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2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动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 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 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 长的限制因素。 (3)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 增长。 2.实验方法与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讨论探究思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 按计划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分析 结果,得出结论→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样方法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计左不计右” [例3]金榜P144T2、3、5 4、年龄组成的种类和特点
[例4]种群年龄组成图示解读 1.模式图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
表示老年个体)
(1)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了70年代初期人 口的年龄组成成为图 A 所示类型。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 后,该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图A 所示类型。 (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 该种群害虫的年龄组成成为图 C 所示类型。
2.柱形图 下图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 密度可能越来越小的是(A )
B C D 表示幼年个体, 表示成年个体, 表示老年个体 3.坐标曲线 下图中的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 虑其它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数量的发展趋势是(B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B ①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 点,CD段表示鼠群数 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 食物和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 设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图二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 B 草场退化 。 ________ 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会造成________
种群教材详细讲解
《种群》教材详细讲解、知识点突破和相关练习[认知基础]自主提炼一、种群及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生态学上把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种群是生物生殖、发展和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的个体间能够进行基因交流,同种生物的所有种群构成一个物种。
2.种群的特征: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有的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1)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它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的个体数越多,种群密度越大。
调查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是通过计算若干个样方中某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数,然后以其平均密度估算出种群的总体平均密度,样方法一般适应于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的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取样中的标志比例与样地总数中的标志比例相等的假定来估算该种群的数量。
计算公式如下,标志重捕法适应于不断移动位置的动物。
(2)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的比例。
种群的年龄组成主要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3种类型。
增长型的种群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越来越大;稳定型的种群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相对稳定;衰退型的种群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种群数量越来越少。
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的未来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3)性别比例:种群的性别比例存在三种情况: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猩猩等;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牛等;雄多于雌:多见于社会性昆虫,如蜜蜂、蚂蚁等。
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影响种群密度。
(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
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最主要生物因素,也是最直接因素。
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
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
(一)数量特征
这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种群是由多个个体所组成的,其数量大小受四个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这些参数继而又受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比率、内分布格局和遗传组成的影响,从而形成种群动态。
(二)空间特征
种群均占据一定的空间,其个体在空间上分布可分为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此外,在地理范围内分布还形成地理分布。
(三)遗传特征
既然种群是同种的个体集合,那么,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但不同的地理种群存在着基因差异。
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世代传递,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改变基因频率以适应环境的不断改变。
(四)系统特征
种群是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系统。
它以一个特定的生物种群为中心,也以作用于该种群的全部环境因子为空间边界所组成的系统。
因此,应从系统的角度,通过研究种群内在的因子,以及生境内各种环境因子与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机制与规律。
种群的特征2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
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
迁人率和迁出率等都可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 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 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 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 和集群分布。
本节聚焦
1、怎样估算种群的密度? 2、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
五、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①雌雄相当型:特 点是雌性和雄性个 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 等动物。
②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 个体。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几 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
③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 个体。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白蚁等营社会性 生活的动物。
3.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 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 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均匀型
随机型
集群型
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1、种群及其基本特征名词解释1、种群:是同一时期内一定空间中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2、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地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他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
3、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4、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一般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成群分布。
5、最大出生率:是指理想条件下中群内后代个体的出生率。
实际出生率:是一段时间内种群每个雌体实际的成功繁殖量。
特定年龄出生率:特定年龄组内每个雌体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后代数量。
6、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下由于生理寿命而死亡造成的死亡率。
生态死亡率:种群在特定环境下的实际死亡率。
7、年龄锥体:是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上到下配置而成的图,横柱从上到下表示不同的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各年龄组在种群中所占数量的百分比。
种群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
8、生命表:用来呈现和分析种群死亡过程的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而编制的,称为静态生命表。
综合生命表:加入了mx栏,即同生群平均每存活个体在该年龄期内所产后代数,这样的生命表称为综合生命表。
9、同生群: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这样一组个体称为同生群,这样的研究叫做同生群分析。
10、生命期望:是种群中某一特定年龄的个体在未来所能存活的平均天数。
11、净增殖率(R0):存活率lx与生殖率mx相乘,并累加起来,即得净增殖率。
12、K-因子分析:根据连续观察几年的生命表系列,我们就能看出在哪一时期,死亡率对种群大小的影响最大,从而可判断哪一个关键因子对死亡率ktotal的影响最大,这一技术称为K-因子分析。
种群的特征
如何调查 一片草地 中蒲公英 的数量?
2)测定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 标记(志)重捕法
a、
模拟草地中的蒲公英
模拟草地中的蒲公英
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作 物植株上蚜虫、跳蝻等,都可以采用样 方法。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 围大,还能用样方法吗?
b、标记重捕法:
(常用于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Nt=N0 λ
t
(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 该种群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
例:我国自1393-1990年以来人口 统计数据如下:
年份 1393 1578 1764 1849 1928 1982 1990
亿
0.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6
2.0
4.1
4.7
10.3 11.6
以上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哪种类型? 按照此曲线发展下去将会出现什么 状况,鉴于我国人口的现状应当采取什 么措施?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 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 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 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算一算: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 一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 二次捕获3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是15 只。请估算这个种群的密度。 39 : N= 15 : 30 N=78
b、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 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象海豹等
象海豹群体
奶牛群体
c、雌少雄多型:
特点是雄性个 体明显多于雌性 个体。这种类型 较为罕见。如家 白蚁等营社会性 生活的动物。
白蚁
性别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 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种群的数量特征(第2课时)课件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练习
(2021·山东,11)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
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
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
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
2.类型: 年龄结构通过影响_出__生__率___和_死___亡__率__来影响种群密度。
类型 年龄特征
增长型
幼年个体_多__, 老年个体_少__
稳定型
各年龄期个体数 比__例__相__当_
衰退型
幼年个体_少__, 老年个体_多__
发展趋势
出生率>___死亡率,出生率_≈__死亡率, 出生率<___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种群密度 减小 。
3. 意义: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
迁入率和迁出率
近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
主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练习
1.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
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
3. 意义: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要提高人口数量应该 增加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 。
迁入率和迁出率 课本P3 如果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春运前后珠三角和长三角各大城市的人口变化
迁入率和迁出率 课本P3-4 1. 概念 在_单__位__时__间__内__迁__入__(_迁__出__)的个体数占_该__种__群___个__体__总__数__的
A. 改变昆虫性比率
种群知识点总结手写模板
种群知识点总结手写模板一、种群的定义和特点种群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相同物种个体的总和。
种群是自然界中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种群有自己的数量、密度、分布、结构、增长率、种群遗传结构和适应性等特点。
1.1 种群的数量种群数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特定区域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数量可以根据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发生变化。
种群数量的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者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会受到环境因素、食物供应、天敌、疾病、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种群密度的变化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
1.3 种群分布种群分布是指个体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分布状况。
种群分布可以是随机分布、聚集分布或者均匀分布。
种群分布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生态学中的相互关系和种群动态。
1.4 种群结构种群结构指的是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组织结构和组合方式。
种群结构包括了个体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体量结构和分布结构等。
种群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种群的增长和繁衍。
1.5 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个体数量的变化比率。
种群增长率可以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来衡量。
种群增长率的变化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环境的变化。
1.6 种群遗传结构种群遗传结构是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遗传物质的组合方式。
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对于了解物种的起源、进化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1.7 种群适应性种群适应性是指物种个体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种群适应性可以通过物种的生理生态特征和行为特征来衡量。
种群适应性的改变可以相关到环境的变迁和世界的气候变化。
二、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结构、增长率和种群遗传结构等问题。
种群生态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和前提。
2.1 种群数量动态种群数量动态研究的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种群数量动态可以通过种群密度的测量和分析来进行研究。
如东县马塘中学高二生物 4.1 种群的特征(2) 导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一、课标导读: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问题导思
1.种群的特征有哪些?最基本的特征?
2.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分别适合调查什么生物?
3.什么是出生率、死亡率,什么是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组成有哪三种类型、三种类型的种群密度将如何变化?
4.决定种群密度大小及预测其变化方向的分别是什么?
三、例题导练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B.迁入率和迁出率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
2.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块棉田中的害虫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
C.一座高山上的松树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种类型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3.下图为种群年龄组成3
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C的密度会________________ ,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图______(填代号)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计
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控制的目标是
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图______(填代号)。
(3)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填代号)。
(4)B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是。
1。
第二部分-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3 种群是物种(species)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 进化单位。 4 种群的空间界限和时间界限并不是十分明确的, 常由研究者根据调查目的予以划定。
5 种群可以由单体生物(Unitary organism)或构件生物 (modular organism)组成。
单体生物:个体由一个受 精卵直接发育而来,其形 态和发育可以预测,如哺 乳类、鸟类、两栖类和昆 虫等; 构件生物:一个合子发育 成一套构件组成个体。如 高等植物。
1.2 种群的基本特征
自然种群应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①空间特征,即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方 式; ②数量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密度、出生率、 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③遗传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基因组成,即系一 个基因库,以区别其他物种。
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动态)
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 规律;① 有多少?②分布情况 ③变动规律 ④变 动因素 1.2.1 种群密度 1.2.2 种群的空间结构 1.2.3 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1.2.4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1.2.5 生命表 1.2.6 种群增长率r和内禀增长率rm
生态出生率(又叫实际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 期内,种群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
1.2.4.2 死亡率
死亡率(mortality)代表一个种群的个体死亡情况。 死亡率同出生率一样,也可以用特定年龄死亡率 (age-specific mortality)表示,即按不同的年龄组计 算。
生理死亡率又叫最小死亡率(minimum mortality), 是指在最适条件下个体因衰老而死亡,即每个个体 都能活到该种群的生理寿命时该群体的死亡率。 生态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实际死亡率。
种群的特征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 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大 种群密度减小 种群密度不变
3、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N:M=n:m
练习: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 第一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
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请运用数学方法估算这
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单位为只/公顷)
2、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种 群 数 量 时间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雌雄相当 性别比例的类型 雄多于雌 雌多于雄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数量
迁入率
直接影响 直接影响
迁出率
直接影响
种群 密度
预测方向 影响变动 决定大小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三、种群的空间分布
水稻的空间分布
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标虫的空间分布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一、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
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 数量特征
种群数量变化取决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对比关系,种群 数量的增长靠繁殖,而数量的减少则是由于个体死亡。 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即为增长率,当: 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0,种群数量增长; 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0,种群数量减少; 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指数增长(exponental growth)
在无限环境条件下,除了种群的离散增长外,有些生物可以连 续进行繁殖,没有特定的繁殖期,在这种情况下,种群的增长表现 为指数形式。其数学模型为:
dN/dt=r·N
Nt=N0·ert ➢ r为瞬时增长率(等于瞬时出生率与瞬时死亡率之差),在理论上
被称为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常用rm表示。 ➢ 内禀增长率是指在环境条件无限制作用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
(1)不规则波动
种群不规则波动无周期性,且数量也极不稳定。种群产生不规则 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种群的生活环境极不稳定,或环境不固定。
大多数昆虫种群波动就属于此类。
➢ 三种形式
(2)周期性波动
➢ 可分为:季节性波动和种群数量的年波动。 ➢ 这种波动主要是受环境因子的周期性年际变化、种群本
身的内在机制、种间营养关系的制约引起的。
几何级数增长(geometric growth)
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生长,不受食物、空间等条件的限制,种 群的寿命只有一年,且一年只有一个繁殖季节,同时种群无年龄
结 构,彼此隔离的一种增长方式。其数学模型为:
Nt=Nt—1×λ 或 Nt=No×λt 式中: No为初始种群大小,Nt为时间t时的种群大小,λ是种 群 的周期增长率(reproductive rate)。 根据以上模型可以计算世代不相重叠种群的增长情况。 λ>l时,种群增长;λ=1时,种群稳定;λ<1时,种群下降;
种群的特征(2)
适用生物:
一般是植物,也可用于昆虫卵的数量调查及一些 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作物植株上的蚜虫、 跳蝻等)。
如果要调查某种兔、鼠或鸟时能采用样方 法吗?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二、标志重捕法
适用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步骤:
1.确定调查对象 2.捕获、标记、放回 3.重捕
4.计算种群密度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
2.什么是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抽样调查
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 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 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一、样方法
调查步骤:
1.确定调查对象 2.选取样方 ⑴确定样方的多少,大小和取样方法
样方的大小:草本1m2 ;灌木16m2 ,乔本100m2的正方形为宜。 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等。
⑵随机取样(-----取样的关键) 3.计数
4..计算种群密度
求样方的平均值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N/M=n/m
N = M n / m = 39×34÷15 = 88(只/公顷)
2.如果在调查过程中某些动物的标志物在生活过程脱落, 那么会导致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的大还是小?
m比实际的数 小
N =Mn/m
N比实际的 大
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样方的计数方法
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 位于边线及其交叉点的计数:只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的个体,即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简述种群的基本特征
简述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是指一群生物体具有的共同的性质和特性。
1、生态系统:种群位于生态系统中;
2、种间关系:种群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竞争、合作以及其他种间关系;
3、生理属性:每个种群中的个体具有相同的生理属性,如相同的体长、体重等;
4、生存机会:生存机会的分配不均等,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生存机会;
5、竞争: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竞争,每个个体都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
6、繁殖:种群中的个体能够进行繁殖,比如繁殖后代。
7、进化:种群中的个体可以演化出更适应环境的特征;
8、生态位:生物的分布特征会影响种群的稳定性;
9、环境:种群与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动态平衡;
10、时间:种群的增减受时间因素的影响。
- 1 -。
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000
3龄(3) 1922 0.044 0.010 0.240 3.284 -1.4 0.12
000
4龄(4) 1461 0.033 0.004 0.110 3.165 -1.5 0.05
000
成虫(5) 1300 0.030
3.114 -1.5
22617 17 0.50
注:净增率Ro=∑lxmx=∑Fx/n0
3
构件生物 (modular organism):受精卵先发育 成构件,再发育成更多构件,形态、发育不可 预测。
群体状态动物、植物。
无性系分株 (ramets):构件生物个体连接部分 死亡后形成旳分离个体。
不同学科旳用语:群体(遗传学)、居群 或繁群、个体群(日本)
4
种群生态学
研究种群旳数量、分布以及种群 与其栖息环境中非生物原因和其 他生物种群之间旳相互作用
径,比年龄构造更有效。 构件生物旳年龄构造 性比 (sex ratio)
21
年龄构造:某一年龄群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 年龄锥体:横柱表达从下到上幼体到老年,宽度表达年龄
组个体数量
增长型:幼多,老少,种群较年轻,出生率>死亡率。 稳定型:幼≌中≌老,出生率≌死亡率。 下降性型:幼体百分比很小而老体个体旳百分比较大,死
5
2. 自然种群旳基本特征
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旳分布区域 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旳个体
数量(即密度)及变动 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旳基因构成
6
二、种群动态
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 上旳变动规律。
(一)种群旳密度和分布 (二)种群统计学 (三)种群增长模型 (四)自然种群旳数量变动
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 冠)和土壤中营养物(根际)
种群的特征
20%
(3)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A.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降低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的比例。
①增长型:
特点:幼年个体
多,老年个体少。出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老年个体数 成体数 幼体数
增长型
年龄组 变 成 化趋势
生死率
种群密度 种群大小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衰退型
稳定型
出生率> 死亡率 增加 增加
出生率= 死亡率 相对稳定 相对稳定
出生率< 死亡率 减小 减小
(2)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 体所占的比例。
A、雌雄相当型:
3.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 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4.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 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虫个体交尾, 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 A )
A.明显下降
B.明显上升
预报
监测
和 等
、渔业上
捕捞强度的确定
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怎样调查种群密度呢?
①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双子叶植物)与 活动能力不强的动物
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 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 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 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种群的特征
(4)成立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 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 相等 ,在 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 迁入和迁出。 注意:
a、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b、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 会产生寿命和行为的伤害; c、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 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类型: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小结:
种群数量
预测变 影响出 生率
年龄组成
化趋势
种群密度
决定种群的 大小和密度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能力提升:
2、按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 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 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 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 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 B) A.种群数量和密度 C.种群性别比例 B.种群年龄结构 D.出生率和死亡率
稳 定 减 小
稳定型 衰退型
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
幼年个体数<老年个体数
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五)、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
a. 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 如黑猩猩、猩猩等
如鸡、鸭等 b. 雌多于雄 :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
有些野生动物在繁殖时期也是雌多于雄,如象海豹 c. 雄多于雌 :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 如家白蚁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b、取样调查法 (估算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c、黑光灯诱捕法:适应于趋光性昆虫
群估 密算 度这
100 平 方 米 草 地 中 蒲 公 英 的 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数量N=?
第 1次
第2次
2、出生率和死亡率
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 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类型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降低
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大小及种群密度。
②稳定型:特点是各 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 适中。种群中个体数 目保持相对稳定。
老年 成年
幼年 稳定型年龄组成
出生率=死亡率
③衰退型:特点是老 年期个体数目较多而 幼年期的个体数目偏 少。种群密度越来越 小。
老年 成年
幼年 衰退型年龄组成
出生率<死亡率
(3)年龄组成的意义: 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
10m
10m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 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 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
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 种群密度估计值
②调查步骤: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五点取样
法和等距取样法)→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
③使用范围: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多用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概念: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某种群的个体数 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样 方 法
标志重捕法
问题探讨
怎样估算这块 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
草地中的蒲公英
人类、社会性动物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预测变 化趋势 影响密 度大小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决定种群 密度的大小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2)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①含义:在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
标记后再放回原处,一段时间后再重捕,根据 重捕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来估计种群密度。
②调查步骤: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部分个体 (N1) →重捕并计数计数(重捕数N2,标记N0)→ 计算种群密度。(利用公式N1/N=N0/N2) ③举例: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
• 1、概念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 总和。 • 2、要点 (1)一定区域 (2)同一物种 (3)全部个体
以下描述是种群吗?
•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 一座寺庙里的全部和尚。 • 4. 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 年龄的棕头鸥。
一、种群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
3、迁出率和迁入率 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类型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增加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降低
(3)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变 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2.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 比例。
(3)性别比例的应用:控制虫害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
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相比例,就 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 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婴儿性别比接近120 : 100
于植物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量时,遇到的问题之一是 边缘效应,即如何处理样方边缘上的个体。一般 而言: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记数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讨论2、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 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 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讨论3、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 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 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 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 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2004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状况》白皮书指出,我国男女(0至4岁) 性别比例接近120 : 100,远超国际认 同的可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 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 会问题。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最常见)
农田等人工种群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①增长型:特点是幼 年个体多,老年个体 少。种群的个体数越 来越多。
老年
成年 幼年 增长型年龄组成
出生率>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