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版人教生物种群的特征(共34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计数原则:计上不记计下,计左不计右
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
1)一般步骤: 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46
B.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是指种①群中取单位数样量的面个体积在单位,时间样内死方亡的个大体数小目。一般为1m2的正方形
②雌多雄少型: 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这种类型 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
象海豹
奶牛群体
③雌少雄多型:
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 于雌性个体。这种类型 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 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思考:
❖ 1.性别比例能不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会怎样?
❖ 2.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应用?
46
B.
常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抽样调查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③算出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求平均数即的种群密度
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2)该种群中_______个体多,______个体少。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模拟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蕨类植物的种群密度。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一片树林中全部雄性麻雀是不是一个种群?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 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
2024版《生物课题种群的特征》ppt课件
遗传漂变和近亲繁殖问题
遗传漂变的定义
指由于随机因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随机改变的现象。
遗传漂变的原因
种群大小有限、随机交配和偶然事件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遗传 漂变的发生。
近亲繁殖的影响
近亲繁殖会增加有害隐性基因的表达机会,导致种群适应性 下降和遗传多样性降低。同时,近亲繁殖还可能引起种群数 量的波动和物种的灭绝。
繁殖策略
在食物供应不足或环境恶劣时, 种群可通过降低代谢率、减少活 动等方式节省能量。
根据环境条件调整繁殖策略,如 繁殖多个后代以确保至少部分后 代能存活。
行为生态适应性策略
迁徙行为
为寻找更适宜的生活环境或食物来源,种群会进行季 节性或长期迁徙。
领域行为
通过建立和维护领域,确保获取足够的食物资源和安 全的栖息环境。
性别比例和繁殖策略
性别比例
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相对比例,对种群的繁殖和种群密度变化有重要影响。
繁殖策略
指生物在繁殖过程中采取的生殖方式、繁殖时间和繁殖投入等方面的策略,不同的繁殖策略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不 同。例如,K-选择(适应于稳定环境的繁殖策略)和r-选择(适应于不稳定环境的繁殖策略)。
PART 03
《生物课题种群的特 征》ppt课件
REPORTING
• 生物种群概念及意义 • 种群数量特征 • 种群遗传特征 • 种群生态适应性特征 • 种群动态变化规律 • 环境因子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目录
PART 01
生物种群概念及意义
REPORTING
种群定义与组成要素
种群定义
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 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它是生物群 落或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 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4.1 种群的特征(共33张PPT)
取样关键___随__机___ 3)选取样方 取样方法_五__点__取__样__法__、__等__距__取__样__法__
样方数量________ 样方大小_1_m_2_的__正__方__形___
矩形地带:五点取样法
1m2
狭长地带
等距取样法
1m2
探究——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地某生物的种群密度
3.实施计划 1)准备:观察地形,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植物 双子叶植物 (叶形、叶脉) 2)确定调查对象—— 动物(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 取样关键___随__机___ 3)选取样方 取样方法_五__点__取__样__法__、__等__距__取__样__法__ 样方数量________ 特殊? 样方大小_一__般__为__1_m_2_的__正__方__形___
2、
欲调查2hm2土地上某鼠的
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M只,放回后第二次捕获n只,
其中有标记的为m只。
种群数量
1.估算材料中鼠的种群密度N=
=
面积
M*n 只 m
(只/hm2)
2 hm2
2.若标记后的鼠更难捕捉,则计算出的值与实际值有何差异?
比实际值偏大
3.标记物应该有何要求?
①不影响鼠正常的生命活动 ②不能过分醒目,否则易被捕食
探究——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地某生物的种群密度
2.制定计划
1)调查地点、范围 2)调查时间 3)材料用具,列清单 4)成员分工(组长、操作、记录)
探究——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地某生物的种群密度
3.实施计划
1)准备:观察地形,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植物 双子叶植物 (叶形、叶脉)
2)确定调查对象—— 动物(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
征 空间特征 均匀型 随机型 集群型
样方数量________ 样方大小_1_m_2_的__正__方__形___
矩形地带:五点取样法
1m2
狭长地带
等距取样法
1m2
探究——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地某生物的种群密度
3.实施计划 1)准备:观察地形,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植物 双子叶植物 (叶形、叶脉) 2)确定调查对象—— 动物(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 取样关键___随__机___ 3)选取样方 取样方法_五__点__取__样__法__、__等__距__取__样__法__ 样方数量________ 特殊? 样方大小_一__般__为__1_m_2_的__正__方__形___
2、
欲调查2hm2土地上某鼠的
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M只,放回后第二次捕获n只,
其中有标记的为m只。
种群数量
1.估算材料中鼠的种群密度N=
=
面积
M*n 只 m
(只/hm2)
2 hm2
2.若标记后的鼠更难捕捉,则计算出的值与实际值有何差异?
比实际值偏大
3.标记物应该有何要求?
①不影响鼠正常的生命活动 ②不能过分醒目,否则易被捕食
探究——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地某生物的种群密度
2.制定计划
1)调查地点、范围 2)调查时间 3)材料用具,列清单 4)成员分工(组长、操作、记录)
探究——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地某生物的种群密度
3.实施计划
1)准备:观察地形,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植物 双子叶植物 (叶形、叶脉)
2)确定调查对象—— 动物(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
征 空间特征 均匀型 随机型 集群型
种群的特征(课件PPT)
2、研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意义。
. 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 直接因素。种群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 和死亡率来体现。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3
允许“单独生二胎”主要依据是什么?
24
1、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目占该 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N=(42×38)/12=133只
18
例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很多,某同学 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记数,下面是其 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对样方中 该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D A. 5个 B.7个 C.11个 D.8个
19
例2:在一个2平方千米的草原上对黄鼠种群密度进行 调查,第一次捕捉到50只,做好标记再放回草原;第 二次再随机捕捉到100只,发现有标记的个体为10只, 那么该地区黄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的_个__体__数___ 计算: 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求平均值: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③取样关键: 随机取样 ④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9
蒲公英(双子叶) 龙爪毛(单子叶)
10
注意: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五点取样法
➢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 等距取样法
怎样控制害虫数 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首先就需要研究调查、估算种群密度
6
二、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表示方法: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测定种群密度的意义:
. 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 直接因素。种群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 和死亡率来体现。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3
允许“单独生二胎”主要依据是什么?
24
1、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目占该 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N=(42×38)/12=133只
18
例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很多,某同学 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记数,下面是其 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对样方中 该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D A. 5个 B.7个 C.11个 D.8个
19
例2:在一个2平方千米的草原上对黄鼠种群密度进行 调查,第一次捕捉到50只,做好标记再放回草原;第 二次再随机捕捉到100只,发现有标记的个体为10只, 那么该地区黄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的_个__体__数___ 计算: 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求平均值: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③取样关键: 随机取样 ④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9
蒲公英(双子叶) 龙爪毛(单子叶)
10
注意: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五点取样法
➢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 等距取样法
怎样控制害虫数 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首先就需要研究调查、估算种群密度
6
二、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表示方法: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测定种群密度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1
种群的概念
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 生物的全部个体。
要点: 1、同一自然区域 2、同种生物 3、所有个体
2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C )
A.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苗、小鱼和大鱼 B. 一座山上所有的植物 C. 棉田中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等组 成的全部棉蚜 D. 大兴安岭的红松林中所有的生物
衰退型
23
1.年龄组成:
意义: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变化趋势。
出生率>死亡率
A ♀♂
老年 成年 幼年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B
C
♀ ♂♀ ♂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24
2.性别比例 (1)概念: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
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 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25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①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 相等。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34
4、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D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35
17
若标记物减少(标记物脱落或被标记 个体易被天敌发现),则估算的种 群密度会 。
18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减小
A.46 C.12
B.25 D.100
33
3、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依次表示
的是( C )
A.甲、乙表示衰退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B.甲表示增长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C.甲、乙表示增长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D.甲表示衰退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21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22
1.年龄组成:
问题:图中A 、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哪 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
A ♀♂
老年 成年 幼年
B
C
♀ ♂♀ ♂
增长型
稳定型
26
②雌多雄少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 象海豹等。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和几 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
27
③雌少雄多型: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 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28
(3)性别比例的应用:控制虫害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 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 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 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5
?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⑴样方法: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步骤: 随机选取若干样方 计算样方内的个体数 求各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取平均值
6
确定调查对象 选择常见的某种双子叶植物
取样:
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确定样方大小:依据调查对象的大 小来定,一般取1m2的正方形 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3
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
4
一、种群密度
1、含义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 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2、表示方法:
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②大范围及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15
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 标记个体数
=
重捕个体数 重捕标记数
练习P62.63
16
保证调查准确的前提和注意事项是:
前提:标志个体与为标志个体在重捕时几率 相等;无大规模的出生,死亡,迁出和迁 入等。
注意事项: 1.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寿命和行为无伤害。 2.标志不能过分醒目,且在调查期间不能消失。 3.捕捉方法应地点一致
意义: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19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20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增加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降低
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了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性很强,活动范围大, 还能用样方法吗?
11
如何调查一个岛上绵羊的种群密度?
12
(2)标志重捕法:
适用范围:?
一般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13
第2次
第1次
14
标志重捕法
第一次,捕获并标记12只羊 第二次,捕获10只羊,有标记羊4只。
计算种群数量N=?
N
10
12
= 4
N=30只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31
1.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发展 趋势主要来自( A )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32
2.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 捕获并标志48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 志鼠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D )
(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 变动。
29
小结:
出生率 直接 种群数量 直接 迁入率 死亡率 决定 (种群密度) 决定 迁出率
预测变化方向
间接影响数量变动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30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 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 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7
五点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时用 8
等距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时用
9
问题:如何统计样方中的种群数?
蒲公英 其他植物
计数原则:样方内+相邻两边
10
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的密度、作 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都可以 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 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1
种群的概念
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 生物的全部个体。
要点: 1、同一自然区域 2、同种生物 3、所有个体
2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C )
A.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苗、小鱼和大鱼 B. 一座山上所有的植物 C. 棉田中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等组 成的全部棉蚜 D. 大兴安岭的红松林中所有的生物
衰退型
23
1.年龄组成:
意义: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变化趋势。
出生率>死亡率
A ♀♂
老年 成年 幼年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B
C
♀ ♂♀ ♂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24
2.性别比例 (1)概念: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
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 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25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①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 相等。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34
4、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D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35
17
若标记物减少(标记物脱落或被标记 个体易被天敌发现),则估算的种 群密度会 。
18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减小
A.46 C.12
B.25 D.100
33
3、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依次表示
的是( C )
A.甲、乙表示衰退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B.甲表示增长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C.甲、乙表示增长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D.甲表示衰退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21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22
1.年龄组成:
问题:图中A 、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哪 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
A ♀♂
老年 成年 幼年
B
C
♀ ♂♀ ♂
增长型
稳定型
26
②雌多雄少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 象海豹等。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和几 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
27
③雌少雄多型: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 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28
(3)性别比例的应用:控制虫害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 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 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 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5
?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⑴样方法: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步骤: 随机选取若干样方 计算样方内的个体数 求各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取平均值
6
确定调查对象 选择常见的某种双子叶植物
取样:
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确定样方大小:依据调查对象的大 小来定,一般取1m2的正方形 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3
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
4
一、种群密度
1、含义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 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2、表示方法:
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②大范围及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15
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 标记个体数
=
重捕个体数 重捕标记数
练习P62.63
16
保证调查准确的前提和注意事项是:
前提:标志个体与为标志个体在重捕时几率 相等;无大规模的出生,死亡,迁出和迁 入等。
注意事项: 1.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寿命和行为无伤害。 2.标志不能过分醒目,且在调查期间不能消失。 3.捕捉方法应地点一致
意义: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19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20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增加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降低
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了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性很强,活动范围大, 还能用样方法吗?
11
如何调查一个岛上绵羊的种群密度?
12
(2)标志重捕法:
适用范围:?
一般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13
第2次
第1次
14
标志重捕法
第一次,捕获并标记12只羊 第二次,捕获10只羊,有标记羊4只。
计算种群数量N=?
N
10
12
= 4
N=30只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31
1.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发展 趋势主要来自( A )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32
2.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 捕获并标志48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 志鼠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D )
(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 变动。
29
小结:
出生率 直接 种群数量 直接 迁入率 死亡率 决定 (种群密度) 决定 迁出率
预测变化方向
间接影响数量变动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30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 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 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7
五点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时用 8
等距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时用
9
问题:如何统计样方中的种群数?
蒲公英 其他植物
计数原则:样方内+相邻两边
10
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的密度、作 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都可以 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 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