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革命的背景—1929-1933年大危机

合集下载

凯恩斯主义的历史命运

凯恩斯主义的历史命运

《思想战线》1998年增刊凯恩斯主义的历史命运翁晓华凯恩斯经济学是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后,如何对付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产物,是西方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理论依据。

由于凯恩斯经济学涉及的是西方国家急于解决的就业问题,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它代替了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居于统治地位。

它的政策主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奉为国策,在美国尤其如此。

然而从六十年代起由于“停滞膨胀”的交织并发,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频繁爆发,使凯恩斯主义遭到冲击。

80年代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试图彻底抛弃奉行了半个世纪的凯恩斯理论,在经济和政策方面实行大转变,但看来要从根本上排除国家干预,放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体制和措施,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做到的。

一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危机中,各国相继采取了各种“国有化”或“国家管制”的反危机措施。

其中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最典型,其核心是全面实施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以恢复金融信贷系统,消除生产过剩,扩大社会福利,减少失业人数,缓和阶级矛盾。

短期内就迅速控制了美国经济的混乱局面,国家干预主义收效显著。

但在理论上还缺乏依据,没有系统的经济学说给予支持。

于是凯恩斯就起来从理论上肯定了国家干预主义。

其理论核心是“有效需求论”,即一国经济之兴衰变动都源于社会“有效需求”之是否充分。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周期性的衰退和大量失业的存在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要消除这种状况,就必须由国家来管理有效需求,进而引伸出一整套以财政政策为重点,以相应的货币政策为辅助的方法与措施。

凯恩斯主张依靠政府力量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实质上是要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是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

1946年美国国会通过《就业法》,宣布以充分就业为社会经济的指导思想。

凯恩斯主义便为以后历届政府所采行,并得到社会上的普遍承认和广泛支持。

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革命

第10章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一、凯恩斯经济学的形成(一)凯恩斯所处的社会背景1.英国经济的衰落对凯恩斯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的不景气使凯恩斯较早地思考了失业问题,看到了通货紧缩与失业的关系,以及财政政策与失业的关系,这为他日后的失业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1929——1933经济大危机3.国家干预的增强——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解。

从而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干预的增强,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

资本主义阶级一方面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看成是摆脱危机和失业的唯一途径,另一方面需要寻找一种理论来系统解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4.资本主义面临的威胁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制度以极为沉重的打击,使得“资本主义面临全面毁灭”的境地。

由于经济大危机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欧洲共产主义思潮的蔓延与发展,以及法西斯主义的抬头,使得资本主义的价值理念以及资本主义制度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二)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背景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无力解释经济危机并提出政策,从而宣告破产。

这体现在:1.萨伊定律的破产。

2.自由放任主义的失败。

3.研究方法的过时。

以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分析,即不能应对国民经济总体的失衡问题,也无法研究国家干预的方式和手段,暴露出明显的缺陷。

严峻的现实,沉重打击与粉碎了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充分就业纯属天方夜谈。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的理论危机。

新古典经济学宏观理论的失效充分就业理论:不存在长期的大规模失业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不存在工资刚性,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它引导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实现均衡。

在均衡工资水平上,所有愿意就业的人都能得到就业。

失业的存在,是因为货币工资具有刚性,过高的工资水平因而限制了劳动需求的规模。

萨伊定律:不存在长期相对生产过剩约翰·穆勒:商品的支付手段仍然是商品,每一个人购买别人生产物的手段,是由他自己所有的生产物构成的。

宏观经济学知识拓展---凯恩斯革命

宏观经济学知识拓展---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革命一、凯恩斯对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革命”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古典宏观经济理论陷入困境。

在1929年,美国的失业率是3.2%,而到了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上升到近25%。

同时美国的总产出也下降了30%左右。

这使经济学家认识到失业率和总产出并不是常量,而是变量。

于是他们开始研究总产出与就业量的决定因素。

1936年凯恩斯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理论上说明了失业长期存在的原因,标志着宏观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济学界经常把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及其随后的传播称作“凯恩斯革命”,凯恩斯本人也被誉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凯恩斯对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革命”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否定萨伊定律萨伊定律认为,“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需求总是等于供给,因而经济体系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能自动地实现均衡。

凯恩斯则认为,供给和需求并不必然相等。

如果收入不全用于支出,供给就不会与需求相一致。

2.否定古典的利率、投资与储蓄理论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储蓄总能通过银行的作用,使其自身转化为投资。

货币市场通过利率机制会使投资与储蓄达到均衡。

而凯恩斯认为,储蓄与投资来源于不同的经济主体,储蓄的动机与投资的动机并不相同,影响储蓄的主要因素是收入而不是利率,影响投资的因素主要是货币需求的变化。

因此,仅凭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整很难实现投资与储蓄的均衡。

3.否定古典宏观经济就业理论古典宏观经济的就业理论认为,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架可自行调节的“机器”,因此,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不存在失业。

如果有失业,也只有磨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凯恩斯则认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社会会存在非自愿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能经常达到的。

4.否定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思想核心是强调经济体系的自动调整机制的作用,主张政府实施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国家干预。

而凯恩斯积极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将国家的需求管理政策看作是挽救资本主义经济失衡的有效措施。

原创1:3.2 凯恩斯革命(讲练结合)

原创1:3.2 凯恩斯革命(讲练结合)

小结:
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革命都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 危机的产物。罗斯福新政在实践中寻求解决危机的办法, 凯恩斯则从理论上寻找危机的根源和对策。
合作探究
第 28 页
新政实施期间,凯恩斯曾到过美国,并发表了大量文 章支持新政。在推动新政的同时,他的理论也在完善。
都只是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矛盾,而不 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合作探究
第3 页
在大萧条的水深火热之中,经济学家也对自己所信奉的 自由放任的思想产生了怀疑。凯恩斯登场了。
他的《就业、货币和利息通论》,第一次向古典经济思想 发起挑战。
主要阐述如何解决就业、利息、货币、投资等问题,以缓 解经济危机。
合作探究
第4 页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投资
企业
公众
消费
储蓄
合作探究
• 凯投恩机斯动把机人(们如愿抓意住保机留会灵购活买的债现券金)于。手中的心理动机称之为 是“流动偏好” 。
合作探究
第 10 页
·利息率是由货币需求和货币的供给决定的。中央银行可以多发 货币,降低利息率,但不会为零,利息率总会保持一定的高度。
·利息是人们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由于人 们对于货币的流动性具有偏好,必须取得一定利息才肯借给他 人使用,所以利息率总会保持一定的高度。
A、边际消费倾向
B、资本边际效率
C、流动偏好
D、心理理论
合作探究
第 14 页
思考:在非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心理上的变动也是时刻发生 的,用他的理论能否解释非资本主义社会如封建社会不存在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凯恩斯用心理原因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是错误的。用 他的理论不能解释非资本主义社会如封建社会不存在周期性 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原因只能来自资本主义社 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心理因素决不是根本原因。

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结合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张进行全面评价?答:凯恩斯经济学是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1929——1933年大危机的直接产物。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大经济危机。

这次大危机震撼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所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历了长达4年之久的大危机后,又陷入了长期的特种萧条之中。

西方国家成这次大危机和接踵而至的特种萧条为“30年代大萧条”。

面对着空前严重的危机和失业,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不再欣赏那种否认危机和失业的可能性的传统经济学,而是希望出现一种新经济学,这种新经济学要承认危机和失业,但不要承认危机和失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防止危机和失业,而不要只是空泛议论;要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不允许任何转向马克思、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存在和蔓延。

凯恩斯经济学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在大战其间,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带有非常时期的军事性质。

面对着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希望一种新经济学,要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主义;要讲“一只看得见的手” 的作用,不要只讲“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要维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在理论上论证在实践中已经在做的事,而不是持反对或批评立场。

凯恩斯主义路线无非是专门针对经济危机而制定。

根据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分析,其原因首先是生产力扩张,而同时作为消费者存在的工人因为遭到剥削而购买力不足,因此无法购买自己生产的产品。

两重原因导致投资利润率下降,使得资本不再投资生产。

而一旦投资停止,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相对而言,凯恩斯没有分析到这个层次,他认为经济危机就是因为购买力不足,导致资本不能周转。

这个解释当然比较容易理解,但明显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在经济危机的时候资~本~家敢于销毁商品,说明他们远没有山穷水尽。

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革命引言凯恩斯革命,又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创立的经济学派别。

这一经济学理论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并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凯恩斯革命的背景、核心观点以及对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背景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如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崩盘和随后的大萧条。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这些经济危机,并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经济学理论,即凯恩斯主义。

核心观点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经济活动受到需求的驱动,而不是自由市场的供给。

凯恩斯认为,经济衰退是由于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而不是由于供给不足。

他主张政府应当通过扩大支出来刺激经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凯恩斯提出了三个关键概念,即效用函数、投资函数和货币需求函数,用以解释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

首先,效用函数描述了人们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消费决策主要是基于当前和未来的收入预期,而非传统经济学假设的理性行为。

他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即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人们倾向于消费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这导致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正反馈循环。

其次,投资函数描述了企业对投资的决策。

凯恩斯认为,投资决策主要受到预期利润和利率的影响。

他指出,当预期利润较高且利率较低时,企业倾向于增加投资。

投资的增加将推动产出和就业的增长。

最后,货币需求函数描述了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凯恩斯认为,人们除了用货币进行交易以外,还将货币保留为流动性需要。

当人们对未来的风险感到担忧时,他们更倾向于持有现金而非投资或消费。

因此,货币需求与人们的风险偏好和流动性需要密切相关。

对经济学的影响凯恩斯革命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恩斯的理论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并引领了经济政策的转变。

凯恩斯革命教学课件

凯恩斯革命教学课件

货币政策
凯恩斯革命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货币当局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或利率水平,从而影响人们持有现金和投资的偏好,进而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这种货币政策手段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稳定。
就业政策
凯恩斯革命认为,政府应当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来促进充分就业,实现经济稳定。通过调整工资水平、提供培训教育等措施,政府可以提高就业率,减少失业对经济造成的损害。
凯恩斯革命的背景
凯恩斯革命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其背景是当时世界经济陷入严重的大萧条,古典经济学的自动调节机制已不能有效应对经济危机。凯恩斯就此提出了一套新的宏观经济理论,为政府主动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凯恩斯革命的核心思想
凯恩斯革命的核心思想是批评并超越了古典经济学的假设,认为政府应当通过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促进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凯恩斯认为,自由市场无法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平衡,因此政府应当起到引导和调控作用。
教学建议
在教授凯恩斯革命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重点突出革命的核心思想,同时对其局限性也有深入剖析;重视案例分析,如股市崩溃、经济大萧条等实际事件;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经济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
重点难点
在教授凯恩斯革命理论时,需要重点突出其核心思想,如总需求管理、乘数效应等,同时也要分析其理论的局限性,如对通胀和失业问题的解释不足。另外,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的应用。
乘数理论
乘数理论是凯恩斯革命的核心理论之一,阐述了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倍增效应。这一理论指出,一个经济体中存在着乘数机制,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可以放大最终的国民收入增加。这为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凯恩斯革命的另一个核心理论,揭示了人们持有现金的动机。该理论指出,利率水平会影响人们对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偏好,从而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政府可通过调整货币供给来调节利率,从而影响经济流动性并实现稳定。

凯恩斯就业理论体系

凯恩斯就业理论体系

3.政策上

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通过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增加社 会的总需求,提高就业和产出水平。
三、凯恩斯主义学派
(一)新古典综合派

在“混合经济”基础上所提出来的 理论体系,包括收入-支出模型, IS-LM模型,总供求模型,传统微观 经济理论。

政策主张的核心是“需求管理”思想, 就是指政府积极采取财政政策和收入政 策,对社会的总需求进行适时和适度的 调节,以实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 济增长和国家收支平衡的目标。


资本边际效率决定于预期利润收益与资 本财产的重置成本; 利率决定于货币数量和流动偏好状态。
第4章 凯恩斯就业理论体系
第一节
关于凯恩斯主义
一、凯恩斯革命的背景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经济 大危机,宣布“萨伊定律”破产。
二、凯恩斯革命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一)凯恩斯革命的含义 在《通论》中,凯恩斯否定了传统经济 学关于市场经济可以自动实现均衡的理 论主张,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并主张 国家干预以消除大规模失业,摆脱经济 萧条。这些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被后来 的经济学界认为是对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马歇尔等为代 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的“革命”, 也就是后来西方经济学界所说的“凯恩 斯革命”。
(二)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
1.理论上 反对“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 民收入的重要作用。 萨伊定律集中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 核心思想。凯恩斯把它概括为“供给 总是能够自动创造需求”的原理和教 条。
2.方法上 凯恩斯运用宏观总量分析,克服了 传统经济学的“二分法”,将实物 经济和货币经济合为一体,开辟了 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时代。
第二节 对传统理论批判

西方经济学流派第2讲_凯恩斯之革命

西方经济学流派第2讲_凯恩斯之革命

是一场革 命
五、革命评价
凯恩斯的贡献
一是把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完全结合起 来,创立了以收入支出理论为中心的 现代货币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 宏观经济学的总量分析方法; 二是把资本主义经济波动归因于有效需 求不足,强调了经济的“不确定性”, 提出了国家干预的必要性。
第二讲 凯恩斯之革命
思考题: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有 效需求”的看法?
自 由 的 衰 落 与 干 预 的 兴 起
第 二 讲 凯 恩 斯 之 革 命
——
一、革命背景
( 一 ) 经 济 背 景 : 山 雨 欲 来 风 满 楼 ( 二 ) 学 术 背 景 :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一、革命背景
( 一 ) 经 济 背 景 : 山 雨 欲 来 风 满 楼
1.20世纪20-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


比较静态分析 :独立变量变动对研究 变量均衡值的影响
三、革命内容
5. 货币工资和价格

货币工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 需求,而不是货币工资 价格理论:货币供给量直接影 响利率,而非价格水平

三、革命内容
6. 经济周期理论
消费倾向的波动、流动偏好 状态的波动以及资本边际效率 的波动,全都发生作用,但经 济周期的主要因素是资本边际 效率的波动。
三、革命内容
1. 有效需求不足

不是供给决定需求,而是需求创造自 己的供给 有效需求决定总就业量和产量水平。
有效需求指有支付能力的社会总需求, 亦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 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

三、革命内容
2. 三个心理规则

消费倾向规律:主要取决于总 收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消费不足 降低投资者的利润预期。 流动偏好规律:利息率难以持 续下降,投资需求更加不足。

3.2《凯恩斯革命》课件(新人教选修2)

3.2《凯恩斯革命》课件(新人教选修2)
·
思考: 在凯恩斯看来, 思考: 在凯恩斯看来,上述三种 现象会对就业和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什 么影响? 么影响?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率递减和流动偏好 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减产停产、 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减产停产、破产 经济危机爆发, 经济危机爆发,工人失业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但不认为是“不治之症” 他认为: 但不认为是“不治之症”,他认为:
有效需求不足(消费需 有效需求不足( 投资需求不足) 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造
成经济危机的爆发。 成经济危机的爆发。 而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三 所决定的。 个心理规律所决定的。
· 利息率是由货币需求和货币的供给决 利息率是由货币需求和货币的供给决 定的。中央银行可以多发货币, 定的。中央银行可以多发货币,降低利息 但不会为零, 率,但不会为零,利息率总会保持一定的 高度。 高度。 · 利息是人们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放弃流 动偏好的报酬。 动偏好的报酬。由于人们对于货币的流动 性具有偏好, 性具有偏好,必须取得一定利息才肯借给 他人使用, 他人使用,所以利息率总会保持一定的高 度。 由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由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而利息率相 对稳定,这就使得投资需求不足。 对稳定,这就使得投资需求不足。

景:
1、大危机破坏性空前——大危机的直 大危机破坏性空前——大危机的直 接产物。 接产物。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很大发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很大发展, 国家干预经济加剧。——国家垄断资本主 国家干预经济加剧。——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传统经济理论仍主张自由放任, 3、传统经济理论仍主张自由放任,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时代要求新的理论 解释社会经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解释社会经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西方经济学必须改变自己的说法。 西方经济学必须改变自己的说法。

3.2凯恩斯革命

3.2凯恩斯革命
家才肯投资。 由于产品的增多,售价会下降,从而造成未
来预期的利润率降低,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是递 减的,因而投资需求也会不足。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投资 企业
公众
消费
储蓄
问题3 相信自己 ?或者!
• 某彩票站中出1.7亿的超级彩单。假如 你是中彩人,怎么支配你的彩金?
•“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在不损害其 原有价值的条件下,从一种形式转移 到另一种形式的难易程度 。
几个问题
1.曾经北京沙尘暴,而今首 都现内涝。原因、措施?
2.东部发达越千年,西部开 发一念间。西部吸引投资难 的客观因素?
3.我要当状元,状元能挣钱。 教育异化谁来管?措施?
回顾、交流:
1929年大危机有什么特点? 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
凯 恩 斯 的 童 年
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 一系列理论观点和主张。
你熟悉这几个词吗
幸 效 大边 福 用 饼际
问题1 请你计划
个人月收入 个人消费 储蓄 500 1000 1500 2000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 人们的消费与收入有关。人们不爱花钱 • 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
称为消费倾向。 •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收入增量
凯恩斯认为由于消费习惯的稳定, 边际消费倾向总小于1。
有效需求(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
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减产停产、破产
经济危机爆发,工人失业
(二)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问题4 经济增长如何实现
•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为什么要 修建高铁?
投资修建高铁带来相关效应
工人需要饮料、服装、食品,相关公司有了收入
需要各种原材料,各种上游厂商厂有了收入

凯恩斯理论提出的时代和理论背景-精选文档

凯恩斯理论提出的时代和理论背景-精选文档

(五)对旧理论冲击与革新
• 1.否定了萨伊定律“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大 萧条引发的失业,商品滞销等问题,是萨伊定律 无法解释的,促进了凯恩斯定律“需求创造供给” 的提出。 • 2.在传统经济学“看不见的手”的基础上,提出 了“看得见的手”,既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得政 府不再是经济运行的旁观者和守夜人。
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理论第一次大规模的实践和应用美国籍此逐步走出了经济危机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凯恩斯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与理论背景
组员:王龑 徐翔 张然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That’s all,thank you
元芳,你怎么看?
(五)对旧理论冲击与革新
• 3.否定了传统经济学在经济危机病因探索方面的 “外因论”,转而寻找不稳定的内在因素,认为 “有效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从考察生产,就 业和收入的决定因素入手,创立了有效的需求原 理及三大心理定律。 • 4.开创了宏观经济学,使得经济学从个量分析进 入了总量分析,从微观研究进入了宏观研究。 • 5.摈弃传统的财政平衡原则,主张膨胀性财政政 策,扩大政府开支。
(二)大萧条
1929—1932年美、德、英、法等国 工业生产下降情源自美国55.5%德国
52.2%
英国
32.0%
法国
36.1%
(三)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崛起
• 1.社会主义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与 资本主义大萧条(1929-1932)形成了鲜明 对比。 • 2.法西斯主义 德意日三国,法西斯主义相继上台, 采取中央集权,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 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

3-2凯恩斯革命

3-2凯恩斯革命

答案: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体现在若干经济学派 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之中。虽然各学派 的理论内容各不相同,政策主张也有差异, 但它们一般都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 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都反对政 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 化、市场自由化;都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 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场经济 的唯一基础;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 张私有化。
练习题


1.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也称新保守主义经济思潮, 是20世纪30年代后在反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逐渐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代西方经济学说。1929年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古典自由主 义经济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古典自由主义经济 学的传统地位被凯恩斯主义所取代。然而,仍有 少数经济学家坚持自由主义的经济信条,同凯恩 斯主义对抗,主张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 对国家干预。到了70年代,特别是在1974年 ~1975年的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 现了“滞胀”局面,使凯恩斯主义陷于困境。正 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兴起。 设问: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有哪些?
revolution)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1936年发表的巨著,简称《通论》。
Interest and Money)
它不仅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而且带 来的影响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他认为经济危机是由 有效需求不足而引起的。

所谓“私有化”,
就是激极力主张全面的私有制,把资本主义私有制 视为唯一合理的永恒的经济制度。新自由主义经济 学家全部是极力和推销彻底的私有化的。他们认为 只要实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就不能对私人的经 济行为加以限制,从而可以使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 发挥,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率。而且实行私有制能够 自动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他们认为私有制比公有 制有太多的优越性,因而总是竭力反对公有制,视 公有制为万恶之源。他们的目标,总要使全世界的 国家都实行私有制,使资本主义制度全球化、永恒 化。

凯恩斯革命的背景—1929-1933年大危机

凯恩斯革命的背景—1929-1933年大危机
新政工业政策: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 间,减少过剩,提高物价。目的是保护 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的合理工资。颁 布《全国工业复兴法令》,成立全国复 兴总署
新政劳工政策
失业救济:“以工代赈”的公共工程政策, 高潮时政府出资雇佣了850万失业人员,建 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公路 和铁路、7。7万座桥梁、285个机场和2。4 万英里下水道。并为教员、演员、艺术家、 作家提供就业机会。
凯恩斯革命的背景—1929-1933年大危机
深度:全世界失业由1000万增加到4500万,美 国失业由150万增加到1300万,占就业总人口 的25%。各国生产水平倒退几十年(美:1905, 法:1896,英:1897),而过去一般倒退1-2年。
时间:跨5个年份,而过去一般为几个月至十 几个月。
地域:全部资本主义世界,但前苏联除外(革 命就在拐弯处)。
罗斯福新政
希特勒的危机的救治行动:1933年1月希特勒 上台,宣扬法西斯专政,在经济上加紧国民经 济军事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并最 终发动世界大战来摆脱危机。
罗斯福新政:1933年3月4日罗斯福上台,而3 月3日,美国银行全面停业,经济崩溃,被迫 开始新政。他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的国 家过去经得住考验,今后还会经得住考验,复 兴起来,繁荣下去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 惧本身——”并充满信心、大刀阔斧地进行改 革,建立国家广泛参与的新型资本主义经济运 行机制
对于坚信供求定律的人们看来,剩下的 唯一道路只有扩大总需求,以刺激生产
扩大需求的办法:财政、货币政策
《通论》的核心内容
经济危机的必然性:由于边际消费倾向 递减导致社会消费不足;由于资本边际 效率递减导致投资不足;因此,有效需 求不足,供求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凯恩斯

凯恩斯

影响: 影响: (一)凯恩斯经济学说为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 基础,造就了资本主义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 (二)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第二个黄金时期”的 出现。根据凯恩斯经济学说的主张,以保持充分就业作为施 政目标之一,扩大公共事业开支,提供救济和社会福利。这 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贫困阶层的生活状况,局部地 改善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凯恩斯主义得到了迅速的 传播和推广。当代各个西方经济学派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凯恩 斯经济学说有关。凯恩斯的经济学说至今已以各种形式渗入 了各个经济学派的思想当在中。
产生的历史背景: 产生的历史背景: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 大危机。这次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凯尔 斯经济学说产生的直接历史背景。这次严重的经济 危机造成了传统西方经济理论的破产,当时西方经 济学的传统观念是新古典经济学极力推崇的自由放 任主义。但是面对当时的现实,这一传统观念在理 论上难以自圆其说。为了挽救资本主义社会,资产 阶级的统治者首先从行动上突破了自由放任主义, 采取了国家直接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济的措施,祈求以此来摆脱 经济危机。这一政策的实施要求在理论上加以配合, 于是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就产生了。
特点: 特点: (一)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基本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 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 提出在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和资本 边际效率规律)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 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有效作用,纠 正这种失调。 (二)方法上,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 量分析方法,克服了此前传统的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 的“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这一做法 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 (三)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 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 行积极干预和调节。特别是,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功能性的财 政预算政策,主张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解决大的经济萧条和危 机问题。

经济学常识选修知识点

经济学常识选修知识点

经济学常识选修知识点专题一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遗产一、亚当·斯密与看不见的手1、15世纪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1)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在一国没有金矿的情况下,财富只能来自对外贸易的顺差,财富来自流通领域。

(2)要实现国家财富的增长,就必须使本国劳动者处于贫困状态,即所谓的“民穷国富”。

因此,他们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采取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2、斯密“富国裕民”主张(1)认为财富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2)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

(3)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3、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1)对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认识①科学性。

第一次明确提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概念;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②局限性。

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2)劳动价值论是二元论①科学性。

正确揭示了价值的源泉,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所决定的。

②局限性。

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交换价值决定的。

4、斯密的劳动与分工理论(1)主要观点①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

这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的政策。

(2)简要评析①看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难得可贵的。

②但他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

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5、斯密关于市场的作用与自由放任政策的基本观点(1)基本观点①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他认为增加社会财富的途径,一是扩大社会分工,二是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必须反对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9-1933年大危机的影响
经济的全面崩溃,使得传统经济理论受
到怀疑。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和萨伊定律难以让人信服。 危机中的美国胡佛政府和英国保守党邱 吉尔政府仍然顽固坚持传统经济理论, 面对危机无所作为,“管得最少的政府 就是最好的政府”受到挑战。 罗斯福新政的推出和凯恩斯理论的 诞生。
过人的胆识:凯恩斯定律,承认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通货膨胀有益论,提倡浪费性消费,巴黎和约的经 济后果等。 超人的辨论能力: 务实的治学作风: 高超的理论策略: 高度自信,追求真理,勇于献身:1937年就患有严 重心脏病,此后长期带病工作,1940年任财政部顾 问,发表《如何筹措战费》,1941年秋草拟《清算 同盟计划》,开始筹备战后世界经济重建,1944年, 作为英国代表团团长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45年8月率 英国代表团赴美,谈判财政援助,劳累过度,1946 年4月21日病逝
凯恩斯革命的背景—1929-1933年大危机
深度:全世界失业由1000万增加到4500万,美
国失业由150万增加到1300万,占就业总人口 的25%。各国生产水平倒退几十年(美:1905, 法:1896,英:1897),而过去一般倒退1-2年。 时间:跨5个年份,而过去一般为几个月至十 几个月。 地域:全部资本主义世界,但前苏联除外(革 命就在拐弯处)。 波及面:过去一般波及工农业、商业,金融业 虽然受到冲击,但基本能够正常运转。而此次 危机导致货币体系崩溃,美国银行体系全面瘫 痪,这是危机史上的第一次
新政金融计划:通货膨胀(扩大信贷、贬值美
元、停止金银流通),改革银行制度(建立联 邦存款保险公司),加强证券和商品的监管。
新政农业政策:1933至1938年多次农业
立法,实行农业救济、复兴和改革,恢 复农民购买力,提供便利农业贷款,限 制种植面积,减少农产品过剩,由国家 拨款实行农产品支持性价格。
罗斯福新政
希特勒的危机的救治行动:1933年1月希特勒
上台,宣扬法西斯专政,在经济上加紧国民经 济军事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并最 终发动世界大战来摆脱危机。
罗斯福新政:1933年3月4日罗斯福上台,而3
月3日,美国银行全面停业,经济崩溃,被迫 开始新政。他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的国 家过去经得住考验,今后还会经得住考验,复 兴起来,繁荣下去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 惧本身——”并充满信心、大刀阔斧地进行改 革,建立国家广泛参与的新型资本主义经济运 行机制
凯恩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平及经济理论
生平:1883年5月6日出生,其父尼维耳.凯恩斯
是剑桥大学校务主任,伦理学家和经济学家。 其母是剑桥市市长。 14岁入伊顿公学,1902年以数学和古典文学奖 学金入剑桥大学主攻数学,毕业后参加文官考 试(第二名),到驻印度事务部工作,并出版 《印度通货与金融》 1908年经马歇尔推荐任剑桥大学讲师 1919年作为财政部首席代表参加巴黎和会,并 出版《巴黎和约的经济后果》。 1925年结婚: 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通论》的革命性所在
并传统理论根深蒂固 理论上的突破困难重重
各国政府严格依据传统理论制定经济政策,顽
固而保守,不敢越雷池半步。英国邱吉尔政府 20年代的主要政策有:1)坚持健全财政原则, 节约开支,平衡预算,实行经济紧缩;2)通 货紧缩政策,稳定物价,以创造市场经济的健 全环境;3)恢复金本位(1925年);4)1925 年6月,强行降低工资,延长工时,导致空前 大罢工;;5)大危机期间,政府税收减少, 进而进一步减少开支。 凯恩斯的个人努力
新政工业政策: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
间,减少过剩,提高物价。目的是保护 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的合理工资。颁 布《全国工业复兴法令》,成立全国复 兴总署
新政劳工政策
失业救济:“以工代赈”的公共工程政策,
高潮时政府出资雇佣了850万失业人员,建 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公路 和铁路、7。7万座桥梁、285个机场和2。4 万英里下水道。并为教员、演员、艺术家、 作家提供就业机会。 社会保险: 劳工立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局,鼓励工 会组织,要求雇主接受集体争议工资。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发展工程:

新政目的: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 改革(Reform)
新政过程:3月5日下令全国银行休假,3月9
日开始至6月16日的新政百天紧急行动,进行 银行改组,向银行派驻管理人员,由总统管制 信贷、通货、金银和外汇交易。并从3月13日 开始分三批使银行开业,使日常经济生活初步 恢复正常秩序。恢复了公众信心,赢得了时间, 为后续行动铺平了道路。
《通论》的理论框架
危机期间解决失业问题是通论的直接目
的 增加就业直接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生 产,古典理论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的。 但经济危机期间产品积压,企业不愿也 不可能扩大生产,“供给创造其自身的 需求”的道路被堵死。 对于坚信供求定律的人们看来,剩下的 唯一道路只有扩大总需求,以刺激生产 扩大需求的办法:财政、货币政策
《通论》的核心内容
经济危机的必然性:由于边际消费倾向
递减导致社会消费不足;由于资本边际 效率递减导致投资不足;因此,有效需 求不足,供求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可以克服的:政府这一市场 之外的力量可以刺激需求,维护市场的 供求平衡。 政府刺激需求的办法: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