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教案]语文人教版必修1 1-2-1《雨巷》
高中语文 1.2.1雨巷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雨巷[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品味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像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2、问题法。
3、演绎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老师引导、点拨,并示范诵读。
2、学生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诗歌生动、鲜明的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
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发展思维。
4、扩展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5、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歌的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听完之后)这首歌曲是根据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同名诗歌改编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烟雨迷蒙的雨巷,走进戴望舒的内心世界。
二作者简介:(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作者)戴望舒,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
成名于三十年代。
是继徐志摩之后,我国现代诗坛上又一颗璀璨的明星。
动荡的年代,个人的遭遇,使他在诗歌创作上经历了一个从歌咏个人悲欢离合到表现爱国情感、民族气节的发展过程。
主要的诗集有《我们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
其中,《望舒草》标志着作者艺术性的完成,《灾难的岁月》标志着作者思想性的提高。
代表诗作,前期有《雨巷》,后期有《我用残损的手掌》。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的《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三、朗读感受,把握基调:1、听配画朗诵师:请同学们静听,听完后静静的思考,你感受到和体验到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生①:忧愁的。
生②:哀伤的。
)师: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追问: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生:低沉的,感伤的。
师: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自由诵读全诗。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3.通过对雨巷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时对词语、句式的敏感度,从而提高文章质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课文《雨巷》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手法,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难点: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雨巷》的多种表达谱,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通过音乐、绘画、影像等方式,呈现《雨巷》所描述的场景,为学生描绘出狭窄、昏暗的小巷和雨中落寞的人物形象。
第二步:学习课文内容(2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全文阅读课文《雨巷》。
帮助学生掌握:•词汇解析:狭窄、昏暗、落寞、调笑、凄清、烟雨、嫁衣裳等。
•句子分析和理解:如“一幕幕,都是那么凄清”、“深巷里许多鬼神的宿老”等。
•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孤独和迷茫,体现了作者的独特情感。
第三步:文学鉴赏(20分钟)教师针对《雨巷》的诗歌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歌韵律和形式美感。
•分析诗歌语言、形象和艺术手法,如比喻、排比、借代、押韵等手法的运用。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第四步:写作指导(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雨巷这个主题,通过考场作文、日记、小说等不同文体进行写作指导。
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注意词语、句式的灵活运用。
•培养学生灵敏的观察力和语觉能力,提高写作质量。
第五步:课堂反馈(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反馈,每个学生发表自己对此次课堂的学习收获以及对雨巷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资源准备•课文《雨巷》及多种表达谱。
•学生阅读资料《如何学习文学鉴赏》。
•指导写作的素材和题目。
五、教学评估•阅读课文并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能够分析和理解诗歌语言、形象和艺术表现手法。
•能够将理解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并提高写作质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2.1《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情感目标: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学情分析:虽然本篇课文是新诗,但对于参加过高考的三年普专学生而言,他们在高中时代就已经学过许多的现当代诗歌,因此对诗歌的诵读技巧不陌生,再加上悟性不错,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吃力,只是这些大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高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大专的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课文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总是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再加上没有的升学的压力,他们惰性较强,懒于动脑,需要老师不断的、启发、引导和点拨,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领略诗歌的音乐美以及分析其成因。
教学难点:分析意象以及其象征意义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走进雨巷、激趣导入课前请大家倾听流行音乐《丁香花》,营造一种与诗歌相一致的气氛,由此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作者)二、作者简介三、介绍写作背景四、彷徨雨巷、熟读顿悟(1)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感知、把握诗歌孤独而惆怅的感情基调。
(2)同学们品味本诗舒缓悠扬的节奏,整齐和谐的声韵。
并指导学生反复诵读,领略诗歌的第一美——形式的音乐美及其成因小组讨论后明确原来诗歌的音乐美就是来自于这是由诗歌韵脚,重叠句子,重复的词语等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
五、感悟雨巷、合作探究诗歌不仅要读,还要品和悟。
品、悟诗歌要从意象入手。
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诗歌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和情绪?明确:孤独、忧伤,痛苦,惆怅,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2、从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忧伤惆怅呢?(1)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2)创造了几个重要的意象。
思考: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发分析诗歌意象:油纸伞、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第一个是雨巷——悠长、寂寥、雨的哀曲、青砖灰瓦。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初读《雨巷》(1) 欣赏歌曲《雨巷》,为学生带来诗歌的读音以及意境。
(2) 分析歌曲中的情感色彩,与学生探讨。
(3) 分析文学著作《雨巷》中表现出的情感色彩。
2. 了解《雨巷》的背景(1) 讲解诗人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介绍《雨巷》的历史、作者等相关知识。
(2) 分析语言和文学特点,如何表达情感和意境。
(3) 让学生分组发表自己的感受,学生表达的同时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3. 《雨巷》的文学鉴赏(1) 继续对《雨巷》的语言、文学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2)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指引,分组完成诗歌的分析和鉴赏。
(3) 教师分组点评,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4. 自由写作(1) 学生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任选一种文学形式,写下自己的作品。
(2) 学生可以以叙事形式、抒情形式、描写形式等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师在所需时间内点评并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
三、教学方法1. 演绎法通过对《雨巷》的欣赏、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理念。
2. 互动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互动,即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分组活动,互相交流意见和感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3. 创造性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课堂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就《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鉴赏、欣赏和写作进行了探究和讨论,目的是通过对文学著作的理解和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能力和表达诗歌的能力。
该教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充分体会和理解《雨巷》这首现代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境,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鉴赏《雨巷》这首现代诗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精选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精选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一文的讲解。
课文为现代诗人戴望舒创作于1927年的抒情诗,描绘了抒情主人公在狭窄阴沉的雨巷中,逢着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表达了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象征意义的诗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雨巷》的意境和象征意义。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独特的抒情手法。
3. 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雨巷》的诗意、象征意义和抒情手法。
难点:理解诗中的象征主义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雨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幅阴沉狭窄的雨巷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2. 课文朗读(5分钟)全班同学跟读课文,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 内容讲解(15分钟)分析诗的意境、象征意义和抒情手法。
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雨巷》,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现代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雨巷》1. 意境:阴沉狭窄的雨巷2. 象征意义:孤独、迷茫、期待3. 抒情手法:象征、暗示、描绘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雨巷》,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现代诗。
答案:示例作业《梦巷》幽幽梦巷,独自彷徨,身影 stretched,心绪荡漾。
逢着那挂满泪珠的窗户,是儿时飘散的花香。
梦巷的尽头,是希望,太阳的光芒,穿透迷惘。
握住那一抹温暖,前行,心中的答案,已然照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引入、课文朗读、内容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对课文《雨巷》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三篇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一一、教材地位及作用《雨巷》是高一语文课本第一册诗歌单元的第二课。
学习《雨巷》,体会典型意象所营造出的优美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实现多方位情感的体验,从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⒈知识和能力目标:朗读品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了解背景,咀嚼诗歌意象,把握中心意象,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整体基调,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多方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诗歌内涵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② 提供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雨巷》,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诗人的正确认识,对作品的共鸣。
三、教学重(难)点⒈通过朗读与鉴赏,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整体基调;⒈分析意象,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了解其象征意义,提高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感悟诗歌意境的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①.情景导入法:情景的创设一直以来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一种手段,它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时空距离,也为教学的开展做感情上的铺垫,尤其是诗歌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
②.朗读感悟法: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即可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诗歌的情感又可以让学生充份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③.交流探讨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就能很快突破难点,在意象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④.拓展迁移法:通过拓展与迁移,指点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与技巧;2.掌握诗歌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感悟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3.感受曾经的繁华背后的落寞与凄凉,进一步增强珍爱现实生活的意识;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韵律和诗歌特点,掌握对诗歌的理解方法;2.理解诗歌表达主题的手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表达主题的手法;2.对诗歌中的隐喻进行理解和解读。
教学内容课前预习1.课前思考:你所了解的诗歌是什么,它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是什么?2.预习课文《雨巷》。
导入新课1.导入:播放一些与温馨篇幅相近的音乐,比如周杰伦《简单爱》、《美人鱼》等,向学生让他们感受曾经的繁华背后的落寞与凄凉,进一步增强珍爱现实生活的意识。
2.学生讲解:请学生上讲台向全班同学介绍《雨巷》的作者和诗歌背景,并阅读诗歌的第一段。
正式学习1.第一遍阅读:带领学生全面遍读这首诗,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手法和诗歌背景,让学生尝试感悟并理解诗歌传达的意境和主旨。
2.第二遍阅读:带领学生重新阅读这首诗,重点理解一些具有隐喻意义,或是意象十分强烈的句子,如“雨纷纷”、“旧时茅店”、“雨脚一点点”等。
3.探究隐喻: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理解并且探究隐喻的含义,学生可作品笔记,整理理解诗歌的语境和意义。
4.课文分析:对全班同学进行指导,进行课文分析,明确和总结诗歌的主旨和意象,及诗人通过反复表述表达了什么?5.思考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诗歌叫做《雨巷》?雨巷象征什么呢?”6.语言特点阐述:分析审美语言和文学特点,为学生提供更深刻的语言文学鉴赏能力。
7.自主学习:学生个人根据理解整理、提炼的笔记,进行口头报告,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作业安排1.使用诗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2.阅读一首古今诗词,理解传统文化与思想;3.讲述在生活中感悟到突破现实的体验和思考。
语文人教版必修1 1-2-1《雨巷》 精品教案
雨巷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体验能力2、训练学生对诗歌词语的认识能力3、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4、掌握诗歌基础知识教学方法:1、感悟法;2、问题法;3、演绎法。
多媒体手段:1、录音机;2、投影仪。
教学过程及步骤:一、导入课文:导语设计:我们在前阶段学习了闻一多的《发现》、郭沫若的《太阳礼赞》。
这两首诗歌都属于感情激烈奔放的爱国诗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戴望舒的《雨巷》。
二、介绍作者:(投影作者照片,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感知)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
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
《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
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初步感知诗歌《雨巷》(朗读此首诗,读完后谈谈对这首的初步印象)1、放录音(第一遍)。
学生合上书本。
静听。
放完。
2、放录音(第二遍)。
学生同时看书。
3、教师提问: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吗?这首持美吗?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归纳: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
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
心里难受吗?想去安慰一下诗人吗?对。
有难受感我们就基本上理解了这首诗,而且我们品质良好,有同情心。
这首诗很美。
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我们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人、事和作品吗?对。
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
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
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4、刚才,我们谈了我们对这首诗的感觉和体验。
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
我们也认定了这首诗是美的。
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为什么认为它很美呢?我们已经知道,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高一语文教案 1.2《雨巷》(新人教版必修1)
《雨巷》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㈠说教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内心的落寞、惆怅的情绪。
《雨巷》编排在必修1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于精读课文。
第一单元还选取了毛泽东、郭沫若、徐志摩几位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符合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要求,使学生能够受到诗歌美的熏陶。
㈡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②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这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③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介绍与《雨巷》相关的资料,能够开阔眼界与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①本诗教学按“走进雨巷激趣导入→彷徨雨巷熟读顿悟→感悟雨巷合作探究→走出雨巷拓展延伸”的过程进行。
②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③通过介绍《雨巷》的衍生艺术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发散思维。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②通过推荐《雨巷》的衍生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感情。
㈢教法与学法。
⑴教法。
①情境教学法。
情境导入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营造与课文一致的氛围。
②导读与诵读法《语文新课标》提到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朗诵有利于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朗诵也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通过朗诵,可以创造性地表现出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③交流与讨论法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就能很快突破重难点,在意向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课《雨巷》优质教案两篇
《雨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备初步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
中职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没有良好学习习惯,这些学生智力不差,而学语文的关键在于情商,在于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方法。
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让他们从中领会到学习的快乐及成就,他们将能够投入到课堂中。
教材分析:《雨巷》选自高教版中职高一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和戏剧。
高一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用诗歌的美感染熏陶他们,有助于他们热爱生活,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
雨巷有着极其浓重的象征意义,人生处处有“雨巷”,诗人在黑暗孤独中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由此可以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培养他们语文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引导他们勇往直前寻找人生出路,让青春之树结出灿烂饱满的果实。
此外,《雨巷》这篇课文抽象,只有将学生引入其中情景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中几个重点意象的涵义;2、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3、通过诵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诗的创作背景,理解几个重点意象的内在含义。
难点:理解并学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1、巧设情境法;2、诵读感受法;3、联想创作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流水带走了光阴的故事,无情的哮喘带走戴望舒的生命,却留下这样一段曲折朦胧的、神秘莫测的、耐人寻味的江南小巷。
今天就让我们相约雨巷,去感受诗人笔下的款款深情。
二、关于作者戴望舒,原名梦鸥(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代表诗人,因1927年作的《雨巷》,被称为“雨巷诗人”。
三、《雨巷》创作背景时代背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在事变后3天中,上海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者300多人,被捕者500多人,失踪者5000多人。
个人背景: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雨巷》。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雨巷》的全文阅读与赏析,重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的全文内容,了解作者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雨巷》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情感,领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雨巷》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巷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雨巷》,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诗歌解析:a. 分析诗歌的意象:让学生找出诗中的关键词,如“雨巷”、“丁香”等,分析这些意象的作用。
b.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雨巷中的孤独、期待和失落。
c. 艺术特色分析:从诗歌的结构、韵律、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讲解。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雨巷》的鉴赏题,讲解答题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类似的诗歌鉴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雨巷》2. 诗人:戴望舒3. 意象:雨巷、丁香、油纸伞等4. 情感:孤独、期待、失落5. 艺术特色:结构、韵律、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概括《雨巷》的意境。
b. 请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c. 请从艺术特色角度评价《雨巷》。
2. 答案:a. 《雨巷》描绘了一个孤独、悠长的雨巷,诗人在其中徘徊,寻找心中的理想。
b. 意象有雨巷、丁香、油纸伞等,它们分别象征着人生的困境、希望和庇护。
c. 《雨巷》具有独特的结构、韵律和表现手法,展现了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具体内容为《雨巷》一课。
该课文属于现代诗歌单元,主要讲述了诗人在一个雨巷中偶遇一位丁香般的姑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详细内容为诗的全文及其注释。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雨巷》的诗歌意象,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共鸣和表达能力。
3. 掌握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剖析。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巷图片,让学生感受雨巷的意境,引入课题。
2. 诵读: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讲解诗人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4.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如“丁香”、“雨巷”等,阐述其象征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雨巷》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表现手法,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意象:雨巷、丁香、油纸伞等。
2. 情感变化:寂寞、希望、失望、怀念。
3. 表现手法:象征、比喻、拟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雨巷》中的意象丰富,如雨巷、丁香、油纸伞等。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氛围的场景。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诗中,诗人情感经历了寂寞、希望、失望和怀念的变化。
通过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诗歌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主要涉及诗歌的欣赏与解读。
具体章节为现代诗歌单元中的《雨巷》。
本诗是戴望舒的代表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寂寞的雨巷和一位结着愁怨的姑娘,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诗歌阅读水平。
3. 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与悲伤,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句的欣赏。
难点:把握诗中的意象,领悟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一段雨巷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雨巷的寂寞和诗意。
2. 诗歌阅读:让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内容解析: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 诗句欣赏: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优美句子,体会诗人的情感。
5. 实践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尝试创作一首以“雨巷”为主题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雨巷》寂寞的雨巷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戴望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首以“雨巷”为主题的诗歌。
2. 作业答案:(示例)雨巷寂寞的雨巷悠长的雨巷我在这头你在那头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诗歌的欣赏和解读,让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与悲伤,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介绍戴望舒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雨巷》这首诗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文本表面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诗人的生活背景。
例如,“雨巷”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描述,更是诗人内心孤独和寂寞的写照。
诗中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爱情和渴望,同时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无奈表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诗歌欣赏与创作》中的《雨巷》。
详细内容包括对诗歌的朗读、感悟、分析、赏析以及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雨巷》;2. 理解并把握《雨巷》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把握《雨巷》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和分析《雨巷》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让学生分享自己曾在雨中行走的体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雨巷》。
(2)简要介绍诗人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感悟(10分钟)(1)教师示范朗读《雨巷》。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3. 分析赏析(15分钟)(1)分析诗歌的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
(2)探讨诗歌的情感:孤独、期待、失落等。
(3)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象征、隐喻、音乐性等。
4. 创作实践(10分钟)(1)学生仿写一段具有《雨巷》风格的诗歌。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创作成果。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讲解一道关于《雨巷》的阅读理解题目。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现代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雨巷》2. 诗人:戴望舒3. 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4. 情感:孤独、期待、失落5. 艺术特色:象征、隐喻、音乐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诗歌《雨巷》,谈谈你对其中意象的理解。
(2)尝试仿写一段具有《雨巷》风格的诗歌。
2. 答案:(1)意象理解:雨巷象征着人生的困境,油纸伞代表着希望与庇护,丁香寓意着美好与遗憾。
(2)示例:在梦的尽头,有一条小巷,细雨纷飞,撑着一把油纸伞,独自彷徨。
《雨巷》教学设计4篇
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 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三、小结归纳: 1、怎样鉴赏现代诗歌? 明确:以意象为抓手,分析意象特征,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感 情。 2、在此基础归纳本诗主题。 通过丁香姑娘、雨巷、油纸伞等意象的,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婉而惆怅的意 境,抒发了诗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不得的苦闷惆怅之情。 四、拓展延伸 总结:这堂课我们主要通过意象的分析,学习了《雨巷》这首诗。而优秀的 文学作品常常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请听歌曲《丁香花》,体会一下唐磊心中有位 怎样的姑娘? 结束语:据说这首歌的创作就受到了《雨巷》的影响。同时,这首歌的背后 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同学们课外可去查资料了解。 五、作业: 1、课外阅读舒婷的《致橡树》,并用今天所学的意象分析法学习,领悟诗 歌的意境。 2、模仿《致橡树》、《再别康桥》或《雨巷》,仿写一首诗,注意意象的 选用。
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小组展示:诗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 样的呢?→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以《雨巷》为例,创作一首意象诗。的过程进 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 情感的含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诵读此诗。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学以致用,掌握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 课前准备: 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完成前置性作业,包括生字词作 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再进行自主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雨中国现代诗歌《雨巷》这几天广州又下起 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宠儿,古往今来,有很多美丽的诗 歌都是歌颂雨的,请几个同学说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艳晴方好,山 色空蒙雨亦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中…在中国的现代诗歌中的故事,也总发生在雨天。雨,总是会给诗歌增添几分 诗意、美感雨,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 把握,“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 那美丽而又朦胧的《雨巷》。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优质教案(精选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必修一语文教材中《雨巷》一课。
该诗位于教材第二单元,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戴望舒诗歌创作背景、诗歌主题以及艺术特色展开。
通过分析诗歌词句、意象、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现代诗歌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雨巷》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掌握现代诗歌基本分析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把握和意境领悟。
2. 教学重点:分析《雨巷》艺术特色,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雨巷视频,让学生感受雨巷幽静与诗意,引出本节课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雨巷》,理解诗歌内容,标注生词和意象。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解析重点词句。
4. 例题讲解:分析“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雨巷”这句诗意象和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句具有意象和意境句子。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意象、节奏和韵律,分享各自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背景2. 诗歌主题3. 艺术特色意象意境节奏和韵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巷》中意象,写一篇不少于300字鉴赏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现代诗歌,如徐志摩《再别康桥》、席慕蓉《一棵开花树》等,进一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对诗歌意象把握和意境领悟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4. 作业设计针对性和拓展延伸推荐阅读一、对诗歌意象把握和意境领悟1. 以生活中实例为例,解释意象概念,如“月光”象征思念,“蜡烛”象征奉献等。
高一语文教案:1.2.1《雨巷》2(人教版必修1)
《雨巷》教学实录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王海霞师:(在歌声中走上讲台)同学们,这首歌是我们青岛歌手江涛演唱的《雨巷》,它是由中国现代诗人戴望舒的诗歌《雨巷》改编而来。
也正因为这首象征主义诗歌,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
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随着诗人走进这细雨如丝的雨巷。
(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赏析,希望我们能真正理解《雨巷》,并力争能当堂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篇诗歌,并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师:请一位同学概括一下主要内容。
生:诗人在雨巷中希望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了诗人一种哀怨的情感。
师:概括的非常全面。
我们已经学过现代诗《再别康桥》,我们知道,要读好一首诗,需要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
我来找一位男同学朗读诗歌,看能否把握好这三点。
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完后请同学来评价。
(指一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生:感情把握得还可以,但是,他读得有一些地方节奏把握得不太好。
师:哪个地方?那你认为怎样读更好?(生读)生:他有一个字读音不准。
师:对,除了这个字之外,同学们还应该注意这两个词语。
(师生齐读“彳亍”“颓圮”)生:他读“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不太好。
师: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读?(生读)师:同学们觉得她读得还行吗?再请一位同学试试。
(生再读,把握得还是不太好)师:好像还是不太到位。
下面我们听一听著名配音演员乔榛的朗读,看看他是如何把握这三方面的,请同学们小声跟读。
(听配乐朗读,生跟读)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一节你认为乔榛处理最好的地方试读。
(指二生试读)师:同学们刚才朗读时都把握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生齐答“哀怨”,师板书),那么,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这种感情的呢?请同学们跳读全诗,找出意象。
生:有“油纸伞”“姑娘”“雨巷”“颓圮的篱墙”。
师:这些意象可不可以合并?生:“油纸伞”也是“姑娘”的一部分,“颓圮的篱墙”也是“雨巷”的一部分。
师:对,“油纸伞”还是“我”的一部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2雨巷教案新
《雨巷》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及磁带,雨巷图片。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 教师引导、点拨,并示范诵读。
2学生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诗歌中生动、鲜明的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
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发展思维。
4、扩展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5、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走近雨巷,留神初读】1、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再别了康桥,熬过了《黑八月》,现在,让我们走进江南的雨巷,体验诗人戴望舒独自在雨巷彷徨的情景,然后走进中央电视台转播大厅,聆听《雨巷》诗朗诵。
2、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3、齐读课文,留心下边三个问题: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4、讨论明确: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生1:这是一首爱情诗。
生2: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屏幕显示作者简介】戴望舒,现代派诗人。
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
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
《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
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诗中写了油纸伞、我、雨巷、丁香花、丁香姑娘、篱墙等意象。
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生1:我喜欢“她是有 / 丁香一样的颜色, / 丁香一样的芬芳, / 丁香一样的忧愁, / 在雨中哀怨, / 哀怨又彷徨;”这句诗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丁香姑娘美丽的外貌、高尚的品格,忧愁的心境。
“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生2:“撑着油纸伞, 独自 / 彷徨在悠长、悠长 /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1.2.1雨巷2新
雨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意象把握意境。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教学难点、重点:1.学习象征的用法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丁香花》,让学生体会歌曲风格:低沉、伤感。
今天,我们再来一起结识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鉴赏诗歌的第一个步骤:读懂诗歌)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谈初步印象,体会情感:哀怨、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
2、学生自读,体会情感。
3、放背景音乐,共同朗读。
思考:①这首诗的基本内容?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我希望逢着丁香姑娘走近我(追求)飘过我身旁到了篱墙(照应)走尽雨巷……我希望飘过丁香姑娘(继续追求)三、走近作者时代是继徐志摩之后,我国现代诗坛上又一颗璀璨的明星。
动荡的年代,个人的遭遇,使他在诗歌创作上经历了一个从歌咏个人悲欢离合到表现爱国情感、民族气节的发展过程。
主要的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
其中,《望舒草》标志着作者艺术性的完成,《灾难的岁月》标志着作者思想性的提高。
代表诗作,前期有《雨巷》,后期有《我用残损的手掌》。
早期:个人孤寂、感伤,朦胧含蓄后期:热爱祖国,明朗真挚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
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
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巷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体验能力
2、训练学生对诗歌词语的认识能力
3、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4、掌握诗歌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1、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多媒体手段:
1、录音机;
2、投影仪.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导语设计:我们在前阶段学习了闻一多的《发现》、郭沫若的《太阳礼赞》.这两首诗歌都属于感情激烈奔放的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戴望舒的《雨巷》.
二、介绍作者:(投影作者照片,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感知)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初步感知诗歌《雨巷》(朗读此首诗,读完后谈谈对这首的初步印象)
1、放录音(第一遍).学生合上书本.静听.放完.
2、放录音(第二遍).学生同时看书.
3、教师提问: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吗?这首持美吗?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归纳: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心里难受吗?想去安慰一下诗人吗?
对.有难受感我们就基本上理解了这首诗,而且我们品质良好,有同情心.
这首诗很美.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我们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人、事和作品吗?对.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4、刚才,我们谈了我们对这首诗的感觉和体验.
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我们也认定了这首诗是美的.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为什么认为它很美呢?
我们已经知道,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下面我们来放录音.大家一边听一边在书上画出你认为是形象的内容.(放录音第三遍).
5、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
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结合第1-4号张投影片)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浣溪沙》)]
(附全诗)全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四、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五、艺术特色
1.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通过感受投影中的意境来体会诗歌中的艺术特色)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诗人写诗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以某种诗艺标准做原则.此诗中诗人遵循的原则是语音,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节奏有长短停顿,诗歌更注重语音的结构. 2.《雨巷》的音节特色
可以说《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值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3.诗歌的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最后通过第四次录音再次感悟诗歌的意境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