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及关键要素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及关键要素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既定目标和防范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的各种风险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
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风险因素,同时涉及到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各个角色和方面,因此其构成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整体规划和风险管理,下面将从体系构成和关键要素分析两个方面详细解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及关键要素。
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具备完整的构成和明确的管理职责,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信息与通信,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它为其他两个层面的控制提供基础和支持,即企业文化、人员素质、内部控制职责划分等。
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项基本目标,即根据企业定位和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
信息与通信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保障,即经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内部管理的高效运作,避免了纸质资料的大量存储和操作,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要素1、内部控制文化企业内控文化强调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它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决定性因素,这涉及到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理念达成的过程和结果。
2、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主要由企业管理层和各个部门的员工组成,关键要素包括企业组织、授权、管理实践等。
3、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注企业的各种风险因素及其变化的趋势,以及如何通过内部控制措施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4、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最直观的表现,它主要包括各类政策、流程、规范和标准等,目的在于明确责任人和控制点,保证控制环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想要达成企业超越业界水平的表现,一定需要优秀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
5、内部控制监控内部控制监控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日常监控和定期监控两个方面,日常监控意味着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定期监控意味着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总体审计审核。
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其要素间关系探析
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其要素间关系探析科技型企业是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是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主体,引入生态学的要素,对构建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在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体系内涵的基础上,构建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模型并深入剖析其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推动科技型企业持续创新动力,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可靠动力。
标签:科技型企业;生态学;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迎来了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依靠创新生存成为科技型企业的突出特征。
消费市场需求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细致化、个性化和随机性,企业原有的市场分工模式向更加紧密的浸入性链条式合作,促使企业创新活动从工程化、机械型走向生态化、有机型,也打破了企业单体创新的自闭性、知识产权的独享性等原有的一般性市场竞争模式。
不同企业通过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一体式创新活动,逐步演化为一种类似生物圈生存繁衍的新型社会生态系统。
这种新型社会生态系统内部按照更加市场化的要求,即独立运行又相互浸入,大家以目标链为基础,以资源整合最大化为依托,创新创造价值和利润为动力,司职明确,携手共赢,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系统。
突出协调和互动。
很多世界一流企业都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并以此为依托不断壮大。
建立中国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掌握其运行机制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体系的内涵科技型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比较高,知识密集度高,能通过创新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动态技术创新的效率,有效利用企业内外部的创新资源,持续降低创新风险,需要与同质企业协作和联盟,企业之间进行资源、人才、服务技术整合,不断完善创新系统,保持科技型企业持续创新的原动力,促进科技型企业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带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
科技型企业构建创新生态体系类似于大自然中的生态体系,便于和相关企业相互合作、多面均赢、共生共荣。
企业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分析2
企业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分析(2)(2)技术的形成及其作用。
知识是一个基本面,只有系统化的知识才能直接作用于生产。
假如这种系统化的知识与产品有关,就形成了企业的技术。
技术是产品的条件,没有技术就生产不生产品。
对企业来说,技术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产品技术,主要包括产品的构成及技术指标;另一类是制造技术,主要体现在制造水平上,产品技术再先进,假如没有合适的机器、设备、厂房、工艺来制造它,还是无法实现。
可见,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目前,我国的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每年我国有大量的科技成果产生,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制造技术落后,工艺设备落后。
就产品技术而言,我国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很多企业依靠购买现成的技术投进生产,还有些企业完全仿制别人的产品,根本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有些至公司固然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但经费投进不足。
这些原因使我国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欠缺,技术落后,缺少创新,形不成核心竞争力。
要增强竞争上风,企业就应当重视技术开发,增加科研经费,重视科研职员,走科技兴企的路子。
对高新产业,应当紧跟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动态,把握最新技术,培养和引进关键人才,力争高出发点、高标准,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对传统产业,应当通过自主创新,增强自我改造能力,力争产品有突破,工艺有改进,治理有进步。
(3)技能应用与产品实现。
技术是企业无形的资产,是企业赖以生产的基础。
技术要转化为产品,必须靠工的技能。
技能是对技术的把握和应用能力,它以知识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持,以熟练程度为表现,具体表现在工的操纵能力上。
不同工作所需的技能不同。
开发和设计工作需要的是产品策划能力,对设计组合能力、计算能力、绘画能力要求较高,开发设计工作一般由专业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职员担任,他们担负着将知识转化为产品技术的重任,是企业的宝贵资源。
要进步他们的技能,就要重视技术职员的作用,进步待遇,提供培训,使他们能不断地充实新知识,紧跟本专业的技术前沿,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灵感,创造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
企业的经营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企业的经营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一个科学的企业的经营战略,是由经营战略依据、经营战略思想、经营战略目标、经营战略重点和经营战略对策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并通过经营战略决策和经营战略规划及其计划来表达和实现。
1、企业的经营战略依据要确立一个切实可行又激励职工,为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行为而奋斗的企业经营战略,必须在调研预测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揭示和反映企业内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从而确定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客观依据。
任何性质的经营发展战略,都是全方位的,开放系统的,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必须把企业经营同国内外大环境联系起来而发展自身。
这就要尽量占有情报资料,密切注意相关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供需变化,从中预测其最新的发展趋势,作为企业经营战略依据。
另一方面,还要掌握企业内外的差异性,对经营战略的有利条件、竞争能力和不利的制约因素等内部个性的研究,也是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依据。
2、企业的经营战略思想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灵魂的指导思想,它对经营战略目标、经营战略重点、经营战略决策起着统帅作用。
但一个正确的战略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对企业在一个历史时期发展,总体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客观规律的高度概括。
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总结提炼经验教训,以及对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中主要矛盾进行分析研究的产物。
经营战略思想来源于企业经营管理主要矛盾的分析研究,企业经营战略就是改变不适应市场变化的条件和解决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经营战略的指导思想概括并产生指导方针,指导方针体现并制约指导思想。
二者相辅相成,指导企业经营战略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发挥经营战略的整体功能。
经营战略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性的构成要素。
3、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李博群:管理咨询界唯一具有国家媒体、全球500强、跨国外企和知名民企经历的讲师。
毕业于美国顶尖新闻学院和商学院,大众传播和工商管理双硕士。
负责中国标杆企业的全球内外部沟通,美国大众传播和新闻教育协会(AEJMC)会员。
职业经历包括联想集团首席沟通官,负责集团的全球内部沟通和品牌沟通事务,新华社记者和编辑,全国十大教育集团华美国际教育投资集团国际部主任,英国某传媒公司中国区经理。
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组成要素及其价值的分析
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组成要素及其价值的分析2009-03-30 民航资源网专家王双武[投稿排行榜]2009/03/30(16:53:42)字体大小:[ 大中小]•HU7347三亚14:14贵阳15:42•MU5512青岛15:42上海虹桥16:52•MU2464沈阳14:21石家庄15:45•HU7114南京15:35广州17:30•ZH9915深圳15:45重庆17:25•MU743北京15:42青岛16:37•MU5976芒市15:44昆明16:34•CZ3296广州15:38南宁16:52搜 索本数据源由飞友网提供欢迎数据合作|更多对航空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各组成要素及其价值作用的分析研究市场的竞争在促使市场资源不断进行重新配置的同时,也促使竞争者之间通过重新调整、分配和整合内部资源以实现在市场资源分配中占有合理的份额和有效的优势。
航空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在带来一定的社会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对航空运输企业本身提出了最为严峻的挑战。
面对市场的竞争压力,一些航空运输企业开始调整经营策略。
比如在航班申请、产品促销、引进大机型、开发新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借此希望通过策略的调整来吸引和稳定客源市场。
实际上,这些策略的调整或者资源的再分配是围绕着航空运输企业应该具备和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来开展的。
竞争力是航空运输企业在市场资源竞争分配中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也是航空运输企业运作的基础能力。
竞争力的构成有多种因素,但并不是每种因素都能够成为优势竞争力。
优势竞争力的构建取决于航空运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发挥的效能和航空运输企业能够在竞争中区别于竞争者并能够使公司进入良性发展的多种功能的集中体现。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竞争力和优势竞争力是相对市场发展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在特定时期内集中体现出来的一种优势或者是能力,随着外部因素的变化和内部因素的干扰,即使优势竞争力也会在环境变化中仅仅成为一种生存能力,对于航空运输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来说,这些能力只能在短时期内发挥作用,还不足以维持航空运输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战略目标。
六大会计要素及其常用的具体项目
六大会计要素及其常用的具体项目1.引言引言部分的1.1 概述部分可以写成以下内容:概述会计作为一种重要的财务管理和信息传递工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会计领域中,六大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于企业和个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六大会计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中常用的具体项目。
会计要素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核心要素,也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础。
准确理解和应用这些会计要素是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的前提。
在六大会计要素中,资产和负债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两个要素。
资产是企业拥有并能为其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货币资金、固定资产等。
负债则是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和负债,如应付账款、长期负债等。
此外,六大会计要素中还有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权益是企业对所有者权益的要求,它是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来源。
收入指企业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如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等。
费用则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支出。
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除了了解六大会计要素,还需要掌握这些要素中常用的具体项目。
货币资金是企业最直接的流动资产,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
应收账款则是企业对外债权人的债务,它体现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经济关系。
通过深入了解六大会计要素及其常用的具体项目,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为企业的决策和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六大会计要素及其常用的具体项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会计知识。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考虑以下写法: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六大会计要素及其常用的具体项目展开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整体内容,明确了文章的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个主要部分是关于六大会计要素的讨论。
在这部分中,将详细介绍资产和负债这两个会计要素的定义和核心概念。
具体来说,将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计量方法、分类和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便读者全面了解这两个重要的会计要素。
企业发展的六大要素
企业发展的六⼤要素⼀、什么是企业发展的六⼤要素企业是由⼀群⼈合作做事的⼀种资源组织形式,有共同的⽬标、统⼀的内组织要求、有最⾼的组织决策机构或领导⼈、有统⼀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有组织内部的命令系统等这些组织或体系内的使组织保持对外反应灵敏性和灵活性的企业智能系统或企业智商。
这些保证企业迅速形成对外服务能⼒或迅速满⾜外部需求能⼒的资源往往成为企业形成竞争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有这些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或归纳为这么⼏个部分或要素,即理念、战略、资⾦、班⼦、⼈才、管理。
我们也可以把这六个⽅⾯称之为企业的基本要素,它们的质量⾼低和相互关系的协调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健康状况和发展前途。
我们可以⽤这六个⽅⾯的⼯作来定义⼀个企业或考察⼀个企业是不是处于健康的发展状态。
这六个⽅⾯不管是哪⼀个⽅⾯出现问题或产⽣错误,企业都将出现不协调或不健康的表现或症状,或者隐含某种危机和隐患。
如果不设法发现并消除这种危机或隐患,即及时调整企业的这些要素使其复归健康状态,企业未来发展必然⾯临威胁或灾难。
正是因为这些缘故,管理咨询公司就会找到与之合作并共谋发展的机会。
⼆、对企业发展的“六⼤要素”分析如何判别某企业是否是在健康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上所列的六个⽅⾯对企业进⾏分析,即进⾏所谓的“六要素分析”,便可找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不⾜,以求帮助其改善不⾜,使其顺利⾛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或者通过分析这些⽅⾯,找出阻碍其进⼀步发展或快速发展的障碍所在或根本原因,并设计消除这种障碍或原因的改进⽅案,帮助其实施此⽅案,从⽽促进其⾛上进⼀步发展或快速发展的正确道路。
1、理念什么是理念?理念就是在未来有实现可能的想法或⾏为动机。
它或者是受⽣活所迫⽽产⽣或者是受某种现实或⼈的启发或触动或刺激⽽产⽣。
成熟的企业理念就是⼀个企业明晰化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各项⼯作的指导思想,有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企业理论。
简单地说,就是指导企业从事所有经营活动的明确的清晰的可以诉诸⽂字的总的指导思想或思想体系。
企业文化的构成和功能
3、企业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得以贯 彻的保证
4、企业制度文化是实现价值观的需要
5、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是有效管理的依据
.
【补充】大型企业集团如何开展制度文化 建设?
1、要基于集团要求全面考虑、统一设计。 2、要充分考虑成员机构的特性和需求。 3、要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4、要考虑并购重组企业的特点,做好文化融合。
•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 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 化观念
• 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等企业文 化要素,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 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升华。
.
企业价值观
•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理想、宗旨、作 风、习俗和礼仪等,都是企业价值观衍生出来的。
巨大作用。品牌价值是时间的积累,也是企业文化的积累。
.
思考题
Q1: 能不能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文化,你个人认 为企业文化应该是什么?
.
海尔文化
海尔集团是以企业文化为软系统的现代型企业,他的 每一次经营上的创新都来自于一次企业文化的革命。 海尔集团的领导层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最持 久的驱动力和约束力,他高度融合了企业理念、经营 哲学、价值观和个人的人生观,是一个企业的凝聚剂 。
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企业文化给员工多重需要
的满足,并能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各种不合理的需要。所以,积极向上的理
念及行为准则将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一把
标尺。一旦员工真正接受了企业的核心理念,他们就会被这种理念所驱使,自觉
企业形象设计教案第二章CI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 CI 的构成要素一.企业识别系统的构成要素1)理念识别(Mind I den tity 简MI )系统的大脑和灵魂,企业的“心”2)活动识别(Behavion Identity 简 BI )骨骼和肌肉,企业的“手”3)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 简VI )外表形象,企业文化是供血系统,企业文化一旦形成,CI 系统就有了生命力,企业的“脸”三者相互推行,带动企业经营的脚步,塑造企业独特的形象。
三者交集即是完整的CI 企业的识别系统的三个构成因素间的关系相当于一个人的心、行为、表情三者之间协调一致的关系。
企业经营理念方针的完善与坚定,是为企业识别系统基本的精神所在,也是整个企业识别系统运作的原动力。
经由这股内蕴的动力,影响企业内部的动态。
活动与制度组织的管理与教育,并扩及对社会公益活动。
消费者的参与行为之规划;最后,经由组织化、系统化、统一性的视觉识别计划传达后企业经营的讯息,塑造企业独特的形象,达到企业识别的目标。
·最高决策层次导入企业识别系统的原动力·动态的识别形式对外回馈、参与、活动,对内组织、管理、教育 ·静态的识别符号具体化、视觉化的传正形式项目最多、层面最广、效果直接1.理念识别(MI)的定义Mind在牛津双解词典中的解释是:a.记忆、回忆;b.意欲、心意、思想、感想、意见、意向、目的;c.心、精神、感觉。
概而论之,Mind的含义可理解为与bode相对,一般都译为“理念”。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学用语,主要指企业经营思想、经营宗旨、经营意识、经营观念等。
企业理念(MI)是由企业家积极倡导,全体员工自觉实践而形成的代表企业信念,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团体精神和行为规范。
企业理念系统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企业制度和组织结构层,包括各种管理制度、规章制度、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交往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二是企业精神文化层,包括企业及员工的概念、心理和意识形态等。
企业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探讨
企业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探讨作者:华婷余来文张鲲来源:《商业时代》2011年第33期内容摘要:当前,理论界对商业模式研究没有形成被普遍认可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研究。
本文试图从国内外学者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典型理论进行阐述,并分析归纳其对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的不同描述。
关键词:商业模式构成要素价值创造目前,企业商业模式概念的多样性及研究者对企业商业模式认识的侧重点不同,使得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划分呈现出高度的差异性。
所以,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也随着要素的组成及排列方式而对模式是否符合企业战略目标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对企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行归纳。
Hamel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Hamel(2000)认为商业模式由四大要素组成,即核心战略、战略性资源、顾客界面、价值网络。
从图1可以看出这四种要素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连接:即配置方式连接核心战略与战略性资源,顾客利益是核心战略与顾客界面间的媒介,企业疆界连接战略性资源与价值网络,而这些连接的本质就是使企业获得持续性盈利。
Scott M. Shafer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根据Scott M. Shafe(2005)的研究,商业模式的要素归为四大类即战略选择、价值网络、价值创造、价值获得。
第一,战略选择。
战略选择是企业根据自身定位、发展方向等综合所做出的判断,这也是商业模式的开端,选定适合的战略是商业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
战略选择要首先从消费者入手,根据企业的资格能力,利用企业的品牌吸引效应,制定出有效的策略来应对竞争者,特别是提供差异性的产品或服务,并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并且明确其服务范围,最终完成实现企业的价值主张的使命。
第二,价值网络。
有限的资源限制了企业的运营活动范围,这就势必要求企业重视其整个产业链中能合理衡量其所处的地位及所能提供的价值,只有产业链整体的拓展壮大及自身对产业链黏合度不断增强,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利益。
第三,价值创造。
商业模式的过程就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价值的创造体现于企业在流程/行动中利用自身所拥有或是以其它方式所取得的资源/资产并对其进行整合再生产使其能够为目标客户所使用。
会计核算功能架构及其组成要素解析
会计核算功能架构及其组成要素解析会计核算是指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分类、归集和加工,以制作财务报表并提供有关经济情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计核算功能架构及其组成要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会计核算功能架构及其组成要素进行解析。
一、会计核算功能架构会计核算功能架构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各种功能被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分组排列,形成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整体。
会计核算功能架构主要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基本功能层、支持功能层和管理功能层。
1. 基本功能层:基本功能层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它包括了记录、分类、归集和加工等核心功能。
在这个层次中,会计根据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分录记录,将经济业务按照一定的规则分类,然后对分类好的经济业务进行归集和加工,以便生成财务报表和提供决策依据。
2. 支持功能层:支持功能层是为基本功能层提供支持和保障的一些功能。
它包括了会计政策、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信息系统等。
在这个层次中,会计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进行核算工作,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管理功能层:管理功能层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和控制手段的一些功能。
它包括了预算编制、成本管理、绩效评价等。
在这个层次中,会计向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关经济业务的信息,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实现企业目标。
二、会计核算功能架构的组成要素会计核算功能架构的组成要素是指构成这个功能架构的各个部分和要素。
它包括了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政策、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科目等。
1. 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指为了进行会计核算而建立的信息系统。
它包括了数据输入、记录、报表输出等各个环节。
会计信息系统通过科技手段将经济业务的信息进行处理和记录,为会计核算提供基础。
2. 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是指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它涉及到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处理方法、计量规则等。
会计政策的制定对于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非常重要。
企业人力、物力、财力要素投入统计分析
3.按工种和熟练程度分组 企业生产人员的工种指具有某种工作所要求的技能,即能够承 担特定工作的能力。例如,机械工业企业的工人,可分为车工、刨 工、铣工、钳工、电工、焊工、机修工等等。 所谓熟练程度是指劳动力对其所从事的一定的工种或专业所必须具 备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的掌握程度。工人的熟练程度一般以其所 属工资等级表中一定技术等级来确定,一般分为8级。这种构成统计 可以反映企业劳动力或工人的技术水平,是合理调配劳动力的依据 根据这种构成资料还可计算劳动力或工人的平均工资等级。这一指 标可综合表明劳动者的现有技术水平,从而对企业内合理安排生产 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按文化程度分组 所谓文化程度,是职工所受教育的程度。通过这种分组资料, 可以了解企业职工现有的文化素质,可以供提拔、调配及培养劳动 力参考。按文化程度分组时,一般按职工的学历(或同等学历)进 行划分。如划分为大专、高中、初中、小学、文盲。 5.按用工期限分组 职工按用工期限分组可分为:长期职工和临时职工。
路漫漫其悠远
(1)长期职工: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包 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以及国有企业使用的城镇 集体企业的人员和其他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原计划外用工。
(2)临时职工:指用工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职工。包括企业根据 国家有关规定招用的,签订一年以内的劳动合同或使用期不超过一 年的临时性、季节性用工。
路漫漫其悠远
非生产工日数。是指工人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或经企业
指定从事其它社会活动而未能从事本企业生产的工日数。非生 产时间满一个轮班的为全日非生产时间,以工日计算。不满一 个轮班者为非全日非生产时间,以工时计算。
(6)实际工作工日数。是指工人在报告期内实际参加生产 的工日总数。一个工人在一个轮班内只要到班参加生产,不管 时间长短,即算作一个实际工作工日。
要素及其作用
对标管理专家孟繁茂谈:实施标杆管理过程中,要素的选取及其作用当下,不少企业在实施标杆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即在应用泓冰标杆一环四法之《要素建模法》时,对要素把握不够准确,主要体现在对要素的认识和如何提炼要素及选取要素上,这在我公司为企业所做的标杆项目咨询当中也时有存在,为此,有必要就此问题给予澄清和清晰的阐述。
要素,通常说来,“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是用来表示同其它客体相结合构成的一个统一的综合体,它是相对于某一系统(如:管理系统)而讲的,具有与系统不同的明显特征,又与系统不可分割即非独立于系统之外而存在的复合体。
如:我们接触的小说创作,人物、环境、情节这三项即为要素;再如:生产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构成了生产力的三要素;还有物理学中力的三要素由大小、方向、作用点组成等。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可以接触到,这也就不难理解何为要素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是要素相对于它所在的系统是要素,相对于组成它的要素则是系统,在系统中既相互独立,又按一定的比例联系成一定的结构,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具有层次性、结构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系统的性质,同一要素在不同系统中的性质、地位、作用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事物,不同的系统进行具体分析,对要素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归纳、提炼和选取,这对于一个系统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在一个大的即母系统中存在着若干个子系统,或有若干个子系统来构成的母系统,那么相对于母系统而言的小系统就是子系统,而相对于小系统而言大系统即成为母系统。
由此可以推论,母系统—子系统—更小的系统,组成了一个事物或管理的完整体系。
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互为保障的有机整体,有时还是相互制约的。
第三、要素具有与系统不同的明显特征,它是相对于某一系统而讲的,具有个别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又具有不可分割性,即要素自身往往作为非复合体而出现。
要素的特点还具有在于他的不可缺少、不可替代和不可以绕开等基本特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存活于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的理由。
一个企业从市场中脱颖而出被大众所认可、被消费者所接受,依仗的便是企业超出寻常的核心竞争力.针对单个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一种能力,各个企业其核心竞争力的个性化、差异化形成了各自的企业文化,个性化的企业文化熏陶出具有本企业特点的员工,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体现在其产品上被大众感知。
其中得到大众认可,迎合大众口味的产品生产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得以生存下去。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要素构成?人才、整合资源的能力、团队学习能力、执行力……这虽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因行业而异的,不同行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能简单照搬,相同行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会因企业的性质、规模、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人文习惯而体现其多元化的特点。
同时正因为相同行业企业间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而使相同行业企业的产品呈现多元化,从而使同行业间的激烈市场竞争得到缓解。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本以人们生活消费为主,即与衣食住行紧密联系、以商品交换为目的提供劳务的传统服务行业不再成为安置就业的主力,取而代之,一系列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型的产业链,组成知识含量高,以工业生产服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行业,包括金融、保险、通信、运输、租赁技术服务、设备安装维修、产品广告宣传等急需大量人才。
就保险行业企业发展的基本层面来看,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决策力、支持力、执行力决策力、支持力、执行力的相互配合,使企业成为一个灵活的整体。
1、决策力:企业高管层的决策能力,能体现企业首脑人物的远见卓识。
决策力好比船的导航系统,企业这艘船能驶多久、能驶多远、将驶向何处,决策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除了既得利益,还不能忘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如果能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给客户带来幸福的生活体验就会取得相应的回报。
企业分布情况和组成结构
企业分布情况和组成结构一、引言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情况和组成结构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从人类的视角出发,以生动的叙述方式,描述企业分布情况和组成结构,使读者感受到真实的场景和情感。
二、企业分布情况的多样性1. 地域分布企业的分布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
在广袤的国土上,不同地区的企业分布情况各异。
沿海地区的企业集中,主要受益于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港口条件。
内陆地区的企业分布相对分散,受制于交通条件和资源配置的限制。
2. 城乡分布城市和农村是企业分布的重要区域。
大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其分布密度高,产业链条较为完整。
农村地区的企业分布相对稀疏,以小规模的家庭农场和手工业为主。
三、企业组成结构的多样性1. 产业结构企业组成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工业、农业、服务业是企业组成的三大主要部分。
工业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主要从事制造业和加工业。
农业企业以农田、农机和农产品加工为主要经营内容。
服务业企业则涵盖了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领域。
2. 所有制结构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可以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由国家或政府控股,主要从事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战略性产业。
集体企业由集体所有制,主要从事农业和小型工业。
私营企业由个人或私人控股,主要从事服务业和小型制造业。
四、人类视角下的企业分布情况和组成结构1. 真实场景的描绘在沿海地区的一个工业园区,高大的厂房林立,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
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在车间里,一派繁忙的景象。
而在农村的一处小山村,村民们忙着种植、养殖和加工农产品,朴实而安详。
2. 情感的表达企业分布情况和组成结构背后蕴含着人们对于生活的执着和追求。
工人们为了生计,默默地工作着;农民们为了家园,辛勤地耕种着。
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是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基石。
五、结论企业分布情况和组成结构多样性的存在,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多元发展和不同地区的特点。
通过以人类的视角进行描述,使读者更加贴近真实的情感和场景,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企业竞争力基本构成要素
企业竞争力基本构成要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而企业是一系列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
由于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多样性,以及分析问题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论上的必要性,我们认为有必要归整并分析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1.1. 企业一般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将企业竞争力区分为一般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前者是企业从事某种行业的生产与经营所具备的基本资源与能力,给定地域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的平均构成前述行业一般能力;而后者则是高于行业一般能力的能力。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所提到的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不能理解为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结合的整体概念,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比如,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内外部资源和能力所构成的企业竞争力,包含一般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不简单地等于这些资源和能力之和,也不等于企业一般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简单相加,前者应大于后者。
这一理解与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时所作的树型结构的比喻是一致的,即,一棵大树并不简单地等于其树干(核心产品),树枝(业务单位),树叶、花朵和果(最终产品)的简单相加。
根据本文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只要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资源和能力,便可理解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企业一般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可以重合,并且可以动态转换的,区分的标准是高于或低于行业一般能力。
这些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企业的制度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两个层次,这里的"能力"为广义的能力,包含"资源"和"能力"两方面的含义,并含有静态的有效状况和动态的持续性意味。
1.1.1.企业制度能力我们将企业的制度能力理解为企业为了保障其从事某种行业的生产和经营所建立的企业制度和机制的状况和能力。
我们将企业制度能力细分为给定时期内企业制度的状况和企业建立和改善其制度的能力,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成功的企业首先是一个成功的组织,既然是组织而非自然人,没有制度的保障和更新是难于想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分析[摘要] 文章对企业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进行了分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是组成企业的三大要素,各要素之间存在的一定的关系,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对企业至关重要。
[关键词] 企业管理;资源;企业要素;配置一、前言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价值的主要提供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企业盈利,有的企业亏损,即使是在同一行业也是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关键就在于企业这个系统的功能,功能强的企业提供价值的能力或创造利润的能力强,反之则否。
而功能决定于结构,结构不同则功能有异。
所以研究企业的构成要素,分析构成要素对系统的影响,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对企业的构成要素,很多企业家、经济学家都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企业的状况,但是这些研究的出发点不同,观点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对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并没有完全理顺。
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就企业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进行分析,以期对企业的管理理念、资源配置等有所帮助。
本文虽然以制造企业为例进行论述,但对于服务企业同样也是适用的。
二、企业构成要素的总体分析从宏观上看,企业活动表现为人员、物质、信息的流动,也即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
根据职能划分,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设计开发人员、制造施工人员、营销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等,这些人员通过获取知识、形成技术、展现技能创造出企业和市场所需的产品(这里的产品是广义的,也包括一个部门的活动结果,如图纸、财务报告、过程产品等)。
物力资源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如原材料、厂房、设施、通讯、交通、办公场所等。
信息资源主要是指企业各种信息的发布、沟通和传递,包括市场信息、知识技术、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
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三个构成要素中,人力资源起主导地位,不仅因为物质和信息是由人决定的,而且物质和信息也是为人服务的,物质和信息是人的活动对象和活动结果。
企业的构成要素可用图1来表示。
从企业的构成要素看,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构成企业的“软件”,人力资源所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和信息资源包含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从本质上都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一种认知。
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相互作用,人的活动丰富了信息,而信息又会改变人的认知。
企业的目的就是把这些认知加以利用、整合、发挥,转化为有形产品,以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因为“软件”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所以它具有个体性、丰富性、易变性,利用好了,可以形成共同的理念和精神,形成企业强大的竞争力,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企业的“硬件”,如厂房、设施、产品、通讯、交通、办公场所等要素是企业在成立之初由相关人员进行策划并建设的,从其来源看,这些“硬件”也是“软件”的转化,是另一个企业的产品,“硬件”通过“软件”起作用。
企业的“硬件”虽然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除非企业转型,否则改变不大。
三、企业的资源配置分析1.人力资源的管理。
(1)知识的获取及利用。
企业活动的主体是人,企业管理实际上就是更好地利用人的知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体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比重越来越小。
从宏观上看,社会的物质总量取决于知识总量,掌握的知识越多,可能创造的价值越大。
从微观上看,知识作用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实现和成长进步。
现在许多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的作用,不惜重金从社会上招聘高层次人才,或者花大量金钱进行人员培训,目的就在于获得更多的知识。
知识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知识可以是系统的,也可以是零散的,系统化的知识可以转化为技术,从而为创造产品做好准备。
知识可以直接为生产所用,也可以不直接为生产所用,知识就如水和空气,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构成企业的基本面。
企业应当为知识的扩充和系统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创造条件鼓励知识流入,通过知识创新和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为企业所用。
企业可以通过招聘高素质的员工,加强内部培训,创新学习环境,购买技术专利、扩大与高校等知识机构的联合等方式增加知识总量。
(2)技术的形成及其作用。
知识是一个基本面,只有系统化的知识才能直接作用于生产。
如果这种系统化的知识与产品有关,就形成了企业的技术。
技术是产品的前提,没有技术就生产不出产品。
对企业来说,技术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产品技术,主要包括产品的构成及技术指标;另一类是制造技术,主要体现在制造水平上,产品技术再先进,如果没有合适的机器、设备、厂房、工艺来制造它,还是无法实现。
可见,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目前,我国的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每年我国有大量的科技成果产生,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制造技术落后,工艺设备落后。
就产品技术而言,我国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很多企业依靠购买现成的技术投入生产,还有些企业完全仿制别人的产品,根本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有些大公司虽然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但经费投入不足。
这些原因使我国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欠缺,技术落后,缺少创新,形不成核心竞争力。
要增强竞争优势,企业就应当重视技术开发,增加科研经费,重视科研人员,走科技兴企的路子。
对高新产业,应当紧跟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动态,掌握最新技术,培养和引进关键人才,力争高起点、高标准,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对传统产业,应当通过自主创新,增强自我改造能力,力争产品有突破,工艺有改进,管理有提高。
(3)技能应用与产品实现。
技术是企业无形的资产,是企业赖以生产的基础。
技术要转化为产品,必须靠工作者的技能。
技能是对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它以知识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持,以熟练程度为表现,具体表现在工作者的操作能力上。
不同工作所需的技能不同。
开发和设计工作需要的是产品策划能力,对设计组合能力、计算能力、绘画能力要求较高,开发设计工作一般由专业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他们担负着将知识转化为产品技术的重任,是企业的宝贵资源。
要提高他们的技能,就要重视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待遇,提供培训,使他们能不断地充实新知识,紧跟本专业的技术前沿,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灵感,创造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
对于产品制造,主要由技术工人和施工人员完成,其技能主要体现在对设备的操作能力和施工工艺的遵守能力上,工人的技术熟练、工艺合理,就可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短缺,特别是熟练工人供不应求。
对于这部分人员,企业也应该把他们作为宝贵的资源,逐步提高其地位和待遇,使其发挥制造生力军的作用。
在市场营销方面,需要一批有创意,勇于开拓的人才,他们面对市场需求和顾客群,比较容易产生新鲜的想法并把这些想法付诸行动,而每一个想法都蕴涵着无限商机。
企业的价值要靠市场来实现,而市场是多变的,这就要求市场营销人员有敏锐的头脑,善于捕捉商机,视野开阔,信息畅通,一旦有机会立即采取行动占领市场。
对于管理人才,需要的是归纳能力、文字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管理无处不在,包含了企业的各个方面,它要求管理人员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视和测量,对发生的问题进行疏导和沟通,对出现的情况进行概括和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适当形成文件,或制定规章程序,或形成企业精神,然后把这些文件发布、宣贯和执行。
管理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要注意发掘、培养或引进那些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发挥他们的管理才能,使之成为企业生产的润滑剂。
2.物力资源的管理。
物力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企业产品(包括原材料和半成品)和制造产品的保障设施(包括厂房、设备、通讯、交通、办公场所等)。
物力资源的管理就是合理地配置和使用物力资源,把适宜的物质用在适宜的地方,避免物质的闲置和浪费,加快物质的流动速度或使用频率,使单位物质创造更多的生产价值。
现在许多企业特别重视物流管理,建立了零库存的概念,也就是完全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产品和配置生产要素,尽量避免物质积压,提高物质的利用率。
企业管理对物力资源的另一个显著作用是提高物力资源的质量,特别是产品的质量。
产品质量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没有好的质量是不能持久的,那些历久不衰的百年企业无不是靠质量取胜。
管理之所以能提高产品质量,是因为采用一定的管理模式,将目标与准则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使各项活动都符合预定的标准。
例如目前较为流行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着手,建立起文件、管理者、资源、产品生产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的准则和方法,以最终满足顾客要求。
“6个西格玛”管理模式,是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趋势制定措施,减小生产过程的波动,以达到一定的质量目标。
这些管理手段的应用,显著地提高了产品质量。
3.信息资源的管理。
企业信息表现为一切企业要素及其活动的反映。
知识、技术、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这些信息对企业来说是重要的,管理好这些信息,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对于企业的生产活动,一方面表现为物的流动,即物流;一方面表现为信息的流动,即信息流。
信息流是物流的数学反映,同时,信息流也反作用于物流,也即通过人对信息的分析计算,有计划地调整物流。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流对企业的贡献越来越大。
一方面,因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信息的传递和分析越来越快捷、方便,在物还没有流动之前,就可以用信息技术对物流进行模拟和分析,论证其可行性和合理性,从而有计划地实施物流。
另一方面,信息的流动可以促进企业员工之间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形成一个信息互通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能够促进知识总量的增加,促进技术和技能的提高,增强市场反应灵敏度,而且容易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创造先进的企业文化。
世界上有很多企业因为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提高生产率和降低费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从信息资源的构成看,知识、技术是和产品有关的信息,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如前所述。
从这些信息里可以抽象出共性的东西,这些共性的信息对企业具有普遍性,它由产品信息决定,但又高于产品信息,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就是这种共性信息。
因为从本质上看,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决定的,但对企业每一个人都适用。
所以有必要对他们进行重点讨论。
规章制度是企业的行为规范。
企业活动就是人的活动,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首先要管好人,约束人的行为,使其与企业的目标一致,管好人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管理人不能靠管理者的说教,必须以规章制度为依据,通过贯彻规章制度,使企业理念、行为规范、工作程序、奖惩制度等深入人心,达到约束行为的目的。
在管理制度的建设上,西方国家有较先进的经验,他们经过几百年市场经验的摸索,创造出许多先进的管理模式,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本国国情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企业的硬性规定,它是具体的,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的体现,是企业的灵魂,它自发、自觉地作用于每一个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