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培训道教养生文化
道教养生
道教养生的思想体系及养生术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虽然不属于道教专利,但毫无疑问,道教是提倡养生的集大成者。
道教以延年益寿、羽化登仙作为修道的最高目标,在追求长生久视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促进了中医养生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道教是世界上唯一将实现长寿(道教称为长生)作为主要修行目的和修行内容的宗教,因此,道教也可以说是养生教。
一、道教养生的思想体系道教的养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甚深,特别是先秦的神仙观念、《周易》阴阳五行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及“天人合一”的思想。
道教在接受这些思想的同时,根据宗教的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加工和思想改建,相继提出了“天人合一”、“法于阴阳”、“以德养生”、等一系列思想命题,从而构建起道教养生的思想体系。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维系着人的正常生命活动。
当今社会,虽科技发展迅猛,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治愈,但愈是经济高度发达,产生的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愈重愈多。
道教的养生之术在当今社会的影响是积极有益的。
“天人合一”是道教的宇宙观,而这基础上的道教养生,追求人的生活同自然的和谐,注重年龄变化、季节变化、环境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道教养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求人类自觉适应自然。
道教认为,人体内的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是一致的,二者有着共同的生成、变化和兴衰规律。
人的行为应效仿自然、服从自然、顺应自然而动,不应违背自然、破坏自然,人与自然应是和谐协调的关系,这样人在与自然的交往中,才可以保持自然的和谐与生态的平衡,也才能使自己延年益寿,颐养天年。
“法”即效法之意。
“法于阴阳”就是要掌握和顺应自然界阴阳四时、日月盈亏、昼夜交替、冷热变化等自然规律,形成于自然规律、环境变化同步和谐生活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饮食、睡眠、娱乐、劳作及喜怒哀乐、爱恨怨忧,都应当与自然保持高度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以德养生。
道教“重命养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长生不死,因为人不仅是自然产物,更是社会的一部分。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流派,道教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本文将介绍道教的养生理念、养生方式以及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一、道教的养生理念1.自然与和谐: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保持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只有与自然相和,才能追求健康与长寿。
2.养生与养性:道教注重修养,追求身心的调和与自我完善。
通过修养身心,提高个体的自然能量,从而达到长寿和健康的目的。
3.内养为主:道家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内心的修炼和控制,达到对身体的养生。
相信通过内外调和才能真正达到健康和长寿。
二、道教养生方式1.养生饮食:道教强调饮食的调理与养生。
宜选择清淡自然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推崇素食,主张植物性食物对身体更有益。
同时,注重进食时间的规律和节制,不过度贪食。
2.养生功法:道家养生功法多种多样,包括太极拳、气功、黄庭内外诸多修行方法等。
这些功法总结了道家对身体和内在能量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练习可以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3.养生保健:道教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身心健康,如草木养生、拜神保健、禅修静心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调整身心状态,远离疾病和不健康的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道教养生的益处1.提升免疫力:道教注重平衡身体的阴阳,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方式提高免疫力,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2.延年益寿:道家强调内在的修炼和调养,相信良好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延年益寿。
通过内外兼修,改善机体功能和调整身体的平衡,达到长寿的目的。
3.平衡情绪:道家注重调整情绪的平衡,通过修炼和调养来达到平静、安宁的境界。
能够帮助人们抵御各种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四、结语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内外调和以及内心修炼,人们能够实现身体的健康与长寿。
道教养生文化1
(二)火候
《参同契》运用《易》纳甲法和十二辟卦法,来 说明炼丹火候。所谓纳甲法,是以《周易》的八 个经卦分别与十天干相配合,以甲为十干之首, 举一千以概其余,故称之为纳甲。魏伯阳根据月 亮的运行变化规律,给合纳甲卦象阴阳消长,把 一月三十日分成六节,每五日为一节,每一节分 属一卦,由乾坤往复,阴阳升降,以表明一月火 候进退情形。《参同契》又以十二消息卦与十二 地支相配合,代表一年十二月,或指一日十二辰。 根据其中阴阳的爻变,象征火候的退进。这样, 《参同契》运用《周易》纳甲、十二辟卦法,象 征性地说明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十二 时中阴阳消长变化,以及如何相应地掌握炼丹火 候的进退情况。
先天八卦图
天地定位; 雷风相薄; 山泽通气; 水火不相射 第一周期: 年,初爻, 第二周期: 日,中爻, 第三周期: 月,上爻
后天八卦图
邵子曰: “乾统三男 于东北,坤 统三女于西 南,乾、坎、 艮、震为阳, 巽、离、坤、 兑为阴”。
卦气物候图
(一)天地交泰,阴阳和合
《乾》:元亨利贞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 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 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 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 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 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二十五章 )
2.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 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 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 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 而不宰,是谓玄德。(五十一章)
(二)“道法自然”的养生原则
《道家文化与养生》课件
瑜伽:拉伸放松, 增强柔韧性
精神养生
静心冥想:通过静心冥想,达到身心合一,精神放松 修身养性:注重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四时变化,保持身心健康 培养兴趣爱好:培养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环境养生
自然环境:选择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环境优美的地方居住 室内环境:保持室内整洁、通风良好,避免潮湿、阴暗、嘈杂的环境 饮食环境:选择新鲜、天然、无污染的食物,避免过度加工、添加剂过多的食品 心理环境:保持心态平和、乐观向上,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
道家养生的具 体方法
饮食养生
提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 等富含纤维、维生素、矿物 质的食物
道家养生注重饮食清淡,避 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提倡适量饮酒,但不宜过量
提倡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 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运动养生
太极拳:舒缓柔 和,适合老年人
八段锦:简单易 学,适合初学者
气功:呼吸吐纳, 调节身心
道家养生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 传播
道家养生方法在国际市场上的 推广
道家养生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道家养生在国际健康产业中的 地位和影响
道家养生的未来趋势和展望
道家养生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道家养生,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道家养生产品的研发:随着科技的发展,道家养生产品将更加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道家养生的现 代意义
道家养生对现代人的启示
养生之道:注重身心和谐,追 求健康长寿
饮食养生:提倡清淡饮食,注 重营养均衡
运动养生:提倡适度运动,保 持身体活力
精神养生:提倡心态平和,保 持心情愉悦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
养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
养生功法包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
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
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
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
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
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养生等方面。
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
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
道教认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
道教的养生文化
道教的养生文化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道教不仅涉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领域,而且还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道教崇尚追求康乐奇境,给人类带来对健康长寿的无限幻想,在道教的文化中,养生文化占据很大一部分。
很多养生学家都很重视研究道教的养生术。
养生学家们不断用传统的或现代的医学保健知识对道教进行释义,也取得的很丰硕的成果,推动了我国保健事业的发展。
道教的养生文化对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的作用和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在现代社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加快了人们生活、工作节奏。
由于受时间、场地等因素影响,人们无法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甚至有一些人无法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使得人们的身体素质下降,这就造成人们工作效率低、生活质量不高。
特别是现代的青年,他们经常长时间对着电脑,足不出户。
但是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对于我国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现代人们需要掌握科学的锻炼、养生方法。
道教的养生观念1、修心养性。
在古代,老子的“少私寡欲”还有庄子的“清静无为”等思想都有主张人们修心养性的意思。
对于道教养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现代影响人们健康的,不仅仅在于生理问题,更主要的在于心理问题。
从很多的医学报告可以看到,心理、情绪等因素可以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头痛的疾病的发生。
庄老之学在养生方面主张清静无为。
用现代的话来解释就是通过静思,让人们的思想从繁杂的生活压力中走出来,抵制物质上的外在诱惑,追求恬淡宁静,保持内心安定。
老子主张知足常乐,不去追逐名利,可使精神集中,同时身体的抗病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老子也主张“少私寡欲”,最后达到“得一”,“得一”也符合道教的精神。
道教认为“一”是万物的根源。
所以,按照庄老之学的思想,我们应该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要积极地去看待,对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乐观地去对待。
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平静地对待生活。
同时我们可以多读书籍,读好书可以使人保持内心的宁静,得到新知识、增长见识的同时还可以涵养心性。
道教的养生和健康观念
道教的养生和健康观念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注重养生和健康观念的传承和发展。
道教主张追求自然与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倡导修身养性,达到身心健康的境界。
在道教的养生理念中,强调平衡与调整,注重调养内外,以达到身体健康、精神平和和长寿的目标。
本文将从饮食调理、锻炼身体和修心养性三个方面介绍道教的养生和健康观念。
一、饮食调理道教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主张"饮食谨慎",倡导"饮食素净"。
在饮食方面,道教教义指出,忌食腥辛,主张清淡清爽的食物,尤其强调素食。
素食以蔬果、豆类、杂粮等为主,不仅可以降低体内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还能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减肥、预防疾病。
此外,道教还主张规律饮食,定时进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讲究饮食的节制和均衡,使身体得到充分的营养和休息。
二、锻炼身体道教注重锻炼身体,主张"以无为而治"。
道家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倡导自然动静结合的锻炼方式。
具体来说,道教的养生方法包括拳术、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以柔养刚,以静养动,强调调和身心的关系。
通过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缓解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
道教的养生锻炼方法简便易行,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进行。
三、修心养性道教的养生观念强调修心养性,追求身心的平和与内心的宁静。
在道教文化中,修道者通过冥想、打坐、静心等修炼方式,净化心灵,调和身心关系,达到身心健康和心灵富足的目标。
修心养性注重自我觉察和内在修行,通过放松身心,舒缓压力,提升人的抗压能力,增加积极情绪,达到身心平衡的境界。
此外,道教追求自然与和谐,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保持内心的平和和谐,以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结语道教的养生和健康观念从古至今一直得到人们的重视和传承。
道教与养生以阴阳平衡为基础的健康养生方法与技巧
道教与养生以阴阳平衡为基础的健康养生方法与技巧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与养生密切相关。
在道教的理念中,阴阳平衡是保持身体和心灵健康的基础。
因此,道教中有许多以阴阳平衡为基础的养生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能够调整心态,使人保持健康和平衡的生活状态。
一、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阴阳平衡在道教养生中,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道教提倡素食,认为素食有助于保持阴阳平衡,并且可以净化身体和心灵。
素食食物富含植物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此外,道教还强调饮食的调养,例如搭配各种食材,以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
如绿色蔬菜和水果富含阳气,而豆类和海藻则富含阴气。
通过合理的搭配,可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标。
二、运动和瑜伽锻炼,调理阴阳道教强调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提倡通过运动和瑜伽锻炼来调理阴阳。
运动可以增强体力,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
而瑜伽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提高身心的协调性。
这些运动和瑜伽锻炼可以帮助人们保持阴阳平衡,并且具有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的作用。
三、修炼道家功法,调整身心能量道家修炼功法是道教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修炼道家功法,可以调整身心能量,提高阴阳平衡。
其中,太极和气功是道家修炼最常见的功法之一。
太极拳通过舒展身体、放松筋骨、调整呼吸,促进气血运行,达到阴阳平衡。
而气功通过呼吸运动和身体姿势调整,帮助人们消除身体的疲劳和疾病,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达到健康养生的效果。
四、修习静坐冥想,守护内心平静道教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修习静坐冥想可以帮助人们达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冥想不仅可以舒缓压力,缓解焦虑和烦躁,还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观察自己的身心状态。
通过冥想,人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阴阳能量,并且能够调整和平衡这些能量,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和养生的目的。
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和技巧,道教养生还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道家养生文化
如何将人体各种毒垢排除体外-脏腑清修脏腑清修五位一体疗法,实现真正的量子排毒,五脏排毒,肝胆排毒,人体排毒,中医排毒。
毒垢长期堆积会带来哪些疾病?毒垢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这是由于毒垢遍布全身各个地方,另一方面是由于毒垢的构成比较复杂,比如化学性药物、还有重金属、烟毒等,都是人体很难代谢出去的物质,沉积为毒垢就更难清除了。
如果不对身体进行有效的清理,毒垢会跟随人的一生,对人体是一种慢性的侵害,当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由量变转为质变。
脂质毒垢形成的栓子毒垢吸附在血管壁上也是一个缓慢形成的过程,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毒垢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和聚集使得血管壁增厚、堵塞血管导致的。
毒垢在血管内会引起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脑中风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毒垢在肠道:会引起便秘、色斑、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嗳气、口苦、直肠炎、痔疮、直肠癌等;毒垢在肺部:会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咽炎、哮喘、肺结核、肺癌等;毒垢在肌肤:就会长瘤、长疮、长癣、长斑;毒垢在脏腑:使脏腑发生病变,内分泌失调、平衡紊乱;毒垢在血液:使血液污染,出现三高、贫血、心梗、脑梗、癌症等病变;毒垢使人从健康走向亚健康,从亚健康走向疾病,从疾病走向死亡,患病的过程事实上就是毒垢积累的过程。
因毒垢堆积的常见慢性病: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内膜受到破坏,出现脂毒垢和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血管壁增厚变脆。
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血管管腔狭窄、阻塞,导致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缺血或坏死。
动脉粥样硬化一般发生在冠状动脉、使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冠心病。
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就会导致心梗。
心梗是引起猝死的最常见的原因。
虽然心梗爆发前悄无声息,但根本病因却存在已久,即长期的动脉血管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同时也是高血压的主要成因之一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胆囊炎及慢性胆囊炎发作均是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引起,其发病的原因是胆结石堵塞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使胆囊胀大,里面浓缩的胆汁排不出去,这种浓胆汁对胆囊壁产生强烈的化学刺激,在这基础上较易并发细菌感染。
关于道教养生
第六章道教养生两千五百年前,老子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开创了道家练养的先河。
道家养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道法自然”、“重人贵生”、“少私寡欲”、炼丹术等一系列养生方法。
去追求现世的和超越的人生价值,把延年益寿、长生不死作为探求的终极目标,表现了道家先哲渴望掌握生命规律、延长寿命的人生价值取向,第一节:道教养生一、什么是道教养生道教养生是指通过修炼道教中一些养生术,来达到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一种养生方法。
常见的道教养生方法包括:众术和修,性命双修,运动养生,清净养生。
二、道教养生的主要内容道教养生的内容,修炼方法包括养生术、房中术、健身术、内丹术、服饵、导引、行气、存思、坐忘、守一等。
1、导引:导引是一种动力健身方法。
它主张通过运动四肢,实现形神统一,以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2、内丹术:通过某些特定的炼养方法,将人体内的精、气、神合炼成“内丹”。
不仅使炼养者健康长寿,甚至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
3、守一:“一”指的是道,“虚无”或者“万物之元”的元气。
是维持精神稳定,维持阴阳协调,达到精神活动集中。
4、坐忘:坐忘是炼神的根本大法,是道教养生的一种静功。
忘却自己,不受尘世干扰,进入虚空忘我的境界。
5、服饵:服饵,顾名思义,指的是服用一些特殊的食物和药物,从而过到延年益寿、治疗疾病的功效。
6、房中术:通过房事养生的方法。
房事是一种自然规律,注意有所节制,只有适度,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道教养生的指导思想道教养生无论对于疾病治疗还是延长寿命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道教养生以惜精、爱气、养神为主要原则,具体指导思想以下几个方面。
1、“重人贵生”以生为本。
道教养生认为,生命是长寿的资本,只有生命存在,才有资格讲养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老子》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将人与道、天、地同等。
道家主张“重人贵生”,认为人应该重视躯体和热爱生命,因此炼养身躯以求健康,就成了道家养生和宗教行为的目标。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法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法道家养生一直以来都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旨在通过修炼身心,达到延年益寿、保持健康的目的。
在道教的养生观念中,将身体视为宇宙的一部分,追求无为而治,追求自然的道。
下面将依次介绍道教的养生理念、养生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一、道教的养生理念道教的养生理念强调道与生活的结合,追求心身的和谐平衡。
道家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规律一脉相承,通过修身养性,顺应自然之道,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养生要注重身体、心灵和精神的护理,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二、道教的养生方法1. 静坐养神静坐是道教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静坐养神,可以放松身心、消除疲劳。
静坐时,保持背部挺直,呼吸自然,专心致志,静观呼吸,放松身体各个部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每天早晨或晚上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几分钟的静坐练习,提升身心的平衡与自我调节能力。
2. 饮食养生道家注重饮食的选择和养生的方法,认为食物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养生饮食应以自然、清淡、卫生为原则,忌辛辣、油腻食品,以清淡的素食为主,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此外,道家还提倡养成饭前洗手、细嚼慢咽、饮水适量等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促进消化吸收,保持身体健康。
3. 锻炼养身道教养生强调修炼身心,锻炼养身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道家主张锻炼方式以柔和为主,如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方式注重呼吸、姿势和意念的调节,可以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提升人体的免疫力。
在选择锻炼方式时,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避免操之过急,以防身体受损。
4. 保持情绪平衡情绪的起伏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在修行养生的过程中,道家强调保持情绪平衡和内心的安宁。
可以通过冥想、读书、听音乐等方式,调节心情,舒缓压力。
此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保持情绪平衡的重要方法。
三、道教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道教的养生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以下是一些实际操作建议: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
道教养生学
道教养生学道教,是一种发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
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被认为是与儒教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宗教.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
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
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
1、清静无为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
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
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2、贵柔、返朴归真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
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
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3、形神兼养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
《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
重人贵生,这是道家、道教学说中最重要的思想,亦是其最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之一。
从《老子》所强调的“摄生”、“贵生”、“自爱”和“长生久视”,《庄子》所说的“保生”、“全生”、“尽年”、“尊生”,《吕氏春秋》所说的“贵生重己”,到《太平经》主张的“乐生”、“重生”,以及其它的道书如《老子想尔注》、《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西升经》、《度人经》、《悟真篇》等,始终贯穿着重人贵生的思想传统。
“生”,指生命,这是道教教义的一个基本概念。
道教的宗教理想是修道成仙,长生不死,因此非常重视“生”的问题。
道家养生文化的特性和主要内容
因人而异
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具体情况来 制定养生方案,避免一刀切的做
法。
内外兼修,形神并举
内外兼修
道家养生文化注重内在的修炼和外在 的调整,认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达到 真正的养生效果。
形神并举
在修炼过程中,既注重形体的锻炼和 保养,又注重精神的调养和升华。通 过形神的相互作用,达到身心健康的 目的。
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变,道家养 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 体系和实践方法,包括导 引、服气、炼丹等。
影响
道家养生文化对中国传统 医学、武术、气功等领域 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家养生哲学基础
自然主义
道家养生强调顺应自然规 律,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
阴阳五行
道家养生运用阴阳五行理 论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 现象,并指导养生实践。
道家养生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对现代 人缓解压力、调适心理有积极作用。
道家养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和方法,如气功 、太极拳等,已经被现代医学证实具有一定 的健身和康复作用。
02
道家养生文化特性
自然主义观念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 规律,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倡导回归自然,通过接触大自然来调养身心,达 到养生的目的。
道家养生文化交流
举办道家养生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 同地区、不同流派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
道家养生书籍出版
整理出版历代道家养生名著和现代道 家养生研究成果,满足读者需求。
道家养生旅游开发
利用道家名山、道观等资源,开发道 家养生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体验。
面向未来:道家养生文化创新方向
融合现代科技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道家养生理论和方法 进行科学验证和创新发展。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道家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养生保健,追求身心健康。
道家养生方法博大精深,其中包括了许多实用的养生方式,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道家养生的二十种方法。
一、均衡饮食。
道家养生强调饮食的均衡,主张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避免过多摄入油脂和糖分,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营养均衡。
二、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是道家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够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保持身心健康。
三、调节情绪。
道家主张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过分焦虑和紧张,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
四、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良好的作息习惯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道家主张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五、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会损害身体健康,道家养生主张适度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要学会适时放松。
六、保持心态平和。
心态平和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道家主张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不要过分执着和焦虑。
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道家主张远离不良习惯,如烟酒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八、适时放松身心。
适时放松身心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道家主张适时放松身心,保持心情愉快。
九、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室内空气清新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道家主张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十、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良好的环境卫生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道家主张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整洁,避免环境污染。
十一、适度晒太阳。
适度晒太阳对身体健康有益,道家主张适度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增强免疫力。
十二、保持心态开阔。
心态开阔对身心健康非常重要,道家主张保持心态开阔,不要过分执着和狭隘。
十三、保持适当的社交活动。
适当的社交活动对身心健康有益,道家主张保持适当的社交活动,拓展社交圈子,促进心情愉快。
十四、注重自我调理。
道家主张注重自我调理,通过饮食调理、运动调理、心理调理等方式,保持身心健康。
道家养生文化范文
道家养生文化范文道家养生文化指的是以道家哲学为基础,通过修身养性、保养身体、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方法,达到延年益寿、健康长寿的目的。
道家养生文化源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道德,保持身心的和谐与平衡,以达到长寿的目标。
以下为您介绍道家养生文化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性情养生道家养生注重调整个体的性情,提倡心态平和、心神安静。
道家认为人应当舒心致志,保持心情愉悦,不生气、不悲伤,以保持身心的健康状态。
在饮食方面,道家养生强调饮食清淡,不偏食,避免过量食用寒凉、辛辣、油腻的食物。
同时,道家养生也注重精神调养,推崇静坐冥想、修炼内丹等方法,以舒缓疲劳,净化心灵。
二、运动养生道家养生强调适度的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道家认为“运动是养生之本”,提倡人们经常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机能。
常见的道家养生运动有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这些运动注重呼吸调控、精神集中和身体柔韧性的锻炼,对促进气血运行和维持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功效。
三、呼吸养生道家养生注重呼吸调节,认为呼吸是气血生化的基本环节。
道家养生强调通过呼吸控制,调整气息流动,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常见的道家养生方法有腹式呼吸、闭目养神、吐纳以及天地对气等。
这些方法通过练习呼吸,使自身的气息与自然界的气息相合,以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
四、食疗养生道家养生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道家认为饮食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道家养生饮食强调五谷杂粮的摄入,以及多食新鲜、纯净的食物。
常见的道家养生食疗方法有中药饮食疗法、食材药膳疗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食物,调配合理的膳食,达到养护身体、增进健康的目的。
五、环境养生道家养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生活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状态下,以维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道家养生提倡人们多接触自然,呼吸新鲜空气,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
同时,养生还注重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以使自己身心愉悦、平和。
道教的养生方法
道教的养生方法一、道教养生要求人们重视自己思想道德晶质的修养,这是养生长寿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道教先贤曾这样教导养生者,“养生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自行。
自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
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也就是说,道教在修炼养生中常讲的要修仙道,必先修人道,人道不修,仙道难成。
为了强化养生者的思想道德修养,道教制定了许多清规戒律,强调必须要做到与人为善,积功累德,忠孝友悌,正己化人,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救人之急,悯人之孤等。
通过这些具体的道教行为规范,净化社会,净化人们的心灵,最终就可达到不求寿而寿自延的目的。
二、道教养生素重炼气之法。
这是一种动静结合以养护元气为主的养生之道。
道教认为,人的元气为生命之源,得元气则生,失元气则死,欲保生命之体,就必须养气。
养气分为服气和行气两个方面。
服气即吸收天地之生气,具体操作时应该注意:时间以每天清晨为主,以晴天为主,端立或平坐,闭目叩齿,舌抵上颚,津液回咽,吸气平稳适度有力。
行气的要求是以我之心,行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
实际就是用体力真气抵抗外部邪秽之侵袭,从而达到气血两旺,身体免疫力增强的效果。
道教服气、行气早已成为气功修炼的基本要领,同时也被医学界所推广,用于治疗很多慢性顽固性疾病。
如养生治病的呼吸行气的“呵、呼、咽、吹、嘘、唏”六宇诀即是最好的例证。
三、道教养生十分注重适度锻炼,而且必须持之以恒。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养生的基本要求。
有病者要注意锻炼,无病者也应该经常加以锻炼。
锻炼身体能够强筋骨、健精神、增食欲、活气血、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为此,道教的修炼者发明了武当拳、太极拳、形意拳、太极剑、八段锦等等。
当然,锻炼的方式很多,打拳舞剑、长跑短跑、散步淡心、跳舞做操等。
人们可以根据身体的承受能力选择其中的若干项作为锻炼的基本方式。
锻炼身体切记要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要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只有坚持不断才能收到强身健体的理想效果。
道家养生文化
专注于听,而要开始专注听其自然,听之任之。
• 第四步:等念头归一后,此时功夫已渐渐进入混沌 境界,身中是神气合一,心的知觉已不起作用,这 种神气合一的状态是无知无觉的,表面上看起来 和睡着了一样,
• 第五步:在经历了前面几个步骤之后,最后到了 虚的境界,这个“虚”是从无知无觉以后自然得 到的,不是用意识制造出来的。全部功夫是由后 天返还到先天,所以第五步功夫,应该就先天境 界去体会。
• 第三步 开通奇经八脉
•
法诀
•
开八脉,聚精神,以意领气贯全身,
•
一吸督脉升泥丸,二呼任脉降会阴,
•
三吸带脉至肩窝,四呼阳腧到手心。
•
五吸阴腧胸前定。六呼至带归一根。
•
七吸冲脉到降宫,八呼阳蹻涌泉停。
•
九吸阴蹻升炁穴,十呼还原入窍中。
•
吸呼深长凭意领,水到渠成赖气行。
•
八脉开通身属阳,阴蹻开时百脉通。
道陵字辅汉,是张良的 八世孙,他身长九尺三 寸,浓眉大脸,红顶绿 眼,鼻子高挺,眼睛有 三个角,垂手过膝,有 浓密的胡子,龙行虎步, 十分威武。汉光武进武 十年生于天目山,他母 亲梦见巨人自称是魁星 下降。道教创始人。
老子的道德经
老庄被道教奉为教祖,神 仙;老子被尊为道之化身 “太上老君”,道德经被尊为 道家法典,,
道家养生功功法十三步
• 第一步 收心求静 • 法诀 • 初打坐,练静动,全身内外要放松, • 二目垂帘守祖窍,舌闭天池津自生, •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 身心两忘万籁寂,形神俱妙乐在中。 • 掐子午,除杂念,祖炁修足玄关现。 • 脸似蚁爬丹田暧,口满津液要吞咽。 • 下座拂面舒筋气,浑身上下搓一遍。 •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道家养生文化
道家养生文化
道家养生文化
道家学说的内容,以自然天道观为主,它的注意力主要是着眼于人的本身,对自我的生命活动具有丰富的体验。
他们追求的是生命本质的解脱和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渴望人生的自由。
因此他们的学说包含更多的养生内容。
一、顺乎自然
道家养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摒绝一切外来因素对生命活动的干扰,求得身心的解脱。
因此,崇尚自然成了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的观点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一切都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要不悖天地之理。
而人最初的状态最接近自然,因此他提出返朴归真,把婴儿推为“至朴”“至真”的理想标准,养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
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人天合一的的根本途径。
二、清静虚无
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
且“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以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虚静自守”——即庄子的养生方法:“养神”“守形”、“忘我、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庄子·养生主》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方法是道家从养生的角度对这类个人自我锻炼方式的理论与方法所作的深入探索与生动总结。
钟云龙道长讲养生(讲稿一)
钟云龙道长讲养生(讲稿一)2011年10月28日受武当电视台邀请于逍遥谷录制(一)谈起养生,全社会都很关注这个话题,道教的养生可以为大家提供给一些借鉴.道教的养生认识与社会上不太一样。
大家可能认为养生就是练功,直接去练一套功法或某一种功法就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但是道家不是这样认为的,养生本来是两个字,养与生,养就是保护维护,生就是产生新的能量。
对道家的修炼来说,生就是练,养是保养。
当然养生呢,不单是练和保养,他与环境有关,与生活有关,所以我们道教养生非常重视环境。
道教有一门学问叫做风水地理,主要是寻找天地的气机,寻找气场。
我们有一种说法叫做藏风聚气冬暖夏凉,气场很好,人自然会安静,气血会下行,这对人的健康和生命都是有影响的。
第二个就是与天地自然要和谐相处,要适应自然的规律。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不同的气机。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气机去生活,去修炼。
这样我们会获得非常好的效应。
比如春季,春季是养生之道,春天的所有一切就是为了生长,产生阳气,对于修炼家来说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培养阳气,为了夏天的生长,所以他是养生之道。
它为生做准备,饮食也是一样,增加一点能量、补养。
夏天是养长之道,就是为了生长。
夏天我们所有的修炼,都以长为主,我们体内有很充沛的能量,我们要把它变成动力,能力。
我们要去学习去锻炼,我们把气血练到关节,练到骨骼里面去,练到经络,练到脏腑里面去。
这样我们就会强健了。
所以夏天就是养长之道。
秋天叫养收之道。
秋天所有的一切就为了收,春生夏长到了秋天我们的能量不能过多的释放。
我们要开始收了,所以生活中要收敛,修炼的时候也收敛。
我们习惯释放的能量要开始慢慢的回收,把它收藏起来。
到了冬天就是养藏之道。
冬天我们所有的一切,包括学习也好,修炼也好,要围绕一个字“藏”。
对于一个修炼家一个养生家来说,他是藏什么呢,藏自己的能量,藏自己的阳气。
他的藏就是为了来年的生做准备的。
所以冬天我们要避免身体的伤害,比如冬天穿披风,回避外面的邪寒之气,要到温暖的地方,我们的起居生活都与自然相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人:张建华
张建华
陕西省导游考 试评审委员会 委员,古建筑、 宗教研究专家, 陕西工运学院 教授。
道教的渊源
道教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春秋 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道家是春 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派之一。 这一学派的代表是老子和庄子。 道家认为道是超越现实世界,一 切事物的宇宙最高法则。道教以 此作为道教神学的创世理论基础, 更加突出了“道”的神秘性和超 越性,把他神化为具有无限威力 的宗教崇拜的偶像。
三、掌握道家的修炼方法
柔弱虚静 少私寡欲 见素抱朴 服食 辟谷 导引 引气 存思 存神 坐忘 内丹 房中 吐纳 脉息 武术
道教的武术文化
道教的武术文化是道教养生文化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的导引术和服气术。古代的 道家学仙之人,把导引术看成是健身长寿的修炼手 段,吐故纳新。导引术最核心的是五禽戏,起源于 华佗,动静结合,练气之术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功。 基本的方法是深深吸气导引至小腹,气息定住,心 数三到五秒,心腹自然会感觉充实,腰肾之间自然 感觉到一股暖流,徐徐上升。武术理论最有名的是 张三丰的太极拳理论。理论的核心是敛神聚气,手 捧大刀,所向无敌。 内丹术,内丹术的核心是炼丹而食之。
谢谢大家!
协调以上关系需具备的修养: 法于阴阳 起居有常 顺应自然 动静结合 预防为主 引申为: 动静交替(静若处子 动若脱兔) 顺应自然(尊重生命的规律)
道教养生方法的逻辑关系:
一、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
1、由以妄为常转化为转身向内 2、学会享受生命,享受幸福 3、顺应生命运动的规律,即坚守道法自然。
二、学会科学的饮食方法
饮食有节——对质量与数量的把握 天时地利人和——顺着自然的节律选择食物 轻荤重素——永不落后的观念 五禁三厌——不贪美味,不悖伦理(五禁,即禁五荤。:韭、蒜等刺激性食物。 三厌,即三不吃。指三种暗含人类社会伦理观念的东西:雁、狗、鸽子。) 适量饮酒——道家提倡节制饮酒 平衡中和——道家饮食讲究阴阳和中庸
意。
“德”字右部最下面是“心”,“心”的 上 面 是“ 一 ”, “ 一” 的上面是 “四 ” , “四”的上面是“十”。 “一心”上面是 “四时”,“四时”上面是“十方”,一个 人无论何地无论何时都能一心,那就是“一 心定”,那就是“与天地合其德”了。偏旁 是指人微步慢行。微步慢行干什么?“与天 地合其德”呀!这就是从生命之精到天地之 德。
养生有五难
名利不灭 喜怒不除 声色不去 滋味不绝 神虑转法
因此认为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最大的顾虑是缺乏恒心。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包括行为养 生、环境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 等多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养生需循道, 养生贵养性,通过养性促进机体向健 康状态转化,达到强身保健,防病抗 衰,促进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 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园活连贯,形气相随,外可活动 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故不但用于技击、防身, 而且更广泛地用于健身防病,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 种行之有效的传统养生法。
五禽戏
禽,在古
代泛接续禽兽之类动 物,五禽,是指虎、 鹿、熊、猿、鸟五种 禽兽。戏,即游戏、 戏耍之意,所谓五禽 戏,就是指模仿虎、 鹿、熊、猿、鸟五种 禽兽的动作,组编而 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 功法。
2、寻找如何推进健康的方法
3、预防疾病,未病先医(保健、医疗)
所以我们认为:
养生理念是提高生活质量,增进心 灵营养的一副良药。养生的根本是:人 顺应自然,系统安排人的生活方式,强 化脏腑,扶正固本,保养真气的方法和 理念。
十道九医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妥善处理的几个问题:
1、人与社会的关系 2、人与人的关系(单位同事、朋友、家 人、夫妻) 3、人与环境的关系 4、人与自身的关系:贵生、精满、气足、 神旺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 德者胜我之本也。
道生之,而德畜之 。
——《黄帝内经》
道是本,德是方法,德是道的显现。
Hale Waihona Puke 一心定而万物服一心定而王天下
守住真我,清静其中。
——《庄子》
养生是:
使生命能够顺利的成长,保养生命以达 长寿的方法。反义为:杀生。
养生有三层含义:
1、研究生命的规律
《道德经》中影响至今的哲学观念 自胜者强 柔弱者生 刚强者死
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 教 太 极 八 卦 图
太极拳
武当拳
“养生”的含 义
美 国 女 排 海 曼
著 名 健 身 教 练 马 华
德 尔 惠 原 董 事 长 丁 明 亮
“道”字上面的两点一横表示阴和阳,下面 的“自”字表示自己,也就是自己的本然, “辶”表示运动,联系起来就是一阴一阳依 照自己的本然运动,这也就是“道”字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