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采石毁林现象透视及对策

合集下载

关于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的相关法律依据

关于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的相关法律依据

关于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的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八条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森林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统一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

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督促、检查下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的情况。

第二十条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林区设立的森林公安机关,负责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秩序,保护辖区内的森林资源,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在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授权的范围内,代行本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

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开垦、采石、采砂、采土、采种、采脂和其他活动,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毁林采种或者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1倍至3倍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1倍至5倍的罚款;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违反森林法和本条例规定,擅自开垦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照森林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对森林、林木未造成毁坏或者被开垦的林地上没有森林、林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可以处非法开垦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罚款。

涉林采石采矿专项整治方案

涉林采石采矿专项整治方案

涉林采石采矿专项整治方案一、整治目标1. 深入开展涉林采石采矿活动的排查工作,全面摸清涉林采石采矿活动的规模、范围、数量和影响等情况。

2. 严厉打击违法采石采矿行为,对违法者进行严惩,有效遏制违法采石采矿行为的发生。

3. 强化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加强对涉林采石采矿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

二、整治措施1. 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涉林采石采矿违法行为。

对于违法采石采矿活动,要依法查处,对违法者给予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完善执法机制,建立健全由森林公安、林业部门、环保部门和地方政府协作打击涉林采石采矿违法行为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打击的工作格局。

3. 强化日常监管,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区的巡查和监测,发现违法采石采矿行为及时制止并处理。

4. 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涉林采石采矿违法行为的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5. 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涉林采石采矿违法行为的危害,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思想意识。

6.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各类环保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

7. 深入开展森林资源保护知识普及活动,提高森林资源保护区居民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8. 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对于在森林资源保护区内进行涉林采石采矿的违法行为,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对于积极参与涉林采石采矿整治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

三、整治保障1. 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力配备,保证涉林采石采矿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打击违法采石采矿行为的工作机制。

3. 建立健全督察机制,严格督促检查各级各部门对涉林采石采矿活动的整治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4. 加强国际合作,与周边国家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跨国涉林采石采矿违法行为,保护共同的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

安徽省矿山建设使用林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安徽省矿山建设使用林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9年2月华东森林经理Feb. 2019 第33卷第1期East China Forest Management V o1.33 No.1安徽省矿山建设使用林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冯伟1 何少伟2*(1安徽省木竹检查管理站安徽合肥;2安徽省林业厅森林资源管理处 230001)摘要:介绍了安徽省近年来矿山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地提出了完善临时使用林地办理制度,加强部门沟通、规范矿山选址,进一步明确采矿权设置范围,规范矿山建设项目涉及公益林、天然林的政策调整,切实加强矿山建设项目使用国有林地的管理,严格矿山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的审核审批工作,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严厉打击矿山项目非法侵占林地行为和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等对策。

关键词:安徽省;矿山;使用林地;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743(2019)01-0043-03随着安徽省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深入开展、建立“林长制”等林业中心工作的进一步推广实施,全省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系、森林资源监测制度体系、考核评价制度体系、规范执法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上水平进一步提升。

同时,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矿山建设使用林地管理仍是森林资源管理中的短板。

通过相关调研与工作总结,笔者对安徽省矿山建设使用林地管理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1 背景情况1.1矿产资源情况安徽省矿产资源丰富,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28种(计算到亚矿种为160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4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金属矿种22种,非金属矿种94种,水气矿种2种。

安徽的煤、铁、铜、硫铁矿等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1.2 近年来矿山建设使用林地情况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间,全省矿山建设使用林地项目宗数分别为71、54和60宗,分别占当年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宗数的11.9%、9.7%和12.3%;使用林地面积分别为649.7公顷、285.3公顷和584.3公顷,分别占当年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总面积的20.0%、8.5%和17.3%。

林业林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业林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生态平衡、 发展山区经济 、 加快农 民奔小康的高度 来认识保护和发展森林 资源 工作 的重要意义, 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森林 资源的关系, 正确 处理好 改革开放与依法 治林 的关系。“ 灭荒 ” 以后, 作为林区的人民政府 , 应 将主要精力迅速转移到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上来,在森林开发利用上既要 考虑 当前 的经济利益, 又不影响林业的长远发展, 做 到取之有度、 用之有方, 科学合理地利用, 积极有效地管护。 2 、 理顺管理体制 , 加强 队伍建设, 提高林政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体制不顺 , 队伍难稳定 , 培训工作也无法跟上。今天培训 , 明天换 岗, 导
员 的 不稳 定 源 于 乡 镇林 业 站 管 理 体 制 的不 顺 ,理 顺 管 理体 制 ,加 强 队 伍 建
设, 应是搞好林政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根据林政工作的性质 , 乡镇林政员应 作为主管部 门的派 出人员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 , 避开当地政府的干预, 以确保 林政员正常开展工作 。 3 、 明确职责, 实行林政工作奖惩制度 林业系统 内部应制定林政管理工作考 核办法 ,政府应制定领导 目标考 核责任 制, 从县到乡、 到村、 到组要一级抓 一级 , 坚持森林资源上管一级的原 则, 下级 为上级负责, 出了问题什么人应负什么责任, 负多大的责任, 都应有 个明确 的界线 , 成绩突出的要重奖, 要奖 罚分明。 只有这样, 林政人员才能 看到工作的希望, 才能主动地承担起保护和管理 的责任 。
毁林开垦在 目前的林业 生产 中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工作 ,它在工 作中不 断蚕食着森林, 同时在一些地区更是造成 了违法乱占林业用地 , 有 的 时候甚至是小规模的进行采石 ,但是随着工作力度的加 大使得整个工作开 展难度大 。采矿、 采石 以及采砂工作的应用越来越严重, 占地毁林工作极为 严重 , 使得原本 已经很单 薄的林业管理意识淡薄 , 受到利用 的趋势使得整个 管理工作都是 以牺牲林地和长远利益为代价进行的 ,在取得短期效益 的同 时造 成 了严 重 的 环 境 损 失 , 甚 至 是 造 成 了 极为 严 重 的 生 态 影 响 。

安徽省铜陵某矿山引发塌陷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安徽省铜陵某矿山引发塌陷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 安徽省铜陵某矿山引发塌陷地质灾害成因分析汪 璐摘要:地面塌陷在很多情况下会对周围的自然资源和项目建设带来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深入分析地质灾害,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处理措施。

本文中,以安徽省铜陵某矿山发生的塌陷地质灾害为例,着重探讨塌陷事故的形成原因以及具体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铜陵;水文地质条件;采矿排水;塌陷灾害;成因分析从综合角度来看,塌陷地质灾害通常会对其周边的建筑、工程结构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全面提高塌陷地区的防范能力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需要从多个方面提高塌陷预防和治理水平,包括灾害原因的深入研究和动态优化等多个层面。

在考虑预防和治理结合的前提下,全面规避塌陷地质灾害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1 安徽省铜陵塌陷勘查区概述1.1 地质条件位于铜陵市狮子山区的塌陷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春夏多雨、气候温暖湿润、夏季炎热、秋季干旱、冬季温和等基本特征。

在温度和湿度方面,该区域一直以来秉持着16摄氏度的平均气温和40摄氏度的最高气温作为基本标准,在降水方面,平均降水量约为1375.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可达到1359.8毫米。

降水量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相隔6至8年左右就会出现丰水年,而在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期间,地下水位往往会不断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地表泉水流量也会因此而枯竭。

整体上看,该区域地貌条件主要为丘陵平原区,微地貌则包括岗地、低丘、冲积平原等。

1.2 水文地质条件1.2.1 地下水类型首先,勘查区地表结构的岩性为松散岩类,主要表现为可塑状粉质黏土,部分也包含少量碎石土,这种岩性具有较强的渗水性。

其次,碳酸盐盐类裂隙水也是一种地下水类型,其特点在于水量极其丰富,主要分布在灰色、肉红色厚状白云岩和灰岩中,在变质后则呈现为白云质大理岩和中粒大理岩。

这种地下水含水量并不均匀,更容易在岩体接触位置和不整合地面范围内的发育水平较高。

查处林地违法案件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查处林地违法案件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查处林地违法案件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作者:杜建忠来源:《绿色科技》2015年第05期摘要:[HT5”K]分析了林地违法案件的特点,包括隐蔽性强、缓慢蚕食等,指出了在进行调查取证中存在着阻力大、证据少等常见问题。

为强化林地资源保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HT5”K]林地;违法案件;问题;对策收稿日期:20150320作者简介:杜建忠(1966—),男,福建三明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

中图分类号:[HT5”SS]S7文献标识码:[JY]文章编号:[HT5”SS]1674994.4(2015)05017202[HK]1引言林地是森林资源中的一项重要组成,是促进林业发展的基础。

林地范围定义比较复杂,建设用地及其它农用地中也包括林地,而林地中也有建设用地及其它农用地的问题。

需要明确的就是,土地用途属强制性措施,需依法规划确认,而林地用途则是指依法进行规划林地的林业用途。

因此,针对存在擅自改变林地用途,非法占用林地的现象,必须严格查处,强化林地管理。

2当前林地管理的特点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林地违法案件的出现也逐渐由公路沿线、一丛山,向边远山区转移,同时由一般林区向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转移,随着林地的不断开发及建设项目的增加,林地违法案件也日渐增多。

随着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项目、资源开发、招商引资并举,随之造成的是林地违法案件增多,案情更加复杂,违法占地形式也愈加多样化,例如开矿办厂、土地开发、水电、旅游建设等,诸如此类的林地违法案件具有机械化作业程度高、破坏严重且开发速度快等特点。

地方政府只是一味注重发展经济,忽略了对生态的保护,存在越权审批、违规许可等诸多问题,造成以牺牲生态环境换来短期经济效益。

就当前开矿采石、毁林开垦等诸多违法案件来说,直接造成林木毁坏、水土流失,环境愈加恶化等问题。

由此,建设与保护的矛盾愈见凸显,加之林业存在着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等问题,进一步给林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带来了难度。

安徽省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安徽省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安徽省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安徽省是我国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森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推动安徽省林业生态建设迈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存在的问题1.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安徽省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人们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了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的问题。

大片原始林被砍伐、森林火灾频发、森林植被遭到破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 森林生态环境恶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安徽省的森林生态环境也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了恶化的趋势。

3. 森林保护政策执行不力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森林保护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些地方官员和森林资源开发者为了个人利益,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破坏性的行为,导致了森林资源的长期破坏。

二、解决对策1. 制定更加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政策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同时对于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使违规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还应加大对农民、农村合作社等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家对森林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2.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安徽省属于火灾易发地区,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防患于未然。

可以加大森林防火设施、装备的投入,增加防火道和森林覆盖率,做好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警惕意识。

3. 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于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力度,对于那些长期保护森林资源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帮助和补偿,激励更多人参与到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中来。

4.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倡导人们树立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理念,减少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推进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建设。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安徽省森林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对于那些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行为,要立即进行查处,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安徽省矿区生态破坏情况及土地复垦治理措施研究

安徽省矿区生态破坏情况及土地复垦治理措施研究

安徽省矿区生态破坏情况及土地复垦治理措施研究安徽省是一个以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长期以来矿区的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安徽省采取了一系列的土地复垦治理措施。

安徽省矿区的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矿区的开采活动导致大量土地被破坏,特别是山体被大面积开挖和剧烈露天矿工程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

矿区的开采活动会使地下水位降低,从而导致地表水源的枯竭。

矿区的开采活动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气,对周边的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废弃的矿区往往成为了无人管理的废弃场所,一些废弃物和尾矿直接排放到生态系统中,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

为了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安徽省采取了一系列的土地复垦治理措施。

省政府加大了对矿区的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矿区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开采许可制度,确保企业按照规定的环境标准进行开采。

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对违法开采企业进行处罚,并追究企业负责人的刑事责任。

安徽省积极开展土地复垦工作,推动废弃矿区的土地复垦。

针对煤矿等大面积开挖的矿区,通过平整地表和重新种植植被等方式进行复垦,恢复矿区的生态功能。

对有条件的矿区进行生态修复,重建自然植被和生态系统。

安徽省加强了对矿区的水资源管理。

实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在矿区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防止过度开采和污染。

安徽省加强了矿区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

建立了矿区环境监测体系,对矿区的环境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加强了对矿区废弃物的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利用制度,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安徽省在矿区生态破坏情况及土地复垦治理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和改进措施,以保护好矿区的生态环境。

基层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基层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LINYE KEXUE林业发展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关键物质基础和保障,是林业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

因此,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基层森林资源管理工作,针对基层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提高基层森林资源利用率,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基于发展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促进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价值得以有效发挥。

但是,基层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问题,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适应的措施,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内涵,分析了该工作要点,并积极探讨基层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提高基层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发挥基层森林资源的最大应用价值。

一、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内涵(一)有利于提高林业建设成效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频繁发生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这逐渐引起社会各界对林业建设的关注,特别是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森林资源管理逐渐实现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模式,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有效提高了管理水平。

要不断创新、优化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加大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提高保护效率,为林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我国人口数量较多,人均森林占地面积较小,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中,森林资源的市场需求持续增加,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特别是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但部分地区在林业建设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盲目追求经济利润,增加林木砍伐量,造成林木栽培和砍伐不成正比的发展状态,导致森林资源日益紧缺,森林面积日益减少,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威胁。

提高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能力,能够有效管控森林资源砍伐、生产和利用等多个环节,实现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相处和发展,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

安徽省石质山造林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安徽省石质山造林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绿化需要新技术 、 新材料和新方法作 支撑 , 同时也需要创新机制 , 整合社会力量参与造林。本文在深入 实地调查研 究 、 参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 对安徽 省石质 山造林现状进行 了分析总结, 并提 出对策与建议 。 关键词 : 石质 山; 造林经营; 对策研究 ; 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7 8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5 0 5 (0 10 —0 6 0 2 9 — 12 2 1 )3 0 5 — 4
An l s n a d I r v me tM e s r sf r P e e tS t a i n fAfo e t t n o c o n a n h i o i c a y i o n mp o e n a u e o r s n i t s o f r sa o n Ro k M u t i s i An u s u o i n Pr v n e
摘 要: 石质 山由于立地条件 差, 林困难 、 资成本 高, 造 投 在很长时间 内一直作为非宜林地而未纳入造林绿化范畴。随
பைடு நூலகம்
着社会经济发展 和造林技术的不断提 高, 推进石质 山造林 具有现 实意义 , 也是拓展造林空 间的必然选择。安徽省现有
石质山 2 0万 h 。 中已经造林 2万 h , 占总量的 1%左右 , 荒任务十分繁重 。由于地理环境 的复杂性 , m2其 m2 仅 0 灭 石质 山
安 徽林 业科 技 ,0 13 ( )5 ̄ 9 21 ,7 3 :6 5
Anh o e ty S i n ea c no o y uiF r sr ce c nd Te h l g
安徽省石质 山造 林现状分析及对策研 究
天 、 吴 浩 佶
( 徽省 造林 经 营 总站 , 肥 2 0 0 ) 安 合 3 0 1

采石废弃地生态景观恢复再生研究

采石废弃地生态景观恢复再生研究

采石废弃地生态景观恢复再生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采石废弃地生态景观的恢复再生问题。

在分别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

在通过对采石废弃地生态景观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恢复方法和再生技术,并进行了效果评估和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成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一些研究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采石废弃地的生态景观恢复提供重要参考,促进废弃地资源的有效再利用,同时也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采石废弃地、生态景观、恢复、再生、研究、现状、方法、技术、评估、效果、案例分析、成果总结、未来展望、研究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采石是一种开采石材的工业活动,通常会导致大片石料被开采,留下大面积的废弃地。

这些采石废弃地通常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导致植被覆盖减少、土壤侵蚀加剧、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需求增加,导致采石活动频繁,进而加剧了采石废弃地的数量和面积。

采石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和再生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如何有效地修复和利用这些废弃地,促进生态景观的恢复和再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采石废弃地生态景观恢复再生的研究,探讨合理的恢复技术和方法,评估其效果,并借鉴成功案例,为未来的生态恢复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改善采石废弃地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有效地恢复和再生采石废弃地的生态景观,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采石废弃地生态景观的现状,了解其受损程度和生态功能的丧失情况,为后续的恢复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

2. 探讨不同的恢复方法和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手段,寻找最适合采石废弃地的恢复方案。

3. 研究和评估各种恢复手段的效果和影响,通过实验和调查分析,找出最有效的恢复措施,为未来的生态景观恢复提供经验和指导。

安徽省矿区生态破坏情况及土地复垦治理措施研究

安徽省矿区生态破坏情况及土地复垦治理措施研究

安徽省矿区生态破坏情况及土地复垦治理措施研究安徽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矿区之一,其矿区生态破坏情况严重,已经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采取了一系列土地复垦治理措施。

本文将对安徽省矿区生态破坏情况和土地复垦治理措施进行研究。

1. 土地沦为废弃地:在矿区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破坏,沦为废弃地。

这些废弃地上的土壤贫瘠,植被稀少,无法支持农作物的生长,也无法提供生态系统所需的基本要素。

2. 水资源受到污染:在矿区开采过程中,大量的矿石、废渣和尾矿会进入水源,导致水资源严重受到污染。

这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造成了威胁,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3.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安徽省矿区的生态系统是众多生物的家园,但是在大量的矿石开采和废渣堆放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自然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造成大量物种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二、土地复垦治理措施1. 防治土地沙化:安徽省采取了一系列防治土地沙化的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荒漠化土地恢复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修复矿区中的沙化土地,提高土壤质量和植被覆盖率,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

2. 水资源保护和治理:针对矿区水资源受到污染的问题,安徽省加大了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力度。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水资源监测系统,控制矿区的废水排放,减少水资源的污染,确保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

3. 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为了保护和恢复矿区的生物多样性,安徽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禁止在这些区域内进行矿石开采和废渣堆放等破坏性行为。

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监测,提供适宜的栖息地,以促进物种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三、结论安徽省的矿区生态破坏严重,但通过实施土地复垦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修复矿区的生态环境。

防治土地沙化、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等措施的实施,可以帮助矿区恢复其生态功能,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破坏,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

安徽省矿区生态破坏情况及土地复垦治理措施研究

安徽省矿区生态破坏情况及土地复垦治理措施研究

安徽省矿区生态破坏情况及土地复垦治理措施研究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由于长期以来对矿区的开采和利用不当,导致了矿区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荒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将在本文中对安徽省矿区生态破坏情况及土地复垦治理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安徽省矿区生态破坏情况1.1 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安徽省的矿区主要分布在淮南、巢湖、铜陵等地,其中以淮南煤矿为代表。

长期以来,矿区的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致了矿区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矿区地表裸露,土壤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水质受到污染,植被破坏等问题普遍存在,矿区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1.2 土地资源浪费与荒芜矿区开采所需的土地资源大量浪费,原本肥沃的农田和林地被破坏,无法再生。

由于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的土壤退化和土地荒芜,使得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1.3 生态破坏影响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不仅仅是对矿区自身的影响,同时也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地表裸露导致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对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水质受到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影响人类居住环境。

二、土地复垦治理措施研究2.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了解决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对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矿区需要建立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力度,严格控制矿区的开采规模和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2 推动土地复垦矿区的土地复垦是解决土地资源浪费和荒芜的关键措施,需要政府和矿区企业共同推动。

政府需要加大对土地复垦工作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支持矿区企业开展土地复垦工作,将矿区的废弃土地进行整治和修复,使其重新恢复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2.3 开展绿色复垦项目在进行土地复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绿色复垦的理念,采用生态友好的方式进行土地的整治和修复。

皖北地区石质山地造林技术

皖北地区石质山地造林技术

44卷2期皖北石质山地主要分布在皖北平原北部,为山东古老丘陵向西南延伸部分,表现为岛状石灰岩侵蚀残丘,一般海拔100~300m ,相对高差20~200m ,山顶较平,阳坡较缓,阴坡较陡,坡度在15°~25°,土壤以褐色石灰土为主。

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17℃,年均降雨量750~900mm ,是安徽省少林地区之一,林木树种单一,生态脆弱,立地条件差,土层瘠薄,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造林难度较大[1]。

开展石质山区造林绿化,可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未利用地利用率,对促进周边群众增收,加快绿化进程、林业增绿增效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造林树种选择1.1选择树种的原则一是定向培育原则。

根据森林主导功能选择适合经营目标的树种,满足造林目的的需求。

二是适地适树,适品种适种源的原则[2]。

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结合造林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以及造林地立地条件及植被状况,选择造林树种。

(1)尽可能选择有成功的栽培技术和经验的树种,重点选择适应性强、生长旺盛、固土力强的先锋树种和乡土树种;(2)选择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好,同时兼顾景观需要的树种;(3)将常绿、落叶、灌木和经济树种合理搭配,营造混交林,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

三是稳定性原则。

所选树种形成的林分应该长期稳定,具有较好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是可行性原则[3]。

造林工程建设实施时应具有可操作性,在现实的条件下能够实现造林目标。

1.2适宜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对本地区进行实地踏查、综合分析,结合多年石质山造林绿化的经验,主要选择以下几类造林树种:(1)常绿类:侧柏。

浅根性、萌芽性强、寿命长、树姿优美,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石灰性、轻盐碱土壤及贫瘠干燥的岩石缝中均能生长。

同时成本低廉,苗源广泛,是荒山绿化的良好树种。

(2)落叶类:青檀。

适应性较强,喜生于石灰岩山地,耐土壤瘠薄、严寒;根系发达,常在岩石隙缝间盘旋伸展;对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皖北地区石质山采石宕口复绿技术措施

皖北地区石质山采石宕口复绿技术措施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1,27(20)皖北地区石质山采石宕口复绿技术措施宫荣宽(萧县白土林业中心工作站,安徽萧县235200)摘要:皖北地区采石场长时间开采导致山体遭到破坏,出现大面积的开采宕口和工业场地,侵占大量土地,严重破坏当地地质和生态环境。

该文论述了皖北地区石质山采石宕口复绿技术措施,通过采取削坡降坡、宕口覆土、植被复绿等一系列措施,恢复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有效改善了采石宕口环境,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关键词:石质山;采石宕口;复绿技术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1)20-0048-02对石质山采石宕口地质环境进行勘察,深入研究预防废弃采石宕口山坡崩塌问题发生的原因,了解分布规律、形成条件等方面内容,创建山体地质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将山体采石宕口植被恢复和消除矿山地质灾害隐患作为工作重点,做好综合治理工作,优化周边生态环境,既保证了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还营造了优美的自然环境。

1皖北地区石质山集石宕口自然地理特点皖北地区处在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多雨、冬季干旱。

地表水大部分为间歇性或季节性河流,隶属于洪泽湖水系。

主要地貌形态特征包括丘陵、平原、山地,整体趋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坡降为1/10000,大地构造结构复杂,是经多种构造体系改造而成。

按照岩石土成因类型和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可分成岩体与土体两大类,石质山采石宕口复绿工程中主要以岩体为主。

岩体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石灰岩、花岗岩,属于中等坚硬岩石,普遍具有较好的完整性,抗压强度达到80至500MPa,工程稳定性良好。

2废弃露天采石宕口复绿技术措施2.1复绿工程设计根据林业工程学、地质学、岩土工程学、生态环境科学理论进行分析,调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情况,测量地形,运用现有成熟技术及地区工程经验进行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山体地质环境的恢复和绿化工作,为治理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必需的基础资料[1]。

林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木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森林资源的载体和基础。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是控制林木资源消耗,有效保护森林的保证。

本文主要介绍林木资源的有关概述和对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以及对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林木林木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对策林木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从农耕时代的刀耕火种到工业时代的木材砍伐,人类对森林不断地进行利用与破坏。

经过很多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后,林木资源不断减少,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也不断的在减少。

例如,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一个较大的重要林区,也是国家重要的林基地,但是,目前大兴安岭林区面临着极大的困境,生态环境趋于恶化、资源危机、经济危困,林区人民赖以生存的森林资源正日渐枯竭。

林木等森林资源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存在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因此加强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甚至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资产的经营周期短“投入少,产出大”科学经营与管理可以弥补林木培育过程中资金流的断裂,提前回收林木培育成本,提高经营林业的收益水平,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一、林木资源的的相关概述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环境因素和物质资源,森林资源与地区社会经济、人文、生态环境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科学家认为,森林具有固碳的功能,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转化为自身生长需要的物质。

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15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1/4。

森林对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重要作用。

林木是沙尘的过滤器,当含沙量大的气流通过树林时,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颗粒较大的沙尘会逐渐下降。

另外,有些树木的表皮长有绒毛或者能够分泌出油脂,它们能把粉尘粘在身上,从而使得经过树林的气流含沙量大大降低。

毁林采矿整治实施方案

毁林采矿整治实施方案

毁林采矿整治实施方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的森林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毁林采矿等行为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我们制定了毁林采矿整治实施方案,旨在加强对毁林采矿行为的整治,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监管力度。

为了有效整治毁林采矿行为,我们将加强对毁林采矿行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测系统,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

同时,加强对毁林采矿行为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形成威慑效应。

二、加强宣传教育。

我们将加强对毁林采矿行为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毁林采矿行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生态理念。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共同维护生态环境。

三、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我们将加强对毁林采矿行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毁林采矿行为的惩处力度,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程度。

四、加强技术手段支持。

我们将加强技术手段支持,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对毁林采矿行为的监测和控制能力。

同时,加强科研力量,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毁林采矿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五、加强跨部门协作。

为了加强毁林采矿整治工作的协调推进,我们将加强跨部门的协作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毁林采矿整治工作。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形成合力,形成工作合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毁林采矿整治工作。

六、加强监督检查。

我们将加强对毁林采矿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毁林采矿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毁林采矿整治工作的督导,严格督促各相关部门履行职责,确保毁林采矿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七、加强社会参与。

我们将加强社会参与,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毁林采矿整治工作,形成合力。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积极参与毁林采矿整治工作,形成合力,推动毁林采矿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非法采石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及治理

非法采石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及治理

非法采石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及治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导致非法采石现象越来越严重。

虽然一些采石企业有合法采石证,但依然存在非法采石的现象。

非法采石不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还会导致人类生活质量的恶化。

本篇文章将探讨非法采石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一、非法采石带来的危害非法采石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非常严重,同时,它还会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

以下是非法采石的主要危害:1. 破坏生态环境非法采石导致的最明显的影响之一就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当非法采石挖掘机清除了表面的层土,往往还会继续向下挖掘,以获得更多的石材。

这样的操作会破坏土地结构,破坏水土保持措施,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逐渐严重的情况。

2. 污染水资源非法采石还会导致水资源的污染。

在非法采石现场,除了破坏土壤结构,挖掘机还会破坏地下水脉系,使得水源遭受了破坏和污染,严重危及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生命。

3. 增加土地沉降非法采石不仅破坏了地表,同时还会破坏地下水脉,导致土地的沉降,进而引发地质灾害。

4. 增加土壤侵蚀非法采石还会导致土地流失和侵蚀,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象。

二、治理措施为了治理非法采石现象,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规章制度,建立补偿机制政府应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明确合法采石企业的采石范围和采石时间,并建立公平补偿机制来保护非法采石的替代产品,鼓励合法采石企业合法运营,反对非法采石。

2. 加强公开监管机制政府应建立公开监管机制,增强对法律的执法力度,尽量避免非法采石现象的出现。

通过对违法企业的行政处罚,形成威慑力,减少潜在的违法企业出现。

3.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除了政府的严格监管措施和制度规定,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如媒体宣传、教育教育、普及信息等,宣传环保知识和环保理念,引导人们爱护自然环境。

4. 建立绿色采石产业除了治理非法采石行为以外,政府还应该在推广绿色采石环境,建立绿色采石产业方面做出努力。

挖山毁林情况汇报范文

挖山毁林情况汇报范文

挖山毁林情况汇报范文近年来,我国挖山毁林的情况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挖山毁林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对于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首先,挖山毁林带来了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

大量的山体和森林被开发后,往往无法恢复原貌,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这不仅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也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等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挖山毁林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失衡。

大量的山体和森林被开发后,原本稳定的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这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种群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给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再次,挖山毁林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挖山毁林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裸露,降雨天气时易造成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这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也给救援和灾后重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最后,挖山毁林对于全球气候变化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大量的树木被砍伐后,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对于全球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挖山毁林情况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加以遏制。

首先,加强对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对于违法行为严格进行处罚。

其次,加大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再次,加强对于环境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最后,加强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进步。

总之,挖山毁林的情况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加以遏制。

只有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才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后 。 采 点大 多 没有水 土保 持 措施 , 地 公相 继 开 水
表 植 被 和 树 木 林 地 破 坏 较 大 , 土 流 失 严 工建 设 , 水 以及水 泥 、 钢铁 行 业的发展 , 市场对
重, 河道淤塞 , 环境恶化。 民们一方面希望 石料 、 村 矿石 的需求量猛增 , 价格 大 幅上涨 , 导
开 山炸 石 , 破坏 植 被现 象 , 旅 游景 点 受到 使 地 的7 % , 0 多年来毁坏林 木累计上万株 。
维普资讯
调 查 研 究
( 采 石采 矿 多为露天 开采 , 三) 生产 手段 快 , 别是 国家和省 里一批 重点工 程如高速 特
方政府不能公正有效地调解 , 造成群众屡屡 让 。 幸被 省林 业 主管部 门及 时制 止 , 没有 才
上访 , 意见很大。
给国有林场造成损失。 对于林地上采石采矿
管理 涉及 到 国土 、 业、 林 环保 、 商、 安 、 工 公 安
二、 采石毁林 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 一些地 方政府 急功近利 , 招商 引 监 等 多个 部 门 , 一) 为 由于 各 部 门缺 乏 沟通 和 配
林 地案 , 有近5 %是 因采石采矿而违 法 占 户, 0 因而管理起来十分 困难。
地 。 中某市查 处 的8 其 起林 政案件 , 均为采石
( ) 些地 方无 证开 采和 非 法 占用 林 二 一
违 法 占地 。 0 年 我 办督 办 的各 类 破坏 森 地现 象普遍 。 多数私 营企业和个体 采石采 2 05 大 林资 源林 政案件 中, 有近4 %是与采石采矿 矿 户 , 0 既无采矿 许可证 , 又无 占用林 地手续 , 毁林 毁地 有关 , 2 0 #6 新 京报》 如 0 5- 月《 报道 少数企业即使办理 了用地手续 , 但也存在着
维普资讯
调 查


安徽省采石毁林现象透视及对策
国家林业局驻合肥专员办 柳 学军 潘 虹
安徽 省地处 华东腹地 , 南方集体林 严 重威胁。 属 综观 近年来各 类采石采 矿毁林毁 有以下特点和原因。 区, 林业用 地 面积4 0 3 万公 顷 , 4 .5 占全 省 国 地案件,
生产处 于时 断时 地利用率的提高 , 林业生产发展与采石采矿 世纪 五十年代就 有人开矿 ,
近 镇 的矛 盾在 一些地方十分突 出。 0 4 2 0 年在 国 续状 况 。 二年 由于矿 石价格 大 幅上 涨 ,
家林 业局 开展 的征 占用林 地 清 理整 顿 大检 政府大力招商引资, 鼓励集体和个人兴办采 查 活动 中, 安徽省 清理 出1 多起 违 法使用 0 2 矿场 , 掀起 新 的采 矿 热潮 , 由于 涉及 千 家 万
多采 矿 石 多挣钱 , 另一方面 又担 心采矿毁林 致采 石采矿 点迅 速增加 , 对各 种矿产 的开发 带来 生态灾难 , 于矛 盾之 中, 称 为“ 盾 处 自 矛 速度 和 规模 也 大大 加快 、 大 , 石 、 矿 、 加 采 采 人” 同时安全事故 时有发 生。 , 取土 占地 毁林 现 象 此伏 彼 起 , 禁屡 采 , 屡 并
个采 石 采矿 场 往往 涉及 多 户林 农 的承 包 合 , 没有形成合力。 0 3 , 2 年 某县 国土资源局 0
山场 , 由于林 农对 法律 法规 和林业政策 了解 在未 经 国有林场 和林 业主 管部 门的 同意 , 竟
不 多 , 知 如何 维护 其合 法 权 益 , 林地 被 然将 国有林场 境 内8 亩林 地 下 蕴藏 的石料 不 其 0 占用 后 , 往往 得 不到 合理 补偿 , 加之 个 别地 资源 划分成五个标段 , 向社会公开挂牌 出
土 面 积 的 3 .7 , 林 面 积 3 0 0 8% 森 1 6 7


采石毁林现象发生的特点
万公 顷, 木覆 盖率3 .0 安徽省矿产 林 0 3 %。
( 许 多采石采 矿点形成历 史悠久 , 一) 点
资源 十分 丰 富, 全省 已发现 近 1 0 4 种有用 矿 多面广 , 规模小 , 技术 落后, 效益低 , 管理 困
有 几易其主 , 管理 产, 中煤、 、 、 其 铁 铜 石灰岩等三十多种矿产 难。 些采 石企 业几经转让 ,
生产受市场影响较大。 矿石矿料市场 储量居全国前1 位。 0 而这些石灰岩、 铜等 混乱 , 铁、
矿 产大 多数都分 布于林地 之下 , 类采 石采 价格上涨时, 各 一窝蜂地大办采石采矿场 , 甚 矿 、 土等 生产活动 与林 木林 地管理 一直 密 至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 取 价格下跌时, 则停 不 可分 。 别 是 近年 来林 业 的快速 发 展 , 特 林 产歇 业。 如某 县 一 乡镇 铁矿 资源 丰 富 , 上个
了安 徽某 县 一 乡镇 村 民和 私 营矿 主 无证 开 少 批 多 占的现 象 。 某县 一行 政村 , 有 五 如 现
全村采矿累计 矿 , 使林 木 林 地严 重 毁坏 , 境 恶化 的现 家采矿企业均无采矿许可证, 致 环
象 。 0 年 4 新 安 晚报》 开 山炸 何 占用 林 地 3 0多 亩 , 2 0 5 月《 以“ 3 占全 村 林 地 面 积 的 0 其 亩 占采 矿用 3 时住手? 为题, ” 报道发生在某森林公园附近 4 % , 中违 法 占用林 地 2 5 ,
( 林农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薄弱, 四) 侵 呈上升趋势 , 林地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 , 管
权 行 为屡 屡 发 生 。 由于 山林 都 承 包 到 户经 理难度越来越大。
营, 形成 了一 山多户 , 户多 山的经 营格 局 , 一

( ) 关 管理部 门缺 乏 沟通 协调 和 配 三 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