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2年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初试真题

合集下载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工大 2006年金属与热处理学(复试)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工大  2006年金属与热处理学(复试)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2006年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复试试题
(焊接方向)(参考书目:《焊接冶金学》和《电弧焊基础》)
1、焊接过程为什么要控制硫的含量?(15分)
2、氢的来源、溶解和扩散以及危害?(15分)
3、焊接过程中有益合金元素如何过渡到焊缝中去的?(15分)
4、HAZ如何分区以及其各组织性能如何?(15分)
5、结晶裂纹的形成过程?(15分)
6、焊接过程中为何实施保护?保护气体的组合方式及应用范
围?(20分)
7、铝合金氧化膜的清理方式有几种?若不清理其危害? (20分)
8、MIG,MAG,CO2电弧焊熔滴过渡特点及区别?(20分)
9、电弧力的分类及对焊接过程中的作用? (15分)。

2011哈工大材料加工考研试题(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

2011哈工大材料加工考研试题(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二〇一一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金属学与热处理报考专业:材料加工工程等考生注意: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

答在试题上无效。

(抄在准考生证上带出来的,若干题目没有来的及细抄)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写在题号后的括号内,例如,写作:一、18.(①③④)。

正确的答案没有选全或选错的,该题无分,每题2分,共40分)。

1.当冷却到A C3温度时,亚共析钢中的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这种转变可称为():①多晶型转变②重结晶③同素异晶转变④再结晶;2.一条曲折的位错线,。

():①具有唯一的位错类型②具有唯一的柏氏矢量③位错类型和柏氏矢量处处相同④位错类型和柏氏矢量处处不同;3.在883°C时,纯钛由体心立方晶格转变为密排六方晶格,若原子半径不变,则单位质量的钛发生上述转变时其体积():①将膨胀②将收缩③变化率约为-8.1% ④变化率约为8.8%;4.铜导线在室温反复弯折,会越变越硬,并很快发生断裂,而铅丝在室温经反复弯折却始终处于较软的状态,其原因是():①铜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②铜不发生加工硬化,也不发生再结晶③铅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④铅发生加工硬化,也发生再结晶5.六方晶系的[210]晶向指数,若改用四坐标轴的密勒指数标定,可表示为():①[1010]②[1010] ③[1100] ④[0011] 6.以[112]为晶带轴的共带面为():①(1 1 1)②(1 11)③(111)④(11 0)7.对于亚共析钢,淬火后为获得细小的马氏体和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适宜的淬火加热温度为()①A r1+30~50°C ②A C3+30~50°C③A r3+30~50°C④A ccm+30~50°C 8.影响淬火后马氏体组织的粗细的因素有():①奥氏体化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②母相奥氏体的晶粒度③合金元素④淬火冷却速度9.在平衡冷却转变条件下,碳钢的显微组织中含有50%珠光体和50%铁素体,则此合金中():①含碳量约为0.4%②含碳量约为0.8%③铁素体含量约为94%④渗碳体含量约为94%10.对于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其热处理工艺通常为():11.影响非均匀形核率的主要因素()12.下贝氏体是()13.二次结晶()14.实际金属一般表现出各向同性,这是因为实际金属为()15. 合金元素碳溶入铁素体,将引起铁素体()16. 复相合金中,一相为硬脆的金属化合物分布在金属基体上,对合金的强韧性最为有利的组织形态是()17. 在三元相图中()18. 具有粗糙界面的固溶体合金在正温度梯度下()19. 拉伸单晶体时,滑移面转向()时最易产生滑移。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试题(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试题(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试题(含答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答案直观方便)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1.纯铁在室温下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马氏体是碳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2.钢的基本组织(相)包括铁素体、渗碳体、奥氏体。

3.通常钢按化学成分碳素钢、合金钢。

4.铁碳合金中的共析线指PSK ,A3线指GS 。

5.一种物质均匀地分布(溶解)于另一种固体物质中所形成的溶合体叫做固溶体。

可分为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基本类型。

6.金属晶体中最常见的晶格类型有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

7.一般钢中硫(S)元素的有害作用是使钢产生热脆性,而磷(P)元素的有害作用为使钢产生冷脆性。

8.40Cr钢中碳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40% 。

9.金属的性能一般分为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10.表征钢试样淬硬层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就钢的淬透性。

11.湘钢常用的检验钢的宏观组织的检验方法有酸浸试验、硫印试验、塔形发纹试验三种。

12.典型的铸锭结晶的宏观组织由表面细晶区,次表面柱状晶区和中心等轴晶区三部分组成。

13.硫印试样受检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为0.8μ。

14.在物质内部,凡原子作有序、有规则排列的称为晶体,凡原子呈无序堆积状况的,称为非晶体。

二.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哪种组织不属于铁碳合金的基本组成相(C)A.铁素体B.奥氏体C.珠光体D.渗碳体2.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B)A.淬火加热温度B.碳含量C.淬火冷却速度3.下列几种钢中,(B)是合金结构钢A.Q235 A.FB.40CrC.T10D.W18Cr4V4.调质处理就是(A)的热处理工艺。

A.淬火+高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C.淬火+低温回火5.下列性能中属于金属使用性能的是(B)A.热处理性能B.物理性能C.锻造性能6.下列各纯铁的素异构体中,具有相同晶体结构的一组为(C)A.δ-Fe γ-FeB.γ-Fe α-FeC.δ-Fe α-Fe7.晶粒细化对强度和塑韧性的影响分别是(B)A.晶粒越细,强度越高,塑韧性越差B.晶粒越细,强度越高,塑韧性越好C.晶粒越细,强度越低,塑韧性越差D.晶粒越细,强度越低,塑韧性越好8.下列属于钢的常存元素的为(A)A.Si Mn P SB.Si Mn Cr NbC.Si Cr P SD.Si P C S9.钢的热处理过程中,临界温度的关系为(A)A.A c1﹥A1﹥A r1B.A r1﹥A1﹥A c1C.A c1﹥A r1﹥A1D.A r1﹥A c1﹥A110.影响钢的淬透性的主要因素(C)A.淬火加热温度B.淬火冷却速度C.钢的化学成分D.加热保温时间11.理化检测人员必须按照有关(D)进行检验A.手册B.经验C.教科书D.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2.下列缺陷均属于连铸方坯低倍缺陷的是(C)A.一般疏松边部裂纹中心裂纹B.中间裂纹轴心晶间裂纹角部裂纹C.边部裂纹中心裂纹中间裂纹D.皮下气泡白点缩孔13.酸蚀试样的受检面应距烧割面至少(D)A.5mm以上B.10mm以上C.20mm以上D.40mm以上14.热酸蚀试验采用的酸液一般是(D)A.1:2的工业浓盐酸水溶液B.2:1的工业浓盐酸水溶液C.3:1的工业浓盐酸水溶液D.1:1的工业浓盐酸水溶液15.45钢在室温的平衡组织为:(A)A.铁素体+珠光体B.铁素体+奥氏体C.珠光体D.珠光体+渗碳体16.下列哪两种低倍缺陷还需要观察试样的纵截面后才能确定(D)A.一般疏松中心疏松B.皮下气泡白点C.残余缩孔轴心晶间裂纹D.白点轴心晶间裂纹17.下列材料中(A)适宜做冲压件A.08FB.Q345BC.40CrD.37Mn518.实际金属晶体结构中的晶界属于晶体缺陷中的(B)A.点缺陷B.面缺陷C.线缺陷19.维氏硬度试验采用的压头(B)A.120o的金刚石圆锥体B.136o的金刚石正四棱锥体C.硬质合金球20.一般情况下,高温回火后获得的组织为(A)A.回火索氏体B.回火马氏体C.回火托氏体D.回火贝氏体三.判断(每题1分共20分)1.晶体中的原子是排列有序的(√)2.纯金属是导电的,而合金则不导电(ⅹ)3.任何情况下,Q345钢在室温下的组织都为铁素体+珠光体(ⅹ)4.去应力退火过程中不发生组织转变(√)5.钢的淬火温度都应加热到单相奥氏体(ⅹ)6.随过冷度增加,珠光体相变产物越来越细,强度越来越高(√)7.除了碳元素以外,还含有其他元素的钢称为合金钢(ⅹ)8.钢的含碳量越高,其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好(ⅹ)9.珠光体是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ⅹ)10.快速冷却时不可以用Fe-C相图判断组织转变(√)11.硫印试验所用的硫酸水溶液的浓度一般为3%左右(√)12.可采用完全退火来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渗碳体(ⅹ)13.淬火后的钢一般需要及时进行回火(√)14.优质碳素结构钢一般用于制作机械零件(√)15.GCr15钢中铬的质量分数w(Cr)为15% (ⅹ)16.所有的酸蚀试验,不管是热酸蚀试验,还是冷酸蚀试验或电解酸蚀,对试样检验面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均一样(ⅹ)17.硫印试验中,在试面清洗干净的前提下,同一个试面可重复做第二次、第三次硫印试验,但硫印时间要加倍(ⅹ)18.低倍检验中,中心疏松和一般疏松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19.酸蚀时,试样腐蚀不足时可以继续入槽腐蚀,但若腐蚀过重则需要重新加工0.5mm 以上(ⅹ)20.皮下气泡的特征一般是在试面的皮下呈分散或簇分布的细长裂缝和椭圆形气孔,并且裂缝一般垂直于钢坯表面(√)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 分)1.相合金中具有相同的结构,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并以界面形式与系统中其余部分分开的均匀部分2.共析转变含碳为0.77%的奥氏体,在727℃(或A1线),同时析出铁素体与渗碳体,这种转变为共析转变(含C在0.77%的钢,在A1线附近发生P ≒A的反应就共析转变)3.亚共析钢含碳0.0218%~0.77%之间的钢。

2006-2012年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初试真题

2006-2012年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初试真题

2006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学与热处理学科考研试题1.选择题(不定项选择)⑴当加热到A3 温度(即是GS 线对应的温度)时,碳钢中的铁素体将转变为奥氏体,这种转变可称为()①同素异晶转变;②重结晶;③伪共晶;④再结晶;⑤多晶型转变⑵若体心立方晶胞的晶格常数为a,则其八面体间隙()①是不对称的;②是对称的;③位于面心和棱边中点;④位于体心和棱边中点;⑤半径为(2-)/4a⑶在912℃α-Fe(其晶格常数为0.2898nm)转变为γ-Fe(其晶格常数为0.3633nm)时的体积()①膨胀;②收缩;③不变;④变化率为-0.89%;⑤变化率为1.20%⑷渗碳体是一种()①间隙相;②金属化合物;③正常化合物;④电子化合物;⑤间隙化合物⑸六方晶系的[100]晶向指数,若改用四坐标轴的密勒指数标定,可表示为()①[2110];②[1120];③[1210];④[2110];⑤[1010]⑹在晶面(110)和(111)所在的晶带,其晶带轴的指数为()①[110];②[110];③[011];④[011];⑤[101]2.判断题⑴()过冷度越大,晶体生长速度越快,晶粒长得越粗大⑵()晶界处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故其腐蚀速度一般都比晶内快⑶()微观内应力是由于塑性变形时,工件各部分之间的变形不均性所产生的⑷()回复可使冷变形金属的加工硬化效果及内应力消除。

⑸()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马氏体是含碳的过饱和固溶体,回火马氏体是机械混合物⑹()几乎所有的钢都会产生第一类回火脆性,若回火后采用快冷的方式可以避免此类脆性。

⑺()回火索氏体于索氏体相比有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⑻()在正温度梯度条件下,固溶体合金仍可能以树枝状方式长大。

3.简单题⑴金属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⑵马氏体具有高强度的原因⑶什么是高温回火脆性?如何抑制与消除?4.综合题⑴画出Fe-Fe3C 相图的示意图,分析含碳量WC=1.2%的碳钢合金平衡结晶过程,画出冷却曲线,表明每一阶段该合金的显微组织示意图,并分别计算室温下该合金的相组成物及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

2012哈工大材料加工试题(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

2012哈工大材料加工试题(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

2012哈工大材料加工初试试题(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试题是我抄在准考证上带出来的,版权归哈工大所有。

强烈笔试那些拿这些资料卖钱的人!)一、选择题(4×10)1.影响金属结晶过冷度的因素(1)金属本性,金属不同,其过冷度不同。

(2)金属纯度,纯度越高,过冷度越大(3)冷却速度,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4)铸造模具所用材料,金属模具大于砂模的过冷度2.图中斜线所示晶面的晶面指数(图不好画,答案选第4个)(1)(120)(2)(102)(3)(201)(4)(012)3.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与规律(1)纯度越高,再结晶温度越低(2)冷变形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3)加热速度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4)金属本性,熔点越低,再结晶温度越低4.塑性变形后的金属随加热问题上升,时间延长,可能发生的变化(1)显微组织依次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2)组织由缺陷较高的纤维组织向低缺陷的等轴晶转变(3)内应力松弛或消除,应力腐蚀倾向减小(4)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上升5.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1)尺寸差,原子尺寸差越小,溶解度越大(2)电负性差,电负性差越小,溶解度越大(3)电子浓度,电子浓度越小,溶解度越大(4)晶体结构,晶格类型相同溶解度越大6.六方晶系[010]晶向还用四坐标轴表示(1)[-1-120](2)[11-20](3)[-12-10](4)[-2110]7.晶面(011)和(111)所在晶带轴(1)[-110](2)[1-10](3)[01-1](4)[-101]8.调幅分解是固分解的一中特殊形式,其特征有(1)一种固溶体分解为成分不同而结构相同的两种固溶体(2)无形核、长大过程(3)保持共格关系的转变(4)一种同素异构转变9.具有粗糙晶面的固溶体合金在正的温度梯度下(1)以二维晶核方式长大(2)以螺型位错方式长大(3)以垂直方式长大(4)晶体形态可能呈树枝状10.若某金属元素其键能越高,则(1)熔点越高(2)强度、模量越大(3)其原子半径越小(4)其热膨胀系数越小二、判断题(5×4)1.钢经加热转变得到成分单一、均匀的γ,随后水冷或者油冷的热处理工艺成为淬火,而采用空冷的工艺成为正火。

哈工大材料热处理考研真题

哈工大材料热处理考研真题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试题 1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1、根据采用的渗碳剂的不同,将渗碳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2、普通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及蠕墨铸铁中石墨的形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实际金属晶体的缺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程中常用的特殊性能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属的断裂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6、按冶炼浇注时脱氧剂与脱氧程度分,碳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金属元素在钢中形成的碳化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8、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9、合金常见的相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具有稳定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10、感应表面淬火的技术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铜只有通过冷加工并经随后加热才能使晶粒细化,而铁则不需冷加工,只需加热到一定温度即使晶粒细化,其原因是()A 铁总是存在加工硬化,而铜没有B 铜有加工硬化现象,而铁没有C 铁在固态下有同素异构转变,而铜没有D 铁和铜的再结晶温度不同2、常用不锈钢有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A 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B 马氏体-奥氏体不锈钢C 莱氏体不锈钢D 贝氏体不锈钢3、以下哪种铸铁的断口呈灰黑色?()A 马口铁B 白口铸铁C 麻口铸铁D灰铸铁4、用于制造渗碳零件的钢称为()。

A 结构钢B 合金钢C 渗碳钢D 工具钢5、马氏体组织有两种形态()。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哈工大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原理试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哈工大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原理试题

2010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一选择题(一个或多个答案)1.决定金属材料性能的因素有()A晶体结构类型B晶体缺陷的种类与数量C组织状态D热加工工艺2.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有()2页A良好的延展性B良好的导热性C正的电阻温度系数D负的电阻温度系数3.晶格常熟为a的奥氏体八面体间隙()11页A是不对称的B间隙半径为0.146a C六个原子围成D位于面心和棱边中点4.铁由体心立方晶格变成密排六方晶格,其体积()A将膨胀B将收缩C不发生变化D不确定39页5.在AC1到AC3温度区间加热时,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的转变属于()A二次再结晶B重结晶C同素异构转变D多晶型转变107页6.钢中的铁素体为()A间隙相B间隙固溶体C间隙化合物D置换固溶体107页7.六方晶系[010]晶向指数,若改为四坐标轴的密勒指数标定,可表示为()15页A[2-1-10] B[11-20] C[-12-10] D[1-210]8.晶面(101)和(1-11)所在的晶带轴指数为()16页A[-110] B[0-11] C[10-1] D[1-10]9.大型铸件的细化可以采用()A减小过冷度B变质处理C降低冷却速度D固溶与失效10.位错环周围的位错线的特点是()31页A相同的位错类型B唯一的柏氏矢量C不同的位错类型D不同的柏氏矢量11.金属冷变形经过回复退火再结晶工艺之后的效果为()A保持了加工硬化状态B有效消除了第二类内应力C减轻了翘曲和变形D提高了塑性韧性和耐磨性12.含碳量在2.11%钢中渗碳体的类型为()120页A一次渗碳体B二次渗碳体C共晶渗碳体D共析渗碳体13.0.6%的铁碳合金平衡结晶到室温,则室温下该合金中()A相组成物为铁素体和渗碳体B组织组成物为铁素体和奥氏体C铁素体含量为…. D奥氏体含量为……14.固溶体在正温度梯度条件下结晶时()54页A垂直方式长大B螺型位错C二维晶核方式D可能呈平面状胞状树枝状15.碳溶于a-Fe中形成的过饱和间隙式固溶体称为()107页A铁素体B奥氏体C马氏体D贝氏体16.第一类回火脆性()219页A又称低温回火脆性B在几乎所有钢中可能出现C又称高温回火脆性D又称不可逆回火脆性17.过共析钢经过正火后()A调整硬度便于机械加工B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C消除魏氏组织和带状组织D消除网状碳化物18.三元合金变温截面图可以()A确定三元合金平衡相成分B定性分析三元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C应用杠杆定律和重心法则D确定平衡相的含量19铝锭300度进行塑性变形时,其组织性能变化()161页A逐渐形成纤维组织和形变织构B位错密度升高形成形变包C产生残余内应力和点阵畸变D气泡焊合缩松压实成分均匀化20单相铝合金提高强度和硬度的方法为()A固溶和时效B淬火和回火C冷变形和再结晶D退火和正火二判断题1.()冷变形态金属构件经再结晶退火工艺处理后,其晶粒外形与晶格类型均可能发生变化。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库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库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铁素体、奥氏体、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莱氏体2、共晶转变、共析转变、包晶转变、包析转变3、晶面族、晶向族4、有限固溶体、无限固溶体5、晶胞6、二次渗碳体7、回复、再结晶、二次再结晶8、晶体结构、空间点阵9、相、组织10、伪共晶、离异共晶11、临界变形度12、淬透性、淬硬性13、固溶体14、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15、成分过冷16、间隙固溶体17、临界晶核18、枝晶偏析19、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20、反应扩散21、临界分切应力22、调幅分解23、二次硬化24、上坡扩散25、负温度梯度26、正常价化合物27、加聚反应28、缩聚反应四、简答1、简述工程结构钢的强韧化方法。

(20分)2、简述Al-Cu二元合金的沉淀强化机制(20分)3、为什么奥氏体不锈钢(18-8型不锈钢)在450℃~850℃保温时会产生晶间腐蚀?如何防止或减轻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4、为什么大多数铸造合金的成分都选择在共晶合金附近?5、什么是交滑移?为什么只有螺位错可以发生交滑移而刃位错却不能?6、根据溶质原子在点阵中的位置,举例说明固溶体相可分为几类?固溶体在材料中有何意义?7、固溶体合金非平衡凝固时,有时会形成微观偏析,有时会形成宏观偏析,原因何在?8、应变硬化在生产中有何意义?作为一种强化方法,它有什么局限性?9、一种合金能够产生析出硬化的必要条件是什么?10、比较说明不平衡共晶和离异共晶的特点。

11、枝晶偏析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消除?12、请简述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3、请简述间隙固溶体、间隙相、间隙化合物的异同点?14、临界晶核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形成临界晶核的充分条件是什么?15、请简述二元合金结晶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6、为什么钢的渗碳温度一般要选择在γ-Fe相区中进行?若不在γ-Fe相区进行会有什么结果?17、一个楔形板坯经冷轧后得到相同厚度的板材,再结晶退火后发现板材两端的抗拉强度不同,请解释这个现象。

哈工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期末考试题库

哈工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期末考试题库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1. 名词解释:组织,结构,晶格,晶胞,致密度,配位数2. 什么是金属键? 试用金属键定性解释金属特性。

3. 作图表示立方晶系的(123)、(210)、(421)晶面及[021]、[112]、[346]晶向。

4. 画出金属的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晶胞模型。

5.何谓多晶型转变,以Fe为例说明之。

并计算Fe在加热到912℃发生多晶型转变时的体积变化率(假设原子半径不变)。

6.名词解释:合金,组元,相,固溶体,金属化合物7.简述金属化合物的性能、特点及分类。

8.晶体中点缺陷分为哪几种,画图说明之,它们对金属性能有什么影响?9.晶体的面缺陷有哪几类?晶界有何特性?第三章金属的结晶与显微组织10.何谓铁素体、奥氏体和渗碳体?它们的晶体结构如何?性能如何?11.以Fe-C 合金为例进行说明什么是组织和相。

相图,标注出图上的点、线和相区,说明有几个恒温反应,写12.画出Fe-FeC3出反应式;在W<2.11的相图部分填写组织组成物。

c13.分析W C=1.2%的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画出个阶段平衡组织示意图,并利用杠杆定律计算共析反应刚刚结束时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

第四章金属材料的强化理论14.叙述金属材料的强化途径。

15.什么叫滑移?滑移的本质是什么?16.什么叫回复和再结晶?它们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17.弹簧冷卷后为何要进行低温回复?冷拔钢丝在冷拔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中间退火?第五章钢的热处理原理与马氏体相变强化18.什么是热处理?画出热处理工艺示意图。

19.简述奥氏体化过程。

20.解释三种晶粒度: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

21.分别画出共析钢的TTT曲线和CCT曲线,并分析点、线、区的意义。

22.名词解释:过冷奥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贝氏体。

23.说明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转变特点,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及性能特点。

24.名词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25.说明退火工艺的种类。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考研初试真题及复习大纲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考研初试真题及复习大纲

199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学与热处理学科入学考试题1:在立方晶系中,画出通过(0,0,0),(0,1,0),(1/2,1,1)三点的[120]晶向。

(15分)2:试阐述纯金属和固溶体合金结晶条件及长大方式的异同点。

(15分)3:根据Fe-Fe3C相图,指出铁碳合金中的渗碳体由哪五种?说明它们的形成条件(成分,温度)与形态特点,并计算它们在铁碳合金中的最大含量(%)(20分)4:根据组元间互不溶解的三元共晶相图的投影图,说明O成分的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并计算出室温下该合金的相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

(10分)[由于自己不会画图,所以没有图提供给大家]5:试阐述强化金属的各种基本方法及机制。

(15分)6:试述共析钢淬火后在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过程,写出三种典型的回火组织。

(15分)7:含碳量为1.2%的碳钢其原始组织为片状珠光体加网状渗碳体,为了获得回火马氏体加粒状渗碳体组织,应采用哪些热处理工艺?写出工艺名称和工艺参数(加热问题,冷却方式)。

注:该合金的Ac1=730℃,Accm=820℃。

200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学与热处理学科入学考试题1:已经纯钢的[110](111)滑移系的临界分切应力ζc为1MPa,回答下列问题:①要是(111)面上的错位沿[101]方向发生滑移,至少需要在[001]方向上施加多大的应力?②说明此时(111)面上的位错能否沿[110]方向滑移。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什么是伪共晶,离异共晶?说明它们的形成条件,组织形态以及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图2试为组元在固态下完全不溶的三元共晶合金相图的投影图,作Ab的变温截面图,并分析O点成分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写出室温下的组织。

5:试阐述晶粒度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用位错观点解释晶粒度对屈服强度的影响规律,简述所学过的细化晶粒的工艺方法。

6:什么是魏氏组织?简述魏氏组织的形成条件,对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消除方法。

7:用T10A(含碳量1.0%,Ac1=730℃, Accm=800℃)钢制造冷冲头模的冲头,试制订最终热处理工艺(包括名称和具体参数),并说明热处理各阶段获得何种组织以及热处理后的工件的力学性能特点。

《金属学及热处理》复习习题及答案.

《金属学及热处理》复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晶体: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2.非晶体:指原子呈不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3.空间点阵:描述晶体中原子(离子、分子或原子集团)规律排列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

4.晶格: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5.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

6.晶界: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

7.单晶体: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8.多晶体:由许多取向不同,形状和大小甚至成分不同的单晶体(晶粒)通过晶界结合在一起的聚合体。

9.晶粒:组成多晶体的各个小单晶体的外形一般为不规则的颗粒状,故通常称之为晶粒。

10.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11.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12.相:金属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格形式并以界面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3.组织:用肉眼观察到或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相的形态及分布的图象统称为组织。

14.固熔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成分和性能均匀的、结构上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

二、填空题1.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的排列是否规则。

2.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3.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

5.置换固溶体按照溶解度不同,又分为无限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

6.合金相的种类繁多,根据相的晶体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

7.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征是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塑性,不透明,有光泽,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8.晶体与非晶体最根本的区别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而非晶体则不是。

9.金属晶体中最主要的面缺陷是晶界和亚晶界。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复习自测题绪论及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自测题(一)区别概念1.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2.晶体和非晶体;3 刚度与强度(二)填空1.与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性是2.体心立方晶胞原子数是,原子半径是,常见的体心立方结构的金属有。

3.设计刚度好的零件,应根据指标来选择材料。

是材料从状态转变为状态时的温度。

4 TK5 屈强比是与之比。

6.材料主要的工艺性能有、、和。

7 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的、、和四大要素以及这四大要素相互关系与规律的一门科学;材料性能取决于其内部的,后者又取决于材料的和。

8 本课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和。

(三)判断题1.晶体中原子偏离平衡位置,就会使晶体的能量升高,因此能增加晶体的强度。

( )2.因为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的配位数和致密度都相同,因此分别具有这两种晶体结构的金属其性能基本上是一样的。

( )3.因为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中的各个晶粒类似于单晶体,由此推断多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也是不相同的。

( )4.金属的理想晶体的强度比实际晶体的强度高得多。

5.材料的强度高,其硬度就高,所以其刚度也大。

(四)改错题1.通常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3.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为0.68。

4.常温下,金属材料的晶粒越细小时,其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低。

5.体心立方晶格的最密排面是{100}晶面。

(五) 问答题1.从原子结合的观点来看,金属、陶瓷和高分子材料有何主要区别?在性能上有何表现?2.试用金属键结合的方式,解释金属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和金属光泽等基本特性。

(六) 计算作图题1.在一个晶胞中,分别画出室温纯铁(011)、(111)晶面及[111)、[011)晶向。

2.已知一直径为11.28mm,标距为50mm的拉伸试样,加载为50000N时,试样的伸长为0.04mm。

撤去载荷,变形恢复,求该试样的弹性模量。

3.已知a-Fe的晶格常数a=0.28664nm,γ-Fe的晶格常数a=0.364nm。

金属学与热处理考试题

金属学与热处理考试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2012/2013 学年秋季学期金属学及热处理 A 试题卷(A)参考答案考试形式(开、闭卷):闭卷答题时间: 120 (分钟)本卷面成绩占课程成绩 80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卷面总分平时成绩课程总成绩分数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40分)1. 固溶体:一种或多种溶质原子溶入主组元(溶剂组元)的晶格中且仍保持溶剂组元晶格类型的一类固态物质。

2. 晶胞:晶格最小的空间单位。

一般为晶格中对称性最高、体积最小的某种平行六面体。

3. 结构起伏:熔体中原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力导致的原子团分布不均匀现象。

4. 枝晶偏析:合金以树枝状凝固时,枝晶干中心部位与枝晶间的溶质浓度明显不同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5. 珠光体: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6. 滑移:晶体相邻部分在切应力作用下沿一定晶体学平面和方向的相对移动。

是金属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

7. 细晶强化:通过细化晶粒而使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工业上将通过细化晶粒以提高材料强度。

8. 回复:经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加热时,在光学显微组织发生改变之前所发生的某些亚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过程。

得分9. 惯析面:固态相变时新相往往沿母相的一定晶面优先形成,该晶面被称为惯析面。

10. 球化退火: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并停留一段时间,使组织转变完成,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

11. 时效强化:合金元素经固溶处理后,获得过饱和固溶体。

在随后的室温放置或低温加热保温时,第二相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引起强度,硬度以及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显著变化,这一过程被称为时效强化。

12. 离异共晶:有共晶反应的合金中,如果成分离共晶点较远,由于初晶相数量较多,共晶相数量很少,共晶中与初晶相同的那一相会依附初晶长大,另外一个相单独分布于晶界处,使得共晶组织的特征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称为离异共晶。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初试经典试题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初试经典试题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初试经典试题第三章什么是成分过冷?画图说明成分过冷是如何形成的?(以固相中无集中,液相中只有集中而无对流搅拌的状况为例说明)并说明成分过冷对晶体长大方式及铸锭组织的影响。

成分过冷:实质是液相成分变化引起过冷状况发生变化。

异分结晶必定导致溶质在液、固相中的浓度变化,而固溶体的平衡结晶温度则随合金成分的不同而变化,进而引起过冷状况变化。

自己把图画上(共五个)假设液态金属中仅集中,即集中不能充分进行。

由图(a)结晶的固相成分总是低于平衡成分Co,故将溶质排到界面前沿,由于不能充分集中,便在界面处产生溶质浓度梯度薄层。

结合图(C)(d),固溶体平衡结晶温度随溶质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将实际温度分布(b)与平衡结晶温度分布(e)叠加,便在固液界面前肯定范围的液相中消失了过冷区域。

平衡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为过冷度,这个过冷度是由于液相中成分变化引起的,故称为成分过冷。

成分过冷对晶体长大方式的影响:随着成分过冷的增大,固溶体晶体由平面状向胞状、树枝状的形态进展成分过冷对铸锭组织的影响:固溶体合金的铸锭组织也是由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中心等轴晶区组成。

当溶质含量固定时,随着G的增加成分过冷区下降,铸锭组织由等轴晶向柱状晶进展;当G 固定时,随着浓度的增加,成分过冷区增大,铸锭组织由柱状晶向等轴晶过度,有利于等轴晶形成。

(注: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越小,成长速度R和溶质的浓度CO越大,则有利于形成成分过冷Q第四章试述铁碳合金平衡组织中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形态、特征和数量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从奥氏体中析出的铁素体一般呈块状,而经共析反应生成的珠光体中的铁素体,由于同渗碳体要相互制约,呈交替层片状。

而渗碳体由于生成的条件不同,使其形态变得非常简单。

当W(C)=O.0218%时,三次渗碳体从铁素体中析出,沿晶界呈小片状分布。

共析渗碳体是经共析反应生成的,与铁素体呈交替层片状,而从奥氏体中析出的二次渗碳体,则以网络状分布于奥氏体的晶界.共晶渗碳体是与奥氏体相关形成的,在莱氏体中为连续的基体,比较粗大,有时呈鱼骨状。

2012年哈工大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工程专业825金属学与热处理考研真题(回忆版2)

2012年哈工大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工程专业825金属学与热处理考研真题(回忆版2)
2012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考研试题(回忆版)
一、选择题,每题有不少于 1 个正确答案 1.影响金属结晶过冷度的因素 1)金属的本性 2)金属纯度 3)冷却速度 4)金属模具的过冷度大于砂模 3.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与规律
1)纯度越高,温度越低 2)冷变形量越大,温度越低 3)加热速度越快,温度越低 4)金属熔点越低,再结晶温度越低 4.塑性变形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属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发生如下变化
二、判断题 1.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既可能发生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也可能发生 贝氏体转变 2.宏观内应力是由于塑性变形时工件各部分之间的变形不均匀产生的
三、简答题 1.体心立方晶格常数为 a0,计算其滑移系中滑移面原子密度和滑移方向线密度 2.比较高碳马氏体与下贝氏体不同点 3.何为临界变形度,临界变形度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1)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 2)由高缺陷的纤维组织变为低缺陷的等轴晶粒 3)内应力消除,应力腐蚀倾向减小 4)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升高 8.调幅分解 1)是一种固溶体分解为成分不同而结构相同的两个固溶体 2)无形核和长大过程 3)保持共格关系 4)同素异构转变 9.粗糙界面固溶体合金在正温度梯度下长大 1)二维晶核长大 2)螺型位错方式长大 3)垂直方式长大 4)可能呈现树枝状长大 10.键能越高,则 1)熔点越高 2)强度、模量越高 3)原子半径越小 4)热膨胀系数越小

金属材料热处理试题与答案

金属材料热处理试题与答案

天润化机一、名词解释。

(每题2分,共20分)1、固溶体:2、铁素体:3、奥氏体4、金属的同素异转变:5、调质热处理:6、金属化合物:7、热处理:8、合金钢:9、马氏体10、渗碳体:二、填空。

(每空0.5分,共24分)1、金属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转变为的现象称为固态异构转变。

2、合金是一种与或通过熔炼或其他方法结合而成的具有的物质。

3、根据合金中各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合金的组织可分为、、三种类型。

4、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五种,它们是、、、、。

5、碳素钢是含碳量小于,而且不含有合金元素的铁碳合金。

6、45钢按用途分类属于钢;按质量分类属于钢;按含碳量分类属于钢。

7、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按冶炼浇注时脱氧剂与脱氧程度分,碳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热处理工艺都是由、和三个阶段所组成的。

10、优质钢含硫为%,含磷为%11奥氏体组织是在发生同素异构转变时产生的。

12、型钢有、、、、、。

13、根据铝合金成分和工艺特点,可将铝合金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14.常用的表面热处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

15、锡黄铜常用牌号是、锡青铜典型牌号是16、铅具有的特点,在工业上用作x 射线和y射线的防护材料17奥氏体不锈钢防晶间腐蚀的方法有、、、、、三、选择填空。

(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每题2分,共22分)1、零件渗碳后,一般需经过()才能达到表面硬度高而且耐磨目的。

A 淬火+低温回火B 正火C 调质D 淬火+高温回火2、从灰铸铁的牌号可以看出它的()指标。

A 硬度B 韧性C 塑性D 强度3、晶胞是一个立方体,原子位于立方体的中心是。

⑴面心立方晶格⑵密排六方晶格⑶体心立方晶格4、45钢的平均含碳量为。

⑴0.45% ⑵4.5% ⑶45%5、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在空气中冷却的工艺方法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学与热处理学科考研试题1.选择题(不定项选择)⑴当加热到A3 温度(即是GS 线对应的温度)时,碳钢中的铁素体将转变为奥氏体,这种转变可称为()①同素异晶转变;②重结晶;③伪共晶;④再结晶;⑤多晶型转变⑵若体心立方晶胞的晶格常数为a,则其八面体间隙()①是不对称的;②是对称的;③位于面心和棱边中点;④位于体心和棱边中点;⑤半径为(2-)/4a⑶在912℃α-Fe(其晶格常数为0.2898nm)转变为γ-Fe(其晶格常数为0.3633nm)时的体积()①膨胀;②收缩;③不变;④变化率为-0.89%;⑤变化率为1.20%⑷渗碳体是一种()①间隙相;②金属化合物;③正常化合物;④电子化合物;⑤间隙化合物⑸六方晶系的[100]晶向指数,若改用四坐标轴的密勒指数标定,可表示为()①[2110];②[1120];③[1210];④[2110];⑤[1010]⑹在晶面(110)和(111)所在的晶带,其晶带轴的指数为()①[110];②[110];③[011];④[011];⑤[101]2.判断题⑴()过冷度越大,晶体生长速度越快,晶粒长得越粗大⑵()晶界处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故其腐蚀速度一般都比晶内快⑶()微观内应力是由于塑性变形时,工件各部分之间的变形不均性所产生的⑷()回复可使冷变形金属的加工硬化效果及内应力消除。

⑸()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马氏体是含碳的过饱和固溶体,回火马氏体是机械混合物⑹()几乎所有的钢都会产生第一类回火脆性,若回火后采用快冷的方式可以避免此类脆性。

⑺()回火索氏体于索氏体相比有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⑻()在正温度梯度条件下,固溶体合金仍可能以树枝状方式长大。

3.简单题⑴金属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⑵马氏体具有高强度的原因⑶什么是高温回火脆性?如何抑制与消除?4.综合题⑴画出Fe-Fe3C 相图的示意图,分析含碳量WC=1.2%的碳钢合金平衡结晶过程,画出冷却曲线,表明每一阶段该合金的显微组织示意图,并分别计算室温下该合金的相组成物及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

⑵甲乙两厂都生产同一种轴类零件,均选用45 钢(含有0.45%C),硬度要求220-240HB,甲厂采用正火,乙厂采用调质处理,均能达到硬度要求,试分析甲乙两厂产品的组织和性能差别。

2007年哈工大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金属学与热处理考研真题一.选择题: (每题1分)1.当加热到A 3温度(即为GS 线对应的温度),亚共析钢中的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这种转变可称为( )。

A .同素异晶转变 B. 重结晶 D. 再结晶 E. 结晶2.若面心立方晶体的晶格常数为a ,则其八面体间隙( )。

A. 是不对称的B. 是对称的C. 位于面心和棱边中点D. 位于体心和棱边中点3.在912℃a Fe -(其晶格常数为0.02464nm )转变为y Fe -(其晶格常数为0.0486nm )时的休积( )。

A.膨胀;B 收缩;C 不变;D 不能确定4.渗碳体是一种( )A.间隙相;B.金属化合物;C.间隙化合物D.固溶体5.六方晶系的[100]晶向指数,若改用四坐标轴的密勒指数标定,可表示为( )。

A 2110⎡⎤⎢⎥;B 1120⎡⎤⎢⎥;C 1210⎡⎤⎢⎥;D =1负210; 6.晶面(110)和(1负11)所在的晶带,其晶带轴的指数为( )A 负112B 1负12C 02负1 D0负127.对于平衡状态下的亚共析钢,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其( )A .硬度,强度均升高B 。

硬度下降,塑性升高C .塑性,韧性均下降D 。

强度塑性均不变8. 固溶体合金与共晶合金相比,固溶体合金通常具有如下特性( )A .铸造性好B 。

锻造性好C 。

焊接性好D 。

机械加工性好9.含碳量1%的碳钢平衡结晶到室温,则在室温下该合金中( ) A 相组成物为铁素体和渗碳体 B 。

组织组成物是铁素体和二次渗碳体C 珠光体含量为96%D 铁素体总含量为85%10为获得细小的晶粒的铝合金,可采用如下工艺( )A 固溶处理B 变质处理C 调质处理D 冷变形和中间退火11. 经冷变形的金属随后加热到一定温度将会发生回复再结晶,这是一个()A 低位错密度的晶粒取代高位错密度的晶粒的过程B 也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C 是一个典型的固态相变的过程D也是重结晶过程12 . 下贝氏体是()A含碳量饱和的单相铁素体 B呈现竹叶状C呈现羽毛状 D 含碳过饱和的片状铁素体和碳化物组成的复相组织13 铸铁和碳钢的主要区别在于组织中是否有()A渗碳体 B 珠光体 C 铁素体 D 莱氏体14调幅分解是固溶体分解的一种特殊形式()A一种多晶形转变 B形核和长大的过程C无形核的直接长大过程 D一种固溶体分解位成分不同而结构相同的两种固溶体15 碳渗入γ- Fe中形成间隙固溶体,成为()A铁素体 B 奥氏体 C 马氏体 D 索氏体16 通常情况下,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钢的()A强度下降 B 硬度下降 C 塑性提高 D 韧性基本不变17 影响固溶度的主要因素有()A溶质和溶剂原子的原子半径差 B 溶质和溶剂原子的电复性差C 溶质元素的原子价 D电子浓度18 具有光滑界面的物质在负的温度梯度下长大时()A以二维晶核方式长大 B 以螺旋方式长大C 以垂直方式长大D 呈现树枝状结晶19 利用三元相图的变温界面图可以()A 确定三元合金平衡相的成分B 定性分析三元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 C确定平衡相的含量 D应用杠杆定律和重心法则20 马氏体具有高强度的原因()A固溶强化 B相变强化C 时效强化 D 细晶强化二.判断题:1.过冷度越大,形核率与线长大速率的比值越大,则获得的晶粒越细小。

()(2分)2.金属以及合金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结晶,是一个典型的相变过程。

()(2分)3.金属铸件可以通过再结晶退火来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

()(2分)4.回复退火可以有效的消除冷变形金属的内应力。

()(2分)5.几乎所有的钢都会产生第一类回火脆性,若回火后采用快冷的方式可以避免此类脆性。

()(2分)三.简答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元,相,组织?(10分)2.纯金属与固溶体合金平衡结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10分)3.临界变形度对金属再结晶后的组织和性能有什么影响?(10分)综合题:1.画出Fe-C相图,标明多相区的相,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共析渗碳体形成条件,组织结构,晶体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合金中的二次渗碳体的最大含量多少?(15分)2.铝的密度是2.96g/cm3,假设其中只有肖脱基空位,求空位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铝的原子量是26.96,铝的点阵常数0.4049) (5分)3.分析O点的结晶过程?求O点在室温下组织的组成物与百分比?(10分)4.正火与淬火加热的温度范围?用T12号钢(含碳量1.2%)制作锯条,写出热处理的工艺名称,冷却方法,加热温度,写出最终获得的组织及其性能特点?(10分)08年哈工大研究生入学考试金属学与热处理真题一。

选择题(不定项选择)1:晶格常数为a的体心立方晶核,其八面体间隙()①是不对称的;②间隙半径≈0.067a;③晶胞的面心和棱边中点;④由6个原子所围成2:钴冷却到1120℃时由面心立方晶格(fcc)转变成理想的密排六方晶格(hcp),则单位质量的钴发生上述转变时其体积()①将膨胀;②将收缩;③不发生变化;④不能确定3:在AC1到AC3温度区间加热时,低碳钢中的铁素体将逐渐转变为奥氏体,这种转变可称为()①二次再结晶;②重结晶;③同素异构转变;④多晶型转变4:碳钢中的奥氏体相属于()①间隙相;②间隙固溶体;③间隙化合物;④置换固溶体5:六方晶系的[010]晶向指数,若改用四坐位标轴的密勒指数标定,可表示为()①[2110] ;②[1120];③[1210];④[1210]6:晶面(101)和(111)所在的晶带轴的指数为()①[110] ;②[011];③[101];④[110]7: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铁碳合金室温下的平衡组织变化顺序为()①珠光体→铁素体→莱氏体;②铁素体→珠光体→莱氏体;②莱氏体→珠光体→铁素体;④铁素体→莱氏体→珠光体8:渗碳体是钢中常见的金属化合物,在含碳量为0.45%的优质钢中平衡组织中,渗碳体可能的存在形式有()①一次渗碳体;②二次渗碳体;③三次渗碳体;④共析渗碳体9:含碳量2.11%铁碳合金平衡结晶到室温,则室温下的合金中()①相组成物为铁素体和渗碳体;②组织组成物为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③二次渗碳体含量约为29.3%;④珠光体总含量为68.7%10:根据结晶时形核和长大规律,为了细化铸锭中或焊缝区的晶粒,可采用如下方法:()①提高过冷度,以提高形核率和长大速率的比值;②变质处理;③调质处理;④对即将凝固的金属进行搅拌和振动11:对于平衡分配系数k<1的固溶体合金而言,有利于出现成分过冷的因素有()①液相中的温度梯度C越小;②结晶速度R越大;1越大;④液相线的斜率m越小③溶质浓度C12:在较高温度回火加热保温时,析出弥散特殊碳化物,同时残留奥氏体发生部分分解,而在随后的回火冷却时转变为马氏体,导致钢的硬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①二次硬化;②二次淬火;③回火稳定性;④回火脆性13:溶质固溶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减少的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其力学性能将发生的变化是()①强度和硬度显著下降,塑性提高;②硬度和强度明显提高,但塑性下降;③强度,硬度和塑性都明显提高;④强度,硬度和塑性都明显下降14:有利于钢中形成魏氏组织的条件是()①含碳量小于0.6%的亚共析钢;②奥氏体晶粒粗大;③钢由高温以较快速度冷却;④含碳量大于1.2%的过共析钢15:碳溶入α-Fe中形成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称为()①铁素体;②奥氏体;③马氏体;④贝氏体16:第一类回火脆性()①又称为低温回火脆性;②在几乎所有的钢中都会出现这类脆性;③也称为高温回火脆性;④又称为不可逆回火脆性17: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①稳定组织;②减少或消除淬火应力;③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④获得温度和塑性,韧性的适当配合18:具有粗糙界面的合金在正温度梯度条件下结晶时()①以二维晶核方式长大;②以螺型位错方式长大;②以垂直方式长大;④可能呈现平面状或树枝状多种晶体形态19:利用三元相图的等温截面图,可以()①固定三元合金平衡相的成分;②定性分析三元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②利用杠杆定律和重心法则;④确定平衡相得含量20:纯铝在室温下进行塑性变形时,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有()①逐渐形成纤维组织和形变织构;②位错密度升高形成形变胞;③减少残余内应力和点阵畸变;④呈现形变强化和各向异性二.判断题1.钢经加热转变得到成分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随后采用水冷或油冷的处理工艺称为淬火,而采用空气中冷却的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