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养生文化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道教是中国古老且丰富的文化传统之一,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灵的健康和平衡。
在道教经典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有关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这些语录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知识和人生哲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智慧。
1. 心态平和:心态平和是道教养生的关键。
《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语录:“安忍为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强调了心态平和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宁,不受外界的干扰和纷扰,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 饮食有度:道教注重饮食对养生的影响。
《列子》中有一句语录:“无过为饱,清浊去淤。
”这句话告诉我们,饮食应该适度,不要贪吃和暴饮暴食。
清淡的饮食有助于消除身体内部的积聚,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3. 修炼内功:道教强调内外修炼的平衡。
《庄子》中有一句有名的语录:“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
通过修炼内功,我们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保持年轻和活力。
4. 保持身心的和谐:道教注重身体和精神的和谐。
《道德经》中有一句语录:“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这句话告诉我们,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消耗,同时提高自我调节和保护的能力,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5. 与自然相融:道教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语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相融合,以获得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以上只是一些道教养生之道的智慧语录的简要介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智慧语录的阐述,逐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达到身心平衡的目的。
道教的养生智慧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对生命和健康的独特理解。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道教的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
道教的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强调以自然法则为依据,通过调整身心与自然的关系来维护健康和长寿。
本文将从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根本目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道家医学的基本原理道家医学的基本原理源自道家哲学的思想,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道家认为,人的身体和自然环境是相互联系的,人体内部的经络和生命活动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变化。
因此,道家医学的基本原理是以养生为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整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二、道家医学的常用方法道家医学的常用方法包括药物疗法、饮食疗法和锻炼疗法等。
药物疗法以中药为主,注重药物的阴阳平衡和五行调和,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来治疗疾病。
饮食疗法强调根据自然规律选择适合个体的食物,比如根据四季变化选择食材,坚持五谷杂粮的搭配,以达到滋补身体、预防疾病的效果。
锻炼疗法包括太极、气功等,通过调整呼吸、舒缓身心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三、道家医学的根本目的道家医学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健康和长寿。
道家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和病痛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与自然法则的背离所致。
因此,道家强调以天人合一的观念来调整身心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和心态来修正身体的不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在实际运用中,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常常与其他医学理论和疗法相结合,强调“因势利导”,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道家认为,健康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需保持身心的和谐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因此,道家医学注重内外兼修,强调修身养性和修养禅定的方法,以达到身体、心灵和精神的和谐发展。
总结起来,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顺应自然、调整身心的关系,以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实践中,道家医学常常与其他医学理论和疗法相结合,以达到个体化的治疗效果。
道家长寿秘方:十养-有来医生
道家长寿秘方:十养-有来医生2017-05-12 17:10道家的养生之道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因而成为道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道教的“十养”,即:养身、养神、养体、养气、养心、养智、养德、养品、养福、养寿十个方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运动养身:道教讲究“性命双修”。
“养身”之法应以动为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通过经常运动,既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更可使筋骨强健,气血顺畅,解郁散滞,增强免疫力,防病于未然。
二、静坐养神:道教修炼养生学讲究“形神并练”,养生之道认为“以动养身,以静养神”,静则天地宽,情绪稳定,心静神明。
一般人在生活中,养神重在绝视听,除杂念,通过静坐修炼,达到无物、无我。
三、少食养体:这里所说的养体,与“养身”的概念不同,是指身体的胖瘦适中,保持标准体重。
道教修炼者认为,“神清才能体健”,“养体”与“养神”的关系密不可分。
对于一般人来说,提倡“进食八分饱”。
四、寡言养气:道教修炼强调“三圆”。
即:节欲者精圆,少言者气圆,息虑者神圆。
一般人阅历较丰富,有些人容易多话,甚至“仗义执言”,这样不好。
须知“开口神气散”,话多不利于养气,该言则言,可言可不言者,则不言或少言为好。
若因言语不当而与人引起争执,就不好了。
五、读书养智:从小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合理用脑,博览群书,既可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鲜事物,又能培养和保持智力,防止脑力衰退,这也是自娱妙法。
六、诗词书画养性:诗词书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项目,更具有奇妙的修心养性作用。
因为在进行诗词书画创作(或练习)时,要求专心致志,百念不生,心不他用,这样才能构思、创作出好作品。
古今有很多书画、诗词大师,都是长寿百岁的人。
七、劳作养德:人切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应该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在劳作中得到锻炼,又能愉悦心情,发挥余热,从而赢得社会的敬重和家庭成员的爱戴,促进家庭的和谐。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流派,道教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本文将介绍道教的养生理念、养生方式以及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一、道教的养生理念1.自然与和谐: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保持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只有与自然相和,才能追求健康与长寿。
2.养生与养性:道教注重修养,追求身心的调和与自我完善。
通过修养身心,提高个体的自然能量,从而达到长寿和健康的目的。
3.内养为主:道家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内心的修炼和控制,达到对身体的养生。
相信通过内外调和才能真正达到健康和长寿。
二、道教养生方式1.养生饮食:道教强调饮食的调理与养生。
宜选择清淡自然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推崇素食,主张植物性食物对身体更有益。
同时,注重进食时间的规律和节制,不过度贪食。
2.养生功法:道家养生功法多种多样,包括太极拳、气功、黄庭内外诸多修行方法等。
这些功法总结了道家对身体和内在能量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练习可以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3.养生保健:道教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身心健康,如草木养生、拜神保健、禅修静心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调整身心状态,远离疾病和不健康的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道教养生的益处1.提升免疫力:道教注重平衡身体的阴阳,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方式提高免疫力,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2.延年益寿:道家强调内在的修炼和调养,相信良好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延年益寿。
通过内外兼修,改善机体功能和调整身体的平衡,达到长寿的目的。
3.平衡情绪:道家注重调整情绪的平衡,通过修炼和调养来达到平静、安宁的境界。
能够帮助人们抵御各种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四、结语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内外调和以及内心修炼,人们能够实现身体的健康与长寿。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
养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
养生功法包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
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
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
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
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
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养生等方面。
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
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
道教认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
养生语录道教养生
养生语录道教养生养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中道教养生有着独特的理念和方法。
道教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身心灵的全面平衡与提升。
下面是一些道教养生的养生语录,希望能对大家的养生之路有所启发。
1.心生天地,法自然道。
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认为宇宙万物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
在养生中,要顺应自然,遵循自然法则,以心生天地,与宇宙共通。
这意味着我们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违背自然规律而过度消耗身体的能量。
2.心无所住,而生其心。
道教养生注重心灵的培养和修炼。
一个平静宁静的内心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外界的纷扰和压力,从而保持身心的健康。
这需要我们学会让心无所住,不被外界干扰所困扰,从而能够更好地发现内在的宁静和力量。
3.阳和则生,阴气则长。
道教养生注重阴阳的平衡。
健康的身体需要阳气和阴气的平衡。
阳和指的是阳气充足,健康积极的状态;阴气则代表了寒冷、阴暗、消极的状态。
保持阳气和阴气的平衡,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4.养身始于养心。
道教认为身体的健康与内心的安宁息息相关。
只有在心灵安宁的状态下,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标。
因此,在养生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从心灵养护开始,通过冥想、放松、调整心态等方法来保持内心的平衡。
5.房中有山,山中有房。
在道教养生中,有一种修炼方式叫做“房中有山,山中有房”。
这个修炼方式强调了身体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通过将自己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灵性。
这也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对自身健康的自我调节能力。
6.食者、以安府。
道教养生中,食物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道教强调节制饮食,提倡素食,以养护身体。
在选择食物的时候,要注重平衡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并注重食物的新鲜与清淡,避免过度油腻与辛辣的食物。
7.游于无墨之水,行于不露之厩。
道教养生提倡适度运动,注重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行于不露之厩,指的是保持恰当的运动量,不过度运动以至于伤害身体。
道教的养生和健康观念
道教的养生和健康观念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注重养生和健康观念的传承和发展。
道教主张追求自然与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倡导修身养性,达到身心健康的境界。
在道教的养生理念中,强调平衡与调整,注重调养内外,以达到身体健康、精神平和和长寿的目标。
本文将从饮食调理、锻炼身体和修心养性三个方面介绍道教的养生和健康观念。
一、饮食调理道教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主张"饮食谨慎",倡导"饮食素净"。
在饮食方面,道教教义指出,忌食腥辛,主张清淡清爽的食物,尤其强调素食。
素食以蔬果、豆类、杂粮等为主,不仅可以降低体内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还能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减肥、预防疾病。
此外,道教还主张规律饮食,定时进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讲究饮食的节制和均衡,使身体得到充分的营养和休息。
二、锻炼身体道教注重锻炼身体,主张"以无为而治"。
道家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倡导自然动静结合的锻炼方式。
具体来说,道教的养生方法包括拳术、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以柔养刚,以静养动,强调调和身心的关系。
通过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缓解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
道教的养生锻炼方法简便易行,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进行。
三、修心养性道教的养生观念强调修心养性,追求身心的平和与内心的宁静。
在道教文化中,修道者通过冥想、打坐、静心等修炼方式,净化心灵,调和身心关系,达到身心健康和心灵富足的目标。
修心养性注重自我觉察和内在修行,通过放松身心,舒缓压力,提升人的抗压能力,增加积极情绪,达到身心平衡的境界。
此外,道教追求自然与和谐,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保持内心的平和和谐,以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结语道教的养生和健康观念从古至今一直得到人们的重视和传承。
道教与养生以阴阳平衡为基础的健康养生方法与技巧
道教与养生以阴阳平衡为基础的健康养生方法与技巧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与养生密切相关。
在道教的理念中,阴阳平衡是保持身体和心灵健康的基础。
因此,道教中有许多以阴阳平衡为基础的养生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能够调整心态,使人保持健康和平衡的生活状态。
一、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阴阳平衡在道教养生中,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道教提倡素食,认为素食有助于保持阴阳平衡,并且可以净化身体和心灵。
素食食物富含植物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此外,道教还强调饮食的调养,例如搭配各种食材,以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
如绿色蔬菜和水果富含阳气,而豆类和海藻则富含阴气。
通过合理的搭配,可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标。
二、运动和瑜伽锻炼,调理阴阳道教强调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提倡通过运动和瑜伽锻炼来调理阴阳。
运动可以增强体力,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
而瑜伽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提高身心的协调性。
这些运动和瑜伽锻炼可以帮助人们保持阴阳平衡,并且具有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的作用。
三、修炼道家功法,调整身心能量道家修炼功法是道教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修炼道家功法,可以调整身心能量,提高阴阳平衡。
其中,太极和气功是道家修炼最常见的功法之一。
太极拳通过舒展身体、放松筋骨、调整呼吸,促进气血运行,达到阴阳平衡。
而气功通过呼吸运动和身体姿势调整,帮助人们消除身体的疲劳和疾病,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达到健康养生的效果。
四、修习静坐冥想,守护内心平静道教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修习静坐冥想可以帮助人们达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冥想不仅可以舒缓压力,缓解焦虑和烦躁,还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观察自己的身心状态。
通过冥想,人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阴阳能量,并且能够调整和平衡这些能量,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和养生的目的。
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和技巧,道教养生还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道家的养生之道
道家的养生之道虽然道教的养生方法并不神秘,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找到一本从入门功夫讲起。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道家的养生之道,希望你喜欢!道家的道法自然养生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依据“道法自然”的思想,中医订下了养生的生活起居和饮食原则,在养生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协调。
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而日常生活,则要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不仅指生活要有规律,生活也要有节制。
南北朝的医学家陶弘景在其《养性延命录》中指出:“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莫强食饮,莫大沉醉,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
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他是将一切生活节制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
道家的丹道养生术丹道,古称至道(轩辕黄帝时期)、大道(老子时期)、医道(见于《黄帝内经》),异名而同指。
丹道一词,自东汉东汉魏伯阳真人著《周易参同契》,始大行于世。
丹,比喻无极和太极,指代宇宙的真空本体;同时,丹比喻人体的精气神,特指自性。
“丹”不是有形有象的一个物体或是气团、光点之类——世人见解大误。
所谓丹道,就是以自身“精气神”为基本修炼元素,以性命双修为修炼途径,最终大彻大悟并复归无极而太极之道体的具体学术。
它以对人体自身性命的探索为核心,包囊了哲学、政治学、宗教学、易学、科学、艺术、天文地理等人类文化精华。
丹道养生长寿术是中国道家的一大发明,是中国道家对全世界的一大贡献,道家丹道养生长寿术经历上千年发展,已经充分吸收了儒家和佛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改造修道者人生观,建立新行为模式道学不仅有一套人生观,而且有系统的社会伦理观。
修习内丹的人,建立起对道的信仰,遵奉道学,必然在行为上发生一系列变化。
修道者接受了道学自然超俗、守中执要、适性逍遥、慈忍和平、无为而治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有中和之气象,便是“载道之器”,可以授予内丹法诀,使之在修炼中体验到道的境界,其行为自会更加与道合真。
道家养生 道教奥秘
道家养生社会进步了,科学发达了,因此发生变化了的生活规津和自然环境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比如;平平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亚健康问题。
为此,二十一世纪世界文化的主流成为了“健康文化”。
养生是健康文化的重要部份,但,什么是养生?如何才能养生?首先我们还是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人生吧。
一,生命论;人就象一盏灯,点亮之后就开始消耗,能量耗尽之后就会息灭。
灯盏的大小是先天所赐,消耗的快慢为后天的行为、造化。
老子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意思是说先天能长寿的有一部份,先不能长寿的人也有一部份,先天能长寿而没有得长寿的人也有一部份,这就说明了长寿与先天后天都有关,为此,我们要学习养生。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此篇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常”字,什么是“觉”呢?老子又说:“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觉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养生之道重在“养”而贵在“生”什么是生呢?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气是气息的往来交汇,要“冲气”才能和合,合而能生。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橐龠是古时的风箱,也是气息的往来交汇。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种往来的气息运动是建立在静守的基础上的。
所以,生命之道乃是性命双修之法。
也是说要先养性功而后才能练命功的。
如何练性功呢?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如果做学问,每天增加一点学问就会增长一点知识,增长一点知识,增长一点知识就能提升一点智慧,这样做事也这就可以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但是,这是有限的,因为,他要大量的消耗能量。
如果修炼道家这能长生久视的性命双修的功夫即相返,每天应该从自己的思想中损掉一些事情,减去一些负担,久而久之,心中无事,没有负担,没有压力,自然安静。
经曰:“静极生动”,“物极必返”然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修后天可补先天,可得长生,可开智慧,能为人所不能,能及人皆莫及,只是此非常人能修(不能放下)。
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
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导读:本文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道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徒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
在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形成了道教养生学,堪称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
下面就随留学网一起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去学习道教的养生之道吧!【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一、养神之道道教和道家虽然并不相同,但道教始终以道家尤其是老庄哲学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作为其养生学的理论墓础、方术来源和实践规范。
道家宣扬清静无为、静观玄览、含德抱一、虚心坐忘,追求内心的安宁,主张“道法白然”。
道教继承这种离俗超凡的精神,发展并实践为出世的养神之道,以“清静无为,离境高坐”为其主要特征。
养神之道的上限极难确定,早在《老子》、《庄子》和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专气致柔”的养神之道。
《老子》中“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等论述,原始道典《太平经》中详尽地论述了守一、潜心养的方法,认为养神乃一切养生的烤础和前提。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提倡“守其一”之道,主张欲长生不死须恬偷澹泊、涤除嗜欲,必须静寂无为,忘其形骸。
魏晋时在上层社会中颇具影响的上清派,创建了较为系统的存思“丹田”之道。
南北朝时的著名文学理论家刘把在《灭惑论》中将“清静无为”列为道教养生的最上乘等。
但最为系统地论述道教养神之道的代表作,还要首推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据《庄子·大宗师》中记载的颜回“坐忘观”而撰写的《坐忘论》一书。
《坐忘论》认为,养神之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此提出“安心坐忘之法”的七阶论:(1)“信敬”。
“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
“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
强调欲养生则须心诚德正。
(2)“断缘”。
此即要求“去物欲,简尘事”,与一切有为俗事相隔绝,除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3)“收心”。
道教养生的主要理念
道教养生的主要理念*导读:道家以老子,庄子为其代表人物,其学说以自然天道观为主,着眼于人本身,追求生命本质的解脱与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道家以老子,庄子为其代表人物,其学说以自然天道观为主,着眼于人本身,追求生命本质的解脱与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渴望人生的自由。
其养生理念主要有四:一、顺乎自然崇尚自然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他认为人的一切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要悖天地之理。
而人最初的状态接近自然,因此,养生要返朴归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
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他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径。
二、清静虚无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
他主张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庄子的养生法则为虚静自守,养神,守形,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三、以气养生《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
历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终之说,虽不可全信,但史学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近三十岁,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岁,老子当是一位百岁寿星。
老子长寿得益于其养生之道,其核心是: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食母就是食气。
食气是老子创造的古人养生的主要方法,成为历代气功家练功之要旨。
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老子的精气之说。
他认为人的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
口进饮食为阴气,鼻入空气为阳气。
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这个人与自然最直接的门户。
这为练气功能养生,中医药能治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人类健康贡献巨大。
老子的经络之说。
老子发现了经络(经脉和经穴),说经气全身左右二十四条经脉往复运行,循环无端。
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道家养生与中医养生的相互渗透
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道家养生与中医养生的相互渗透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相互渗透中国传统医学和道家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其发展历程中互相渗透、相互借鉴,形成了独特的养生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以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相互渗透为主线,探讨二者的关系及其对中国人的养生观念和实践的影响。
一、道教的养生理论与实践道教养生强调“养生不坐室,归于自然”,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外和谐。
道教养生的核心观念在于追求长寿与永恒的生命。
道家强调修身养性,注重内省思考,通过修炼心性和身体来实现养生的目的。
在道教养生中,道家通过炼丹、养神、戒煎、行禅等方式来达到调养身体、增加寿命的目的。
道教的养生理论与实践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饮食方面,道家主张不嗜肉食,注重清淡饮食,倡导植物性食物的摄入。
在运动方面,道家强调柔和的体育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这些运动方式能够调养身心,使人体得到放松和舒缓。
此外,道家还认为定期疗养是心理和身体健康的保障,通过山水及自然环境的观赏来达到休息和恢复的目的。
二、中国传统医学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医学体系,包括中医和中草药学两个主要部分。
中医强调“以整体观念治病”,讲究阴阳平衡和五脏调和的原则。
中国传统医学的养生理论和实践是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注重人体的整体健康和平衡。
中医养生的核心观念是“防病于未病”,即通过科学的调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养生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在饮食方面,中医讲究药膳食疗,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来调节脏腑功能,保持机体的平衡。
在运动方面,中医主张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这些运动方式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三、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相互渗透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养生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深入的交流和渗透。
首先,道教的养生理论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道家养生功法之研究
道家养生功法之研究本文旨在探讨道家养生功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健身方法的独特价值和实用性。
通过深入了解道家养生功法的历史渊源、相关著作和研究报告,我们将系统地分析道家养生功法的主题,包括其特点、优势和实际应用案例。
最后,我们将对道家养生功法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
一、道家养生功法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道家养生功法,又称“道教气功”,源于中国古代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养生功法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身心合一、动静结合,追求内在的和谐与平衡。
通过调节呼吸、意念和身体运动,道家养生功法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素质、延年益寿,同时也能改善心理健康,增强内在的修养和智慧。
二、道家养生功法的特点与优势1、强调内在平衡:道家养生功法注重内在的平衡和协调,通过调节呼吸、意念和身体运动,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这种平衡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还涉及到心理和精神的层面,有助于减轻压力、改善情绪,使人更加宁静和自信。
2、适应性强:道家养生功法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体质的人群,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炼。
此外,道家养生功法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以与其他运动和健身方法相结合,形成个性化的修炼方案。
3、综合性:道家养生功法不仅注重身体的锻炼,还强调心理和精神层面的修养。
通过综合性的修炼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智慧水平,实现全面的发展。
三、道家养生功法的实际应用案例1、改善身体健康:许多研究表明,道家养生功法对身体健康有显著的益处。
例如,练习气功可以降低高血压、减轻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症状,还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生病的机会。
2、提升心理健康:道家养生功法对心理健康的改善也有显著效果。
通过调节呼吸和意念,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使人更加平静和自信。
同时,练习道家养生功法还可以提高人的专注力、记忆力和创造力。
3、促进长寿:研究表明,道家养生功法可以帮助人们延年益寿。
练习气功的人通常寿命较长,且生命质量也较高。
道家养生的理论与方法概述
道家养生的理论与方法概述*导读:一、道家养生方法之来源道家养生源远流长,早在黄帝时期即已形成独特的体系和方法。
1、《黄帝内经》书中的有关养生内容的论述一、道家养生方法之来源道家养生源远流长,早在黄帝时期即已形成独特的体系和方法。
1、《黄帝内经》书中的有关养生内容的论述黄帝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2、《黄帝外经》书中有关养生方法的论述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
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
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
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
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神全,精与神合乎。
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
阴阳之原,即颠倒之术也。
岐伯曰: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
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
道医养生方法
中国道家思想的一个核心,乃是向往长生不老;基于这一思想形成了道家对养生学的研究和养生术的追求;道家养生,提倡“性命双修’;性,乃天赋之性;包含着人的精神、心理、气质、品性、意志、情趣,以及人性的本能诸方面;命,乃客观之命,表现在人的生、死、强、弱、智、愚、贫、富,以及人的时运等各方面;而性与命又浑然一体,相依相关而不可分;性依命而显神,命以性而显存;故道家对性与命乃双修并养;道家养生,在于炼心、炼意、炼性,在于炼精、炼气、炼神;修天性并修天命,以达到“天人合一”;天人共存,乃道家明道、修道、行道、成道之本;所谓“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正是性命相依方合于道,心身相交方成于道之至理;道家提倡“性命双修”;修性,则重于习练内养功法;修命,则重于习练外动功法;修性,则要修养心、意、性而善养神;修命,则要修养精、气、神而善养形;故,道家养生之道,重在善饮善食,习气练功,调和阴阳,“性命双修”“锖静无为”,养育神行;概括而言,道家养生之要旨,在于道以养性修神,法以益寿延年;因而,道家养生之道,乃修养神形,使其交融;习气练功之法,乃内养心性与外炼形体,使其相合,从而,使“性命双修”之养生之道,臻于合一,达到升华;道家养生学所遵循的原则:一是养生与天地环境统一;二是养生与形神的结合,使养生与精神形态统一;因而道家的“性命双修”和“精气神合修”的学说,便形成了道家的养生体系;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养生方法:守一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中,将意念集中于对“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长生的养生方法;此法大约在东汉时就曾广泛流行过;魏晋以后,守一逐渐同存思、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在一起,成为后来内丹修炼的一个重要环节;存思在高度入静的情况下,将意念存放在体内或体外的某处,以求得到长生;魏晋时期,此法曾广泛流行;有的称体内各部分各有神灵居住,将意念存于体内,称为存神,存神而与神合一,即可登临仙界;有的主张存思中应以意念内观自身脏腑,就可获得自身脏腑之形象,这就是内视;导引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各种人的肢体运动;它与气息调节相配合,求得血脉畅通、延年益寿和祛除百病;导引大约在秦汉时已经流行;其后,导引之势越来越多,并与气息调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后来的内丹修炼的一个内容;各式太极拳,六字决,八段锦,五禽戏,扶阳功等都属此系;吐纳是在呼吸调节中,吐出胸中的浊气,吸进新鲜空气,以求长生延年;吐纳大约秦汉时已在流行;后来的内丹功夫也十分重视气息,强调在呼吸中获得先天之气以补后天之气;胎息是在呼吸调节达到一定程度时,神气相结,鼻息若有似无,呼吸似在脐部进行,如同胎儿在母腹中一样;胎息大约秦汉时已在流行,魏晋以后逐渐同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在一起;调节呼吸达到似胎息之状,成为后来内丹功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服食是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药物来求得长生成仙;该法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并流传,在魏晋和唐代曾两度成为养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对象大致又有两类,即草木药和金石药;草木药的功效在于补救“亏缺”,就是常说的补养元气、调理五脏、滋养精血、治疗疾病的意思;金石药石因为采自天地之间,古人取类比象认为服金石药即可长存不朽;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即不食五谷杂粮,通过采能服气等手段养生的一种方法;用道家特有的方法把人带进一个不饥饿的生理状态,再通过吐纳导引功法等调理机体,对人体后天形成的功能及心理养成的习性进行弱化与减低,直至激发与启动人体先天之能量,最终达到对身,心的净化与统合,使机体自身功能修复,从而疏通经络,调畅气血,平衡阴阳,达到祛病养生,美容瘦身,延年益寿及怡养心境的功效;内丹是以人体作炉鼎,以人的精、气、神作为对象,运用意念,经过一定步骤,以求精、气、神在体内凝聚成“丹”,以求长生;内丹与外丹相对;内丹之说大约始于南北朝的后期;在外丹术衰微以后,内丹术逐渐成为道教养生的主要方法;从宋、元直至明、清,道教内丹术内容逐渐丰富,融会贯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导引、吐纳和胎息等各种方法,并且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侧重;药物外用:将药物燃烧后,取其烟气上熏,借助药力与热力的共同作用,使腠理流通,气血流畅,对肿疡等皮肤有辅助作用;将药物用酒或醋炒热,装于布袋熨摩患处,借助药力与力直接接触患部,以疏通经络,调合气血,散寒除湿,解毒消肿,对痹证等筋骨疾患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药浴,热敷,艾灸亦是常用之法;道家独特方法:阴阳双跷,元炁疗法,符咒祝由,风水调整等;道家养生四大方法道家人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方法,道家养生强调精神的超然、安宁,渴望自由,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道家的四大养生法;一清静虚无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他主张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庄子的养生法则为“虚静自守”,“养神,守形,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二顺乎自然崇尚自然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人的一切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要悖天地之理;而人最初的状态接近自然,因此,养生要返朴归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他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径;三以气养生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历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终之说,虽不可全信,但史学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近三十岁,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岁,老子当是一位百岁寿星;老子长寿得益于其养生之道,其核心是:“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食母就是“食气”;食气是老子创造的古人养生的主要方法,成为历代气功家练功之要旨;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1. 老子的经络之说老子发现了经络经脉和经穴,说经气全身左右二十四条经脉往复运行,循环无端;这一发现,比我国四大发明意义更伟大,更深远;2. 老子的精气之说老子认为人的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口进饮食为阴气,鼻入空气为阳气;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这个人与自然最直接的门户;这为练气功能养生,中医药能治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人类健康贡献巨大;3. 老子的神守养生法“凝神入气穴”的神守养生法是老子养生的主要方法;包括守督观窍法,守腹法和守中法;窍指人九窍之一的后阴上的尾阊穴,是督脉经脉这个纲的绳头;守督法对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全身机能具有很好作用;守腹就是意守以关元穴为中心的小腹处—下丹田;神守下丹田对于培养精气,改善消化系统机能和下肢好处极大;守中是说守中脘穴,即脐上三寸的中皖穴,又说为丹田;神守丹田具有清醒头脑,改善五脏机能的作用;老子以气养生之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思想光芒可与日月同辉根据老子以气养生的理论,后来的道家逐步创立了呼吸修练养生法;道家气功的主要练气之法即是呼吸修练,即通过对自然之气的呼吸吐纳,达到调和周身之气,并使之却病延年的一种功法;4.庄子吐纳法的最高境界为胎息庄子的“吹响呼吸,吐故纳新”即指此法;其最高境界为胎息,即不以鼻口呼吸,如在胎胞之中,以脐呼吸,故曰胎息;学会胎息,则道成矣;胎息有两个特点:一是在修练时把人体呼吸调整得极细极缓极深极匀,以之于把鸿毛放在鼻口之上也纹丝不动,同时在自己的思想上全然忘记呼吸的存在;其二是以意念想象其气由脐出入,又周流全身,循环往复,好比婴儿在母腹中,鼻无呼吸;又好比龟蛇入蛰,口鼻之气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只体内之气周流环注而已;四精神修练精神修练是道家修练的最高境界,也是道教养生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方法有:1. 清心寡欲老子哲学观核心是清静无为,反映在精神修炼上就是清心寡欲;即思想清静安宁而无杂念;不要有过多的欲望,对不良和欲要节制;方法上主张清静无为,绝学无忧,离境坐忘等;2. 信道修练即宣传“道”的功用,坚定“道”的信念,确立学道的志向,自觉地学道;道家豪放地提出:“天不可信,地不可信,人不可信,心不可信,唯道可信”,“我命在我,不在于天”,这种与天争寿,积极进取,人定胜天的乐观主义精神;3. 广积善德道家从天人感应,善恶报应的角度,确立了善德的修炼内容;认为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也就是多积善德,才能感动主宰人间善恶的神明,由此才能得道成仙;4. 知足长乐老子在道德经中认为,世上没有比不知足而更大的灾祸了;只有知足,才能经常得到满足,精神上就乐观,少有烦恼,这样身心清静,就可以健康长寿;重视精神修炼是道家区别于其它学派的重要特征;中国历代医学家,养生家,哲学家无不重视精神调养;庄子说:“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则精复,则精神不会消耗,与天地为一”;大意是说:把世事丢开则形体不会劳累,看破生死则精神不会消耗,身体就会健康;孔子说:“仁者寿;”董伸舒说“ 仁人之所以天下之道,外无贪而清静,心和平则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精神修炼又称心理养生、精神调养,是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所包含的道理很简单,;胸怀大度,无忧无恼,,就能够使人的身心处于自然安详,平和的欢乐之中,保持身心健康;心不爽,则气不顺,气不顺,则百病滋生;病理学家曾对700多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与健康心理有关的充满爱心、与人为善、唱歌吟诵,心宽大度,淡泊名利等言行,都能使人健康;上面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道家四大养生法,即使你不是道家人,你也可以学学养生方法;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想不长寿都难1.衣不过暖;人体经脉气血畅通,就不会有寒冷的感觉;“衣不过暖”指的是不能过度依赖多穿衣来实现保暖作用,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生命活力;2.食不过饱;指的是不宜大吃大喝,要经常让身体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多食不利于养生,正所谓“常有三分饥,百病不相袭”;3.住不过奢;居住环境要简单、接地气;4.行不过富;意思是出行不能依靠豪华舟车、行为不能一掷千金、行事不能重财轻德、行动不能以金钱来开道;5.劳不过累;“五劳七伤”为道家养生之大忌;“五劳”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因此,善养生者要尽量避免五脏、气血、经脉、筋骨因过度疲倦或七情太过而受损;6.逸不过安;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让身心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智慧得到增长;7.喜不过欢;提醒人们喜与欢不宜太过,不可超出人们的心理阈值;8.怒不过暴;老子说得好,“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令人气愤的事,如果我们能把发怒的心态转换为感激的心态,就能化怒气为祥和;9.名不过求;道家提倡“淡然”,凡事都要淡然处之,莫为镜花水月而强求;10.利不过贪;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凡利益熏心、贪得无厌之徒,肯定是一个不懂养生之人;道家养生的“渐”与“顿”道教的性命双修养生功,修炼法的种类有顿法、渐法、男擒白虎、女斩赤龙之分;因为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生理与身体强弱之不同,在使用功法上有明显的补与泻,必须有所区别;成年人16岁以上,尽管身体强弱差距很大,但采取的功法只有一个,即“渐法”,又称补法:亏损多者多补,亏损少者少补,以破而补囵、缺而补圆为目的;当筑基炼己完成后,渐法的任务也告完成;接着由“渐法”转入“顿法”;什么叫“渐法”,什么是“顿法”呢所谓“渐”是指渐渐的、一点一点的、逐渐地填补,故谓“渐法”;所谓“顿”,从顿字的意义来说,有顿然、忽然之意,如禅宗的顿悟、顿觉,是忽然明白的意思;道家的所谓“顿法”,是捷径,比“渐法”进度要快;但倘若炼己不纯,筑基不牢,很容易得而复失,事物发展的规律往往是其进急者其退速,练功亦然;当然事物的成败各有其因,也不是绝对的;道家正一派的创始人张伯端主张“顿法”,称南派;道家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主张“渐法”,称北派;故有“北渐南顿”之称;当人进入古稀之年时,身体内外的机件磨损殆尽,新陈代谢的功能失灵,生机断、精已竭,西归有日;但只要一息尚存,就有一线希望;,恢复生机,可再用“渐法”补而救之;道家饮食文化中的清淡养生古往今来,道家对于“淡”,可谓是情有独钟;倘若追根穷源,可上溯到先秦时期的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道德经曰:“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道德经又日:“恬淡为上;”道家不仅将“淡泊以明志”做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还在饮食上主张清淡;认为淡味不仅是真正的天然美味,而且还可起到调补脏腑,扶正去邪、防病治病及延年益寿的养生作用;黄庭经中讲:“淡然无味,天人粮;”苏轼在药诵中记述说:“道士教吾去滋味,绝薰血,以清净胜之;”保生贴云,“以淡薄为主,可清气,可释欲,可宁神,可美福;”明代,字逸之,号梅巅道人的周履靖在益龄单中说:“宜淡食,食淡精神爽,五味多食则损五脏;”老子也日:“五味令人口爽;”而爽在这里是伤败的意思,味多味厚,容易乱口伤胃;葛洪在抱朴子中曰:“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成多伤心,甘多伤肾;”孙思邈是唐代的,也是伟大的医药学家,据考证他活了120多岁;而他获得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他一生食淡的生活方式有关;他认为:“淡有滋养气血、通利血脉之功;淡食总以素多荤少,滋味淡薄为主;”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然浓郁之味,不能生精,惟恬淡之味乃能补精耳;”道家祟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返璞归真”,即便是在饮食上也是如此;。
道家养生文化重要
赛洛宁对人体有何帮助
诺丽果富含着丰富的抗氧化作用的赛洛宁原和赛洛 宁转化酶 赛洛宁是一种球状蛋白质,它能转化成人体内的酵 素(xeronine)而酵素作用是帮助分解老化细胞, 制造新生细胞,在人体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 关键性的作用。 被大肠吸收后,他的作用可以激发松果体分泌 "退 黑激素".松果体一般人可能不太了解,它位于人的 大脑深处,因赛洛宁可活化松果体,进而活化所有的 腺体,近一步增强人体的机能.
改善率(%) 65% 80% 57% 84% 92% 87% 71% 75% 85% 58% 81%
消化系统疾病
呼吸道疾病 失眠 胡思乱想 增加舒适感 增加敏锐度 肾脏病 压力过大
1593
2854 1231 373 3716 2983 2372 4113
89%
77% 73% 88% 79% 72% 67% 72%
道家养生文化
王成亚
文化篇
道家与道教
道家人学
道家对人构成的认识 阳神主宰快乐,阴神主宰痛苦 痛苦的根源:生、老、病、死不可抗性;肉体 的滞碍性;自然变化的不可控性。 快乐的根源:欲之可欲
道家命运观
1、我命在我不在天 2、人的层次和价值
上士 (悟道)
中士 (解惑)
下士 (养生)
道家人格观
春太胶囊
——健康、美丽、年轻
春太胶囊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天然大豆异黄酮、珍珠粉、维生素E 大豆异黄酮的药理作用:雌激素样作用、抗氧化
作用、抗肿瘤作用、心血管保护作用
大豆异黄酮的特点:安全、无毒、无副作用
力元
补肾佳品
配方
淮山药、枸杞子、鹿茸、菟丝子
道家望诊
道家养生文化
专注于听,而要开始专注听其自然,听之任之。
• 第四步:等念头归一后,此时功夫已渐渐进入混沌 境界,身中是神气合一,心的知觉已不起作用,这 种神气合一的状态是无知无觉的,表面上看起来 和睡着了一样,
• 第五步:在经历了前面几个步骤之后,最后到了 虚的境界,这个“虚”是从无知无觉以后自然得 到的,不是用意识制造出来的。全部功夫是由后 天返还到先天,所以第五步功夫,应该就先天境 界去体会。
• 第三步 开通奇经八脉
•
法诀
•
开八脉,聚精神,以意领气贯全身,
•
一吸督脉升泥丸,二呼任脉降会阴,
•
三吸带脉至肩窝,四呼阳腧到手心。
•
五吸阴腧胸前定。六呼至带归一根。
•
七吸冲脉到降宫,八呼阳蹻涌泉停。
•
九吸阴蹻升炁穴,十呼还原入窍中。
•
吸呼深长凭意领,水到渠成赖气行。
•
八脉开通身属阳,阴蹻开时百脉通。
道陵字辅汉,是张良的 八世孙,他身长九尺三 寸,浓眉大脸,红顶绿 眼,鼻子高挺,眼睛有 三个角,垂手过膝,有 浓密的胡子,龙行虎步, 十分威武。汉光武进武 十年生于天目山,他母 亲梦见巨人自称是魁星 下降。道教创始人。
老子的道德经
老庄被道教奉为教祖,神 仙;老子被尊为道之化身 “太上老君”,道德经被尊为 道家法典,,
道家养生功功法十三步
• 第一步 收心求静 • 法诀 • 初打坐,练静动,全身内外要放松, • 二目垂帘守祖窍,舌闭天池津自生, •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 身心两忘万籁寂,形神俱妙乐在中。 • 掐子午,除杂念,祖炁修足玄关现。 • 脸似蚁爬丹田暧,口满津液要吞咽。 • 下座拂面舒筋气,浑身上下搓一遍。 •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老子道家养生十字诀
老子道家养生十字诀道家做为中国的本土文化,在其两千余年的历史传承中,不仅有着尊生贵生的传统,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与经验,值得深入挖掘、研究与整理。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老子道家养生十字诀,希望对你有用!道家养生十字诀一、德字诀: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要延年益寿,返老还童,须不离常德,要做到先人后己、厚人薄己,过归于己、功归于人,勿执我见,我是而人非,勿非人而自高,贬人以自大,勿逞强用术,逞才运巧,仗势欺人,盛气凌人,言笔缺德嫉谤别人,更宜自食其力,自修自度。
切记抢骗钱财,贪污腐化。
若能甘苦如饴,宅心仁厚,功德常修,正心抱一,自能反朴还真,明心见性。
二、养字诀:少言语以养内气,寡色欲以养精气,薄滋味以养血气,咽津液以养脏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节饮食以养胃气,匀胎息以养肺气,少思虑以养肾气,慎行藏以养神气。
三、心字诀:万法唯心,万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从炼心始。
心涵动静,心不动则虚极静笃,明心见性,人我两忘,心无其心,无正其心,不为名动心,无心可动则近道矣。
四、善字诀:养善性,存善心,行善事,与人为善,劝人行善,内外存乎善则德行兼备,人人能行善则邪恶自消,国泰民安。
五、无字诀:对境无境,居尘无尘,动念无念,用心无心,无天无地,无人无我。
道家最上乘功夫,旨在炼神还虚,炼虚还无。
佛家要求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诀,无佛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佛道之最高造诣,归根结底,亦只此一无字诀而已。
六、少字诀:精宜少漏,神宜少耗,气宜少损,福宜少享,乐宜少寻,名宜少得,利宜少积,少一分思虑多一分精神。
七、静字诀:形欲静,心欲静,气欲静,练功中固宜求静,平时亦应求其能静,静中固宜求静,闹中亦应求其能静,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八、寡字诀:寡言以养气,寡视以养聪,寡得以养性,寡欲以养精,寡动以养神,无所不寡则无所不清。
九、淡字诀:名心宜淡,利心宜淡,色心宜淡,爱心宜淡,嗔心宜淡,疑心宜淡,胜心宜淡,无所不淡则无所不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的养生文化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道教不仅涉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领域,而且还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道教崇尚追求康乐奇境,给人类带来对健康长寿的无限幻想,在道教的文化中,养生文化占据很大一部分。
很多养生学家都很重视研究道教的养生术。
养生学家们不断用传统的或现代的医学保健知识对道教进行释义,也取得的很丰硕的成果,推动了我国保健事业的发展。
道教的养生文化对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的作用和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在现代社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加快了人们生活、工作节奏。
由于受时间、场地等因素影响,人们无法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甚至有一些人无法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使得人们的身体素质下降,这就造成人们工作效率低、生活质量不高。
特别是现代的青年,他们经常长时间对着电脑,足不出户。
但是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对于我国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现代人们需要掌握科学的锻炼、养生方法。
道教的养生观念
1、修心养性。
在古代,老子的“少私寡欲”还有庄子的“清静无为”等思想都有主张人们修心养性的意思。
对于道教养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现代影响人们健康的,不仅仅在于生理问题,更主要的在于心理问题。
从很多的医学报告可以看到,心理、情绪等因素可以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头痛的疾病的发生。
庄老之学在养生方面主张清静无为。
用现代的话来解释就是通过静思,让人们的思想从繁杂的生活压力中走出来,抵制物质上的外在诱惑,追求恬淡宁静,保持内心安定。
老子主张知足常乐,不去追逐名利,可使精神集中,同时身体的抗病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老子也主张“少私寡欲”,最后达到“得一”,“得一”也符合道教的精神。
道教认为“一”是万物的根源。
所以,按照庄老之学的思想,我们应该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要积极地去看待,对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乐观地去对待。
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平静地对待生活。
同时我们可以多读书籍,读好书可以使人保持内心的宁静,得到新知识、增长见识的同时还可以涵养心性。
在道教中,关于修心养性的有内丹学。
道教内丹学认为人是精、气、神的统一体,强调精、气、神是维持生命存在的三个基本因素。
内丹学有内丹修炼相关的步骤和方法,包括有炼己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道教内丹就通过调神收回外散的精神意识.强化神对气和形的主导作用,努力使精、气、神协调一致,最终达到精、气、神三归一的合一状态,这样就可以使人内心清静,呼吸变得匀调,人的机体结构和功能更加有序,其他各项生理功能更趋正常,这样会有助于延缓衰老,从而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
2、导引以及吐纳,运动以养生。
神医华佗也曾经说过“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这就说明了活动肢体的重要性。
导引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动功,而吐纳是调炼呼吸的功法。
在课堂上,老师也介绍了《五禽戏》,《五禽戏》就是古代养生研究的成果,它强调人要勤于锻炼,学会动静结合。
我们要勤于锻炼,但也要注意锻炼的科学性。
不管我们采用哪种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都要注重运动量的适中和运动方法的科学性。
否则,不但得不到锻炼效果,还会对健康有害。
对于现在很多从事脑力劳动工作,没有闲暇时间的人来说,可以采用眺望远方,做深呼吸,伸展肢体等锻炼方法,舒缓自己的工作压力。
除了运动锻炼之外,呼吸对身体健康也有很大影响。
经过调炼呼吸,可以达到精满、气足的延年益寿的效果。
能够同时运动身体和调炼呼吸的就莫过于打太极拳了。
记得刚进大学时,上的第一
堂体育课就是打太极拳。
老师介绍了太极拳,是一种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加强了心血管与呼吸的功能,能够改善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所以我们有空也可以打打太极拳。
3、服食保养。
古代的养生思想认为,人的健康长寿全在脾胃健旺,元气没有损耗,而达到这一点的根本就在于胃对饮食进行消化、吸收,把营养物补充进人体。
服食补养,主要选用矿物、植物、也用个别动物类的药物或食物,经过一定的配制,以内服为主要摄入途径,作用于人体从而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老”的目的。
道教中所说的服食、服饵、服石、服丹、辟谷等,都属于服食补养。
服丹就是服金丹,经过实践证明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而且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至于辟谷就是要求人们不食谷物,转而以饮水食气为主,同时服食一些植物性的药物,如山药黄精、白术等。
服饵就是服用一些草木之类的滋补药物,如大枣、灵芝、人参等。
事实也证明,适量服用一些滋补药物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益的。
在现代,我们物质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适量进食像大枣、灵芝、人参等滋补食物,更好地调理我们的身体。
总的来说,道教的养生文化对医学界和百姓生活都有非常大的贡献,我也相信现代养生学家会继续继承发扬、研究探索道教的养生文化,向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心身保健的理论及方法,使得我们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论道教内丹学的养生意境》温茂兴江苏中医药2008年7期
2、《道教与健康》杨国安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3、《道教与中国文化》通识教育中心讲义。