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认识平行1.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行》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行》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的概念,理解平行线的特征,能够识别和画出平行线。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认识平行》这一节课时,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特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平行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特征,能够识别和画出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学生能够发现平行线的特征,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识别和画出平行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出平行线,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平行线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3.巩固新知: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对平行线的理解和掌握。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5.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行线-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行线-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2. 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3. 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特征和性质。
2.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平行线现象,如黑板边的线条、书本的对边等。
1.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2. 新课内容2.1 讲解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2 讲解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如: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2.3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判断平行线的方法。
3. 实践活动3.1 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并说明其应用。
3.2 进行“寻找平行线”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4.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线的概念、特征和性质。
4.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学生的学习进步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特征和性质,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平行 1教学设计
1.独立完成P40/1,P41/2~5。
2.学生交流。
第1题说一说第4组的判断方法。
第2题说说有什么发现。(长方形对边间的平行线段都相等。)
第3题全班校对后理解:任意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无数条;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能画一条。
第4题同桌检查后在随练本上互相出题画平行线并互批。
(3)先随意画一条,再“平移”,得到另一条直线,就是它的平行线。
讨论:那怎样才能使平移的时候尺不乱抖呢?
同桌相互说一说方法。(先要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边,用其中的一条画线,另一条紧贴着直尺,沿直尺移动,这样就不会有偏差了,移到一个合适的一个合适的位置,再画出另一条边,这样到了一组平行线。)
1.请学生说一说直线的位置。每说一种,用小棒摆一摆.
2.学生先汇报自学后理解的平行,再读一读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学生用2支铅笔摆出一组平行线,同桌看一看。
找找在自己的身边,有这样的平行线吗?也来指一指,说一说。
3.学生交流画平行线的方法:
(1)利用本子上的平行线画;
(2)利用直尺的两条平行的边画;
认识平行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使学生能根据直平行的意义,画出平行线;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请学生来分一分。
师板书。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行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行线》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以及会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本章内容通过对平行线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对于平行线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形象直观的演示,让学生逐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能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动手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套几何工具,包括直尺、三角板、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在白板上画两条直线,一条相交于一点,另一条不相交,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感受平行线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的例子,如操场上的跑道、教室里的书桌排列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直尺和三角板尝试画出两条平行线,并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1认识平行-苏教版秋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1认识平行-苏教版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行线的定义,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平行线的概念。
2.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3. 学会画平行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画平行线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平行线。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平行线,教师点评并总结。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平行线的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平行线的定义。
(3)教师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学生跟随教师一起验证。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如何画平行线,学生认真观察并模仿。
(2)学生独立画平行线,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画法。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画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同时,要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注意事项:1. 本节课教学时间为1课时。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和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要适量,注重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反思要真实、具体,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画法的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画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教学设计《认识平行》教学设计教材及学生分析:认识平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教科书第39—41页),主要解决平行和相交的概念问题及“做平行线”的问题。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点和线段,以及射线、直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特性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一组图片联系生活情景,抽象出平行和相交的两条直线,引出相交和不相交的概念,在识别直线相交与不相交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平行线,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探索画一组平行线的方法,学会画平行线。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2.通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3.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难点: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教学具准备:课件、方格纸、练习纸、三角尺、直尺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观察发现法、多媒体演示法学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直观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路灯、跑道、高压电线杆、秋千四幅图。
谈话:这些是生活中的图片,认识它们吗?图中哪些可以看作直的线?(学生指说)那我们可以得到这四组直线,课件展示。
观察:每幅图中都表示出几条直线?(板书:两条直线)二、探究新知1、分类,认识相交与不相交思考:你能根据每组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谁来说说你的分法?追问:为什么这样分?有不同的分法吗?你的理由是什么?然后重点讲解第三组直线,表面上是不相交的,但根据直线无限长的特点,将直线延长,它们最终还是相交的。
认识平行线(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认识平行线(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平行线、平面和垂线。
2.能够用三角板等测量工具画出平行线和垂线。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平面和垂线。
三、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关系。
2.学生如何正确操作三角板等测量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含有平行线和垂线的图片,并让学生尝试找出线条之间的关系。
询问学生他们认为哪些线条是平行线,为什么认为它们是平行线,哪些是垂线,为什么认为它们是垂线?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主题。
2.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识别图中的平行线和垂线,并试图找出新的例子。
3.探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桌面或地面,并请他们思考:我们如何能判断桌面或地面是平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桌面或地面上绕圆、绕直线等,观察到圆与直线的交点,由此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和垂线。
4.实验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卷尺,并请他们思考:我们如何使卷尺的两个端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并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操作三角板等测量工具,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画出平行线和垂线。
5.巩固教师向学生发放练习册,让他们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五、课堂讨论1.你如何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关系?2.画出平行线的方法有哪些?3.使用什么工具可以画出垂线?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以及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本次课程的内容。
2.教师与学生互动式讨论,通过听取和发表看法和观点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完本节课,我认为学生对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理解得不错,但需要进一步加强操作测量工具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平面和垂线的探究。
下次课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实验探究和课堂讨论,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年级数学教案二之《认识平行》:平面图形中的平行线
教师要求:四年级数学教案二之《认识平行》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图形中的平行线的概念;2. 能够辨别和画出平面图形中的平行线;3. 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平面图形卡片3. 粘贴纸,尺子,笔等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学生已知的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内容的主题。
2. 在黑板上画出两条平行线,请学生来讨论这两条线条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发现线条之间的轨迹相互平行。
3. 教师可现场画出一些平面图形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中各种线条的相互关系。
二、讲解(30分钟)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些平面图形,并介绍平行线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2. 引导学生学习画平行线的方法和学习测量平行线距离的方法。
三、实践操作(40分钟)1.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和掌握本节课内容。
教师分发各种平面图形卡片,让学生用笔和尺子等教学用具来绘制平行线条。
2. 引导学生继续实践,让学生通过绘制图形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平行线的定义和特征。
2. 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示意图,让学生来齐心协力讨论图形中各种线条之间的关系。
五、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练习题,检测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不仅仅具有理论讲解,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行线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次教学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较好,能够较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内容,同时也有了一些实践操作的能力的提升。
(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认识平行-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八单元认识平行-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2.掌握识别平行线的方法;
3.掌握画出平行线的方法;
4.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平行线的定义;
2.平行线的识别方法;
3.平行线的绘制方法;
4.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演示法;
3.问答法;
4.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一些直线图形,引出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平行线的特点。
例如,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平行时,三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2. 观察环节
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例如,在课堂黑板上画出三个线段,其中两条线段平行,让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引出平行线的定义。
3. 实验环节
通过平面图形的实验,让学生探究平行线的画法和性质。
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直尺和铅笔画出平行线,观察两条平行线的关系。
4. 拓展环节
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计算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解决实际测量问题。
五、教学评价
通过教师的观察、学生的讨论、实验记录和测试等方式进行。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设定具体的实验任务,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框架,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在课堂中配合使用一些图形模板、平行尺等工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方法。
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平行
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平行一、说教学理念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2、今天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解决今天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学习上的后续进展。
二、说教材1、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
本单元正是向学生介绍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空间知识,同时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要紧解决平行和相交的概念问题及“做”平行线的问题。
基于这点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做一组任意平行线;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和制造性。
情感目标:①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爱好。
②能依照现实生活中平行所散发出来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为: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难点是:能借助工具做一组任意平行线;“同一平面”的明白得和延伸。
三、说教法和学法依照教学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情境、实践探究与合作等要素,形成本课的教学策略。
运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创设情境回来生活,使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学习生活化;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能分享彼此的摸索、见解,形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初步认识;在拓展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特质的初步抽象化的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依照“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新课程理念和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分成三大版块:㈠创设情境,明白得平行;㈡利用平行,发觉制造;㈢拓展探究,总结提高㈠中我将其分成三步:1、创设情境,初步发觉;2、教具演示,拓展概念;3、分类比较,升华明白得。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行-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含义,会用工具画平行线,能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画出垂直线和平行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平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含义,会用工具画平行线。
三、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的含义,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画出垂直线和平行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黑板、书桌等物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用两根小木棒代替直线,动手操作,探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交叉时,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两条直线要么平行,要么相交。
(2)教师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平行线的含义。
(3)学生尝试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画出垂直线和平行线,进一步巩固对平行线的理解。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平行线,并互相检查。
(2)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行线,哪些不是。
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含义和画法。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或周围的物品,找出平行线,并记录下来。
2. 完成练习册上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了平行线,理解了平行线的含义。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同时,要加强学生对平行线画法的掌握,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对于教学过程这一部分,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平行线的教学。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行》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行》是小学阶段初步接触平行线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平行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平行线。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图形的周长、面积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平行线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仍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平行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能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平行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能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平行线。
2.难点:学生能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并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平行线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平行线的特点。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平行线。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组一套平行线操作材料,包括直尺、三角板、白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场景,如操场、教室地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线?”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平行线,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两条线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平行线的特点: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平行线
标题: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平行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线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画出平行线。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2. 平行线的性质3. 画平行线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铁轨、书本边缘等,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这些实例中的线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平行线的概念。
2.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3.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几何画板或教具,让学生观察平行线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以下性质:性质1: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性质2:平行线上的同位角相等。
性质3:平行线上的内错角相等。
4. 画平行线的方法方法1:利用直尺和三角板,先画一条直线,再在直线上任意取一点,作该点的垂线,得到另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方法2:利用直尺和圆规,先画一条直线,再在直线上任意取一点,以该点为圆心,画一个任意半径的圆,与直线交于两点,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画两个半径相等的圆,两圆的交线就是平行线。
5.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画平行线等。
6. 总结全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画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作业布置1. 完成《同步练习》中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平行线实例,与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可按以下结构进行:1. 平行线的定义2. 平行线的性质3. 画平行线的方法六、课后反思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因为它们不仅是平行线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需要频繁使用的基本工具。
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对应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和内错角相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行线》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行线》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3.通过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研究“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相互平行的关系教学难点:独立画出平行线教学准备:三角尺、直尺、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老师: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你们熟悉这四幅图片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老师:在这四幅图片中,隐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你们能从中找到线段吗?现在请大家找线段。
老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找得也很好。
老师也从这四幅图中各找到两条线段,分别用直线来表示它们。
你们看。
二、引导探索1.认识相交的教学老师:你们能根据这四张图片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吗?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类的?学生:将交叉的分为一类,没有交叉的分为一类。
老师:那第四幅图片的这两条直线会交叉吗?为什么会呢?学生: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这两条直线表面看来不相交,但这两条直线通过无限延长,它们就会交叉在一起了。
(课件演示:两条直线的两头无限延长,直到相交)老师:你们的空间观念真好,真聪明。
所以,图4我们分到了交叉的一类里。
那我们给交叉的取名叫相交,没有交叉的叫做不相交。
2.认识平行的教学老师:图1中的这两条直线真的不会相交吗?(课件演示:直线无限延长)这两条直线慢慢地延长,再延长。
思考: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什么?说明:像这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板书课题:平行线)请指出哪条直线是哪条直线的平行线。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行线,研究平行线。
(板书补充课题:认识平行线)再画一幅图,让学生用刚才的三句话来描述一下两条直线的关系。
3.联系生活,举例说明1)过渡: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互相平行的线呢?2)出示几幅图,在图中找出哪些线是互相平行的?(让学生指图说出哪两条线平行或相交)3)你在生活中见过互相平行的例子吗?小结:平行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世界中无处不在,不仅因为它的美,更因为它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教学设计范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平行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判断平行线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直尺、直线模型、小板凳、小纸片。
2.教材准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课本、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复习(5分钟)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线段的概念,引导学生回忆线段的性质并与本节课要学习的平行线进行关联。
2. 新知呈现(10分钟)1.引入平行线的概念:通过展示直线模型,向学生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通过观察直线模型,引导学生发现直线之间没有交点,并解释这样的直线为平行线。
2.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在黑板上写下平行线的定义,并向学生解释定义中的关键词,如“位于同一平面”、“不相交”等。
3. 平行线的判断(15分钟)1.展示几组直线,让学生观察并判断直线是否平行。
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判断直线平行的方法。
2.引导学生发现直线平行的两个重要条件:直线在同一平面上且没有交点。
3.提出判断平行线的两种方法:观察法和推理法。
通过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判断平行线的方法。
4. 平行线的性质(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如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平行线上的线段相互平行等。
2.通过直线模型演示,直观地展示平行线的性质。
3.利用小板凳和小纸片等教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观察和测量,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5. 拓展与巩固(15分钟)1.结合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和掌握。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平行线-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平行线-苏教版前言平行线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注重将抽象的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活动和实际问题的讨论与解决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并学会使用概念进行判断。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平行线的相关性质。
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白板、多角度直角镜、已制作好的变形图形卡片和活动材料。
2.教学素材:已选好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教材。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出示两条不相交的直线,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思考,两条直线有什么特点,如何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平行线的概念,并通过黑板上画出的示意图进行讲解。
第二步:认识平行线的概念•在黑板上画出两条平行线,并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垂直线和交线,并与平行线作比较,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判断平行线•向学生出示多个图形,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线的方向和位置,判断哪些直线是平行线,哪些不是平行线。
•学生自己上黑板判断成果和错误原因。
第四步: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多种平行线的图形,让学生探究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上的任意线与另一平行线交线的夹角之和为180度,进而让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
•通过黑板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认识。
第五步:练习总结•分发已制作好的变形图形卡片和活动材料,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深化对平行线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向学生发出平行线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教学总结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通过生动形象的活动和实际问题的讨论与解决相结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和练习,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进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平行线是在学生认识直线以后学习的直线与直线间的一种位置关系,是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的重要基础。
教材从路灯架、跑道和高压电线架等现实场景中抽象出平面上不重合的两条直线,通过观察、对比引导学生认识直线相交与不相交的位置关系,并依据两条直线不相交,建立起直线互相平行的概念;接着,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互相平行的实例,丰富平行的表象,加深对平行的理解;在建立平行的概念后,组织学生画平行线,进一步体验平行的特点,探究平行线的画法;最后,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探究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画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画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 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是认识平行,难点是正确理解平行的内涵。
如何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学会平行这个直观但抽象、易记但难懂的概念呢?我认为应该从映衬与正说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建立概念、把握本质、提升表象。
通过映衬,强化表象,理解内涵。
所谓映衬,就是通过非正面的方式衬托,突出所描述事物的特点。
在平行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映衬,即:通过与相交的对比,建立起平行的概念,突出平行不相交的表象特征;通过与小棒(线段)位置关系的对比,突破对直线位置关系中相交内涵的理解:两条直线相交并不是我们肉眼所见的相交,借助有形可视的小棒不相交与抽象的直线延长后相交的对比,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直线位置关系中的相交、不相交;呈现一些不相交但不在同一平面的“直线”,通过与平行实例的对比,突出平行概念中“同一平面内”的重要性。
通过正说,把握本质,提升表象。
所谓正说,即从正面直接剖析平行的特征,让学生把握平行的本质一一两条直线间的宽度不变,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平行的准确空间表象。
可让学生观察和寻找生活中的平行线,初步感知两条直线间的宽度不变,再引导学生用一些小棒摆铁轨进一步体验只有宽度不变才能平行的道理,最后通过画平行线提升对平行本质的认识。
(教案)第八单元 认识平行-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八单元认识平行-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2. 平行线的性质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 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现象,如铁轨、楼梯扶手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这些现象中的两条线都是平行的。
(二)探究平行线的定义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定义,为学习平行线打下基础。
2. 学生自主探究平行线的定义,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线的特点。
3. 教师总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三)学习平行线的性质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的特点,如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2. 学生举例说明平行线的性质,如两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对应角相等。
3. 教师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并强调这些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教师介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2. 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教师总结:判定平行线时,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关键是要熟练掌握这些方法。
(五)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教师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房屋建筑、道路设计等,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总结: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会运用平行线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苏教版《认识平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认识平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苏教版《认识平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
2.使学生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3.使学生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意义,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和掌握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4.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和掌握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准备]游戏棒、A4纸、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看(拿出一根游戏棒),这根游戏棒,你能想象出这根游戏棒所在的直线吗?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借助游戏棒来学习一个新知识。
3、怎么玩游戏棒呢?请大家听清要求:同桌合作,一人撒小棒,一人把这两根小棒所在的直线画在白纸上,注意,每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画的时候要用直尺和黑色水笔。
可以多撒几次,画出不同的情况。
4、学生动手活动,教师参与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独立作业时巡回指导。
2.练习后组织交流,突出重点。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钟)
1.独立完成P40/1,P41/2~5。
2.学生交流。
第1题说一说第4组的判断方法。
第2题说说有什么发现。(长方形对边间的平行线段都相等。)
第3题全班校对后理解:任意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无数条;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能画一条。
第4题同桌检查后在随练本上互相出题画平行线并互批。
请学生来分一分。
师板书。
2.请学生说说什么是平行。出示概念。让学生读一读。
请学生同桌摆一摆,看一看。
请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例子。
3.组织学生交流方法;
师指出:前两种方法都是利用现成的平行线在画;第三种方法如果在平移的过程中,只要有抖动,那平行线画出来就不准了。
组织讨论。板书:一、画(线)二、靠(直尺)三、平移。
2.学生先汇报自学后理解的平行,再读一读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学生用2支铅笔摆出一组平行线,同桌看一看。
找找在自己的身边,有这样的平行线吗?也来指一指,说一说。
3.学生交流画平行线的方法:
(1)利用本子上的平行线画;
(2)利用直尺的两条平行的边画;
(3)你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的例子吗?
(4)请你尝试着画出一组平行线。
2.同桌交流自学所得。
1.小黑板出示“自学研究单”。
2.请同桌说说你从书上知道了什么。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8分钟)
1.学生交流两条直线间可能的位置关系,并在黑板上用小棒摆出。
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明确: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不相交。
教学重、难点
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创造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正确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
教学挂图,直尺,三角板,相关练习题(小黑板出示)。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2分钟)
(3)先随意画一条,再“平移”,得到另一条直线,就是它的平行线。
讨论:那怎样才能使平移的时候尺不乱抖呢?
同桌相互说一说方法。(先要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边,用其中的一条画线,另一条紧贴着直尺,沿直尺移动,这样就不会有偏差了,移到一个合适的一个合适的位置,再画出另一条边,这样到了一组平行线。)
1.请学生说一说直线的位置。每说一种,用小棒摆一摆.
认识平行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使学生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意义,画出平行线;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1.学生尝试着说说什么是平行线。
2.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1.谈话:同学们,你听说过平行线吗?谁来试着说说看。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行、学习平行线的画法。(出示课题)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0分钟)
1.学生根据“自学研究单”,展开学习。
(1)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可能会有几种?
(2)什么是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