.胃底部D.胃体部E.胃窦部35、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最常见副作用为( A )A. 白细胞减少B.血糖升高C.贫血D.胃肠道反应E.血压下降36、肝硬化寒湿困脾证用哪个方药治疗:( D )A. 大柴胡汤B.调营饮加减C.茵陈蒿汤D.实脾饮加减E.附子理中汤37、下列哪种心律失常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多见( E )A. 预激综合征B.右束支传导阻滞C.房室传导阻滞D.房性早搏或心房纤颤E.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38、患者。

男。

45 岁。

肝硬化病史 5 年,午餐后出现上腹部不适,头昏目旋,心悸,汗出。

查:心率120 次/分,BP95/80mmHg ,应考虑为( E )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献鵬缩。

A. 急性胃溃疡穿孔B.急性胰腺炎C.急性胆囊炎D.心肌梗死E.胃底、食道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9、下列哪种辅助检查方法对鉴别出血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有诊断意义( D )A. 腰穿B.脑电图C.血常规D.头颅CTE.经颅多谱勒超声患者胃痛如刺如割,痛有定处而拒按,食后痛甚,伴黑便,舌暗,脉涩。

治疗应首选( C )A. 柴胡疏肝散B.化肝煎合左金丸C.失笑散合丹参饮D.理中丸合黄芪建中汤E.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10 分(在备选答案中有2~5 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将其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嗚訝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