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
一、学科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以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食品原材料和食品为对象,以工学、理学、农学和医学作为主要科学基础,研究其在加工、贮存、保鲜、流通、销售中的营养、卫生安全、品质和深度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工学类一级学科。

主要涉及物理学、化学及化学工程、统计学、生物学与生物工程、生理学、毒理学、营养学、微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前身是1988年创办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科专业,园艺系果蔬贮藏加工、兽医系卫检、畜牧系畜产品加工、农学系农产品加工等组建而成。

2001年获得“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食品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2010年获“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食品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自主设置“园艺产品采后科学”、“畜产品质量与安全”2个博士二级学科。

现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泡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四川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现有实验室面积5297m2,仪器设备总价值900余万元。

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变性淀粉开发利用、畜产品加工、园艺产品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园艺产品加工关键技术、食品微生物及其应用、天然产物提取等研究领域已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

现有专任教师30名,平均年龄40岁以下,45岁以下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0%。

现有“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校级研究团队1个,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后备人选4人。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1名,中国食品卫生学会常务理事1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分会常务理事1名,四川省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1名、理事2名,四川省高级咨询师3名,四川省标准化委员会委员2名,食品安全标准委员会委员1名,四川省绿色食品协会常务理事1名,四川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1名。

二、培养目标
1、应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学习精神和健康心理,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兴趣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诚挚的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能在食品科学理论研究、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

2、具备系统、扎实的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食品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操作技术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3、了解国内外食品科学研究以及食品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清楚食品研究热点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备应用食品科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技术开展本学科的新工艺、新理论、新产品研究,具备一定的科研、设计和教学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理解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外文文献,具备一定的外文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和较强的表达交流能力。

三、二级学科及其研究方向设置
四、课程设置
(一)课程体系
(二)主干课程说明
为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必须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

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

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鼓励选修人文素质类课程。

1、《高级食品化学》
食品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食品组分的特性及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正是这些特性及其变化影响食品营养价值与色、香、味、形等感官品质。

食品化学组成分析也是保证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所以《高级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目的是介绍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前景与途径。

要求学生在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等前期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食品色香味化学和功能因子等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研究生从事食品加工工艺、风味成分分析、食品安全评价以及食品新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2、《食品科学原理与技术》
该课程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的专业学位课旨在让本专业研究生全面了解本学科所涵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尽管本学科是一门年轻的一级学科,却早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食品科学发展充分体现为学科交叉发展,新技术新理论的充分应用,所以本课程将重点在食品科学概述、食品物性学、食品生物学、食品力学特性、食品电学特性、食品安全学、食品保藏学、食品品质控制技术等学科中前沿研究展开讨论,涵盖了食品基础科学各个领域,从多个角度深入系统地介绍了食品基础科学的国内外发
展现状和趋势,分析比较了我国食品基础科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结合我国目前食品基础科学发展现状、机遇和重点领域对食品基础科学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讨论,课程对本专业学生熟悉食品科学现状,掌握学科进展,理解各项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掌握食品生物技术、食品物性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科技论文写作技巧和要求,启发研究思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食品工程高新技术》
该课程是对目前国内食品学科的主干专业课程《食品工程原理》(或《化工原理》)的重要补充,也是当今国际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有鉴于此,国内有很多高等学校食品科学及相关学科都相继开设了本课程,教学内容涉及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冷冻关联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粉碎、造粒新技术,食品质构调整技术(蒸煮挤压技术,气流膨化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工程所涉及的高新技术概况,掌握其基本原理,熟悉其主要设备或装置,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使学生拓宽知识面,以期为研究生课题的开展提供研究手段,为利用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从事传统食品的工业化和新型食品的开发研究打下理论和操作基础。

4、《研究生班讨论》
研究生班讨论课分别按“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二级学科分组开设,每个研究生必须参加本专业的研究生班讨论课并踊跃发言、提问、质疑和讨论。

研究生班讨论课由二级学科点领衔人主持、学科点不少于5名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主讲并参与讨论,导师必须指导自己的学生准备和完成报告并尽量参与讨论和点评。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自主选题,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要求参考文献数不少于100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按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读书报告要求撰写综述报告并制作多媒体汇报材料,在第3学期内完成读书报告并参与讨论,硕士研究生不少于20学时才能取得学分。

研究生班讨论课每次时间一般为2小时,每生专题报告及讨论时间不少于50分钟,学位点领衔人负责课程的组织实施以及考核评分工作。

评分按100分制,研究报告占50%,多媒体汇报和讨论占30%,出勤占20%,由导师和学位点其他导师共同商量评定,成绩分为优秀(85分及以上)、良好(80-84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69分及以下)四个等级。

考核成绩为优秀、良好、
合格等级的记2学分,考核成绩为不合格者不记学分且须重修该课程,重修考核后仍不合格者不能取得学历学位证书。

五、毕业要求
(一)学分与成绩要求
(二)学位论文要求
1、目的和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中心环节,应作为整个研究生培养的主线和骨架,而不是毕业时提交的一本学位论文的简单要求。

通过围绕学位论文形成所必须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是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和过程,其作用是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或具体工作所必须的思考、构思、计划、实施、陈述、交流、总结和评价的重要能力,不仅有助于研究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也有助于研究生各项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意义重大,所以研究生培养的严格过程控制比之最后提交的优质学位论文更加重要,而且过程控制本身也是保证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硕士生导师和各学科点必须保证学位论文工作阶段中各环节的时间、质量要求。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所提交学位论文的资料搜集调查、写作和修改时间应不少于3个学期。

2、论文选题
科学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的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

研究生必须在查阅大量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第一学年的第2学期末提出学位论文题目、相应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选题原则上应立足食品科学相关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前沿研究热点,鼓励跨学科、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的研究工作。

学位论文选题必须具有科学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对于所选题目与食品学科无关、重复性研究、立题不正确、抄袭研究题目等现象由学科点组织5名以上专家(必要时可聘请其他学科专家)予以讨论确定或驳回,并报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备案。

3、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一般在第二学期第19周前或第三学期第4周前,由二级学科点领衔人召集,举行公开的开题报告会。

由本学科专业3人以上专家(一般要求副教授以上)组成开题报告评审小组(不含秘书1-2人),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负责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

开题报告时间、地点、题目由学院在其网站上提前1周公布,方便学科点教师、研究生查询及安排时间。

原则上参与人员为本学科点所有导师和研究生,包括本专业非研究生导师和其他年级的研究生。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为: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及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含实验设计)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及创新性;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对于进行开题报告后更换题目者,须按照上述程序重新进行开题。

4、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是学位论文工作中过程控制、质量保证、学术道德培养的重要监督环节论文。

开题后3到6个月,研究生应按导师要求及时提交《食品学院研究生实验记录册》以及其他原始记录(含电子版本数据)、研究进展情况汇报。

导师组对其研究工作进行中期检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数据处理的完整性、正确性和真实性;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

5、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按学校有关学位论文答辩和授予学位工作细则进行。

通过论文评阅、答辩,并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批,同意授予其硕士学位后,方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三)论文发表要求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四川农业大学认定的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至少1篇。

2、应用型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至少1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