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七年级下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诗两首》精练精析(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涉.足(shè) 瞬.息(shùen) 延绵.(mián)B.幽寂.(jì) 悲.伤(bēi) 伫.立(chù)C.萋.萋(qī) 诱.人(yuò) 选.择(xuǎn)D.忧郁.(yù) 污染.(rǎn) 清晨.(chén)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心儿永远(憧憬渴望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留恋怀恋怀念)。
(3)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行人人们旅人)的足迹。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一切/都将会/过去B.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C.那天/清晨/落叶满地D.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C.《未选择的路》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D.题目是“未选择的路”,这说明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彷徨和苦闷。
5.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中遇到了困苦,6.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班级举办“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该怎么办”的讨论会,请你参与。
(1)【拟写主题语】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主题语。
答:(2)【精彩开场白】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70字左右)答:(3)【名言启示录】“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
”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而且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诗两首》七年级优秀语文教案
《诗两首》七年级优秀语文教案《诗两首》七年级优秀语文教案[教学思路]本文的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深爱。
《纸船》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诗人以纸船为题,赋予纸船以特别的含义,寄托了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
《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
在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进步感悟诗的才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安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才能。
由“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开展学生的个性,又开展合作精神,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泉,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妙的感情。
我们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母爱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永久的主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颂扬过母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两首诗:中国女作家冰心的《纸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的1、把握诗文基调,表情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才能;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2、自主、合作、探究地进展学习。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安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才能。
三、知识积累以下知识主要让学生在预习中作好积累笔记,课堂上老师以检阅的方式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1、字词积累大家预习了吗?看看这些字词你解决了没有?字:嗅摩衍匿祷词:匿笑祷告读一读,讲一讲。
2、作家作品知识积累: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___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课文原文及赏析《诗两首》课文原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赏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普希金的一首哲理抒情诗。
诗人以劝勉的口吻直抒胸臆,用长者的口吻倾诉着对生活的体会。
全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须要镇静”,在那里絮絮叨叨,诉说生活的不幸,努力追求未来。
如果用诗歌的形象性要求衡量,这的确算不上一首好诗。
但普希金巧妙地运用了诗语言的基本单位——语句,赋予它以巨大的表现力,从而把这首诗写得含蓄委婉、朴素亲切。
这首诗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林间岔道为喻,描述了人生道路的选择。
诗人在诗中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其他的路只能留待将来。
这种选择会带来遗憾,但诗人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深刻,哲理性强,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七年级语文郭沫若诗两首[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郭沫若诗两首[人教版]
27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①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课时安排2 课时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 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有条件的查阅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天上的街市》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
今天,我们跟随着着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丑小鸭》、《诗两首》、《伤仲永》词语表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丑小鸭》、《诗两首》、《伤仲永》词语表整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丑小鸭》、《诗两首》、《伤仲永》词语表整理3.《丑小鸭》来势汹汹xiōng:动作或事情到来时声势盛大的样子。
姊妹zǐ:姐妹。
沼泽地zhǎo:木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沮丧jǔ:灰心失望。
恭恭敬敬gōng: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弥漫mí:充满;布满。
泥泞nìng:因有烂泥而不好走;淤积的烂泥。
木屐jī:木板拖鞋。
飕飕sōu:形容风声。
《诗两首》瞬息shùn: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jì: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
萋萋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涉足shè: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伫立zhù:长时间的站立着。
镇静zhèn: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yù:忧伤,愁闷。
回顾:回过头来看。
《伤仲永》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
隶,属于。
尝:曾经。
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收族:和同一组的人搞好关系。
收,聚、团结。
自是:从此。
是,此。
立就:立刻完成。
就,完成。
文理:文采和道理。
邑人:同县的人。
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
宾客:以……为宾客。
乞:求取。
利其然:把这种情况看作是有利可图的。
利,认为……有利可图。
扳pān:通“攀”,牵,引。
环谒yè:四处拜访。
称chèn:相当。
泯然mǐn:完全消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课《诗两首》ppt课件
02
诗歌内容解读与赏析
《诗两首》内容概述
诗歌背景介绍
《诗两首》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首古诗,包括《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两 首诗。这两首诗都是唐朝诗人李白和王之涣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歌主题阐述
《静夜思》以月夜思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李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而《 登鹳雀楼》则以登高望远为主题,抒发了诗人王之涣的壮志豪情和对祖国大好 河山的热爱。
诗人生活在20世纪初的中国,这一时期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 动等重大历史事件,社会处于剧烈变革之中。
西方文化冲击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新旧文化、中西 文化在冲突中融合。
诗人其他作品及风格
诗人其他作品
《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等,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生活 的独特感悟。
诗歌风格
诗人在诗歌中注重语言的锤炼, 运用生动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来 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使得诗歌
语言既简练又富有表现力。
节奏的把握
诗人在诗歌中注重节奏的把握, 通过合理的押韵和顿挫来增强诗 歌的韵律感,使得诗歌读起来朗
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对现代诗歌的影响
本课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对后来的现 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现代诗人都从中汲取 灵感和借鉴。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静夜思》中,诗人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生动的意象描绘,勾勒 出一幅宁静而幽远的月夜画面;而《登鹳雀楼》则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等壮阔的意象描绘,展现出一幅气势磅礴的登高望远图景。
审美体验
两首诗在意象描绘上各具特色,但都给人以美的享受。《静夜思》中的月夜画面 给人以宁静、幽远的美感,而《登鹳雀楼》中的登高望远图景则给人以壮阔、豪 迈的美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未选择的路)教案 王之波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黄垓中学王之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目标与要求1.理解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领会普希金诗歌的语言特点。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1、2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
譬如托尔斯泰、阳斯妥耶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莱蒙托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
二、作者简介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魁力。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煤蝶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控骼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是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条,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讲读全诗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要品味一下全诗,想想原因何在?明确:①这是写给邻居小女孩的赠诗,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一副教训人的语气,而是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来写,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好像诗人在与你促膝谈心;②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两首》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创作方法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首诗歌的文本和图片。
使用诗歌鉴赏软件,帮助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歌。
提供诗歌创作模板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创作诗歌。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础知识(5分钟)第二步:分析第一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15分钟)第三步:分析第二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诗歌(15分钟)第四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10分钟)第五步:总结诗歌的特点和价值,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5分钟)3.2 时间安排第一步:5分钟第二步:15分钟第三步:15分钟第四步:10分钟第五步: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和对诗歌的分析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
4.2 教学反馈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来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和诗歌鉴赏软件诗歌创作模板和参考资料5.2 参考资料王朝闻. 诗歌鉴赏[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杨洪基. 诗歌创作与欣赏[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活动活动一:诗歌知识问答,让学生测试对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5分钟)活动二:诗歌鉴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10分钟)活动三:诗歌创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互相评价(10分钟)6.2 教学目的活动一:测试学生对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4课《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标准化教学课件
5.诗人为什么不重点写那条已经选择 的路,而把那条未选择的路作为重点来写?
人生本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因为人生短 暂,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而只能选择其一,其他 许多条路只能放弃。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正是 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对未选择的 怀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对未选择的路发出 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引人深思——一定 要慎重选择,独立选择。
合作探究
1.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2.学习这首诗后,有同学提出:普希金这 首诗的“格调”确实是够高的,但这让我怀 疑:他写这首诗是否缺乏对苦难的体验,空 唱高调,“饱汉不知饿汉之饥”?
普希金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 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 作引起沙皇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曾两度将它流 放,但普希金始终不肯屈服。
1.齐读第一首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读后找出能表达中心意思的诗句。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 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说说本诗所蕴含的情感。
虽然人生道路上会遭遇许多挫折、困难,但 我们应该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它。
3.男女生分组朗读,读出诗歌中蕴含的积 极乐观的情感。
品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这首诗就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下,他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 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走近弗罗斯特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 ,美国诗 人。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他与大自然的贴近。 通过自然来表达一种象征意义,而不是什么田 园式的思乡情调。《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 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
3.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 经脚印污染”的含义是什么?但我知道路径 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的意思 是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诗两首》
《未选择的路》刻在弗罗斯特 的农场的一条路上
诵读全诗 整体感知 1.用“/”在课文中标出诗的节奏。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鲁迅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 于加利福尼亚州。被认为是
“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 耐人寻味。
弗罗斯特的农场(位于美国)
这样写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 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只能走一条路,而还 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 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 路,才更能让人思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 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 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 选择问题。
现实——假如 生活欺骗 积
态度
不要 悲伤心急 需要 镇静对待
极 乐 观
相信——快乐 将会来临 的
永切 都将会过去 度
成为怀恋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 一句应怎么理解?
答: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我们要用积极的 人生态度去对待,“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这样,越过坎坷之后回首过去,那一切艰难 困苦都将变成“亲切的怀恋”,因为苦难是 最好的老师,欲见彩虹必先经历风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4 诗两首》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4 诗两首》导学案4 诗两首【预习案】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
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
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驿站长》、诗歌《致大海》等。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美国农民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2.作品简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3.为加点字注音瞬息伫立芳草萋萋【探究案】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通过阅读,你能谈一谈它闻名世界的原因么?二、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地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三、作者为什么将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路”在诗中有哪些丰富的含义?【拓展案】熟悉黑夜弗罗斯特我冒雨出去——又冒雨归来,我已经越出街灯照亮的边界。
我看到这城里最惨的小巷。
我经过敲钟的守夜人身边,我低垂下眼睛,不愿多讲。
我曾经爱过你普希金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像我爱你一样。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西邵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2)》教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西邵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2)》教案新人教版《未选择的路》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
学生交流二、导入新课: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
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朗读诗篇四、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四、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确:答案不求一致。
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
学生自由回答五、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诗两首》七年级下人教版
深望立涉两
处去,足条
。,
,路
,
很虽显它但
少然得荒我
留在更草却
下这诱萋选
旅条人萋了
人小,,另
的路更十外
足上美分一
迹,丽幽条
。
;寂路
,,
恐但啊两那 怕我,条天 我知留路清 难道下都晨 以路一未落 再径条经叶 回延路脚满 返绵等印地 。无改污,
尽日染 头再。 ,见
!
从而一我也
此我片将许
决选树轻多
定择林声少
了了里叹年
我人分息后
一迹出将在
生更两往某
的少条事个
道的路回地
路一
顾方
。条
:,
,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弗 罗 斯 特
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
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 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 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 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 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 树》等。
朗诵诗歌, 品味语言。
弗罗斯特
直我我可黄
到向在惜色
它着那我的
消一路不树
失条口能林
在路久同里
丛极久时分
林目伫去出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往往 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所以必须慎重。
※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 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畅所欲言:
谈谈你对诗歌 的感受、理解
一个怀疑:普希金写这首诗是否缺乏对 苦难的体验,空唱高调,“饱汉子不知 饿汉子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寂( jì ): 僻静、安静。
涉足(shè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 普希金
(179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837)
俄罗斯伟大的诗 人、小说家,史称 “俄罗斯文学之 父”,俄罗斯文学 语言的创建者和新 俄罗斯文学的奠基 人。
朗诵诗歌, 品味语言。
弗罗斯特
直 到 它 消 失 在 丛 林 深 处 。
我 向 着 一 条 路 极 目 望 去 ,
我 在 那 路 口 久 久 伫 立 ,
可 惜 我 不 能 同 时 去 涉 足 ,
黄 色 的 树 林 里 分 出 两 条 路 ,
很 少 留 下 旅 人 的 足 迹 。
虽 然 在 这 条 小 路 上 ,
!
从 此 决 定 了 我 一 生 的 道 路 。
而 我 选 择 了 人 迹 更 少 的 一 条 ,
一 片 树 林 里 分 出 两 条 路
我 将 轻 声 叹 息 将 往 事 回 顾 :
也 许 多 少 年 后 在 某 个 地 方 ,
学而不思则罔:
1.诗中的“路”有什么含 义?
1、自然之路 2、人生之路 ——象征手法。
弗罗斯特为什么选择了一条 “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人迹更少)的路?
◆因为这条路“更诱人,更美丽”。 ◆王安石: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游褒禅山 记) ◆毛泽东:无限风光在险峰。
弗罗斯特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38岁这一年作出一个重要选择:辞去在师范学 校教书的平坦、安稳的生活,选择了诗歌创作。他们卖 掉了祖父留给他的农场,来到大洋彼岸的英国,在离伦 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家。他对 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 不久,他的第一本诗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以 它特有的朴素坦率和真诚赢得了人们的好评。庞德特别 撰文推荐,说这是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一本诗 集。 后来,他先后出版了10部诗集,成为美国20世纪90 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
而那 / 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 / 亲切的 / 怀恋。
畅所欲言: 谈谈你对诗歌 的感受、理解
一个怀疑:普希金写这首诗是否缺乏对 苦难的体验,空唱高调,“饱汉子不知 饿汉子饥”?
背景还原: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那时俄 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 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 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这是一首脍炙人 口的名篇,许多人把 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 上,作为鼓励自己的 座右铭,你读了之后, 喜欢这首诗吗?为什 么?请同学们自由讨 论,各持己见。
?
假如你觉得 生活欺骗了你, 你将如何面对? 联系自己的生 活体验谈谈你 的体会。
?
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
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 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 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 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 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 树》等。
名家对“路”的思 考
屈 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 下而求索。 辛弃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 鲁 迅: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 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学了这两首诗,你从中悟出 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往往 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所以必须慎重。 ※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 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显 得 更 诱 人 , 更 美 丽 ;
它 荒 草 萋 萋 , 十 分 幽 寂 ,
但 我 却 选 了 另 外 一 条 路 ,
恐 怕 我 难 以 再 回 返 。
但 我 知 道 路 径 延 绵 无 尽 头 ,
啊 , 留 下 一 条 路 等 改 日 再 见
两 条 路 都 未 经 脚 印 污 染 。
那 天 清 晨 落 叶 满 地 ,
普希金塑像
• 他的创作对俄 国文学和语言 影响很大,是 现代标准俄语 的创始人。
听录音,
掌握朗读节拍。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 / 生活 / 欺骗了你,
不要 / 悲伤,不要 / 心急!
忧郁的 / 日子里 / 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 / 日子 / 将会来临。 心儿 / 永远 / 向往着 / 未来; 现在 / 却常是 / 忧郁。 一切 / 都是 / 瞬息, 一切 / 都将会 / 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