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模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2017·门头沟模拟)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 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B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 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D .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2. (2分)(2017·重庆模拟)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水是一种最常用溶剂
B . 苏打水显中性,能使酚酞试液变蓝色
C . 电解水时正极可得到氧气
D . 自然界的水大都不是纯净物
3. (2分)(2016·龙江) 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
B .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 . 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
D .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于碱类
4. (2分) (2019八上·讷河期中) 在我校开运动会时,100米跑的运动场上发令枪打响时,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A . 二氧化碳
B . 水蒸气
C . 五氧化二磷
D . 氧气
5. (2分)(2017·吉安模拟) 下列图象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A . 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 向NaOH溶液中滴中稀盐酸至过量
C . 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
D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6. (2分) (2016八下·莱芜期末)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可燃物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
B . 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C .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D .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时遇明火一定爆炸
7. (2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
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③
8. (2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13号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 11号元素的中子数是11
C . 表中左边是非金属元素,右边是金属元素
D . 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9. (2分)(2018·徐汇模拟) 对物质的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物质的量就是6.02☓1023个微粒的集合体,单位是mol
B . 1molO3和1.5molO2含有相同数目的氧原子
C .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所含微粒的数量
D . 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就是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10. (2分)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自然界中水是循环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会减少
B . 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
C .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D . 更多的利用太阳能可减少环境污染
11. (2分)(2017·镇江)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 空气中物质含量:
B . 溶液pH:
C . 金属活动性顺序:
D . 硫元素质量分数:
12. (2分) (2017九下·江阴期中)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某物质质量变化关系的是()
A . 将生锈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盐酸
B . 将一定质量的红磷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 . 将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
D . 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
13. (2分)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 Zn→ZnSO4
B . CuO→CuCl2
C . CaCO3→CO
D . BaCl2→BaSO4
14. (2分)(2017·枝江模拟) 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气体CO气体通入氧气,点燃.
B Na2SO4溶液Na2CO3溶液滴入适量稀硫酸至无气泡产生.
C C粉CuO粉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u(NO3)2溶液AgNO3溶液加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15. (2分)(2017·闵行模拟) 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50g,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54.4g固体。
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 44%
B . 46%
C . 50%
D . 52%
二、综合题 (共2题;共22分)
16. (14分)(2018·镇江模拟)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铜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
(一)铜材料的有关知识
(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
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2)纯铜又称紫铜,常见铜合金有黄铜、青铜等种类。
家用电缆常用紫铜,以聚氯乙烯塑料或TPU橡胶包裹。
① 以上叙述中不涉及到的材料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② 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
③ 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观察颜色
B.加稀盐酸
C.在空气中灼烧
(3) (二)铜及其化合物的实验
I.硫酸铜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以下是制取硫酸铜的常见方法。
方案1: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粉,再用导管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①反应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方案2:将铜片加入浓硫酸中,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是________。
(5)从环保角度进行比较,你认为方案________(填“1”或“2”)更合理。
(6)Ⅱ.在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碱式碳酸铜固体,其组成为:xCuCO3·yCu(OH)2·zH2O。
能证明固体已洗净的方法为________。
(7) (三)碱式碳酸铜的热分解实验
兴趣小组称取此固体12.0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查阅资料】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该碱式碳酸铜失去结晶水的温度与Cu(OH)2的分解温度接近。
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
(8)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空气,加热后通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
(9)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B中样品加热。
测得装置C、D的质量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测得B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F点对应的m=________。
② 根据提供的数据, x CuCO3·yCu(OH)2·zH2O中x ﹕y ﹕z = ________。
③ 若缺少装置E,测得的________(选填“x”、“y”、“z”)的值会偏大。
17. (8分)(2018·泸州) 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城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稳定开采可燃冰的国家。
可燃冰开采困难重重,原因之一是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大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教应。
置换法是开采方法之一,将CO2液化后进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沉入海底,因CO2较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问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置换出来。
(1)甲烷属于________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甲烷燃烧是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________,甲烷燃料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 开采可燃冰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 . 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密度比水小
C . 可燃冰比二氧化碳水合物稳定
D . 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
(4)可燃冰的微观构成为46个H2O分子形成8个笼,有6个笼中每个笼容纳了1个CH4分子,余下2个笼每个容纳1个H2O分子,则可燃冰中H2O与CH4的分子数之比是________。
(5)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产物都是常见双(两)原子分子,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1题;共7分)
18. (7分) (2016九下·牟定期中) 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该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________ g.
(2)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
(3) 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4)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________ g
(5)若上图中A步骤操作正确,所称氯化钠质量准确,而操作B会导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1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若用30%的氯化钠溶液配制,需30%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 g;蒸馏水________ g.
四、填空题 (共1题;共10分)
19. (10分) (2018九上·苏州期中) 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双氧水和少量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
(2)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________,固体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
(3)碳酸氢铵常温下易分解: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燃烧的镁条应用________夹持置于石棉网上。
(5)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上会形成一层白膜:________,该白膜最方便的除去方法是先加入________浸泡再用清水冲洗。
五、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15分)
20. (15分) (2018九上·泰州月考) 氧气、二氧化碳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
某兴趣小组对这两种气体研
究如下:
(1)Ⅰ.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
写出A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
(2)写出用KMnO4制取O2的化学反应符号或文字表达式________。
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
(3)在化学实验室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图B所示的发生装置,该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该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
(4)制二氧化碳也可选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装置中多孔隔板的作用是________;用图D所示的装置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将石灰石放在铜丝网中,该实验说明了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
(5)Ⅱ.氧气的收集及二氧化碳的性质研究:
二氧化碳的性质研究
①如图E所示的装置可以测定一段时间收集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如图F所示的装置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的性质,该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
③已知:CO2和SO2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实验一: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右图所示,说明相同条件下SO2比CO2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
实验二:已知镁条可以在CO2中剧列燃烧: Mg+CO2 MgO+C,试推测镁条在SO2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________。
(6)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实验1实验2实验3氧气的体积分数(%)79.779.679.988.489.087.990.089.889.3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79.788.489.7数据分析:
①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②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六、推断题 (共1题;共3分)
21. (3分) (2018九上·建昌期中) A、B……H八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有如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C
都是一种无色液体,B、H是黑色固体,D是无色气体,E、F都是白色固体。
试推断:
(1) B在反应②的作用是________。
(2)写出②和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综合题 (共2题;共22分)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1、
17-2、
17-3、
17-4、
17-5、
三、简答题 (共1题;共7分)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四、填空题 (共1题;共10分) 19-1、
19-2、
19-3、
19-4、
19-5、
五、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15分)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六、推断题 (共1题;共3分)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