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国、芬兰经验看自主创新中的政府作为
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政府的制度供给与维度
5经济问题探索62007年第2期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政府的制度供给与维度曹艳(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南京212003)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政府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
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
企业自主创新活动进展如何,不仅取决于创新主体的能力和水平,而且取决于创新活动中政府制度供给是否到位。
鉴于目前存在的一些体制障碍,要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和科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将应用型的科研机构转化为企业这一改革基础上,根据行业技术经济特征和产业组织特点,分类重组科研机构并且健全科技资源社会共享机制;建立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投资制度,实行科技投入资本化运营;强化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建立政府和各创新主体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由于政府行为的/诺斯悖论0,有必要界定政府的参与维度。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创新主体;制度供给;参与维度一、创新型国家中企业的主体作用实证及我国企业的差距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中央政府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的任务。
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国家。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创新型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在5%左右)。
与创新型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明显处于弱势。
根据有关研究报告,目前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设备投资60%以上依靠进口,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9%左右。
这些创新型国家还有一个显著的标志是企业是国家创新的主体。
有研究表明,在世界近1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技术几乎全部都源自企业。
而我国多数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据可查资料,目前我国企业R&D仅占全国R&D 投入总量的40%,与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企业科技投入的情况有相当大的差距。
后起国家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实践及对我国技术引进的启示
后起 国家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实践及对我 国技术引进的启示
乔 翠霞
( 中共山 东省委 党校 ,山东 济南 20 2 ) 50 1
摘要 :日韩等国的经验告诉我 们,在技 术引进的基础上不断提 高 自 自 身 主创新能力是后起现代化 国家技 术发展
的有效途径。技术对外依存度 、科技原创力等指标表明 ,我 国技 术引进的外溢效应是较低 的。借鉴 国际经验 , 要 实现 技 术 的跨 越 式 发 展 ,首 先 , 强化 政 府 服 务 功 能 ,使 企 业成 为 技 术 引 进 的真 正 主体 ;其 次 ,加 强对 技 术 要 引进 的统一领导,提 高技术引进质量和管理 水平 ;第三 ,加 大经济扶 植力度 ,引导企业增加研发和消化吸 收经 费支出。 关键 词 :后 起 国家 ;技 术跨 越 式发 展 ;技 术 引进 ;启 示 中 图分 类 号 :F7 29
l 依托技术 引进实现 自主创 新一后 起 国家技 术跨 越 式发展 的有效途径
所谓技术跨越式发展指 ,技术后进经济 体通过超常规地 跨越某些技 术发展阶段实现追赶和超越技 术先进经济体 的技 术发展模式。发展 中国家技术 发展 的道路 ,韩国学者金麟洙 认为发展中国家实现 技术跨越 式 (ep o )有 三,即本文所讲 的技术 引进 。二是
个 阶 段 :15 90—16 90年 的 起 步 阶 段 :这 个 阶段 技 术 引 进 的 特点是以引进 和继 承为 主要 任务 和 目的。这段 时 间 日本 引 进的技术 主要 集 中在 电力 、钢铁 、煤 炭 等基 础 工 业 部 门 , 所引进的技 术 当中 ,冶炼 、机械 和化 工 占引进 技术 项 目的 8 %。16 4 9 1—17 9 9年的高速 引进 和 吸收 发展 阶 段 :在 渡过
创新型省份
PPT文档演模板
创新型省份
区域创新系统
从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上看, 区域创新系统
包括:主体性要素、资源型要素和环境性要素。主体性
要素是指地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
构等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某些主体性要素可
以有缺失, 如大学);资源性要素是指技术创新所需的资
金、人力和知识资源, 这类要素具有流动性, 特定区域
PPT文档演模板
创新型省份
国家创新系统
OECD在《国家创新系统》报告中指出:“创新是
不同主体和机构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技术变革
并不以一个完美的线性方式出现, 而是系统内部各要素
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的结果。这一系统的核心是企
业, 是企业组织生产和创新、获取外部知识的方式。外
部知识的主要来源则是别的企业、公司或私有的研究
际竞争力影响的指标, 其下包括若干二级指标, 主要体
现在十个方面:人力资源流动引起的知识循环、无形知
识的循环、创新的经济价值、科学系统的活动与网络、
服务业的科技活动、小企业的创新、创新与企业的吸
收能力、工业R&D的国际化、政府对工业R&D和创新
型省份
国外创新评价指标
创新型省份
PPT文档演模板
2024/7/18
创新型省份
Contents
1
有关创新的几组概念
2
创新型地域的评价指标
3
创新型地域的国际经验
4
创新型省份或区域的内涵与特征
5
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路径探讨
PPT文档演模板
创新型省份
有关创新的几组概念
1
创新的概念
2
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
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 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
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根据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同方式,世界上的国家可分为三类:资源型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依附型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创新型国家,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
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 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3) 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4) 创新产出高,是否拥有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区分创新型国家与非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
人们往往用相关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从一个侧面来衡量国家的创新程度,一般来说,创新型国家的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逐步成为创新型国家。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如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
创新最根本的动力是政府行为 而不是技术行为。
当前 中国融入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体系取得很大发展 无论愿不愿意 都要转变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能力 自主创新是经济发展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根本途径。
我们要转变发展模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去十几年国际环境面临一个根本性变化 也就是说中国目前通过那样的方式可以实现增长的国际条件逐渐在消失。
对中国而言 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转折 就是如何从追赶者变成赶超者。
由追赶者转变为赶超者 需要创新的思维模式和政策体系。
由于长期扮演追赶者角色 会发现我们整个这套思维、政策体系、体制都不适合这种新的创新。
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B类
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B类一、请根据“给定资料1~2”,概括当前我国专利申请的主要特点。
(15分)要求:概括准确,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1~2”,作答任务是“概括当前我国专利申请的主要特点”,作答要求“概括准确,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作答字数“不超过200字”。
因此提醒考生需注意在给定的材料范围概括有关专利申请的特点,并对此作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概括陈述。
【参考答案】主要特点为专利受理数量和创新力度严重失衡。
一方面,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低且不易被授权。
一是发明专利申请重中药而轻高新技术;二是发明专利因缺少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而不被授权;三是“垃圾专利”降低整体专利的质量。
另一方面,唯SCI、唯数量、快出成果的考核评价体系与科技创新相悖。
一是各地出台专利发展规划和政策对专利申请进行资助和奖励,但转化率低;二是科研项目仅从理论、概念、论文发表因素出发,不利于产业发展。
二、“给定资料6”介绍了芬兰和韩国政府鼓励创新的做法。
请谈谈这些做法对我国政府在科技创新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20分)要求:分析准确,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本题是一道启示型综合分析题,题目要求谈谈芬兰和韩国政府鼓励创新的做法对我国政府在科技创新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提供的有益启示。
其中,“分析准确”要求我们抓住问题的本质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益经验;“内容全面”要求我们要仔细阅读材料,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要求按一定逻辑结构整理答案,层次要点要清晰。
【参考答案】芬兰和韩国政府鼓励创新的做法为我国政府提供了以下启示:一是提供政策保障。
设立专门机构定期讨论科技重要议题;完善相关法规和配套科技政策,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扶持。
二是给予资金支持。
加大教育投入,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为科技研发项目提供贷款,改造风险投资,解决中小企业创新的融资问题。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及解析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A类)答案及解析1.请根据给定资料5,概括C机场在航班延误处理工作方面体现的特点。
(15分)要求:概括准确,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通过阅读题目可知本题是一道归纳概括题。
题目要求概括C机场在航班延误处理工作方面体现的特点。
也就是根据材料写出C机场在航班延误处理工作方面的相关措施。
题目是根据材料5重点找措施。
对于与答案无关的材料要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
作答要求中有“准确”二字,提醒考生,一是要点应毫无偏差。
二是要点完全来源于材料。
“全面”二字要求考生所列出的措施要无遗漏。
另外,在作答之前还要注意这道题的要求“条理清晰”要注意结构安排,答案要运用一些词语分清条理,例如“一是、二是、三是,”等,且措施不能泛泛而谈。
最后注意字数要求,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特点如下:一是播报频率更加密集。
利用机器、人工广播等方式及时播报信息,使沟通更加顺畅,旅客情绪不再慌张。
二是机场工作人员的服务更加周到、细致。
第一,问讯处人员为旅客提供贴心服务保障旅客相关需求。
第二,登机口人员耐心地做好旅客解释工作。
第三,流动问询人员利用“轻松熊”为旅客营造轻松氛围,安抚旅客焦躁情绪。
三是改签办理更加快速。
值机柜台增加补班帮助旅客,使机场秩序忙而不乱,稳定旅客情绪。
2.因航班延误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破坏机场正常秩序,威胁民用航空安全,已演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假如你是一名行政执法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就这一现状提出解决对策。
(20分)要求:分析准确,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提出对策题。
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发现材料1~4罗列了很多由于航班延误导致的乘客有意见甚至升级为群体性事件。
导致机场群体事件发生的原因要仔细研究,总结出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原因得出相应的对策。
本题的作答范围可以锁定为“给定资料1~4”,作答身份是“行政执法人员”。
【参考答案】因航班延误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破坏机场正常秩序,威胁民用航空安全。
创新型国家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芬兰、日本、韩国等。
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二、我国创新现状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三、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们来说既是一项光荣的使命,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的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多不相适应之处。
主要表现在:(一)是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亟待完善。
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创新政策的杠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专业技术人员《科技与创新》模拟考试卷
专业技术人员《科技与创新》模拟考试卷专业技术人员《科技与创新》考试卷 11、( B )成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A、知识资源B、人力资源C、资本资源D、经济资源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发展经历了( C )A、二次B、三次C、四次D、五次3、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A、1961年 B 、1962年C、1963年D、1964年4、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 B )个左右A、10B、20C、30D、405、《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科学发展的( A )个战略重点A、5B、6C、7D、86、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 C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7、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 B )A、马克思B、马斯洛C、杜威D、斯金纳8、一种借助于隐喻、遗情和类比等机制以形成技术发明思路和思维创新构想的集体讨论方法是( B )A、综摄法B、头脑风暴法C、灵感法D、例举法9、对于无法直接感知的研究内容的形象化构思叫( A )A、想象B、综合C、联想D、归纳10、思维主体不借助于逻辑程序和经验积累而穿透事物的表层,直接洞察事物本质的深层的意识活动或思维形式叫( B )A、灵感B、直觉C、联想D、顿悟11、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是( C )A、陈景润B、吴文俊C、袁隆平D、、郭沫若12、提出纳米技术的科学家是( B )。
B、德雷克C、古德易尔D、吉尔福特13、发明元素周期表的是( A )A、门捷列夫B、维勒C、爰迪生D、肖夫斯唐姆14、《人体结构》一书的作者是( B )A、盖仑B、维萨留斯C、费曼D、肖夫斯唐姆15、提出“相对论”的科学家是( B )A、伽利略B、爰因斯坦C、爰迪生D、肖夫斯唐姆16、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D )A.、35% B、36% C、38% D、39%17、( A )是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先导和源泉A、基础研宄B、文化研宄C、前沿研宄D、社会研宄18、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奖励的项目总数不超过( C )A、200项B、300项D、500项19、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数额由( B )规定A、中共中央B、国务院C、教育部D、科技20、心理学家认为决定一个人将来是否有所成就的诸多因素中( C )由情商作用A、60%B、70%C、80%D、90%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21、生产力构成要素包括( A、B )A、生产资料B、劳动对象C、技术D、劳动力22、科技表现为( A、B、C )的知识体系A、理性的B、逻辑的C、系统的D、稳定性23、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向高度( A、B、C、D )发展A、综合化B、整体化C、跨学科化D、系统化24、在21世纪,在能源技术方面的高新技术主要包括(A、C、D )A、核能B、光电子C、氢能 D 、太阳能25、超导材料的用途很广,大致为三类是(ABD )A、强电应用B、弱电应用C、变频D、抗磁性应用26、纳米材料有以下哪些特性(ABD )A、扩散率高B、超塑性大C、化学活性大D、耐腐蚀性强27、下面哪些是海水淡化方法(ABCD )A、蒸馏法B、反渗透法C、水合物法D、冰冻法28、长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是以(ABC )为代价A、牺牲生态环境B、过度消耗自然资源C、牺牲健康D、消耗体力29、新中国第二次科技大会强调了( ABC )的党的基本方针A、尊重技术B、尊重知识C、尊重人才D、尊重制造30、建设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主要是( ABCD )A、指责明确B、评价科学C、开放有序D、管理规范31、浙江近20年的发屡主要是依靠( BCD )实现的。
2021公需课《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2
2022《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力量与创新思维》二L(A)是切现代我国的立国基础,是衡量任何个我国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A高新技术B经济基础C.人才储备D.国防力气2、新能源技术的进展是以(C)采用为标志的A、核能B、太阳能◎ C、原子能D.风能3、移动互联网的立足点是(C)。
A信息网B.资源网◎ C互联网D.移动网4、(A)既是基础学问的生产者,也是应用学问的生产者,是重要的创新源和新兴产业的重要创业者,主要任务是学问创新,推动科学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的进展。
◎A、科研机构B、教育机构C、培训机构D、人才市场5、(A)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A、学问产权B、专利C、科技产权D、人才指标6、(B)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集成环节。
A、公司◎ B、企业C、个体D、互联网7、(A)又称为规章基结构,是指虚拟企业运行所必频遵循的规章,它主要包括我国关于虚拟企业的法律和政第。
◎A、法律基码结构B、物理基础结构C、信息基础结构D、社会基础结构8、(B)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建设实施我国创新进展战略的关键A、我国B、人才C、企业D、学校9、(D)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也是我国进展的重要战略资源A、人才资源B、技术资源C、管理资源D、科技资源10、(B)是制造业的灵魂A、微电子技术B、产品设计C、信息技术D、材科科学11、移动互联网是以(A)作为接入网的互联网。
A、移动通信网B、固定通信网C、无线网络D、有线网络12、(A)力量在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中起着最为核心的作用,是打算高技术产'业及国际竞争力的第一位的因素。
A、技术创新B、风险投资C、评估政策环境D、人力资本13、(D)是一种运用数学方法和系统工程方法对产品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决策,以猎取最优解的设计方法。
A、计算机帮助设计B、有限元分析方法C、网络化异地设计D、优化设计方法14、(C)所需的笊和僦瘟藏在海水中,取之不尽,对环几乎无染,是种洁净、平安的抱负能源A海水发电B.潮汐能C核聚变D.海洋化15、(C)技术是通过标签发出无线电波,阅读器接收无线电波来读取数据A.传感器网络B.网络道信C射频识别D.传感器16、(C)是指一个人能够依据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并将所获信息集成内化为自身学问体系,实现学问结构自我更新的力量A分析力量B预见力量C建构学问力量D.综合力量17、(A)是个人以创新力量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品质A创新思维品质B传统思维品质C改良思维品质D开创思维品质18、1938年(D)制定了“头脑风暴法”,并取得胜利,也因此被为制造工程之父”,成为制造工程的奠基人OA.普林德尔OB.克劳福德OC.茨维基◎ D.奥斯本19、(D)是在一般思维的基上进展起来的,是人类思维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力量高度进展的体现A技术思维B整合思维c细化思维D创新思维20、(A)是确立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政府角色探析——以美国、日本、韩国、芬兰为例
马 云俊
( 沈 阳工程 学院管理 学院 , 辽 宁 沈阳 1 1 0 1 3 6 )
摘 要 : 为 了提 高 我 国创 新 型 国 家 建 设 的 效 率 和 效 果 , 深 入 探 讨世 界 主 要 创 新 型 国 家 的 发 展 经 验 具 有 重 要 的 理 论 与 现 实意义 。以 美国、 日本 、 韩 国、 芬 兰 四 个 国 家为 例 , 深 入 分 析 了创 新 型 国 家 建 设 的 历 程 与 现 状 , 通 过 比较 发 现 政 府 在 创 新 型 国 家 建 设 中发 挥 着 不 可替 代 的 作 用 , 即通过战略 产业 的制定 与执 行 , 带动 科技 发展 及 产 业结 构调 整 , 进 而提 高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 同时 , 经 济 的 发 展 为 高额 的 R&D 投 入 提 供 了 基 础 和 保 障 , 形 成 了创 新 与 经 济 发 展 的 良性 互 动 与 循 环 , 其 中 的 国 家 政
清洁、 高效 、 可持续 , 是 全球 发展 态势 , 创 新 则 是 实 现 该 权 保 护 意 识 等 等 。 从 总 量 上 看 , 2 O世 纪 9 O年 代 之 后 , 日本 目标 的 有 效 途 径 。《 国 家 中 长 期 科 学 和 技 术 发展 规 划 纲 要 》 与美 国接近 , 韩 国在进人 2 1世 纪 后 发 展 很 快 , 尤其 自 2 0 0 6
自主创新与创新系统建设
2在促进创新的过程 中, ) 制度作用高于投入作用 。 因为创新是一个 市场经济下实现 的活动 , 不能用计划的方式实现它 。 而 这种制度建设的核心是营造 一种 创新 的生 态系统 。这种 系统包括 : 完善市场经济的基本 制度 ; 营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的氛围 ;
力, 国家的创新能力 。因此 , 在落实 自主创新的具体措施 中, 需要真正做 到以企业为创新的主体 , 提高 国家 的竞争力 , 让大学和
研究机构发现新技术而 引领未来 。
坚持走开放式的 自主创新 道路
7 I ^
俐、 芏 ( 悃 中国科学技 术促进发展研 究 中心研 究员)
自主创新对于企业而言并 不意味 着只是基 于内部研 究的创新 , 相反 , 在世 界经济全球化 、 信息化 、 知识化的时代 , 出于 战略 、 竞争 、 商业模式 、 利益 等各种 因素的考量 , 自主创新应选择开放式创新模式 , 即充分 利用 企业 内部和外部研究资源 , 获得有经济
维普资讯
・ ・
中国科 技 论坛
(06 3 20 年 月)第 2期
有一个全新的发展战略。这种战略包括以下几点 :
1要从一个 中长远期的角度来看待 自主创新的战略。科学技术 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 ) 与争取 F I D 和基础设施 建设 的投 资并 不一样 , 是一两年就能解决的 。D 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都是在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完成的 。 科学技术和创新 , 不 FI 而 是在创造新
价值 的知识产权资产或 其它无形 资产 , 并通过商业化运 作 , 使之转化成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 从国外大公司 ( M公司 、 I B 英特 尔公 司 、 朗讯科技公 司等 ) 的创新 实践看 , 它们 都采取 了开放式创新模式 , 但又有不 同的特 点 。 M公 司着重培育企业内部的研发能 力 , I B 同时整合外部技 术资源并 把 自己搁置不用的技术出售给其它公 司以获取知识产权 收入 。 英特尔公司采取 了与 IM公 司不 同的研发模式 , B 它把公 司内部研究 活动和外部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 更加注重外部技 术资源 , 并利用风险投资机制 , 使研究成果 的效益最大化 。朗汛科技公司则采用另外一种创新管理模 式 , 即把 内部的研究成果
“专业、信任”:芬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专业、信任”:芬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毫无疑问,北欧小国芬兰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基础教育已然成为当下的国际教育品牌,不少国家均将其作为“教育标杆”進行学习和效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芬兰的教育模式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出版了一些介绍的书籍和研究成果,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但要真正将学术的成果和先进的经验转化为基于本土实践的课程行动,既要有更为系统和深度的研究,也要有更为广泛的观察主体的多维度视角。
有鉴于此,本刊与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干部培训中心(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合作推出专栏,择取“杭州市‘十三五’名校长培训班”和“杭州市基础教育管理者高研班”的部分芬兰研修学习成果,以连载方式予以刊发,以飨读者,也热忱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芬兰,北欧小国,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浙江省面积的三倍多,人口550万,是浙江省人口数的十分之一。
这里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境内岛屿众多,被誉为“千湖之国”。
芬兰近年来被世界所关注,主要是它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从2000年起每三年举办十五岁学生能力评估测验(国际学生评量计划),即PISA测试,芬兰青少年连续两届在阅读与科学两项评比中夺魁,解决问题和数学则位居第二,整体水平世界第一。
不仅我国对此关注,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可以借鉴的东西,就连美国、韩国、日本、英国、南非等国也纷纷去考察,汲取“芬兰第一”的经验。
目前,教育已成为芬兰最炙手可热的品牌。
很多欧共体国家如荷兰、比利时等纷纷仿效其教育模式,浙江省新高考改革也能看到其某些影子。
20xx年9月8日至27日,杭州市基础教育管理者高研班25名学员前往芬兰研修学习。
本次研修的地点在奥卢和赫尔辛基,研修方式主要是听报告、观课堂、看基地、作交流。
在19天的时间里,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听取了11场专家报告,走访了奥卢大学、奥卢大学附属学校(教师培训学校)等14所学校(教育机构),举行了3次圆桌会议。
国家创新的例子
国家创新的例子国家创新的例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国家创新已经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创新能力不仅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国家创新的例子,展示这些国家是如何通过创新来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
第一个例子是以色列。
作为一个面积不足两万平方千米的小国家,以色列却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有人将以色列称为“创新之国”,这是因为他们在军事技术、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成果。
以色列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扶持创业公司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此外,以色列的高等教育体系也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储备,培养了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二个例子是芬兰。
芬兰是一个小而富裕的北欧国家,也是全球高科技产品制造的前沿地区之一。
芬兰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和科研,将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为了推动创新,芬兰不仅在教育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合作关系,还组织了许多创新项目以促进科技研发。
此外,芬兰还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设立了许多创新基金和创新中心,为创新提供支持和引领。
第三个例子是中国。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政府将创新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和措施。
例如,国家“双一流”计划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均旨在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此外,中国还大力投资研发,鼓励企业创新,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这些国家创新的例子告诉我们,创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鼓励,需要完善的科研体系和教育培训机制,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合作。
只有构建起创新生态链,建立起良好的创新氛围,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孕育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总之,国家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以色列、芬兰还是中国,都以其努力在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论创新对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的不同,但其经济效应相差甚远。美国发布 的2 0 l 4 年强国排名中,军 事实力中国依靠增长 的军费,军队规模 ,军事技术而排名全球第二 , 经济 实力排名第二 ,而科技创新 实力按五级排 名办法 ,中国排第 四 级。详情如下: 第 一 级 :核 心 :美 国 第二 : 级 :发 达 :英 国、德 国 、法 国 、 日本 第三级 :较发达:芬兰 、俄罗斯 、意大利、 以色列、加拿大、澳 大利亚、挪威、韩国、中国台北 第 四级:欠发达:中国、印度、墨西哥、南非等 第 五 级 :落 后 : 发展 中贫 穷 国家 从 该排名办法可 以看出:中国在科技创新实力方面仍相当靠后, 与 其 经 济 、军 事 大 国 不 相 称 , 因 科 技 创 新 实 力 不 强 , 我 国 只 能 算 大 国,而不能称强国。那么,中国科技创新究竟在哪些地方落后昵 ? 1 . 教 育落 后 。 按科学贡献度计算 ,中国排第一的清华大学在大学 中排第6 0 0 位。 国外的知名的大学注重 的是思考和创新。美 国的大学汇集 了全球7 0 % 的 诺 贝尔 奖 获得 者 ,5 0 % 以l ¨ 卜 的 菲尔 兹 奖 获得 者 ,在 全球 最 顶 尖 的2 0 所 大 学中,按科学贡献度计算,美 国占了1 7 所,美国培养 了世界最好 的工 程师和最顶尖的科学家。中国的教育仅称得上是学历教 育,用分数来 衡量 一 个 学 生 的 优 良, 并不 注 重 思 维 的拓 展 和 实 践 的运 用 , 中 国每 年 虽然招收几百万名学生,但9 9 % 以一 k 的中国大学对世界科学技术的贡献 度为零 !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 年,中国日本 电视 综艺节 目各 出了一道 题,中国的题 目是:甲午海战是在哪个海面上开战的? 日本综艺节 目出 的题 目是:请您综合各种主、客观原 因,分析 日清 甲午海 战双方 的优 势与劣势,并分析为何 日本能获得胜利 。 教 育 方式 的 落后 直 接 导致 了中 国学 生 缺 乏创 新 性 、实 用 性 。 2 、研发能力较差 中国的企业在研 发投入上 比例很小 ,中国很多中小企业一味注重 仿造 与 “ 山寨 ”,打价格战,而专利技术才能使企业获得最大利 益。 微软、苹果 、甲骨文等世界知名公司都把产 品的研发当做是企业 发展 的 最 重 要 的基 石 。如 我 们 的 富 士康 企 业 ,雇 佣 了几 百 万 的 工 人 ,但 都 是苹果等公司的 “ 代 工 厂 ”, 一 台 苹 果手 机 ,苹 果 公 司 分 得 的 利 润 为 5 8 . 5 % ,而生产手机的富士康 ,分得的利润仅为1 . 8 % 。依靠 电子商务起 家的阿里巴巴,以其原创性的发展模式,1 5 年来 ,一直高歌猛进,这 就是中国创造与中国制造的区别。 3 、发 达 国家 对 中 国的 技 术封 锁 各 个 国 家 因 为 意 识 形 态 等 原 因 在 科 技 上 实 旋 “共 享 ”或 “ 封 锁 ”,如,通过美 日同盟 ,技术共享,7 O 、8 O 年代 ,日本不费吹灰之 力获 得了很 多关键 技术 ,为 日本的崛起提 供 了技术 支持 。而对 于中 国,由于某些国家恶 意炒作 “ 中国威胁论”,刻 意抵制 中国,禁止专 利技术出口到 中国。如 日本的N T N 是世界知名的轴承制造商,他们在中 国上海郊区设厂,使 用了一千多名工人,而他们在 日本本地工厂 ,面 积达五千平方米的车间里没有一个工人,其实,这 家日本企业也考虑 过 ,在 中国 实 施 无 人 化作 业 ,但 没 有 成 功 , 因 为 日本对 中 国实 施 技 术 封锁,禁止 目企在中国建立无人化工厂 。
国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措施及启示
国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措施及启示当前,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已成为一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也是抢占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建设和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已成为各国政府近年来最优先的任务,纷纷出台相应的创新政策和计划,设立专司创新的政府机构,并注重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等。
充分了解并研究借鉴这些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以及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新举措1.1制定创新战略和计划制定创新政策和计划已成为各国政府促进创新的最重要的手段。
2006年1月,美国开始实施为期十年的《美国竞争力计划》,以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和长远竞争力。
2005年10月12日,欧盟通过了《创新行动计划》,旨在集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激活各项创新活动;2007年,欧盟第七框架计划(FP7)正式启动,其最主要的战略指导思想是促进创新和科技进步。
2006年3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6—2010年)》,提出了“创新者日本”的目标,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改革;2007年6月,日本内阁通过《创新25》,提出了面向2025年的创新型国家远景目标和创新途径,强调从根本上加强科学技术投资,重新审视促进创新的各种制度和规则,完善“创新立国”的推进体制。
2007年,韩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研发战略《国家研发事业总路线图》,对韩国未来15年的研发事业进行总体设计。
2007年3月,白俄罗斯通过了《2007—2010年白俄罗斯国家创新发展纲要》;当年4月25日,白俄罗斯部长会议通过了《2007—2010年白俄罗斯国家创新发展纲要实施计划》,设立了涉及能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国家级创新项目。
2006年7月,爱尔兰发布了《2006—2013年科技与创新战略》。
各国的创新战略与计划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并明确了具体的建设措施。
1.2设立专司创新的政府机构为保障创新活动有效开展,许多国家对科技管理部门进行重组并设置专司创新的政府机构。
创新型国家≠国家型创新
国庞 大科技人 员队伍的创新潜力难 以正常发挥 。
从 经 济 层 面看 ,许 多人 过 分相 信 国 家投 资和 政 策优 惠
的作 用。但这 些投 资与优惠其实也等于释放 出了相 当大的
展, 经济结构恢复正常, 那些 当初看起来相 当先进的制造业
政府的主要责任,应 当 侧重建立和
完善法律体制 ,尊重个人 进行科 技 创新的 自由,尊重 企业进行 市场创
但人们可能夸 大 了政府的作 用。像 日本、韩国等国的
创 新 能力 ,仅 在 于将 国际 先 进技 术 大规 模地 转换 为 商 业化
新的 自由,保障个人 财产权利 ,其 中包 括知识产权 。
因此, 十一五” “ 规划对 自 主创新框架的表述是完全正确 的: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 术创新体 系,形成 自 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发挥各类企业 特别是 中小企业的创新活 力,鼓励技术革新和 发明创造。 问题的 关键是 ,如何打破计划体制的惯性 。破除在科 技 经济创新领域 对政府控制和扶持 的 “ 迷信” 目前的经 。 济、科技体制 当然 已不是计划体 制 ,但政府在这 两个领 域
的 影 响 力仍 然相 当 大。
产品 ,而在科技和经济方 面的原创 能力不一定如想像 中那 样 强大。而且 ,韩国企业 的创新能力,恰恰是在 9 年代政 O
府 减 少干 预 之 后 ,才迅 猛 发展 起 来 的 。 同时 ,韩 国 、 日本
总 的趋 势都是减少政府在创新方 面的介 入,更多地让 企业
体 系却往往陷入困境 。东北工业基地地位之衰落, 同这一点 有相 当大的关系。 在计划体制下 ,由国家组织经济技 术创新 ,创新项 目 的安排 和管理是政绩 导向的,不是 市场导 向的,也不是科
强化市场意识方面存在问题
强化市场意识方面存在问题强化市场意识方面存在问题在强化市场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包括:1.缺乏市场竞争观念:许多人可能缺乏市场竞争观念,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就足够了,而不了解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2.缺乏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是指通过市场手段促进和销售产品或服务的行为。
缺乏市场营销观念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地推广和销售产品或服务,从而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3.缺乏品牌建设意识:品牌建设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缺乏品牌建设意识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建立强有力的品牌形象,从而影响其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4.缺乏市场定位观念:市场定位是指企业在目标市场上为自己确定一个独特的、有竞争力的地位。
缺乏市场定位观念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在目标市场上树立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从而难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5.缺乏消费者需求意识:消费者需求是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出发点。
缺乏消费者需求意识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强化市场意识方面存在问题__县委常委副县长___全市开展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__时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的首要任务。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及对市三项行动的实践,现就城市建设领域提出如下意见。
一是进一步放开建设市场。
政府要建立起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公开、透明的适应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
放开规划设计市场、建筑勘察设计市场、工程建设市场。
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市政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装饰装修、建设监理、主要材料设备采购全面进入有形建筑市场,实行公开招标投标,进行公开、公平交易。
鼓励高水平的规划、勘探、设计、施工、装饰、监理队伍参与竞争,坚决打破地区封锁,逐步把建设市场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二是不断创新运作机制。
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打破垄断、特许经营的思路,放开建设事业的投资和经营领域。
OECD创新论坛代表发言综述
目录附OECD创新研讨会发言摘选2011年6月15-17日,经济合作组织(OECD)科技产业委员会(CSTI)及下属科技政策委员会(CSTP)、科技政策工作组技术创新政策工作组(TIP)在法国巴黎召开创新政策研讨会。
代表发言涉及内容广泛,但基本围绕科技政策委员会提出的四项战略关注点:即“(1)科学对推动经济和福利增长的作用;(2)合作创新、开放创新与知识网络;(3)应对社会和全球挑战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4)面对全球挑战的科学技术”。
本文将会议发言要点汇编如下:第一部分战略与政策一、经合组织科技创新战略发展趋势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在名为“CSTP向前看的战略”文章提出,制定这个战略的原则包括:平衡,连贯性,凝聚力,合作,吸收委员会其它工作的优点(如弗拉斯卡蒂手册、奥斯陆手册、国家创新体系等),向前看,要服务于决策者、政策研究者和其它利益相关方。
提出这四个战略议题的背景和目标是:1.“科学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上的作用”议题提出议题的背景是:与科学的交互作用已成为现代创新的中心,有必要探讨这种交互作用的机制和检验其政策含义,是“基于证据的创新政策”的需要。
预期目标是:(1)为科学政策委员会、政策制定者、科学家和企业家人事提供一个平台,以试验不同的做法和方法论;分享经验;收集成功案例;对所使用的方法论进行进行比较分析。
(2)调动各方专家,如OECD下属的国家科技指标专家组(NESTI)、创新与技术政策工作组(TIP)、研究机构和人力资源工作组(RIHR)、全球科学论坛(GSF)的专家。
2.“合作研究、开放创新和知识网络”议题提出议题的背景是:创新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如合作性质的企业、知识作为关键的推动因素、利益相关方的多样化),因此有必要研究这种复杂的和演进的创新现象背后的政策含义,以保持各类政策之间的平衡。
预期目标是:(1)与产业创新创业委员会(CIIE)及其下属机构的专家设立一个对话平台。
(2)动员各方专家,如国家科技指标专家组(NESTI)、创新与技术政策工作组(TIP)、研究机构和人力资源工作组(RIHR)、生物技术工作组(PWB)、纳米技术工作组(WP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近年来,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而创新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科学计划和有效组织。
本文在与韩国、芬兰的对比中分析我国在自主创新中政府作为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中政府作为的建议。
关键词:自主创新,后发国家,政府作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快速赶超,大多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模仿创新阶段,待各方面条件具备后,自主创新理应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而政府在自主创新中决不只是“旁观者”,政府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韩国、芬兰各具特色的自主创新模式,探寻对我国的启示。
一、韩国:制度先行,全力推进“两个支持”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韩国开始实施经济增长五年计划,引进大量国外先进技术,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个原本落后的农业国已实现由引进模仿向自主创新的成功转型。
目前,韩国船舶占世界市场的40%,居世界第一;手机占世界市场的22%,居世界第二;纳米技术跻身世界四强;汽车年产量突破500万辆,居世界第五。
以上成绩得益于韩国政府在自主创新进程中对法律的高度重视以及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
(一)对高新技术产品实施政府采购制度。
作为重要的市场购销活动,政府采购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鼓励和扶持国内高新技术发展的作用。
韩国政府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颇具成效的做法是通过立法的强制力对高新技术产品实施政府采购制度。
如,《科学技术促进法》、《科技振兴法》以及以总统令形式发布的《政府合同法实施细则》和以总理令形式发布的《关于特定采购的《政府合同法》的特殊实施规则》等。
对尚处于市场发展早期需重点扶持的本国高新技术产品,法律规定,在性能相近的情况下,即使价格高于国外同类产品,政府仍应优先采购。
1983年公立学校率先购买当时价格昂贵的5000台国产计算机成为推动韩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原动力;2004年韩国政府为扶持民族工业发展,以十倍于同类进口汽车的价格采购了数百辆现代公司新研制的清洁燃料汽车。
目前政府采购国产软件的份额更是占到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我国在政府采购法制建设方面长期处于空白状态。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有经济学家建议通过政府采购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但终因相关法律的缺失而难以实行。
2003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又因其内容过于模糊和笼统,难以有效约束政府机构的采购行为。
以汽车为例,2005年奇瑞汽车虽人围中央政府汽车协议供货项目中,但实际成交最多的却是别克、奥迪等品牌。
在今年初公布的2007年至2008年中央政府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项目中,虽然比亚迪、奇瑞、吉利等13个民族自主品牌被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但应从法律上对采购人指定品牌、供应商幕后操纵、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加以防范。
(二)为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
韩国政府对科技工作较少行政干预,但这并不等于政府行政不作为,政府的作用是为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
韩国“科技振兴法”明确规定,负责全国科技创新的最高行政部门是科技部。
2005年韩国重塑科技管理体制,科技部长被提升到副总理级,并在科技部成立副总理级的管理部门――科学技术创新本部,由科技部长亲自担任本部长。
韩国政府对科技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科技部承担着国家重大科技政策的制定、科技产业优先发展项目的决策、科技发展的统筹协调等工作。
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任务确定科技创新重点。
韩国政府还构建高度透明的科技经费流通管道,科研项目资助虽然集中在国家科技部门,但政府研发经费必须直接拨付到科研单位。
同时科研项目实施和成果评价的权力掌握在独立的非政府组织手中,普通公民也可上网查阅科技主管部门的项目计划书和资金拨款情况。
这样的制度安排无疑有助于监督政府资金的运作情况,确保纳税人的钱落到实处。
从我国科技创新中的政府作为方面看,存在诸多不适应和尚待改进的问题。
一方面,僵化的行政区划导致的各行政主体的利益考量和各部门过于专业化的分工,客观上阻隔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使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科技经费审批权和配置权过度集中于政府手中,使浪费和腐败现象难以避免。
客观地说,韩国科技创新的资源大部分我国也具备,关键是缺少整合这些因素的政府管理体制。
近年来我国对某些自然科学基金的投人并不少,有些甚至高达上亿元人民币,但资金往往在多个环节被截留。
如被用于科技考察、领导视察、评审鉴定等。
(三)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根据OECD《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06/1》所提供的数据,目前,R&D投入占GDP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约为1.6%,其中发达国家约2.5―3%,发展中国家约1―2%。
目前韩国R&D占GDP的比重仅低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而且增幅全球最高,2002年为2.53%,2003年为2.64%,2004年为2.82%,2005年R&D投入比上年增加40%。
高水平的R&D投入是韩国保持较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韩国政府提出,在2012年前投入巨资用来培育10所名列世界前100位的研究型大学,引入“国家特别研究员”制度,研发第十代新增长动力技术。
同时,实行优秀科学家国家管理制度,让有望问鼎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负责国家大型研究项目,并为其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和国家要员级的人身保护。
我国对R&D的财力投入一直严重不足。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不增反减。
早在1995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就提出2000年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例达1.5%的目标,可这个并不算高的目标至今也未实现。
据原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今年1月29日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透露,2006年我国全社会R&D经费总支出约3000亿元,占GDP的比重首次达1.4%,但这个比例只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芬兰:保证教育投入,鼎力构建“两个体系”芬兰的成功之处在于政府高比例投资教育进而创建“两大体系”即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风险投资体系,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孵化出高新技术。
(一)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培养学以致用人才。
重视教育使芬兰成为欧洲教育体系最完善的国家,而投资教育的巨大回报是芬兰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芬兰政府预算中,教育经费始终处于优先保证的地位,即使是几年前芬兰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预算削减的主要是军费开支,教育经费不减反增。
政府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投资年人均为5100美元,高中及职业教育阶段为6500美元,大学则为11800美元。
高比例的教育投资使只有500万人口的芬兰拥有20余所大学,人均拥有大学和图书馆的比例居世界前列。
长期以来,我国过低的教育投入和教育资源分配的失衡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1996年制订的《教育法》将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设定为6%,但实际比重一直徘徊于2%,2006年也只有2.27%。
与教育投资过少并存的问题是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
城市和农村,东部和中西部,重点和非重点,教育资源有着悬殊的差异,前几年的教育产业化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政府的主要任务应是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生态环境。
(二)通过建立独特的国家创新体系来促进产学研的结合。
芬兰是世界上首个将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用于构建其科技创新产业政策框架的国家。
芬兰国家科技政策理事会作为该体系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高科技产业政策的制定,隶属于芬兰贸工部的国家技术局在该体系中扮演着执行者和协调者的角色,是各科技发展项目的“赞助人”,隶属于芬兰国会的国家开发基金和隶属于芬兰教育部的芬兰科学院也帮助各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融资贷款。
除为高科技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外,芬兰政府还建立了北欧地区最大的综合研究机构――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
芬兰政府通过宏观指导和协调,促使产学研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开发及科技成果的转化。
目前,我国还远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
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其销售额的0.39%,即使是高技术企业也只占0.6%,产学研难以形成合力。
国际经验表明,这一比例若低于3%就意味着该企业没有竞争力。
我国对产学研结合的认识和实践大大滞后于芬兰,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支持产学研结合的宏观政策环境,更没有像芬兰那样的具体负责的部门,产学研结合的组织模式还比较松散,各部门间往往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和统筹安排,一些技术创新要素或分散或交叉或重复,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难以集成聚焦于产业持续的创新链上,短期化行为不可避免。
(三)架构创新风险投资体。
各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历程证明,政府的导向和激励是至关重要的外部动力。
芬兰政府在风险基金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以高科技开发为目标的风险投资以来,政府风险投资公司始终与私营风险投资公司共存并处于主体地位。
芬兰第一个以科技为对象的风险投资基金“国家研究与发展基金”就隶属于芬兰国会。
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积极支持和参与地方风险投资基金的组建。
如有“芬兰硅谷”之称的大赫尔辛基地区的因诺波利科技园在成立“斯平诺风险投资种子基金”时,赫尔辛基市政府、爱思堡市政府都出资合股。
高科技创新行业与风险投资是天然交织在一起的。
通过政府的参与可提高风险投资公司的信誉,增加投资人的安全感,保证科技创新的良性发展。
我国的风险投资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
首先是投资规模过小。
据中国风险研究院(香港)《2006中国风险投资年度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提供的数据,截至2006年底,投资于内地的风险资本为583.85亿元人民币,而第9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2006中国金融高峰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仅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资金缺口就有1000亿元人民币。
其次是投资来源“外热内冷”。
在有限的风险投资中,外资是当仁不让的主体。
据《调研报告》统计,2005年的海外资本所占比例为33.9%,2006年更是达43.7%。
外资创投的大量涌人形成对中国自主创新知识权属的争夺。
实际上,我国有着十分可观的民间资本,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6.2万亿元,加之4万多亿元的民间手持现金、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总计20多万亿元人民币。
再次是缺乏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目前的“公开上市”、“股份转让”和“破产清算”等条件,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来说过于苛刻。
据《中国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06》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风险投资机构319家,管理资本631.6亿元人民币,而投资退出总收入只有10.3亿元。
如何把民间资本引入风险资本市场,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制度保障。
三、我国自主创新中政府作为的对策(一)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增强可操作性和公平性。
鉴于目前我国政府采购法律不够健全,现有法律规定原则性过强、可操作性较弱的问题,建议尽快制定《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尽快修改、统一、完善《招投标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