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甲骨文记载,商代认为“‘帝’是王的祖宗神,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商代A. 王权借神权加强统治B. 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 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D. 确立了“家天下”制度【答案】A【解析】夏商政治制度中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材料中的“‘帝’是王的祖宗神,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表明商朝的王权借助神权来加强统治。
故答案为A项。
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商朝尚未建立皇帝制度,排除C项;“家天下”在夏朝已经确立,排除D项。
2.《吕氏春秋·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A. 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B. 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C. 消除诸子矛盾D. 实现长治久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故A正确。
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与嫡长子继承制没有直接关系,故B排除。
消除诸子矛盾,过于绝对,且属于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的本质,故C排除。
实现长治久安,过于笼统,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
”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 宗法制B. 中央集权制C. 分封制D. 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分封制下,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周天子没有直接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利,符合题干中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故C正确。
A是维系分封制基础,不符合题意。
“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意义是封建不是君主专制,高度集权,所以排除BD。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word版本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历 史 (A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中山一中联考)明朝官修史书《太祖实录》曾三次修订。
初修始于建文元年,靖难之役后,于永乐初重修,此为二修;但由于“成于急促,未及精详”,永乐九年第三次修纂。
这说明A .重修实录有利于记载的准确B .历史编修受政治因素的影响C .古代官修史书力求精益求精D .实录修订随时代发展而完善2.(2018桂林十八中第一次月考)唐朝开元年间的一些政务文书显示,中书省官员署名之后,门下省官员写上“奉敕如右,牒到奉行”,注明时间并署名。
这表明中书、门下两省 A .有分工无牵制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B.行使宰相职权C.共掌军政大权D.地位高低不同3.(2018浏阳一中月考)根据下图隋朝时的三省六部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制度建立于秦朝B.该制度完善了中央集权C.这个制度取消了相权D.该制度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4.(2018新安一中月考)元朝最高监察机构是御史台(中台),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长官,“秩从一品”;设监察院,为天子耳目。
在地方则设立两个行御史台作为御史台的派出机构(行台),中台和行台之下,把全国划分为二十二道监察区,每道设肃政廉访司,分驻各地,中台、行台与肃政廉访司相衔接,构成了全国范围的垂直监察系统,同时也形成了一整套庞大的司法监察体系。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
这反映了当时( )A .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 .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C .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D .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2.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 A .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 B .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 C .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 D .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 3.对比《商朝形势图》和《西周分封形势图》,可分析得出西周( )A .分封制是对商代方国制的继承和发展B .分封诸侯控制商代残余贵族势力C .政治中心东移扩大了疆域D .宗法制是政权、族权和神权结合的产物4.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 ) A .统一性与集权性 B .统一性与制衡性 C .分散性与松散性 D .独立性与落后性5.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论述了古代王权的演变情况。
他认为,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
上述分析说明( )A .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是封建社会的君臣政治B .西周的君主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C .夏商是贵族政治,西周是中央集权D .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6.《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可见,古时婚姻( )A .强调夫妻同心的物质追求B .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C .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D .明确男女的家庭分工7.西周时期,周天子设置卿士协助管理王畿的财政等事务,同时建立了一系列官员选拔和升迁制度。
精选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3)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量50分钟满分100分。
注:请考生规范书写!阅卷结束后,对不规范的试卷,作归零处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用笔把正确答案涂黑为■,)1、“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家国一体”的我国古代社会中,先民们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
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中央集权制 D.中央集权制2、史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材料描述的分封主体是()A.王族B.功臣C.姻亲D.先代贵族3、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为了交流方便,多以统治中心区域方言或以此为基础派生的语言作为流行“官话”,据此推断西周“官话”是()A.镐京方言B.殷方言C.普通话D.洛阳方言4、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史记》的记载 B.秦朝绘制的政区地图C.民间的传说 D.史家的学术观点5、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该官员属于()A.十三州刺史B.御史大夫C.参知政事D.三司使6、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B.设“三衙”,收精兵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8、“网络反腐”倡导“正能量”成为当下搜索热词。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经确立官员监察制度。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夏朝时候,由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这种家天下时代的开启,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是指A. 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B. 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C.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由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可知,王位变成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由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变成了王位世袭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故C项正确;夏朝没有九品中正制、郡县制、科举制,故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D三项。
2.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代的宗法观念。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托祖先转达其实是在祭祀、崇拜自己的祖先,意在强调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其实已经形成,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最高神是“帝”而非祖先,即祖先的地位不高于神,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完全”,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自身正确,但错在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当今历史试题的选材很多是学生平时所从未接触过的,但无论怎样选材其实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们的本来“身影”。
因此,做此类试题时可以采取回归教材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准确定位所考查的点是做对此类试题的关键所在。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东联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
这表明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3.“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之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异姓纳入周的宗盟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B.破坏了分封制的原则C.严重冲击姬姓诸侯地位财产 D.拱卫了周王室的统治4.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5.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A.礼乐制度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6.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礼乐丧葬制B.嫡长子继承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7.《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8.“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2019年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是“限制地方割据势力”。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基本不存在“地方割据”的现象,排除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为了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排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加强中央集权,故B正确。
CD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
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偏低。
2.【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宗法制,解题的关键是“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
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
【解答】服饰是等级制度的体现,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齐桓公喜欢的颜色,说明维系分封制的宗法制逐渐走向崩溃,故C正确;AD太过绝对,排除,故AD错误;B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分封制、宗法制,分封制到了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及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
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侧重于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政治特点。
【解答】A.上一级对下一级可以使用亲属的称谓,这说明维护宗法关系,但是下级对上级只能使用政治称谓,这并未表明维护宗法等级关系,故排除;B.上一级对下一级可以使用亲属的称谓,这说明维护宗法关系,但是下级对上级只能使用政治称谓,这说明政治等级关系高于宗法关系,故正确;C.题干中并未涉及权力大小与血缘亲疏的关系,故排除;D.题干中也未涉及异姓贵族的内容,故排除;故选:B。
【点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王权与神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需要掌握清朝文化领域专制的表现。
解题的关键是对“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的分析理解。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玉山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 100分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35×2=70分)1.对王位世袭制理解准确的是A.嫡长子继承王位 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C.兄终弟及 D.父子相传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应的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A.完全割裂的 B.互为表里 C.前者决定后者 D.后者决定前者5.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
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A.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B.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随之逐级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6.《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指A.统一度量衡B.嬴政自称始皇帝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8.秦统一后,有人提出:“诸专用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该观点实质上是主张A恢复分封制度 B.重建宗法秩序C.全面推行郡县制D.以严刑峻法立国9.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A.三公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0.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分封制A.都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 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11.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12.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C.实现三权分立D.利于集思广益13.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14.明太祖朱元璋为整顿吏治加强集权策划了四大案件,其中之一是诛杀宰相胡惟庸,此后明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A.设置三省六部B.废除宰相制度C.设置军机处D.废除科举制度15.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地方职能的健全B.思想控制的加强C.中国社会的进步D.君主专制的强化16.清初(顺治时期)决定军国大事的机构是:A.军机处B.议政王大臣会议C.内阁D.六部17.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A.由来B.职能C.特点D.性质18.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有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19.“据统计,当时希腊共有300多个城邦,其中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措施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3.在传统的民俗中,除夕夜要“迎家堂”,家中供奉祖先牌位或家谱。
与这一民俗有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九品中正制 D.三省六部制4.秦朝廷尉李斯在一次议政时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实施了()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国并行制 D.郡县制5.秦统一六国后,赢政自称“始皇帝”,他还规定,自己死后传位给子孙,“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大下共击之。
”这表明()A.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 B.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C.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 D.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6.“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这种情况产生的影响是()A.强化了皇权 B.限制了皇权C.被历代沿用 D.提高了行政效率7.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其中的“国家政体”是指()A.王位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文官体制 D.监察体制8.史载:(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在距离省治较偏远的地区分道设宣慰司,边陲民族地区的宣慰司及其所辖机构,参用当地的士官任职。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茶陵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卷 历 史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其中“立子立嫡之制”是指() 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禅让制D .礼乐制 2.秦朝廷尉李斯在一次议政时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实施了() A .郡县制B .三公九卿制C .郡国并行制D .分封制 3.传说古代先王在每年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主要说明了 A .中央集权B .皇权至上C .规范法度D .君权神授 4.晋代左思《咏史》诗有云,“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在此,他讽刺的是( ) A. 科举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九品中正制 5.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 . 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B .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C .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D .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6.假设在唐太宗时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请问它的修建需要中央政府如何运转:( ) A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B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封制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排除A。
其实是和皇帝制度密切相关的宗法制度才造成了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这个奇特的政治现象,B正确。
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不会造成材料中所说的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的现象,排除C、D。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回到商周时期,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 乙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 丁同学做了西周的平民,才能、颜值、人品俱佳【答案】D【解析】西周时期被分封到地方上建立诸侯国的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因此丁同学作为西周平民,可能性最小。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均有可能,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项。
3. 《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甲师移之。
”该材料反映了A. 周王室对诸侯失控B. 周初的分封制C.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D. 战国时兼并战争【答案】B【解析】材料讲的是诸侯要向周天子述职,如果诸侯不述职的话,会受到惩罚,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周初的分封制,在这一制度下,周天子有权力约束各诸侯,所以答案选B,排除A;C、D时间不符合,排除。
4. 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
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1)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
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B.拉拢并控制商朝贵族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2.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 ( )A.分封制B.封建制C.宗法制D.郡县制3.《说文解字》解析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本意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B.信仰C.血缘D.地域4.《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
”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 )。
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④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5.右图是出土的西周利簋。
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得知,簋是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时放置煮熟的饭食,一般与鼎相配合使用。
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大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奢侈腐败现象严重B.西周社会等级森严C.西周冶铜业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6.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7. 秦朝创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②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③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④这一体制维持两千多年并不调整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8.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发展B.疆域的拓展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9.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
【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时期是我国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是指当时政治方面的表现之一是分封制崩溃,诸侯割据争霸、礼崩乐坏,周王室日益衰微,周王室力量衰微,但不是完全没有军事力量,故C项正确,A不对;当时诸侯力量强大而王室衰微,王命不行,周天子无力控制诸侯而不是将权力下放,故B项错误;D不对,说法与史实相反,诸侯割据争霸威胁周天子的地位而不是巩固。
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一记载反映了A. 分封制开始出现B. 阶级矛盾尖锐C.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D.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和所学知识可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D项正确。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政治制度,排除A。
题干强调的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与阶级矛盾无关,排除B。
题干强调的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无关,排除C。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3.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起源于A. 宗法制度B. 古代地名C. 西周分封D. 汉初封国【答案】C【解析】“齐鲁之邦”和分封制度有关,所以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起源于西周分封,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齐鲁之邦”和宗法制度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齐鲁之邦”是现在地名,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齐鲁之邦”和汉初封国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齐鲁”指的是齐国和鲁国,是分封制度的产物。
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②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嫡长子成为大宗,周王正妻所生之子不一定是嫡长子,故①错误;周王嫡长子、嫡长孙一定是大宗,故②正确;诸侯嫡长子、嫡长孙也是分封的诸侯国内部的大宗,故③正确;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在卿大夫封地内一定是大宗,故④正确。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黄骅中学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 6至8页。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共60 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1.据史料记载,商王断定大事,要综合考虑五个方面的意见,即王本身、卿士、庶民(人)、卜(龟)和筮。
如王、卿士和庶民一致同意,而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商朝()A.商王垄断决策权B.政治带有迷信色彩C.王权受制于族权D.已孕育早期民主制2.龙和凤是我国古代的两大图腾,北方(中原地区)尊龙;南方(尤其是楚地)崇凤。
据统计,在屈原的辞赋中龙和凤各出现了24次,但凤充当的是神使,龙只是凤的坐骑;所谓的龙舟也是凤站在龙头上充当舵手,驾驭着龙舟行驶。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南北地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B.传统的分封制遭到破坏C.战国时政治中心已移至南方 D.周朝的礼乐制已分崩离析3.秦在兼并六国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强制迁徙的措施。
灭赵后,迁赵王于房陵(今湖北房县)。
灭齐后,迁齐王建于共(今河南辉县)。
秦采取这做法旨在()A.强化对反秦势力的监视B.加快军事统一的进程C.消灭反秦的残余势力D.削弱地方割据的根基4.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种设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和谐对称B.中央集权C.皇权至上D.江山统一5.西周铜器铭文中常有卿大夫、王之近臣在前王死后,由新王重新任命其继续旧职的记载,如《师虎簋》铭文说“命汝更(续)乃祖考”,《善鼎》说“今余惟肇申先王命”等等。
这说明西周时期()A.宗法制有利于王权的稳定性B.奴隶主贵族的官爵世代相传C.世袭制与分封制有一定矛盾D.权位继承主要遵从先王祖训6.下表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期的诸侯王,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汉高祖时期()A.有效防止割据分裂因素B.扩大了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C.达到了屏藩朝廷的目的D.形成对抗皇权新的潜在力量7.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口中英文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A、禅让制的结束B、商王朝的发展C、西周的强盛D、夏朝的建立2、西周时,周公带兵东征,平定叛乱,之后,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进行封建改革B、分封诸侯国C、实行宗法制D、推行郡县制3、《荀子·儒教》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④4、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C、是分封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D、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5、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尊祖认宗”,下列与此现象有密切关系的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6、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A丞相、 B、廷尉 C、太尉 D、御使大夫7、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皇帝任命D、地方推举8、下列最能体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特征的是A、推行郡县制B、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C、制订法律镇压人民反抗D、建立起完善的中央政府9、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0汉初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中央机构B.地方制度C.皇帝权力D.根本目的11、汉武帝以后,汉朝刺史的主要职能有A、监察地方高官B、举荐官吏候选人C、管理地方行政事务D、征收地方赋税12.汉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突出措施是A.不给武将实权B.扩大尚书台的权力C.推行察举制D.设州作为监察区13.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②它是两汉以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③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14.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作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尚书--门下--中书C.门下--中书--尚书D.中书--门下--尚书15、我国的行省制度最早开始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16、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17、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办事效率B、强化君主专制C、让“群臣”监督皇帝D、精简政府机构18、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是因为它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D、提高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1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20、军机处自设立以来,到1912年清王朝灭亡,经历了180余年。
下列关于军机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设立者为清朝雍正帝B.其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C.在一定时期是有决策权的,是可以决定国家政务的D.执掌着每日觐见皇帝、共商处理军国大事,奉旨对各部门、各地方负责官员发布指令的重要使命21、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22、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
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A.雅典是城邦小国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情C.国家发放参政津贴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23、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征是( )A.权力制约 B.主权在民 C.法律至上 D.人人平等24、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表现在( )①其实质是广大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妇女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③它只适合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④外邦人也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5、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26、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①是一部由贵族、平民两个阶层共同接受的成文法典②把贵族压迫的隐蔽特权变成了受法律约束③体现了贵族的妥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平民④体现出法律的均衡和约束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C.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D.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27、为统治疆域辽阔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们与中国历代皇帝采取的措施相比最有特色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B.重视制定法律C.不断强化皇权D.不断削弱地方权力28、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
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罗马法的演变过程是( )A.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B.习惯→习惯总结→习惯法→法律总结C.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律总结D.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29、《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权利。
这说明它( )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D.规定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30、罗马法对后世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罗马法的历史学价值 B.解决疑难案件的案例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观念D.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法律文献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31题22分,32题18分,共40分)31、选官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
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
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二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
代之以科举制。
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四科举之善良,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直至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实际上指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全国优秀青年”的标准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魏晋时期的中央政府是如何选拔官吏的?并据材料二分析该选官制度实行的原因。
(8分)(3)相对于材料二,材料三中选官制度有何特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概括该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10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
……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三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
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
——摘自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请回答:(1)为了保证“全体人民”掌权,雅典主要设立了哪些政治权力机构?(6分)(2)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
(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材料中“伟大的创举”指什么?(6分)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1---5 D B A C C 6---10 A C B A B 11---15 A D B D B16---20 C B C D C 21---25 C A B A D 26---30 A B D C C31、(1)实行察举制。
标准:孝、廉(品行和才能)。
(2)由地方官员负责;根据民间舆论评价列出候选人。
原因:地方骚乱,交通不便。
(3)特点:选官权集中到中央;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按考试成绩录取)。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的弊端;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社会稳定。
32、(1)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
(2)有利于选拔人才;调动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避免了盲目决策。
(3)雅典的民主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
雅典民主创造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