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简史。施林伟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简史第一章

中国美术简史第一章

二、玉雕
玉雕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对自然硬质材料工 艺加工的自觉。原始于雕造型匀称,种类繁 多,制造精细巧密,并结合了使实用和审美 的双向价值。代表作品有:山东日照龙山文 化墓葬遗址出土的碧玉斧、玉刀和玉铲;内 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一件玉龙;辽宁阜新红 山文化墓葬出土的玉龟、玉鸟等。
小结
中国史前艺术的特色集中体现于七千年至 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玉器上。从这 些出土文物来看,尽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写 实能力,但是,单纯的视觉审美享受并不自 觉。史前美术与同样产生于原始思维平台之 上的原始宗教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依赖关系。
马家窑文化彩陶器上则发现用黑色颜料画的符号, 仅柳湾墓地就有一百三十余种。
在山东莒县的陵阳河、诸城前寨等大汶口文化遗
址中发现的陶器刻划符号,则具有浓重的图画色彩,
如陵阳河出土的刻符陶尊上的符号,好象太阳在云 气之上,云气下面有五峰耸立——这已经是一种通 过形象组合表示较抽象含义的表意符号。
1974年在江苏吴县澄湖遗址出土的一个陶罐上也 有数个刻划符号其中一个八角形符号似受大汶口文 化影响。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文化遗址,距今 1.8万年等等,均发现有石器工具、骨角器、 装饰品和动物化石。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大约起始于公元前8000年, 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已发现的新 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000多处,它们的文化 面貌多样,内涵丰富,各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4个区域:
黑陶以造型见长,精细俊巧,样式繁多,独具风格。其工艺 技术有黑、光、薄、棱、鼻五个特征:色调乌黑;器物表面 光亮如有釉;胎质细腻致密而坚硬,有的厚度仅是0.1~0.2 厘米,被称为“蛋壳陶”;黑陶的转折关系棱角清楚分明, 有的黑陶上刻有凹凸的弦纹;有的器物有盖、把手或穿绳的 钮鼻。

中国美术简史央美版

中国美术简史央美版

中国美术简史央美版摘要:一、中国美术简史央美版概述二、中国美术的起源和发展1.新石器时代2.商周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4.秦汉时期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6.隋唐时期7.五代十国时期8.宋朝9.元朝10.明朝11.清朝12.近现代三、中国美术的主要成就和特点1.绘画艺术2.雕塑艺术3.建筑艺术4.工艺美术5.书法艺术四、中国美术与世界艺术的交流与影响正文:中国美术简史央美版是对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全面梳理和总结。

中国美术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的美术就已经初具规模,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在商周时期,美术作品主要以青铜器为主,展现了当时精湛的铸造技艺。

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和雕塑艺术逐渐兴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

秦汉时期,美术作品更加注重形式美和实用性,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出现了许多传世之作。

隋唐时期,中国美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和书法等艺术门类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代十国时期,美术作品更加注重个性表现和情感传达。

宋朝时期,文人画成为主流,强调意境和情感。

元朝,民族融合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品。

明朝时期,美术作品更加注重现实主义和个性化表现。

清朝,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美术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艺术形式。

近现代,中国美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走向世界。

中国美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成就和特点。

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色彩和构图的美感,强调写意传神。

雕塑艺术以人物为主,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建筑艺术注重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

工艺美术以精湛的技艺和繁复的图案著称。

书法艺术则以汉字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美术与世界艺术的交流和影响是相互的。

从古代丝绸之路开始,中国美术就不断向外传播,影响了世界艺术的进程。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以下内容根据《中国美术简史》整理,个人主观摘取,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部分1.唐三彩:是在白色的粘土胎的外表,按设计需要,施以含铜铁锰等油料着色剂,加入铅作助溶剂,经低温烧制后,釉色成光鲜富丽的绿蓝赭三色。

种类有俑和生活器具、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三彩中的精品。

绚丽夺目、鲜艳多彩。

三才的塑造以丰富多彩的变化,生动感人的形象,成为唐代雕塑和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类别。

2.画品:南齐的谢赫著作《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其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同时也对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品第高下,提出的绘画功能继承了曹植的理论思想,明确的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主张。

3.吴门画派:明代中期活动于苏州,继承和发展了元代人文化的传统,重视诗书画三者的融汇,崇尚高洁而优雅的艺术风格,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理想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操,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

4.青山绿水:以石青和石绿色为主要色相描绘的青山绿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其表现手法是先施以笔墨勾画出景物的轮廓,然后在添染浓重之青绿色,其显著特征是色彩覆盖性强,色相鲜丽光彩,具有粉饰意味。

5.院体画:又称院体院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丹青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同时也专指南宋画院的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家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的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6.彩陶:新石器时代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胚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出现赭红,黑,白诸种色彩的艳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同一。

达到粉饰美化的效果,这样的陶器称为彩陶。

中国美术简史第一章

中国美术简史第一章

中国美术简史第一章第一章史前、先秦及秦汉美术自学要点: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史前宗教与艺术;青铜器艺术;战国帛画;甲骨文和金文;秦汉时期宫室壁画;汉画像砖和画像石;秦兵马俑;汉代陶俑;霍去病墓石刻;秦汉瓦当。

自学进度:6课时重难点提示: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青铜器艺术;战国帛画;汉画像砖和画像石;秦兵马俑;霍去病墓石刻。

第一节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陶器古代先民在对土壤的开垦和接触中逐渐掌握黏土的可塑性能,黏土经高温后改变原材料的化学性质,变成陶器。

我国目前发现的可复原器形的最早陶器是湖南玉蟾岩出土的釜型陶器残片,距今约10000年。

1、陶器以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饮食器:盆、钵、碗、杯、豆、勺共同特点是敞口炊煮器:鼎、ge鬲、簋、甑、jia斝、釜、灶一般都有三足,便于架在火上烧煮,移动方便。

储藏器:壶、罐、瓶、瓮多呈球形或半球形,以取得最大限度的容量。

2、如果按陶质分:红陶、白陶、黑陶、灰陶3、按器表装饰分: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器陶器的制作和装饰是同时进行的。

最初的陶器因为受编织物的影响,留下布纹、绳纹等或者制作过程中用泥条装饰,称为坯体装饰。

后来又出现了弦纹,即在轮制成形时用工具接触,在器表留下粗细不同的平行线纹。

龙山文化还出现了镂空黑陶。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的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色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和器物的高度统一。

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黑陶是在烧制结束后,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

彩陶和黑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和造型上都为青铜器的出现作了准备,也为以后的陶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彩陶绘画艺术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主要是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

此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

中国美术简史考试大纲

中国美术简史考试大纲

《中国美术简史》考试大纲考试用书(教材):《中国美术史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说明:在考试过程中,对目前学术界存在学术争论或有不同表述方式的问题,将一律以本考试指定教材的论述为准,同时也不超出其论述范围。

题中如涉及时间要素,均只要求回答到年份。

一、考试性质与目的中国美术史是本校硕士招生美术学各专业学生必考的理论基础之一。

本考试指定教材主要论述了中国美术的起源与发展演变过程,以及中国历朝各代的美术现象。

共分6部分6编:①史前及先秦美术;②秦汉美术;③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④五代宋元美术;⑤明清美术;⑥近代美术。

考试目的:在于综合考察学生对中国美术的产生与发展的认识程度;对各时期的美术观念和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的了解程度;能否从美术发展与文化观念演变的角度,认识中国美术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

二、考核目标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考试目的和要求本编要求考生从人类起源的角度,了解中国美术的起源,认识中国石器时代原始美术的特征;从中国文明历史开端的角度,了解夏商周青铜艺术造型和纹饰特征,及其所呈现的社会意义,以及其它门类美术的状况。

一、史前美术部分(一)考核知识点1、旧石器时代的美术2、新石器时代的雕塑3、新石器时代的绘画4、新石器时代的工艺与建筑(二)考核要求1、旧石器时代的美术识记:美术的早期形态。

领会:美术的起源。

2、新石器时代的雕塑识记:陶塑、泥塑、石雕、玉雕的特征及代表作品。

领会:陶塑、泥塑、石雕、玉雕的产生与发展。

3、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识记:各文化时期彩陶造型、纹饰的特征及代表作品;壁画、地画与岩画的特征及代表作品。

领会:彩陶、壁画、地画、岩画的产生与发展。

4、新石器时代的工艺与建筑识记:工艺与建筑的特征领会:工艺与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二、先秦美术部分(一)考核知识点1、青铜器2、雕塑3、绘画4、工艺与建筑(二)考核要求1、青铜器识记:夏商周、春秋战国青铜器的特征及代表作品。

中国美术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简史复习资料
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
第一章.史前美术
注:瓷器与陶器的不同之处有三:一是原料不同,陶器用普通黏土,金属杂质含量多,而瓷器用高岭土,质地纯净的多;二是烧成温度不同,陶器一般在600~900摄氏度,而瓷器达1200摄氏度以上,这就造成瓷器的胎体烧结致密,吸水性大大低于陶器;第三,陶器是素胎烧成,而瓷器表面挂有人工培植的玻璃质釉,与胎体一起烧成。

第二编秦汉美术
第一章绘画艺术
第二章画像石与画像砖(兼具绘画雕刻两种因素)
第三章书法篆刻艺术
第四章雕塑艺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高峰)
第五章建筑艺术
第六章工艺美术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第二章隋唐的绘画艺术
第三章书法篆刻艺术
第四章雕塑艺术
第五章石窟寺院艺术
第六章建筑艺术
第七章工艺美术
第四编五代宋元美术(各民族交流和融合)第一章五代宋元的绘画艺术
第二章辽金元的绘画艺术
第三章书法篆刻艺术
第四章建筑和雕塑艺术
第五章工艺美术
第五编明清美术
第一章绘画艺术
第六编近现代美术中国画艺术
西学东渐。

中国美术史学习笔记整理(完整版)

中国美术史学习笔记整理(完整版)

中国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美术名词解释: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黑陶:黑陶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代表成就之一,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透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遗址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典型代表。

其中最代表的是人面鱼纹彩陶。

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文面习俗。

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与鱼题材,可能与古代半坡人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

这种鱼纹装饰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们期盼富足的美好愿望。

人头上奇特的装饰,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时的化妆形象。

而稍作变形的鱼纹很可能代表了"鱼神"的形象,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主题。

C型玉龙1971年,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属于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

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沟,;龙首作猪嘴形。

长吻修目。

是目前发现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为逼真,年代也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舞蹈彩陶盆中国原始美术马家窑文化彩陶文化的杰作。

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

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

第二章先秦美术名词解释:青铜礼器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

中国美术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简史复习资料中国美术简史复习资料中国美术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中国美术简史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中国美术古代中国美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原始艺术,主要表现在陶器、石器和壁画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美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商代和周代,青铜器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图案装饰而闻名。

同时,中国绘画也开始崭露头角,以壁画和丝绸画为主要表现形式。

二、古代中国绘画古代中国绘画是中国美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多个流派。

中国绘画注重表现自然和人物的神韵,强调意境和气韵的传达。

其中,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瑰宝,以山水为主题,追求自然景色的表现和心灵的抒发。

人物画则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常常以历史人物和文人雅士为题材。

花鸟画则以花卉、鸟类等自然元素为主题,追求形神兼备的表现手法。

三、现代中国美术近代以来,中国美术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西方绘画的引入对中国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美术逐渐与世界接轨。

新式绘画和油画成为了现代中国美术的代表形式,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各种新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同时,中国美术也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面貌。

四、当代中国美术当代中国美术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开放的特点。

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和雕塑形式,开始尝试各种新媒体和艺术形式的创作。

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国内外展览中频频亮相,他们的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当代中国美术既承袭了传统的审美价值观,又与时俱进地吸收了西方艺术的先进理念,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路。

五、中国美术的未来中国美术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中国美术也将继续发展和创新。

艺术家们将继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思路,为中国美术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同时,中国美术也将更加积极地与国际艺术界交流与合作,为世界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美术简史简要

中国美术简史简要

中国美术简史魏晋南北朝(220-618)美术:1.著名画家曹不兴(三国吴):是最早享有盛誉的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落墨为蝇”,致使孙权误以为真。

擅画佛像。

画大象有“心敏手运,须臾立成”之说。

卫协(西晋):谢赫评价称:“古画皆略,至邪始精”,即古代的画都很精略简率,到了卫协绘画趋向精细和注重风范气韵的追求。

在绘画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影响。

戴逵(东晋):是首创中国式佛像的雕塑家,创造了“夹纻”漆像法,把漆工艺的技术运用到雕塑方面,是今天仍流行的“脱胎漆器”的创始者,克服了造型尺寸增大而重量加重的矛盾。

2.南朝四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其中顾、陆、张与唐代吴道子并称画家四祖。

顾恺之(东晋):代表作《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

《女史箴图》共九段,内容是讲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

采用“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的游丝描。

《列女传·仁智图》陆探微(南朝刘宋):谢赫《画品》评价称:“第一品第一人”,创“秀骨清象”的风格,影响当时的石窟和壁画。

以书法入画,运用东汉张芝草书的特点,创造连绵不断的“一笔画”,擅画宗教画、名人肖像画、风俗故事画。

张僧繇(南朝萧梁):有“画龙点睛”的美传。

擅于佛教壁画、雕塑,奇形异貌,夷夏皆妙,始创疏体,有“张家样”之称。

影响了吴道子,同属于“笔才一二,象以应焉”的疏体画法。

曹仲达(北朝):擅画梵像,“曹衣出水”。

后世评价他的风格说“曹家样”。

肖绎(南朝):《职贡图》杨子华(北朝):宫廷画家,擅长人物和鞍马画,据闻他画马晚上会叫。

《北齐校书图》2.理论著作顾恺之:著《论画》《画云台山记》《魏晋胜流画赞》,观点:强调“传神”的重要性,提出“以形写神”的理论及“迁想妙得”“悟对通神”的创作思想。

在技法上创“高估游丝描”,具有春蚕吐丝的特色,表现了对笔墨技巧的追求。

谢赫(南朝):著《画品》是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中国美术简史(表格式整理)

中国美术简史(表格式整理)

画、墓室壁画 画
生活。
帛画
T 字形”非衣”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 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其主题是引魂升
帛画

天。
二、秦汉雕塑
(一)秦兵马俑(※)
发现时间
1974 年—1976 年
发现地点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杨村南边
发 现 三 座 埋 一号坑
战车和步兵混合编组的主体部队
葬 大 型 陶 俑 二号坑
河南南阳出土的《斗牛》
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
兵 马 俑 的 从 三号坑
统领一号坑、二号坑的军事指挥部
葬坑
艺术特点
1.阵容庞大,组织严 2.高超的写生水平和对人 3.秦兵马俑风格写实,形 4. 被 誉 为 世
整,巨大的规模和恢 物精神气质的成功塑造, 象淳朴,总体布局上利用 界 第 八 大 奇
宏的气势,是秦王朝 充分体现了那一时代雕塑 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 迹
时间
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
发展于新莽时期
秦代
用模印和刻印两种方法制成 形状分为大型空心砖和实心
的扁方砖两类
秦 代 至 西 汉 装饰宫殿府舍的阶基
用处
初期
西 汉 中 期 以 装饰墓室壁画

东汉
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分布地区 山东、河南、江苏、四川等地
画像石
山东嘉祥武梁祠之车骑、西王母、历史故事巨型画像石
代表作
转折处进行了大 代表意义,整个人物形象
霍去病墓石 《马踏匈奴》 雕
胆而简洁的削凿, 造型简练,艺术家以立马 细节上采用了浅 的彪悍和马下匈奴人的 浮雕和线刻的手 狼狈来暗示马上将军驱
法,使得整个雕塑 敌胜利的威武姿态,给人

中国美术简史(自己整理)

中国美术简史(自己整理)

中国美术简史一、古代绘画:战国帛画:《人舞龙画图》(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绘画。

汉代绘画:(1)帛画:《马王堆一号T形帛画》两晋南北朝:(1)敦煌壁画(2)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提出传神论。

(3)南朝:谢赫《画品》六法论。

张僧繇画龙点睛的传说隋朝绘画:展子虔《游春图》最早的卷轴青绿山水画唐朝绘画:(1)人物:阎立本《步辇图》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周昉创造了“浓丽丰肥,雍容华贵”的唐代仕女画形象。

吴道子,被称为“画圣”,用“兰叶描”画人物衣纹,形成了“吴带当风”的风格。

《送子天王图》(2)山水:两种画风青绿山水---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水墨山水----王维《雪溪图》(3)花鸟:韩滉《五牛图》五代绘画:(1)人物: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2)山水:分南北派荆关山水: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

荆浩《匡庐图》董巨山水: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

董源《潇湘图》(3)花鸟: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出现了工笔、写意画法。

黄筌《珍禽图》工笔画法。

徐熙《雪竹图》写意画法。

宋代绘画:(1)人物:北宋李公麟:创“白描人物画”,《五马图》马夫形象南宋梁楷:创写意人物画(泼墨画法),后人称“减笔法”,《李白行吟图》(2)山水: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全景式描绘。

南宋“马一角,夏半边”,马远、夏珪构思巧妙,以少胜多。

马远《独钓寒江图》留大片空白夏珪以虚代实,计白当黑,喻南宋残山剩水,半壁江山。

(3)花鸟:宋代院体画赵佶《芙蓉锦鸡图》,创“瘦金体”赵昌,善写生,喜画折枝花果,誉为“与花传神”,《夹蝶图》崔白:《寒雀图》《双喜图》宋代文人画兴起,“四君子”题材形成,到明清大盛。

苏轼,文同是宋代文人画的代表,《墨竹》元代绘画:(1)人物:人物画开始进入文人画轨道。

(2)山水:元四家黄公望:《富川山居图》,被誉为“画中兰亭序”。

王蒙:《青卞隐居图》密体山水倪瓒:《平远窠石图》疏体山水吴镇:《渔夫图》安平乐道(3)花鸟:王冕《墨梅》明代绘画:(1)人物:陈洪绶《屈子行吟图》(2)山水:明四家沈周:《庐山高图》文征明唐寅仇英(3)花鸟:徐渭《黑葡萄图》《泼墨芭蕉》大写意画风清代绘画:(1)人物:(2)山水:正统派“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革新派“四僧”,以石涛为代表,“搜尽奇峰打草稿”清初“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

中国美术简史

中国美术简史

<中国美术简史>的笔记...1.隋唐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初盛唐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到盛唐出现不同的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1)青绿山水画派:〈1〉展子虔(隋):A.《游春图》:a.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朴拙而真切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

b.画面取俯瞰式构图,获得“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

C.艳丽的设色,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开创青绿山水的端绪。

<2> “大小李将军”(唐):A.李思训:a.史称“大李将军”,通过致密的描绘,创造动人的意境,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b.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寄寓的情怀:《江帆楼阁图》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是对青绿山水在艺术上的继续和发展。

B.李昭道:a.史称“小李将军”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

b.《明皇幸蜀图》:表现唐明皇避难入蜀,在崇山峻岭中与其行从路途跋涉的情景。

“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

这一细节描绘,对突出画面中心人物及唤起联想有较大的作用。

(2)水墨山水:<1>王维:a.著名诗人,也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以诗入画,创造简淡抒情的意境。

b.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

c.以辋川为题材。

<2>张璪:a.唐中期画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

b.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2.五代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秀丽风光:北方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1)荆浩:A.长期接触北方宏伟的自然山川,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在唐代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

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习资料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习资料一、概述中国美术简史是研究中国艺术发展历程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发展历程中,美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手法,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美术简史的复习方法,包括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并提供一些复习建议。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1)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发展背景和主要艺术流派;(2)代表性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的分析;(3)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和演变过程;(4)艺术发展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

2、难点(1)艺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方法;(2)不同艺术流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艺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历史环境的理解;(4)艺术作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评估。

三、复习建议1、梳理发展脉络,把握重要时期和艺术流派。

建议将中国美术简史分为若干个时期,如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分别了解各时期的艺术发展背景、主要艺术流派和代表性艺术家。

2、掌握鉴赏方法,提高艺术品味。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艺术展览、欣赏名画等方式,逐渐掌握鉴赏方法,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水平。

3、理解艺术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分析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

4、注重实践,强化记忆。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考试、做题、画作练习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

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学术网站、艺术类论坛等途径,获取更多有关中国美术简史的资料和信息。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习资料的整理方法,包括概述、重点与难点以及复习建议。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梳理发展脉络,把握重要时期和艺术流派,掌握鉴赏方法,理解艺术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注重实践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相信考生一定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国美术简史 施林伟整理

中国美术简史 施林伟整理

中国美术简史施林伟整理中国美术简史施林伟整理第一部分史前和先秦艺术(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第一章原始艺术(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第一节:旧石器时代的建模与发展:早期中期晚期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和描绘艺术。

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装饰物是大约28940年前石鼓人制作的石墨装饰物2、峙谷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

3.1987年,在河北省兴隆市发现一只红鹿角。

这是一件相对可靠的艺术品。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1.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起点,其标志是磨石工具的使用、陶器的发明和农牧业的出现。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最早的水稻谷壳。

二、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大地湾文化(甘肃秦安)彭头山文化(湖南澧县)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最早的石刻女神(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三、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包括半坡、庙底沟、西王村等三个类型)马家窑文化(甘肃临洮县)(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秦安)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红山文化(辽西赤峰)(彩陶流行,玉雕成为独立部门,私有制出现,描绘符号广泛使用等)四、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龙山文化(河南)良渚文化(浙江余杭)第四节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一、陶器:1、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应用并列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2.陶器的用途:餐具、煮沸器和储藏器。

3、陶器的分类:按陶质分:红陶、灰陶、白陶、黑陶根据桌面装饰,可分为素陶、彩陶、印花陶和异型陶。

4.陶器的制作和装饰是同时进行的。

原始陶艺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阶段:出于实用目的,简单而粗糙,类型较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以彩陶为代表,约公元前4100-2500年)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大汶口和龙山(平原陶器的杰出代表),大汶口有三个显著的特点: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第一章原始美术(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第一节、旧石器时代的造型与发展:初期中期晚期第二节、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和刻画艺术1、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940年前峙谷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装饰品2、峙谷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

3、1987年在河北兴隆发现一件赤鹿角是限制比较可靠地最早永远是刻画艺术品。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1、以使用磨制石器、发明陶器和出现农业与畜牧业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起点。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最早的水稻谷壳。

二、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大地湾文化(甘肃秦安)彭头山文化(湖南澧县)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最早的石刻女神(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三、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包括半坡、庙底沟、西王村等三个类型)马家窑文化(甘肃临洮县)(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秦安)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红山文化(辽西赤峰)(彩陶流行、琢玉成为独立部门、私有制出现、刻画符号广泛采用等)四、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龙山文化(河南)良渚文化(浙江余杭)第四节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一、陶器:1、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应用并列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2、陶器的用途:饮食器、吹煮器和储藏器。

3、陶器的分类:按陶质分:红陶、灰陶、白陶、黑陶按器表装饰分: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4、陶器的制作和装饰是同时的。

原始陶器艺术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三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

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河姆渡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磨制石器和玉器(略)三、古牙、编织及其他工艺(略)第五节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原始绘画1、原始陶绘艺术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82年,秦安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内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等一、彩陶纹饰和陶器上的绘画:1、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三鱼纹彩陶》《人面鱼纹陶》底沟庙类型:《花瓣纹彩陶盆》《鹳鱼石斧彩陶缸》2、马家窑文化:石下岭类型:《旋涡纹彩陶瓮》马家窑类型:《舞蹈纹彩陶盆》《多人舞蹈纹彩陶盆》二、地画、壁画及岩画1、外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遗迹,是辽宁建平、凌源交界处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

2、岩画:第六节刻画符号与原始文字一、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刻符陶尊》二、贾湖文化龟甲刻符及龙山刻文陶片:《丁公陶文》龙山文化,《龙庄陶文》第七节新石器时代的雕塑艺术一、拟形陶器与陶塑艺术:1、甘肃礼县高寺头出土仰韶文化《陶塑少女头像》2、陕西洛南出土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人头形器口红陶》3、安徽蚌埠双墩遗址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陶塑纹面头像》4、辽宁建平、凌源交界处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泥塑女神头像》5、陕西华县太平庄出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晚期《形陶鼎》6、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猪形陶》《狗形陶》二、玉石雕刻:1、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圆雕石刻是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刻女神像》2、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红山文化《碧玉龙》3、浙江余杭反山出土《玉雕神徽图像》良渚文化三、蚌壳摆塑:(三)原始雕塑1、史前陶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陶塑。

陶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宗教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宗教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第八节新石器时代的建筑艺术第二章先秦美术第一节青铜器艺术(一)青铜器的起源、冶炼和铸造1、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2、模铸法、失蜡法、焊接法、冷锻法、热锻法、金银错、蚌泡镶嵌、漆彩绘(二)青铜器的品种、用途和青铜器礼制种类: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三)青铜器形制与文饰的发展1、夏代:2、商代:《饕餮乳钉方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龙虎纹尊》3、西周:《武王征商》《毛公鼎》4、春秋:《王子午鼎》《莲鹤方壶》5、战国:《采桑宴乐攻战纹壶》6、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动物(造型及主体装饰)和几何纹样(底纹或细部)两大类,造型装饰特征:a、根据动物形态造型,被称之为“尊”;b、将人或动物形象与青铜器造型融为一体;c、以主体动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的附件第二节雕塑艺术1、青铜雕塑的两种类型a、以动物形象进行造型,大多表现与尊上,器物多为凝重宽博。

b、表现于器物的耳、盖、扣、嘴等附件上的立体雕塑。

2、简述先秦时期的雕塑艺术就制作材料来看,大致可分为青铜雕塑、玉石雕塑、陶雕三类。

(1)青铜雕塑主要指青铜器上的立体雕塑附件,可分为动物形象造型和器物附件立体雕塑。

《青铜立人像》《大型青铜神面像》《猛虎噬人》(2)玉石雕塑历史悠久,商代的成就最为显著,有大型大理石立雕,也有表现动物的小型雕塑。

《跽坐玉人》《石卧牛》(3)陶塑相对青铜玉石,为数较少,商代中期内容逐渐增加,商代后期以后由于玉石雕塑显著增多,陶塑大为减少。

《陶塑戴枷奴隶像》(4)战国木雕:(略)第三节先秦绘画艺术1、三幅先秦帛画的名称、内容、性质《人物龙凤帛画》(春秋)长裙细腰女子,双手向前合掌,前上方画一龙一凤。

有引魂升天的性质。

《人物御龙帛画》(战国)危冠长袍侧身贵族,驾驭巨龙飞天的景象(战国)《缯书》以文字为主,四周画有神及动物的形象。

最为突出的是三头人物形象。

《楚帛书》长沙楚墓2、战国帛画对后世人物画的影响用笔用色等绘画创作实践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墨线勾画人物的技法为后世传统绘画表现技法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漆画:《漆画人物车马出行图》第四节书法篆刻艺术(一)商代甲骨文与金文:1、甲骨文:商王室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石刻写的“卜辞”大部分是利用尖利的工具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出来的。

《祭祀狩猎牛骨刻辞》2、金文: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为金文(西周时金文也称“钟鼎文”)(二)两周金文和石鼓文:《大盂鼎铭文》。

我国正式的石刻文字始于商代妇好墓所出石磬刻纹《》《》而先秦最有名的石刻文字则是石鼓文(三)其他文字:简牍:竹简、秦简(四)战国玺印:玺文:朱文、白文第五节工艺美术(略)第六节建筑艺术(略)第二编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第一章绘画艺术第一节宫殿寺观壁画一、秦宫车马仪仗壁画遗迹:二、两汉宫殿寺观壁画:第二节墓室壁画一、西汉前期墓室壁画:《巨龙升天图》河南永城柿园梁王墓二、西汉后期墓室壁画:《墓主升仙图》河南洛阳面粉厂卜千秋墓《二桃杀三士图》《迎宾拜谒图》三、新莽时期墓室壁画:四、东汉前期墓室壁画:《门吏》五、东汉后期墓室壁画:4、秦汉墓室壁画兴起的原因受壁画盛行风气的影响。

5、汉代墓室壁画的重要代表、主要表现题材重要代表:河北望都1号东汉墓壁画,汉代帛画主要反映墓主企望升天以及表现死者生前的显赫生活。

题材有80多项,如城池幕府,乐舞百戏,庄园生产,孝子列女等等6、汉代宫廷绘画的主要职能出于宣传或政治目的7、汉代文人画家代表人物张衡,刘褒,蔡邕,赵歧等第三节汉代帛画1、西汉长沙马王堆1号墓帛画的主题、特点主题:乞求灵魂归天;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有机的将三部分贯穿起来,罕见的表现手法,画面突出了墓主的高贵身份。

2、西汉长沙马王堆3号墓帛画的绘画技巧绘画技巧: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应用正侧半侧等多种手法。

3、山东金雀山西汉帛画的绘制方法灵活运用淡墨线与朱砂线起稿,然后分别用各种色彩平涂。

(没骨画法的先驱)第二章画像石与画像砖秦汉画像石、画像砖1、画像石、画像砖的概念画像石: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绘画艺术。

画像砖:秦汉时代的建筑装饰构件2、秦汉画像石、画像砖的两种制作方法3、秦汉画像石、画像砖兴盛的原因兴盛的原因:封建统治者为满足其奢侈生活或出于辅助政教的需要。

4、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主要分布地区及艺术表现特征画像砖西汉以洛阳、郑州为中心,东汉以湖南四川、江浙为多;画像石大致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的北部等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

艺术表现特征。

5、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题材与表现内容a、反映劳动与生活的情景:如农民劳动场面、统治者奢华生活等。

b、反映历史故事与宗教神话传说的第三章书法篆刻第一节秦代书法:小篆:成为官方通行文字(李斯)。

民间通用隶书第二节汉代书体演变:篆书隶书(古隶)“蚕头燕尾”草书:分章草、今草书法理论:第三节秦汉篆刻:第四章雕塑艺术第一节秦汉墓葬中的陶俑、木俑和其他雕塑艺术品一、秦汉雕塑1、秦代陶塑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点皆为手塑,风格写实,形象纯朴,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重复,气势雄伟。

2、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手法及代表性的石雕手法上采用因材施雕的技巧,代表性的石雕是《马踏匈奴》3、汉代陶俑的主要分类王侯兵马俑,民间日用俑4、汉代青铜塑像的杰出代表作品:《马踏飞燕》第六章秦汉工艺美术第一节陶瓷艺术:第二节玉雕艺术:西汉《羽人骑天马玉雕》第三节青铜工艺:铜镜灯饰:西汉前期《长信宫灯》第四节匈奴族及滇族的金属工艺:《俘获铜扣饰》《二豹博猪铜扣饰》第五节漆器工艺及陶器绘饰:《马车出行图》西汉湖南长沙沙子塘出土《错金银云山瑞兽纹铜管》《古烈士孝子图漆》第六节汉代染织工艺:举例说明秦汉金属工艺、漆器工艺与染织刺绣工艺的艺术成就如有名的“长信宫灯”,将人物造型、通烟、照明灯相结合,是审美与实用完美的统一。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公元220----907年)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第一节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1、曹不兴(三国吴国):(较早的佛像知名画家)2、卫协(西晋):3、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传*仁智图》4、陆探微(南朝):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从师顾恺之5、张僧繇(萧梁时期):受佛教绘画的影响创造“张家样”6、萧绎:《职贡图》7、曹仲达(北齐):“曹家样”“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8、杨子华(北齐):北齐校图书“夜听蹄长鸣,如所水草”9、戴逵(三马伯乐图、孔子弟子图)10、顾恺之的三件传世作品及主要内容、表现手法《女史箴图》:绢本、墨画淡彩,横卷十二段,每段有葴文《洛神赋图》:以连环画的长卷形式表现曹植《洛神赋》,采用勾染的表现手法《列女仁智图》:用笔刚劲,强调晕染第二节魏晋南北朝绘画遗迹1、河西魏晋墓室壁画:吐鲁番晋墓出土《地主庄园图》是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2、高句丽墓室壁画:3、东晋南朝模印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4、北朝石刻线画:《宁石室》《孝子棺石刻》5、北朝漆画: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宁夏固原漆棺画》6、北朝晚期的墓室壁画:第三节画学论著的出现1、顾恺之的画论,《画云台山记》《画论》3、顾恺之的三篇画论及主要论点a、传神论,b、强调以形写神,c、迁想妙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