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国农业保险的供给模式

合集下载

对我国农业保险模式选择的思考

对我国农业保险模式选择的思考


险种 一 般 都 不 会开 办 。这 使 得许 多农 法规。 《 在 中华人 民共和国保险法 中只
农业保险处于滑坡状 况。2 世纪 户在 投 保 时 可选 择 的 范 围 很小 ,甚 至 是规 定:“ 0 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 产服务
9 年代以来 , 0 我国农业保险处于滑坡 的过 根本 无 法 找 到适 合 的险 种 ,供给 与需 的保险事业 , 农业 保险 由法律 、 行政法规 程 。 92 19 年全国农业保险收入达到 8 2 .亿 求严重脱节 。如 2 0 年初禽流感爆发 另行规 定” 而 世界上农业保险发 展较 好 04 。 元,占当年财产保险 收入的 2 4 %,到 后 , 多农 户到 保险 公 司寻求 投保 , .4 许 但 的国家 ,为 了使农业保 险有一个 良好的 2 0 年全国农业保险收入 5 03 亿元 , 仅占全 大 多数 公 司没 有 开 办 这 个 险种 ,即 使 发展空 间 , 政府制定 了一系列的法律 、 法
为 3 多亿 元, 0 远远 低于实际受灾额 , 杯 行基本保障 ” , “ 外 大部分地 区的保费都较 视 , 陆续 出台了许 多支持农业 , 农村和农
水车薪 ” 无法补偿 灾害给农 民带来 的巨 高 , , 其保险费率 最低在2 高的达 1%~ 民发展的方针 、 %, 5 政策 。 对于农业保险 , 中 大 损失。可见农村 经济 的持 续稳定发 展 2 %,大大高 于财产保 险和人 身保险 费 央也提 出了“ 0 大力发展农村保险事业 ” 的 急需农业保险做 支撑。 率 。而农 民的收入水 平却无法适 应高保 要求 ,特 别是 2 0 年 中央一号文件 中 04 费的要求 ,只能 “ 望保兴叹” 。 共 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 农民增加 收入若

农业保险五种模式

农业保险五种模式

(二)我国农业保险试点地区发展模式简介(中观层面)1、补贴推动模式-上海2004年9月,经保监会批准,上海筹建了我国第一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采取“政府财政补贴推动,商业化运作”的经营模式。

安信开办传统的种、养两业保险业务可以享受相关政策支持,市、区(县)两级财政对投保符合上海农业产业发展导向的种、养两业保险的农户实行保费补贴;公司经营涉农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农村居民短期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健康险等,其他业务则按商业化运作,通过商业性保险的盈余来弥补种养两业保险的亏损,实现“以险养险”。

其中规定,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占公司全部保费收入的比例不得低于60%。

可以看出,政府支持是上海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上海市政府推进农业保险发展不仅仅是在保费补贴上,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第一,政府组织推进,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意识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相继成立了市、区(县)两级推进农业保险委员会,负责研究农业保险的发展规划,协调农业保险部门与各方的关系,从组织上确保农险工作的落实。

二是政策导向上,制定一系列扶持农险工作的制度和办法。

三是工作措施上,务农口职能部门配合保险部门落实每年各项农业保险工作任务,联合召开会议,具体部署,为农险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和支持。

第二财政政策扶持,创造发展条件。

上海市政府不仅为农业保险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还从政策上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

从最初的免征列入农业保险范围内的各项业务的税收,到扩大免征范围,到1996年的保险保费补贴,到扩大补贴范围,都看出了财政扶持农业保险的优惠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三是涉农部门大力支持。

上海将农科院、农村商业银行、农村邮电所等部门纳入营销体系,为农业保险的有序健康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互助制模式-黑龙江2004年11月9日中国保监会批准阳光互助保险公司正式开业。

相互保险公司是所有参加保险的人为自己开办保险而合作成立的法人组织,它是保险业特有的公司组织形态。

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保障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农业保险功能的充分发挥。

本文将就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1. 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体系,使得农业保险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缺乏法律约束和保障。

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农业保险监管机构,也使得农业保险市场的监管存在困难。

2. 农业保险经营主体不足我国农业保险主要由少数几家保险公司承担,而这些公司的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使得市场竞争不足。

此外,由于农业保险经营风险较高,很多保险公司缺乏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也进一步限制了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

3. 农业保险品种单一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和养殖业领域,且以传统的种植和养殖品种为主。

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于多元化的农业保险品种需求不断增加,而现有农业保险品种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4. 农业保险宣传力度不足由于缺乏对农业保险的宣传推广,使得很多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不足,参保意识薄弱。

同时,一些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信任度不高,也影响了农业保险的普及和推广。

三、对策建议1. 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为了促进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我国应加快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体系。

通过明确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经营范围、保费缴纳、赔付机制等方面的规定,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 增加农业保险经营主体我国应鼓励更多的保险公司进入农业保险市场,提高市场竞争性。

同时,政府可以给予从事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一定的政策支持,提高其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此外,可以探索建立专业的农业保险公司,专注于提供多元化的农业保险服务。

3. 丰富农业保险品种为了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我国应加快开发多元化的农业保险品种。

例如,可以针对新型农业产业、高附加值农产品等开发相应的农业保险品种,以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

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业保险在农民保护利益、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国内农业保险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主要由政府推行的农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种形式。

政府推行的农业保险包括中央财政统筹、地方财政补贴和农民自愿参加的形式,旨在保护农民和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减轻天灾、自然灾害和产量波动等风险。

商业保险则由保险公司提供,包括农业保险、种植保险、养殖保险等多种形式,旨在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国内农业保险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民的风险意识和保险知识程度较低,很多农户还没有意识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对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险费用等方面存在疑虑;其次,保险公司的农业保险服务还需进一步完善,需要提供更为精准的风险评估和保险计划,以满足不同农民的需求;最后,政府在部分地区推行的农业保险以及商业保险面临的资金来源、市场开拓等问题也亟需解决。

二、农业保险的未来趋势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农业保险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农业保险需更加个性化、专业化。

随着保险公司对农业风险评估能力的提高,将有更多农业保险产品出现。

同时,农民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也将更加个性化,不同的产业、地域、作物有着不同的风险因素,保险公司应根据不同需求量身打造保险产品。

2、政府的扶持将更加注重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政府将更多资金和资源用于农业保险服务领域,同时推动农村金融和保险制度的创新。

加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将投入更大的资金保障农民的安全和生产效益。

3、保险产品与技术相结合。

保险公司将在风险评估、数据挖掘等技术方面下足功夫。

同时,通过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助力农业保险精准化。

农村也将建设一批高标准气象、生物质能源研发中心为保险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4、更多参与者加入农业保险的市场竞争中。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还比较单一,但是未来将有更多保险公司、金融机构与相关行业越进入这个市场。

基于小额保险视角探索我国“三农”保险有效供给模式

基于小额保险视角探索我国“三农”保险有效供给模式

基于小额保险视角探索我国“三农”保险有效供给模式摘要:“三农”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机制与农业、农村、农民密切相关,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其本质上是向低收入群体提供的小额保险。

而农村低收入群体保险需求受到压抑的重要原因在于供给缺乏效率。

本文将基于小额保险视角,结合我国农村保险发展现状,试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三农”保险有效供给模式。

关键词:“三农”保险;供给模式;小额保险一、我国“三农”保险发展现状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亿万中国农民的重大问题。

“三农”保险是一项风险转嫁、损失分摊的经济补偿制度,是稳定农村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改进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三农”问题复杂,农业、农村、农民的风险具有其特殊性,传统商业保险公司难以适应需求,而政策性保险又令财政难以负担。

近年来,在党中央及国务院高度重视下,“三农”保险有所发展。

目前,我国保险业开办的“三农”保险主要有:针对种、养殖业发展的农业保险,针对农民财产的家财险、农机险等,针对农民人身的养老险、健康险、意外伤害险等。

截止到 2009 年,全国已经开办 160 多个“三农”保险险种。

然而,农村保险市场与城市保险市场相比,仍存在着规模小,产品少,发展落后,无法满足“三农”需求,供求严重失衡的问题。

面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探索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三农”保险有效供给模式,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经济生活保障。

二、“三农”保险供求失衡状况分析(一)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险需求分析我国广大农村是低收入群体的主要聚集地。

传统观念认为,农民收入低,保费支付能力差,因此对保险需求有限。

然而,保险需求不仅取决于保费支付能力,还受风险态度影响。

由于总体上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城市居民低低,经济基础薄弱,遭受同样的风险损失对于农村居民的打击更大。

对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思考

对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思考

关键词:农业 保险;经营;模式
我国 是世界农业大国之一, 农业的问题直接关系着整个经 济命脉,只有解决了最基本的基础问题才能更好的从事其他环 节, 关注农业, 了解农业, 改善农业O 不可待。 T A 据相关资料显示, 近些年我国农作物每年受灾面积达4650 公顷, 占总播种面积的35%左右。 如此巨大的数字让人揪心。 因 此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以规避农业风险,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 我国 农民利益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现行的 农业保险尚欠成熟, 加之农民的受教育层次不高, 甚至有些偏远 地区尚处蒙昧状态, 大多保险机构不愿也无力承保。 我国的农业 保险路程可谓艰难!因此我国要努力完善农业机制, 制定一个真 正适合农业发展, 农民生存的环境。 同时要借鉴国外农业保险发 展的模式, 吸取精华, 选择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
(五)制度供给不足。
17
多_ 一 我国至今还没有对农业保险立法保险人完全按照商业性原 则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 风险较大, 费用率高, 也缺乏法律依据, 在有些地方甚至被当地政府作为乱收费而强行禁止。 三、 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新思路 (一)因时、 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保险。 我国地域辽阔, 东部、 中部、 西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 距相当大, 各地的发展战略各不相同, 承认这种差距, 允许有先 有后, 合乎科学地认识和实践规律。 全国各省、 自治区分散决 市、 策建立农业保险制度, 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自 行选择制度模式, 自 行决定什么时间建立这种制度, 这种因地、 因时制宜的政策是
技 狂济市场
经 济 研 究
对我 国农业保 险经营模式的思考
朱照阳
( 湖南省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0)
摘 要:农业 是我国 产业, 对频频 基础 面 发生的 农业灾害, 保险 农业 本应发挥其保驾 航的 护 作用, 但是我国 保险的 农业 发

关于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2005.6关于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庹国柱 朱俊生内容提要:目前,农业保险新一轮试验在全国各地开展,但面临一些需要及早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本文主要讨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农业保险的边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模式选择、经营主体的适宜性、财政补贴问题以及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监管等,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 模式选择 经营主体 财政补贴 监管一、新一轮农业保险试验概况2004年初,中国保险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提出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提出发展农业保险的五种模式。

同年3月以后,保监会又先后批准三家专业农险公司开业或者筹建。

第一家是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这家公司主要经营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

该公司采取的是“政府财政补贴推动、商业化运作”的经营模式。

保监会要求其种植、养殖业保险的比例不得低于60%。

第二家是吉林省筹建的安华农业保险公司,这家公司借鉴法国安盟保险公司模式,实行股份制经营,以“大农险”为概念,为吉林省的农民提供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家财险、意外伤害险、健康险等一揽子保险。

第三家是黑龙江阳光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

这家公司建立在黑龙江农垦系统,已试办了十余年相互制农业保险,此次是将过去相互制农业保险的雏形制度化、规范化。

同时,保监会分别以保险公司自办、代办、保险公司和政府联办以及共办等四种形式在五个地区进行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业务试点。

一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人保公司)在四川省进行的奶牛政策性保险试点。

在四川省眉山市的两个县,地方政府给予农民奶牛保险定额保费补贴,其余由农民承担。

保单责任范围比较大,除了故意致死和大规模疫情外的责任都由保险公司承担。

二是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在江苏省实行的水稻政策性保险试点。

由当地地、县两级政府为农民承担50%的保费补贴,风险共担。

政府和保险公司签订协议,设立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封闭式运作。

三是湖南省生猪保险试点。

试点为湖南省的商品猪养殖示范基地,在试点区县,农民同样将得到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不过,这些补贴不仅来自当地政府,还来自当地的龙头企业。

谈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经营模式及其完善

谈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经营模式及其完善
农业保险机制。 农业保险与其他保险相比 ,
据《计约0, 受》我 物灾显0 占面0国 中年为公 总积%中 每面示农 国鉴4顷 播的6国 年积,作 统 3。 种 左 右
人民保 险集 团公 司 (以下简称 “ 人保 ”) 统
在经营上存在难点 保险金额难 以确定、 保
险费率难于厘定 、理赔工作难度大。
理水平。
我 国 农 业 保 险制 度 经 营 模 式 分 析
在恢复农业保险 的2 多年 中, 0 我国各 级 政府及有关部 门、保 险机 构等在发展农
业 保 险 的过 程 中 总 结 出 适 合 我 国 国 情 的 经
加强政府对农业保险 的支持 。政府应
制 订 相 关 的 法 律 法 规 以保 证 农 业 保 险 的 顺
因 ,既有一般性市场失灵 因素 ,又有我 国 自身制度因素。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
建议 如 下 :
我 国农业保险 的经营模式缺乏政府行 为和
财政补贴 ,保险公 司无力也不愿承担风 险 较大 的农业保险责任 。基于此 ,本文分析 了我 国农业保险制度 的经营模式 、制约 因
素及完善建议。
营模式 ,这对构 建我 国农业保 险体 系有借
鉴意义 。
而, 互助会 范围小 , 准备金积累能力弱 , 且 速度慢 ,抗 灾能 力差。
利开展 ;实行税收优惠 、财政补贴和再保 险政策 ,支持保险业的发展 ;建立农业保 险再保险机制 ,扩大风险分散面 ,降低风 险度 。 利用资本 市场分散巨额风险。国家和
政府 不但要提 供保 费 、管理 费用的补贴 ,
提 供农 业再 保 险业 务 ,还 要在 农业 保 险 的展 业 、 保 、理赔 、核赔等 环节提 供便 承 利, 协调各 方 的利益 , 保证农 业保 险的健 康持续 发展 。目前 , 国农业 保险 制度发 我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如保费收入不足、保险产品不够丰富、保险责任不清晰等问题,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分析1. 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不足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的保障作用逐渐被认可,但是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占比仍然较低。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约为208亿元,占保险业总体保费收入的比例不足5%。

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不足,直接影响了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重视程度,也制约了保险公司服务农业生产的能力。

2. 农业保险产品不够丰富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产品种类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农作物保险和牲畜保险上。

对于一些特种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环节中的风险,如渔业保险、设施农业保险等,相应的保险产品并不完善,无法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 农业保险责任不清晰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农业保险责任的界定存在一定的模糊问题。

一方面是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灾害和非自然灾害,责任究竟该由保险公司承担,还是由政府或者农民自行承担,尚未形成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是在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的责任认定和实际赔付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农民的利益受损。

1. 农业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由于我国农业保险起步较晚,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农业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较弱。

一些农民在遭遇自然灾害时仍然倾向于依赖政府的救助,缺少自我保护意识,这就导致了农业保险的市场需求不足,农业保险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 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和相关政策尚未健全,农业保险市场存在一定的监管不到位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

这就对农业保险市场的规范化运作、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农业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农业保险模式

农业保险模式

结合国内外农业保险长期的实践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以下两种模式也许是比较好的选择。

(一)政府主办并组织经营的模式形式上可采取设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农业保险公司或由中央政府统一组建政策性的全国农业再保险公司。

这样。

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农业救灾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保险和再保险机制,使农业风险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最大程度的分散。

具体实践中可根据各地情况的差异将农业保险的决策和经营主体下放到省、市。

自治区。

由各地农业保险公司独立经营,自主决策。

(二)政府诱导型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政府诱导型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是指政府从农业保险经营主体中退出。

让位于私人保险,同时改变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直接补贴的形式和手段,以建立对私人保险诱导机制为主,最终引导农业保险走上市场化发展模式为目标。

政府的退出将给私人保险留下发展的空间,政府科学合理地引导和诱导机制的建立有助于私人保险机构克服市场化经营的障碍。

具体措施上可通过建立农业巨灾损失基金、创新经营管理技术、开放农业保险市场、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等来实现。

保监会在2003年11月完成了一份《建立农业保险制度》的初步方案,提出农业保险制度的总体设计是建立多层次体系。

多渠道支持、多立体经营的农业制度框架,充分发挥国家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

以适应我国农业保险的需要,满足广大农民参与保险的需求。

可以预见,随着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积极介入农村和农业保险业务诸多政策措施的出台,加上保险业同仁的真抓实干、共同努力,保险保障必然惠及广大农民,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得到极大促进,从而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分析借鉴国外的经验,目前有四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模式,即政府主办、政府组织经营的模式;政府支持下的合作互助经营的模式;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

政府主办、政府组织经营模式由中央政府或其相关部委成立专业的农业保险公司,由该公司及其分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以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农村的寿险和其他财产保险为辅,其政策性保险的亏损可通过其他的商业性保险得到补贴。

中国农业保险供给制度模式分析

中国农业保险供给制度模式分析

并在这个前提下 , 从农业保 险供给 主体 度 来划分 ;也有文献根据 地域性特征把国内外农 业保险制度 府扶持下的制度模式 ,
分 为不 同模式 , 如美国模式 、 西欧模式 、 日本模式 , 毛里 求斯模 的角度, 对农业保险制度模式重新界定为三种:政府供给模 市场供给模式 、 合作供给模式。 式 、 安信模式 、 上海 吉林安华模式 、 黑龙江阳光模式 、 新疆建设 式 、

2 一 0
维普资讯
l 眨 农_发展 1
的生产 者为受政 府委托 的商业 保险公 司或其 它专 门机构 而 已。我国江苏省苏II J 市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就属此类。 、 I 、
所谓农业保险的合作供给模式 ,是指具有相 同农业保险 需 求的农业生产者或相关人群组织起来 , 自我提 供农业保险。
险供给主体的角度 , 对农业 保险的发展模式进行了重 新界定 , 甚至另外—个 机构或社团来生产这些物品 ,这时政府只 以期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制度研究和实践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
二、 业保 险制 度模 式 的界 定及 其划分 方法 农
农 业保险制度是指运用经济补偿手段 ,为保障农业生产
是这些物品的供给者而菲 生产者 。 当然 , 并非公共物品都需要 政府供给 , 市场也可以作为这些物 品的生产者和供给者。
外部性很强的公共物 品 , 如交通 , 一般地可以认为该 由政府来 中, 由于各 自所处的角度和划分的标准不 同, 于模式 的描述 提供 , , 对 显然 这些物品的供给主体就是政府 。政府可以 自己成
自然也就仁智杂陈 , 不仅给进一步研究带来了不便 , 这 也使得 立机构来生产这 些物品 , 时 , 此 政府 既是 这些物 品的供给者 , 在农业保险模式的实践选择上无所适从 。 为此 , 本文从农业保 同时也是这些物品的生产者 。政府也可以委托一些私人企业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摘要: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绩。

本文通过调研与分析,总结了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一、发展现状:1. 政府的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其发展。

2. 保险市场的增长:中国农业保险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3. 技术进步的应用:农业保险开始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提高风险评估准确性。

二、存在问题:1. 保费水平偏低: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不足,保费支付意愿较弱,导致保费水平偏低。

2. 产品覆盖范围窄:目前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主要集中在主要粮食作物,对其他农产品保障不足。

3. 风险评估不准确:农作物种植面积、作物损失情况等数据采集不完善,导致风险评估存在误差。

4. 理赔程序复杂:农民对理赔程序不熟悉,导致理赔过程长、手续复杂。

三、发展挑战和机遇:1. 建立农业保险法规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农业保险的法律保障力度。

2. 提升保险金融服务水平:整合农业保险与金融服务资源,提高农民保险需求的满足程度。

3. 加强风险管理与防范:加强农业灾害监测与预警,提前规划灾害风险防范措施。

4. 推动农业保险创新发展:发展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农产品和地区的保障需求。

结论: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政府应加大支持政策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度和保费支付意愿;同时,保险公司应加强技术应用,提高风险评估准确性,简化理赔流程,为农民提供更好的保险保障。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民的保障需求,推动中国农业保险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农业保险市场供给、需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国内外研究进展

农业保险市场供给、需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国内外研究进展

农业保险市场供给、需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国内外研究进展一、引言农业保险是针对中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风险因素,提供一系列风险管理和损失补偿措施的保险业务。

作为当前中国农村经济中十分重要的一项金融服务,农业保险的供给、需求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备受关注。

国内外学者一直在研究农业保险相关领域,据统计展现了如图1.1专业领域关于农业保险的研究趋势。

(图1.1 农业保险相关研究专业领域研究趋势)(略)上图显示,自2005年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以来,农业保险的研究持续增长,表明人们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本文主要论述农业保险市场供给、需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农业保险市场供给农业保险是一项具有高风险和高成本的服务,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及金融和保险公司的参与。

由于农民仅仅是国家贫困人口的一个分支,壹般情況下无力支付大量的保险费用。

因此,保险公司不愿意参与这个市场,这也是很多农民一进入保险市场就面临着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通过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实施,首先建立了保险补偿制度,用以缓解农民因灾难造成的损失,从后期来说也为保险公司减轻了负担。

其次,国家政策明确,金融和保险公司的参与不仅仅是商业投资,而是责任投资,即在投资的同时,要对社会负责,对农民进行服务。

例如,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公司资源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政府和金融、保险公司共同建立了一个持续稳定的农业保险市场供给体系。

三、农业保险需求农业保险需求的高低与各种不确定因素有关,比如天气状况、价格波动等。

在不可控因素的驱使下,农民们在种植、养殖等方面面临高风险。

对于存在高风险的农民而言,购买农业保险就成为减轻风险的一个较好方式。

但在现实环境中,农民获得农业保险的意愿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对农业保险的了解不足。

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认知是一个问题。

很多农民即使听说过农业保险,也并不了解这个服务到底是什么、能为他们所带来的好处、购买流程、价格等等。

浅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业作为基础产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虽然农业保险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目前仍存在着诸多制约农业保险的因素,本文从农业保险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担保人、保险人、政府三个方面剖析其原因,然后基于上述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保险政府导向保险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而农业风险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农业保险是许多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保障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用于降低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所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五个统筹发展战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却没有得到大力推行,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和特征(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在新中国成立后,以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的第一次制度变革中,农业保险获得了初步发展,1950年成立不久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就在山东、北京、四川等省市试办了牲畜保险,后来又在山东、江苏、陕西等省试办了农作物保险。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第二次制度变革中,农业保险发展迅速。

我国1982年起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各地分公司开始试办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1986年以后新疆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现已改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在建设兵团范围内举办农业保险。

此后,民政部的农村救灾保险、农村保险相互组织等纷纷出现,各地掀起了兴办农业保险的热潮,但因为当时实行的是国家财政兜底的计划经济体制,尽管在1982-1994年间农业保险的平均赔付率在95%左右,实际损失2,196亿元,但各家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成本和盈利考虑较少,所以还是根据各地需要开办了不少险种。

农业保险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模式建议

农业保险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模式建议

农业保险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模式建议中国保监会2004年虽然在黑龙江、吉林、上海、新疆、内蒙古、湖南、安徽、四川、浙江等9个省市区启动了农业保险试点,并成立了上海安信、黑龙江阳光互助和吉林安华等三家专业农险公司,但目前尚属试验阶段,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对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可见,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远不能满足农村和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中国农业保险供给缺口很大,这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保障农民生活安定的现实要求有着突出的矛盾。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的问题中国经济多年来快速发展,尤其2007年GDP同比增长11.4% ,国内生产总值24.66万亿元,中国保险业虽经十余年的做大做强式快速发展,而保险业的发展却依然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匹配,风险分散能力仍然非常有限,满足不了自然灾害保障的需求,在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等指标上也明显不足,远远落后于其他过密经济的发展,显现出我国当前的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

1.保险的产品缺乏、覆盖面比较低,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因灾损失十分巨大,但相应的保险开发程度却非常低,一方面,专门针对自然灾害的险种设计寥寥无几,覆盖面严重不足,如地震险便长期搁浅;另一方面,承保后的防灾防损检查与服务薄弱、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

2.保险市场紊乱。

市场机制包括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运行规则。

在保险市场中,保险经营单位提供风险损失的经济补偿。

保险市场的客体是保险,这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

保险市场的主体分为买方主体和卖方主体两种,买方主体是购买保险的个人和单位,卖方主体是经营“保险”商品的单位。

单一的卖方主体会形成对保险市场的垄断,卖方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形成保险市场的竞争机制。

市场规则是规范市场行为的准则,有了规则,市场才能有序运行。

但我国目前的农业灾害保险市场,无论从客体、从主体还是从市场规则来说,都不十分健全,从而影响了农业灾害保险业的正常发展。

保险行业的农险市场分析

保险行业的农险市场分析

保险行业的农险市场分析保险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保障行业,它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风险保障和理财功能。

农业保险作为保险行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保险行业中的农业保险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农险市场的现状农险市场是指农业保险的市场,主要面向农民和农业企业。

目前,我国的农险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加速发展,农业保险的需求不断增加。

据统计,我国的农险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0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00亿元。

市场规模的扩大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 产品类型日益丰富:农险产品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农业基本险外,还涉及农作物、畜牧、渔业、林业等多个细分领域。

不同类型的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农民和农业企业的需求,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3. 市场竞争激烈:由于农险市场前景广阔,各家保险公司都纷纷进入这个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保险公司需要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以满足农民和农业企业的需求。

二、农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尽管农险市场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 保险知识普及度低:由于农民对保险知识了解不多,很多农民并不知道农业保险的存在以及其重要性。

因此,提高保险知识普及度,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是促进农险市场发展的关键。

2. 保费支付能力较低: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农民对于保费支付能力有限,难以承担高额的保险费用。

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保费政策,提高农民的保费支付能力,是农险市场发展的一大挑战。

3. 风险评估和定损问题:农业保险的核心是风险评估和定损。

然而,由于农业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农业保险的风险评估和定损工作相对复杂,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加强科技支持,推进风险评估和定损技术的发展,提高定损的准确性,是保险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农险市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农险市场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1. 农业产业化的机遇:我国农业正朝着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我国农业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模式

我国农业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模式
维普资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0 ・ 0 - — — —
甘 肃农 业
20 第 6 ( 第 2 9期 ) 06年 期 总 3
私人物品是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 物品。公共物品是 指既 无竞争性又无捧他 性的 物品。它具 有以下一些特征: 效用上的 不可分割性, 生产经营上的规模性, 消费上 的无排他性, 取得方式上的无竞争性 , 成本或利益上的外在性等。 ( 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 0 0 6 ) 50 1 农业保险产品不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质. 而具有大部分公共物品的 特征。这就是农 业保险采用商业模式运做失败的 根本原因。 摘要: 我国是自然灾害事故额发的国家, 农业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相当大。农业保 ( 如前面分析. 一) 农业保险的 高风险、 高成本必然导致农业 保险的 高费率。 保险商 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 的三大支拄之 一, 对于分散农业风险、 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和发 其他商品一样, 场上, 在市 其成交和成交量都是由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共同决定 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保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业保险的 品同 但在保险 市场上, 农业保险特别是农作物保险总是难以成 交的。 因为它既缺乏有效 准公共物品的性 质的基础上 , 出了我国农 业保险 的发展 应该借 簦国外发 达国家和发 的, 提 需求又 缺乏有效供给. 它的商品 化和市场 化特性决定了 它缺乏经济学基础。 展中国家的先进经验 , 建立一种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豉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在自 愿投保条件下. 对农业保险的购 农民 买受到 支付能力约束, 也受到农业本身预 关键词 : 农业保 险; 准公共物品 益和农业保险预期收益不高约束, 上农民 加 本身 不是风险规避者这一 特点. 因此农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保险已经成为人们有效规避风险的必要方式。尤其 期收 农业保险有效需求很低, 需求曲 线是D 商业 . 性保险公司根据其经营农业保险成本 是在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以后. 各类外国保险公司大举进军我国。他们的到来不仅丰富 民对 和 所确定的 供给曲 线是 S 在这种条件下, 。 两条曲线不可能相交。国内外的 了 我国保险市场的经营主体, 也加剧了我国保险业的竞 , 争 促进了 保险业的 发展。人们 平均利润。 表明, 政府愿意为 当 农民提供 一定的保费补贴, 民 使农 实际支付的保费降低. 需求 的保险意识普遍提升, 我国的保险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然而, 这种繁荣却无 经验 线将向 右上方移动到 . 此时需求曲 线和供给曲线可能会相交于A点。成交数量为 法掩盖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现实, 与其他险种开展得热火朝天的状况相 曲 Q 。如果 政府给保险 公司补贴经营管理费、 减免相关税赋。 供给曲线 将向右下方平行 比, 农业保险发展的不平衡性就越突现出来. 农业保险日益萎缩与我国农业大国的现状 O 1 移动到S, 此时, 供给和需求曲线可能会相交于B 成交数量为 a 点, 。 极不协调。 ( 农业保险的利益是外在的。 二) 从福利经济学的 角度分析。 农民在购买农作物保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 农业的稳定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 社会安定的 基 由 农产品的 有效供给和降低了 价格, 供给曲线下 移。 农产品的 生产者剩 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农 险后, 于增加了 原来的PA 0 O变为P 1 . 2 0 有可能变大也有可能变小; 3 而购买者的消费者剩 余增加, 业科技的支持, 农民仍无法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个体农民以自身极其有限的抗灾能 余由 1P 增 lP ; 但对全社 会来说, 社会福利即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 剩余之和 力, 难以应付频繁发生的自 然灾害, 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被进一步加重。因此, 建立 由P A 9 加到 P B 2 是增加的, 1 O到PN ) 说明引 由P A IS 。 进农业保险后提 高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但生 适合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农业保险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产者 剩余逐渐向 消费者剩余转移。所以, 进农业保险, 引 保险人并不受益, 被保险农户 农业保险范围的界定 而广大消费者是最大和最终的获利者。 对农业保险范围的看法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农业保险是指“ 在国家政 在一定阶段可以获益, ( 农业保险 三) 产品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搭便车现象。 从购 买农业保险所获保障的 策的直接扶持下, 对种植业、 养殖业在生产、 哺育、 成长过程中遭受的由自然灾害或意外 农业保险的消费是捧他性的. 不购买这种保险就不可能获得发生灾损后 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补偿” 的保险。而广义的农业保险范围则涵盖农业产 直接意义来看, 的经济补偿。但保险公司在为投保农户进行防灾防损服务时, 不买保险的人常常可以 业的整个过程及相关财产和人员的保险。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对农业保险所下的 东德州 举办棉花雹灾和涝灾保险, 保险公司为防冰雹专门为投保地区的农 定义是:总的说来, 农业保险) 。 它( 涉及农业的整个过程, 它包括农作物收割后储藏、 搭便车。山 加 民购置了防 雹高 射炮, 一旦发现可能降雹的乌云, 就用炮轰击, 减少了雹灾的发生次敷 工以及将农作物运输到最终市场。进一步讲, 它并不局限于耕种农作物, 园艺、 种植园、 和强度。而 这种好处其他农户同 样可以 搭便车享受。 森林等 都是。 其次, 农业生产 过程中 所使用的 财产包括房屋、 机器、 设备和工具、 加工厂 从上面的 分析我们可以 得出 结论: 农业保险产品是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 等都 需要得到保 护。再次, 这些活 从事 动的 人的保 也是完备意义 险, 上的农 业保险的必 的一种 物品, 更多的趋向公 共物品。所以,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 只能采取国 备内容。最后, 对农户来说 , 各种手工业和家庭产品通常是一种重要的收人来源。所有 家财政支持下的政策性保险经营模式进行。 这些都包括在农业保险的范围之内。 五、 国内外农业保险的主要模式 二 、 国农业保险的现状 我 ( 主要发达国家的模式。 一) 农业保险在我国起步较晚。 发展缓慢。从 l8 92年开始恢复试办农业保险以来。目 1美国、 . 加拿大采取政府主导模式。主要 特点是仅以 国家专门的农作物支 付纯保 前只有中国人保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两家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自 费的一部分, 其余部分由 政府补贴, 政府认购农作物保险公司相当 数额的 资本股份并负 19 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呈萎缩态势, 93 农业保险保费收入、 保险险种和农险机构、 从业 担一切经营管 理费 对其资本、 用, 存款、 收人和财产免征 一切赋税。 人 都在不断萎 员, 缩。据 保监会统计, 2o 年年底, 截止 o2 我国农业保险累 计保费收入 2日 . 本采取的 是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会杜模式。这种模式政策性很强。 国家通过立 8 亿 赔款支出7 . 亿元, 率为8 %。 3 元, 04 赔付 5 加上管 理费用, 农业保险一直 处于 人不敷 法对关系重大的农作物和动物进行法定保险, 直接经营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民 出的状态。 我国农业保险的盈亏临界点在 6 %左右, 9 赔付率超过临界点就会出现亏 间保险合作会杜, 而政府所承担的主要责任是进行监督指导。 损。随 着市 场竞争的 加剧, 公司开 保险 始调整 农业保险结构, 对一些风险大、 亏损多的 3前苏联 . 模式 是政府垄断 模式。这 种模式以 集中统一的国 家农业保险机构对全国 农险业务进行收缩, 险种已由最多时的6 多个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 个, o o 而许多保险公 农业保险实行 垄断和 强制保险, 时也开设自 但同 愿保险 项目, 府为 政 农业保险提供一大 司甚至不开办农业保险业务 。 笔基金, 并补贴一大部分经营管理费, 保费收 人全部免税也不上缴财政, 支付赔款和防 三、 农业保险问题分析 灾费用及少 部分管 理费用后全部留 存作为 准备金积累, 应付巨灾赌款。 以 ( 农业生 一) 产的高风险 造成农业保险的高赔付率。搞农业保险对于保险 公司可以 4西欧采取民 . 办公助模式。 其主 要特点是没有全国统一的农业保险制度和体系。 说是大搞大赔、 不搞不赔。这种状况是由农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相对于第二三产业 政府一般 不经营 农业保险, 而是由 私营公司、 部分保险相互会杜或保险合作社经营, 但 来说, 农业的生产周

我国保险公司农业保险有效供给不足的效率视角解释——基于DEA- 非期望产出模型

我国保险公司农业保险有效供给不足的效率视角解释——基于DEA- 非期望产出模型

我国保险公司农业保险有效供给不足的效率视角解释——基于DEA- 非期望产出模型一、引言与文献回顾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介入农业保险市场成为必然,从而通过保费补贴进行农户参保激励,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保险公司因为农户保费支付能力偏弱导致的“低保费收入、高保障需求”的经营困境,从而使得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成为可能。

但是,自2007 年我国启动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对农业保险保费给予了高额补贴,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但我国农业保险市场中依然存在着典型的“低水平均衡”特征,表现在保险公司主体上,就是保险公司缺乏进一步增加农险供给的意愿,也不愿意针对农户风险保障需求进行农险产品创新以进一步刺激农业保险需求,从而表现出显著的“低端维持”特征(许梦博等,2016)〔1〕,农户在一些农产品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中存在“能保的不愿保、想保的不得保”,从而制约了我国农业保险向更深层次、更广覆盖的拓展。

为何在政府通过高额保费补贴强势介入农业保险市场后,农险市场的“低水平均衡”依然长期维持?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保险公司缺乏农险产品供给与创新意愿?厘清这一问题对进一步提高农险经营效率,强化农险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在保险公司农险经营效率的测度上,现有研究基本遵循了两种技术框架,一是以AkhigbeAigbe and McNulty James(2003)为代表的基于SFA 框架的测度〔2〕,其优点在于通过成本份额分解能够给出保险公司农险经营要素配置的微观特征,同时便于考察政府补贴强度变化对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但缺点是对数据要求较高,需要准确核算保险公司的运营资本存量与投入要素价格。

而以Lozano 等(2002)为代表的研究,则使用数据包络模型(DEA)进行测算〔3〕,该方法回避了对生产函数形式强设定的约束,也无需将保险运营的投入要素进行货币转换,但测度出的效率属于前沿面相对效率,因而在时序维度上缺乏可比性,同时存在径向与非径向松弛性问题,可能影响效率测度的准确性。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农业保险制度近年来,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农业保险制度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农业保险制度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和价值。

1. 农业保险制度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的投入和收益面临着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

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规避农业经营风险,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农业保险的类型和保障范围农业保险主要包括农作物保险、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保险、农村综合保险等多种类型。

这些保险形式可以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风险,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3. 农业保险制度的运行方式农业保险制度涉及到农民、保险公司、政府等多方利益主体的合作。

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标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险公司提供专业的保险服务,农民进行保险购买和理赔等操作。

4. 农业保险制度的风险评估和定价农业保险制度的风险评估和定价是确保农业保险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政府和保险公司需要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并合理制定保险费率。

5. 农业保险制度的利益分配在农业保险制度中,农民、保险公司和政府各自承担不同的利益和责任。

政府要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保险公司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农民则享受保险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6. 农业保险制度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农业保险制度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保费的高昂、保险赔付的复杂、保险服务的滞后等。

7. 农业保险制度的改进方向为了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制度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

比如加强政府支持力度、提高保险公司专业化水平、强化农民保险意识等。

8. 农业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农业保险制度相比,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在一些方面还有待加强。

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我国农业保险供给模式摘要:农业是处于一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做了非常重大的贡献。

但在我国农业发展灾害频发、农民收入逐年增加而形成的农业需求上升的同时,我国的农业保险的发展却陷入发展瓶颈。

本文从农业保险供给角度,结合我国当前现有的农业保险模式,借鉴国际农业保险的长处,指出我国农业保险未来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农业保险巨灾风险政府农村保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乎民生大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有8亿多。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尚未健全、农民收增收缓慢、农业灾害频发,伴随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国外农产品的进入,农产品市场面临着巨大压力,这些都对我国农业产生的巨大冲击。

而农业保险却在徘徊中发展,发展缓慢,对农业,农民不能提供良好的保障。

这些都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

1. 农业保险发展的速度较快、保费收入增长快,农业保险在2009年的保费收入已达133.9亿元,,增长率达1812%。

保费规模仅次于车险和企财险,在财险中比重位列第三位。

2. 农业险种增加,农业种植养殖的保障范围扩大,养殖业如增加了蚌珍珠保险等,种植业如水果收获保险、西瓜收获保险。

3. 农业的保险公司的数量增加。

04年之前,全国只有中国人保财险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有设农业保险业务,由于政策性补贴有限及农业保险的风险巨大,赔付率高,导致我国的农业保险保额增长呈现出下降甚至倒退、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但从04年——08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相继成立了黑龙江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批准法国安农保险公司入驻成都经营农业保险业务。

保费收入由05年的7亿元增长到09年的133.9亿元,能提供1200多亿元的农业保障。

经营农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增至6家。

4. 农业保险公司经营农村保险业务的范围扩大,由单纯的种养植业保险延伸为农村类保险,包括种植险,主要是各类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设施园艺作物在生长和生产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巨灾保险;养殖业保险主要针对大规模的家畜、家禽在养殖过程中遭受特定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时承担赔偿责任保险;农村其它保险包括农村财产保险、农村责任保险、农村运输工具保险、农村工程保险、农民进城务工平安保险、农村健康保险等。

5. 国家队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和财政补贴增加2006年,全国多数省市区采取多种模式和渠道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

2007年,中央财政注入10亿元资金于首批被列为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的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南、新疆、四川六个省区。

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60.5亿元健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这一数字比2007年增加近两倍。

6. 各省市地区结合自身实际相继开展一些互助性的保险试点模式。

如上海,吉林的“以险养险”的大农险模式,以赔付率较低的家财险等营业利润来弥补农业保险的高赔付;黑龙江“互助制模式” ;以“共保”为主的浙江模式;四川省的商业保险公司代办模式。

7. 出台了相应的农业保险政策。

二.我国农业保险的不足农业保险近几年虽然快速发展,而其发展却依然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风险分散能力仍然非常有限,满足不了自然灾害保障的需求,在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等指标上也明显不足,远远落后于其他过密经济的发展,显现出我国当前的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

1. 缺乏一部完善的农业法规,特别是《农业保险法》。

对于发展农业保险,我国现存的法律条款只有《保险法》的其一百八十六条“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和《农业法》四十六条有规定。

由于缺乏农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法制的缺失对农业保险制度确立,国家在政策和财政上如何支持农业保险,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定位,如何保护保险人的利益和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增加保险方的供给都难以明确和落实,一定程度上阻碍的农业保险的发展。

2. 巨灾保险支持保护体系缺失,没有建立农业再保险制度,风险无法分散。

农业对自然环境有着严重的依赖性,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农业生产的稳定起了绝对性的作用。

由于我国缺乏巨灾支持保护体系,巨灾损失完全由保险公司独立承担,大量风险集中于经营主体自身,使得保险赔付率居高不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承保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极大限制了农业保险供给的扩大。

3. 保险的产品缺乏、覆盖面比较低,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因灾损失十分巨大,但相应的保险开发程度却非常低,一方面,专门针对自然灾害的险种设计寥寥无几,覆盖面严重不足,如地震险便长期搁浅;另一方面,承保后的防灾防损检查与服务薄弱、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

4. 国家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当前的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基本都是围绕着“商业化运作、综合性经营,并为政府代办政策性业务”。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公司作为盈利性的法人机构,其本质是为了追求利润。

而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赔付(农业保险的赔付率能达到90%),在附加每年20%-30%的营业费用,保险公司大多都面临着微利甚至亏损的局面,同时这也和现代的公司经营理念相违背,违背了股东利润最大化和公司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而我国目前财政补贴额小,各地的补贴标准也缺乏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

这些制约保险公司扩大供给的积极性。

5. 保险市场紊乱,部分保险条款、费率不尽合理。

由于农业保险在费率的厘定上有特殊性,自然灾害风险产生的不确定性及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在风险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性、道德风险大等因素,不符合大数概率,难以精确计算费率,导致保险人对农业保险这块领域望而却步。

从而影响更多保险人进入市场,造成有效供给不足,缺乏竞争机制。

因此我国目前的农业灾害保险市场,无论从客体、从主体还是从市场规则来说,都不十分健全,从而影响了农业灾害保险业的正常发展。

6. 保障水平低,保障覆盖面小。

以08年为例,08年我国农业保险费总收入为110亿元,保障1000亿元的农业产值,而08年我国农业总产值达到58002.2亿元,保障率不足2%。

而这当中参保的又以建设兵团等国营农产所占比例居高,很多农村地区参保率几乎为零。

三.外国农业保险的借鉴(一)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着诸多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国外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及特点(1)政府主导,以国家专门保险机构主导和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有稳健完善的农业保险法律体系,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

政府采取认捐方式出资组建官方农作物保险公司,免税并对经营管理费用进行一定补助。

同时组建农业再保险公司,最大限度分散风险。

可以按照低于实际费率来承保,当赔付率超过一定限度时,有再保险公司补足。

也可保证农民可以接受依此厘定的费率。

(2)保险互助会模式,在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会社进行投保,理赔,以日本为代表。

通过立法对一些总要作物和畜种实行立法定保,以互助和民间为主,中央政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对保费和管理费进行补贴。

(3)政府垄断模式,政府设立经营农业保险的机构,并提供部分基金及大量的挂历费用,以强制为主。

以前苏联为代表,这种制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政策优惠模式,以法国、荷兰、等西欧国家为代表。

由相互竞争的互助保险社和商业性保险公司承办农业保险,政府不直接参与,但给予税收等优惠。

(5)国家选择性扶持模式,以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代表。

带有一些强制性的涉及范围小,由国家参与或联合共保的模式。

(二)国外农业保险的经营分析,其基本特征主要有政府支持与地方配合;以收支平衡为经营目标,经营主体多元化。

1. 农业保险的发展是以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基础,都有完善的法律体系。

如美国1980年的《联邦农作物保险法》和1994年的《农作物保险法改革》,这些法律随着实践的发展也在不断地修订和完善。

同样,日本、法国、泰国等国家均建立了各项农业法律制度。

2. 都实行政府补贴的政策。

许多国家都实行高标准的补贴,如美国对农民保费补贴占了50%左右。

同时也为经营农险业务的私营公司提供费用和再保险支持,免征农险的赋税,降低了经营成本,调动了市场参与的积极性,增加试产供给。

3. 代一定的强制性,在基本险种强制的基础上实行延伸险种的自愿保险。

4. 伴随着行政保护,同时也注意效率和效用。

5. 完善农业保险体系,降低相关经营风险。

按照大数法则原理和保险经营规律通过再保险分散风险,如日本简历“一层直接承保、两层再保险”的三级制;加拿大通过设立农业部和省两级农作物保险局建立分级负责,法国设立的农业互助保险集团体系也都是适合本国农业发展特点的制度体系。

6. 年农业保险的目的是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更多的是从社会效益角度考虑而非经济效益,但也不能完全忽略经济效益。

应该建立以收支平衡,略有利润为经营目标。

7. 适当引入竞争性,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四.我国未来农业保险发展的模式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我国未来的农业发展模式应该改变农业保险商业经营的现状,同时探索农业巨灾保险的建立,以真正发挥农业保险对农业发展的保障作用和农民切身利益的维护。

1.建立健全农业法规,尽快出台一部全国性的《农业保险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农业保险的法律地位,推广农业保险。

明确农险经营中的市场主体的责任,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明确政府在农业保险的市场定位和作用。

各地依据各地实际情况设立,在遵守《农业保险法》的基础上颁布相关法规,用于规范农业保险市场和具体的费率厘定及地方政府的作用。

2. 以巨灾援助为中心,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建立国家农业再保险公司,将农业保险的风险进行二次转嫁,分散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也可探索将本国的农业保险进行适度的国际分保,利用国际发达的再保险市场。

同时从国外市场引入外资农业保险公司,与本国同类公司实行同等待遇对待,增加市场的竞争性,提高效率3.国家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尽快建立农业巨灾援助机制,并将农业保险补贴列入中央财政预算体系之中,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给予保费补贴。

另外,对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并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或涉农保险业务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

4.政府有责任在公共媒体上负责农业保险的推广与宣传,强化农民的风险意识,扩大农业保险的影响力,增加有效需求,从而推动有效供给的增加。

5.在农业巨灾风险上引入证券化模式,发行巨灾证券(巨灾债券本金的返还与否取决于特定事件的发生。

若发生债券预先规定的巨灾, 债券发行人向投资者偿付本金或利息的义务则可部分乃至全部被免除, 债券发行人(保险人)将运用该笔资金进行理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